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瘤切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瘤切除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6023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18 CN 103860238 A (21)申请号 201210525360.4 (22)申请日 2012.12.10 A61B 17/3205(2006.01) (71)申请人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楠梓区高楠公路 1001 号 (72)发明人 彭耀德 郭献南 林政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01 代理人 陈践实 (54) 发明名称 肌瘤切除装置 (57) 摘要 一种肌瘤切除装置, 用以解决现有的肌瘤切 除装置因前端重量较大而不。
2、易精准操控的问题, 其包含 : 一个传动组件, 连接一个动力源并设于 一个基座中 ; 一个内管, 结合于该传动组件并穿 出该基座, 该内管的一端设有一个切削部, 另一端 形成一个排屑孔, 该内管在该切削部与排屑孔之 间的内周壁设有一个导引沟槽 ; 及一个外管, 套 设于该内管, 该外管的一端由一个伸缩控制组件 连接该基座并控制该外管相对于该内管位移。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60238 A CN 103860238。
3、 A 1/2 页 2 1. 一种肌瘤切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包含 : 一个基座, 内部设一个容置空间 ; 一个传动组件, 设于该容置空间 ; 一个内管, 结合于该传动组件并穿出该基座, 该内管的一端设有一个切削部, 另一端形 成一个排屑孔, 该切削部与排屑孔之间形成一个导引区段, 该导引区段的内周壁设有一个 导引沟槽 ; 一个动力源, 连接该传动组件 ; 及 一个外管, 套设于该内管, 该外管的一端由一个伸缩控制组件连接该基座并控制该外 管相对于该内管位移。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肌瘤切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基座设有一个第一开孔及一个 第二开孔, 该内管凸伸穿出该第一开孔及第二开。
4、孔, 该内管的切削部与该第一开孔相对, 该 内管的排屑孔与该第二开孔相对。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肌瘤切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传动组件包含一个夹管、 一个定 位管及一个齿轮组, 该夹管套合于该内管的外周面, 该夹管的一端设有朝端部递增外径的 扩径部, 另一端穿出该基座的第二开孔并结合一个抵紧件, 该定位管的一端设有朝端部递 增内径的扩孔部, 该扩孔部与该夹管的扩径部相匹配, 该定位管套合该夹管的外周面, 该定 位管的另一端穿出该基座的第二开孔并供该抵紧件抵接, 该定位管连接该齿轮组, 该齿轮 组连接该动力源。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肌瘤切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动力源设于该容。
5、置空间并具有 一个动力输出端, 该齿轮组包含一个第一伞齿轮及一个第二伞齿轮, 该第一伞齿轮套合在 该定位管的外周面, 该第二伞齿轮连接该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 该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 轮相互啮合。 5.如权利要求1、 2、 3或4所述的肌瘤切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伸缩控制组件包含一个 调整盘及一个限位盘, 该外管结合该调整盘, 该限位盘抵接于该调整盘并结合至该基座。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肌瘤切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外管的一端设有外螺纹, 该调整 盘的一端设有一个外凸缘, 该调整盘的另一端的外周面设有一个握转部, 该调整盘邻近该 握转部的内周壁设有内螺纹, 该外管的外螺纹结合该调整。
6、盘的内螺纹, 该限位盘的内壁面 设有一个凸环, 该凸环抵接于该调整盘的外凸缘, 该限位盘另设有数个结合部以结合于该 基座。 7.如权利要求1、 2、 3或4所述的肌瘤切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内管的切削部是由一个 组接于该内管的导引区段端部的可替换式刀头所形成。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肌瘤切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可替换式刀头的一端形成刃部, 该刃部包含该可替换式刀头的端缘及至少一个设于该可替换式刀头内周壁的刀刃, 该可替 换式刀头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结合部, 该内管的导引区段一端设有一个对应的结合部, 该可 替换式刀头的结合部组接该内管的结合部。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肌瘤切除装。
7、置, 其特征在于, 该可替换式刀头的刀刃数量为单 一片, 该单一片刀刃为平刀或螺旋刀。 10.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肌瘤切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可替换式刀头的刀刃数量为数 片, 该数片刀刃呈等角分布的形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60238 A 2 2/2 页 3 11. 如权利要求 1、 2、 3 或 4 所述的肌瘤切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内管的切削部是一体 连接该内管的导引区段, 该切削部包含该内管的端缘及至少一个向该内管中弯折的刀刃。 12. 如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肌瘤切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刀刃的数量为数片, 该数片刀 刃呈螺旋排列。 13. 如权利要求 1。
8、、 2、 3 或 4 所述的肌瘤切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导引区段的导引沟槽 为螺旋凹槽, 该螺旋凹槽的节距为 5mm 至 20m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60238 A 3 1/6 页 4 肌瘤切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手术器械, 特别是一种用以切除肌瘤的肌瘤切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人体器官的肌肉细胞或其结缔组织细胞异常增殖时, 常会形成结节, 结节在经过 一段时间的发育成长后, 常会变成体积较大的肌瘤, 进而影响该器官或周围器官的正常功 能 ; 举例而言,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肌瘤即为子宫肌瘤 (Myoma) , 也因为子宫肌瘤为妇女肿瘤 疾病中最常。
9、见的一种, 因此目前全世界包含台湾在内, 子宫切除术已列为剖腹产术外最常 见的妇产科手术项目, 而子宫切除术的实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子宫肌瘤。 0003 请参照图 1, 是中国台湾公开第 201223495 号 手术用切除装置 专利案所揭示的 肌瘤切除装置 9, 该现有的肌瘤切除装置 9 包含一基座 91、 一外管 92、 一导送杆 93 及一动 力源 94。该基座 91 的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 911, 该外管 92 的一端通过一锁环 921 固接该 基座 91, 该外管 92 连通该容置空间 911, 该导送杆 93 设置于该外管 92 中 ; 其中, 该导送杆 93 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切削部 。
10、931 及一接合部 932, 该切削部 931 凸出于该外管 92 的一端, 该切削部 931 与该接合部 932 之间则形成一导引部 933 ; 该动力源 94 结合该基座 91 并与 该导送杆 93 的接合部 932 相接, 以驱使该导送杆 93 转动。 0004 据由前述结构, 该现有的肌瘤切除装置 9 可由该导送杆 93 的切削部 931 切割肌 瘤, 并借该导送杆 93 的导引部 933 将肌瘤碎片导送至该基座 91 的容置空间 911 收集或排 除 ; 因此, 该现有的肌瘤切除装置 9 可在切除肌瘤的同时, 一并将肌瘤碎片排出体外, 达到 一次性的手术执行步骤, 可大幅缩减手术时间。
11、, 减少病患的流血量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0005 只是, 该现有的肌瘤切除装置9因设有该导送杆93, 而增加了该肌瘤切除装置9前 端 (即 “穿入患者体内的部位” ) 的重量, 进而影响该肌瘤切除装置 9 的操作灵活度, 使该肌 瘤切除装置 9 具有不易精准操控的缺点。此外, 该现有的肌瘤切除装置 9 更因受到该导送 杆93的阻挡, 致使该外管92的内部不易清洁 ; 操作上, 需松开该锁环921, 并将该外管92及 导送杆 93 自该基座 91 上拆卸分离, 方可分别进行清洁工作。 0006 再者, 由于该切削部 931 直接裸露凸出于该外管 92 的一端以切割肌瘤, 而呈裸露 状的切削部 。
12、931, 将容易在把该外管 92 穿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 割划到患部以外的部位, 使 得该现有的肌瘤切除装置 9 的使用安全性堪虑。 0007 基于上述原因, 现有的肌瘤切除装置确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肌瘤切除装置, 可减轻该肌瘤切除装置前端的重 量, 以提升其操作灵活度。 0009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肌瘤切除装置, 可易于清洁。 0010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肌瘤切除装置, 可避免刀刃接触非患部处以提升使 用安全性。 说 明 书 CN 103860238 A 4 2/6 页 5 0011 为达到前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内容。
13、包含 : 一种肌瘤切除装置, 包含有 : 一个基座, 内部设一个容置空间 ; 一个传动组件, 设于该 容置空间 ; 一个内管, 结合于该传动组件并穿出该基座, 该内管的一端设有一个切削部, 另 一端形成一个排屑孔, 该切削部与排屑孔之间形成一个导引区段, 该导引区段的内周壁设 有一个导引沟槽 ; 一个动力源, 连接该传动组件 ; 及一个外管, 套设于该内管, 该外管的一 端由一个伸缩控制组件连接该基座并控制该外管相对于该内管位移。 0012 其中, 该基座设有一个第一开孔及一个第二开孔, 该内管凸伸穿出该第一开孔及 第二开孔, 该内管的切削部与该第一开孔相对, 该内管的排屑孔与该第二开孔相对。。
14、 0013 其中, 该传动组件包含一个夹管、 一个定位管及一个齿轮组, 该夹管套合于该内管 的外周面, 该夹管的一端设有朝端部递增外径的扩径部, 另一端穿出该基座的第二开孔并 结合一个抵紧件, 该定位管的一端设有朝端部递增内径的扩孔部, 该扩孔部与该夹管的扩 径部相匹配, 该定位管套合该夹管的外周面, 该定位管的另一端穿出该基座的第二开孔并 供该抵紧件抵接, 该定位管连接该齿轮组, 该齿轮组连接该动力源。 0014 其中, 该动力源设于该容置空间并具有一个动力输出端, 该齿轮组包含一个第一 伞齿轮及一个第二伞齿轮, 该第一伞齿轮套合在该定位管的外周面, 该第二伞齿轮连接该 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
15、 该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相互啮合。 0015 其中, 该伸缩控制组件包含一个调整盘及一个限位盘, 该外管结合该调整盘, 该限 位盘抵接于该调整盘并结合至该基座。 0016 其中, 该外管的一端设有外螺纹, 该调整盘的一端设有一个外凸缘, 该调整盘的另 一端的外周面设有一个握转部, 该调整盘邻近该握转部的内周壁设有内螺纹, 该外管的外 螺纹结合该调整盘的内螺纹, 该限位盘的内壁面设有一个凸环, 该凸环抵接于该调整盘的 外凸缘, 该限位盘另设有数个结合部以结合于该基座。 0017 其中, 该内管的切削部是由一个组接于该内管的导引区段端部的可替换式刀头所 形成。 0018 其中, 该可替换式刀头的。
16、一端形成刃部, 该刃部包含该可替换式刀头的端缘及至 少一个设于该可替换式刀头内周壁的刀刃, 该可替换式刀头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结合部, 该 内管的导引区段一端设有一个对应的结合部, 该可替换式刀头的结合部组接该内管的结合 部。 0019 其中, 该可替换式刀头的刀刃数量为单一片, 该单一片刀刃为平刀或螺旋刀。或 者, 该可替换式刀头的刀刃数量为数片, 该数片刀刃呈等角分布的形式。 0020 其中, 该内管的切削部是一体连接该内管的导引区段, 该切削部包含该内管的端 缘及至少一个向该内管中弯折的刀刃。 0021 其中, 该刀刃的数量为数片, 该数片刀刃呈螺旋排列。 0022 其中, 该导引区段的导引。
17、沟槽为螺旋凹槽, 该螺旋凹槽的节距可以为 5mm 至 20mm。 附图说明 0023 图 1 : 现有的肌瘤切除装置的侧剖示意图。 0024 图 2 :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5 图 3 :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剖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3860238 A 5 3/6 页 6 0026 图 4 : 本发明的可替换式刀头的另一态样示意图。 0027 图 5 :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0028 图 6 : 图 5 的 6-6 截面剖视图。 0029 图 7 :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内管示意图。 0030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本发明 1 基座 11 容置空间 12 。
18、第一开孔 13 第二开孔 2 传动组件 21 夹管 211 扩径部 22 抵紧件 23 定位管 231 扩孔部 24 轴承 25 齿轮组 251 第一伞齿轮 252 第二伞齿轮 3 内管 3 内管 31 切削部 31 切削部 311 端缘 312 刀刃 32 排屑孔 33 导引区段 33 导引区段 331 导引沟槽 332 结合部 4 动力源 41 动力输出端 5 外管 51 外螺纹 6 可替换式刀头 61 刃部 611 端缘 612 刀刃 62 结合部 7 伸缩控制组件 71 调整盘 711 外凸缘 712 握转部 713 内螺纹 72 限位盘 721 凸环 722 结合部 现有技术 9 肌。
19、瘤切除装置 91 基座 911 容置空间 92 外管 921 锁环 93 导送杆 931 切削部 932 接合部 933 导引部 94 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 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 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 : 请参照图 2, 其揭示本发明肌瘤切除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在本实施例中, 该 肌瘤切除装置包含有一基座1、 一传动组件2、 一内管3、 一动力源4及一外管5。 该基座1供 该外管 5 结合及容置该传动组件 2、 内管 3 及动力源 4, 该外管 5 套于该内管 3 外, 该内管 3 说 明 书 CN。
20、 103860238 A 6 4/6 页 7 连接该传动组件 2, 该传动组件 2 连接该动力源 4, 该肌瘤切除装置可借该动力源 4 带动该 传动组件 2, 及连动该内管 3 旋转以切割肌瘤。 0032 该基座 1 的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 11, 以供容置多项构件 ; 在本实施例中, 该容置空 间11大致上容置有该传动组件2及动力源4, 且为方便提持及操控该肌瘤切除装置, 在配置 空间的安排上, 可选择将用以夹持该内管 3 的传动组件 2 设于该容置空间 11 的上半部, 及 将该动力源 4 设置于该容置空间 11 的下半部。又, 该基座 1 另设有供该内管 3 穿伸的一第 一开孔 12 及一。
21、第二开孔 13, 使该容置空间 11 可与外部连通。 0033 请配合参照图 3, 该传动组件 2 是用以传递该动力源 4 的动力, 以驱动该内管 3 旋 转。在本实施例中, 该传动组件 2 包含一夹管 21, 该夹管 21 是用以套合于该内管 3 的外周 面, 该夹管 21 的一端设有朝端部递增外径的扩径部 211, 另一端穿出该基座 1 的第二开孔 13并结合一抵紧件22 ; 其中, 该夹管21与抵紧件22可选择以螺接的方式相互结合, 于该夹 管21设置外螺纹, 及于该抵紧件22设置内螺纹, 使该抵紧件22可稳固结合于该夹管21, 并 具有可调整两者间相对位置的功能。该夹管 21 的外周面。
22、另套合有一定位管 23, 该定位管 23 的一端设有朝端部递增内径的扩孔部 231, 该扩孔部 231 与该夹管 21 的扩径部 211 相匹 配, 该定位管 23 的另一端可穿出该基座 1 的第二开孔 13, 以供该抵紧件 22 抵接。 0034 该传动组件 2 另设有至少一轴承 24, 本实施例中选择将该轴承 24 的数量设为二 个, 该二轴承24均固设于该容置空间11中, 以供该定位管23穿接, 并使其中一轴承24对位 于邻近该定位管 23 的扩孔部 231 处, 另一轴承 24 则对位于邻近该定位管 23 的另一端处, 使该定位管 23 可稳固地在该容置空间 11 中产生旋转。 003。
23、5 此外, 该定位管23可由一齿轮组25连接该动力源4, 且该齿轮组25可视不同传递 需求而选择对应的组件, 这是该技术领域人士可以理解的 ; 举例而言, 由于本实施例中将该 动力源 4 设于该传动组件 2 的底端, 使该动力源 4 与该内管 3 的轴向互呈正交, 因此该齿轮 组 25 可选择包含一第一伞齿轮 251 及一第二伞齿轮 252, 该第一伞齿轮 251 套合在该定位 管 23 的外周面, 该第二伞齿轮 252 则连接该动力源 4, 且该第一伞齿轮 251 与第二伞齿轮 252 相互啮合。 0036 该内管 3 的一端设有一切削部 31 以切割肌瘤, 另一端则形成一排屑孔 32, 该。
24、切削 部31与排屑孔32之间则形成一导引区段33, 该导引区段33的内周壁设有一导引沟槽331, 以导引由该切削部 31 切割下来的肌瘤碎片从该排屑孔 32 排出。该内管 3 贯穿结合该传动 组件 2 的夹管 21, 并凸伸穿出该基座 1 的第一开孔 12 及第二开孔 13, 该内管 3 的切削部 31 与该第一开孔12相对, 该内管3的排屑孔32与该第二开孔13相对 ; 借助旋动该抵紧件22, 使该抵紧件 22 抵紧在该定位管 23 的端部, 拉动该夹管 21 朝该排屑孔 32 方向移动, 据以由 该定位管 23 的扩孔部 231 紧束该夹管 21 的扩径部 211, 使该夹管 21 产生径。
25、向收缩以夹紧 该内管 3, 令该内管 3 可稳固地与该夹管 21 相接。 0037 请再参阅图2, 在本实施例中, 该内管3的切削部31可以是将一可替换式刀头6组 接于该内管 3 的导引区段 33 一端所形成 ; 其中, 该可替换式刀头 6 的一端形成刃部 61, 该 刃部 61 包含该可替换式刀头 6 的端缘 611 及至少一设于该可替换式刀头 6 内周壁的刀刃 612, 该可替换式刀头 6 的另一端设有一结合部 62(例如外螺纹) , 该内管 3 的导引区段 33 一端则设有一对应的结合部 332(例如内螺纹) , 使该可替换式刀头 6 可快速地由该结合部 62 组接至该导引区段 33 的。
26、结合部 332, 以形成该内管 3 的切削部 31。 说 明 书 CN 103860238 A 7 5/6 页 8 0038 如此一来, 本实施例可借助设置该可替换式刀头 6, 使每一种可替换式刀头 6 都可 不必带有长长的导引区段 33, 故能有效降低制造该内管 3 的切削部 31 的成本, 且该切削部 31 受损或钝化时, 也仅须更换新的可替换式刀头 6 即可, 不必换掉整支内管 3, 能避免造成 不必要的浪费, 具有节省成本的功效。其中, 当设于该可替换式刀头 6 内周壁的刀刃 612 数 量为单一片时, 该单一片刀刃 612 可以为如图 2 所示的平刀, 或是如图 4 所示的螺旋刀等不。
27、 同形式 ; 当设于该可替换式刀头6内周壁的刀刃612数量为数片时, 该数片刀刃612则较佳 呈等圆角分布的形式, 以控制切割下来的肌瘤碎片具有差不多大小的尺寸。 0039 另一方面, 请再参阅图3, 在本实施例中, 该内管3的排屑孔32可连接一收集器 (图 未绘示) , 以集中收集手术时切割下来的肌瘤碎片, 甚至可搭配一吸力源对该收集器产生负 压, 以加速收集肌瘤碎片的效率。该导引区段 33 的导引沟槽 331 可以是大导程 (例如节距 5mm 至 20mm) 的螺旋凹槽, 以于手术的过程中, 随旋转的内管 3 辅助导引肌瘤碎片流向该排 屑孔 32, 避免肌瘤碎片堆积堵塞于该内管 3 中。 。
28、0040 该动力源4可选择为一般常见的马达, 该动力源4具有一动力输出端41, 该动力输 出端 41 连接该传动组件 2 的第二伞齿轮 252, 以于该动力源 4 动作时, 通过该动力输出端 41 驱使该第二伞齿轮 252 旋转, 以带动该第一伞齿轮 251 转动, 从而同步连动该定位管 23、 夹管 21 及内管 3 产生旋转。 0041 请再同时参阅图2及3, 该外管5套设于该内管3凸伸出该第一开孔12的部分, 该 外管 5 的一端通过一伸缩控制组件 7 结合于该基座 1, 并由该伸缩控制组件 7 控制该外管 5 相对于该内管 3 位移, 以产生令该内管 3 的切削部 31 伸出或缩入该外。
29、管 5 的效果 ; 在本实 施例中, 该伸缩控制组件 7 可包含一调整盘 71 及一限位盘 72, 该外管 5 结合该调整盘 71, 该限位盘72抵接于该调整盘71并结合至该基座1, 以由该限位盘72对该调整盘71形成轴 向上的限位, 但仍维持该调整盘 71 可相对于该基座 1 旋转, 从而控制该外管 5 可相对于该 内管 3 产生轴向位移。 0042 更详言之, 本实施例可选择在该外管 5 的一端设有外螺纹 51, 该调整盘 71 的一端 设有外凸缘 711, 该调整盘 71 的另一端的外周面设有一握转部 712, 该调整盘 71 邻近该握 转部 712 的内周壁则设有内螺纹 713, 以供。
30、该外管 5 的外螺纹 51 螺接结合 ; 该限位盘 72 的 内壁面设有一凸环 721, 该凸环 721 可抵接于该调整盘 71 的外凸缘 711, 该限位盘 72 另设 有数个结合部 722, 该数个结合部 722 可例如为数个孔洞, 以借助数个如螺丝的锁固元件穿 过该数个结合部 722, 将该限位盘 72 结合于该基座 1。 0043 据此, 在该外管 5 受限制而不转动 (例如以手握持该外管 5 使其不转动) 的情况下, 只要旋动该伸缩控制组件7的调整盘71, 即可使该调整盘71的内螺纹713与该外管5的外 螺纹 51 产生相对的旋转, 以调整该调整盘 71 与该外管 5 的相对位置, 。
31、从而控制该外管 5 相 对于该内管 3 朝远离或靠近该基座 1 的方向位移。 0044 请参照图 5, 本发明肌瘤切除装置可应用于各式肌瘤切除手术, 以下以施用于子宫 肌瘤切除手术为例提出说明。手术前, 可调整该调整盘 71 与该外管 5 的相对位置, 使该外 管 5 的自由端处可超出该内管 3 的切削部 31, 以遮蔽该切削部 31, 避免在把该外管 5 穿入 患者体内的过程中, 割划到患部以外的部位。 于实际使用时, 施术者可握持该基座1, 并将该 外管 5 连同该内管 3 插入至患者的子宫内, 再抓持该外管 5 及旋动该伸缩控制组件 7 的调 整盘71, 使该外管5相对于该内管3而向后位。
32、移, 使该外管5的端缘不再遮蔽该内管3的切 说 明 书 CN 103860238 A 8 6/6 页 9 削部 31。 0045 然后由该内管 3 的切削部 31 抵触欲切除的子宫肌瘤, 并控制该动力源 4 开始动 作, 以驱动该内管 3 高速旋转, 以通过该切削部 31 将肌瘤切碎 ; 同时, 请配合参照图 6, 该些 肌瘤碎片可顺着该切削部 31 的切割方向被导入该内管 3 的导引区段 33, 以由该导引区段 33的导引沟槽331将该些肌瘤碎片逐步地朝该排屑孔32导送而排出体外。 另, 手术后只要 旋动该抵紧件 22, 使该抵紧件 22 不再紧抵该定位管 23 的端部, 即可使该夹管 21。
33、 与内管 3 呈松配的套合关系, 以便快速抽出该内管 3 进行清洁工作, 使用上十分便利。 0046 请参阅图 7,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 该内管 3 的切削部 31 是一体连接该内管 3 的导引区段 33 ; 即, 该内管 3 的切削部 31 可以是直接经机械加工研磨该内管 3 的导 引区段 33 端部所形成, 该切削部 31 包含该内管 3 的端缘 311 及至少一向该内管 3 中 弯折的刀刃 312, 于图 7 所示的实施例, 该切削部 31 具有数片刀刃 312, 且该数片刀刃 312 呈螺旋排列, 以于该内管 3 旋转时, 直接由该切削部 31 切割肌瘤, 并使该切削部 31 可。
34、稳 固结合在该内管 3 的端部, 避免在切割肌瘤时形成脱离。 0047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肌瘤切除装置, 可借助在该内管的前端设置切削部, 并配合在 该内管的导引区段设置导引沟槽, 以直接由该内管切削肌瘤及导出肌瘤碎片, 可取代现有 的肌瘤切除装置的导送杆, 故能有效减轻该肌瘤切除装置前端的重量, 提升其操作灵活度, 以精准操控该肌瘤切除装置。 0048 本发明的肌瘤切除装置, 其用以切削肌瘤及导出肌瘤碎片的内管呈中空状且易拆 装, 具有提升清洁便利性的功效。 0049 本发明的肌瘤切除装置, 可调整该外管与内管的相对位置, 仅于欲切割时使该内 管的切削部伸出该外管的自由端处, 其余时候则可。
35、维持由该外管遮蔽该切削部, 不仅可在 手术时避免割划到患部以外的部位, 还能在平时避免外物撞击该内管的切削部, 减少该切 削部受损及钝化的机率, 具有提升使用安全性及延长该切削部使用寿命的功效。 0050 此外, 本发明尚可应用于切除其他封闭性组织 (例如 : 摄护腺瘤、 外痣等) , 不应以 切除子宫肌瘤为限, 该技术领域人士可以理解。 0051 只是以上所述的,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范 围 ; 故, 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 皆应仍 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3860238 A 9 1/7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0238 A 10 2/7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0238 A 11 3/7 页 1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0238 A 12 4/7 页 1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0238 A 13 5/7 页 1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0238 A 14 6/7 页 1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0238 A 15 7/7 页 1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0238 A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