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模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容器模块.pdf(5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5603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11 CN 103856032 A (21)申请号 201410095347.9 (22)申请日 2009.10.26 2008-277591 2008.10.29 JP 200980143292.1 2009.10.26 H02M 1/14(2006.01) H02M 7/00(2006.01) B60L 11/12(2006.01) (71)申请人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国茨城县 (72)发明人 松尾壮志 中津欣也 佐藤俊也 前田建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
2、1 代理人 雒运朴 (54) 发明名称 电容器模块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器模块, 其具备 : 电容元 件 ; 填充材料, 其对电容元件进行密封 ; 第一电极 端子侧立起部, 其与电容元件电连接且从填充材 料立起 ; 第二电极端子侧立起部, 其与电容元件 电连接且从填充材料立起 ; 第一电极侧电容器端 子, 其与第一电极端子侧立起部的端部连接 ; 第 二电极侧电容器端子, 其与第二电极端子侧立起 部的端部连接 ; 以及绝缘部件, 其配置在第一电 极端子侧立起部与第二电极端子侧立起部之间, 第二电极侧电容器端子沿着从第一电极侧电容器 端子离开的方向形成, 第一电极侧电容器端子的 与外。
3、部的连接面比第二电极侧电容器端子的与外 部的连接面形成得低, 绝缘部件向配置有第一电 极侧电容器端子的一侧折弯而形成。 (30)优先权数据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2 页 附图 2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2页 附图2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56032 A CN 103856032 A 1/1 页 2 1. 一种电容器模块, 其具备 : 电容元件 ; 填充材料, 其对所述电容元件进行密封 ; 第一电极端子侧立起部, 其与所述电容元件电连接且从所述填充材料立起 。
4、; 第二电极端子侧立起部, 其与所述电容元件电连接且从所述填充材料立起 ; 第一电极侧电容器端子, 其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侧立起部的端部连接 ; 第二电极侧电容器端子, 其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侧立起部的端部连接 ; 以及 绝缘部件, 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侧立起部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侧立起部之间, 所述第二电极侧电容器端子沿着从所述第一电极侧电容器端子离开的方向形成, 所述第一电极侧电容器端子的与外部的连接面比所述第二电极侧电容器端子的与外 部的连接面形成得低, 所述绝缘部件向配置有所述第一电极侧电容器端子的一侧折弯而形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容器模块, 其中, 所述绝缘部件是由绝缘。
5、性部件形成的绝缘罩, 所述绝缘罩由夹在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侧立起部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侧立起部之间的 绝缘罩主面部和从该绝缘罩主面部的上部立起的上部立起部构成, 并且, 所述绝缘罩以所述上部立起部覆盖所述第一电极侧电容器端子的一部分的方式 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电容器模块, 其中, 所述绝缘罩还具有从所述绝缘罩主面部的侧部立起的侧部立起部, 所述侧部立起部以覆盖所述第一电极侧电容器端子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电容器模块, 其中, 所述绝缘罩还具有从所述绝缘罩主面部的侧部立起的侧部立起部, 所述侧部立起部以覆盖所述第一电极侧电容器端子的一部分及所述第二电极侧。
6、电容 器端子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56032 A 2 1/22 页 3 电容器模块 0001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号 : PCT JP2009 068324 ; 国际申请日 : 2009 年 10 月 26 日 ; 国家申请号 : 200980143292.1 ; 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 : 2011 年 04 月 28 日 ; 发明名称 : 电 力转换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模块。 背景技术 0003 为了实现电力转换装置的小型化, 一直以来研究一种使构成该装置的组件模块化 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 2004-104860 号公报 。
7、( 专利文献 1) 所示的技术中, 提出一种将 平滑用的薄膜电容器搭载在基板上, 进而还将用于降低混入噪声的线性旁路电容器 (line bypass condenser) 以及放电电阻也搭载在同一基板上的技术。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1 : JP 特开 2004-104860 号公报 0007 然而, 要求进一步降低混入电力转换装置的噪声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8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 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具备 : 电力模块(power module), 其 具有开关元件, 并通过开关元件的动作将直流电转换为用于向车辆驱动用电动机供给的交 流电 ; 。
8、电容器模块, 其具有平滑用电容元件、 用于接收直流电的输入侧电源端子以及用于向 电力模块供给直流电的输出侧电源端子 ; 以及用于除去噪声的噪声除去用电容器, 其中, 噪 声除去用电容器内置于电容器模块内, 并且在噪声除去用电容器的连接位置与输入侧电源 端子之间的距离比噪声除去用电容器的连接位置与电容器模块的输出侧电源端子之间的 距离近的位置上, 将噪声除去用电容器与输入侧电源端子电连接。 0009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 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的基础上, 优选输入 侧电源端子隔着平滑用电容元件而与输出侧电源端子对置配置。 001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 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
9、的基础上, 优选电容 器模块具备板状导体, 该板状导体通过正极侧导体和负极侧导体以层叠状态构成, 且该板 状导体将平滑用电容元件和输入侧电源端子电连接。 0011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 在第三方式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的基础上, 优选电容 器模块具有用于至少收纳平滑用电容元件的壳体, 板状导体在壳体的收纳部内与平滑用电 容元件电连接, 且以正极侧导体与负极侧导体的层叠状态从壳体的收纳部向壳体外部延伸 设置, 并且在该板状导体的前端形成有输出侧电源端子。 0012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 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的基础上, 优选电容 器模块具备 : 用于至少收纳平滑用电容元件和噪声除去用电。
10、容器的壳体 ; 用于将平滑用电 说 明 书 CN 103856032 A 3 2/22 页 4 容元件和噪声除去用电容器密封在壳体内的密封材料。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 在第四或第五方式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的基础上, 优 选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具备用于收纳电力模块、 电容器模块以及噪声除去用电容器的金属 制框体, 金属制框体具备用于将电容器模块的壳体固定在该金属制框体上的固定部, 噪声 除去用电容器的从该噪声除去用电容器的接地侧端子延伸出的配线与固定部电连接。 0014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 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电力转换装置中, 优选车辆用电力 转换装置具备用于将积蓄于平滑用电容器模块。
11、中的电荷放电的放电电路部, 该放电电路部 隔着平滑用电容元件而与噪声除去用电容器对置配置。 0015 根据上述, 噪声除去用电容器难以受到电力模块等引起的开关时的影响, 能够降 低混入电力转换装置的噪声的影响。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容器模块, 其具备 : 电容元件 ; 填充材料, 其对所述电容元件 进行密封 ; 第一电极端子侧立起部, 其与所述电容元件电连接且从所述填充材料立起 ; 第 二电极端子侧立起部, 其与所述电容元件电连接且从所述填充材料立起 ; 第一电极侧电容 器端子, 其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侧立起部的端部连接 ; 第二电极侧电容器端子, 其与所述第 二电极端子侧立起部的端部连。
12、接 ; 以及绝缘部件, 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侧立起部与 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侧立起部之间, 所述第二电极侧电容器端子沿着从所述第一电极侧电容 器端子离开的方向形成, 所述第一电极侧电容器端子的与外部的连接面比所述第二电极侧 电容器端子的与外部的连接面形成得低, 所述绝缘部件向配置有所述第一电极侧电容器端 子的一侧折弯而形成。 0017 在上述电容器模块的基础上, 所述绝缘部件是由绝缘性部件形成的绝缘罩, 所述 绝缘罩由夹在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侧立起部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侧立起部之间的绝缘罩主 面部和从该绝缘罩主面部的上部立起的上部立起部构成, 并且, 所述绝缘罩以所述上部立 起部覆盖所述第一电极侧电。
13、容器端子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 0018 在上述电容器模块的基础上, 所述绝缘罩还具有从所述绝缘罩主面部的侧部立起 的侧部立起部, 所述侧部立起部以覆盖所述第一电极侧电容器端子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0019 在上述电容器模块的基础上, 所述绝缘罩还具有从所述绝缘罩主面部的侧部立起 的侧部立起部, 所述侧部立起部以覆盖所述第一电极侧电容器端子的一部分及所述第二电 极侧电容器端子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0020 发明效果 0021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 能够降低混入噪声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2 图 1 是表示混合动力机动车的控制块的图。 0023 图 2 是说明变换器装置的电机电路构成的。
14、图。 0024 图 3 是表示电力转换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5 图 4 是表示电力转换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6 图 5 是在具有冷却水流路的框体的铝铸造件上安装冷却水入口配管和出口配管 的图, (a) 是框体的立体图, (b) 是框体的俯视图, (c) 是框体的仰视图。 0027 图 6 是框体的仰视图的详图。 说 明 书 CN 103856032 A 4 3/22 页 5 0028 图 7 是图 6 的 A-A 剖视图。 0029 图 8 是表示电力模块的图, (a) 是上方立体图, (b) 是俯视图。 0030 图 9 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力模块 300 的直流端子的分。
15、解立体图。 0031 图 10 是为了容易理解直流母线的结构而将电力模块壳体 302 局部透明化后的剖 视图。 0032 图 11 是表示电力模块 300 内的电流的流动的图。 0033 图 12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容器模块 500 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0034 图 13 是为了理解图 12 所示的电容器模块 500 的内部而示出填充树脂等填充材料 522 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5 图 14 是示意性地示出噪声过滤器用的电容器 556、 557 以及放电电阻 530 的连接 状态的图。 0036 图 15 是电容器模块 500 周边的电路图。 0037 图 16 是说明如本实施方。
16、式那样两个电力模块与共用的电容器模块连接的方式的 图。 0038 图 17 是在电容器模块 500 的简图中表示电流流动的图。 0039 图 18 是在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容器模块 500 的简图中表示电流流动的图。 0040 图 19 是以物理位置关系表示电容器模块 500 内部的电连接的图。 0041 图 20 是以物理位置关系表示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容器模块 500 内部的电连接 的图。 0042 图 21 是图 3 的 A 截面的示意图。 0043 图 22 是导电性部件 570 的外观立体图。 0044 图 23 是导电性部件 570 的外观图。 0045 图 24 是本实施方式涉及。
17、的绝缘罩 540 的外观立体图。 0046 图 25 是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绝缘纸 535 的外观立体图。 0047 图 26 是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绝缘罩 545 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参照附图, 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本发明的实施 方式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可适用于混合动力用机动车或纯粹的电动机动车, 但作为代表 例, 接合图 1 和图 2 说明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适用于混合动力机动车 时的控制结构和电力转换装置的电路构成。图 1 是表示混合动力机动车的控制块的图。 0049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中, 以搭载在机动车上的车。
18、载电机系统 的车载用电力转换装置、 尤其以用于车辆驱动用电机系统且搭载环境或动作环境等非常严 格的车辆驱动用变换器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车辆驱动用变换器装置作为控制车辆驱动用电 动机的驱动的控制装置而配置在车辆驱动用电机系统中, 将由构成车载电源的车载蓄电池 或车载发电装置供给的直流电转换为规定的交流电, 并将得到的交流电向车辆驱动用电动 机供给而控制车辆驱动用电动机的驱动。另外, 由于车辆驱动用电动机也具有作为发动机 的功能, 因此车辆驱动用变换器装置还具有对应于运转模式将车辆驱动用电动机产生的交 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功能。被转换后的直流电被向车载蓄电池供给。 说 明 书 CN 10385603。
19、2 A 5 4/22 页 6 0050 此外,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最适于作为机动车或卡车等的车辆驱动用电力转换装 置, 但也可以适用于除此以外的电力转换装置, 例如电车或船舶及航空器等的电力转换装 置、 进而作为驱动工厂设备的电动机的控制装置使用的工业用电力转换装置、 或者驱动家 庭太阳能发电系统或家庭电气化产品的电动机的控制装置中使用的家用电力转换装置。 0051 在图 1 中, 混合动力电动机动车 ( 以下记为 “HEV” )110 是一种电动车辆, 具备两个 车辆驱动用系统。一个是将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 120 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系统。发动机系 统主要作为 HEV 的驱动源使用。另一个是以电。
20、动发电机 192、 194 作为动力源的车载电机系 统。车载电机系统主要作为 HEV 的驱动源以及 HEV 的电力产生源使用。电动发电机 192、 194 例如是同步机或感应机, 根据运转方法的不同既可以作为电动机也可以作为发电机动 作, 因此, 在此记为电动发电机。 0052 在车身的前部将前轮车轴 114 轴支承为可以旋转。在前轮车轴 114 的两端设有一 对前轮 112。在车身的后部将后轮车轴 ( 省略图示 ) 轴支承为可以旋转。在后轮车轴的两 端设有一对后轮。在本实施方式的 HEV 中, 采用通过动力驱动的主轮为前轮 112、 被带动旋 转的从轮为后轮的所谓的前轮驱动方式, 但也可以相。
21、反, 即, 采用后轮驱动方式。 0053 在前轮车轴 114 的中央部设有前轮侧差动齿轮 ( 以下, 记为 “前轮侧 DEF” )116。 前轮车轴 114 机械性连接于前轮侧 DEF116 的输出侧。在前轮侧 DEF116 的输入侧机械性地 连接有变速器 118 的输出轴。前轮侧 DEF116 是将由变速器 118 变速且传递的旋转驱动力 向左右的前轮车轴 114 分配的差动式动力分配机构。在变速器 118 的输入侧机械性地连接 着电动发电机 192 的输出侧。在电动发电机 192 的输入侧经动力分配机构 122 机械性地连 接着发动机 120 的输出侧以及电动发电机 194 的输出侧。此外。
22、, 电动发电机 192、 194 以及 动力分配机构 122 被收纳在变速器 118 的框体的内部。 0054 电动发电机 192、 194 是在转子上具备永磁铁的同步机, 通过利用变换器装置 140、 142控制向定子的电枢绕组供给的交流电, 来控制电动发电机192、 194的驱动。 在变换器装 置140、 142上电连接有蓄电池136, 蓄电池136和变换器装置140、 142相互间可以进行电力 的授受。 0055 在本实施方式中, 具备由电动发电机 192 及变换器装置 140 构成的第一电动发电 单元和由电动发电机 194 及变换器装置 142 构成的第二电动发电单元这两个电动发电单 。
23、元, 根据运转状态而区分使用上述两个电动发电单元。也就是说, 在由来自发动机 120 的动 力驱动车辆的情况下, 在对车辆的驱动转矩进行辅助时, 以第二电动发电单元作为发电单 元并利用发动机 120 的动力使其工作发电, 通过由其发电而得到的电力使第一电动发电单 元作为电动单元工作。 另外, 在同样的情况下, 在对车辆的车速进行辅助时以第一电动发电 单元作为发电单元并利用发动机 120 的动力使其工作发电, 通过由其发电而得到的电力使 第二电动发电单元作为电动单元工作。 0056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利用蓄电池 136 的电力使第一电动发电单元作为电 动单元而工作, 从而能够仅通过电。
24、动发电机 192 的动力驱动车辆。并且, 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以第一电动发电单元或第二电动发电单元作为发电单元并利用发动机 120 的动力或 来自车轮的动力使其工作发电, 从而能够对蓄电池 136 进行充电。 0057 蓄电池 136 还作为用于驱动辅机用的电动机 195 的电源使用。作为辅机, 例如为 驱动空气调节器的压缩机的电动机、 或者驱动控制用的液压泵的电动机, 从蓄电池 136 向 说 明 书 CN 103856032 A 6 5/22 页 7 变换器装置 43 供给直流电, 通过变换器装置 43 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向电动机 195 供 给。所述变换器装置 43 具有与变换器装。
25、置 140、 142 同样的功能, 控制向电动机 195 供给的 交流的相位或频率、 电力。例如通过供给相对于电动机 195 的转子的旋转超前相位 ( 進 位相 ) 的交流电, 电动机 195 产生转矩。另一方面, 通过产生滞后相位 ( 遅位相 ) 的交流 电, 电动机 195 作为发电机起作用, 电动机 195 成为再生制动状态的运转。这样的变换器装 置 43 的控制功能与变换器装置 140、 142 的控制功能相同。由于电动机 195 的容量小于电 动发电机192、 194的容量, 因此变换器装置43的最大转换电力小于变换器装置140、 142, 但 变换器装置 43 的电路构成基本上与变。
26、换器装置 140、 142 的电路构成相同。 0058 变换器装置 140、 142 以及变换器装置 43 和电容器模块 500 在电方面存在电密切 的关系。 并且应对发热的对策需要的方面相同。 另外, 希望尽可能小地制作装置的体积。 从 上述方面出发, 以下详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将变换器装置140、 142以及变换器装置43和电容 器模块 500 内置于电力转换装置的框体内。通过该结构, 能够实现小型且可靠性高的装置。 0059 另外, 通过将变换器装置 140、 142 以及变换器装置 43 和电容器模块 500 内置于一 个框体内, 从而在配线的简化以及噪声对策方面具有效果。而且可以降低电容。
27、器模块 500 与变换器装置 140、 142 以及变换器装置 43 的连接电路的电感, 能够降低峰值电压, 并且可 以实现发热的降低以及散热效率的提高。 0060 下面结合图2, 说明变换器装置140、 142或变换器装置43的电路构成。 此外, 在图 1、 图 2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以变换器装置 140、 142 或变换器装置 43 分别单独构成的情况为 例进行说明。变换器装置 140、 142 或变换器装置 43 是同样的结构, 起同样的作用, 具有同 样的功能, 因此, 在此, 作为代表例, 对变换器装置 140 进行说明。 0061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200具备变换器装置。
28、140和电容器模块500, 变换 器装置 140 具有变换器电路 144 和控制部 170。另外, 变换器电路 144 的构成如下 : 具有多 个上下臂串联电路150(在图2的例子中示出三个上下臂串联电路150、 150、 150), 上下臂串 联电路 150 由作为上臂动作的 IGBT328( 绝缘栅极型双极晶体管 ) 及二极管 156 和作为下 臂动作的 IGBT330 及二极管 166 构成, 从各个上下臂串联电路 150 的中点部分 ( 中间电极 169) 通过交流端子 159 而与朝向电动发电机 192 的交流电线 ( 交流母线 )186 连接。另外, 控制部 170 具有对变换器电。
29、路 144 进行驱动控制的驱动电路 174 以及经由信号线 176 向驱 动电路 174 供给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 172。 0062 上臂和下臂的 IGBT328、 330 是开关用电力半导体元件, 接收从控制部 170 输出的 驱动信号而动作, 并将由蓄电池 136 供给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该被转换后的电力 供给电动发电机 192 的电枢绕组。 0063 变换器电路 144 由三相桥电路构成, 三相的上下臂串联电路 150、 150、 150 分别电 并联连接在与蓄电池 136 的正极侧和负极侧电连接的直流正极端子 314 与直流负极端子 316 之间。 0064 在本实施方式中, 例。
30、示了采用 IGBT328、 330 作为开关用电力半导体元件的例子。 IGBT328、 330 具备集电极 153、 163、 发射电极 ( 信号用发射电极端子 155、 165) 以及栅电 极 ( 栅电极端子 154、 164)。在 IGBT328、 330 的集电极 153、 163 与发射电极之间如图所示 电连接有二极管 156、 166。二极管 156、 166 具备阴极电极以及阳极电极这两个电极, 并 且以从 IGBT328、 330 的发射电极朝向集电极的方向成为顺方向的方式将阴极电极电连接 说 明 书 CN 103856032 A 7 6/22 页 8 于 IGBT328、 33。
31、0 的集电极, 将阳极电极电连接于 IGBT328、 330 的发射电极。也可以采用 MOSFET(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晶体管 ) 来作为开关用电力半导体元件, 在该情况下, 不 需要二极管 156 或二极管 166。 0065 上下臂串联电路 150 与电动发电机 192 的电枢绕组的各相绕组对应而设有三相。 三个上下臂串联电路 150、 150、 150 分别经由连接 IGBT328 的发射电极和 IGBT330 的集电极 163 的中间电极 169、 交流端子 159 而形成朝向电动发电机 192 的 U 相、 V 相、 W 相。上下臂 串联电路彼此电并联连接。上臂的 IGBT328。
32、 的集电极 153 经由正极端子 (P 端子 )157 与电 容器模块500的正极侧电容器电极电连接(通过直流母线连接), 下臂的IGBT330的发射电 极经由负极端子 (N 端子 )158 与电容器模块 500 的负极侧电容器电极电连接 ( 通过直流母 线连接 )。位于各臂的中点部分 ( 上臂的 IGBT328 的发射电极与下臂的 IGBT330 的集电极 的连接部分 ) 的中间电极 169 经由交流连接器 188 与电动发电机 192 的电枢绕组的对应的 相绕组电连接。 0066 电容器模块 500 是用于构成平滑电路的模块, 该平滑电路对由 IGBT328、 330 的开 关动作而产生的。
33、直流电压的变动进行抑制。在电容器模块 500 的正极侧电容器电极经由直 流连接器 138 而电连接蓄电池 136 的正极侧, 在电容器模块 500 的负极侧电容器电极经由 直流连接器 138 而电连接蓄电池 136 的负极侧。由此, 电容器模块 500 连接在上臂 IGBT328 的集电极 153 与蓄电池 136 的正极侧之间和下臂 IGBT330 的发射电极与蓄电池 136 的负极 侧之间, 且相对于蓄电池 136 和上下臂串联电路 150 电并联连接。 0067 控制部 170 用于使 IGBT328、 330 动作, 并具备控制电路 172 和驱动电路 174, 控 制电路 172 基。
34、于来自其它的控制装置或传感器等的输入信息, 生成用于控制 IGBT328、 330 的开关时刻的时刻信号, 驱动电路 174 基于从控制电路 172 输出的时刻信号, 生成用于使 IGBT328、 330 进行开关动作的驱动信号。 0068 控制电路 172 具备用于对 IGBT328、 330 的开关时刻进行运算处理的微型计算机 ( 以下记为 “微机” )。向微机输入作为输入信息的对电动发电机 192 要求的目标转矩值、 从 上下臂串联电路 150 向电动发电机 192 的电枢绕组供给的电流值以及电动发电机 192 的转 子的磁极位置。目标转矩值是基于从未图示的上位的控制装置输出的指令信号的。
35、值。电流 值是基于从电流传感器 180 输出的检测信号而检测出的值。磁极位置是基于从在电动发电 机 192 上设置的旋转磁极传感器 ( 未图示 ) 输出的检测信号而检测出的磁极位置。在本实 施方式中, 以检测三相的电流值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但也可以检测两相的电流值。 0069 控制电路 172 内的微机基于目标转矩值来运算电动发电机 192 的 d、 q 轴的电流 指令值, 基于该运算出的 d、 q 轴的电流指令值与检测出的 d、 q 轴的电流值之间的差量来运 算 d、 q 轴的电压指令值, 并将该运算出的 d、 q 轴的电压指令值基于检测出的磁极位置而转 换为 U 相、 V 相、 W 相的。
36、电压指令值。然后, 微机根据基于 U 相、 V 相、 W 相的电压指令值的基 波 ( 正弦波 ) 和载波 ( 三角波 ) 的比较, 生成脉冲状的调制波, 并将该生成的调制波作为 PWM( 脉冲宽度调制 ) 信号向驱动电路 174 输出。 0070 驱动电路174在驱动下臂时, 将PWM信号放大, 并将其作为驱动信号向对应的下臂 的IGBT330的栅电极输出, 在驱动上臂时, 在将PWM信号的基准电位的电平转变为上臂的基 准电位的电平后放大 PWM 信号, 并将其作为驱动信号向对应的上臂的 IGBT328 的栅电极输 出。由此, 各 IGBT328、 330 基于输入的驱动信号而进行开关动作。 。
37、说 明 书 CN 103856032 A 8 7/22 页 9 0071 另外, 控制部 170 进行异常检测 ( 过电流、 过电压、 过温度等 ), 保护上下臂串联电 路 150。为此, 向控制部 170 输入传感信息。例如从各臂的信号用发射电极端子 155、 165 将 流向各 IGBT328、 330 的发射电极的电流的信息向对应的驱动部 (IC) 输入。由此, 各驱动部 (IC) 进行过电流检测, 在检测到过电流时使对应的 IGBT328、 330 的开关动作停止, 保护对 应的 IGBT328、 330 不受过电流的影响。从在上下臂串联电路 150 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 ( 未 图示 。
38、) 将上下臂串联电路 150 的温度的信息输入给微机。另外, 向微机输入上下臂串联电 路 150 的直流正极侧的电压的信息。微机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过温度检测以及过电压检测, 在检测到过温度或过电压时, 使所有的 IGBT328、 330 的开关动作停止, 保护上下臂串联电 路 150( 进而保护包括该电路 150 在内的半导体模块 ) 不受过温度或过电压的影响。 0072 变换器电路 144 的上下臂的 IGBT328、 330 的导通以及切断动作以一定的顺序切 换, 该切换时的电动发电机 192 的定子绕组的电流流过通过二极管 156、 166 制成的电路。 0073 上下臂串联电路 150 。
39、如图所示, 具备 : Positive 端子 (P 端子、 正极端子 )157、 Negative 端子 (N 端子 158、 负极端子 )、 来自上下臂的中间电极 169 的交流端子 159、 上臂 的信号用端子 ( 信号用发射电极端子 )155、 上臂的栅电极端子 154、 下臂的信号用端子 ( 信 号用发射电极端子 )165 以及下臂的栅极端子电极 164。另外, 电力转换装置 200 在输入侧 具有直流连接器 138, 在输出侧具有交流连接器 188, 从而电力转换装置 200 通过各连接器 138 和 188 分别与蓄电池 136 和电动发电机 192 连接。另外, 作为产生向电动发。
40、电机输出的 三相交流的各相的输出的电路, 可以是在各相并联连接两个上下臂串联电路的电路构成的 电力转换装置。 0074 在图 3 图 7 中, 200 是电力转换装置, 10 是上部壳体, 11 是金属基底板, 12 是框 体, 13是冷却水入口配管, 14是冷却水出口配管, 420是罩, 16是下部壳体, 17是交流接线柱 壳体, 18 是交流接线柱, 19 是冷却水流路, 20 是控制电路基板, 其保持控制电路 172。21 是 用于与外部连接的连接器, 22 是驱动电路基板, 其保持驱动电路 174。300 是电力模块 ( 半 导体模块部 ), 且设有两个, 在各个电力模块中内置有变换器。
41、电路 144。700 是平板层叠母 线, 800是O形环, 304是金属基底, 188是交流连接器, 314是直流正极端子, 316是直流负极 端子, 500是电容器模块, 502是电容器壳体, 504是正极侧电容器端子, 506是负极侧电容器 端子, 514 是电容器单元 (condenser cell)。 0075 图 3 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外观立体图。本实 施方式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 200 的外观是将上表面或底面为大致长方形的框体 12、 在所述 框体 12 的短边侧的一个外周上设置的冷却水入口配管 13 以及冷却水出口配管 14、 用于堵 塞所述框体 1。
42、2 的上部开口的上部壳体 10 以及用于堵塞所述框体 12 的下部开口的下部壳 体 16 固定而形成的。通过使框体 12 的仰视图或俯视图中的形状呈大致长方形, 具有向车 辆安装容易, 并且容易生产的效果。 0076 在所述电力转换装置200的长边侧的外周设有用于辅助与电动发电机192、 194连 接的两组交流接线柱壳体 17。交流接线柱 18 将电力模块 300 和电动发电机 192、 194 电连 接, 从而将从该电力模块 300 输出的交流电流向该电动发电机 192、 194 传递。 0077 连接器 21 与内置在框体 12 内的控制电路基板 20 连接, 将来自外部的各种信号传 送给。
43、该控制电路基板20。 直流电源侧的负极侧连接端子部510和直流电源侧的正极侧连接 端子部512将蓄电池136和电容器模块500电连接。 在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 连接器21设置 说 明 书 CN 103856032 A 9 8/22 页 10 在所述框体 12 的短边侧的外周面的一侧。另一方面, 直流电源侧的负极侧连接端子部 510 和直流电源侧的正极侧连接端子部 512 设置在与设有所述连接器 21 的面相反侧的短边侧 的外周面上。即, 连接器 21 和直流电源侧的负极侧连接端子部 510 分离配置。由此, 可以 降低从直流电源侧的负极侧连接端子部 510 侵入框体 12、 进而传播到连接器。
44、 21 的噪声, 可 以提高基于控制电路基板 20 的电动机的控制性。 0078 图 4 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整体构成分解为各构成要素 的立体图。 0079 如图4所示, 在框体12的大致中部设有冷却水流路19, 在该冷却水流路19的上部 形成有在流动方向上排列的两组开口 400 和 402。以所述两组开口 400 和 402 分别由电力 模块 300 堵塞的方式将两个电力模块 300 固定在所述冷却水流路 19 的上表面。在各电力 模块300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片305, 各电力模块300的散热片305分别从所述冷却水流路 19 的开口 400 和 402 突出到冷却水的水。
45、流中。 0080 在所述冷却水流路 19 的下侧形成有为了容易进行铝铸造的开口 404, 所述开口 404 由罩 420 堵塞。另外, 在所述冷却水流路 19 的下侧安装有辅机用的变换器装置 43。所 述辅机用的变换器装置 43 具有内置了与图 2 所示的变换器电路 144 同样的电路且内置了 构成所述变换器电路 144 的电力半导体元件的电力模块。辅机用的变换器装置 43 以使所 述内置的所述电力模块的散热金属面与所述冷却水流路 19 的下表面对置的方式固定在所 述冷却水流路 19 的下表面。另外, 在电力模块 300 和框体 12 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的 O 形环 800, 并且在罩 420 。
46、与框体 12 之间也设有 O 形环 802。在本实施方式中, 虽然以 O 形环作为 密封件, 但也可以代替 O 形环, 而使用树脂件、 液状密封件、 填充件等, 尤其在使用液状密封 件时可以提高电力转换装置 200 的组装性。 0081 并且, 在所述冷却水流路 19 的下部设有起到散热作用的下部壳体 16, 在所述下部 壳体 16 将电容器模块 500 以电容器模块 500 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壳体的散热面与所述下 部壳体 16 的面对置方式固定在所述下部壳体 16 的面上。根据该结构, 可以利用冷却水流 路 19 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有效地冷却, 可使电力转换装置整体小型化。 0082 通过使来。
47、自冷却水入口配管 13、 冷却水出口配管 14 的冷却水在冷却水流路 19 中 流动, 对并设的两个电力模块300所具有的散热片冷却, 从而冷却所述两个电力模块300整 体。将在冷却水流路 19 的下表面设置的辅机用的变换器装置 43 也同时冷却。 0083 进而通过对设有冷却水流路 19 的框体 12 进行冷却, 从而冷却在框体 12 下部设置 的下部壳体16, 通过该冷却, 将电容器模块500的热量经由下部壳体16以及框体12热传导 给冷却水, 冷却电容器模块 500。 0084 在电力模块 300 的上方配置有用于对该电力模块 300 和电容器模块 500 进行电连 接的层叠导体板 70。
48、0。该层叠导体板 700 跨两个电力模块 300 而在两个电力模块 300 的宽 度方向上构成为宽幅。并且, 层叠导体板 700 由与电容器模块 500 的正极侧端子连接的正 极侧导体板 702、 与负极侧端子连接的负极侧导体板 704 以及配置在该正极侧端子与该负 极侧端子之间的绝缘部件构成。由此, 可以扩大层叠导体板 700 的层叠面积, 从而可以实现 从电力模块 300 到电容器模块 500 的寄生电感的降低。另外, 在将一个层叠导体板 700 载 置在两个电力模块 300 上后, 可以进行层叠导体板 700、 电力模块 300 以及电容器模块 500 的电连接, 因此即使是具备两个电力。
49、模块 300 的电力转换装置, 也可以抑制其组装工时数。 说 明 书 CN 103856032 A 10 9/22 页 11 0085 在层叠导体板 700 的上方配置有控制电路基板 20 和驱动电路基板 22, 在驱动电 路基板 22 搭载有图 2 所示的驱动电路 174, 在控制电路基板 20 搭载有图 2 所示的具有 CPU 的控制电路 172。另外, 在驱动电路基板 22 与控制电路基板 20 之间配置有金属基底板 11, 金属基底板11起到搭载于两基板22、 20上的电路组的电磁屏蔽的功能, 并且还具有散发驱 动电路基板 22 和控制电路基板 20 产生的热量而进行冷却的作用。如此, 在框体 19 的中央 部设置冷却水流路 19, 在其一侧配置车辆驱动用的电力模块 300, 而且在另一侧配置辅机 用的电力模块 43, 从而能够以小空间有效地冷却, 可以使电力转换装置整体小型化。另外, 通过铝材的铸造将框体中央部的冷却水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