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网式干燥装置.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54808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1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04601.4

申请日:

1992.06.13

公开号:

CN1069536A

公开日:

1993.03.0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D06C7/00; F26B13/20

主分类号:

D06C7/00; F26B13/20

申请人:

和歌山铁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冈省三; 薮田正和; 桥爪一彦; 二丸博久

地址:

日本和歌山

优先权:

1991.06.14 JP 170546/9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王礼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多层网式干燥装置,在用隔热材料形成箱状壳体内部设置加热手段形成干燥室,用加热手段使在该干燥室内多层运送的织物干燥;在进行干燥处理的织物的上下配置网式传送带,在两传送带中间形成了织物的运送通道,对着处理织物的上面及下面喷出热风的若干个喷嘴大致等间距地配置在两传送带外侧,构成加热手段,同时喷嘴至少有一部分可以通过移动调节手段沿干燥室内处理织物的运送路线移动,此结构能调节配置在处理织物上面外侧的喷嘴的喷气位置和配置在处理织物下面外侧的喷嘴的喷气位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层网式干燥装置,在用隔热材料形成箱状的壳体内部配置加热手段形成干燥室,使在该干燥室内多层运送的干燥处理织物干燥,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干燥处理的织物的上下配置网式传送带,在两传送带中间形成了所处理织物运送通道,对着处理织物的上面及下面喷出热风的若干个喷嘴,大致等间距地配置在两运送带外侧,构成加热手段,同时,设在网式传送带上下的若干个喷嘴的上方或下方的喷嘴中至少有一部分可以通过移动调节手段沿干燥室内处理织物的运送路线移动,此结构能调节配置在处理织物上面外侧的喷嘴的喷气位置与配置在处理织物下面外侧的喷嘴的喷气位置,使它们靠近或离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在染色、整理、后处理等机械上使用的连续进行织物干燥处理的干燥装置,特别是使织物在干燥室内进行多层运送的多层网式干燥装置。

    这种连续进行织物干燥处理的干燥装置的一般结构,是在用隔热材料形成箱状壳体内部配设加热手段,形成干燥室,使进行干燥处理的织物多层通过此干燥室,此时用加热手段使织物干燥。

    但是,用上述结构的干燥装置进行干燥处理后的织物存在下列问题:其表面如同用熨斗熨过的一样,由于绒毛都成倒状状态,织物完全失去风格。

    鉴于此问题,本申请人已提出了专利申请(特愿昭63-286024号),锯齿状设置的喷嘴夹着织物,对着进行干燥处理的织物喷出热风,从该锯齿状配置的喷嘴喷射出热风,使进行干燥处理的织物起波形,这种起波给与被处理织物以“揉搓”效果。

    可是,呈锯齿状设置的、向进行干燥处理的织物喷出热风地上下喷嘴,通过从此锯齿状设置的喷嘴喷出热风对织物进行干燥处理时,例如图3所示那样,夹着织物处于相对配置状态时,干燥效率高,但是对织物的“揉搓”效果几乎没有;与此相反,如图5所示,织物大致成正弦曲线那样的波浪形时,对织物的“揉搓”效果变好,这是本申请人进行各种研究所得结果判明的。

    一方面存在下列问题:在干燥装置里进行干燥处理的织物,随着近年来时装个性化,进行干燥处理织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有必要对处理织物调节干燥程度和“揉搓”程度,可是,以往的干燥装置不用说,即使用本申请人先前所提出的结构,也不能与此相适应。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能够设定出与所处理织物种类相应的最适合的干燥程度及“揉搓”程度,能够生产出优质处理的织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多层网式干燥装置是在隔热材料制成箱状壳体内部,配置加热手段,形成干燥室,在干燥室内用加热手段干燥被多层运送的进行干燥处理织物,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干燥处理的织物的上下方配置了网式传送带,在两传送带间形成处理织物的运送通道,在两传送带外侧大致等间距处设置若干个对着所处理织物的上面及下面的喷出热风的喷嘴,构成加热手段,同时,设在网式传送带上下若干个喷嘴的上方或下方的喷嘴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移动调节手段沿着干燥室内处理织物的运送通道移动,这样就能调节配置在处理织物上面外侧的喷嘴的喷气位置和在下面外侧配置的喷嘴的喷气位置,使它们靠近或离开。

    首先,在干燥因厚型织物而含有许多水份的织物时,提高干燥效率是重点。

    因而,通过移动调节手段使干燥装置中处理织物正面外方配置的喷嘴的喷气位置和在织物背面外方配置的喷嘴的喷气位置处于接近状态,在这样的喷嘴之间运送处理织物,则从两个喷嘴喷射的热风处于近邻状态,对织物正面背面进行强力吹风,织物被强力地干燥,同时,因吹向织物正面和背面热风的喷射中心的偏移,对织物实施揉搓作用。

    因而,厚型织物一边被揉搓,一边被良好地干燥。

    这时,如图4所示,热风喷射中心偏差小的时候,在其间织物在热风喷射方向被拉伸,使其伸长的力作用很强,但因厚型织物比较强韧,所以很难受到该拉伸力所带来的影响。

    下面,在干燥处理薄型织物时,用移动调节手段使配置在所处理织物正面外方的喷嘴的喷气位置和配置在背面对方的喷嘴的喷气位置大致呈均等的锯齿形,一边从各喷嘴喷射出热风,一边在这些喷嘴之间运送处理的织物,则从两喷嘴喷射的热风使织物呈平缓的正弦曲线状态,边揉搓,边干燥。

    因此,薄型织物在不受到强劲的拉伸力作用下,一边被轻柔地揉搓,一边充分地干燥。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是表示安装在染色、整理、后处理机械上使用的织物连续干燥装置大致构造的侧面图;

    图2是表示干燥室内重要部位的纵剖面图;

    图3是表示当上下配置的喷嘴处于大致相同位置的状态时,作用在织物上的热风状态说明图;

    图4是表示当上下配置的喷嘴处于稍稍离开的状态时,作用在织物上的热风状态说明图;

    图5是表示当上下配置的喷嘴处于相距很大状态时,作用在织物上的热风状态说明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干燥装置的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安装在染色、整理、后处理机械上使用的织物连续干燥装置的大致构造的侧面图。图中符号1表示织物干燥装置整体。

    此干燥装置1设有用板状隔热材料形成箱状、内部形成干燥室3的壳体2,在此壳体2的前后各侧壁2a、2b上按所规定的间隔穿设有若干个织物出入口4·4·4……,在上下相邻接的织物出入口4·4·4……间设置引导辊5·5·5……,在壳体2内部设置若干加热手段6和使壳体2内部进行换气的换气装置7,在干燥装置1前方设置了使药液浸渍在织物8上的药液浸渍装置9,在干燥装置1的后方配置了将织物折叠收容在图外的托架上的折叠收容器装置10。

    上述药液浸渍装置9是由药液槽11、浸在药液槽11的药液中的浸渍辊12和榨轧经浸渍辊12含浸在织物8中的药液的一对轧辊13组成。

    上述织物出入口4·4·4……是在壳体2的前后各侧壁2a、2b上开出细长的缝隙状口而形成的,在上述药液浸渍装置9中含浸了药液的织物8从各织物出入口4·4·4……出入,在各引导辊5·5·5……处折返,一面由在上下配置的网状传送带19·19引导,一面在干燥室3内通过上、中、下三层时由加热手段6干燥。

    上述加热手段6如图2所示,一边由网状传送带19·19引导、一边在干燥室3内穿行的织物8,在网状传送带19·19的各自上方以及下方,在干燥室3左右的几乎全部长度上设置着箱状喷嘴箱14·14……。

    织物8下方的喷嘴箱14·14……之间在其下部是连通的,同时在其上部形成缝隙状的喷嘴15,各喷嘴箱14·14……之间在其上部是连通着的。

    还有,在织物8上方的喷嘴箱14·14……之间在其上部连通,在其底部形成缝隙状喷嘴15,同时,织物8的上方喷嘴箱14·14……以及下方喷嘴箱14·14……是与电热器、煤气火等热风供给源16相联通而组成的。

    下层配置的喷嘴箱14·14……中,在织物上方的喷嘴14·14……是通过后述的移动调节手段18能在前后方向进行移动调节,除此之外的喷嘴箱14·14……是固定在架设在壳体2的前后的支撑机架(图中未表示)上的。

    前述的移动调节手段18的构造:在干燥室3的左右各侧壁支承部,穿过壳体2的前后侧壁2a、2b枢支着可回转的操作轴20,使从喷嘴箱14·14……的端面延伸出的支撑臂21嵌合在该操作轴20上,使喷嘴箱14·14……支撑着,同时通过使支撑臂21的一部分嵌合在刻在操作轴20上的螺纹部22上,操作固定在操作轴20端部的手轮23,就可使这些喷嘴箱14·14……能够作前后移动调节。

    图中符号24是为了将手轮23的回转传给其它操作轴20的连动机构,是由安装在各操作轴20上的链轮25和与之相联的链条26构成。

    另外在图1中的符号27是设在织物8供给侧的织物出入口4·4·4……处的超喂机构。

    下面说明如上述结构的干燥装置1的作用。

    首先,在图外的染色工序和图1中药液浸渍装置9中适度浸渍药液的织物8,通过超喂机构装置27供给干燥室3的织物出入口4·4……。

    在这里织物8是薄型织物时,操作构成移动调节手段18的手轮23,使各操作轴20回转,将织物8上方的喷嘴箱14·14……移至处于下方喷嘴箱14·14……的中间。

    然后,随着从上下各喷嘴箱14·14……的缝状喷嘴15,穿过网状传送带19·19喷射热风的同时,让织物8通过该网状传送带19·19之间,则从喷嘴15喷射的热风如图2及图3中箭头所示那样冲压织物8,与此同时,干燥织物8后,热风通过喷嘴箱14·14……之间的间隙28·28……由换气装置7吸入排至外部。

    因而,穿过上下各缝状喷嘴15·15……间的织物8,在不移动喷嘴箱14·14……的部分,热风吹至织物8正反面相同的位置,强力干燥,而在移动喷嘴箱14·14……的部分,如图2及图3所示,织物呈现出平缓的正弦曲线,起波纹,在这里一边进行柔和的揉搓,一边进行干燥。

    另外,进行干燥处理的织物8是厚型织物时,用移动调节手段18进行移动操作的喷嘴箱14·14……的缝状喷嘴15的位置处于和固定在支撑机架17上的喷嘴15位置相对的状态,从喷嘴15·15……喷射热风并使织物从中间通过,则从两个喷嘴15·15……喷出的热风在织物8的正反面大致相同位置同时强力吹,使织物8强力干燥。

    这时,用移动调节手段18进行移动操作侧的喷嘴15的位置和固定侧的喷嘴15的位置若如图4所示多少有点偏移,此偏移使织物8在热风喷射方向被拉伸,使其伸长的力作用很强,但厚型织物8比较强韧,所以不会受此拉伸力的影响,得到确实的揉搓。

    因此,对通过干燥室内织物最后约30%以内的部分喷嘴进行移动调节,就能够进行揉搓效果和干燥效率相协调的干燥处理。这是因为所处理的织物在含水率30%以下时进行“揉搓”是有效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所处理的织物在干燥室内折返三层通过,但是不言而喻,单层通过或二层或四层以上的折返通过也是可以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夹着织物上下对峙喷嘴中,用移动调节手段可对上方的喷嘴进行移动,不用说也可以移动下方的喷嘴,或者上下所有喷嘴都能够进行移动操作。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使支撑臂21的一部分嵌合在刻在操作轴20的螺纹部22中形成移动调节手段的,当然,也可以代之以油压、气压缸及电动机移动调节喷嘴,为适应所处理织物的种类在同一干燥装置上喷嘴位置当然也可以采用组合图3、图4、图5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干燥装置如以上所说明,由于其构造是可以用移动调节手段调节以将通过干燥室内的织物夹在中间的状态配置的吹热风的喷嘴位置的,在处理薄型织物时,通过将喷出热风的喷嘴位置调节成均等的锯齿状进行处理,能够不伤织物并赋与最佳的干燥和“揉搓”。

    在处理厚型织物时,将吹出热风的喷嘴位置调至夹着织物成接近的状态,通过提高干燥效率,能赋与适合其织物的最佳的干燥和“揉搓”效果。

    因此,其优点在于:此干燥装置所处理的织物种类即使多变也能够适合于织物设定出最佳的干燥程度及“揉搓”程度,能够高品质地加工处理织物。

多层网式干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多层网式干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多层网式干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层网式干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层网式干燥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多层网式干燥装置,在用隔热材料形成箱状壳体内部设置加热手段形成干燥室,用加热手段使在该干燥室内多层运送的织物干燥;在进行干燥处理的织物的上下配置网式传送带,在两传送带中间形成了织物的运送通道,对着处理织物的上面及下面喷出热风的若干个喷嘴大致等间距地配置在两传送带外侧,构成加热手段,同时喷嘴至少有一部分可以通过移动调节手段沿干燥室内处理织物的运送路线移动,此结构能调节配置在处理织物上面外侧的喷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