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萍打捞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浮萍打捞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浮萍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浮萍生长于我国的很多水域,在其爆发时,可以把整个水面占领,消耗掉水中氧
气,使鱼虾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现有的打捞浮萍的装置普遍都比较
大,结构复杂,制造麻烦,成本较高,价格昂贵,不适合小型水域的打捞。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 104480921A公开了一种机电控制自动打捞浮萍
装置,包括传动机构、推进机构、打捞机构、船体以及电池;该装置采用机电一体设计,以电
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电机带动叶轮旋转推进,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打捞机构打捞。且采用对称
分布式设计,使整个装置的重心保持在船体的中间,保证船体平衡;采用了网状打捞机构,
既能把浮萍打捞上来,又能把水排走,只留下被打捞的浮萍,以一个电机为动力源,同时带
动推进机构和打捞机构运动,可减少制作成本。
上述打捞浮萍装置虽然可实现浮萍的打捞问题,但仍具有以下缺陷:采用打捞网
来打捞浮萍,浮萍一直留在打捞网上,没有专门的收集装置,会增加电机的输出能耗,从而
影响浮萍打捞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浮萍打捞装置,本发明所要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浮萍打捞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浮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浮于水面的浮体,所述浮体的前端转动
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周面上均匀设置有能够刺穿水中浮萍的锯齿,所述浮体上设置有
能够带动圆盘转动的驱动源;所述圆盘的后方具有集料斗,所述集料斗设置于所述浮体上,
所述浮体的前端设置有吹气管以及与该吹气管相连接的气泵,所述吹气管能够将锯齿上的
浮萍吹至集料斗内。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浮萍打捞装置在使用时,可将浮体放置于待清理的水面上,然
后拉动浮体,浮体的拉动方式,可通过人工绳索拉动,也可将其系于其它船舶上,甚至像背
景技术中提及的专利文件一样设计驱动电机和叶轮也可,在此不加以赘述。而本打捞装置
打开驱动源后,可带动圆盘转动,进而使圆盘上的锯齿刺穿水中的浮萍,并将其带至一定角
度,气泵通过吹气管向浮萍吹气,从而将浮萍吹至集料斗内,实现浮萍的打捞。本设计中,设
计有圆盘和锯齿,可保证将浮萍带起而不至于在半途中掉落;而设计有吹气管,则可保证将
浮萍吹至集料斗内,不至于重新落入水中。综合起来提高本打捞装置的浮萍打捞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浮萍打捞装置中,所述集料斗包括支撑板和料盒,所述支撑板的前
端与所述浮体的前端相铰接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锐角,所述支撑板的后端与浮体之间通过
一根压簧相连接;所述料盒设置于支撑板的上板面处。支撑板与浮体倾斜设计,则使料盒的
后端翘起,浮体前端处的吹气管在将浮萍向后吹起时,浮萍的运动轨迹是呈抛物线的,料盒
刚好与其运动轨迹相对应,重量较小的浮萍如被抛到较高的位置,也可在料盒后端的阻挡
作用下落入料盒内;重量较大的浮萍,则会掉落在较低的料盒前端。
在上述的一种浮萍打捞装置中,所述支撑板的上板面设置有凸台,所述料盒的底
部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相卡接的卡槽。支撑板与料盒相卡接,则保证当料盒内收集较满的浮
萍时,方便将其抬起倒掉。
在上述的一种浮萍打捞装置中,所述料盒的前端开设有供水通过的通道,所述料
盒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漏水孔。设计有通道,当浮萍被收集至
料盒中会带有水份,一部分的水可通过通道流出;另一部分则可依次通过通孔和漏水孔流
至浮体上,再由浮体排出;本设计中,浮体的表面是平面,所以水可自由流回至湖中;从而降
低浮萍装置的整体重量,也使其能够承接更多的浮萍。
在上述的一种浮萍打捞装置中,所述浮体的前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浮萍打捞装置
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转动设置于支架上,所述圆盘固定于转轴的中部。
在上述的一种浮萍打捞装置中,作为一种方案,所述驱动源包括固定于浮体后端
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的一端之间通过一组圆锥齿轮相连接。电机转动,带动输
出轴转动,进而通过一组圆锥齿轮带动转轴转动,驱动圆盘转动打捞浮萍。
在上述的一种浮萍打捞装置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驱动源包括电机,所述电机
固定于支架上且与转轴的一端相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浮萍打捞装置中,所述打捞装置包括盒体和进气管,所述盒体固定
于支架上且开设有进气腔,所述气泵与该进气腔相连通,所述进气管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
该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该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吹气管相连通。气泵向进
气腔内输送高压气体,高压气体通过进气管流至吹气管中,并由吹气管吹出,将浮萍送至预
定位置;具体来讲,转轴可穿过盒体且两者之间相密封,再与圆锥齿轮相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浮萍打捞装置中,所述吹气管有两组,且分别位于所述圆盘的两侧,
每组吹气管的数量均为三根,所述吹气管相互平行,吹气管的吹气方向朝向所述集料斗的
上方。
在上述的一种浮萍打捞装置中,所述浮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机及气泵相连接的控
制器。设计有控制器后,可控制电机的转速,气泵的输送气压大小等参数,从而适应各类工
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设计中,设计有圆盘和锯齿,可保证将浮萍带起而不至于在半途中掉落;而设
计有吹气管,则可保证将浮萍吹至集料斗内,不至于重新落入水中。综合起来提高本打捞装
置的浮萍打捞效率;
2、支撑板与浮体倾斜设计,则使料盒的后端翘起,浮体前端处的吹气管在将浮萍
向后吹起时,浮萍的运动轨迹是呈抛物线的,料盒刚好与其运动轨迹相对应,重量较小的浮
萍如被抛到较高的位置,也可在料盒后端的阻挡作用下落入料盒内;重量较大的浮萍,则会
掉落在较低的料盒前端;
3、设计有通道,当浮萍被收集至料盒中会带有水份,一部分的水可通过通道流出;
另一部分则可依次通过通孔和漏水孔流至浮体上,再由浮体排出;本设计中,浮体的表面是
平面,所以水可自由流回至湖中;从而降低浮萍装置的整体重量,也使其能够承接更多的浮
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浮萍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浮萍打捞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浮萍打捞装置吹气相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体;2、圆盘;3、锯齿;4、驱动源;5、集料斗;6、吹气管;7、气泵;8、支撑板;
9、料盒;10、压簧;11、凸台;12、通道;13、通孔;14、漏水孔;15、支架;16、转轴;17、盒体;18、
进气管;19、进气腔;2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浮萍打捞装置包括能够浮于水面的浮体1,浮体1的前端转
动设置有圆盘2,圆盘2的周面上均匀设置有能够刺穿水中浮萍的锯齿3,浮体1上设置有能
够带动圆盘2转动的驱动源4;圆盘2的后方具有集料斗5,集料斗5设置于浮体1上,浮体1的
前端设置有吹气管6以及与该吹气管6相连接的气泵7,吹气管6能够将锯齿3上的浮萍吹至
集料斗5内。
具体来讲,集料斗5包括支撑板8和料盒9,支撑板8的前端与浮体1的前端相铰接且
两者之间形成一个锐角,支撑板8的后端与浮体1之间通过一根压簧10相连接;料盒9设置于
支撑板8的上板面处。支撑板8的上板面设置有凸台11,料盒9的底部设置有与凸台11相卡接
的卡槽。料盒9的前端开设有供水通过的通道12,料盒9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3,支撑板
8上开设有与漏水孔14。浮体1的前端设置有支架15,打捞装置包括转轴16,转轴16的两端转
动设置于支架15上,圆盘2固定于转轴16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驱动源4包括固定于浮体1后端的电机41,电机41的输出轴与转轴16
的一端之间通过一组圆锥齿轮相连接。作为其它方案,驱动源4包括电机41,电机41固定于
支架15上且与转轴16的一端相连接。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浮萍打捞装置包括盒体17和进气管18,盒体17固定于支架
15上且开设有进气腔19,气泵7与该进气腔19相连通,进气管18套设于转轴16上,且该进气
管18的一端与进气腔19相连通,该进气管18的另一端与吹气管相连通。作为优选,吹气管有
两组,且分别位于圆盘2的两侧,每组吹气管的数量均为三根,吹气管相互平行,吹气管的吹
气方向朝向集料斗5的上方。浮体1上设置有与电机及气泵7相连接的控制器20。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打捞装置打开驱动源后,可带动圆盘转动,进而使圆盘
上的锯齿刺穿水中的浮萍,并将其带至一定角度,气泵通过吹气管向浮萍吹气,从而将浮萍
吹至集料斗内,实现浮萍的打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
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