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印刷配线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印刷配线板.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4721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11 CN 103847211 A (21)申请号 201310636365.9 (22)申请日 2013.11.27 2012-261423 2012.11.29 JP B32B 37/02(2006.01) B32B 15/04(2006.01) H05K 1/03(2006.01) (71)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大阪府 (72)发明人 小山雅也 宇野稔 岸野光寿 北村武士 井上博晴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刘文海 (54) 发明名称 覆。
2、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印刷配线板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覆金属层叠板的生 产性并且能够抑制在覆金属层叠板的表面残留基 材的痕迹的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在该方法 中, 将长条的介入片、 长条的第一金属箔或长条的 第一芯材、 长条的预浸材料、 长条的第二金属箔或 长条的第二芯材连续运送, 并以在介入片的两侧 分别依次重叠第一金属箔等、 预浸材料、 第二金属 箔等的状态进行热压成形, 由此在介入片的两侧 制造覆金属层叠板。介入片的至少位于两表面侧 的表层部由金属制成。预浸材料通过使树脂组合 物含浸于长条的基材并进行半固化而形成。第一 芯材等通过在绝缘层的一个面设置内层回路用的 导。
3、体图案并在另一个面层叠金属箔而形成。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47211 A CN 103847211 A 1/2 页 2 1. 一种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 在该方法中, 将 长条的介入片、 长条的第一金属箔或长条的第一芯材、 长条的预浸材料、 长条的第二金属箔或长条的第二芯材连续地运送, 并且, 以在所述介入片的两侧分别依次重叠 所述第一金属箔或所述第一芯材、 所述预浸材料、 所述第二金。
4、属箔或所述第二芯材的状态进行热压成形, 由此在所述介入片的两侧制造覆金属层叠板, 所述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介入片的至少位于两表面侧的表层部由金属制成, 所述预浸材料通过使树脂组合物含浸于长条的基材并进行半固化而形成, 所述第一芯材以及所述第二芯材通过在绝缘层的一个面设置内层回路用的导体图案 并在另一个面层叠金属箔而形成, 在使用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第二芯材的至少任一方的情况下, 使设置有所述导体图案 的面与所述预浸材料重叠。 2. 一种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 至少位于两表面侧的表层部由金属制成的长条的介入片、 长条的第一金属箔、 通过使树脂组合物含浸于长条。
5、的基材并进行半固化而形成的长条的预浸材料、 长条的第二金属箔连续地运送, 并且, 以在所述介入片的两侧分别依次重叠 所述第一金属箔、 所述预浸材料、 所述第二金属箔的状态进行热压成形, 由此在所述介入片的两侧制造覆金属层叠板。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入片的厚度为 30 1000m。 4. 如权利要求 1 至 3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入片的拉伸强度为 600N/mm2以上。 5. 如权利要求 1 至 4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入片的两面的中心线平均粗糙。
6、度 Ra 为 0.5m 以下。 6. 如权利要求 1 至 5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组合物含有热固化性树脂。 7. 如权利要求 1、 3 至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第二芯材的至少任一方的所述绝缘层的内部设置有至少 1 层 以上的导体图案的层。 8. 一种印刷配线板, 其特征在于,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47211 A 2 2/2 页 3 在通过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覆金属层叠板的最外层设置有 导体图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47211 A 3 1。
7、/10 页 4 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印刷配线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印刷配线板等中使用的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 通过该方法制造的覆金属层叠板的印刷配线板。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 作为层叠板的制法, 已知包含使用双带压机等而在上下一对热板间使 包含 1 张以上的带状的预浸材料的多张带状材料连续地层叠成形的工序的方法 ( 例如, 参 照专利文献 1)。像这样, 通过连续的工程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取层叠板。 0003 但是, 专利文献 1 所述的层叠板的制法存在一次只能制造 1 张层叠板从而生产性 低的问题。 0004 另一方面, 已知虽然不是包含玻璃布等基材的。
8、层叠板却是单面覆金属箔柔性层叠 板的制造方法 ( 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 2)。在该方法中, 将长条的脱模膜、 长条的绝缘膜以及 长条的金属箔连续运送, 并且以在脱模膜的两侧分别依次重叠绝缘膜和金属箔的状态进行 热压成形。根据该方法, 由于能够一次制造 2 张单面覆金属箔柔性层叠板, 从而作为不包含 基材的层叠板的制造方法, 生产性较高。 0005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公平 4-26285 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10-125794 号公报 0007 若将专利文献 2 所述的绝缘膜置换成预浸材料, 则也可以一次制造 2 张包含基材 的层叠板。 0008 但是, 实际。
9、上存在如下的问题 : 构成预浸材料的玻璃布等基材的痕迹残留在层叠 板的表面, 特别是残留在脱模膜侧的表面, 从而产生外观不良。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覆金属层叠板的生 产性并且能够抑制在覆金属层叠板的表面残留基材的痕迹的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 0010 本发明涉及一种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 在该方法中, 将 0011 长条的介入片、 0012 长条的第一金属箔或长条的第一芯材、 0013 长条的预浸材料、 0014 长条的第二金属箔或长条的第二芯材连续地运送, 0015 并且, 以在所述介入片的两侧分别依次重叠 0016 所述第一金属箔。
10、或所述第一芯材、 0017 所述预浸材料、 0018 所述第二金属箔或所述第二芯材的状态进行热压成形, 0019 由此在所述介入片的两侧制造覆金属层叠板, 0020 所述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说 明 书 CN 103847211 A 4 2/10 页 5 0021 所述介入片的至少位于两表面侧的表层部由金属制成, 0022 所述预浸材料通过使树脂组合物含浸于长条的基材并进行半固化而形成, 0023 所述第一芯材以及所述第二芯材通过在绝缘层的一个面设置内层回路用的导体 图案并在另一个面层叠金属箔而形成, 0024 在使用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第二芯材的至少任一方的情况下, 使设置有所述。
11、导体 图案的面与所述预浸材料重叠。 0025 本发明涉及一种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 0026 至少位于两表面侧的表层部由金属制成的长条的介入片、 0027 长条的第一金属箔、 0028 通过使树脂组合物含浸于长条的基材并进行半固化而形成的长条的预浸材料、 0029 长条的第二金属箔连续地运送, 0030 并且, 以在所述介入片的两侧分别依次重叠 0031 所述第一金属箔、 0032 所述预浸材料、 0033 所述第二金属箔的状态进行热压成形, 0034 由此在所述介入片的两侧制造覆金属层叠板。 0035 在所述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中, 优选所述介入片的厚度为 30 100。
12、0m。 0036 在所述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中, 优选所述介入片的拉伸强度为 600N/mm2以 上。 0037 在所述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中, 优选所述介入片的两面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 Ra 为 0.5m 以下。 0038 在所述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中, 优选所述树脂组合物含有热固化性树脂。 0039 在所述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中, 优选在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第二芯材的至少 任一方的所述绝缘层的内部设置有至少 1 层以上的导体图案的层。 0040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配线板, 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方法制造的覆金属层叠板 的最外层设置有导体图案。 0041 【发明效果】 0042 根据本。
13、发明, 能够提高覆金属层叠板的生产性并且能够抑制在覆金属层叠板的表 面残留基材的痕迹。 附图说明 0043 图 1 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覆金属层叠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简略剖视图。 0044 图 2 表示介入片的一例, (a)(b) 为简略剖视图。 0045 图 3 表示在介入片的两侧制造覆金属层叠板的过程, (a) (c) 为简略剖视图。 0046 图 4 表示在介入片的两侧制造具有内层回路的覆金属层叠板 (3 层板 ) 的过程的 一例, (a) (c) 为简略剖视图。 0047 图 5 表示在介入片的两侧制造具有内层回路的覆金属层叠板 (3 层板 ) 的过程的 又一例, (a) (c) 为简。
14、略剖视图。 0048 图 6 表示在介入片的两侧制造具有内层回路的覆金属层叠板 (4 层板 ) 的过程的 说 明 书 CN 103847211 A 5 3/10 页 6 再一例, (a) (c) 为简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以下,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50 首先说明制造覆金属层叠板 8 时所需的预浸材料 6、 第一金属箔 3、 第二金属箔 7、 第一芯材31、 第二芯材71、 介入片2。 另外, 在本发明的覆金属层叠板8中, 除不具有内层回 路的覆金属层叠板8以外, 也包含具有内层回路的覆金属层叠板8。 这些覆金属层叠板8均 可以作为印刷配线板用材料使用。而且在本发明的印刷。
15、配线板中, 除导体图案的层为 2 层 的印刷配线板以外, 也包含导体图案的层为 3 层以上的多层印刷配线板。 0051 作为预浸材料 6, 使用通过使树脂组合物 5 含浸于长条的基材 4 并将其加热干燥 并半固化而形成的长条的材料。作为基材 4, 例如可以使用玻璃布、 玻璃纸等。优选基材 4 的厚度为 20 200m。树脂组合物 5 可以含有热塑性树脂, 然而优选含有热固化性树脂。 作为热塑性树脂, 例如, 可以使用溶剂溶解型聚酰亚胺、 聚酰胺酰亚胺等。作为热固化性树 脂, 例如, 可以使用环氧树脂、 酚醛树脂、 氰酸酯树脂、 密胺树脂、 酰亚胺树脂等。 特别是作为 环氧树脂, 例如, 可以使。
16、用多官能环氧树脂、 双酚型环氧树脂、 酚醛型环氧树脂、 联苯型环氧 树脂等。当树脂组合物 5 含有热塑性树脂时, 成形时多以玻化温度 (Tg) 以上的温度进行加 热, 而当树脂组合物5含有热固化性树脂时, 能够以Tg以下的温度加热而使其固化, 因此成 形性优异。预浸材料 6 的厚度例如为 20 200m, 然而并不限定于此。 0052 上述的树脂组合物 5 可以含有填料、 固化剂以及固化促进剂。作为填料, 例如, 可 以使用二氧化硅、 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 碳酸钙、 滑石、 氧化铝等。优选相对于树脂组合物 5 全量而含有 50 80 质量的填料。而且作为固化剂, 例如, 可以使用酚醛系固化剂。
17、、 双氰 胺固化剂等。而且作为固化促进剂, 例如, 可以使用咪唑类、 酚化合物、 胺类、 有机膦类等。 0053 作为第一金属箔 3, 只要是长条的金属箔即可, 而不受特别的限定, 例如可以使用 铜箔等。第一金属箔 3 的厚度例如为 5 70m, 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为了提高与预浸材料 6 的密接性, 优选对第一金属箔 3 的与预浸材料 6 重叠的面进行表面粗糙化。 0054 作为第二金属箔 7, 可以使用与第一金属箔 3 同样的材料。 0055 作为第一芯材31, 如图4(a)所示, 可以使用通过在绝缘层32的一个面设置内层回 路用的导体图案 33 并在另一个面层叠金属箔 34 而形成的材料。。
18、例如, 可以在两面覆金属 层叠板的单面通过消减法设置导体图案 33 而制造第一芯材 31, 或在单面覆金属层叠板的 不存在金属箔 34 的面通过加成法设置导体图案 33 而制造第一芯材 31。可以通过在 1 张上 述的预浸材料6或重叠有多张上述的预浸材料6的重叠体的两面或单面重叠铜箔等金属箔 并加热加压而制造该情况下的两面覆金属层叠板以及单面覆金属层叠板。第一芯材 31 的 导体图案 33 以及金属箔 34 的厚度例如为 5 70m, 然而并不限定于此。而且当使用第一 芯材 31 时, 使设置有导体图案 33 的面与预浸材料 6 重叠, 为了使该面特别是导体图案 33 的表面与预浸材料6的密接。
19、性提高, 而优选对该面特别是导体图案33的表面进行表面粗糙 化。而且在第一芯材 31 的绝缘层 32 的内部可以含有上述的基材 4。而且在图 4(a) 中, 虽 然在第一芯材 31 的绝缘层 32 的内部不存在导体图案的层, 然而也可以设置至少 1 层以上 的导体图案的层。在该情况下, 能够得到更多层的印刷配线板。 0056 作为第二芯材 71, 可以使用与第一芯材 31 同样的材料。即, 如图 5(a) 所示, 作为 说 明 书 CN 103847211 A 6 4/10 页 7 第二芯材 71, 可以使用通过在绝缘层 72 的一个面设置内层回路用的导体图案 73 并在另一 个面层叠金属箔 。
20、74 而形成的材料。第二芯材 71 也可以通过与第一芯材 31 同样的方式制 造。第二芯材 71 的导体图案 73 以及金属箔 74 的厚度例如为 5 70m, 然而并不限定于 此。而且当使用第二芯材 71 时, 也使设置有导体图案 73 的面与预浸材料 6 重叠, 为了使该 面特别是导体图案73的表面与预浸材料6的密接性提高, 而优选对该面特别是导体图案73 的表面进行表面粗糙化。而且在第二芯材 71 的绝缘层 72 的内部可以含有上述的基材 4。 而且在图 5(a) 中, 虽然在第二芯材 71 的绝缘层 72 的内部不存在导体图案的层, 然而也可 以设置至少 1 层以上的导体图案的层。在该。
21、情况下, 也能够得到更多层的印刷配线板。像 这样, 优选在第一芯材 31 与第二芯材 71 的至少任一方的绝缘层 32、 72 的内部设置有至少 1 层以上的导体图案的层。 0057 作为介入片2, 如图2所示, 使用当将介入片2的表面侧作为表层部1时, 至少位于 两表面侧的表层部 1 为金属制成的长条的材料。金属可以是铜等单一金属元素构成的纯金 属, 也可以由不锈钢等多个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构成。图 2(a) 表示表层部 1 以及位于大致介入片 2 中部的内层部 9 均由金属制成的介入片 2 的一例, 在该情况下, 表层 部 1 以及内层部 9 既可以为同种金属也可以为异种金属。当。
22、表层部 1 以及内层部 9 为同种 金属时, 可以使表层部 1 与内层部 9 的边界不存在而由 1 种金属形成介入片 2。当表层部 1 以及内层部 9 为异种金属时, 可以使表层部 1 的金属与内层部 9 的金属层叠而形成介入片 2。图 2(b) 表示仅表层部 1 由金属制成而内层部 9 由非金属制成 ( 例如聚酰亚胺膜等 ) 的 介入片 2 的一例。 0058 优选介入片 2 的整体的厚度为 30 1000m。通过使介入片 2 的厚度为 30m 以 上, 如后文所述能够进一步抑制制造覆金属层叠板 8 时在表面残留基材 4 的痕迹。通过使 介入片 2 的厚度为 1000m 以下, 可以使其作为。
23、长条材料而无障碍地进行卷收。另外, 就图 2(b) 所示的介入片 2 而言, 优选表层部 1 的厚度为 12 35m, 内层部 9 的厚度为 25 100m。 0059 优选介入片 2 的拉伸强度为 600N/mm2以上。当设置为这种拉伸强度时, 能够进 一步抑制制造覆金属层叠板 8 时在表面残留基材 4 的痕迹。上述的拉伸强度可以通过 JIS Z2241 测定。上述的拉伸强度越大越好, 上限不受特别的限定, 但设定为 1500N/mm2左右。 0060 优选介入片 2 的两面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 (Ra) 为 0.5m 以下。当设置为这种表 面粗糙度时, 能够使覆金属层叠板 8 的表面更加平滑。
24、。上述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可以通过 以 JIS B0651 为基准的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机测定。上述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 (Ra) 越 小越好, 下限不受特别的限定, 但设定为 0.02m 左右。 0061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覆金属层叠板 8 的制造方法。 0062 如图1所示, 在覆金属层叠板8的制造工序的始端侧设置有介入片2的送出机10、 第一金属箔 3 或第一芯材 31 的两个送出机 11、 预浸材料 6 的两个送出机 12、 第二金属箔 7 或第二芯材 71 的两个送出机 13。送出机 10 上以卷筒状卷绕有长条的介入片 2。送出机 11 上以卷筒状卷绕有长条的第一金属箔 3 或第一。
25、芯材 31。送出机 12 上以卷筒状卷绕有长条 的预浸材料 6。送出机 13 上以卷筒状卷绕有长条的第二金属箔 7 或第二芯材 71。介入片 2、 第一金属箔 3( 或第一芯材 31)、 预浸材料 6、 第二金属箔 7( 或第二芯材 71) 分别从送出 机 10、 送出机 11、 送出机 12、 送出机 13 连续地送出。在覆金属层叠板 8 的制造工序的终端 说 明 书 CN 103847211 A 7 5/10 页 8 侧设置有覆金属层叠板 8 的两个卷收机 21、 介入片 2 的卷收机 15。卷收机 21 将制造后的 覆金属层叠板 8 卷收成卷筒状。卷收机 15 将介入片 2 卷收成卷筒状。
26、。 0063 如图1所示, 在送出机10、 11、 12、 13与卷收机15、 21之间配置有双带压机装置16。 双带压机装置 16 为在上下配置的一对环形带 17 之间连续送入多个片材料 ( 在本发明中为 介入片 2、 第一金属箔 3 或第一芯材 31、 预浸材料 6、 第二金属箔 7 或第二芯材 71), 利用热 压装置 18 并通过环形带 17 使上述的片材料热压成形而得到多张覆金属层叠板 8 的装置。 0064 环形带 17 例如由不锈钢等材质形成。各环形带 17 架设在两个鼓 19、 20 之间, 并 通过鼓 19、 20 旋转而转动。能够使片材料通过两个环形带 17 之间, 在片材。
27、料通过该环形带 17 之间的期间, 各环形带 17 与该片材料的两面进行面接触, 从而对片材料施加面压。在各 环形带17的内侧设置有热压装置18, 利用该热压装置18通过环形带17而对片材料加压并 加热。作为热压装置 18, 例如, 可以使用利用加热了的液体介质的液压通过环形带 17 而对 片材料加热加压的液压板等。 0065 在制造覆金属层叠板 8 时, 首先如图 1 所示, 从各送出机 10、 11、 12、 13 分别送出介 入片 2、 第一金属箔 3( 或第一芯材 31)、 预浸材料 6、 第二金属箔 7( 或第二芯材 71), 并向双 带压机装置 16 连续运送。 0066 此处, 。
28、在从各送出机10、 11、 12、 13分别送出介入片2、 第一金属箔3、 预浸材料6、 第 二金属箔 7 时, 如图 3(a) 所示, 在介入片 2 的两侧分别依次重叠第一金属箔 3、 预浸材料 6、 第二金属箔 7, 并以该状态向两个环形带 17 间运送。 0067 而且, 当从各送出机 10、 11、 12、 13 分别送出介入片 2、 第一芯材 31、 预浸材料 6、 第 二金属箔 7 时, 如图 4(a) 所示, 在介入片 2 的两侧分别依次重叠第一芯材 31、 预浸材料 6、 第二金属箔 7, 并以该状态向两个环形带 17 间运送。 0068 而且, 在从各送出机10、 11、 1。
29、2、 13分别送出介入片2、 第一金属箔3、 预浸材料6、 第 二芯材 71 时, 如图 5(a) 所示, 在介入片 2 的两侧分别依次重叠第一金属箔 3、 预浸材料 6、 第二芯材 71, 并以该状态向两个环形带 17 间运送。 0069 而且, 在从各送出机 10、 11、 12、 13 分别送出介入片 2、 第一芯材 31、 预浸材料 6、 第 二芯材 71 时, 如图 6(a) 所示, 在介入片 2 的两侧分别依次重叠第一芯材 31、 预浸材料 6、 第 二芯材 71, 并以该状态向两个环形带 17 间运送。 0070 另外, 虽然省略了图示, 但可以使两个送出机 11、 11 中一方。
30、的送出机 11 送出第一 金属箔 3, 而从另一方的送出机 11 送出第一芯材 31。同样, 也可以使两个送出机 13、 13 中 一方的送出机 13 送出第二金属箔 7, 而从另一方的送出机 13 送出第二芯材 71。 0071 在双带压机装置16中, 介入片2、 第一金属箔3(或第一芯材31)、 预浸材料6、 第二 金属箔 7( 或第二芯材 71) 以被两个环形带 17 夹着的状态在该两个环形带 17 间进行运送。 环形带17与介入片2、 第一金属箔3(或第一芯材31)、 预浸材料6、 第二金属箔7(或第二芯 材 71) 的运送速度同步转动。在两个环形带 17 之间运送介入片 2、 第一金。
31、属箔 3( 或第一芯 材 31)、 预浸材料 6、 第二金属箔 7( 或第二芯材 71) 的期间, 利用热压装置 18 而通过环形带 17 对介入片 2、 第一金属箔 3( 或第一芯材 31)、 预浸材料 6、 第二金属箔 7( 或第二芯材 71) 进行面压并进行加热。 就此时的热压成形的条件而言, 例如, 优选温度为140350, 压力 为 0.5 6.0MPa, 时间为 1 240 分钟。通过以这种方式热压成形, 预浸材料 6 熔融软化, 预浸材料 6 与其两侧的第一金属箔 3( 或第一芯材 31) 以及第二金属箔 7( 或第二芯材 71) 说 明 书 CN 103847211 A 8 6。
32、/10 页 9 被热压接。其结果为, 将覆金属层叠板 8 制造在介入片 2 的两侧。 0072 各覆金属层叠板 8 以如下的方式形成。 0073 即, 如图 3(b) 所示, 使用第一金属箔 3、 预浸材料 6、 第二金属箔 7 而制造出的覆金 属层叠板 8 通过在预浸材料 6 完全固化后的绝缘层 50 的两侧层叠第一金属箔 3 以及第二 金属箔 7 而形成。 0074 而且, 如图 4(b) 所示, 使用第一芯材 31、 预浸材料 6、 第二金属箔 7 而制造出的覆 金属层叠板 8 通过在预浸材料 6 完全固化后的绝缘层 50 的两侧层叠第一芯材 31 以及第二 金属箔 7 而形成。由于导体。
33、图案 33 成为内层回路, 因此该覆金属层叠板 8 为具有内层回路 的覆金属层叠板 8。该覆金属层叠板 8 为能够成为 3 层板的多层印刷配线板的重叠体的一 例。 0075 而且, 如图 5(b) 所示, 使用第一金属箔 3、 预浸材料 6、 第二芯材 71 而制造出的覆 金属层叠板 8 通过在预浸材料 6 完全固化后的绝缘层 50 的两侧层叠第一金属箔 3 以及第 二芯材 71 而形成。由于导体图案 73 成为内层回路, 因此该覆金属层叠板 8 为具有内层回 路的覆金属层叠板 8。该覆金属层叠板 8 为能够成为 3 层板的多层印刷配线板的重叠体的 一例。 0076 而且, 如图 6(b) 所。
34、示, 使用第一芯材 31、 预浸材料 6、 第二芯材 71 而制造出的覆金 属层叠板 8 通过在预浸材料 6 完全固化后的绝缘层 50 的两侧层叠第一芯材 31 以及第二芯 材 71 而形成。由于该导体图案 33、 73 成为内层回路, 因此该覆金属层叠板 8 为具有内层回 路的覆金属层叠板 8。该覆金属层叠板 8 为能够成为 4 层板的多层印刷配线板的重叠体的 一例。 0077 另外, 虽然省略了图示, 但只要在第一芯材31与第二芯材71的至少任一方的绝缘 层 32、 72 的内部设置至少 1 层以上的导体图案的层, 就能够实现层数更多的多层印刷配线 板的制造。 0078 而且, 各覆金属层。
35、叠板 8 如图 1 所示从双带压机装置 16 运送而来并从介入片 2 剥 离后, 在制造工序的终端侧通过卷收机 21 卷收成卷筒状。如图 3(c)、 图 4(c)、 图 5(c)、 图 6(c) 所示, 各覆金属层叠板 8 从介入片 2 剥离。同时介入片 2 通过卷收机 15 而卷收成卷筒 状。 0079 另外, 图 1 所示的内容为使用 1 张介入片 2 而制造 2 张覆金属层叠板 8 的方法的 一例, 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多张介入片 2。通常在使用 N 张介入片 2 时, 能 够制造 (N+1) 张覆金属层叠板 8。而且根据图 1 以及图 3 图 6 所示的内容, 使 1 张 。
36、(1ply) 预浸材料 6 介于第一金属箔 3( 或第一芯材 31) 与第二金属箔 7( 第二芯材 71) 之间, 然而 也可以使 2 张 (2ply) 以上的预浸材料 6 介于两者之间。 0080 如上所述在制造覆金属层叠板 8 时, 由于通过环形带 17 对第二金属箔 7( 或第二 芯材 71) 施加一定时间的规定的面压, 因此能够抑制构成预浸材料 6 的基材 4 的痕迹残留 在第二金属箔 7( 或第二芯材 71) 的表面。同时由于表层部 1 由金属制成的介入片 2 也对 第一金属箔 3( 或第一芯材 31) 施加一定时间的规定的面压, 因此也能够抑制基材 4 的痕迹 残留在第一金属箔 3。
37、( 或第一芯材 31) 的表面。而且由于能够一次制造多张在两面难以看 到基材 4 的痕迹从而外观良好的覆金属层叠板 8, 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性。 0081 图 1 中在制造工序的终端侧将长条的覆金属层叠板 8 卷收成卷筒状, 然而也可以 说 明 书 CN 103847211 A 9 7/10 页 10 不卷收覆金属层叠板 8, 而通过剪切刀等切断成规定尺寸从而形成单片状的覆金属层叠板 8, 并将多张该单片状的覆金属层叠板 8 层叠。 0082 然后, 能够通过在利用上述的方法制造的覆金属层叠板 8 的最外层设置导体图案 来制造印刷配线板。 0083 例如, 对于使用第一金属箔3、 预浸材料6、 。
38、第二金属箔7而制造出的覆金属层叠板 8, 能够通过蚀刻去除最外层的第一金属箔3以及第二金属箔7的不需要的部分而进行图案 形成来制造印刷配线板。该印刷配线板由于导体图案的层为 2 层因此为 2 层板。 0084 而且, 对于使用第一芯材 31、 预浸材料 6、 第二金属箔 7 而制造出的覆金属层叠板 8, 能够通过蚀刻去除最外层的金属箔 34 以及第二金属箔 7 的不需要的部分而进行图案形 成来制造印刷配线板。该印刷配线板由于导体图案的层为 3 层因此为 3 层板。 0085 而且, 对于使用第一金属箔 3、 预浸材料 6、 第二芯材 71 而制造出的覆金属层叠板 8, 能够通过蚀刻去除最外层的。
39、第一金属箔 3 以及金属箔 74 的不需要的部分从而进行图案 形成来制造印刷配线板。该印刷配线板由于导体图案的层为 3 层因此也为 3 层板。 0086 而且, 对于使用第一芯材31、 预浸材料6、 第二芯材71而制造出的覆金属层叠板8, 能够通过蚀刻去除最外层的金属箔34以及金属箔74的不需要的部分从而进行图案形成来 制造印刷配线板。该印刷配线板由于导体图案的层为 4 层因此为 4 层板。 0087 另外, 虽然省略了图示, 但只要在第一芯材31与第二芯材71的至少任一方的绝缘 层 32、 72 的内部设置至少 1 层以上的导体图案的层, 就可实现层数更多的多层印刷配线板 的制造。 0088。
40、 实施例 0089 以下, 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 0090 ( 实施例 1) 0091 作为长条的介入片2, 如图2(a)所示, 使用表层部1以及内层部9的整体由不锈钢 301 制成的材料 ( 宽度 60cm)。该介入片 2 的整体的厚度为 50m, 拉伸强度为 1500N/mm2, 中心线平均粗糙度 (Ra) 为 0.05m。 0092 作为长条的第一金属箔3以及第二金属箔7, 使用铜箔(三井金属矿业(株)生产 的 “3EC-VLP” , 厚度 18m, 宽度 54cm)。 0093 作为长条的预浸材料 6( 树脂布 ), 使如下的 2 张 (2ply) 材料 ( 厚度 60m, 宽度。
41、 52cm) 重叠而使用, 所述材料通过使树脂组合物 5 含浸于长条的基材 4( 旭化成电子材料 ( 株 ) 生产的 “1037 布” ) 并进行半固化而形成。 0094 上述的树脂组合物 5 中含有如下的热固化性树脂、 填料、 固化剂、 固化促进剂。即, 作为热固化性树脂, 使用 DIC 株式会社生产的 “HP9500” 以及 “N540” 。而且, 作为填料, 使 用作为二氧化硅的由株式会社 Admatechs 生产的 “YC100C-MLE” 以及 “S0-25R” 。而且, 作 为固化剂, 使用作为酚性固化剂的由 DIC 株式会社生产的 “TD2090” 。而且, 作为固化促进 剂, 。
42、使用作为咪唑的由四国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 “2E4MZ” 。配合上述的热固化性树 脂 (“HP9500” : 46.51 质量份,“N540” : 19.94 质量份 )、 填料 (“YC100C-MLE” : 50 质量份, “S0-25R” : 250 质量份 )、 固化剂 (“TD2090” : 33.55 质量份 )、 固化促进剂 (“2E4MZ” : 0.05 质量份 ), 再利用溶剂 ( 甲基乙基酮 ) 进行稀释, 从而作为涂料而制备上述的树脂组合物 5。 0095 然后, 如图 1 所示, 连续运送上述的介入片 2、 第一金属箔 3、 预浸材料 6、 第二金属 说 明 书 CN。
43、 103847211 A 10 8/10 页 11 箔7, 并且, 如图3(a)(b)所示在介入片2的两侧分别依次重叠第一金属箔3、 预浸材料6、 第 二金属箔 7, 以该状态进行热压成形。就此时的热压成形的条件而言, 温度为 240, 压力为 3.0MPa, 时间为 10 分钟。 0096 按照如上方式制造 2 张覆金属层叠板 8, 并像图 3(c) 那样将这些覆金属层叠板 8 从介入片 2 剥离后, 对各覆金属层叠板 8 的表面进行观察。其结果为, 可以确认第一金属箔 3 以及第二金属箔 7 均未发现基材 4 的痕迹, 外观极为良好。另外, 可以使介入片 2 作为长 条材料而无障碍地进行卷。
44、收。 0097 ( 实施例 2) 0098 作为长条的介入片 2, 使用铜箔, 即, 如图 2(a) 所示表层部 1 以及内层部 9 的整体 由铜制成的材料 ( 宽度 60cm)。该介入片 2 的整体的厚度为 35m, 拉伸强度为 580N/mm2, 中心线平均粗糙度 (Ra) 为 0.3m。 0099 除使用如上的介入片 2 以外,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造 2 张覆金属层叠板 8, 并对各 覆金属层叠板 8 的表面进行观察。其结果为, 可以确认在第二金属箔 7 未发现基材 4 的痕 迹, 虽然在第一金属箔 3 发现若干的基材 4 的痕迹, 但是外观大致良好。另外, 可以使介入 片 2 作为。
45、长条材料而无障碍地进行卷收。 0100 ( 实施例 3) 0101 作为长条的介入片 2, 如图 2(b) 所示, 使用表层部 1 由铜箔 ( 三井金属矿业 ( 株 ) 生产的 “3EC-VLP” , 厚度 18m, 宽度 60cm) 形成、 内层部 9 由聚酰亚胺膜 ( 宇部兴产 ( 株 ) 生产的 “Upilex-VT” , 厚度 25m, 宽度 60cm) 形成的材料。由于表层部 1 的厚度为 18m, 内层部 9 的厚度为 25m, 因此该介入片 2 的整体的厚度为 61m。而且该介入片 2 的拉伸 强度为 400N/mm2, 中心线平均粗糙度 (Ra) 为 0.25m。 0102 除。
46、使用如上的介入片 2 以外,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造 2 张覆金属层叠板 8, 并对各 覆金属层叠板 8 的表面进行观察。其结果为, 可以确认在第二金属箔 7 未发现基材 4 的痕 迹, 虽然在第一金属箔 3 发现若干的基材 4 的痕迹, 但是外观大致良好。另外, 可以使介入 片 2 作为长条材料而无障碍地进行卷收。 0103 ( 实施例 4) 0104 作为长条的介入片2, 如图2(a)所示, 使用表层部1以及内层部9的整体由不锈钢 301 制成的材料 ( 宽度 60cm)。该介入片 2 的整体的厚度为 20m, 拉伸强度为 1450N/mm2, 中心线平均粗糙度 (Ra) 为 0.05m。
47、。 0105 除使用如上的介入片 2 以外,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造 2 张覆金属层叠板 8, 并对各 覆金属层叠板 8 的表面进行观察。其结果为, 可以确认在第二金属箔 7 未发现基材 4 的痕 迹, 虽然在第一金属箔 3 发现若干的基材 4 的痕迹, 但是外观大致良好。另外, 可以使介入 片 2 作为长条材料而无障碍地进行卷收。 0106 ( 实施例 5) 0107 作为长条的介入片 2, 如图 2(a) 所示, 使用表层部 1 以及内层部 9 的整体由不锈 钢 301 制成的材料 ( 宽度 60cm)。该介入片 2 的整体的厚度为 1300m, 拉伸强度为 1500N/ mm2, 中心。
48、线平均粗糙度 (Ra) 为 0.05m。 0108 除使用如上的介入片 2 以外,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造 2 张覆金属层叠板 8, 并对各 覆金属层叠板 8 的表面进行观察。其结果为, 可以确认在第一金属箔 3 以及第二金属箔 7 说 明 书 CN 103847211 A 11 9/10 页 12 未发现基材 4 的痕迹, 外观良好。另外, 由于介入片 2 的厚度超过 1000m, 因此可以确认 难以作为长条材料而进行卷收, 不太适合覆金属层叠板 8 的批量生产。即使是这种介入片 2 也可以再利用。 0109 ( 实施例 6) 0110 作为长条的介入片2, 如图2(a)所示, 使用表层部。
49、1以及内层部9的整体由不锈钢 301 制成的材料 ( 宽度 60cm)。该介入片 2 的整体的厚度为 50m, 拉伸强度为 1500N/mm2, 中心线平均粗糙度 (Ra) 为 0.8m。 0111 除使用如上的介入片 2 以外,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造 2 张覆金属层叠板 8, 并对各 覆金属层叠板 8 的表面进行观察。其结果为, 可以确认在第二金属箔 7 未发现基材 4 的痕 迹, 虽然在第一金属箔 3 发现若干的介入片 2 的痕迹, 但是外观大致良好。另外, 可以使介 入片 2 作为长条材料而无障碍地进行卷收。 0112 ( 实施例 7) 0113 首先, 作为长条的预浸材料 6,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