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片材.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55181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04558.9

申请日:

1991.06.01

公开号:

CN1058749A

公开日:

1992.02.1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申请日:1991.6.1公告日:1995.4.12|||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41M5/26; B32B27/08

主分类号:

B41M5/26; B32B27/08

申请人:

帝国化学工业公司;

发明人:

威廉·A·麦克唐纳; 凯文·佩恩

地址:

英国英格兰伦敦

优先权:

1990.06.01 GB 9012303.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魏金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与相容施预片材一起使用的热转印接收片材。接收片材包括一个基底,在其上有一个接收染料的接收层,以接收从施预片材上热转印过来的染料,接收层包括含有烃基团的聚酯树脂,该烃基团由多于7个碳原子的碳链构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与相容的施予片材,一起使用的热转印接收片材,它包括一个支承基底,至少在其一个面上,有一层可接收染料的接收层,以接收从施予片材上转印过来的染料,其特征在于:该接收层是由一种聚酯树脂构成,该树脂含有由7个以上的碳原子的碳链组成的烃基团。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碳链由8到50个碳原子组成。
3: 按照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碳链是烷基和/或链烯基。
4: 按照前面的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其中烃基团是从一种油酸的二聚物衍生出来的。
5: 按照前面的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其中聚酯树脂包含对苯二酸乙二醇酯,和异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6: 按照前面的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基底是不透明的。
7: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基底含有一定量的空隙剂,它包括一种不相容的树脂填料,或一种颗粒状无机填料。
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填料包括硫酸钡。
9: 按照前面的任一个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基底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薄膜构成。
10: 一种生产与相容的施予片材一起使用的热转印接收片材的方法,包括制成一个支承基底,至少在其一个表面上,有一个接收染料的接收层,以接收从施予片材上热转印过来的染料,其特征在于:接收层由聚酯树脂构成,它含有由多于7碳原子的碳链构成的烃基团。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尤其涉及与相伴施予片材一起使用的热转印接收片材。

    目前,可用的热转印(TTP)技术,一般包括:将成像介质,从一个相伴施与片材上热转移到一个接收片材上,而产生一个图象。施予片材典型地包括,由纸,合成纸或聚合薄膜构成的支承基底,在其上涂覆一个转移层,该转移层由混合在一种油墨介质中的可升华的染料构成,所说的油墨介质通常由一种石腊和/或一种聚合树脂胶组成。相伴的接收片材通常有相似材料的支承基底,其表面上是可附着染料的聚合物接收层。当一个系统,其中包括各自的转移和接收层相接触地放置的施予片材和接收片材,被有选择地加热得到的图案某一区域时,如从电视信号中得到的一个图象信号,染料从施予片材上转移到接收片材上的染料接收层,构成一个给定图案的单色图象,使用不同的单色染料重复上述过程,就在接收片材上得到一个全色图象。

    为使成像的片材,很容易地从加热的系统中分离出来,至少要在转移层和接收层两者之一施加防粘介质,如硅油。

    尽管完成清晰图像的显影所需要的强的、定位加热、可以由各种技术来实施、包括激光束成像,但是传统的和广泛使用的热印技术包括一个热印头,如,点阵形式的热印头,其中每个点表示使用一个独立的加热元件(如果需要,可用电控的),这样地接触式热印头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各个元件作用在加热的、软的系统上的压力,使得接收片材变形。这种变形表现为接收片材表面光泽度减小,对于那种用于制作高质量艺术品的片材,其表面原来是光滑而有光泽的,因而这种变形尤为明显,与压力变形相联系的进一步问题是“穿透”现象,图象的印痕可从接收片材的反面,即在基底与接收层相反的空白表面上观察到。

    此外TTP系统商业上的成功取决于具有足够的亮度、对比度和清晰度的图像光密度的显影,所以图象的光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而且依赖于接收层的玻璃态化温度(Tg),由具有低的Tg值的聚合物构成的接收层,能得到高的光密度。实际加工的困难,限制了低Tg值聚合物应用的范围。例如,接收层必须是不粘的。此外图象老化速率也依赖于聚合物接收层的Tg值。不幸的是,Tg值越低、老化速率越快。图象的老化表现为光密度的减弱,这是由于染料在接收片材的表面扩散,并出现染料结晶现象。

    已成像的接收片材,在与人体油脂接触,如指纹手印,会导致图象或部分图象的消失,因此需要接收片材具有更好的耐人体油脂损坏作用的抗性。

    为了用于TTP方法中,已推荐了许多种接收片材。例如,Ep-A-0133012公开了一种可热转印片材、它具有一层基底、和涂敷其上的图象接收层,以及可渗透染料的防粘剂,如硅油(在图像接收层中,或在至少一部分图像接收层中作为防粘剂)。可用作基底的材料包括电容器纸,半透明纸、硫酸纸、或是一种柔软的薄片纸或是高度压平的塑料薄膜(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尽管作为实例,基底材料主要是一种合成纸-据信是由丙烯聚合物制成。基底的厚度一般是3到50微米量级。图像接收层可以是含有酯类、尿烷、酰胺、尿素或具有强极化键的树脂构成。

    相关的欧洲专利申请Ep-A-0133011公开了一种可热转印片材,具有类似的基底和成像层材料,所不同的是接收层外露的表面,由第一和第二区域构成,它们分别包括(a)一种具有玻璃态化温度在-100℃到20℃范围和有极性基的合成树脂,(b)一种具有玻璃态化温度为40℃或更高的合成树脂。接收层在有基底层时,其厚度为3到50微米,单独使用时为60到200微米。

    如前所述,工业上使用的TTP接收片材的问题是:所成像的亮度和对比度不够;图像在保存过程中的褪色;以及图像与人体油脂接触后,图象的损坏。

    我们现在已发明了一种用在TTP方法中的接收片材,它可以减少或基本上克服了上述缺陷。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相容的施予片材配合使用的热转印吸收片材,该接收片材至少在其一个表面上有一个支承基底,有一个附着染料的接收层,以接收从施予片材上热转移过来的染料,其中接收层是含有烃基团的聚酯树脂所构成,该烃基团含有一个由多于7个碳原子构成的碳链。

    本发明还提出了生产一种与相容的施予片材配合使用的热转印接收片材的方法:至少在其一个表面上制成一种支承基底;有一个附着染料的接收层以接收从施予片材上热转移过来的染料,其中接收层是由含有烃基的聚酯树脂构成,该烃基含有一个由多于7个碳原子构成的碳链。

    在本文中,下列术语具有这里所确定的含义:

    片材:不仅包括单张的、分散的片材,还包括卷筒片材或带状片材、它们可被分割成许多单张片材。

    相容的:涉及施予片材、表明施予片材浸渍了某种染料,在热作用下,这种染料能够转移到并成像于,与施予片材接触放置的接触片材的接收层上。

    不透明的:意味着接收层的基底是基本上不能透过可见光的。

    空隙的:表明接收片材的基底具有网眼结构,至少含有一定比例的分散的封闭网眼。

    薄膜:是一种自支承结构,能够在没有支承基底时独立存在的材料。

    抗静电的:意味着对接收片材作了抗静电层处理,相对于没作处理的片材,在处理表面呈现出有削弱积累静电的趋势。

    本发明的接收片材的基底层,可以用纸,但最好用任何一种合成的,薄膜结构的聚合材料构成。适合的热塑材料,包括1-烯烃基,如,1-亚乙基,1-亚丙基或1-丁烯基均聚物或共聚物、酰胺,聚碳酸酯、尤其是合成线型聚酯,它可以通过冷凝一种或多种二羧酸或它们的低烷基(最多到6个碳原子)双酯类来得到,所说的二羧酸及其低烷基双酯类,如对苯二酸,间苯二酸、苯二甲酸,2,5-,2,6-或2,7-萘二甲酸,丁二酸、癸二酸、己二酸、壬二酸,4,4′-联苯二羧酸,六氢化对苯二甲酸或1,2-双-对-羧基苯氧基乙烷(任意混合一种一元羧酸,如新戊酸)混合有一种或多种二醇类,尤其是脂族二醇类,例如: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酯。特别优选的是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薄膜,尤其是这种薄膜,如英国专利837708号所述,典型地是在70-125℃温度范围内,最好是在150-250℃温度范围内加热,并依次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伸展成为双轴取向的薄膜。

    基底还可以包含聚芳基醚或硫代的类似物,尤其是聚芳基酮醚、聚芳基硫酮醚,聚芳基醚酮醚,聚芳基醚硫酮醚或一种共聚物或硫代类似物。这些聚合物的例子,公开在Ep-A-1879,Ep-A-184458和US-A-400823中,尤其适合的材料是ICIPLC所出售的商标为“STABAR”的那些,这些聚合物的混合物也可以使用。

    适合的热固性树酯基底材料还包括聚合树脂,如丙烯酸类树脂、乙烯基树脂,二顺丁烯二酰亚胺和不饱和聚脂;甲醛缩合树脂,如尿素缩合树脂,三聚氰胺或酚缩合树脂,氰酸盐树脂,官能聚酯,酰胺酯或聚酰亚胺酯。

    根据本发明,用于接收片材的薄膜基底,可以是单轴取向的,然而,最好是在薄膜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拉伸的双轴取向,以达到满意的机械和物理特性。薄膜的成型可以由本领域熟知的,生产定向聚合薄膜的方法来完成,如、筒式或平型薄膜生产工艺。

    在筒型制法中,同时双轴取向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压制出热塑聚合筒,将其顺序进行淬火、再加热,然后由内部气体的压力,使其膨胀而引起横向取向,并且以一定速率拉拔,使其实现纵向取向。

    在优选的平型薄膜制法中,制取薄膜的聚合物先从一个缝模中挤压出来,然后迅速在冷硬铸造鼓轮上淬火,以确保聚合物淬火到非晶态。于是,即可在高于聚合物玻璃态化温度之上,至少在一个方向拉伸已淬火挤压坯料,实现取向。相继的取向,首先可以用薄膜拉伸机,在一个方向,通常是纵向,向前方向拉伸已淬火的压制品,然后再在横向进行。压制品的向前拉伸,可以通过一套旋转辊轴,或在两对咬送辊之间很容易地实现。横向拉伸,可用展幅机完成。实现拉伸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用薄膜聚合物的性质,例如,聚酯薄膜通常拉伸到已定向的聚酯薄膜尺度,是其在各个拉伸方向上原始尺度的2.5到4.5倍。

    拉伸过的薄膜,在高于制作薄膜的聚合物的玻璃态化温度,但低于能引起聚合物结晶的熔融温度下,受到热作用时,其尺度可以是稳定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接收片材包括一个不透明的基底。此外,不透明度还依赖于薄膜厚度和填料含量,但不透明基底薄膜最好具有透射光密度,从0.75到1.75,尤其是从1.2到1.5(Sakura光密度计PDA65型,透射型)。

    接收片材很容易制成不透明的,只要在制作薄膜的合成聚合物中,掺入足够量的遮光剂。然而,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最佳实施例中,不透明基底是空隙的,如前面所定义的。所以,它可在聚合物中加入足够量的一种制剂,使其能够产生一个不透明的,有空隙的基底结构,适合的空隙剂(其也能使基底不透明)包含一种不相溶的树脂填料,一种颗粒状无机填料或两种或多种这样填料的混合物。

    用一种不相容的树脂,是指这样的树脂,在热压和制造薄膜的过程中,在其所经受的高温下,不熔化于或基本不混溶于聚合物。这类的树脂包括酰胺和烯烃聚合物,特别是用于加入聚酯薄膜的分子中,含有可达6个碳原子的单-α-烯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或是用于加入聚烯薄膜的如前述的那些种类的聚酯。

    适于产生不透明的,有空隙的基底的颗粒状无机填料,包括传统的无机颜料或填充料,特别是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及碱土金属盐,如钙和钡的碳酸盐和硫酸盐,硫酸钡是特别可取的填充料,它还用作空隙剂。

    非空隙性颗粒无机填充料,也可以加到合成聚合薄膜基底层中。

    适用的空隙和非空隙填料可以是均匀的,基本上只含有一种单一填料或化合物,如仅仅是二氧化钛或硫酸钡,另一方面,至少一定比例的填料可以是非均匀的,主要的填料中添加了改性成分。举例来说,主要填料颗粒可以用表面改性剂,如颜料、肥皂、表面活性耦合剂或其它改性剂进行处理,以促进或改进填料溶于基底聚合物的程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接收片材在制作薄膜聚合物中,添加了不相溶的树脂和一种颗粒状无机填料(可以或不形成空隙),尤其是二氧化钛使之变成不透明的。

    要生产出具有令人满意的不透明度、空隙的和洁白度的基底,就需要精细分离填料,最好,平均颗粒大小在0.1到10微米,实际上得到的99.9%的颗粒大小不超过30微米,较好的填料具有0.1到1.0微米的平均颗粒大小,最好是在0.2到0.75微米,颗粒大小的减小,有助于提高基底的光泽度。

    颗粒大小可用电子显微镜,犁刀计数器,或沉积法分析仪来测量,平均颗粒大小是通过绘制累积分布曲线得到的,该曲线表示低于所选择的颗粒大小的颗粒百分比。

    根据本发明,添加到薄膜支承中的填料颗粒的实际大小,没有超过30微米。超过30微米的颗粒,可用本领域熟知的过筛法筛去。但是,过筛方法并不总能将所有大于所选择尺度的颗粒去掉,实际上,99.9%的颗粒大小应不超过30微米,最好是99.9%的颗粒不超过20微米。

    向聚合物基底中添加遮光/空隙剂,可用传统的技术方式来完成,如与生成聚合物的单体反应剂混合,或与前述制成薄膜的颗粒状或片状聚合物干混合。

    添加到基底聚合物中的填料的量,尤其是硫酸钡的量,最好不小于5%而又不超过50%聚合物的重量。尤其令人满意的不透明度和光泽度,是当填料浓度为8%到30%,特别是15%到20%基底聚合物重量时,就可达到。

    其它添加剂,一般含量相对要少,可以随意加入薄膜基底中,如,加入25%以内的陶土可以提高空隙度,加入1500PPM以内浓度的荧光增白剂,可以提高洁白度,加入10PPM的颜量,可以改进颜色,所说浓度是重量浓度,并基于基底聚合物的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基底具有至少4.5%的形变率(DI),如在我们的英国专利申请No.8817221.8中所述。变形基底的弹性复原特性,对于具有清晰边界和优良对比度的TTP图象的制作是极为重要,较好的基底具有不大于50%的形变率。

    符合要求的形变率,是通过向基底聚合物中添加有效量的可分散的聚合软剂,例如烯烃聚合物就适于添加到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基底中。低或高密度的均聚物,如聚乙烯、聚丙烯或聚-4-甲基戊烯-1,或烯烃共聚物,如乙烯-丙烯共聚物或它们中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都是特别适合的烯烃聚合物软剂。分散剂如羧基聚烯烃,尤其是羧基聚乙烯,可以和烯烃聚合物软剂一起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基底中,以使其具有所需的特征。

    按照接收片材的具体应用,可以变化基底的厚度,但一般不超过250微米,较好的是50到190微米范围,最好的是从145到180微米。

    如前所述的那样基底的接收片材,具有许多优点:(1)在有高品质艺术作品的光强度,对比度和感觉的印制品的制作中,所必需的一定程度的洁白度和不透度;(2)一定程度的刚性和劲度,从而,改善了耐表面形变和印头接触可能造成的“穿透”现象;(3)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包括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使之具有几何尺度的稳定性和耐卷缩性。

    当热转印直接在如前所述的空隙的基底表面进行时,所得到的图象光密度倾向于较低,而所得印刷品的质量一般是低劣的。因此,至少在基底的一个表面上要有接收层,并且接收层最好具有:(1)对从施予片材上热转印过来的颜料有高的接收性;(2)对与热印头接触造成的表面形变有耐性,以确保可以生产出具有满意的光泽度的印刷品;(3)保持稳定的图象的能力。

    本发明接收片材的接收层,包括一种聚酯树脂,它包含至少一个烃基团,含有七个以上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以下称之为烃基团)。至少一个烃基团的碳链,通常会有少于100个碳原子,较好的是含有8到50个,最好是15到45个,尤其可取的是25到45个碳原子。烃基团的碳链较可取的是烷基或链烯基团,并可以是线型的或分枝型的,如果是分枝型的,应含有少量的分枝,例如1到8个,可取的是1到4个,更可取的是1到2个。

    接收层的聚酯树脂的成分,适当地包括从一种或多种二元芳香羧酸,如对苯二酸、间苯二酸和六氢化对苯二甲酸,和一种或多种二元醇,尤其是脂族二元醇,如1,2-亚乙基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新戊二醇,而得到的共聚酯树脂。烃基团可用二元醇或较好地用羧方法加入聚酯中。因此,含有烃基团的二元醇和/或含有烃基团的二羧酸,可以与选择的二羧酸和/或二元醇反应,生成本发明接收片材的聚酯树脂层。特别适合的包含二羧酸的烃基团,包括一个含有34个碳原子,最好在链上有一个或两个分枝的烷基或链烯基链,可取的是含有油酸的二聚物。其它长链烃酸的二聚物也是适合的,如软脂酸、硬脂酸的二聚物。二聚物可以这样构成:在烃基团的链点上包含有线型脂族,环型脂族、或芳香族成分。含有分枝碳链的烃基团,最好包括一种分子混合物,在其链点上,有线型脂族、环型脂族和芳香族成分,例如,比率值分别为20对60/35到70/0.1对15%重量比。

    特别适合共聚多酯,其具有满意的染料存留,染料保持和耐变性能,是那些对苯二酸-乙二醇酯,异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油酸乙酯的二聚物。

    对苯二酸-乙二醇酯与异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可取的摩尔比是1.0-9.0∶1.0,尤其是1.9-5.7∶1.0特别是约4.6∶1.0。包含烃基团的成分,较好地像油酸乙酯的二聚物,最好是存在聚酯树脂中,可取的是含有对苯二酸-乙二醇和异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浓度可达40%(重量比),较好地是0.5到20%的范围,最好是从1.0到20%(重量比),最佳的是2.0到8.0%(重量比)。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接收层还包含至少一种占该层重量的0.5%到30%的抗塑剂,如我们的英国专利申请8909250.6号所描述的一样。添加到接收层的抗塑剂,适当地包含一种芳香酯,并且可用标准合成有机方法来制备,例如通过适当的酸和醇酯化作用。芳香酯是相对小的分子,分子量不超过1000,最好少于500。芳香酯最好是经过卤化,更可取的是经过氯化,尽管分子中卤代物的精确位置并不是关键的,芳香酯最好具有独立的苯或萘环。适合的非卤化芳香酯的例子,包括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2.6萘二羧酸二甲酯(DMN)、适合的氯代芳香酯包括四氯邻苯二甲酯(TPDE),尤其是氢醌二氯甲基酯(HQDE)和2.5二氯代对苯二乙烷酯(DTDE)。

    接收层的结构可以依赖于所需特征而变化,例如,接收层聚酯树脂可以基本是非晶态的,以增强转印图象的光密度;基本是结晶态的可以减小表面形变,或部分地非晶/晶态,以使这些特征适当地平衡。

    接收层的厚度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但一般不超过50微米。此外,在特定的接收聚合物中,接收层的干厚度还决定最终显影后图象的光密度,而且最好是从0.5到25微米厚范围之内。尤其是,已经观察到:仔细控制接收层的厚度在0.5到10微米范围内,用这里所描述的不透明/空隙聚合物基底,其耐表面形变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而没有严重地损坏转印图象的光密度。

    在基底层上制成接收层,可使用传统技术,例如,将聚合物涂覆到已制成的基底层上而完成。然而,更方便地,可用双挤压办法制成双层结构(基底层和接收层),或者将各个薄膜制备层,从一个多孔模具的不同的孔中同时挤压出来,而后,将仍呈熔融状态的两层结合起来,或最好是使用单通道双挤压技术,各个聚合物的熔流先在一个通向模具集流腔的通道中结合之后,仍在液流方向上一同从模具孔中挤出来,而不发生杂混而制成双层结构。

    双挤压出的片材被拉伸,以完成基底的分子定向,最好是加热进行,如前所述。通常来说,拉伸基层的条件会引起接收聚合物部分结晶。所以,最好在选定的温度下,在空间约束中加热,从而得到所需接收层的结构。因此,在低于接收层聚合物的结晶熔化温度下加热,并让或使相对层冷却,接收层聚合物会基本保持结晶状态。然而,若大于接收层聚合物的结晶熔化温度热定形,晶格会变成基本上非晶态。由聚酯基底和共聚多酯接收层,构成的接收片的热定形,应在175到200℃范围内进行,从而得到基本结晶态的接收层,或在200到250℃范围内进行,从而得到基本上非晶态的接收层。

    如果需要,本发明的接收层可以在基底层与接收层相反的一面上加一背层。一个特别适用的背层是在我们美国专利申请8816520.4中所描述的那样,其公开内容在本文中予以引用,该背面层由聚合树脂胶和平均颗粒大小为5到250微米的,与薄膜材料不同的特殊惰性材料构成。因此,该背层含有一定量的特殊材料,以改善其滑润性,抗粘性和片材的一般加工性能。这类滑润剂可以包括任何颗粒物质,只要背层成形之后,在薄膜处理工序中,不再形成薄膜,例如,无机材料二氧化硅、氧化铝、陶土和碳酸钙,或具有高玻璃态化温度(Tg>75℃)的有机聚合物,如聚甲基异丁烯酸酯或聚苯乙烯,较好的润滑剂是二氧化硅,它可用作溶胶,尽管胶体氧化铝也是适用的,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使用两种或多种颗粒滑润剂的混合物。

    对背层特别适用的聚合胶包括丙烯酸和/或异丁烯酸和/或它们的低烷基(最高含6个碳原子)酯的共聚物,例如,丙烯酸乙酯和异丁烯酸甲酯的共聚物,异丁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其典型的摩尔比55/27/18%和36/24/40%的共聚物,尤其是含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共聚物,诸如,异丁烯酸甲酯和异丁烯酸的共聚物,及交联共聚物,如分别具有近似摩尔比为46/46/8%的丙烯酸乙酯/异丁烯酸甲酯/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酰胺,后面的聚合物在热定形时是特别有效的,例如,加入占25%重量的甲基密胺甲醛树脂。

    如果需要,本发明的接收片材,还可包含一种抗静电层,这样的抗静电层很容易加到基底上,与接收层相反的一面,或者已有背层就加到背层之上,与接收层反方向的自由面上。尽管可以使用传统的抗静电剂,最好使用共聚物抗静电剂。尤其适合的共聚物抗静电剂,如在我们的英国专利申请8815632.8号中所述,其公开内容在这里引用作为参考。抗静电剂包括(a)乙氧基羟基胺的多氯代醇醚,和(b)聚乙二醇二胺,在成份(a)和(b)中,碱金属的总含量不超过(a)加(b)重量的0.5%。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通过加入一种紫外(UV)稳定剂,使接收片材具有抗紫外辐射能力。尽管该稳定剂可加于接收片材的任何一层,但最好是加在接收层中。该稳定剂可以包含一种独立的添加剂,或者,最好含有在接收共聚物的链中的共聚基。特别当接收共聚物是聚酯时,聚合物链很容易包含一种芳香羰基稳定剂的共聚酯化基适合的这类酯化基包括二(羟基烷氧基)香豆素基,如欧洲专利公报EP-A-31202所公开,2-羟基-二(羟基烷氧基)苯并酮基,如Ep-A-31203中所公开,双(羟基烷氧基)黄-9-酮基,如Ep-A-6686所公开,特别可取的是羟基-双(羟基烷氧基)黄-9-酮基,如在Ep-A-76582中所公开。前面所提到的稳定剂中的烷氧基一般包含1-10个最好是2到4个碳原子,例如乙氧基。酯化基的含量一般是接收聚合物总重量的0.01到30%,最好是0.05到10%,特别可取的基是1-羟基-3,6-双(羟基烷氧基)黄-9-酮。

    如果需要,本发明的接收片材,还可包含防粘介质,或,在接收层中,或,最好作为独立的一层,在远离基底接收层外露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上。

    防粘介质,如果使用的话,应该对于从施予片材转印过来的染料,具有可渗透性,并且包含防粘剂,例如,在传统的TTP工艺中使用的增强接收片与施予片材之间的防粘性能的那些种类。适用的防粘剂包括固体石腊、氟化高聚物,硅油(最好是硫化的)如环氧硅油和/或氨基改良硅油,尤其是有机多分子硅醚树脂。有机多分子硅醚树脂是适于在接收层的外表面上,至少一部分上作为独立层的。

    特别适合的防粘介质,如在我们的英国专利申请8815423.2号中所描述的,其公开内容在这里作为参考,该防粘介质包括一种可渗透染料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它是(ⅰ)有机聚异氰酸盐,(ⅱ)可与异氰酸反应的聚二烃基硅氧烷,(ⅲ)一种聚合多元醇的反应产物,聚合多元醇最好是聚碳酸酯,它能使防粘介质具有所要求的硬度。

    如果需要,防粘介质还可包含一种颗粒状辅助剂。适合的辅助剂包含一种有机或无机颗粒材料,其平均颗粒大小不超过0.75微米,并且在TTP操作温度下是热稳定的。在防粘介质中所需辅助剂的量,依赖于所要求的表面特征而变化,一般来说,辅助剂与防粘剂的重量比在0.25∶1到2.0∶1之间。

    为按要求控制表面摩擦性能,辅助剂的平均颗粒大小不应超过0.75微米,大于平均大小的颗粒,会损坏接收片材的光学性能,如光雾度。需要辅助剂的平均颗粒大小是从0.001到0.5微米,最好是从0.005到0.2微米。

    防粘介质所需摩擦性能将依赖于TTP操作中,使用的可溶性施于片材的性质。但是,接收片材及其防粘介质具有0.075到0.75,最好是0.1到0.5的表面静摩擦系数,就已令人满意了。

    防粘介质可以混到接收层中,高达50%重量比,或用合适的溶剂或分散剂将其涂到接收层表面,然后干燥,例如在100到160℃,最好是在100到120℃的温度下得到一个硫化的防粘层。其干厚度可达5微米,最好在0.025到2.0微米之间,防粘介质的施加,可在接收片材生产的任意阶段进行。因此,如果接收片材的基底是一个双轴取向的聚合物薄膜,将防粘介质涂到接收层表面的工作,就可以在已拉伸过的薄膜上离线进行,或在线进行,即在薄膜向前和横向拉伸阶段就涂敷到接收层上。

    如果需要、防粘介质中还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以促进介质的扩散,并提高从施予片材上转印过来的染料的渗透性。

    所说的这些种类的防粘介质,使接收片材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而没有表面缺陷,它对于各种染料都是可渗透的,具有多种、连续的防粘性能,使接收片材得以成功地用不同单色染料印像,从而得到一张全色图象。特别是,在TTP操作过程中,施予片材和接收片材上记录的内容很易保存,而没有起皱、折裂或遭受其它损害的危险。

    参考下列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图一是一个TTP接收片材1的局部正视示意图(未刻度),包含聚合支承基底2,在其第一表面上为可接收染料的接收层3,在其第二表面上为背层4。

    图二是一个类似的,不完整的示意图,其中接收片材包括一个独立的防粘层5。

    图三是一个可溶TTP施予片材6的局部示意正视图,包含一个聚合基底7,在其一个表面上(前面)是含有溶于一种树脂胶中的,可升华染料的转印层8,在第二表面(后面)为聚合保护层9。

    图四是热转印工艺的示意图。

    图五是已印有图像的接收片材的示意图。

    参照附图,特别是图四,热转印过程如下所述:将施予片材和接收片材各自的转印层8和防粘层5相接触,然后,带有许多印针11(只画出一个)的电动热印头10,与施予片材的保护层接触。印头通电使选定的单个印针11变热,因而,引起转印层上位于印针下方区域的染料升华,透过可渗透防粘层5进入接收层3,而形成热印针的图像12。与施予片材分开的已印好图象的接收片材,如图五所示。将施予片材相对于接收片材前移,并重复此过程,在接收层上就形成了一个所需式样的多色图象。

    通过下列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例1

    热转印接收片材以下列方式构成:

    18%摩尔的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82%摩尔的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混合物,与220%摩尔的1.2亚乙基二醇,加催化剂(Mn(OAc)2H2O),在180°-210°温度下起反应,反应产物包括18%摩尔的二(羟基乙氧基)异邻苯二甲酯和82%摩尔的双(羟基乙氧基)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单体混合物A)。

    100%摩尔的普瑞泡系1009(Pripol1009)(一种油酸的二聚物,由联合国化学学术组织提供)与220%摩尔的1.2-亚乙基二醇,在加入催化剂的情况下(Mn(OAC)2H2O),在180-200℃下反应90到120分钟,以生成一种二羟基己氧基衍生物(=单体B),95%摩尔(85.8%按重量比)的单体混合物A与5%摩(14.2%按重量比)的单体B结合,并且加催化剂(Sb2O3)在240℃温度加热40分钟,再在290℃温度下加热75-90分钟进行缩聚反应。上述反应的产物三元共聚物溶于氯仿中,以制成50%重量比的溶液。该溶液涂覆到占聚合物重量的18%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的双向拉伸的125微米厚的A4片材上,其中精细的硫酸钡填料平均大小为0.4微米,溶液涂层公称干厚度为2.5微米。在氯仿溶剂蒸发后,涂覆了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的片材,放入120℃的烤炉中烘干30秒。

    上述构成的接收片材的印刷特性,使用一个施予片材加以评估,该施予片材包括一个约6微米厚的双轴取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基底层,在其一个表面上,是一个含有溶于纤维素树脂胶的深红色染料的约2微米厚的转印层。

    将一个由施予片材的转印层,与接收片材的接收层相接触所构成的夹层,放在热转印机的橡胶复盖的鼓轮上,并与一个分隔线密度为6/毫米的线型像素阵列所构成的转印头接触。根据图样信息信号,有选择地加热某些像素,在约350℃的温度下(功率为0.32瓦/像素)持续10毫秒,深红色染料被从施予片材的转印层,转印到接收片材的接收层,形成了对应于被加热像素的图像。然后再测量形成图象的反射光密度(ROD)。

    上述印制过程,在其它接收片材上重复,而印制时间则为9、8、7、6、5、4、3、2毫秒。

    结果给在表1中,该表中所有的ROD的结果,及本发明书中其它表中的ROD的结果,都是十次计数的平均值。

    例2

    重复例1的生产过程,但三元共聚物的涂层含有10%摩尔(26%重量比)的单体B,结果给在表1中。

    例3

    重复例1的过程,但三元共聚物涂层,含有15%摩尔(35.8%重量比)的单体B,结果给在表1中。

    例4

    这不是一个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只用作比较的实施例。

    重复例1的过程,但是涂层是单体混合物A的共聚物,即没有单体B,结果给在表1中。

    例5

    重复例1过程,但用深兰色染料层代替深红色染料层,结果表示在表2中。

    例6

    重复例2过程,但用深兰色染料层,代替深红色染料层,结果表示在表2中。

    例7

    重复例3过程,但用深兰色染料层,代替深红色染料层,结果给在表2中。

    例8

    这不是一个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用作比较的实施例。

    重复例4的过程,但用深兰色染料层,代替深红色染料层,结果给在表2中。

    例9

    重复例1的过程,但用黄色染料代替深红色染料层,结果表示在表3中。

    例10

    重复例2的过程,但用黄色染料代替深红色染料、结果表示在表3中。

    例11

    重复例3过程,但用黄色染料层代替深红色染料层,结果表示在表3中。

    例12

    这不是一个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用作比较的实施例。

    重复例4的过程,但用黄色染料层代替深红色染料层,结果表示在表3中。

    例13-15

    分别重复1、5和9的过程,但已印好的接收片材,放进40℃的炉中进行“老化”处理400小时,然后再测量ROD值,结果在表4中给出。

    例16-18

    分别重复例2、6和10的过程,但在测量ROD值之前,将印好的接收片材放进40℃的炉中,进行400小时的老化处理,其结果在表4中给出。

    例19-21

    这些都不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用作比较的实施例。

    分别重复3、7和11的过程,但在测量ROD值之前,将已印好的接收片材放入40℃的炉中。进行400小时的老化处理,结果表示在表4中。

    例22-24

    分别重复例1、5和9的过程,但在测量ROD值之前,将已印好的接收片材放入80℃的炉中,进行40小时的老化处理,其结果给在表5中。

    例25-27

    分别重复例2、6和10的过程,但在测量ROD值之前,将已印好的接收片材放入80℃的炉中,进行40小时的老化处理,其结果给在表5中。

    例28-30

    这些都不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用作比较的实施例。

    分别重复3、7和11的过程,但在测量ROD值之前,将已印好的接收片材放入80℃的炉中,进行40小时的老化处理,其结果给在表5中。

    例31

    重复例1的过程,但用普瑞泡系1008(一种油酸的二聚物,由联合国化学学术组织提供),代替普瑞泡系1009。得到的三元共聚物含有10%摩尔(26%重量比)的,由普瑞泡系1008衍生的单体B。

    印好的接收片材放入40℃的炉中,进行400小时的“老化”处理。

    上述构成的接收片材的印制性能,都用深红色染料和10毫秒的热转印时间评估,其结果给在表6中。

    例32

    重复例31的过程,但用普瑞泡系1004(一种油酸二聚物,由联合国化学学术组织提供),代替普瑞泡系1008,其结果给在表6中。

    例33-37

    重复例31的过程,但三元共聚物中单体B的含量,分别是2、4、6、8和10%(重量比),其结果给在表7中。

    例38

    这不是一个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用作比较的实施例。

    重复例31的过程,但涂层材料是单体混合物A的共聚物,即无单体B,其结果给在表7中。

    例39

    通过将手指在鼻子的侧面擦过后,再擦到已印好的接收片材的方法,研究了人体油脂对于按照例1方法,制成的接收片材,经由热转印方法,印制的制品表面的影响。结果,图象并无明显的模糊现象。

    例40

    这不是一个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用于比较的实施例。

    重复例39的过程,但接收片材是按照例4的方法制成。印制的图象明显地变差,如图象的暗区与亮区之间,变得模糊不清。

    

接收片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接收片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接收片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接收片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收片材.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与相容施预片材一起使用的热转印接收片材。接收片材包括一个基底,在其上有一个接收染料的接收层,以接收从施预片材上热转印过来的染料,接收层包括含有烃基团的聚酯树脂,该烃基团由多于7个碳原子的碳链构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