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连接片及其热处理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连接片及其热处理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9266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9266A21申请号201410329935422申请日20140712B60K5/12200601C21D1/1820060171申请人汤荣民地址314200浙江省平湖市新仓镇新枫苑12号72发明人汤荣民54发明名称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连接片及其热处理工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连接片及其热处理工艺,包括本体和热处理的过程,所述的本体设为“T”型结构,其左侧上下各设有一个防滑面,分别为第一防滑面和第二防滑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凹槽,设为第一凹槽,其右侧中间设有一个方形的凹槽,设为第二凹槽,其热处理工艺特。
2、点是在加热至奥氏体化后浸入适宜的淬火介质中以较快的速度冷却。本发明具有足够高的抗拉强度,以抵抗拉长,拉断,滑扣和磨损,并有较高的疲劳抗力和冲击韧性,可以抵抗疲劳和冲击断裂,能很好的运用于汽车安全带装置中。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9266ACN104129266A1/1页21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连接片及其热处理工艺,包括本体和热处理的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设为“T”型结构,其左侧上下各设有一个防滑面,分别为第一防滑面和第二防滑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凹槽,设为第一凹槽,。
3、其右侧中间设有一个方形的凹槽,设为第二凹槽,其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在加热至奥氏体化后浸入适宜的淬火介质中以较快的速度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连接件及其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处理工艺在选择淬火介质时,首先应保证足够的冷却能力,即选用冷却能力高的淬火介质,还应防止畸变和淬火开裂。权利要求书CN104129266A1/2页3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连接片及其热处理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产品,具体来说是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连接片及其热处理工艺。背景技术0002现有市场上的一些汽车发动机连接片没有足够高的抗拉强度,不可以抵抗拉长,拉断,滑扣和磨损,而且疲劳抗力和冲击韧性。
4、也不够高,不可以抵抗疲劳和冲击断裂,不能很好的运用于汽车发动机中。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连接片及其热处理工艺。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一些汽车发动机连接片没有足够高的抗拉强度,不可以抵抗拉长,拉断,滑扣和磨损,而且疲劳抗力和冲击韧性也不够高,不可以抵抗疲劳和冲击断裂,不能很好的运用于汽车发动机中的问题。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连接片及其热处理工艺,包括本体和热处理的过程,所述的本体设为“T”型结构,其左侧上下各设有一个防滑面,分别为第一防滑面和第二防滑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凹槽,设为第一凹槽,其右侧中间设有一个方形的凹槽,设为。
5、第二凹槽,其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在加热至奥氏体化后浸入适宜的淬火介质中以较快的速度冷却。0006所述的热处理工艺在选择淬火介质时,首先应保证足够的冷却能力,即选用冷却能力高的淬火介质,还应防止畸变和淬火开裂。0007本发明具有足够高的抗拉强度,以抵抗拉长,拉断,滑扣和磨损,并有较高的疲劳抗力和冲击韧性,可以抵抗疲劳和冲击断裂,能很好的运用于汽车发动机中。附图说明000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发明包括本体2和热处理的过程,所述的本体2设为“T”型结构,其左侧上下各设有一个防滑面,分别为第一防滑面1和第二防滑面4,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凹槽,设为第一凹槽5,其右侧中间设有一个方形的凹槽,设为第二凹槽3,其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在加热至奥氏体化后浸入适宜的淬火介质中以较快的速度冷却。0010所述的热处理工艺在选择淬火介质时,首先应保证足够的冷却能力,即选用冷却能力高的淬火介质,还应防止畸变和淬火开裂。0011本发明具有足够高的抗拉强度,以抵抗拉长,拉断,滑扣和磨损,并有较高的疲劳说明书CN104129266A2/2页4抗力和冲击韧性,可以抵抗疲劳和冲击断裂,能很好的运用于汽车发动机中。说明书CN104129266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2926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