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衬边缘处理.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5552672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09471.9

申请日:

2014.01.09

公开号:

CN103909878A

公开日:

2014.07.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R 13/02申请日:20140109|||公开

IPC分类号:

B60R13/02; B60J7/00

主分类号:

B60R13/02

申请人: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D.L.布朗

地址:

美国密歇根州

优先权:

2013.01.09 US 13/737,31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葛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用于车辆顶盖的内衬包括基板和附连到基板的增强镶边构件。基板具有特征在于没有折叠的平边缘。增强镶边构件具有本体和从本体延伸的附连结构。附连结构将内衬匹配到车辆顶盖。增强镶边构件具有从本体延伸的和由本体限定的槽接收器,增强镶边构件的槽接收器接收基板的平边缘,以辅助基板匹配至增强镶边构件。内衬还包括覆盖架构件,其覆盖基板,并从基板绕至少增强镶边构件的尖端连续地包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车辆顶盖的内衬,所述内衬包括:
基板,具有平边缘,其中,所述平边缘特征在于没有折叠;
附连到基板的增强镶边构件,具有:
本体,
附连结构,从本体延伸且构造为将内衬匹配到车辆顶盖,
尖端,从本体延伸,和
通过本体限定的槽接收器,其中,槽接收器接收基板的平边缘;和覆盖架构件,覆盖基板,并绕至少增强镶边构件的尖端连续地包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还包括:
形成在基板的平边缘上的第一平表面,和形成在基板的平边缘上且大体平行于第一平表面的第二平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平表面与所述第一平表面偏移有基板厚度;和
形成在增强镶边构件上的平匹配表面,其中,所述平匹配表面限定槽接收器的一部分,且构造为与基板的第一平表面匹配,和
形成在增强镶边构件上的对接边缘,其中,对接边缘限定槽接收器的一部分,且大体垂直于所述平匹配表面且长度大体等于基板厚度,从而对接边缘终结于与基板的第二平表面大体重合。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衬,其中,槽接收器相对于本体大体对着附连结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衬,其中,增强镶边构件的尖端大体平行于附连构件。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衬,其中,增强镶边构件的尖端大体垂直于附连构件。

6.  一种用于具有天窗开口的车辆顶盖的内衬,内衬包括:
基板,大体跨过整个车辆顶盖,且具有第一平边缘,其中,所述第一平边缘特征在于没有折叠;
第一增强镶边构件,附连到基板的第一平边缘,其中,所述第一增强镶边构件限定天窗开口且包括:
本体,
附连结构,从本体延伸且构造为将内衬匹配到车辆顶盖,
尖端,从本体延伸,和
通过本体限定的槽接收器,其中,槽接收器接收基板的第一平边缘;和
覆盖架构件,覆盖基板,并从基板绕至少增强镶边构件的尖端连续地包裹。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衬,其中,车辆还包括风挡,所述内衬还包括:
通过基板限定的邻近风挡的第二平边缘;
附连到基板的第二平边缘的第二增强镶边构件,其中,第二增强镶边构件限定直接邻近风挡的外边缘,其中,第二增强镶边构件包括:
本体,
附连结构,从本体延伸且构造为将内衬匹配到车辆顶盖,
尖端,从本体延伸,和
通过本体限定的槽接收器,其中,槽接收器接收基板的第一平边缘;且
其中,覆盖架构件从基板绕至少第二增强镶边构件的尖端连续地包裹。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衬,其中,第一增强镶边构件,还包括:
对接边缘,限定槽接收器的一部分,其中,对接边缘大体垂直于基板的第一平边缘且长度大体等于基板厚度,从而对接边缘终结于与基板大体重合。

说明书

说明书内衬边缘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顶盖的内部部分的内衬。
背景技术
内衬附连或贴附到车辆顶盖的内部部分。内衬可跨过顶盖的全部或一部分,且可包括装饰和功能元件二者,诸如改善美学的外观布料或保护乘客不刮擦顶盖下侧上的金属的软泡沫。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顶盖的内衬。内衬包括基板和附连到基板的增强镶边构件。基板具有特征在于没有折叠的平边缘。
增强镶边构件具有本体和从本体延伸的附连结构。附连结构构造为将内衬匹配到车辆顶盖。增强镶边构件还具有从本体延伸的尖端和通过本体限定的槽接收器,
增强镶边构件的槽接收器接收基板的平边缘,以辅助基板和增强镶边构件的匹配。内衬还包括覆盖架。覆盖架构件覆盖基板,并从基板绕至少增强镶边构件的尖端连续地包裹。
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及其他特征和优势将从用于实施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发明的一些最佳模式和其它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连同附图时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在顶盖中具有天窗开口的车辆的示意等轴视图;
图2是限定天窗开口的内衬和增强镶边构件的示意等轴视图,且示出为顶盖从视图中移除;
图3是沿图1的线3-3截取的示意横截面,其中顶盖结构从视图中移除,且示出邻接天窗开口的内衬的元件;
图4是沿图1的线3-3截取的示意横截面,其中顶盖结构从视图中移除,且示出邻接风挡的内衬的元件;
图5是沿类似于线3-3的线截取的示意横截面,但示出图1所示的增强镶边构件的替换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其中无论何时在几幅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应于相同或相似的构件。图1示出车辆10,其是高度示意的,但表示任何类型的汽车或其他车辆。顶盖12大体覆盖乘客舱(未单独编号),车辆10的乘客或拥有者在乘客舱中。
顶盖12包括天窗开口14。为了本说明书的目的,术语遮阳天窗和天窗可互换地使用,从而天窗开口14可替换地称为遮阳天窗开口。天窗组件16充满天窗开口14和顶盖12的一些相邻结构。天窗组件16辅助选择性地覆盖天窗开口14的玻璃或不透明板(未单独编号)的滑动、倾斜或其他运动。
顶盖12相对于行进方向在车辆10的向前部分处通过风挡或风挡玻璃18限定。类似地,顶盖12在车辆10的向后部分处大体在类似的窗户或风挡19处终结。尽管风挡18和风挡19可在制造车辆中不同,本说明书仅关注面向向前方向的风挡18,因为相对于车顶12的功能是大体类似的。
尽管可以关于汽车或车辆应用描述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的更宽的适用性。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诸如“之上”、“之下”、“向上”、“向下”等的术语用来描述附图,且不表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所述范围如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任何数字指代,诸如“第一”或“第二”仅是示意性的,且不以任何方式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一个附图中示出的特征可与任何图中示出的特征组合、被其替代或被其改变。除非另外指出,特征、元素或限制不与任何其他特征、元素或限制相互排斥。图中示出的任何特定构造仅是说明性的,且所示的特定构造并不限制权利要求或说明书。所有元素在附图中都是可混合和匹配的。
在图中被顶盖12挡住的元件在图1中以虚线或假想线示出,但还在后续的图中示出。内衬20位于顶盖12下,且包括在顶盖12和乘客舱之间提供功能和美学屏障的部件。内衬20包括多个部件,且可还称为内衬组件。
内衬20包括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该第一增强镶边构件至少部分地限 定天窗开口14且在内衬12和天窗组件16之间提供功能和美学过渡。类似地,第二增强镶边构件24邻接风挡18,并辅助内衬12和风挡18之间的美学和功能过渡。此外,其他部件和内衬20之间的接口可具有类似的镶边构件,包括但不限于:背光、三角窗或邻接内衬20的任何其他边缘。
现参考图2和图3,且继续参考图1,显示了内衬20的两个视图,顶盖12从视图移除。图2示出内衬20和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的示意等轴视图,所述第一增强镶边构件在顶盖12和天窗开口14之间的交叉处。图2是示意性的,但没有示出顶盖12,且相对于图1的视图旋转了大约九十度。图3示出沿图1(顶盖12结构移除)或图2的线3-3截取的横截面视图。注意到,图3是高度示意的,且可以示出内衬20的其他构造或其他区域。
如在图2和3中示出的,内衬20包括基板26,该基板附连到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或与之匹配。内衬20进一步包括覆盖基板26的覆盖架28。覆盖架28从基板26基本连续地围绕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包裹。仅示出基板26和覆盖架28的一部分,但基板26和覆盖架28二者大体跨过整个内衬20。
基板26在尺寸上是稳定的,且由诸如硬泡沫、塑料、木材或复合物的材料形成。覆盖架28可通过将纺织片或织物连结到软的柔性泡沫片而形成,以为内衬20提供软垫感觉,或覆盖架28可以是单个材料,其是柔性的,且具有美学上令人愉快的触觉表面。覆盖架28在内衬20上包裹、拉动且贴附。如在图3中示出的,覆盖架28是可压缩的且柔性的,从而覆盖架28可以是弯曲的或围绕紧的角部(tight corner)拉动,且可具有取决于组装过程的可变厚度。
基板26可在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处具有小于十(10)度的曲率。基板26最小地形成,可称为非折叠基板26,且能够被模切或水喷流切割,以形成用于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的匹配表面。
基板26具有第一平边缘30,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附连到该第一平边缘。第一平边缘30特征在于没有折叠,且基板26可称为非折叠基板。
基板26在第一平边缘30上包括顶部平表面31和底部平表面32。底部平表面32大体平行于顶部平表面31,从而基板26具有邻近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的大体恒定厚度。
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限定内衬20的边缘,相对的是,基板26被成形为限定天窗开口14和靠近风挡16的部分。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还限定用 于覆盖架28的包裹边缘或表面。
如图3所示,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包括多个限定的部分或元件,包括本体40。附连结构42延伸离开本体40,且构造为使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且因此内衬20与顶盖12匹配。所示的附连结构42相对于基板26大体直着向上延伸,且可还并入角部,如果附连到顶盖12需要的话。
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还包括从本体40延伸的尖端44。在图3所示的构造中,尖端44朝向天窗开口14大体向上和向内延伸。
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的本体40限定槽接收器46。槽接收器46接收基板26的第一平边缘30,并提供用于在基板26和增强镶边构件22之间的连结的表面区域。
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的槽接收器46包括平匹配表面47,其与第一平边缘30的顶部平表面31互补,且大体与之平行。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的对接边缘48限定槽接收器46的一部分。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可压到第一平边缘30上,从而,通过添加粘结剂,强结合可形成在基板26的顶部平表面31和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的平匹配表面47之间。
对接边缘48大体垂直于平匹配表面47,且长度大体等于基板26的厚度,从而对接边缘48大体终结于与基板26的底部平表面32重合。因此,本体40与基板26的底部平表面32大体连续,且存在覆盖架28可包裹或拉动所绕的连续表面。
如在图1-3中示出的,接触或邻接天窗开口14的内衬20的边缘的几乎全部曲率通过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形成,与形成在基板26中不同。因为基板26具有有限的可成形性,其通常可仅绕大半径弯曲而没有折断。例如,基板26不能形成有小于五十五(55)毫米的半径。
但是,所示的内衬20可形成有明显小的角部和弯曲部,因为基板26的第一平边缘30大体未成形。例如,如图2中最佳地所示,增强镶边构件22的一个或多个角部50可具有小于十(10)毫米的半径。类似地,如图3中所示,增强镶边构件22的包裹曲率52可具有小于十、或甚至五(5)毫米的半径。尽管这些边缘、角部或曲率不是必须像所示的内衬20的构造那样紧,增强镶边构件22具有紧的角部的能力——没有被基板26的可成形性限制——允许在内衬20的设计中更大的灵活性。
现参考图4,显示了大体沿图1的线4-4截取的内衬20的横截面视图。 图4所示的内衬20的部分大体邻接风挡18,但可还邻接其他结构。在图4的视图中,顶盖12的结构已经从视图中移除。第二增强镶边构件24辅助内衬20和风挡18之间的过渡。
基板26在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和第二增强镶边构件24之间延伸。第二平边缘54限定在邻近风挡18的基板26的外边缘处,第二增强镶边构件24附连到第二平边缘54。
类似于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第二增强镶边构件24包括本体40和从本体40延伸的附连结构42。附连结构42构造为将内衬20匹配到顶盖12。
尖端44从本体40延伸。但是,在第二增强镶边构件24中,尖端44大体垂直于附连结构42。槽接收器46由本体40限定,且接收基板26的第二平边缘54。
覆盖架28在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和第二增强镶边构件24之间延伸,且从基板26绕至少第二增强镶边构件24的尖端44连续地包裹。如在图4中示出的,接触或邻接风挡18的边缘的几乎全部曲率通过第二增强镶边构件24形成,与在基板26中形成曲率不同。
现参考图5,显示了具有增强镶边构件122的内衬120的替换构造的横截面视图。该视图沿与图1所示的线3-3类似的线截取。增强镶边构件122限定天窗开口114。
内衬120包括基板126,该基板附连到增强镶边构件122或与之匹配。内衬120进一步包括覆盖基板126的覆盖架128。覆盖架128从基板126基本连续地围绕增强镶边构件122包裹。仅示出基板126和覆盖架128的一部分,但基板126和覆盖架128二者大体跨过整个内衬120。如在图5中示出的,覆盖架128是可压缩的且柔性的,从而覆盖架128可以是弯曲的或围绕紧的角部拉动,且可具有取决于组装过程的可变厚度。
基板126可在增强镶边构件122处具有小于十(10)度的曲率,且最小地形成,从而基板126能够被模切或水喷流切割,以形成用于增强镶边构件122的匹配表面。
基板126在第一平边缘130处附连到增强镶边构件122。第一平边缘130特征在于没有折叠,且基板126可称为非折叠基板。基板126邻近增强镶边构件122具有大体恒定的厚度。
增强镶边构件122限定内衬120的边缘,相对的是,基板126被成形为 限定天窗开口114。增强镶边构件122还限定用于覆盖架128的包裹边缘或表面。
如在图5中示出的,增强镶边构件122类似地包括多个限定部分或元件,包括本体140和从本体140延伸离开的附连结构142。附连结构142构造为使增强镶边构件122且因此内衬120匹配至顶盖。所示的附连结构142相对于基板126大体直着向上延伸,且可还并入角部,如果附连到顶盖需要的话。
增强镶边构件122还包括从本体140延伸的尖端144。在图5中所示的构造中,尖端144大体直着向上地延伸,从而尖端144平行于附连结构延伸。
增强镶边构件122的本体140限定槽接收器146。槽接收器的一部分包括由增强镶边构件122限定的对接边缘148。槽接收器146接收基板126的第一平边缘130,并提供用于在基板126和增强镶边构件122之间的连结表面区域。在图5所示的构造中,附连结构142和尖端144二者相对于本体140大体对着槽接收座146。
详细描述和附图或视图支持和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尽管已详细描述了用于执行要求保护的发明的最佳模式和其他实施例,存在各种替换设计、构造和实施例,用于实践限定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本发明。

内衬边缘处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衬边缘处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衬边缘处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衬边缘处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衬边缘处理.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0987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09 CN 103909878 A (21)申请号 201410009471.9 (22)申请日 2014.01.09 13/737,319 2013.01.09 US B60R 13/02(2006.01) B60J 7/00(2006.01) (71)申请人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 司 地址 美国密歇根州 (72)发明人 D.L. 布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葛青 (54) 发明名称 内衬边缘处理 (57) 摘要 用于车辆顶盖的内衬包括基板和附连到基板 的。

2、增强镶边构件。基板具有特征在于没有折叠的 平边缘。增强镶边构件具有本体和从本体延伸的 附连结构。附连结构将内衬匹配到车辆顶盖。增 强镶边构件具有从本体延伸的和由本体限定的槽 接收器, 增强镶边构件的槽接收器接收基板的平 边缘, 以辅助基板匹配至增强镶边构件。 内衬还包 括覆盖架构件, 其覆盖基板, 并从基板绕至少增强 镶边构件的尖端连续地包裹。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09878 A CN 10。

3、3909878 A 1/2 页 2 1. 一种用于车辆顶盖的内衬, 所述内衬包括 : 基板, 具有平边缘, 其中, 所述平边缘特征在于没有折叠 ; 附连到基板的增强镶边构件, 具有 : 本体, 附连结构, 从本体延伸且构造为将内衬匹配到车辆顶盖, 尖端, 从本体延伸, 和 通过本体限定的槽接收器, 其中, 槽接收器接收基板的平边缘 ; 和覆盖架构件, 覆盖基 板, 并绕至少增强镶边构件的尖端连续地包裹。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内衬, 还包括 : 形成在基板的平边缘上的第一平表面, 和形成在基板的平边缘上且大体平行于第一平 表面的第二平表面, 其中, 所述第二平表面与所述第一平表面偏移有基。

4、板厚度 ; 和 形成在增强镶边构件上的平匹配表面, 其中, 所述平匹配表面限定槽接收器的一部分, 且构造为与基板的第一平表面匹配, 和 形成在增强镶边构件上的对接边缘, 其中, 对接边缘限定槽接收器的一部分, 且大体垂 直于所述平匹配表面且长度大体等于基板厚度, 从而对接边缘终结于与基板的第二平表面 大体重合。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内衬, 其中, 槽接收器相对于本体大体对着附连结构。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内衬, 其中, 增强镶边构件的尖端大体平行于附连构件。 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内衬, 其中, 增强镶边构件的尖端大体垂直于附连构件。 6. 一种用于具有天窗开口的车辆顶盖。

5、的内衬, 内衬包括 : 基板, 大体跨过整个车辆顶盖, 且具有第一平边缘, 其中, 所述第一平边缘特征在于没 有折叠 ; 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附连到基板的第一平边缘, 其中, 所述第一增强镶边构件限定天窗 开口且包括 : 本体, 附连结构, 从本体延伸且构造为将内衬匹配到车辆顶盖, 尖端, 从本体延伸, 和 通过本体限定的槽接收器, 其中, 槽接收器接收基板的第一平边缘 ; 和 覆盖架构件, 覆盖基板, 并从基板绕至少增强镶边构件的尖端连续地包裹。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内衬, 其中, 车辆还包括风挡, 所述内衬还包括 : 通过基板限定的邻近风挡的第二平边缘 ; 附连到基板的第二平边缘的。

6、第二增强镶边构件, 其中, 第二增强镶边构件限定直接邻 近风挡的外边缘, 其中, 第二增强镶边构件包括 : 本体, 附连结构, 从本体延伸且构造为将内衬匹配到车辆顶盖, 尖端, 从本体延伸, 和 通过本体限定的槽接收器, 其中, 槽接收器接收基板的第一平边缘 ; 且 其中, 覆盖架构件从基板绕至少第二增强镶边构件的尖端连续地包裹。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内衬, 其中, 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还包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09878 A 2 2/2 页 3 对接边缘, 限定槽接收器的一部分, 其中, 对接边缘大体垂直于基板的第一平边缘且长 度大体等于基板厚度, 从而对接边缘终。

7、结于与基板大体重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09878 A 3 1/4 页 4 内衬边缘处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顶盖的内部部分的内衬。 背景技术 0002 内衬附连或贴附到车辆顶盖的内部部分。内衬可跨过顶盖的全部或一部分, 且可 包括装饰和功能元件二者, 诸如改善美学的外观布料或保护乘客不刮擦顶盖下侧上的金属 的软泡沫。 发明内容 0003 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顶盖的内衬。内衬包括基板和附连到基板的增强镶边构件。 基板具有特征在于没有折叠的平边缘。 0004 增强镶边构件具有本体和从本体延伸的附连结构。 附连结构构造为将内衬匹配到 车辆顶盖。增强镶边构件还具有从本。

8、体延伸的尖端和通过本体限定的槽接收器, 0005 增强镶边构件的槽接收器接收基板的平边缘, 以辅助基板和增强镶边构件的匹 配。内衬还包括覆盖架。覆盖架构件覆盖基板, 并从基板绕至少增强镶边构件的尖端连续 地包裹。 0006 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及其他特征和优势将从用于实施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定义的本发明的一些最佳模式和其它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连同附图时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是在顶盖中具有天窗开口的车辆的示意等轴视图 ; 0008 图 2 是限定天窗开口的内衬和增强镶边构件的示意等轴视图, 且示出为顶盖从视 图中移除 ; 0009 图 3 是沿图 1 的线 3-3 截取的示意。

9、横截面, 其中顶盖结构从视图中移除, 且示出邻 接天窗开口的内衬的元件 ; 0010 图 4 是沿图 1 的线 3-3 截取的示意横截面, 其中顶盖结构从视图中移除, 且示出邻 接风挡的内衬的元件 ; 0011 图 5 是沿类似于线 3-3 的线截取的示意横截面, 但示出图 1 所示的增强镶边构件 的替换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参考附图, 其中无论何时在几幅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应于相同或相似的构件。 图 1 示出车辆 10, 其是高度示意的, 但表示任何类型的汽车或其他车辆。顶盖 12 大体覆盖 乘客舱 (未单独编号) , 车辆 10 的乘客或拥有者在乘客舱中。 0013 顶盖 12 。

10、包括天窗开口 14。为了本说明书的目的, 术语遮阳天窗和天窗可互换地 使用, 从而天窗开口 14 可替换地称为遮阳天窗开口。天窗组件 16 充满天窗开口 14 和顶盖 说 明 书 CN 103909878 A 4 2/4 页 5 12 的一些相邻结构。天窗组件 16 辅助选择性地覆盖天窗开口 14 的玻璃或不透明板 (未单 独编号) 的滑动、 倾斜或其他运动。 0014 顶盖12相对于行进方向在车辆10的向前部分处通过风挡或风挡玻璃18限定。 类 似地, 顶盖 12 在车辆 10 的向后部分处大体在类似的窗户或风挡 19 处终结。尽管风挡 18 和风挡 19 可在制造车辆中不同, 本说明书仅关。

11、注面向向前方向的风挡 18, 因为相对于车顶 12 的功能是大体类似的。 0015 尽管可以关于汽车或车辆应用描述本发明,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的 更宽的适用性。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 诸如 “之上” 、“之下” 、“向上” 、“向下” 等的 术语用来描述附图, 且不表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所述范围如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 定的。任何数字指代, 诸如 “第一” 或 “第二” 仅是示意性的, 且不以任何方式意图限制本发 明的范围。 0016 一个附图中示出的特征可与任何图中示出的特征组合、 被其替代或被其改变。除 非另外指出, 特征、 元素或限制不与任何其他特征、 元素或限制相。

12、互排斥。图中示出的任何 特定构造仅是说明性的, 且所示的特定构造并不限制权利要求或说明书。所有元素在附图 中都是可混合和匹配的。 0017 在图中被顶盖12挡住的元件在图1中以虚线或假想线示出, 但还在后续的图中示 出。内衬 20 位于顶盖 12 下, 且包括在顶盖 12 和乘客舱之间提供功能和美学屏障的部件。 内衬 20 包括多个部件, 且可还称为内衬组件。 0018 内衬 20 包括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该第一增强镶边构件至少部分地限定天窗开 口 14 且在内衬 12 和天窗组件 16 之间提供功能和美学过渡。类似地, 第二增强镶边构件 24 邻接风挡 18, 并辅助内衬 12 和风挡。

13、 18 之间的美学和功能过渡。此外, 其他部件和内衬 20 之间的接口可具有类似的镶边构件, 包括但不限于 : 背光、 三角窗或邻接内衬 20 的任何其 他边缘。 0019 现参考图 2 和图 3, 且继续参考图 1, 显示了内衬 20 的两个视图, 顶盖 12 从视图移 除。图 2 示出内衬 20 和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的示意等轴视图, 所述第一增强镶边构件在 顶盖 12 和天窗开口 14 之间的交叉处。图 2 是示意性的, 但没有示出顶盖 12, 且相对于图 1 的视图旋转了大约九十度。图 3 示出沿图 1(顶盖 12 结构移除) 或图 2 的线 3-3 截取的横 截面视图。注意到, 。

14、图 3 是高度示意的, 且可以示出内衬 20 的其他构造或其他区域。 0020 如在图 2 和 3 中示出的, 内衬 20 包括基板 26, 该基板附连到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或与之匹配。内衬 20 进一步包括覆盖基板 26 的覆盖架 28。覆盖架 28 从基板 26 基本连续 地围绕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包裹。仅示出基板 26 和覆盖架 28 的一部分, 但基板 26 和覆 盖架 28 二者大体跨过整个内衬 20。 0021 基板 26 在尺寸上是稳定的, 且由诸如硬泡沫、 塑料、 木材或复合物的材料形成。覆 盖架28可通过将纺织片或织物连结到软的柔性泡沫片而形成, 以为内衬20提供软垫。

15、感觉, 或覆盖架 28 可以是单个材料, 其是柔性的, 且具有美学上令人愉快的触觉表面。覆盖架 28 在内衬 20 上包裹、 拉动且贴附。如在图 3 中示出的, 覆盖架 28 是可压缩的且柔性的, 从而 覆盖架 28 可以是弯曲的或围绕紧的角部 (tight corner) 拉动, 且可具有取决于组装过程 的可变厚度。 0022 基板 26 可在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处具有小于十 (10) 度的曲率。基板 26 最小 说 明 书 CN 103909878 A 5 3/4 页 6 地形成, 可称为非折叠基板 26, 且能够被模切或水喷流切割, 以形成用于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的匹配表面。 0。

16、023 基板 26 具有第一平边缘 30, 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附连到该第一平边缘。第一平 边缘 30 特征在于没有折叠, 且基板 26 可称为非折叠基板。 0024 基板 26 在第一平边缘 30 上包括顶部平表面 31 和底部平表面 32。底部平表面 32 大体平行于顶部平表面 31, 从而基板 26 具有邻近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的大体恒定厚度。 0025 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限定内衬 20 的边缘, 相对的是, 基板 26 被成形为限定天窗 开口 14 和靠近风挡 16 的部分。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还限定用于覆盖架 28 的包裹边缘或 表面。 0026 如图 3 所示, 。

17、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包括多个限定的部分或元件, 包括本体 40。附 连结构 42 延伸离开本体 40, 且构造为使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且因此内衬 20 与顶盖 12 匹 配。所示的附连结构 42 相对于基板 26 大体直着向上延伸, 且可还并入角部, 如果附连到顶 盖 12 需要的话。 0027 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还包括从本体 40 延伸的尖端 44。在图 3 所示的构造中, 尖 端 44 朝向天窗开口 14 大体向上和向内延伸。 0028 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的本体 40 限定槽接收器 46。槽接收器 46 接收基板 26 的第 一平边缘 30, 并提供用于在基板 26 和。

18、增强镶边构件 22 之间的连结的表面区域。 0029 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的槽接收器 46 包括平匹配表面 47, 其与第一平边缘 30 的 顶部平表面 31 互补, 且大体与之平行。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的对接边缘 48 限定槽接收器 46 的一部分。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可压到第一平边缘 30 上, 从而, 通过添加粘结剂, 强结 合可形成在基板 26 的顶部平表面 31 和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的平匹配表面 47 之间。 0030 对接边缘48大体垂直于平匹配表面47, 且长度大体等于基板26的厚度, 从而对接 边缘 48 大体终结于与基板 26 的底部平表面 32 重合。因此。

19、, 本体 40 与基板 26 的底部平表 面 32 大体连续, 且存在覆盖架 28 可包裹或拉动所绕的连续表面。 0031 如在图 1-3 中示出的, 接触或邻接天窗开口 14 的内衬 20 的边缘的几乎全部曲率 通过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形成, 与形成在基板 26 中不同。因为基板 26 具有有限的可成形 性, 其通常可仅绕大半径弯曲而没有折断。例如, 基板 26 不能形成有小于五十五 (55) 毫米 的半径。 0032 但是, 所示的内衬 20 可形成有明显小的角部和弯曲部, 因为基板 26 的第一平边 缘 30 大体未成形。例如, 如图 2 中最佳地所示, 增强镶边构件 22 的一个或。

20、多个角部 50 可 具有小于十 (10) 毫米的半径。类似地, 如图 3 中所示, 增强镶边构件 22 的包裹曲率 52 可 具有小于十、 或甚至五 (5) 毫米的半径。尽管这些边缘、 角部或曲率不是必须像所示的内衬 20 的构造那样紧, 增强镶边构件 22 具有紧的角部的能力没有被基板 26 的可成形性限 制允许在内衬 20 的设计中更大的灵活性。 0033 现参考图 4, 显示了大体沿图 1 的线 4-4 截取的内衬 20 的横截面视图。图 4 所示 的内衬 20 的部分大体邻接风挡 18, 但可还邻接其他结构。在图 4 的视图中, 顶盖 12 的结构 已经从视图中移除。第二增强镶边构件 。

21、24 辅助内衬 20 和风挡 18 之间的过渡。 0034 基板 26 在第一增强镶边构件 22 和第二增强镶边构件 24 之间延伸。第二平边缘 54 限定在邻近风挡 18 的基板 26 的外边缘处, 第二增强镶边构件 24 附连到第二平边缘 54。 说 明 书 CN 103909878 A 6 4/4 页 7 0035 类似于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 第二增强镶边构件24包括本体40和从本体40延伸 的附连结构 42。附连结构 42 构造为将内衬 20 匹配到顶盖 12。 0036 尖端 44 从本体 40 延伸。但是, 在第二增强镶边构件 24 中, 尖端 44 大体垂直于附 连结构 42。。

22、槽接收器 46 由本体 40 限定, 且接收基板 26 的第二平边缘 54。 0037 覆盖架28在第一增强镶边构件22和第二增强镶边构件24之间延伸, 且从基板26 绕至少第二增强镶边构件 24 的尖端 44 连续地包裹。如在图 4 中示出的, 接触或邻接风挡 18 的边缘的几乎全部曲率通过第二增强镶边构件 24 形成, 与在基板 26 中形成曲率不同。 0038 现参考图 5, 显示了具有增强镶边构件 122 的内衬 120 的替换构造的横截面视图。 该视图沿与图 1 所示的线 3-3 类似的线截取。增强镶边构件 122 限定天窗开口 114。 0039 内衬 120 包括基板 126, 。

23、该基板附连到增强镶边构件 122 或与之匹配。内衬 120 进 一步包括覆盖基板 126 的覆盖架 128。覆盖架 128 从基板 126 基本连续地围绕增强镶边构 件 122 包裹。仅示出基板 126 和覆盖架 128 的一部分, 但基板 126 和覆盖架 128 二者大体 跨过整个内衬 120。如在图 5 中示出的, 覆盖架 128 是可压缩的且柔性的, 从而覆盖架 128 可以是弯曲的或围绕紧的角部拉动, 且可具有取决于组装过程的可变厚度。 0040 基板 126 可在增强镶边构件 122 处具有小于十 (10) 度的曲率, 且最小地形成, 从 而基板 126 能够被模切或水喷流切割, 。

24、以形成用于增强镶边构件 122 的匹配表面。 0041 基板 126 在第一平边缘 130 处附连到增强镶边构件 122。第一平边缘 130 特征在 于没有折叠, 且基板 126 可称为非折叠基板。基板 126 邻近增强镶边构件 122 具有大体恒 定的厚度。 0042 增强镶边构件 122 限定内衬 120 的边缘, 相对的是, 基板 126 被成形为限定天窗开 口 114。增强镶边构件 122 还限定用于覆盖架 128 的包裹边缘或表面。 0043 如在图5中示出的, 增强镶边构件122类似地包括多个限定部分或元件, 包括本体 140 和从本体 140 延伸离开的附连结构 142。附连结构。

25、 142 构造为使增强镶边构件 122 且 因此内衬 120 匹配至顶盖。所示的附连结构 142 相对于基板 126 大体直着向上延伸, 且可 还并入角部, 如果附连到顶盖需要的话。 0044 增强镶边构件 122 还包括从本体 140 延伸的尖端 144。在图 5 中所示的构造中, 尖 端 144 大体直着向上地延伸, 从而尖端 144 平行于附连结构延伸。 0045 增强镶边构件 122 的本体 140 限定槽接收器 146。槽接收器的一部分包括由增强 镶边构件 122 限定的对接边缘 148。槽接收器 146 接收基板 126 的第一平边缘 130, 并提供 用于在基板 126 和增强镶。

26、边构件 122 之间的连结表面区域。在图 5 所示的构造中, 附连结 构 142 和尖端 144 二者相对于本体 140 大体对着槽接收座 146。 0046 详细描述和附图或视图支持和描述本发明, 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 定。尽管已详细描述了用于执行要求保护的发明的最佳模式和其他实施例, 存在各种替换 设计、 构造和实施例, 用于实践限定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本发明。 说 明 书 CN 103909878 A 7 1/3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09878 A 8 2/3 页 9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09878 A 9 3/3 页 10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09878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