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回油系统.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5528181 上传时间:2019-02-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7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891755.4

申请日:

2016.10.12

公开号:

CN106334967A

公开日:

2017.01.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3Q 11/10申请日:20161012|||公开

IPC分类号:

B23Q11/10

主分类号:

B23Q11/10

申请人: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剑霞

地址: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西三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唐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回油系统。用于回收被真空泵从工作台吸取的切削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储油罐,用于存储从工作台上吸入的切削油,设置有第一吸油口、第一回油口、第一真空口;抽吸组件,包括吸油管,所述吸油管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与所述第一吸油口之间;回油组件,包括回油管和第一回油阀,所述回油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油口与所述工作台之间,所述第一回油阀设置在所述回油管上;真空组件,包括真空管和第一真空阀,所述真空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真空口与所述真空泵之间,所述第一真空阀设置在所述真空管上。第一储油罐能对抽入系统的切削油起到回收以循环利用的作用,减少切削油的总体消耗量,减低工件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真空回油系统,用于回收被真空泵从工作台吸取的切削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储油罐,用于存储从工作台上吸入的切削油,设置有第一吸油口、第一回油口、第
一真空口;
抽吸组件,包括吸油管,所述吸油管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与所述第一吸油口之间;
回油组件,包括回油管和第一回油阀,所述回油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油口与所述工作
台之间,所述第一回油阀设置在所述回油管上;
真空组件,包括真空管和第一真空阀,所述真空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真空口与所述真空
泵之间,所述第一真空阀设置在所述真空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油罐上还设置有第一
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连接有第一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一通气口与所述第一空气压缩机
之间设置有第一通气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
吸附金属碎屑的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油口处设置有吸油过
滤器,所述第一回油口处设置有回油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过滤器和所述回油过滤
器均为滤芯过滤器、滤布过滤器或滤袋过滤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油罐上设置有用于监
测油量容积的透明管,所述透明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吸油口和所述第一真空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与所述真空泵之间还
连接有第二储油罐,所述第二储油罐上设置有均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第二吸油口和第二回
油口,及与所述真空泵连接的第二真空口,所述第二回油口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设置有第二
回油阀,所述第二真空口与所述真空泵之间设置有第二真空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油罐上还设置有第二
通气口,所述第二通气口连接有第二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二通气口与所述第二空气压缩机
之间设置有第二通气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油口与所述工作台之
间设置有第一吸油阀,所述第二吸油口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吸油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
述吸油管外的防护罩。

说明书

真空回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回油系统。

背景技术

在数控机床(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简称CNC)对工件的机
械加工过程中,切削油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发挥对工件进行润滑、冷却、清洗和防锈
的重要功能,达到减少切削摩擦、提高散热效果、减低切削温度和刀具磨损等目的。工件的
机械加工通常会使用真空夹具工装对工件进行固定,因此,加工平台上的切削油将在真空
的作用下被吸入真空管路中,甚至进入真空泵而影响其使用寿命。而工作台上的切削油因
不断损失而需要定期补给,由此增加了工件的生产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减少切削油损耗并对切削油进行回收以循环利用的真
空回油系统。

一种真空回油系统,用于回收被真空泵从工作台吸取的切削油,其特征在于,包
括:

第一储油罐,用于存储从工作台上吸入的切削油,设置有第一吸油口、第一回油
口、第一真空口;

抽吸组件,包括吸油管,所述吸油管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与所述第一吸油口之间;

回油组件,包括回油管和第一回油阀,所述回油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油口与所述
工作台之间,所述第一回油阀设置在所述回油管上;

真空组件,包括真空管和第一真空阀,所述真空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真空口与所述
真空泵之间,所述第一真空阀设置在所述真空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油罐上还设置有第一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
连接有第一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一通气口与所述第一空气压缩机之间设置有第一通气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油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吸附金属碎屑的磁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油口处设置有吸油过滤器,所述第一回油口处
设置有回油过滤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油过滤器和所述回油过滤器均为滤芯过滤器、滤布
过滤器或滤袋过滤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油罐上设置有用于监测油量容积的透明管,所
述透明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吸油口和所述第一真空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与所述真空泵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储油罐,所述
第二储油罐上设置有均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第二吸油口和第二回油口,及与所述真空泵连
接的第二真空口,所述第二回油口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油阀,所述第二真空口
与所述真空泵之间设置有第二真空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储油罐上还设置有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二通气口
连接有第二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二通气口与所述第二空气压缩机之间设置有第二通气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油口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设置有第一吸油阀,所
述第二吸油口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吸油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吸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吸油管外的防护罩。

本发明提供的真空回油系统,由于在真空泵和工作台之间设置了第一储油罐,当
关闭第一回油阀并开启第一真空阀时,真空泵开始对工作台抽真空,在真空吸附力的作用
下,工作台上的切削油也将被抽入吸油管,进入吸油管的切削油则流入第一储油罐中存储,
当第一储油罐中所存储的切削油达到一定量时,开启第一回油阀并关闭第一真空阀,切削
油将从当第一储油罐中重新回流至工作台上的油槽中。因此,第一储油罐能对抽入系统的
切削油起到回收以循环利用的作用,这样可以减少切削油的总体消耗量,减低工件的制造
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真空回油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真空回油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有第二储油罐的真空回油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
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
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
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
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1至图3,一种真空回油系统,用于回收被真空泵700从工作台600吸入
的切削油,包括第一储油罐110、抽吸组件210、真空组件310和回油组件410。第一储油罐110
用于存储从工作台600上吸入的切削油,第一储油罐110上设置有第一吸油口111、第一回油
口112和第一真空口113。所述抽吸组件210包括吸油管211,吸油管211的一端连接工作台
600,吸油管211的另一端则与第一吸油口111连通。回油组件410包括回油管411和第一回油
阀412,回油管411的一端与工作台600上的油槽连接,回油管411的另一端则与第一回油口
112连接,第一回油阀412设置在回油管411上。

由于在真空泵700和工作台600之间设置了第一储油罐110,当关闭第一回油阀412
并开启第一真空阀312时,真空泵700开始对工作台600抽真空,在真空吸附力的作用下,待
加工工件可以稳定可靠的固定在工作台600上以便完成各种机械加工工艺,同时,工作台
600上的切削油也将被抽入吸油管211,进入吸油管211的切削油则流入第一储油罐110中存
储,而不是直接抽入真空泵700,这样可以避免损坏真空泵700,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使用寿
命。当第一储油罐110中所存储的切削油达到一定量时,开启第一回油阀412并关闭第一真
空阀312,切削油将从第一储油罐110中重新回流至工作台600上的油槽中。因此,第一储油
罐110能对抽入系统的切削油起到回收以循环利用的作用,这样可以减少切削油的总体消
耗量,减低工件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的,第一储油罐110上还设置有第一通气口114,第一通气口114连接有第一
空气压缩机511,第一通气口114与第一空气压缩机511之间设置有第一通气阀512。当同时
关闭第一回油阀412和第一通气阀512并开启第一真空阀312时,第一储油罐110可以开始存
储切削油;当关闭第一真空阀312并同时开启第一回油阀412和第一通气阀512时,第一储油
罐110中的切削油将返回工作台600的油槽中,此时,第一空气压缩机511中的压缩空气经过
吸油管211进入工作台600,并立即解除工作台600对工件的真空吸附能力,工件可以从工作
台600上取走或调整固定方位;同时,压缩空气具有一定的压力,在压缩空气压力的作用下,
第一储油罐110中的切削油将快速的返回工作台600的油槽中。

具体的,吸油管211的内壁上设置有磁铁(图未示)。在对金属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的
过程中,例如铣削和磨削,铣削或磨削产生的金属碎屑将与工作台600上的切削油混合在一
起,当切削油被抽入吸油管211时,金属碎屑件跟随切削液同时进入吸油管211。由于吸油管
211内壁上磁铁的吸附作用,金属碎屑将被大量的吸附在吸油管211的内壁面上,这样可避
免金属碎屑进入第一储油罐110、回油管411和真空管311,防止金属碎屑堵塞回油管411和
真空管311而影响真空泵700的工作效率,同时,金属碎屑也不会沉积在第一储油罐110中而
影响其对切削液的存储量。

进一步的,吸油管211的外壁上套设有防护罩(图未示),由于吸油管211中吸附有
大量的金属碎屑,整个吸油管211的重量增加,防护罩将对吸油管211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同时,防护罩可以有效吸收外界对吸油管211直接产生的碰撞与冲击,吸油管211内壁上吸
附的金属碎屑不会在撞击力的作用下重新落入吸油管211中的切削油,从而也就防止了金
属碎屑进入第一储油罐110、回油管411和真空管311的可能。

具体的,第一吸油口111处设置有吸油过滤器,第一回油口112处设置有回油过滤
器。吸油过滤器是防止切削油中所夹带的金属碎屑或其它杂质进入第一储油罐110中的另
一道防线,可以进一步阻止金属碎屑或其它杂质对整个系统的干扰作用。回油过滤器可以
保证重新进入工作台600油槽中的切削油是清洁的。吸油过滤器和回油过滤器均为滤芯过
滤器、滤布过滤器或滤袋过滤器。

第一储油罐110上设置有透明管115,透明管115连接在第一吸油口111和第一真空
口113之间,透明管115用于监测第一储油罐110中的油量容积。由于第一储油罐110的容量
有限,当第一储油罐110中存储的切削油达到一定量时(即切削油的液位与第一真空口113
之间达到设定距离时),为防止切削油经第一真空口113被抽入真空泵700中,必须对第一储
油罐110中的切削油进行实时的排放,而通过透明管115则可以直接观察并判断出第一储油
罐110中切削油的存储状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排油措施。

当然,第一储油罐110也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第一储油罐110上还可
以设置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将适时的监视第一储油罐110中切削油的液位情况,如果切
削油的液位超出警戒水平,液位传感器将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发出报警信号,
以便对切削油及时排放。再者,第一储油罐110上也可以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
采集系统的真空度信号,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压力。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工作台600与真空泵700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储油罐120,第二
储油罐120上设置有第二吸油口121、第二回油口122和第二真空口123,第二吸油口121与工
作台600之间通过吸油管211连接,第二回油口122与工作台600的油槽之间则通过回油管
411连接,第二真空口123与真空泵700之间通过真空管311连接,第二回油口122与工作台
600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油阀422,第二真空口123与真空泵700之间设置有第二真空阀322。

第二储油罐120上还设置有第二通气口124,第二通气口124连接有第二空气压缩
机521。第二通气口124与第二空气压缩机521之间设置有第二通气阀522。

第一吸油口111与工作台600之间设置有第一吸油阀212,第二吸油口121与工作台
600之间设置有第二吸油阀222。

可以理解,第一空气压缩机511和第二空气压缩机521可以为同一台空气压缩机,
即第一通气口114和第二通气口124共用一台空气压缩机。通过第一通气阀512和第二通气
阀522的交替开启与关闭,从而实现空气压缩机对第一储油罐110与第二储油罐120轮流进
行供气。

第一储油罐110与第二储油罐120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两者代表着两条相同且并
联在一起的切削油回收管路。由于在工作台600与真空泵700之间另外连接第二储油罐120,
可以保证整个系统工作的连续性,消除等待时间,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具体的,当第一储
油罐110在排油时,第二储油罐120同时吸油,同样的,当第一储油罐110在吸油时,第二储油
罐120同时排油。因此,通过第一储油罐110与第二储油罐120的交替工作,可以使系统的吸
油和排油连续而不间断的进行。同时,当第一储油罐110出现故障而无法完成吸油和排油工
作时,第二储油罐120可以及时发挥替补作用,即在第一储油罐110抢修的工作中,整个系统
不会停止运行,而使通过第二储油罐120继续实现系统的吸油和排油功能。

具体的,关闭第二吸油阀222,开启第一吸油阀212和第一真空阀312并关闭第一回
油阀412,此时,只有第一储油罐110处于吸油状态,当第一储油罐110中的切削油达到一定
量时,关闭第一吸油阀212并开启第二吸油阀222,此时,第一真空阀312关闭,第一通气阀
512和第一回油阀412开启;第二真空阀322开启,第二通气阀522和第二回油阀422关闭,也
就是说,第一储油罐110处于排油状态,而第二储油罐120则处于吸油状态。

当第二储油罐120中的切削油达到一定量时,关闭第二吸油阀222并开启第一吸油
阀212,此时,第二真空阀322关闭,第二回油阀422和第二通气阀522开启;第一真空阀312打
开,第一回油阀412和第一通气阀512关闭,也就是说,第二储油罐120处于排油状态,而第一
储油罐110则处于吸油状态。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还可以在工作台600与真空泵700之间还连接第三储
油罐,以便保证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防范意外的系统故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真空回油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真空回油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真空回油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空回油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空回油系统.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回油系统。用于回收被真空泵从工作台吸取的切削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储油罐,用于存储从工作台上吸入的切削油,设置有第一吸油口、第一回油口、第一真空口;抽吸组件,包括吸油管,所述吸油管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与所述第一吸油口之间;回油组件,包括回油管和第一回油阀,所述回油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油口与所述工作台之间,所述第一回油阀设置在所述回油管上;真空组件,包括真空管和第一真空阀,所述真空管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机床;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金属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