可将应力转移到轴承上的风力涡轮机用装置.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556205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97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29711.8

申请日:

2006.07.04

公开号:

CN101526106A

公开日:

2009.09.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C19/54; F03D1/00; F03D1/06

主分类号:

F16C19/54

申请人:

德丰泰纳公司

发明人:

热尔曼·埃拉尔; 埃里克·雅克蒙; 达尼埃尔·泰尔弗; 迪迪埃·沙特里

地址:

法国拉布菲尔

优先权:

2005.7.4 FR 050711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柴毅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力涡轮机的装置,特别是所述风力涡轮机旋翼毂上叶片使用的伺服致动装置的枢转轴承。一个连接部分(23)介于叶片和第一、第二轴承环(13,15)之间,其相对于与其相连接的轴承环延伸。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环(13,15)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分(23),而不是通过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到叶片(5c)上。本发明优选用于大功率风力涡轮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装置,其包括介于第一元件(7)和第二元件(5c)之间的伺服致动装置的枢转轴承,所述第二元件和轴承具有同一根轴线,所述装置包括:
-在与相对于第二元件(5c)的轴线的(50c)径向方向相平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直径的轴向的第一和第二轴承环(13,15;130,150),
-介于第二元件和第一、第二轴承环(13,15;130,150)之间的连接元件(23,23a),该连接元件(23,23a)与所述轴线平行,
-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的轴线而径向定位于第一和第二轴承环之间的轴向第三轴承环(19),该第三轴承环连接到所述第一元件(7),所述连接元件和第一、第二轴承环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所述第二元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23,23a)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处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环(13,15;130,150)的前面且与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5c)的轴线的径向相平行,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环(13,15;130,15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所述连接元件(23,23a),而不连接到所述第二元件(5c),但所述连接元件(23,23a)通过接合在连接元件(23,23a)与所述第二元件(5c)之间的连接件(25,43)附加到第二元件(5c)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轴线的径向平面内,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环(13,15;130,150)以及所述第二元件(5c)通过单个连接件(25,43)连接在一起,使得同时施加在第一和第二轴承环上的所有应力通过所述单个连接件(25,43),因此,所述单个连接件不专用于这些轴承环中的任一个。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轴承环(13,15)中的每一个都是直接连接到连接元件(23a)上,而不直接连接到第二元件(5c)上,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的所述轴线的径向平面内,所述连接元件通过单个连接件(43)连接到所述第二元件,使得同时施加在第一和第二轴承环(13,15)上的应力通过所述单个连接件(43)。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径向上距离第二元件的轴线最远的第一轴承环(13;130)直接连接到连接元件(23)上,而不是连接到所述第二元件上,并且
-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轴线的径向平面内,所述第二轴承环(15;150)通过连接件(25)连接到所述连接元件和第二元件(5c)上,这样同时施加在第一和第二轴承环上的应力通过该连接件(25)。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的轴线的径向平面内,对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环(13,15;130,150)中的至少一个而言,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环(13,15;130,150)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与连接元件(23,23a)的连接位置和所述轴承环与第二元件(5c)之间的连接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的轴线具有不同的径向距离(d1,d2;d4,d5)。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距所述第二元件轴线的第一径向距离(d2,d6)处,用于连接到第二元件的连接件(25,41)穿过所述连接元件(23,23a),在距所述第二元件的轴线的第二径向距离(d1)处,所述第一轴承环(13)连接到连接元件上,第二径向距离(d1)不同于第一径向距离。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保持元件和保持部件(231)之一,该保持元件和保持部件之一机械地连接到所述连接元件(23,23a)和第一元件(7)之一上,所述连接元件(23,23a)和所述第一元件(7)之一通过所述保持元件和保持部件中的一个或另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二元件的轴线至少径向保持,所述保持元件和保持部件(231)之一在相对于所述轴线的径向上与径向上距离所述第二元件轴线最远的轴承环的外表面(13a)相接,这样在第二元件转动时,则抵抗使所述轴承环中的至少一些轴承环相互分开的径向应力和/或使得径向上距第二元件的轴线最远的那个轴承环(13,130)偏斜的应力。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径向上距离第二元件轴线最远的第一轴承环(130)的径向厚度(e1)朝着一个轴向端大于朝着相反的另一轴向端,这样,该第一轴承环的外表面(130c)具有不平行于所述第二元件的轴线或是不连续平行于第二元件的轴线的发电机(130d)。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包括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滚动元件(37a,37b;39a,39b;47),所述组中的至少一组在第一轴承环和第三轴承环之间延伸,其余各组在第三轴承环和第二轴承环之间延伸,
-一组独立的滚动元件在第一轴承环和第三轴承环之间,或在第三和第二轴承环之间延伸,该组独立的滚动元件具有滚动元件(47):
*所述滚动元件(47)比其余的两组滚动元件(37a,37b,39a,39b)大,
*所述滚动元件(47)从在所述轴线(50c)的正交投影上看位于其他两组滚动元件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元件(23,23a)具有凹面(230),该凹面(230)限定一内腔,第三轴承环(19)通过连接件(29)附加在第一元件(7)上,所述连接件(29)具有单独容纳在所述内腔中的螺栓头(29a)。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元件是风力涡轮机的旋翼毂,
-所述第二元件是风力涡轮机的叶片。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方面,在第一轴承环与第三轴承环(13,130;19)之间,另一方面,在第二轴承环与第三轴承环(15,150;19)之间布置有相应的滚动元件(37a,37b,47,39a,39b)。

说明书

可将应力转移到轴承上的风力涡轮机用装置
本申请为于2006年7月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0610137129.2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力涡轮机的装置,特别是所述风力涡轮机旋翼毂上叶片使用的伺服拖动装置的枢转轴承。
背景技术
EP-A-1266137号文献描述了一种装置,其包含有介于旋翼毂和这种风力涡轮机叶片之间的轴承。所述装置具体包括:
-平行于叶片轴线径向的、具有不同直径的第一轴承环和第二轴承环,
-集成到旋翼毂中或是嵌入到旋翼毂中的连接部分,其介于叶片和轴承环之间并在相对于叶片轴线的径向上相对于它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环延伸,
-在相对于叶片轴线的径向上布置的、介于第一和第二轴承环之间的第三轴承环,该第三轴承环和旋翼毂相连,所述连接部分、第一或第二轴承环中的至少一个和叶片相连。
-特别地,在上述的风力涡轮机中,所述轴承环承受着很大的应力。所述叶片不仅承受很大的沿各个叶片轴线的应力(轴向应力),也承受着相当大的在相对于叶片和旋翼毂轴线径向上施加的应力(径向应力或离心应力)。
转速、不断增大的风力涡轮机尺寸、风所产生的应力和与叶片角度相关的应力这些因素需要轴承强度不断提高。
对于前面所说的叶片角度,通常,叶片要能够根据风向围绕其延长轴线转动约10度以提高效率。
为滚柱轴承布置的轴承环、轴承环之间的连接件、旋翼毂和叶片是风力涡轮机运行中的主要元件。
本文所记载的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通过提高轴承的机械强度、改善连接件的运行状态以及降低成本来改善现有技术方案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在所提出的方案中,前述的装置中包括叶片、轴承和旋翼毂,所述的连接部分或连接部平行于相对于叶片轴线的径向延伸,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前面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固定装置将第一和第二轴承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分上。
在一个替代方案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另一个方案中,也已经考虑使用那些准备用于风力涡轮机或其它大型发动机(起重机…)中的带有介于第一元件(或单元)和第二元件(或单元)之间的枢转轴承的其它装置。在这种公知的装置中,前述的连接部分由一个(独立的)连接元件取代,该连接元件介于第二元件和第一、第二轴承环之间,并在相对于第二元件轴线的径向上相对于它所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轴承环延伸(或在它所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轴承环前面延伸。前述的叶片由第二元件取代,旋翼毂由第一元件取代。
为了能至少解决部分大应力工况所带来的相同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第一和第二轴承环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独立的)连接元件上而不(非直接连接)连接到第二元件上,而是要通过所述的连接元件连接到第二元件上。
因此,第二元件(叶片)将只连接到第三轴承环(中部)上,因此将不直接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外环上。
虽然两种方案具有不同的技术特征,分别对应于连接部分和(独立的)连接元件,但是它们都能够解决前面已经阐述过的问题:提高那些在机械应力不断增强的工况下工作的、功率不断增大的风力涡轮机中的轴承在应力下的强度,尤其是在相对于叶片/每个叶片旋转轴线的径向上。
在第二元件/叶片一侧(通过所述连接元件)或第一元件/旋翼毂一侧(通过所述连接部分或连接段)上,通过第一和第二轴承环将它们间接地连接成一个系统,对于两个轴承环来说通常会受到应力至少一个方面的作用。
在第二种情况中,申请人推荐:
-第三轴承环通过第三连接件(直接地)连接到叶片,
-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对应于第一和第二轴承环被一起布置在所述连接部分上,它们相对于叶片轴线具有径向上的间距,该间距与第三连接件和叶片轴线之间的间距不同。
另外,有利的是,由于旋翼毂的轴线平行于叶片的轴线,从平行于旋翼毂轴线的截面上看,所述连接部分就限定了一个与旋翼毂一体成形的T形延伸部,该T形延伸部的横梁部分容纳位于所述连接部分和第一、第二轴承环之间的连接件。
如果优选在叶片一侧使用连接元件的方案,那么申请人推荐:
-在相对于叶片轴线的一个径向平面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环通过单个连接件连接到叶片,这样同时施加在第一和第二轴承环上的(所有的)应力都通过该单个连接件,所述单个连接件不专用于任一所述轴承环,
-和/或,在相对于叶片轴线的径向平面内,每个第一和第二轴承环都直接连接到连接元件上而不连接到叶片上,独立的连接元件也通过一单个连接件连接到叶片上,这样同时施加在第一和第二轴承环上的(所有的)应力均穿过所述独立连接件,
-和/或,在径向上距离叶片轴线最远的第一轴承环直接连接到连接元件上,而不是连接到叶片上,第二轴承环(在相对于叶片轴线的一个径向平面内)将通过一连接件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叶片上,这样同时施加在第一和第二轴承环上的(所有的)应力均穿过所述连接件,
-和/或,在相对于叶片轴线的一个径向平面内,对于第一和第二轴承环中的至少一个而言,轴承环相对于连接元件的连接位置和轴承环与叶片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距叶片轴线不同径向距离的位置处。
上述特征以及下面将更加详细描述的内容,通过提供一种技术上有效的、经济的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风力涡轮机的可靠性,也改善了组装/拆卸的人机工程学特性。
考虑到为了使滚柱轴承径向上的强度最优化,推荐轴承还包括机械连接到连接元件或是旋翼毂的保持元件或保持部,并通过与径向上距所述叶片轴线最远的轴承环的外表面在所述轴线的径向上相接而使其至少保持在相对于所述叶片的轴线的径向上,这样在所述叶片转动时,则抵抗使所述轴承环中的至少一些轴承环相互分开的应力和/或使得径向上距叶片轴线最远的那个轴承环偏斜的应力。
依照一个替代方案,可以想象:径向上离叶片轴线最远的所述第一轴承环的最接近叶片一端的径向厚度大于最接近旋翼毂一端的径向厚度,该轴承环的外表面具有不平行于叶片轴线或者不是连续平行于叶片轴线的发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风力涡轮机的前视图,
-图2是侧视图,
-图3是沿III-III线的平面剖视图,其与本文所讨论的旋翼毂和叶片是一致的,
-图4,5和6是三个不同实施例的同一个截面的视图,
-图7是前面附图中的单独的三个轴承环视图,
-图8是采用另一种滚柱轴承的图4的替代方案,
-图9是图3的替代方案,其采用了更大的叶片直径,通过连接元件使轴承环的连接件位于叶片外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一个风力涡轮机1,其包括一个上面安装了三片叶片5a、5b、5c的支柱3,叶片绕着中心毂7的水平轴线7a旋转。
通常,毂7自身的安装使得它能相对于塔3绕竖直轴线7b旋转,这样能最好地相对于风定向。
每个叶片,特别是图2中的叶片5c,能绕着它的延伸轴线50c相对于旋翼毂7旋转几度至几十度,这样能最好地捕捉风力。
图3示出了叶片5c的轴线50c,以及旋翼毂7。
每个叶片例如叶片5c优选的有角度的倾斜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径向应力以及大的弯矩。
图3中示出的轴承9是一种双排滚柱轴承11a,11b。
轴承包括外轴承环13、内轴承环15和中间轴承环19。所述三个轴承环与轴线50c同心,并且都相对于轴线50c在总体上径向的平面21内延伸。
中间轴承环19与旋翼毂7连接,而外轴承环13和内轴承环15通过单独连接件或独立连接元件23连接到转子叶片5c。
在大致平行于轴线50c的方向上设置连接元件23,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叶片5c来说,通过连接件25将内轴承环15直接连接到所述叶片上,而将外轴承环13连接到叶片则是间接的,因为它要通过连接件27连接到连接元件23。
图3中,在平面21内,径向距离d1大于d2。
第一轴承环13径向定位超出所述叶片。所以,它的轴向连接件27,此处为螺栓,在轴承环相对的两个轴向端向外伸出,这在本例中是易于达到的,其通过螺丝头27a或者螺母27b固定。
连接件25位于内径d2处,也包括一个从其夹紧端250b可触及的螺纹杆,本例中另一端是一个螺母25b,该端位于旋翼毂7的空心内腔31的相对侧。
应注意到:空心内腔31和叶片的空心内腔500c通过内轴承环15和连接元件23的连续中间内腔轴向连通,所述连接元件23与轴线50c平行地插入轴承环13、15之间和叶片之间,所述轴承环与所述叶片相接触。
在其另一轴向端250a,螺纹杆25旋入叶片5c的本体中。
在所述杆25两端之间的非螺纹段穿过第二轴承环15和连接元件23。
因此,该例中的连接件优选是轴向的,所述连接件确保在距叶片轴线不同径向距离处连接到连接元件23的两个轴承环13、15中的至少一个受到应力的作用。
本例中,第一轴承环13直接连接到连接元件23上而不是叶片上,而第二轴承环15却是通过连接元件23和/或穿过连接元件23连接到叶片上,所以产生一个和叶片的连接使得施加在第一和第二轴承环上的应力通过该连接被传递。
位于中间直径d3处的是中间轴承环19及其连接件29,其一端(螺母29b)伸入空心内腔31内,另一端(螺栓头29a)则位于内腔33内,该内腔径向上由两轴承环15、13的圆柱形内外壁限定,轴向上,一端由轴承环19与螺栓头29a相接触的平壁限定,另一端由连接元件23上的凹面230限定。
通过连接在轴承环19或连接元件23上的保持凸起35,使得通向内腔33的螺栓29的夹持端不能转动。
这样轴承环19就固定到旋翼毂7上,本例中它是从空心内腔31开始平行于轴线50c被夹持。
通过这种方式,三个轴承环13、15、19的连接件较容易接近,每个端部轴承环13、15被固定在中间径向连接元件23上,而不是直接固定在叶片上。
如图3所示,利用处于单一半径处的连接件将该连接元件23连接到叶片,而没有轴承环13、15至叶片5c的专门连接。
图3中,还可注意到:外侧轴承环13的的外周面13a通过机械地固定在连接元件23上的保持元件231相对于所述叶片轴线50c至少在径向上固定,这样在叶片旋转,或者更通常地,风力涡轮机运行时,就能够将所承受的径向应力F分散在所述的若干个轴承环的至少一些上和/或特别地使轴承环13偏斜。
在此情况下,保持元件231通过一体形成的方式紧密地连接到连接元件23上,并延伸为一个和轴承环13的外周面13a在区域130上径向接触的肩部。
另外,也可以想象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旋拧、焊接等等来提供连接,这样当所述一体形成段231被固定地刚性地连接到连接元件23上时就形成一个特殊形状的元件。
在总体上故障弱化的解决方案中,可以想象一个可能的替换方案是,旋翼毂7具有带有肩部700的径向凸起71,所述肩部与所述外表面13a径向接触,但是在轴承环13的相对端的一侧,也就是朝向最接近旋翼毂7的一端,其与所述外表面13a是轴向接触的。
所述肩部700甚至可以是介于旋翼毂7和轴承环19之间的连接元件800的一部分(图3中的点划线部分),零件29穿过该连接元件以连接到旋翼毂上。
在中间轴承环19和所述第一、第二轴承环13、15之间,分别有至少两套滚柱轴承。
本例中所述滚柱轴承是球面滚子轴承。
在图3所述的方案中有两排呈两个一组布置的滚柱轴承37a,37b和39a,39b,它们各自在不同的径向距离处沿方向21平行于轴线50c有一定的轴向偏移。
图4示出了与图3所示相同的组成元件及相同的布置情况,但连接元件23(本例中是参考标记23a)与叶片5c之间的连接是不相同的,此处使用的是与图3中的两组双排四个滚柱轴承一样完全适用的三个球轴承。
连接元件23a在前述内腔150的对侧具有开有轴向孔41(平行于轴线50c)的整体式部分233,所述轴向孔41与轴线50c之间的径向距离是d4,d4小于前面图3中所述的距离d1、d2、d3。每个孔中都仅插有多个第四连接件43之一,连接元件23a(类似于元件23也是环形的)直接连接到叶片5c,而第一外部轴承环13和第二轴承环15则仅在不同的径向距离、在该例中为d1和d5处分别连接到连接元件23a上。
本例中所述的连接件分别对应于例如螺栓27和45,一侧是通过螺丝头旋入,另一侧是通过配置有螺母27b和45b的螺杆的带螺纹端部安装在旋翼毂7的内侧或外侧,螺栓45对应的螺杆插入空心内腔31内。
由于螺杆在与腔150相反的一端旋入叶片而在对侧用多个螺母43b拧紧,这样经过两外轴承环13、15的应力被传递到连接元件23a,并且通过连接件43传递到叶片5c。
对于滚柱轴承而言,第三滚柱轴承47也是球滚柱轴承,只是比其他两个滚柱轴承37a、37b要大。
在径向和轴向(平行于轴线50c的方向)上,第三滚柱轴承47和所述滚柱轴承37a、37b各有一定的偏移。所以第三滚柱轴承47在轴线50c的正交方向的投影线位于所述两滚柱轴承37a、37b的投影线之间。
在与轴线50c的径向距离为d4处,连接元件23a在该处连接到叶片,在不同的距离d1和d5处,第一和第二轴承环13、15独立地连接到该连接元件23a。
在图4中,中间轴承环19的连接和图3中所示的一样。
在图4的方案中,当然也可以选择使用图3中所示的两组双排滚柱轴承37a、37b和39a、39b。
可选择地,当叶片,尤其是叶片5c的直径大于图3中所示的叶片时,用外轴承环13取代内轴承环15也能实现经由连接元件23而连接到叶片上,如图9所示。
对平行于轴线50c的连接而言,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将连接件25和27互换,这样内轴承环15用螺栓27连接,螺栓27一侧伸入空心内腔31,其另一侧伸入腔500c(径向上更宽一些),从外侧(图3中区域46处)穿出的连接件25轴向通过外轴承环13,并通过螺纹部250a旋入叶片本体。
应当注意到图3中的螺纹段250a只旋入叶片本体5c中,相反,螺纹部250b则仅与螺母25b配合。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独立元件23和轴承环13、15都没有螺纹。
图5示出了一个旋翼毂70以及直径比图3和4中叶片的略大的风力涡轮机叶片5c。
所述轴承仍然包括第一外轴承环130(在轴线50c的径向上)、内轴承环150和中间轴承环190。
所述轴承环的安装处相对于轴线50c的直径各不相同,参见图5中的d12、d13和d14,图6中也采用了同样的附图标记。
图7示出了这些连接件:每个轴承环在相同直径、如图3中的直径d2的每一个节距P处,都有连接到叶片或旋翼毂的连接件,相同的节距P处的内轴承环15的连接件连接到叶片,类似地,轴承环15、连接元件23和叶片之间相互也有连接。图7没有示出滚柱轴承。
参照以上对技术方案的描述,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位于叶片5c根部的中间轴承环190的连接件,此时两个外轴承环130、150直接连接到旋翼毂70上,本例中所有的轴承环都平行于叶片5c的延伸轴线50c。
更具体地说,所述轴承环的连接件(27、49)都直接连接到紧密安装在旋翼毂70上的带有局部凹面510的连接部51上,该连接部51在叶片轴线的径向上沿所述方向21相对于叶片的轴线延伸,一直延伸到外轴承环130和150的前面,位置相对的连接件53将中间轴承环190连接到叶片5c根部。
此时,连接件53可以象图3中的连接件25那样在本例中包括带有夹持头55的螺杆,该夹持头位于一延伸到表面510对侧的封闭腔内,就如图3中所示的腔33那样。
图6示出了相同的装置,只是将图5中的两组滚柱轴承37a、37b和39a、39b换成了前面提及过的位于较小直径d7处的双排轴承39a、39b和位于较大直径d8处的一组大直径球形滚柱轴承47。
可替换地,所述滚柱轴承47的轴承组也可以位于直径d7处,而小直径的两组球形双滚柱轴承则可位于直径d8处,如图4所示那样。
所以,在图5和图6中,不再需要象图3和图4那样在连接元件上设置一个用于径向保持外轴承环13的肩部。
作为一个替代方案,外轴承环130距离轴线50c最远,其朝向叶片一端130a的径向厚度例如e1是渐增的,而朝向旋翼毂70一端130b的厚度是递减的(参见图6中的厚度e2,其中e2小于e1)。
这样轴承环130有一个外周面130c,该外周面紧挨着一个不平行于轴线50c,或者不是连续平行于轴线50c的发电机130d。
本例中的外周面130c相对于轴线50c是一个斜面。它也可以是一个靠近端部130a的、厚度从e2递增到e1的阶梯或者肩部。
增加的径向厚度优选为最少20%。
注意到图5和图6中所示出的直接连接到旋翼毂连接部分51的外轴承环130、150与连接到叶片5c的根部的第三个轴承环190具有不同的径向距离。
在这些图中,连接段或连接部分51和延伸的旋翼毂70形成了一独立件,从截面上看为T形,茎干部分轴向延伸为旋翼毂的主体,其他零件收容在横梁部分,其中一侧51a安装连接件27的夹持连接部,另一侧51b安装连接件49的夹持连接部,所述连接件49的一端插入到旋翼毂70的空心内腔310中,其轴向相对的另一端则是插入到叶片5c的内腔500d中,内腔500d的内径d9略大于图3中叶片的内径d10,远大于图4中的叶片内径d11。
在图5和图6中,所述内腔500d通过中间轴承环190和内轴承环150的内腔及形成连接部分51的端部与空心内腔310连通。
也可以只使用两个轴承环。可以去掉内轴承环15或150,因此也可以去掉轴承之间的滚柱轴承和轴承环19或190。
虽然上述技术方案看起来不适用于大型风力涡轮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是可以预料到本申请中所给出的方案的其他的用途,尤其是用于大型起重机。
应当指出,在叶片轴线的径向上,取代图4中的第四连接件43、第三连接件45和第一连接件27与轴线的距离不断增大的布置顺序,也可以使用下面的排列顺序:第三连接件45、第一连接件27和第四连接件43。由于不是径向朝内,叶片的直径会大于旋翼毂7。在图3中,也可以仅将内轴承环15连接到连接元件23,外轴承环13通过连接元件连接到大直径的叶片,这样使轴承环15的应力和它与叶片之间的连接件上的应力能够传递到外轴承环。
图8的技术方案是至少使用四个球滚柱轴承37a、37b、39a、39b,来替代图4中的三个滚柱轴承。

可将应力转移到轴承上的风力涡轮机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可将应力转移到轴承上的风力涡轮机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可将应力转移到轴承上的风力涡轮机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将应力转移到轴承上的风力涡轮机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将应力转移到轴承上的风力涡轮机用装置.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力涡轮机的装置,特别是所述风力涡轮机旋翼毂上叶片使用的伺服致动装置的枢转轴承。一个连接部分(23)介于叶片和第一、第二轴承环(13,15)之间,其相对于与其相连接的轴承环延伸。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环(13,15)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分(23),而不是通过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到叶片(5c)上。本发明优选用于大功率风力涡轮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