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5462694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197467.5

申请日:

2016.12.22

公开号:

CN106707471A

公开日:

2017.05.2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13/06申请日:20161222|||公开

IPC分类号:

G02B13/06; G02B13/18; G02B13/00

主分类号:

G02B13/06

申请人: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望妮; 肖明志; 赵龙; 王书磁

地址: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益围路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代理人:

谢自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光阑;第一透镜,第一透镜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第二透镜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三透镜,第三透镜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四透镜,第四透镜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滤光片;感光片;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满足:??0.3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
光阑(1);
第一透镜(2),所述第一透镜(2)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
第二透镜(3),所述第二透镜(3)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
第三透镜(4),所述第三透镜(4)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
第四透镜(5),所述第四透镜(5)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
滤光片(6);
感光片(7);
所述第一透镜(2)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3)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4)的焦距
为f3,所述第四透镜(5)的焦距为f4,满足:
-0.3<f1/f2<-0.2,
-1<f3/f4<-0.6,
1<f1/f3<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朝
向物侧一面为凸形非球面,其朝向像侧一面为凹形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3)的两个面均为
凹形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4)朝向物侧一面为凹形非球面,其朝向像侧一面为凸形非球
面;所述第四透镜(5)朝向物侧一面为凸形非球面,其朝向像侧一面为凹形非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
4<f2/f4<4.5,
-1<f1/f4<-0.9,
-6<f2/f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
色散系数为vdlens1,所述第二透镜(3)的色散系数为vdlens2,所述第三透镜(4)的色散系数为
vdlens3,所述第四透镜(5)的色散系数为vdlens4,满足:
vdlens1≥55,vdlens3≥55,vdlens4≥55;vdlens2≤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
为EFL,所述第一透镜(2)的中心厚度为T1,所述第二透镜(3)的中心厚度为T2,所述第三透镜
(4)的中心厚度为T3,所述第四透镜(5)的中心厚度为T4,所述第一透镜(2)与所述第二透镜
(3)的间距为A1,所述第二透镜(3)与所述第三透镜(4)的间距为A2,所述第三透镜(4)与所述
第四透镜(5)的间距为A3,所述第一透镜(2)与所述感光片(7)的间距为TL,满足:
0.8<EFL/TL<0.9,
0.1<T1/TL<0.2,
0.08<T2/TL<0.1,
0.1<T3/TL<0.3,
0.05<A1/TL<0.1,
0.06<A2/TL<0.1,
0.05<A3/TL<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第
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说明书

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尤其是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手机及视频镜头存在一些弊端,大多视场小、像面小、获取信息量少,
拍摄图片或视频时不能真实有效地呈现现实情景。

因此,本发明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实现
了高像质、高分辨率、大孔径成像,可以满足画质均匀,亮度高的要求,如手机拍照摄像、网
络视频等领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其
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

光阑;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

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

滤光片;

感光片;

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
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满足:

-0.3<f1/f2<-0.2,

-1<f3/f4<-0.6,

1<f1/f3<1.5。

如上所述的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朝向物侧一面
为凸形非球面,其朝向像侧一面为凹形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的两个面均为凹形非球面;所
述第三透镜朝向物侧一面为凹形非球面,其朝向像侧一面为凸形非球面;所述第四透镜朝
向物侧一面为凸形非球面,其朝向像侧一面为凹形非球面。

如上所述的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

4<f2/f4<4.5,

-1<f1/f4<-0.9,

-6<f2/f3<-5。

如上所述的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
vdlens1,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dlens2,所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dlens3,所述第四透
镜的色散系数为vdlens4,满足:

vdlens1≥55,vdlens3≥55,vdlens4≥55;vdlens2≤30。

如上所述的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EFL,
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T1,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为T2,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为
T3,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为T4,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间距为A1,所述第二透
镜与所述第三透镜的间距为A2,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的间距为A3,所述第一透镜与
所述感光片的间距为TL,满足:

0.8<EFL/TL<0.9,

0.1<T1/TL<0.2,

0.08<T2/TL<0.1,

0.1<T3/TL<0.3,

0.05<A1/TL<0.1,

0.06<A2/TL<0.1,

0.05<A3/TL<0.1。

如上所述的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
三透镜、第四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达到了如下效果:

1、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
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满足:-0.3<f1/f2<-0.2,-1<f3/f4<-0.6,1<f1/f3<1.5,4<f2/
f4<4.5,-1<f1/f4<-0.9,-6<f2/f3<-5;可以有效控制较大视场角时的畸变,能降低大角度光
线在系统主面的高度,同时降低结构公差的敏感度,实现大光圈、大像面、高像质,高分辨率
拍照及摄像。

2、本发明光学系统中,所述第一透镜2的色散系数为vdlens1,第二透镜3的色散系数
为vdlens2,第三透镜4的色散系数为vdlens3,第四透镜5的色散系数为vdlens4,满足:

vdlens1≥55,vdlens3≥55,vdlens4≥55;vdlens2≤30。

这种搭配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轴向色差、从而实现中心视场的高分辨率。

3、本发明的像面整体均匀、亮度高、孔径大(光圈数达到F2.0)。

4、本发明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均采用非球面透镜,有利于
像差的校正,使镜头中心视场与边缘视场都具有良好的分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路示意图;

附图说明:1、光阑;2、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5、第四透镜;6、滤光片;
7、感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

光阑1;

第一透镜2,所述第一透镜2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

第二透镜3,所述第二透镜3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

第三透镜4,所述第三透镜4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

第四透镜5,所述第四透镜5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

滤光片6;

感光片7;

所述第一透镜2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3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4的焦距为f3,第四透
镜5的焦距为f4,满足:

-0.3<f1/f2<-0.2,

-1<f3/f4<-0.6,

1<f1/f3<1.5;

4<f2/f4<4.5,

-1<f1/f4<-0.9,

-6<f2/f3<-5;

可以解决本发明结构的焦距分配问题及公差分布均衡性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大角
度光线在系统主面的高度,并降低结构性公差敏感性。

在所述第四透镜5朝向像面的一侧设有滤光片6,光线是从滤光片6进入的,考虑到
应用到镜头成像时,会使用CMOS感光片,滤光片对感光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过滤一
部分光线以减少杂光,使图像色彩亮丽和锐利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色彩还原性。

第一透镜2与物面之间设有光阑1,可以控制光线传输的孔径,使得成像画面整体
均匀。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2朝向物侧一面为凸形非球面,其朝向
像侧一面为凹形非球面;用于控制物方光线入射角并降低成像畸变。

所述第二透镜3的两个面均为凹形非球面;可以控制光线在各透镜之间的折射变
化角度。

所述第三透镜4朝向物侧一面为凹形非球面,其朝向像侧一面为凸形非球面;

所述第四透镜5朝向物侧一面为凸形非球面,其朝向像侧一面为凹形非球面,可以
减小像面主光线入射角,减小成像像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2的色散系数为vdlens1,第二透镜3
的色散系数为vdlens2,第三透镜4的色散系数为vdlens3,第四透镜5的色散系数为vdlens4,满
足:

vdlens1≥55,vdlens3≥55,vdlens4≥55;vdlens2≤30。

这种搭配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轴向色差、从而实现中心视场的高分辨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EFL,所述第一透镜2的中
心厚度为T1,第二透镜3的中心厚度为T2,第三透镜4的中心厚度为T3,第四透镜5的中心厚度
为T4,第一透镜2与第二透镜3的间距为A1,第二透镜3与第三透镜4的间距为A2,第三透镜4与
第四透镜5的间距为A3,所述第一透镜2与感光片7的间距为TL,满足:

0.8<EFL/TL<0.9,

0.1<T1/TL<0.2,

0.08<T2/TL<0.1,

0.1<T3/TL<0.3,

0.05<A1/TL<0.1,

0.06<A2/TL<0.1,

0.05<A3/TL<0.1;

可以有效的压缩色差,并确保加工可行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
镜5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光阑;第一透镜,第一透镜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第二透镜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三透镜,第三透镜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四透镜,第四透镜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滤光片;感光片;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满足:?0.3f1/f2?0.2,?1f3/f4?0.6,1f1/f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