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装置.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54594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06494.1

申请日:

2002.08.05

公开号:

CN1496565A

公开日:

2004.05.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11B 20/10申请日:20020805授权公告日:20061025终止日期:2014080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11B20/10; G11B20/12; G11B27/00; G11B7/005

主分类号:

G11B20/10; G11B20/12; G11B27/00; G11B7/005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张替慎一; 远藤聪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1.08.06 JP 238143/2001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刘晓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包括音频区段和数据区段的多区段盘中,数据区段正确地被识别和存取。再现装置是多区段盘的再现装置,所述多区段盘把记录第一数据的第一类型区段和记录不同于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的第二类型区段混合,所述装置包括:光学拾取器,其用于存取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区段;判断单元,其用于判断光学拾取器所存取的区段的类型;和限制单元,当由判断单元所判断的第二类型区段存在于第一类型区段之后的存取位置时,所述限制单元用于把第一类型区段限制至可再现区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区段盘的再现装置,所述多区段盘把记录第一数据的第一 类型区段和记录不同于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的第二类型区段混合,所述 装置包括: 光学拾取器,其用于存取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区段; 判断单元,其用于判断光学拾取器所存取的区段的类型;和 限制单元,当由判断单元所判断的第二类型区段存在于第一类型区 段之后的存取位置时,所述限制单元用于把第一类型区段限制至可再现 区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所述限制单元通过将正好 位于第二类型区段之前的第一类型区段设定为最后区段而仅把第一类型 的区段限制为可再现区段。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第一数据是由计算机使用 的数据,第二数据是音频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第一数据是音频数据,第 二数据是由计算机使用的数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第一类型区段和第二类型 区段的每个包括:引入区,其记录索引信息,所述索引信息包括从盘最 内周位置所测定的再现开始时间的信息;程序区,其记录程序磁道,所 述程序磁道存储将要再现的数据;和相应于每一个程序磁道的开始位置 的导出区,并且 装置还包括区段判断单元,其基于再现开始时间的信息判断特定区 段的引入区域是否是多区段盘的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域,所述再现开始时 间的信息包括在被光学拾取器读出的索引信息中。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当特定区段的第一程序磁 道的再现开始时间小于特定值时,所述区段判断单元判断特定区段的引 入区域是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域。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现装置,其中当特定区段的第一程序磁 道的再现开始时间大于特定值时,所述区段判断单元判断特定区段的引 入区域不是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域。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现装置,还包括存取复算单元,当区段 判断单元判断特定区段的引入区不是第一区段的引入区时,所述复算单 元允许光学拾取器存取放置在盘的内周边的其它区段。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现装置,基于通过存取复算单元的存取 结果,区段判断单元还判断其它区段的引入区域是否是多区段盘的第一 区段的引入区域。

说明书


再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区段盘的再现。

    背景技术

    光盘(CD)以前是使用者不能写入数据的介质,现在,开发了可写数据的介质,例如可记录光盘(CD-R)或可重写的光盘(CD-RW)。这样的介质能够通过用于所述介质的盘记录和再现装置而制造和再现。

    盘记录和再现装置不仅能够将CD-R和CD-RW制造为普通单区段CD,也能够制造为多区段CD。“区段”是制在盘上的记录单元。图5说明了以单区段所记录的盘的数据格式实例。单区段盘由一个引入区L1、程序区PA和引出区LO。作为索引信息、目录信息(以下称为TOC信息)记录在引入区L1。传统CD和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是单区段CD。多区段CD是由通过一次部分地记录在CD-R或CD-RW上所制造的多区段组成,并且在所记录的部分之后添加区段。图6说明在多区段记录的盘的数据格式实例。在图6所示的多区段盘包括多个区段(M片(k=1至M)),所述区段由引入区L1(k)、程序区域PA(k)和引出区LO(k)组成。在每一个引入区,内容信息被记录为TOC信息。除了自己区段地位置信息外,在每个多区段CD的引入区LI中的TOC信息包括下一个区段的程序区域PA的开始时间信息。这不同于单区段CD的TOC信息。

    在多区段CD中,数据和音频(CD-DA)能够记录在每一个区段中。这些区段被称作数据区段和音频区段。在多区段CD中,数据区段和音频区段能够被混合并记录在同一个盘内。

    图7说明包括在最后位置的音频区的多区段CD构成的实例。另一方面,图8说明包括中间的记录区段的多区段CD构成的实例。通常,多区段CD按照如下程序制造:在每一个区段的程序区域PA中记录一个或多个磁道,记录ISO9660文件系统,并在同一个区段的引入区域L1中记录相应区段的磁道信息和下一个区段的程序区域的开始定时器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在盘中不允许进行附加的写入,则下一个区段的程序区域的开始时间信息不记录在引入区L1。

    当在盘上记录计算机可读数据时,通常使用ISO9660文件系统。通过使用此系统所记录的是数据区段。ISO9660文件系统管理在文件单元中的数据,并通过使用目录建立分等级的结构。在由多个数据区段组成的多区段CD中,在内周侧的数据区段所说明的ISO9660文件系统信息能够被添加至下一个数据区段的ISO9660文件系统信息。因此,通过分析多区段CD的最后区段的ISO9660文件系统信息,允许存取在多区段CD中的所有文件。例如,在图6所示的多区段CD中,如果区段1至区段M的所有区段是数据区段,通过分析最后区段M的ISO9660文件系统信息,在多区段CD中存取所有的文件是可能的。

    然而,如图7至图8所示,当音频区段记录在同一个盘上时,在内周侧的数据区段所说明的ISO9660文件系统信息不能添加至下一个音频区段ISO9660文件系统。因此,如果分析多区段CD的最后区段的ISO9660文件系统,则不能存取多区段CD中的所有文件。在图7和图8的实例中,指向在最后的区段之前(区段5)的区段是可能的。

    下面将说明传统的盘再现装置的操作。图9是说明传统盘再现装置60的构造的方块图。用于从盘再现数据的再现单元2可以加载将被再现的盘1,并且包括机械单元,例如用于从被加载盘1再现数据的拾取器。再现单元2在最内周侧从导出区域探测程序区域的开始位置信息,并把光学拾取器传输至这个位置,并从程序区域探测信号。信号处理单元5解调(解码)来自记录格式的数据格式的再现单元2中的数据。数据存储单元10临时存储被解调了的再现数据。控制单元4控制盘再现装置的总体运行。为了此目的,控制单元4结合有程序,用于控制盘再现装置的总体运行。控制单元4进行控制,以将从信号处理单元5输出的再现数据临时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10中。

    通常,当通过传统的盘再现装置60再现多区段CD时,首先,盘再现装置60顺序地检查多区段CD的引入区域,识别出最后区段,并开始再现的运行。更确切地,过程如下。即,当多区段CD(图6)被插入盘再现装置60时,控制单元4在盘最内周侧部分的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域L1(1)处放置光学拾取器(未示出),并且识别第二区段的程序区域PA(2)的开始地址。接着,拾取器被移至第二区段的程序区域PA(2),并且检测数据是否被记录。在此时,当数据从程序区域PA(2)读出时,拾取器又沿CD的内周方向移出以从第二区段的引入区L1(2)的位置处读取第三区的程序区域PA(3)的开始地址。而且,拾取器移至程序区域PA(3),并且再一次检测数据是否被记录。以这种方式,盘再现装置60检测每一个区段的状态,同时重复检测直至区段M的最后区段。

    在重复检测的时期,当意识到下一个区段的开始信息没有被记录在区段k的引入区L1(k)时,或数据没有记录在程序区域PA(k+1)时,此时盘再现装置60判断区段k是最后区段,并把拾取器移至具有记录的数据的区段k的前面的地区或区域,并且开始分析ISO9660文件系统。

    随后,在盘上再现音乐数据的过程如下。控制单元4把数据存储单元10的数据信号解调成音频解调放大器11的模拟音乐信号,并从扬声器12以足够大的电信号输出。为了控制盘再现装置的总体运行,控制单元4通过信号处理单元5和子码探测单元6一次读取在盘1的内周边处的引入区域的TOC信息,并在TOC信息存储单元7中存储。通过首先读TOC信息并显示在显示单元的盘1上的磁道信息,盘再现装置60促使使用者选择理想的曲调来执行。当使用者选择了曲调,控制单元4取出将从程序区域内被再现的磁道的开始地址信息,并把光学拾取器移至这个位置,读取音乐数据信号。控制单元4根据具体的程序以这种方式运行。

    因此,当盘被加载入盘再现装置60时,盘再现装置60把拾取器移至引入区域L1以读取TOC信息。为了这个操作,要求应该识别当前的拾取器位置。例如,通过利用随拾取器位置而变化的电位计的探测电压可以识别拾取器位置。更具体地,通过驱动依赖于电位计的探测电压的步进电动机、线性电动机等,能够以高的精确度移动光学拾取器。然而,电位计和线性电动机价格昂贵并增加了成本。因此,代替位置传感器(例如电位计),使用便宜的按钮开关以探测位置,所述开关仅当光学拾取器被放置在最内周边附近时被打开。图10A至图10C说明了使用这种技术的便宜的机构的构造。

    请参照图11,下面是再现多区段CD(图6)的说明,所述多区段CD仅记录加载在盘再现装置60(图9)的数据区段。图11是通过盘再现装置60多区段CD的数据再现的流程图。在盘再现装置60(图9)的机构中,当多区段CD被加载,控制单元4(图9)不能总是识别光学拾取器的位置。因此,控制单元4首先沿内周方向移动与光学拾取器结合的横梁以在盘1的最内周附近放置光学拾取器(步骤21)。当光学拾取器接近盘的最内周时,横梁沿外周方向移动特定的时间,并被停止(步骤22)。当光学拾取器存取第一引入区L1(1)时,通过读子码,TOC信息被读入(步骤23),并且判断这个区是否为数据区段(步骤26)。如果它不是数据区段(在步骤26为否),则判断它是音频区段,并且处理CD-DA信号(步骤35)。另一方面,在是数据区段的情况下(在步骤26为是),根据下一个区段的程序区域开始位置信息是否在TOC信息中存在来判断它是否是多区段(步骤27)。

    如果在TOC信息中没有下一个区段的程序区域开始位置信息,并判断它不是多区段盘(在步骤27为否),则结论是单区段盘,并执行相应于单区段的程序(步骤34)。另一方面,如果在TOC信息中有下一个区段的程序区域开始位置信息,判断它是多区段盘(在步骤27为是),并且存取下一个区段(步骤28)。下一个区段子码的TOC信息被读入(步骤29),判断这个区段是不是最后区段(步骤32)。在步骤32通过探测判断下一个区段的程序区域开始地址没有记录在现区段的TOC信息中,或如果下一个区段的程序区域开始地址被记录,下一个区段没有实际被记录。

    探测的结果,如果判断不是最后区段(在步骤32为否),则它意味着下一个区段是存在的,过程返回至步骤28,并且重复步骤28、29和步骤32的过程。如果判断是最后区段(在步骤32为是),本区段(例如图6中的区段M)被认为是最后区段,并执行用于存取具体的多区段的多区段过程(步骤33)。

    在盘再现装置60(图9)中,当再现多区段盘(图7)时,盘再现装置60存取至区段5以企图获得下一个区段的地址。然而,下一个区段的地址信息不存在,因此试图分析文件系统,假设区段5是最后区段。区段5是音频区段,并且音频数据(CD-DA)被记录,没有关于区段1至区段4的数据区段的文件系统信息。结果,无法存取的现象发生在再现区段1至区段4的数据中。

    并且在盘再现装置60(图9)中,当再现多区段盘(图8)时,盘再现装置60存取至区段4以企图获得下一个区段的地址。然而,下一个区段的地址信息不存在,因此企图分析文件系统,假设区段4作为最后区段。区段4是音频区段,并且音频数据(CD-DA)被记录,没有关于区段1至区段3的数据区段的文件系统信息。结果,无法存取的现象发生在再现区段1至区段3的数据中。

    因此,在传统的盘再现装置60中,如果分析最后区段的ISO9660文件系统,比音频区段更内侧的数据区段的信息不能被获得,并且不可能存取更内侧的数据区段。

    传统盘再现装置60中(图9)涉及另一个问题。即,在盘再现装置60中,当再现在多区段所记录的盘时,如果存储在第一区段的数据数量很小,则不希望被再现的数据有时被错误地再现。原因在于,由于存储再第一区段的数据容量小,读第一区段的TOC信息的存取已经超过了第一区段的被记录的部分以进入下一个区段2的引入区段。结果,其它区段的TOC信息被读并存储。产生这样误操作的根本原因是大多数商业的音乐音频CD被记录在单区段中,而不在多区段中,因此盘再现装置60被设计成仅再现单区段盘。

    更具体地说明,图12是说明包括音频区段的多区段盘数据构成的图解。图13是说明图12的左端部分的详细数据构成(区段1至区段2的部分)。如图13所示,在此盘的区段1中,20秒的非常短的音频区段被记录。当盘被传统盘再现装置60再现时(图9),在步骤22(图11),越过区段1(音频区段),它进入区段2的引入区L1(2)。当在步骤23(图11)读TOC信息时,仅区段2之后的部分被识别,并且被执行的区段1的CD-DA过程(步骤35)可能不被执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正确识别在多区段盘中的数据区段而进行存取,所述多区段盘包括音频区段和数据区段,并判断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域以正确地再现需要的数据。

    本发明的再现装置是多区段盘的再现装置,所述多区段盘把第一类型记录第一数据的区段和不同于第一数据的第二类型记录第二数据的区段混合,所述再现装置包括光学拾取器,其用于存取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区段;判断单元,其判断光学拾取器所存取的区段的类型;和限制单元,当被判断单元所判断的第二类型区段存在于第一类型区段之后的存取位置时,所述限制单元用于把第一类型区段限制至可再现区段。

    根据本发明,当再现多区段CD时,所述多区段CD从盘的内周记录至外周的方向记录数据,并在数据区段后沿盘的外周方向记录音频区段,向上至音频区段的数据区段被设为有效的可以存取的区段,并且音频区段的存取被限制,而且比音频区段更内周侧的数据区段能够安全地被再现。

    此外,根据本发明,如果存储在多区段盘的第一区段的数据是非常小的容量,当读入盘的TOC信息时,如果光学拾取器越过第一区段的记录数据部分,并进入其它区段的引入区,通过判断它是否是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存取能够被矫正至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因此,如果待再现的在多区段盘的第一区段中被记录的数据容量非常小,再现必需的TOC信息能够正确地被读入。由于TOC信息能够正确地被读入,即使通过使用廉价的位置探测按钮开关或没有速度控制机制的电刷类型CD电动机的多区段盘的再现的情况下,存取失败的问题也不会发生,因此能够实现廉价的再现装置。

    限制单元也可以通过将直接地存在于第二类型区段之前的第一类型区段设定为最后区段而仅限制第一类型区段作为可再现的区段。

    第一数据是由计算机使用的数据,第二数据可以是音频数据(CD-DA)。

    第一数据是音频数据(CD-DA),第二数据可以是由计算机使用的数据。

    第一类型区段和第二类型区段每一个可以是由记录索引信息的引入区段组成的,所述索引信息包括从盘最内周位置所测定的再现开始时间的信息、记录存储待再现数据的程序磁道的程序区,和相应每一个程序磁道的开始位置的导出区,并且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区段判断单元,其基于再现开始时间的信息判断是否具体的区段的引入区域是多区段盘的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域,所述再现开始时间的信息包括于被光学拾取器读出的索引信息中。

    当特定的区段的第一程序磁道的再现开始时间小于特定值时,区段判断单元可以判断具体区段的引入区域是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域。

    当特定的区段的第一程序磁道的再现开始时间大于特定值时,区段判断单元可以判断具体区段的引入区域不是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域。

    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取复算单元,当区段判断单元判断特定区段的引入区不是第一区段的引入区时,所述复算单元允许光学拾取器存取放置在盘的内周边的其它区段。

    基于通过存取复算单元的存取结果,区段判断单元可以进一步判断其它区段的引入区域是否是多区段盘的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域。

    【附图说明】

    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盘再现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说明盘再现装置的区段判断操作的流程图;

    图3是说明盘再现装置的存取操作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盘再现装置的存取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在单区段中所记录的盘的数据格式实例的图表;

    图6是说明在多区段中所记录的盘的数据格式实例的图表;

    图7是说明在最后位置包括音频区段的多区段盘组构成实例的图表;

    图8是说明包括中间音频区段的多区段盘构成的实例的图表;

    图9是传统盘再现装置的方框图;

    图10A至图10C是说明廉价机构的构造的图表;

    图11是通过盘再现装置的多区段CD的数据再现流程图;

    图12是说明包括音频区段的多区段盘的数据构成的图表;

    图13是说明图12的左末端部分的详细数据构成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组成元件用相同的数字确定。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盘再现装置100的方框图。盘再现装置100再现加载的盘1所记录的数据。盘1是具有多区段的多区段盘。所述“区段”是由三个记录区域组成的记录单元,即引入区、程序区和导出区。每一个区段的程序区存储程序磁道,所述程序磁道包括内容数据(例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和/或在计算机中所使用的数据)。计算机中所使用的数据包括CD-ROM数据(例如MP3格式压缩音频信号)。

    引入区存储目录信息(下文称TOC信息)作为指定记录在程序区的数据开始位置的索引信息。在通常的盘最内周或一定的参考点的再现情况下,数据开始位置由再现时间的信息所指定。另一方面,在盘1中,当从盘最内周再现时,能够指定再现时间的子码信息被规则地记录。盘再现装置100能够通过使用子码信息指定相应盘最内周的再现开始时间的位置,所述再现时间由TOC信息所表示,进而能够存取理想的位置。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时间”指当它从盘的最内周或参照点测量时再现开始时间。子码信息可以不仅包括时间,而且包括诸如区段类型(音频区段或数据区段)、曲调数字、索引、时间和文本等附加的信息。在本说明书中,特别是,利用能够确定时间和区段类型的子码信息。

    盘再现装置100包括再现单元2、最内周位置探测单元3、控制单元4、信号处理单元5、子码探测单元6、TOC信息存储单元7、第一区段判断单元8、第一区段存取复算单元9、数据存储单元10、音频解调放大器11、扬声器12、区段类型判断单元13和再现区段限制单元14。

    下面说明盘再现装置100的组成元件。再现单元2加载待再现的盘1,并且包括机械单元(例如用于再现加载的盘1的数据的拾取器)。在本实施例中,再现单元2通过图10A至图10C所示的机构(廉价的机构)而实现。图10A至图10C说明廉价机构的构造。廉价的机构包括廉价的用于探测位置的按钮开关(最内周位置探测开关60),所述按钮开关仅当光学拾取器横梁62在盘1的最内周区域附近被加载时打开。最内周位置探测开关60作为最内周位置探测单元3(图1)被连接至控制单元4(图1)。在本廉价的机构中,代替昂贵的线性电动机,没有相同类型的速度控制机构的电刷型DC电动机被用做横梁电动机64,所述速度控制机构以便宜的塑料模型使用。

    盘1被放在转台61上,并通过图10所示的主轴电动机65驱动。光学拾取器63与光学拾取器横梁62结合。即,当移动光学拾取器横梁62时,也移动光学拾取器63。当旋转电动机64旋转时,旋转进给齿轮轴66旋转,光学拾取器横梁62被滑动轴67操纵,并以非常紧的状态移动。

    通过这样的基本操作,通过再现加载的盘1的数据,再现单元2(图1)产生再现信号。这“再现”不意味着将数据重新构成为被使用者直接理解的状态,而是意味着基于盘1的凹点信息等取出盘1所记录的数据。最内周位置探测单元3探测盘1的最内周位置,并把探测的结果送至控制单元4。

    信号处理单元5将来自再现单元2的再现信号解调为数字再现数据信号。解调了的数据信号临时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10中。当再现数据信号是音乐数据信号时,音频解调放大器11把来自再现单元2的数字再现信号解码成模拟音乐信号,并把模拟音乐信号放大成足够大的电信号。扬声器12把放大了的模拟音乐信号作为声音传递。当再现数据信号不同于音乐数据信号时,图象等根据信号显示,或被送入计算机等的存储器作为计算机使用的数据。

    控制单元4控制盘再现装置100的总体运行。下面说明在存取时间的操作,控制单元4通过信号处理单元5和子码探测单元6读出TOC信息,并存储在TOC信息存储单元7中(所谓的随机存取存贮器(RAM))。使用存储的TOC信息,控制单元4取出说明待再现磁道时间的时间信息。为了存取时间信息所表示的时间数据,利用盘1所记录的子码信息。具体地,控制单元4读取光学拾取器63(图10A)的当前位置处的子码信息,并把子码信息所表示的时间ta与时间信息所表示的时间tb比较。如果时间ta<时间tb,则控制单元4把光学拾取器63移至外侧。如果时间ta>时间tb,则控制单元4把光学拾取器63移至内侧。通过重复这个操作,当达到时ta=时间tb时,这个位置是再现开始位置。控制单元4读出在这个位置的数据。根据控制单元4所存储的程序过程执行这些操作。控制单元4的操作通过使用所谓的微型计算机实现。

    第一区段判断单元8判断通过存取操作所获得的引入区是不是盘的开始区段(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具体地,依靠在那个区段的第一程序磁道的再现开始时间是不是在特定值范围内判断有关的引入区是不是盘的开始区段(第一区段)的引入区,所述再现时间由引入区的TOC信息表示,所述TOC信息由存取操作所获得。在此说明书中,“特定的值”表示1分钟。当第一区段判断单元8判断此区不是第一区段的引入区时,第一区段存取复算单元9再把光学拾取器移至盘的最内周位置。沿外周的方向上的光学拾取器的随后的移动时间变化成比第一存取操作的移动时间更短的时间,并且再一次移动光学拾取器朝向第一区段,而且重复存取操作。另一方面,当第一区段判断单元8判断此区段是第一区段的引入区时,为了读出数据,控制单元4引起光学拾取器持续对同一个区段存取。

    区段类型判断单元13根据存取区的子码信息的内容来判断区段是音频区段或数据区段。如果需要,再现区段限制单元14根据区段类型判断单元13的输出限制在盘中待再现的区段。

    下面说明盘再现装置100(图1)的操作。盘再现装置100(图1)再现具有图6所示的区段组成的多区段盘1。

    通过随后检测CD的引入区,说明确定最后区段的操作。图2是说明盘再现装置100的区段判断操作流程图。当多区段CD被加载于再现单元2(图1)时,为了在盘1的最内周附近放置光学拾取器,控制单元4(图1)首先沿内周方向移动与光学拾取器结合的横梁(步骤21)。这是因为,在设在盘再现装置100的廉价机构中(图10A至图10C),光学拾取器的位置不能总是被识别到,并且需要首先移至盘1的最内周的附近。当光学拾取器移至盘的最内周附近时,横梁以特定时间间隔沿外周方向移动并停止(步骤22)。第一区段判断单元8经由信号处理单元5和子码探测单元6通过读出子码而读出TOC信息。判断现存的存取区是不是第一区段,即,区段1(图6)或不是区段1(步骤26)。

    当第一区段判断单元8判断不是第一区段时(步骤24为否),第一区段存取复算单元9再一次存取更内周区(步骤25),并且重复步骤23和步骤24。另一方面,当第一区段判断单元8判断是第一区段(步骤24为是)时,区段类型判断单元13判断区段是否为数据区段(步骤26)。如果没有被判断为数据区段(步骤26为否),则区段类型判断单元13判断当前区段是音频区段,并执行CD-DA信号过程(步骤35)。如果判断是数据区段(步骤26为是),则根据下一个区段的程序区域开始信息位置是否存在于TOC信息中,区段类型判断单元13判断此盘是否为多区段盘(步骤27)。

    作为判断的结果,如果在TOC信息中没有下一个区段程序区域开始信息位置,并且判断不是多区段盘(步骤27为否),则判断是单区段盘,并且执行相应单区段盘的处理(步骤34)。另一方面,如果在TOC信息中有下一个区段程序区域开始信息位置,则判断是多区段盘(步骤27为是),则下一个区段被存取(步骤28)。通过读入下一个区段子码TOC信息(步骤29),判断现存取的区段是否为数据区段(步骤30)。

    作为判断的结果,如果当前存取的区段不是数据区段(步骤30为否),则此区段是音频区段,并且再现区段限制单元14(图1)设定在现区段之前作为最后区段(步骤31)。这样设定的意义是将盘再现装置100(图1)待再现的区段限制至当前区段之前。结果,禁止音频区段的存取,并且只有盘的数据区段能够正确地再现。在设定完成之后,控制单元4(图1)执行多区段处理(步骤33)。

    另一方面,当当前存取区是数据区段(步骤30为是),意味着现区段也是数据区段。判断此区段是否为最后区段(步骤32)。这是通过下面的探测来实现的,探测判断下一个区段的程序区域开始地址没有记录在现区的TOC信息中,或者如果下一个区段的程序区域开始地址被记录,通过探测判断下一个区段实际上不被记录。如果不是最后区段(步骤32为否),则假设下一个区段将存在,并且重复步骤28、步骤29、步骤30和步骤32的过程直到到达最后区段。当判断是最后区段(步骤32为是)时,控制单元4(图1)执行多区段过程,把当前区段(例如图6中的区段M)作为最后区段(步骤33)。

    作为多区段处理,例如,可以考虑下面的说明。即,从在所有区段中记录的文件中,研究能够通过此盘再现装置(例如,MP3类型文件)被再现的曲调数字的信息,并且部分重要的信息在显示单元(未示出)中示出,例如,100个曲调的总数被记录在此盘中,再现所有曲调花费255分钟和30秒。当使用者操作以通过按下例如PLAY键(未示出)开始再现,指定的曲调文件的开始位置通过参照最后区段(区段M)的文件系统信息而研究,并且再现通过存取这个位置而开始。

    具体地,作为多区段盘,说明再现多区段盘的情况,所述多区段盘具有如图7所示的区段组成。盘再现装置100的区段类型判断单元13(图1)识别第一数据区段1,并且然后随后识别至数据区段4。当区段5被识别为音频区段时,再现区段限制单元14(图1)设定区段4为最后区段。结果,音频区段5的存取被限制,并且多区段程序仅在数据区段1至4中被执行。没有存取音频区段(区段5),缺乏与区段1至4的数据区段相关的文件系统信息,数据区段1至4的文件系统信息能够基于作为最后区段的数据区段4的TOC信息而获得,因此在这些区段中所记录的数据能够安全地存取。

    或者,作为多区段盘,说明具有如图8所示的区段组成的再现多区段盘的情况,当区段类型单元13识别区段4为音频区段时,再现限制单元14设定区段3为最后区段。结果,可以在数据区段1至3的范围内进行文件存取和再现。

    在前述的说明中,当从盘内周存取时,考虑存取位置,数据区段存在于音频区的前面。这仅仅是一个实例,如果数据区段和音频区段相互调换,可以适用相同的原则。具体地,当从盘内周存取时,考虑存取位置,如果音频区段存在于数据区段的前面,仅仅第一音频区段可以设为可再现区段。

    当在第一区段记录的数据为小容量时,下面说明多区段盘的再现。图12是说明包括音频区段的多区段盘的数据构成的图表。图13是说明图12的左末端部分详细的数据构成的图表。如图13所示,非常短的(20秒)音频区段被记录在此盘的区段1。

    图13和图14是说明盘再现装置100(图1)的存取操作流程图。参照图3,当盘1被加载时,L1存取复算标志被清除至0作为第一数据初始化操作(步骤41)。L1存取复算标志的细节以后说明。

    当盘1被加载时,在图10A至图10C中所示的廉价的机构中,光学拾取器63的位置不能总是被识别。因此,控制单元4(图1)首先驱动廉价机构的旋转电动机64,并且沿内周方向移动光学拾取器横梁62(步骤42)。结果,光学拾取器横梁62(图2)放置在盘1的最内周附近。当光学拾取器63(图2)接近盘内周时,最内周位置探测开关60被打开,并受到探测(步骤43)。结果,控制单元4(图6)停止旋转电动机64(步骤44),并且判断L1存取复算标志是否是1(步骤45)。在初始操作中,L1存取复算标志是0,不是1。因此,探测旋转电动机64的驱动时间的定时器被设定为240mS(步骤46)。以后说明当L1存取复算标志是1时步骤47的操作。

    下面参照图4,沿相反的方向驱动旋转电动机64(外周的方向)(步骤48)。判断是否超过探测旋转电动机64的驱动时间的定时器持续时间T(在本实施例中T=240mS)(步骤48),如果还没有超过,则旋转电动机64被持续驱动。如果超过了,旋转电动机64被停止(步骤50)。结果,光学拾取器63被移至至少从盘1(图13)的引入区L1(1)开始位置的外周位置。

    在盘再现装置100(图1)中,当设定在T=240mS时,位置从在通常的温度下引入区L1(1)(图13)的端点移至子码信息所表示的时间为大约3分钟的位置。当光学拾取器63被移至这个位置时,为了下次读TOC信息,要求存取引入区L1(1)(图13)。再一次读子码信息(步骤51),判断当前位置是否在引入区域内(步骤52)。

    如图13所示,20秒的短CD-DA数据曲调被记录在此盘的第一区段,并且CD-ROM数据被记录在第二区段。因此,在子码信息大约3分钟位置上,存在第二区段的引入区域L1(2)(图13)。目前,由于光学拾取器63放置在第二区段的引入区域L1(2)(图13)内,因此开始读取第二区段的引入区域L1(2)(图13)的TOC信息(TOC2)(步骤53),并且读取完成(步骤55)。即,在步骤53中沿内周的方向不执行进行32个突跳(kicks)的操作。

    控制单元4(图1)从(TOC2)中被读取的TOC信息中探测区的STARTTNO(区段的开始程序磁道号码),并且探测开始磁道的开始位置(步骤56)。作为探测的结果,第一区段判断单元8(图1)从盘的初始再现判断磁道开始时间是否在一分钟内(步骤57)。如果在1分钟内,读取的TOC信息被判断是第一区段的引入区信息(步骤57)。在此实例中,存取区是第二区段,并且2分钟和54秒的值被获得作为它的引入区域L1(2),因此判断开始时间不是在1分钟内(步骤57为否)。即,不判断不是第一区段。确定“在1分钟内”的这个限制因为根据多区段盘的标准格式第二区段不存在于大约1分钟的时间位置。之后,L1存取复算标志(步骤58)被设为1,并且程序回到步骤42(图3)。

    请再参照图3,控制单元4(图1)驱动旋转电动机64以沿内周方向移动光学拾取器横梁62(步骤42),并且光学拾取器横梁62被放置在盘1的最内周附近。当光学拾取器将要到达盘的最内周附近,最内周位置探测开关60被打开。当探测到位置探测开关60被打开时(步骤43),旋转电动机64被停止(步骤44),判断L1存取复算标志是否为1(步骤45)。

    目前,L1存取复算标志是1,探测旋转电动机64的驱动时间设在180mS(步骤47)。请再参照图4,旋转电动机64沿相反的方向被驱动(外周的方向)(步骤48)。判断确定旋转电动机64的驱动时间是否超过定时器持续时间T(在这种情况下为180mS)(步骤49),如果还没有超过,则旋转电动机64持续被驱动。如果超过了,则旋转电动机64被停止(步骤50)。结果,光学拾取器63被移至至少从区段1的引入区L1(1)(图13)的开始位置的外周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旋转电动机64被驱动180mS时,假设光学拾取器63被移至相应于子码的大约1分钟的位置。通过光学拾取器63的移动,由于光学拾取器63被放置在盘1的第二区段的引入区域L1(2)(图13)之前的区段(在内周侧)的位置,因此进行32个突跳(kicks)的操作沿内周的方向执行(步骤53),并且TOC信息的读取通过存取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域L1(1)(图13)而完成。这个程序在步骤51、52、54和55中执行。

    控制单元4(图1)从被读入的TOC信息(TOC1)探测区段的STARTTNO,并且探测与TNO的开始绝对地址值相应的开始时间(步骤56)。作为探测的结果,第一区段判断单元8从盘的初始重现(图1)判断磁道的再现开始时间是否在1分钟内(步骤57),如果在1分钟内,读取的TOC信息被判断是第一区段的引导信息(步骤57为是)。在本实例中,实际的存取区是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域的TOC信息(TOC1),并且0分钟和2秒的值被获得作为开始磁道(TNO1)的开始时间,因此开始时间被判断是在1分钟内(步骤36)。即,实际上判断为第一区段。显示设备(未示出)说明第一区段的信息(曲调的总数字:1,总再现时间:20秒),所述第一区段的信息是TOC信息1的一部分。

    当使用者通过按下PLAY键(未出示)等操作来开始再现,盘再现装置60参照存储TOC信息1,并且探查指定的曲调的开始时间,并正确地存取相应时间的位置,进而开始再现。

    在上述步骤57,区段的START TNO基于引入区中的信息而探测,并且通过看TNO的开始时间是否说明了从盘的再现的开始1分钟内的位置来判断它是否是第一区段的引入区。但是这个值是大于等于3秒少于2分钟35秒任意的值。

    本发明包括第一区段判断单元8,其用于判断它是否是第一区段的引入区域。然而,通过基于引入区的信息探测区的START TNO,如果TNO的开始时间是定值或更大(例如4秒或更多),可以判断是在第二区段之后的引入区信息,以至于存取可以在第一区段的引入区上再重试。

    在本说明书中,用于第一区段的引入区上复算的旋转电动机的驱动时间被说明仅为240mS和180mS。但这些值可根据机构自由选择,复算次数的数字也被设定为给定值。例如,当重复复算时,通过逐渐降低驱动时间,例如,240mS、180mS、150mS、120mS,也能够逐渐降低光学拾取器的移动距离。

再现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再现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再现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现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现装置.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包括音频区段和数据区段的多区段盘中,数据区段正确地被识别和存取。再现装置是多区段盘的再现装置,所述多区段盘把记录第一数据的第一类型区段和记录不同于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的第二类型区段混合,所述装置包括:光学拾取器,其用于存取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区段;判断单元,其用于判断光学拾取器所存取的区段的类型;和限制单元,当由判断单元所判断的第二类型区段存在于第一类型区段之后的存取位置时,所述限制单元用于把第一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