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的行李箱用物品保持件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机动车后部的行李箱内的物品保持件。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的行李箱中,收纳有从检查维修用的工具到日常用品、旅行用品的各种
物品。在堆放大型的行李或装入稳定性差的行李的情况下,若以该状态驾驶机动车,则行李
容易因急转弯等而倒下或移动。若发生这样的情况,则不止于行李的破损,也破坏机动车的
平衡,也有可能发生危险。
为了防止情况,已知使用下述专利文献1~3所述那样的物品保持用的网。在这些
专利文献中,总之,在行李箱内张设网,由此按压物品而限制该物品的移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80358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2-72142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3-704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需要作业者将网罩在行李上将网的四角固定于行李箱内的规
定部位的作业。在取下网时需要相反的作业。虽然这是可靠的方法,但在紧急的时候等会使
人厌烦。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网伴随行李箱盖的开闭而半自动地挂在行李之上或
者从行李取下的行李箱用物品保持件。
而且,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适于实现第一目的的构造的网。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的行李箱用物品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机动车的行李箱用
物品保持件具有在张紧状态下大致呈长方形的具有弹性的网,所述网的一边安装于行李箱
盖的外方侧的内侧下部,网的与该一边相对的另一边固定于行李箱底面的最靠车内侧的位
置(技术方案1)。
在此,“行李箱盖的外方侧的内侧下部”、“行李箱底面的最靠车内侧的位置”是指
在考虑行李箱内的凹凸等并且能够合理地观察的含义,并不一定指如字面记载那样的极端
的位置,应该认可至少10cm左右的变动幅度。
所述网主体的延伸率优选为160~180%,所述延伸率是测量100mm试验片延伸的
长度而得到的延伸率(技术方案2)。
所述网主体的反弹力优选是24N~26N,所述反弹力是将100mm试验片延伸到150mm
时的载荷(技术方案3)。
优选为,所述网主体的载荷挠曲量为130mm~150mm,所述载荷挠曲量是将所述网
主体固定于夹具并使其负载2kg且210×300×40H的重物时的挠曲量(技术方案4)。
优选为,所述网主体的端部橡胶绳25、26的延伸率为240~270%,反弹力为3N~5N
(技术方案5)。
优选为,在所述网中使用的角部中,第一基础片和第二基础片分别牢固地支承由
边缘部的橡胶绳形成的U字型角的左右,而且该第一基础片和第二基础片彼此也与锁边布
一起被牢固地缝合(技术方案6)。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优选为,在所述网中使用的角部中,第一基础片和第二基础片
分别牢固地支承由边缘部的橡胶绳形成的直角型角的左右,而且该第一基础片和第二基础
片彼此也与锁边布一起被牢固地缝合,并且将钩卡合用的D型环连结于所述第二基础片(技
术方案7)。
本发明还涉及将物品保持件安装于机动车的行李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准备在
张紧状态下呈大致长方形的具有弹性的网,将所述网的一边安装于行李箱盖的外方侧的内
侧下部,将网的与该一边相对的另一边在行李箱的最靠车内侧的位置安装于底面上(技术
方案8)。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1以及8,网伴随行李箱盖的开闭而半自动地罩在行李上或从
行李取下。因此,作业者能够省去亲自将网罩在行李上或从行李上取下网的时间和精力。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2至5,明确了用于得到技术方案1的网的物理上的优选的各
个条件。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6以及7,能够得到对技术方案1的网中被施加最大负荷的角
部进行了加强的物品保持件。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
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网张设于行李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开闭行李箱盖时的该网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该网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实线所述的该网的角部的(a)俯视图、(b)左视图、(c)主视图、(d)右视
图、(e)仰视图、(f)后视图。
图5的(a)~(e)是表示图4的角部的制作阶段的主视图。
图6是变形例的网的主视图。
图7的(a)~(e)是表示图6的角部的制作阶段的主视图。
图8的(a)~(b)是表示以往的网的角部制作阶段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物品保持件整体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动车C的行李箱T的物品保持件1具有在张紧状态下成为
大致长方形的网主体2。如图1以及图2所示,网主体2的一边21安装于行李箱盖L的外方侧的
内侧下部,网主体2的与之相对的一边22在行李箱T的最靠车内侧的位置固定于底面F上。因
此,在打开行李箱盖L的状态下,如图1以及图2的上侧实线所示,网主体2向斜上方向伸长而
立起。如图2的下侧实线所示,在关闭行李箱盖L时,网主体2收缩并覆盖于行李B之上,限制
行李的移动。
如图3所示,网主体2通过将被包覆后的橡胶绳编织为网眼状而构成,对于所有方
向具有弹性。网眼的数量根据车型、车辆形状而不同,在为普通车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设为
25个眼(W)×15个眼(L)、1个眼为80mm。网主体2的固定侧两边(图3的上边的橡胶绳21与下
边的橡胶绳22)由强韧的锁边布(例如平橡筋等)23、24锁边,因此在未张紧的自然状态下网
主体2的非固定侧橡胶绳(图3的右边的端部橡胶绳25与左边的端部橡胶绳26)容易收缩。
物品保持件1在收缩时与伸长时的差异大。在某一实例中,收缩时的长度为660mm,
伸长时为1400mm。因此,物品保持件1整体上需要延伸220%以上。但是,在过于延伸的情况
下也会导致按压行李的力变弱,因此是不合适的。为了使按压行李的力充分,优选增强网主
体2的力但减弱末端橡胶绳25、26的力,为此,通过实验可知优选以下那样的条件。
(1)网主体2的延伸率优选是160~180%左右。若网延伸约170%,则可得到添加
钩、其他构成材料并适当伸长时所需的物品保持件1的长度。在此,“延伸率”是指100mm试验
片所延伸的长度。
(2)网主体2的反弹力优选是24N~26N左右。在此,“反弹力”是指将100mm试验片延
伸到150mm时的载荷。反弹力的数值越大则按压行李的力越大。
(3)网主体2的载荷挠曲量优选是130mm~150mm左右。作为物品保持件1的载荷挠
曲量优选是190mm~210mm左右。在此,“载荷挠曲量”是指固定于夹具且负载2kg且210×300
×40H的重物时的挠曲量。
(4)而且,除了网主体2以外,网主体的端部橡胶绳25、26的延伸率以及反弹力也是
重要的要素。网主体2的端部橡胶绳25、26的延伸率优选是240~270%左右,反弹力优选是
3N~5N左右。
用于达成上述条件的优选的网主体的材料作为芯橡筋是4480D(登尼尔)聚氨基甲
酸乙酯,包线是4000D的聚酯。末端橡筋线是作为芯橡筋采用#50天然橡胶,包线是1000D的
聚酯。
<角部的实施例1>
在位于网主体2的四个角部3的橡胶绳,安装有用于与行李箱T内的突起、凹陷卡合
的钩31。在使网主体2张设为张紧状态时,理所当然地,在四个角部被施加有最大负荷。
图8表示以往的网的角部3C的制作方法。通过锁边布23C缝合U字型橡胶绳27C和末
端橡胶绳25C。在该方法中,橡胶绳27C、25C有时因反复的负荷而断裂。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故,在本实施例中,对角部3进行了强化。图4是位于网2的右上
A-A部分的角部3的放大图,图5表示图4所示的角部3的制作方法。
首先,在图5的(a)中,将第一布片(例如具有伸缩性的带)32对折并包覆端部橡胶
绳25,制作具有筒33的第一基础片34。在筒33之中收容有端部橡胶绳25。而且,由绳结36将
短的固定绳35固定于端部橡胶绳25。
在图5的(b)中,以使第一基础片34不移动的方式形成绳结37,并且将固定绳35的
自由端侧缝接并固定于第一基础片34。形成U字型的角27。在绳结37安装有垫圈42以防止脱
落。
在图5的(c)中,由对折后的第二布片(例如具有伸缩性的带)38包覆固定绳35,形
成为具有筒39的第二基础片40。在筒39中收容有橡胶绳25。而且,牢固地缝合并固定第一基
础片34和第二基础片40。
在图5的(d)中,将所述的锁边布23对折地包起来并进行锁边,并且将第一基础片
34连同第二基础片40一起牢固地缝合。
图5的(e)是完成状态下的与图4(c)相同的状态。
将这样形成的角部的强度与图8图示的以往产品进行比较。
本发明实施例
[表1]
编号
断裂强度
结果
1
678.9N
夹具脱落
2
738.5N
橡胶绳断开
3
717.0N
没有断裂
4
878.0N
橡胶绳断开
5
734.2N
橡胶绳断开
以往例
[表2]
编号
断裂强度
结果
1
364.7N
U字型橡胶绳的断裂脱落
2
286.0N
U字型橡胶绳的断裂脱落
3
416.0N
U字型橡胶绳的断裂脱落
4
304.1N
端部橡胶绳脱落一根
5
210.3N
端部橡胶绳脱落一根
本实施例的角部与以往产品相比断裂强度可提高230%。
<角部的实施例2>
图6以及图7是角部的第二实施例。对第一实施例的图5与第二实施例的图7进行比
较并进行说明。在两个实施例中,对同样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第二实施例中,在
附图标记后加注“A”而省略一部分说明。在(a)和(b)中,在第二实施例中不存在第一实施例
中的短的固定绳35。在(b)中,在第一实施例中将U字型的角27向外方侧引出,在第二实施例
中,角部27A未被引出为U字型,而呈直角地与端部橡胶绳25A相连。
在(c)中,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对折后的第二布片38A包覆端部橡胶绳25A,形成
为具有筒39A的第二基础片40。在该筒39A中收容有端部橡胶绳25A和D型环41。而且,将第一
基础片34A与第二基础片40A牢固地缝合并固定。
在(d)中,将所述的锁边布23A对折地包起来并进行锁边,并且将第一基础片34A连
同第二基础片40A一起牢固地缝合。D型环41从锁边布23A突出。
(e)为完成状态,钩31A安装于D型环41。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不存在呈U字型延伸的
角27,因此呈现简洁的外观。
在该例子中,D型环41与第二基础片40A直接连结,因此为了补充橡筋的延伸,优选
增加网眼的W方向上的眼数。例如在所述的例子中,将眼数从25个眼增加到27个眼。其结果
是,可实现强度也不逊色的物品保持件1。
附图标记说明
B 行李
C 机动车
F 底面
L 行李箱盖
T 行李箱
1 行李箱用物品保持件
2 网
21 上边
22 下边
23、23A 锁边布(平橡筋)
25、25A 橡胶绳
26 左边
27 U字型角
27A 直角型角
3 角部
31 钩
32、32A 第一布片(带)
33 筒
34、34A 第一基础片
35 固定绳
36 绳结
37 绳结
38、38A 第二布片(带)
39 筒
40、40A 第二基础片
41 D型环
42 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