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信息和网络信息相校验的给据邮件分拣方法及其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信息和网络信息相校验的给据邮件分拣方法及其系统.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0906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09 CN 103909066 A (21)申请号 201410133249.X (22)申请日 2014.04.03 B07C 3/10(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 地址 200062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 3185 号 (72)发明人 屠晓 吕岳 范生淼 郑秀芬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31227 代理人 刘朵朵 (54) 发明名称 图像信息和网络信息相校验的给据邮件分拣 方法及其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信息和网络信息相校 验的给。
2、据邮件分拣方法及其系统, 在采集每个给 据邮件的图像后, 通过条码信息从邮政信息系统 数据库中分别获取该给据邮件的收件人邮政编码 以及收件人地址 ; 通过给据邮件的图像直接获取 收件人的地址信息以及收件人邮政编码信息 ; 采 用地址信息库驱动下的邮政信函按址分拣方法分 别计算上述获得的邮政编码的对应格口码以及收 件人地址的对应格口码共 4 个格口码信息 ; 对 4 个格口码信息进行判断, 若符合以下的条件则发 送格口码信号给邮件控制系统, 条件为 : 1) 必须 存在采用字符识别法获得的与收件人的地址信息 相对应的格口码 ; 2) 其余三个格口码中至少有二 个与条件 1 中的格口码相同。 (5。
3、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09066 A CN 103909066 A 1/2 页 2 1. 一种图像信息和网络信息相校验的给据邮件分拣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该给据邮件分拣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 A. 采集每个给据邮件的图像 ; B. 通过每个给据邮件的唯一条码信息从邮政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分别获取该给据邮件 的收件人邮政编码以及收件人地址 ; C. 通过字符识别法从给据邮件的图像中直接获取收件人的地址信息以及收件人邮政 编。
4、码信息 ; D.采用地址信息库驱动下的邮政信函按址分拣方法分别计算步骤B以及步骤C中获得 的邮政编码的对应格口码以及收件人地址的对应格口码共 4 个格口码信息 ; E. 对于步骤 D 中获得的 4 个格口码信息进行判断, 若符合以下的条件则发送格口码信 号给邮件控制系统, 邮件控制系统将有格口的给据邮件分拣入格并上传信息 ; 否则送至人 工台进行手工分拣 ; 条件为 : 1) 必须存在采用字符识别法获得的与收件人的地址信息相对应的格口码 ; 2) 其余三个格口码中至少有二个与条件 1 中的格口码相同。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给据邮件分拣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 A 的具体步骤为。
5、 : 邮件控制系统将给据邮件逐个送上自动分拣设备的传输 线, 在传输过程中采集每个给据邮件的图像。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给据邮件分拣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 B 的具体步骤为 : 条码识别模块从给据邮件的图像中识别出相对应给据邮件的条码后, 通过网络远程访 问邮政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邮件信息表, 根据识别出的条码从邮件信息表中分别获取该给 据邮件的收件人邮政编码以及收件人地址。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给据邮件分拣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条码识别模块设于图像分析系统中。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给据邮件分拣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 C 中的字符识别法由图。
6、像分析系统中的字符识别模块实现。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给据邮件分拣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 D 中的地址信息库驱动下的邮政信函按址分拣方法由图像分析系统中的格 口码计算与判断模块实现。 7. 一种图像分析系统, 包括控制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条码识别模块、 字符识别模块以及格口码计算与判断模块相连, 字符识别模块, 用于从给据邮件的图像中直接获取收件人的地址信息以及收件人邮政 编码信息以及每个给据邮件的唯一条码信息 ; 条码识别模块, 用于通过每个给据邮件的唯一条码从邮政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邮件信 息表中获取该给据邮件的收件人邮政编码以及收件人地址 ; 格口码。
7、计算与判断模块, 采用地址信息库驱动下的邮政信函按址分拣方法分别计算由 字符识别模块获得的收件人地址的对应格口码与收件人邮政编码的对应格口码, 以及通过 条码识别模块从邮政信息系统数据库中获得的收件人地址的对应格口码与收件人邮政编 码的对应格口码 ; 对上述 4 个格口码信息进行判断, 若符合以下的条件则发送格口码信号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09066 A 2 2/2 页 3 给邮件控制系统, 邮件控制系统将有格口的给据邮件分拣入格并上传信息 ; 否则送至人工 台进行手工分拣 ; 条件为 : 1) 必须存在采用字符识别法获得的与收件人的地址信息相对应的格口码 ; 2) 其余三个格口。
8、码中至少有二个与条件 1 中的格口码相同。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一种图像分析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码识别模块中每个给据邮件对应的条码从字符识别模块中获得。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09066 A 3 1/7 页 4 图像信息和网络信息相校验的给据邮件分拣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给据邮件自动分拣邻域,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图像信息和网络信息 相校验的给据邮件分拣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给据邮件的分拣过程中, 给据邮件网络化自动分拣存在高差错率的难题。 目前, 给据邮件网络化自动分拣流程是自动分拣设备通过识别给据邮件上的条码, 根据条码从。
9、邮 政信息系统网络数据库中查询到该给据邮件对应的格口信息, 最后根据格口信息实现给据 邮件的自动分拣, 并在给据邮件进入格口后将给据邮件信息包括给据邮件收件信息和对应 的格口信息上传到操作端, 供操作员进行批量的封发作业。操作员在分拣后确认给据邮件 实物和上传信息的一致后, 对分拣好的给据邮件进行封发。 0003 邮政信息系统的格口信息是自动分拣的依据, 是由收寄时人工或自动录入的收件 邮编通过计算获取的。由于收寄时存在的种种原因, 造成了邮政信息系统的记录的收件邮 编与收件地址不吻合, 或者邮政信息系统记录的收件地址和收件邮编与给据邮件实物上的 收件地址和收件邮编不一致的现象。 这造成自动分。
10、拣设备按照邮政信息系统提供的格口信 息分拣会造成一定比例的差错。这类差错在传统的网络化自动分拣方式中可达到 1% 左右, 因此操作员在自动分拣设备完成分拣后还必须一个邮件一个邮件地确认分拣是否真正正 确, 对分拣错误的邮件需在操作端中修改其上传的数据, 然后再重新分拣并封发。 所以给据 邮件自动分拣设备按传统网络化分拣的差错率高, 造成了分拣后大量繁琐的人工作业, 增 加了处理给据邮件的耗时和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信息和网络信息相校 验的给据邮件分拣方法及其系统, 将基于条码识别技术的自动分拣和基于字符识别技术的 自动分拣相结合, 将。
11、图像识别获得的格口信息和邮政信息系统网络数据库中的格口信息相 互验证, 按照正确的地址或邮编信息分拣, 以降低给据邮件的自动分拣差错率。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 0006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图像信息和网络信息相校验的给据邮件分拣方 法, 该给据邮件分拣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 0007 A. 采集每个给据邮件的图像 ; 0008 B. 通过每个给据邮件的唯一条码信息从邮政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分别获取该给据 邮件的收件人邮政编码以及收件人地址 ; 0009 C. 通过字符识别法从给据邮件的图像中直接获取收件人的地址信息以及收件人 邮政编码信息 ; 0010。
12、 D.采用地址信息库驱动下的邮政信函按址分拣方法分别计算步骤B以及步骤C中 获得的邮政编码的对应格口码以及收件人地址的对应格口码共 4 个格口码信息 ; 说 明 书 CN 103909066 A 4 2/7 页 5 0011 E. 对于步骤 D 中获得的 4 个格口码信息进行判断, 若符合以下的条件则发送格口 码信号给邮件控制系统, 邮件控制系统将有格口的给据邮件分拣入格并上传信息 ; 否则送 至人工台进行手工分拣 ; 0012 条件为 : 1) 必须存在采用字符识别法获得的与收件人的地址信息相对应的格口 码 ; 0013 2) 其余三个格口码中至少有二个与条件 1 中的格口码相同。 0014。
13、 所述步骤 A 的具体步骤为 : 邮件控制系统将给据邮件逐个送上自动分拣设备的传 输线, 在传输过程中采集每个给据邮件的图像。 0015 所述步骤 B 的具体步骤为 : 0016 条码识别模块从给据邮件的图像中识别出相对应给据邮件的条码后, 通过网络远 程访问邮政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邮件信息表, 根据识别出的条码从邮件信息表中分别获取 该给据邮件的收件人邮政编码以及收件人地址。 0017 所述条码识别模块设于图像分析系统中。 0018 所述步骤 C 中的字符识别法由图像分析系统中的字符识别模块实现。 0019 所述步骤 D 中的地址信息库驱动下的邮政信函按址分拣方法由图像分析系统中 的格口码计算。
14、与判断模块实现。 002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分析系统, 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 块分别与条码识别模块、 字符识别模块以及格口码计算与判断模块相连, 0021 字符识别模块, 用于从给据邮件的图像中直接获取收件人的地址信息以及收件人 邮政编码信息以及每个给据邮件的唯一条码信息 ; 0022 条码识别模块, 用于通过每个给据邮件的唯一条码从邮政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邮 件信息表中获取该给据邮件的收件人邮政编码以及收件人地址 ; 0023 格口码计算与判断模块, 采用地址信息库驱动下的邮政信函按址分拣方法分别计 算由字符识别模块获得的收件人地址的对应格口码与收件人邮政编码的对。
15、应格口码, 以及 通过条码识别模块从邮政信息系统数据库中获得的收件人地址的对应格口码与收件人邮 政编码的对应格口码 ; 对上述 4 个格口码信息进行判断, 若符合以下的条件则发送格口码 信号给邮件控制系统, 邮件控制系统将有格口的给据邮件分拣入格并上传信息 ; 否则送至 人工台进行手工分拣 ; 0024 条件为 : 1) 必须存在采用字符识别法获得的与收件人的地址信息相对应的格口 码 ; 0025 2) 其余三个格口码中至少有二个与条件 1 中的格口码相同。 0026 所述条码识别模块中每个给据邮件对应的条码从字符识别模块中获得。 0027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图像信息和网络信息相校验的给据邮件分。
16、拣方法及其系统, 能 够将条码识别技术和字符识别技术相结合, 将图像识别获得的收件人地址的对应格口码与 收件人邮编的对应格口码同网络数据库中的收件人地址的对应格口码和邮编的对应格口 码相互验证, 然后按照正确的地址或邮编信息分拣, 以降低给据邮件的自动分拣差错率。 附图说明 0028 图 1 是本发明的一种图像信息和网络信息相校验的给据邮件分拣方法的原理示 说 明 书 CN 103909066 A 5 3/7 页 6 意图 ; 0029 图 2 是本发明的一种图像分析系统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31 实施例 1 0032 本。
17、发明中提及的给据邮件是指挂号信件、 邮包、 保价邮件等由邮政企业及其分支 机构在收寄时出具收据, 投递时要求收件人签收的邮件。这类邮件的表面除了收寄信息外 还有一个可唯一标识邮件的条码。 通过条码可以在邮政信息系统中查询到该邮件的收寄信 息和邮路等信息。 003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涉及了两种信息的获取 : 图像信息的获取和网络信息的获 取。图像信息的获取是通过扫描技术采集邮件表面的图像, 运用图像定位技术获取图像上 的收寄信息区域, 运用字符识别技术识读收寄信息, 包括收件地址、 收件邮编、 收件人姓名、 寄件地址、 寄件邮编、 寄件人姓名等。本发明将字符识别技术获取的收件地址标记为 REC。
18、 地 址, 收件邮编标记为 REC 邮编。网络信息的获取是通过条码识别技术读取给据邮件的条码, 根据条码通过网络访问邮政信息系统查询该邮件的收件地址和收件邮编, 在本发明中将这 两者分别标记为 NET 地址和 NET 邮编。 0034 每一个给据邮件都具备 REC 地址、 REC 邮编、 NET 地址和 NET 邮编这四项基本信 息, 但不一定每一项信息都有。比如由于字符识别技术存在一定的拒识率, REC 地址和 REC 邮编可能无法读取 ; 或者, 给据邮件的收寄信息在自动或半自动录入到邮政信息系统时出 现的差错造成 NET 地址和 NET 邮编缺失。本发明利用一种地址信息库驱动下的邮政信函。
19、 按址分拣方法来计算出 REC 地址、 REC 邮编、 NET 地址和 NET 邮编各自对应的格口码, 根据 四个格口码来比较这四种信息的差异, 并在确保高分拣正确率的前提下来选择最可靠的格 口用于实际分拣。本发明将 NET 邮编对应的格口码记为 NETPOSTBIN, NET 地址对应的格口 码记为 NETADDRBIN, REC 邮编对应的格口吗记为 RECPOSTBIN, REC 地址对应的格口码记为 RECADDRBIN。 0035 图 1 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的处理流程, 首先需要分别获取每个给据邮件的网络信息 和图像信息。运用条码识别技术读取给据邮编图像上的条码, 并根据条码从邮政信息。
20、系统 的网络数据库中获取给据邮件的 NET 邮编和 NET 地址 ; 同时运用收件信息区域相对规定的 先验信息在邮件图像上定位出收件信息区域, 再用字符识别技术识读给据邮件的 REC 邮编 和 REC 地址。其次利用公开号为 “101844135A” 、 名称为 “一种地址信息库驱动下的邮政信 函按址分拣方法” 来计算 NET 邮编、 NET 地址、 REC 邮编和 REC 地址这四种信息所对应的格 口码 NETPOSTBIN、 NETADDRBIN、 RECPOSTBIN 和 RECADDRBIN。再次将四种格口码按照本发明 提出的规则进行校验。规则是由条件和处理方式两部分构成, 对于四个格。
21、口码满足规则条 件的给据邮件按照规则中指定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分为 2 类, 一类是将邮件按 照指定的格口码进行分拣, 并上传邮件的信息, 一类是无法确定用于分拣的格口码, 不将邮 件进行自动分拣, 而是送至人工台手动分拣。 0036 校验中使用的规则根据给据邮件的 NET 邮编、 NET 地址、 REC 邮编和 REC 地址四项 信息内容的有无可分为 16 种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 1 为给据邮件在四项信息各种情况下的校 说 明 书 CN 103909066 A 6 4/7 页 7 验规则, 表 1 中概述了每种情况下用于校验四项信息的规则编号。其中表 1 的第 4 行与第 4 列。
22、共 7 个单元格都标记为 “/” , 表示符合上述情况的邮件不进行分拣, 即当一个给据邮件 的 NET 邮编和 NET 地址同时无内容, 或者 REC 邮编和 REC 地址同时无内容时, 无法进行图像 信息和网络信息的相校验。其余的 9 种情况则分别使用对应的规则来处理。 0037 表 1 0038 0039 根据实验统计可知四项信息的用于分拣的可信度是 : REC 地址大于 NET 地址, NET 地址大于 REC 邮编 ,NET 地址大于 NET 邮编, 而 REC 邮编和 NET 邮编的可信度相近的实验结 果。 由此, 本发明给出了各项规则中需要满足的条件和满足条件时对邮件所作的处理, 。
23、见表 2。 0040 表 2 说 明 书 CN 103909066 A 7 5/7 页 8 0041 0042 表 2 为表 1 中各项校验规则细则 : 0043 1. 从规则 R1111.1 到规则 R1111.4 描述的是给据邮件同时具备 NET 邮编、 NET 地 址、 REC 邮编和 REC 地址四项信息满足一定条件时进行分拣的规则。根据四项信息对应的 四个格口码的异同, 给据邮件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 0044 a) 规则 R1111.1 : 当 NETPOSTBIN、 NETADDRBIN、 RECPOSTBIN 和 RECADDRBIN 四个格 口码相同时, 符合这个条件的邮件则。
24、可以按照统一的格口码进行分拣。该规则的可靠性最 高。 0045 b) 规则 R1111.2 : 当 NETPOSTBIN、 NETADDRBIN 和 RECADDRBINNET 三者的值相同, 而 RECPOSTBIN 和前三者不相同时, 可按照 RECADDRBIN 来分拣给据邮件。 0046 c) 规则 R1111.3 : 当 NETADDRBIN、 RECPOSTBIN 和 RECADDRBINNET 三者的值相同, 而 NETPOSTBIN 和前三者不相同时, 可按照 RECADDRBIN 来分拣给据邮件。 0047 d)规 则 R1111.4 当 NETPOSTBIN、 RECPOS。
25、TBIN、 RECADDRBIN 三 者 的 值 相 同, 而 NETADDRBIN 和前三者不相同时, 可按照 RECADDRBIN 来分拣给据邮件。 0048 规则 R1111.2、 规则 R1111.3、 规则 R1111.4 的可靠性比规则 R1111.1 的可靠性略 低。 0049 2. 规则 R1101 描述的是给据邮件同时具备 NET 邮编、 NET 地址和 REC 地址三项信 息, 而 REC 邮编缺省时如何处理。即当前三者对应的格口码 NETPOSTBIN、 NETADDRBIN 和 RECADDRBIN 相同时, 按照 RECADDRBIN 进行分拣。该规则的可靠性与 R1。
26、111.2 接近。 0050 3. 规则 R0111 描述的是给据邮件同时具备 NET 地址、 REC 邮编和 REC 地址三项信 息, 而 NET 邮编缺省时如何处理。即当前三者对应的格口码 NETADDRBIN、 RECPOSTBIN 和 RECADDRBIN 都相同时按照 RECADDRBIN 进行分拣。该规则的可靠性与 R1111.3 接近。 0051 4. 规则 R1011 描述的是给据邮件同时具备 NET 邮编、 REC 邮编和 REC 地址三项信 说 明 书 CN 103909066 A 8 6/7 页 9 息, 而 NET 地址缺省时如何处理。即当前三者对应的格口码 NETPO。
27、STADDR、 RECPOSTBIN 和 RECADDRBIN 相同时, 按照 RECADDRBIN 进行分拣。该规则的可靠性与 R1111.4 接近。 0052 5. 规则 R1110 描述的是给据邮件同时具备 NET 邮编、 NET 地址和 REC 邮编三项信 息 , 而 REC 地址缺省时如何处理。由于缺少了最可靠的 REC 地址, 而 NET 邮编、 NET 地址和 REC 邮编三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错率, 因此符合该规则条件的邮件不分拣。 0053 6.规则R0101描述的是给据邮件仅具备NET地址和REC地址和, 而NET邮编和REC 邮编都缺省的情况 ; 规则 R1001 描述的。
28、是给据邮件仅具备 NET 邮编和 REC 地址, 而 NET 地址 和 REC 邮编缺省的情况 ; 规则 R0110 描述的是给据邮件仅具备 NET 地址和 REC 邮编, 而 NET 邮编和 REC 地址缺都缺省的情况 ; 规则 R1010 描述的是给据邮件仅具备 NET 邮编和 REC 邮 编, 而 NET 地址和 REC 地址都缺省的情况。由于仅有两项信息对应的格口相同的可靠性较 弱, 故规则 R0101、 规则 R1001、 规则 R0110 和规则 R1010 描述的邮件都不进行自动分拣。 0054 实施例 2 0055 再请参见图 2 所示的一种图像分析系统, 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
29、控制模块分别与条 码识别模块、 字符识别模块以及格口码计算与判断模块相连, 0056 字符识别模块, 用于从给据邮件的图像中直接获取收件人的地址信息以及收件人 邮政编码信息以及每个给据邮件的唯一条码信息 ; 0057 条码识别模块, 用于通过每个给据邮件的唯一条码从邮政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邮 件信息表中获取该给据邮件的收件人邮政编码以及收件人地址 ; 0058 格口码计算与判断模块, 采用地址信息库驱动下的邮政信函按址分拣方法分别计 算由字符识别模块获得的收件人地址的对应格口码与收件人邮政编码的对应格口码, 以及 通过条码识别模块从邮政信息系统数据库中获得的收件人地址的对应格口码与收件人邮 政编。
30、码的对应格口码 ; 对上述 4 个格口码信息进行判断, 若符合以下的条件则发送格口码 信号给邮件控制系统, 邮件控制系统将有格口的给据邮件分拣入格并上传信息 ; 否则送至 人工台进行手工分拣 ; 0059 条件为 : 1) 必须存在采用字符识别法获得的与收件人的地址信息相对应的格口 码 ; 0060 2) 其余三个格口码中至少有二个与条件 1 中的格口码相同。 0061 较佳地, 所述条码识别模块中每个给据邮件对应的条码从字符识别模块中获得。 0062 本发明应用于同时具备条码识别技术和字符识别技术的邮件自动分拣设备。 此类 邮件自动分拣设备由图像分析系统和邮件控制系统完成邮件的自动分拣, 见。
31、图 2。邮件控 制系统将邮件逐个送上自动分拣设备的传输线, 在传输过程中采集邮件的图像, 并将图像 交给图像分析系统, 在指定时间内等待由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出格口码, 若有计算结果则邮 件送到指定的分拣设备的格口中并上传信息, 若超出指定时间还未收到结果或者计算结果 是无格口码则将邮件送至人工台处理。 图像分析系统同时具备两种不同的计算格口码的方 式, 基于条码识别技术的方式和基于字符识别技术的方式。前者是指在控制系统提供的图 像上识别出条码, 通过网络远程访问邮政信息系统数据库中邮件信息表的方式根据识别出 的条码获取该邮件 NET 邮编对应的格口码, 并将格口码告知控制系统, 用于分拣和信息上。
32、 传。 后者是利用收件区域在邮件上处于相对固定位置这一信息从邮件图像上定位出收件区 域, 运用字符识别技术获取收件人的REC地址和REC邮编, 采用一种基于一种地址信息库驱 说 明 书 CN 103909066 A 9 7/7 页 10 动下的邮政信函按址分拣方法计算出 REC 地址和 REC 邮编对应的格口码, 将格口码告知邮 件控制系统。 0063 本发明是在图像分析系统中采用图像信息和网络信息相校验的方法来实现给据 邮件的自动分拣。首先要按照表 2 在图像分析系统中建立校验规则细则表, 即罗列出每一 种规则需要符合的条件和对应的分拣格口码。 0064 其次在收到控制系统提供的邮件图像后,。
33、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 0065 1、 识别邮件条码, 根据条码读取邮政信息系统中的 NET 地址和 NET 邮编。 0066 2、 运用定位技术获取邮件的收件区域, 运用字符识别技术读取收件区域的 REC 地 址和 REC 邮编。 0067 3、 运用一种地址库驱动下的邮政信函按址分拣方法计算出 NET 地址、 NET 邮编、 REC 地址和 REC 邮编对应的格口码 NETPOSTBIN、 NETADDRBIN、 RECPOSTBIN 和 RECADDRBIN。 根据表 2 判断四个格口是否符合规则的条件, 对符合条件的邮件将规则指定的格口码发送 给控制系统, 对不符合条件的邮件则告知。
34、控制系统本邮件无格口码。控制系统将有格口的 邮件分拣入格并上传信息, 将无格口码的邮件送至人工台进行手工分拣。 0068 需要指出的是, 实施例2的原理和实现过程与实施例1是相同或类似的, 故其重复 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0069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 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 目的, 而并非用作对本发明的限定, 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 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 化、 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3909066 A 10 1/2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09066 A 11 2/2 页 12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09066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