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554374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15342.5

申请日:

1993.12.22

公开号:

CN1105388A

公开日:

1995.07.1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12N1/20; A01N63/02

主分类号:

C12N1/20; A01N63/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发明人:

丁志; 胡兵; 陈晓彤

地址:

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4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其主要是对作物增产菌的发酵工艺条件在原有基础上给予了很大的改进,选用了可行的配方,将芽孢杆菌接到液体培养液中,在30-38℃条件下,培养14-20小时,即可得到达标增产菌,该方法可使生产周期降低,提高生产效率2倍,发酵水平含菌量增加,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相当于原水平的3倍。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它包括液体发酵工艺和粉剂生产,其特征在于,液体发酵工艺为: a、首先将原菌种活化,扩大培养在20-34℃,时间为24-30小时,通气量V/V=1,
2: 5,制成孢子悬浮液,用于种子罐接种; b、将生产种子罐空消灭菌,装入培养液灭菌后,冷却至30-34℃时,将孢子液接入培养液中,通气培养,即得种子菌液; c、将生产发酵罐空消灭菌,装入培养液灭菌后,冷却至30-38℃时,将种子菌液接入发酵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达标发酵液直接包装或放罐制成粉剂包装成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灭菌均为高压蒸汽,空消为125℃,压力0.05MPA,实消为121℃,压力0.05MPA,灭菌30分钟,搅拌速度为200-220转/分;种子罐接种在28-35℃,罐压0.025-0.05MPA,培养7-9小时;发酵罐接种后,在28-38℃,罐压0.035-0.05MPA,培养14-20小时。灭菌前PH为7.5-8.3,灭菌后PH为6.8-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种子罐、发酵罐所采用各组份配比为(以种子罐装培养液300公斤为基数)玉米3-7kg、豆饼粉4.5-12kg、磷酸二氢钾0.09-0.12kg、硫酸镁0.15-0.3kg、碳酸氢钙0.9-1.8kg、葡萄糖0.15-0.21kg、消沫剂0.05-0.1kg、余量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增产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粉剂,将发酵液加入碳酸氢钙作吸附剂,搅拌均匀,板框压榨过滤,70℃干燥,粉碎细度为通过0.09mm孔径筛即可。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物增产菌液体发酵工艺和粉剂生产

    作物增产菌是由于其体内、体表生活的微生物由于长期进化的结果与植物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有些微生物对作物生长、发育、增产、改进品质等有促进作用,将它们筛选出来再用到植物体上,由于它们作为物体表面内菌,因此能与植物体共存亡,只要植物能长就能发挥其作用。本发明所述的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属细菌中的芽孢杆菌(Barillus)发酵工艺与各组份的配比具有细菌的共性,又有其个性,发酵工艺条件与各组份的配比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生产水平高低,生产周期长短以及产品质量的好坏,进而关系到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中国专利CN88106560.9中已阐明了作物增产菌的分离筛选、固体发酵工艺液体发酵工艺和可湿性粉剂生产。

    本发明目的在于,在CN88106560.9的基础上对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中的发酵工艺及各组份配比进行了改进,并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可使生产周期缩短,提高生产率2倍,发酵水平含菌量增加,提高了产品质量,相当于原水平的3倍。

    本发明所述的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其主要是液体发酵工艺为:

    a、首先将原菌种活化,扩大培养在20-34℃,时间为24-30小时,通气量v/v=1∶1.5,制成孢子悬浮液,用于种子罐接种;

    b、将种子罐空消灭菌,装入培养液灭菌后,冷却至30-34℃时,将孢子液接入培养液中,通气培养,即得种子菌液;

    c、将生产发酵罐空消灭菌,装入培养液灭菌后,冷却至30-38℃时,将种子菌液接入发酵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达标发酵液直接包装或放罐制成粉剂包装成产品;

    灭菌均为高压蒸汽,空消为125℃,压力0.05MPA,实消为121℃,压力0.05MPA,灭菌30分钟,搅拌速度为200-220转/分;种子罐接种在28-35℃,罐压0.025-0.05MPA,培养7-9小时,发酵罐接种后,在28-38℃,罐压0.035-0.05MPA,培养14-20小时;灭菌前PH为7.5-8.3,灭菌后PH为6.8-7.3。

    种子罐、发酵罐所采用各组份配比为(以种子罐装培养液300公斤为基数),发酵罐按种子罐培养液量的比例倍增。

    玉米3-7kg、豆饼粉4.5-12kg、磷酸二氢钾0.09-0.12kg、硫酸镁0.15-0.3kg、碳酸氢钙0.9-1.8kg、葡萄糖0.15-0.21kg、消沫剂0.05-0.1kg、余量为水。制备粉剂,将发酵液加入碳酸氢钙作吸附剂,搅拌均匀,板框压榨过滤,70℃干燥,粉碎细度为通过0.09mm孔径筛即可。同时粉剂含水率每100克低于6克,含菌量每克不低于270亿个。

    本发明所述的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经过检验其结果:

    液体发酵工艺

    (1)每毫升含菌量150亿个以上;

    (2)芽孢成熟并有少量芽孢脱落;

    (3)PH值7.2-7.6;

    (4)无杂菌污染;

    粉剂生产工艺:

    (1)粉剂含菌量300亿/克±30亿/克;

    (2)粉剂粒度90%通过0.09mm孔径筛;

    (3)粉剂含水率≤5%;

    (4)烘干温度≤70℃

    (5)粉碎时每千克均匀加入3克中性洗衣粉作为粘着剂。

    实施例(最佳)

    液体发酵工艺

    1、先将原菌种活化,接入茄子瓶扩大培养,温度28℃,时间24小时,通气量v/v≥1∶1.5,然后制成孢小悬浮液,用于种子罐接种。

    2、种子罐空消灭菌,温度125℃,压力0.14MPA,称取种子罐各组份(以种子罐装培养液300kg为基数),玉米粉4kg、豆饼粉9kg、磷酸二氢钾0.10kg、硫酸镁0.20kg、碳酸氢钙1.2kg、葡萄糖0.15kg、消沫粉0.07kg、余量为水,调PH值,灭菌前PH7.5,灭菌后PH6.8。然后投入培养液灭菌,温度121℃,压力0.11MPA,搅拌200转/分,冷却至34℃,将茄子瓶孢子悬浮液接入培养液中,培养,温度30℃,压力0.025MPA,时间7小时;种子检查,接种后6小时取样检查,测定PH值。

    3、发酵罐灭菌,称取各组份(与种子罐组份相同,发酵罐装液量与种子罐培养液比例倍增,PH值与种子罐相同),加入发酵罐,搅拌均匀,通入蒸汽121℃,保持30分钟,冷却至38℃,将种子罐发酵菌液全部接入发酵罐培养液中,通入无菌空气培养,温度36℃,压力前期0.035MPA,中后期0.045MPA通风量前期为1∶0.4,中后期为1∶0.8,培养时间17小时;接种6小时后,每4小时镜检一次,观察生长情况,测定PH值。

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物增产菌生产方法。其主要是对作物增产菌的发酵工艺条件在原有基础上给予了很大的改进,选用了可行的配方,将芽孢杆菌接到液体培养液中,在30-38条件下,培养14-20小时,即可得到达标增产菌,该方法可使生产周期降低,提高生产效率2倍,发酵水平含菌量增加,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相当于原水平的3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