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制长链二元酸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正构烷烃发酵液中提取并精制长链二元酸的方法。
长链二元酸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正构烷烃,特别是长链正构烷烃而得到的代谢产物。其发酵液是一复杂的多相体系,含有未反应的正构烷烃、微生物细胞及碎片、未利用培养基和代谢产物以及其它分泌物等,因而从发酵液中分离并精制二元酸有很大难度。尤其是其中所含的大量蛋白、色素等杂质,严重地影响产品的纯度和外观质量。目前精制方法一般分为溶剂法和水相法两大类。其中溶剂法虽能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溶剂法存在投资大、产品残留烷烃和溶剂以及生产安全性等问题,所以应用水相法解决此问题很有前途和意义。
日本矿业公司曾提出过水相法分离二元酸的方法,并申请了专利JP56-260193、JP56-260194,其操作过程是将终止发酵液经碱化静置、离心除菌、加硅藻土吸附未反应物和反应副产物、后过滤、滤液酸析结晶,再经过过滤和干燥操作,最后得到二元酸产品。上述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碱化静置过程存在细胞自溶,使细胞内蛋白、色素等物溶入发酵液中,增加了发酵液杂质含量,而这些杂质仅通过硅藻土吸附难以除去,致使产品纯度较低,只有94%,且产品中有色物质难以除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精制长链二元酸的方法,提高产品纯度,降低产品色度,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产品应用领域。
针对上述缺点,本发明通过盐析处理,将二元酸钠盐和蛋白等从溶液中析出,滞留于母液中的未变性的可溶性含氮杂质和色素等得到分离,从而摒弃了传统的从原液中除去色素、蛋白等杂质得到目的产物的方法。通过碱化粗二元酸滤饼,可以任意制备所需高浓度二元酸碱金属盐溶液,使二元酸盐浓度及蛋白浓度均升高,这时加入盐析剂同时加热,可使大部分蛋白变性析出,而残余未变性蛋白及大部分色素在二元酸盐析过滤时滞留于滤液中,具有析出蛋白和脱色双重作用,而盐析母液可循环使用。二元酸盐滤饼可直接加水溶解过滤除去蛋白质等杂质;或加入1-3m%的吸附剂吸附残留色素及蛋白后一起过滤除去,然后将二元酸钠盐溶液酸析结晶,最后得到纯度大于99m%的产品。
本发明通过以下部骤完成: 1.将终止发酵液加热破乳后,分离回收烷烃。 2.将发酵液加入硫酸酸化,使二元酸完全结晶析出,过滤。 3.将二元酸湿滤饼碱化溶解制成溶液,pH8-12,按比例加入盐析剂、并加热至60-100℃使其全部溶解,然后逐渐冷却至室温。 4.二元酸盐析出后过滤,然后将所得二元酸盐重新溶解于水中升温40-60℃,再降温过滤。 5.将步骤4所得滤液加入硫酸,调pH值2~4进行酸析结晶,过滤、洗涤并干燥制得成品。
其中,可以在步骤1中除去菌体,或在步骤4中除去菌体。步骤4得到的盐析母液可通过调节母液pH3.0-4.0,过滤回收残留二元酸的同时使色素得到脱除。母液可以循环利用。步骤4中也可以加入1-3m%地活性白土,达到更好的脱色效果。
在本发明中,第2步通过酸析结晶过滤,可使大部分蛋白变性。本步也可通过蒸发使其浓缩至大于80g/L,最好为90-140g/L。本发明主要特征在于第三步,即将二元酸钠盐从原液中结晶分离,从而有效地与蛋白、色素等分离。这一步可以通过除菌体后的滤液直接盐析,但由于此时滤液的二元酸浓度一般小于100g/L,所以耗费大量盐析剂,同时蛋白及色素去除效果不好。通过蒸发使钠盐溶液浓缩至100g/L以上,虽可减少酸化过滤步骤,但由于浓缩的同时,色素和蛋白等同时浓缩,所以效果也不理想,但纯度已可达到96m%以上。当然也可不除菌体,采取发酵液直接酸化过滤、盐析结晶,但由于带菌体碱化、盐析时,色素加深,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最好采用将二元酸从除完菌体的发酵液中析出重新处理方法,即将二元酸滤饼加入盐析剂、碱及一定量的水,加热至60-100℃,pH8-10,维持3-4h然后冷却盐析结晶,盐析剂比例为1-2.5,盐析剂可采用NaCl、Na2SO4、(NH4)2SO4等无机盐。但由于NaCl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室温盐析结晶物中含量低及成本低、效果也较好,所以一般采用NaCl。盐析同时需加热,温度为60-110℃,最好为80-100℃,此温度下可趁热过滤除掉固形杂质,在第4步中二元酸盐析出过滤时只需吹干,以减少色素、烷烃和含氮杂质等在二元酸盐表面吸附。将二元酸盐重新溶解后,直接过滤除杂质或加入1-3m%活性白土进行脱色,与其它杂质一起过滤除去,从而得到纯度大于99m%白色精制长链二元酸产品。
本发明所说的碱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C10-C18二元酸的精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盐析结晶等手段,使产品纯度大幅度提高,降低了产品色度,从而可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并可使本产品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作为合成高级香料、高级热溶胶、航天航空用高级润滑油以及高级工程塑料等领域。
实施例1
以正构十三烷烃作底物,用热带假丝酵母变异株发酵制取十三碳二元酸。其终止发酵液,菌浓15g/L,残余nC13浓度为7m%,二元酸浓度105g/L,pH7.6。取200ml发酵液加热100℃并维持2h,静置冷却过滤除菌体。所得滤液硫酸酸化至pH4.0,然后将二元酸过滤、风吹;此时二元酸滤饼含水60m%,向滤饼中加入NaCl 23.6g,NaOH 7.2g,水130ml,并在95℃下维持3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使二元酸钠盐析出,过滤二元酸钠盐晶体,大量色素等杂质滞留于母液中,然后将二元酸钠盐滤饼加水完全溶解,再过滤除去固形物等杂质。加热滤液至90℃,缓慢加入6N硫酸,使pH降至4,再降温至室温,过滤、洗涤至中性,最后干燥得成品,结果见表1。
表1 DC13纯度DC13中残留nC13 色泽产品收率99.1m% 未检出 白色 90.2m%附图一为实施例一中成品的红外谱图:图中:
峰1为溶剂(正己烷)
峰2为内标(癸二酸)
峰3为DCA12
峰4为DCA13
实施例2
处理十三烷与十四烷混合二元酸发酵液。菌浓15g/L,酸浓110g/L,pH7.8。取发酵液200ml,加热分油除菌,此时滤液中二元酸浓度为89g/L,然后蒸发浓缩至120g/L,加入260g NaCl,加热至95℃使溶解,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析出大量二元酸钠盐,然后过滤,将所得二元酸钠盐溶解,再过滤,最后滤液同例1加硫酸进行酸析结晶、过滤、干燥得成品,结果见表2。
表2产品纯度产品含nC13+nC14产品收率外观色泽97.2m% 未检出 91.3m% 白色
实施例3
处理十五碳二元酸发酵液,终止发酵液含nC15酸浓95g/L,pH为8.0,取上述发酵液200ml,加热80℃,静置后分油,然后直接酸化,同时加热60℃,冷却后过滤。将滤饼吹干后,重新加碱,使变成钠盐,并按1∶1.5的比例加入氯化钠,同时加热至98℃,加水使全溶,十五碳二元酸浓度为100g/L,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然后再加水溶解含菌体的二元酸钠盐滤饼,再加入3m%的活性白土,加热至50℃,半小时后过滤,所得滤液酸析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十五碳二元酸精制产品,结果如表3。
表3 DC13纯度产品含nC13产品收率 色泽 96.1m% 未检出 91.2m% 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