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家具加工领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设备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板材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家具加工领域的板
材固定磨削设备。
背景技术
在家具的生产中,需要对板材进行切割、磨削等工艺处理,其中对板材进行磨削主
要对是对板材的表面进行修整加工,以获得平整光洁的装饰面和最佳的装饰效果。然而,现
有的磨削装置往往无法对板材进行有效的固定,使得加工工程中板材打滑或者在板材上错
误的部位进行打磨,影响磨削的品质,同时还无法对板材的多个面进行打磨,使得磨削的效
率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家具加工领域的板
材固定磨削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家具加工领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设备,所述用于家具加工领域的板材固定
磨削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两侧的支撑装
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之间的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上的第一打磨装置、设置于所
述支架装置上端的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上的第二打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打磨
装置右侧的第一电机装置及第二电机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
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下方的第一滚轮,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
杆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上方
的第一定位架、位于所述第一横板右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上方的第一弹簧、位
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上方的第一顶靠杆、位于所述第一顶
靠杆上方的第一顶靠板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下方的第一弯曲杆,所述支撑装置设有两个且
分别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装置包括顶靠轮、位于所述顶靠轮下方的第
二顶靠杆、位于所述第二顶靠杆下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下方的弯曲板、位于所
述弯曲板下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竖杆下方的第一定位杆、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杆
内的第二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横板、
位于所述第二横板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第三支撑杆,
所述第一打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第一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一电
机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横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撑杆、位于所述第四支
撑杆上方的旋转杆、设置于所述旋转杆上的第一打磨轮、设置于所述旋转杆之间的第一拉
线、位于所述旋转杆另一侧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下方的第四弹簧及位于所
述第一拉线下方的第二拉线,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上方的推动杆、位于所
述推动杆上方的第二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下方的第五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五支
撑杆下端的第二滚轮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左侧的第三定位杆,所述第二打磨装置包括第
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三滚轮、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
述第一固定块上方的第四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第四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四
支架下方的第二打磨轮、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右侧的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电机装置包括第
一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左侧的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下方的第五弹簧、
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右侧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上方的第二电机、位于所述第二
电机上方的第三竖杆、位于所述第三竖杆左侧的第三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三竖杆上方的磁
铁、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二输出轴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第三拉线,所述第
二电机装置包括第二连接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环上方的第六弹簧、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环
右侧的第四拉线、位于所述第四拉线上端的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机上的第三输出
轴及位于所述第三电机左侧的第六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用于家具加工领域的板材固
定磨削设备能够在打磨时对板材进行有效的固定,使得磨削的更加准确,防止出现在板材
上错误的部位进行打磨,减少不良品的出现,同时还可以同时对板材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
使得磨削的效率高,能够很好的满足现有对板材磨削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家具加工领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家具加工领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设备做出清楚完整
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家具加工领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设备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
底板1上方的支架装置2、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左右两侧的支撑装置3、位于所述支撑装置3之
间的固定装置4、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4上的第一打磨装置5、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2上端的
升降装置6、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6上的第二打磨装置7、位于所述第二打磨装置7右侧的第
一电机装置8及第二电机装置9。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
侧的第一支撑块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1下方的第一滚轮12。所述第一支撑块11的上表
面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1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滚轮12
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1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2可以在
所述第一凹槽111内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2包括第一横杆22、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2左右两侧的第
一支撑杆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上方的第一横板23、位于所述第一横板23上方的第一
定位架24、位于所述第一横板23右侧的第一支架25、位于所述第一横板23上方的第一弹簧
26、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5上方的第二横杆27、位于所述第一弹簧26上方的第一顶靠杆28、位
于所述第一顶靠杆28上方的第一顶靠板29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板23下方的第一弯曲杆20。所
述第一支撑杆21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2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
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板23的下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一横杆2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横杆2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2的端
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2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
定位架24呈L形,所述第一定位架2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
定位架24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支架25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
2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2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第一弹簧26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2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
2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杆28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
述第一顶靠杆28贯穿所述第二横杆27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顶靠杆28
只能竖直上下移动,所述第一顶靠杆2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板2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一顶靠板29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弯曲杆20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20的
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2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板23固定连
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
支撑装置3包括顶靠轮31、位于所述顶靠轮31下方的第二顶靠杆32、位于所述第二顶靠杆32
下方的第一竖杆34、位于所述第一竖杆34下方的弯曲板35、位于所述弯曲板35下方的第二
竖杆36、位于所述第二竖杆36下方的第一定位杆37、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杆37内的第二弹
簧38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37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39。所述第一定位杆37呈长方体且竖直
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37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37上设有贯穿其上
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呈方形。所述第二弹簧38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
二弹簧38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8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竖杆36的下端
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36的上端与所述弯曲板3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36的下端收容
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杆37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竖杆36的下端
可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弯曲板35呈弯曲状,所述弯曲板35采用弹性材料制
成,使其可以弯曲变形。所述第三弹簧39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弯曲板35下方的左右两
侧,所述第三弹簧39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9的上端与所述弯曲板35
固定连接,进而对所述弯曲板3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竖杆3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34
的下端与所述弯曲板3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3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顶靠杆32的下端固定
连接。所述第二顶靠杆3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顶靠轮31呈圆柱体,所述顶靠轮31与所
述第二顶靠杆3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顶靠轮31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防止板材
其上时打滑。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第二横板41、位于所述第二横板41下方左右两侧
的第二支撑杆42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2之间的第三支撑杆43。所述第二横板41呈长方体
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板4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411,所述第二通孔411呈
圆形。所述第二支撑杆42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42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支撑杆42的下端
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板41固定连接,进而对所述
第二横板4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支撑杆4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43的
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打磨装置5包括第一电机51、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51上的第
一输出轴52、位于所述第一电机51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53、位于所述第二横板41上方左右
两侧的第四支撑杆54、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54上方的旋转杆55、设置于所述旋转杆55上的
第一打磨轮56、设置于所述旋转杆55之间的第一拉线57、位于所述旋转杆55另一侧的第一
固定杆58、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58下方的第四弹簧59及位于所述第一拉线57下方的第二拉
线50。所述第一电机51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一电机51上设有开关,方便
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电机5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板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
一电机51位于所述第二通孔411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撑杆4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机51的下
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5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输出轴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51
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51带动所述第一输出轴52旋转。所述第二支架53设有两个,所述第
二支架53呈L形,所述第二支架5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板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3的另
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5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
横板4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支撑杆5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54的下
端与所述第二横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5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支撑
杆54的上方,所述旋转杆55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54枢轴连接,使得所述旋转杆55可以
围绕所述第四支撑杆54的上端旋转,所述旋转杆55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551。所述第一打磨
轮5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旋转杆55的上方,所述第一打磨轮56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
551内且与所述旋转杆55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打磨轮56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551内旋
转,所述第一打磨轮56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第一打磨轮56旋转。所述第一拉线57位于所述
旋转杆55之间,所述第一拉线57的端部与所述旋转杆5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58设有
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旋转杆55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杆58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杆55的侧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59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58的下方,所述第四弹
簧59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板4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59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58固定
连接,进而对所述第一固定杆58及旋转杆5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拉线50的下端与所述
第一输出轴5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5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拉线5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
线50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11,进而可以向下拉动所述第一拉线57。
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装置6包括电缸61、位于所述电缸61上方的推动杆62、位于所
述推动杆62上方的第二定位杆63、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63下方的第五支撑杆64、设置于所
述第五支撑杆64下端的第二滚轮65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63左侧的第三定位杆66。所述电
缸61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电缸61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
电缸6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6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
置,所述推动杆62的下端与所述电缸61连接,使得所述电缸61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62上下
移动,所述推动杆6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62贯穿所
述第一定位架24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推动杆62只能上下移动。所述第二
定位杆6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杆63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631,
所述第三通孔631呈圆形,所述第一顶靠板29顶靠在所述第二定位杆63的下表面上,在所述
第一弹簧26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顶靠板29对所述第二定位杆6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定
位杆63采用金属铁材料制成。所述第五支撑杆64呈倾斜状,所述第五支撑杆64的上端与所
述第二定位杆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64的下端设有第四凹槽641。所述第二
滚轮65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65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641内且与所述第五支撑杆64枢轴
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65可以在所述第四凹槽641内旋转。所述第三定位杆66呈长方体且
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定位杆6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架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
62的左表面及第二定位杆63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定位杆66的右表面滑动连接,进而使得所
述第二定位杆63可以竖直上下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打磨装置7包括第三支架71、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71上的第
三滚轮72、位于所述第三支架71下方的第一固定块7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73上方的第四
定位杆74、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73下方的第四支架75、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75下方的第二
打磨轮76、位于所述第四支架75右侧的第一连接环77。第一固定块73呈长方体且位于所述
第二定位杆63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架71呈L形,所述第三支架7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73
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71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支架7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
表面的第四通孔711,所述第四通孔711呈方形,所述第二定位杆63贯穿所述第四通孔711且
与所述第三支架71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71可以在所述第二定位杆63上左右移动。所述
第三滚轮72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72收容于所述第四通孔711内且与所述第三支架72枢
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72可以在所述第四通孔711内旋转,所述第三滚轮72可以在所述
第二定位杆63上滚动,使得所述第三支架71可以在所述第二定位杆63上顺利的左右移动。
所述第四定位杆7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定位杆7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73的
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63贯穿所述第四定位杆74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使得所述第四定位杆74可以顺利的左右移动。所述第四支架75上设有位于其上端的第五凹
槽751及位于其下端的第六凹槽752,所述第一固定块73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751内且与所
述第四支架75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四支架75可以围绕所述第一固定块73旋转,所述第四
支架75的下端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打磨轮76收容于所述第六凹槽752内且与所述第四支架
75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打磨轮76可以在所述第六凹槽752内旋转,所述第二打磨轮76与
电机连接,带动所述第二打磨轮76旋转,所述第二打磨轮76可以对板材的上表面进行打磨。
所述第一连接环77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连接环77的两端与所述第四支架75的右表面固定
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电机装置8包括第一固定板8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81左侧
的第二固定杆82、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82下方的第五弹簧8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81右侧
的第五支架84、位于所述第五支架84上方的第二电机85、位于所述第二电机85上方的第三
竖杆86、位于所述第三竖杆86左侧的第三固定杆87、位于所述第三竖杆86上方的磁铁88、设
置于所述第二电机85上的第二输出轴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第三拉线。所述第一固
定板8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8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五通孔811,所
述第五通孔811呈圆形。所述第二固定杆8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杆82的右端
与所述第一固定板8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8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73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弹簧83设有两个,所述第五弹簧83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81固定连接,所述第
五弹簧83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架75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84呈L形,所述第五支架84的下
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8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8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电机85的下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二电机85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二电机85上设有开关,方便
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电机85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板8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第三竖杆8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8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电机85的上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三竖杆86的上端与所述磁铁8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87呈长方
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87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
87的右端与所述第三竖杆86固定连接。所述磁铁8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由于所述第二定
位杆63采用铁材料制成,使得所述磁铁88吸附在所述第二定位杆63上,进而对所述第二电
机8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85
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85可以带动所述第二输出轴旋转。所述第三拉线的左端与所述第
一连接环7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线的右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线穿
过所述第五通孔811。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电机装置9包括第二连接环9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环91上方
的第六弹簧9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环91右侧的第四拉线93、位于所述第四拉线93上端的第
三电机94、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机94上的第三输出轴95及位于所述第三电机94左侧的第六支
架96。所述第二连接环91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连接环91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电机85的右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92的右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64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92的左
端与所述第三竖杆86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92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六弹簧92向左推动
所述第三竖杆86。所述第四拉线9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9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拉线93
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输出轴95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拉线93顶靠在所述第二滚轮65上且穿过所
述第三通孔631。所述第三电机94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三电机94上设有
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三电机9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定位杆63的上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轴95呈圆柱体,所述第三输出轴9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机94连接,使得
所述第三电机94带动所述第三输出轴95旋转。所述第六支架96呈L形,所述第六支架96的一
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63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9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机94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用于家具加工领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设备使用时,首先将需
要磨削的板材放置在顶靠轮31之间,且板材的端部顶靠在所述顶靠轮31上,由于顶靠轮31
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进而可以防止板材打滑,对板材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此时
所述第二弹簧38及第三弹簧39被压缩,所述弯曲板35弯曲变形,以便支撑板材,同时可以对
板材起到缓冲的作用。然后打开电缸61的开关,使得所述推动杆62向下移动,所述第二定位
杆63向下移动,所述第二定位杆63及推动杆62与所述第三定位杆66发生相对滑动,所述第
一顶靠板29向下移动,所述第一顶靠杆28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弹簧26被压缩,进而使得所述
第一顶靠板29施加在所述第二定位杆63上的力增加,所述第三定位杆66对所述第二定位杆
63施加向右的力,在综合其他力作用下保持所述第二定位杆63的平衡,使得所述第二定位
杆63顺利的下降,所述第一顶靠板29顶靠在所述第二定位杆63上,使其对所述第二定位杆
63及第一电机装置8、第二电机装置9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所述第二定位杆63向下移动使
得所述第一电机装置8及第二电机装置9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二打磨轮76与板材接触。然
后打开与第二打磨轮76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二打磨轮76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打磨
轮76对板材进行打磨。当需要对板材上表面的其他位置需要打磨时,可以打开第三电机94
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三输出轴95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四拉线93被拉紧,然后使得所述第二
连接环91向右移动,进而使得第一电机装置8及第二打磨装置7向右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打
磨轮76可以对板材上表面的其他部位进行打磨,当需要对板材左边进行打磨时,关闭第三
电机94,使得所述第一电机装置8、第二打磨装置7在所述第六弹簧92的推力下向左移动,进
而使得所述第二打磨轮76向左移动,以便对板材的左边进行打磨,所述磁铁88吸附在所述
第二定位杆63上且在所述第二定位杆63滑动,进而对所述第二电缸85起到支撑作用。当需
要调节对板材打磨的深度时,可以打开第二电机85,使得所述第二输出轴旋转,进而使得所
述第三拉线被拉紧,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环77向右移动,使得所述第四支架75围绕所述第一
固定块73逆时针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打磨轮76向右下方移动,进而可以对板材打磨的
较深,以便满足对板材不同的打磨需求。当需要对板材的下表面进行打磨时,打开与第一打
磨轮56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一打磨轮56旋转,进而可以对板材的下表面进行打磨。当需
要调节对板材表面打磨深度时,打开第一电机51,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52旋转,进而使得所
述第二拉线50被拉紧,所述第二拉线50向下拉动第一拉线57,使得所述旋转杆55的上端向
中间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打磨轮56对板材打磨的较深,以便满足不同打磨深度的要求。
直至对板材打磨完毕。至此,本发明用于家具加工领域的板材固定磨削设备使用过程描述
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