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容器流出槽,尤指可绕旋转轴倾翻的吹氧炼钢转炉的出钢槽,它由装在容器耐火砌砖中的永久耐火炉衬以及通过填缝层固定在永久炉衬里面的可换管状磨损耐火炉衬所组成。 在冶金容器炉衬的工作时间内,尤其是在转炉使用期限内,考虑到经济性,一般均力求尽可能降低转炉的维修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优先维护转炉出钢槽,以保证在出钢槽工作期间有可靠的浇注流,并避免在出钢槽入口端出现漏斗状时从转炉中带出炉渣。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始终有一个完整无损的出钢槽,它的磨损情况应在规定限度内。因此,在转炉的使用期限内,出钢槽须在热风修理范围内多次修复。
AT-pS326164中包括了一种冶金容器,一块接一块地固定装在容器砌砖内的空心坯作为其流出槽的永久炉衬。在空心坯的通孔中,装入作为磨损炉衬的磨损管,并通过将一种耐火材料浇入或捣入预先设置的填缝中而将其固定住。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流出槽的结构,以简化必要地维修工作。
为此,基本的建议是,将管状磨损炉衬和围绕着它的填缝层设计成一个可装入永久炉衬中的可换组件。这样的一种预先装好的可换组件,可快速而不费力地放到以通常方式清除了磨损残渣的永久炉衬通道中规定位置上,从而不再需要单独地通过例如挤压、浇注或捣固,置入一种固定磨损炉衬用的材料,而这种工作是很费时的。
最好设置一种在可换组件装入流出槽永久炉衬后能再压实的填缝层。于是,可将填缝层放在磨损炉衬上,填缝层与永久炉衬之间通过尺寸容差留有一个间隙,使可换组件便于置入流出槽中,在方便易行地将填缝层再压实后,保证使此可换组件能可靠工作地固定在永久炉衬中。也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有优点的方案,其中应用了一种能在加热作用下膨胀的耐火材料制作填缝层,所以,在可换组件装入以前填缝层相对于永久炉衬形成的间隙,由于工作温度逐渐增加而消除,从而自行达到与可换组件的紧密接合。这两种填缝层均可以例如将耐火材料涂覆在磨损炉衬上,或将其粘附在薄膜上卷绕而成,这时,一种与工作介质混合的物质用作为可膨胀材料。若填缝层是涂覆的,最好使之借助于一个外壳固定在磨损炉衬上。应当采用一种柔韧的外壳,它能够被破坏和/或扩大。在任何情况下均有好处的做法是,在填缝层中制有沿着可换组件纵向的气体通道,从而可在流出槽的熔液入口处,形成一股将炉渣吹回的气流。这种气体通道可例如通过将可烧尽的软绳镶嵌在填缝层中而毫不费力地制成。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为,填缝层放在一个整体式的管状磨损炉衬上,从而大大简化了可换组件的结构。此外,至少在可换组件的里端,有一段磨损炉衬具有收缩了的例如为菱形的流通截面。因此熔液可比较平滑地进入流出槽,而不致产生强烈的旋涡,这一效果还防止了在流出槽的熔液入口端过早地冲蚀出一个漏斗,众所周知,这种漏斗会导致炉渣跟着熔液一起流出,而这种情况是不希望产生的。最后,按本发明,通过在可换组件外部出口端处设置一个可更换的浇口,可以延长该处的使用寿命。
下面通过附图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 通过转炉流出槽的纵剖面,
图2 按图1在流出槽所在区的内视图,
图3 预先装配好的包含有磨损炉衬的可换组件放大纵剖面,
图4 图3中之A-A剖面,
图5 在与图1类似视图中的修理情况,以及
图6 按图5的流出槽内视图。
表示在流出槽所在区的转炉有一个炉皮1和耐火炉衬,炉衬由磨损砌砖2和绝热填料3组成。流出槽4用一个与炉皮作成一体的套管5固定,套管上有一个外部终端法兰6。流出槽4的芯部,是由在外面的永久炉衬7、填缝层8和在里面的围绕着流出孔10的磨损炉衬9组成的一套组件。在更换转炉的新炉衬时,预先装配好的组件7至10置入炉衬2、3中,它与套管5同心地埋入耐火炉衬11中。
由多个安全块7a组合而成的永久炉衬7,提供了一种与转炉砌砖2之间坚实的连接,永久炉衬留在耐火炉衬2、3和11的组成部分上,直至下一次更换转炉的新炉衬时为止。为此,在磨损炉衬逐渐磨损至邻近填缝层8,而且流出槽入口被冲蚀成如图5虚线所表示的漏斗状时,所说的这些地方一般要修理多次。所涉及的是所谓的热修理,即在不冷却转炉的情况下尽可能快速地进行。首先要清除掉填缝层8和磨损炉衬9的残渣,例如采用从外部钻孔或挤压的办法,以使永久炉衬7的圆通道7b通敞(见图5)。如果磨损成了漏斗形,则要用一个通过耐火材料12来固定的环状替换安全块7c更换里面的那个安全块7c(图1)。若按照目测其耐用度可以持续至下次修理,则可以保留安全块7c。
作了这些准备工作后,可通过唯一的一项操作来更新磨损炉衬9,即将事先准备好的由填缝层8和磨损炉衬9以及外壳13组成的可换组件,装入永久炉衬7的圆通道7b中。最好借助于一个可通过起重装置操作的半机械化工具14。按照图3和4,可换组件8、9、13的磨损炉衬9是由通过雌雄榫舌串排的多个磨损管9a组成,或由一根整体式磨损管(图5)所构成,它们被一个用外壳13保持着并可塑成形的填缝层8所包围,这样,可使组件8、9、13毫无困难地通过永久炉衬7,在那里可经过轴向的再压缩固定此填缝层8。填缝层8也可采用一种在加热作用下能膨胀的物质或灰浆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可保证在工作温度下可换组件的紧密配合。装好后,在砌砖2内侧,围绕着可换组件8、9、13的永久炉衬7上,现仍存在着的磨损漏斗用热修理材料填充。当采用串排的磨损管9a时,在半机械化操作过程中,它们应紧靠在半机械化的工具14上。
入口磨损管9b的通道截面可以不是如磨损管9a那样为圆形,而是菱形、槽形或其它收缩了的流通截面9c,它可以防止进入流出孔10中的熔液打旋,并因而防止将孔的入口冲蚀成漏斗形。同样,可更换式浇口15能预防流出孔10的出口端过早地被倾翻转炉时流出的熔液所冲蚀,浇口15可更换地固定在连接法兰6的可拆卸连接板16上,需要时可装一个盲栓塞代替此浇口。
可换组件8、9、13的其它设计包括,填缝层8中可设有其走向平行于流出槽的气体通道17(图4),必要时使气体经过它们流至熔液入口端,吹走与熔液一起流入的炉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