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的具有加强结构的车后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车的具有加强结构的车后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9436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9436A21申请号201410293323422申请日20140504202013004133120130502DEB62D25/0820060171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地址美国密歇根州72发明人B金克勒K博尔L哈兹海姆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代理人侯宇54发明名称机动车的具有加强结构的车后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具有至少一个加强结构2的车后部1,所述加强结构2从共同的中心8开始具有至少两个边腿3、4并且通过由所述边腿3、4构成的平面侧至少局部地结构连接在所述。
2、车后部1的侧壁10上。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车后部的车身。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9436ACN104129436A1/1页2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具有至少一个加强结构2的车后部1,所述加强结构2具有至少两条从同一中心8开始延伸出的边腿3、4并且通过由所述边腿3、4构成的平面侧至少局部地结构连接在所述车后部1的侧壁10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被设计为X形或Y形,并且所述中心8和边腿3、4由X形或Y形构成。3如权利要。
3、求1或2所述的车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通过所述平面侧结构连接在内侧壁10上。4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车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0具有尤其用于侧窗的通孔12,所述通孔12安置在所述加强结构2的边腿3、4之间。5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车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尤其通过至少一个边腿3延伸至车顶框架200和/或C柱300上、尤其结构连接在所述车顶框架200和/或C柱300上。6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车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尤其通过至少一个边腿4延伸至所述车顶框架200和/或D柱400上、尤其结构连接在所述车顶框架200和/或D柱400上。7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
4、车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尤其通过至少一个边腿5延伸至车门槛500上、尤其结构连接在所述车门槛500上。8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车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尤其通过至少一个边腿6延伸至车轮罩600上、尤其结构连接在所述车轮罩600上。9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车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具有至少两个、优选三个加强型材13、14、15或者由这些加强型材13、14、15构成,所述加强型材13、14、15在所述加强结构2的中心8处构成交叉区域7地相互结构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型材13、14、15之一延伸贯穿所述交叉区域7,其它的加强型材14、1。
5、5结构连接在前述的加强型材之一上。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车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型材13、14、15之一延伸贯穿所述交叉区域7,其中,该加强型材13以其纵向端部向下延伸至所述车门槛500上并且以其另一个纵向端部向上延伸至所述D柱400上。12如权利要求9至11之一所述的车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型材13、14、15之一以其纵向延伸段贴靠在所述车轮罩600上并且延伸至所述车门槛500上、尤其结构连接在所述车门槛500上。13如权利要求9至12之一所述的车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型材13、14、15之一向上延伸至所述车顶框架200和/或C柱300上,并且另一个加强型材13、14、15。
6、向下延伸至所述车轮罩600上。14如权利要求9至13之一所述的车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型材13、14、15中的至少一个至少在一段上具有帽形的截面,其侧向外突出的材料部段至少部分被用作凸缘16、17,用于固定在所述侧壁10或其它车身部件上。15一种具有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车后部1的车身100。权利要求书CN104129436A1/5页3机动车的具有加强结构的车后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具有至少一个加强结构的车后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车后部的车身。背景技术0002在研发现代车辆时,人们希望改善车辆的碰撞特性,尤其实现最佳的乘客保护。0003发明任务0004由此,本。
7、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用于机动车的车后部,所述车后部针对尾部碰撞在加固方面进行了优化。0005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具有至少一个加强结构的车后部得以解决,所述加强结构具有至少两个从共同的中心开始延伸出的边腿并且通过由所述边腿构成的平面侧至少局部地结构连接在所述车后部的侧壁上。所述技术问题还通过一种具有前述车后部的车身得以解决。0006通过这种加强结构的设计获得较高的加固效果,由于平面侧连接在侧壁上而将这种加固效果有效地传递给车后部的车身结构。由此加固了车尾部。车后部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尾部碰撞的优化的变形特性。0007根据设计方案规定,所述加强结构设计为X形或。
8、Y形,并且所述中心和边腿由X形或Y形构成。通过加强结构的这种X或Y形的结构设计获得尤其较好加固效果,由于平面侧连接在侧壁上而将这种加固效果尤其有效地传递给所述车后部的车身结构。由此车尾被特别好地加固。车后部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尾部碰撞的特别优化的变形特性。0008所述加强结构设计为Z形、V形、W形或U形是目的相同的措施。重要的是,所述加强结构具有至少两个在共同的中心相交的边腿。所述加强效果尤其通过该中心实现,该中心对于相交的边腿形成交叉点。0009所述加强结构可以借助点焊、冲铆、咬合连接或类似的材料接合和/或形状接合的连接工艺结构连接在侧壁上,从而通过这一方式方法,所述加强结构以技术上更为简单的方。
9、式连接在车后部上。0010当然也可以考虑补充或备选的是,所述加强结构借助摩擦接合的连接技术结构连接在侧壁上。0011在此规定,所述加强结构通过平面侧结构连接在内侧壁上。因为将内侧壁用作侧壁,内侧壁基本上用作尤其用于车身另外部件的支承结构,从而实现特别好的车后部的加固。0012当然也可以规定,所述加强结构结构连接在外侧壁上、尤其是车身的蒙皮上。0013根据设计方案规定,侧壁具有尤其用于侧窗的通孔,所述侧窗安置在加强结构的两个边腿之间。通过以这种方式在侧壁内设置的通孔或缺口,所述车后部的通过加强结构实现的加固得以保持。因此通过这种加强结构,以简单的方式在侧壁内构造出通孔,而由此不会损害车后部的车身。
10、强度。因此不必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在缺口的区域内增加附加的加说明书CN104129436A2/5页4强结构。0014根据设计方案,加强结构尤其通过至少一个边腿延伸、尤其向上延伸至优选侧面的车顶框架和/或C柱上,尤其结构连接在其上,由此所述加强结构能够很好地加固车后部,0015目的相同的措施是,根据另外的设计方案,加强结构尤其通过至少一个边腿延伸、尤其向上延伸至优选侧面的车顶框架和/或D柱上,尤其结构连接在其上。0016目的相同的措施还是,根据另外的设计方案,加强结构尤其通过至少一个边腿延伸、尤其向下延伸至优选侧面的车门槛上、尤其结构连接在其上。0017加强结构也可以尤其通过至少一个边腿延伸至车轮。
11、罩上、尤其结构连接在其上。由此尤其可以最佳地吸收通过车轮罩和车身底板所传导的车轮作用力。同样由此也能改善安装在车轮罩上的减震器连接装置的坚固性。0018总体来说,通过将所述加强结构连接在上述车身部件上,优化了所述车后部在发生车尾碰撞时的变形特性,方法是稳定车后盖和机动车后门之间的区域并因此阻止车架在发生碰撞时竖起。同样该措施也有助于提高车身的抗扭性。0019当所述加强结构延伸至车轮罩时,还可以规定,例如延伸至该处的加强结构的边腿贴靠在车轮罩的一段上并由此进一步加强车轮罩。0020根据设计方案,所述加强结构具有至少两个、优选三个加强型材或者由其形成。在形成交叉区域的情况下,加强型材可以在所述加强。
12、结构的中心处相互结构连接、尤其借助点焊、冲铆、咬合连接或类似的材料接合和/或形状接合的连接工艺。由此以技术简单的方式实现具有X形结构的加强结构。0021目的相同的措施是,加强型材之一延伸贯穿交叉区域并且结构连接在其上、优选其它加强型材尤其在交叉区域结构连接在其相对置的侧面上。当加强型材之一延伸贯穿交叉区域时,由加强型材构成的加强结构在交叉区域内具有高稳定性。0022另外的设计方案规定,加强型材之一延伸贯穿交叉区域,其中所述加强型材通过其纵向侧的端部向下延伸至车门槛或前述类型的车门槛上,尤其结构连接在其上,而且通过其另一个纵向侧的端部向上延伸至D柱或前述类型的D柱上,尤其连接在其上。0023在改。
13、进方案中,加强型材之一通过其纵向延伸量贴靠在车轮罩或前述类型的车轮罩上并且延伸至车门槛或前述类型的车门槛上、尤其结构连接在其上。0024在另外的设计方案中,加强型材之一向上延伸至优选侧面的车顶框架和/或C柱和/或前述类型的C柱上、尤其结构连接在其上,而加强型材中的另一个向下延伸至车轮罩或前述类型的车轮罩上、尤其结构连接在其上。由此实现车后部的较高的加固性。尤其由此可以最佳地吸收通过车轮罩和车身底部传导的车轮作用力并提高在必要情况下安装在车轮罩上的减震器连接装置的强度。由此还可以改善车辆在发生车尾碰撞、即所谓追撞时的变形特性。因为通过该方式构造而成的加强型材为整个车后部提供坚固性,所以尤其如此使。
14、车后盖和后门之间的区域形状稳固,从而阻止车架在发生撞击时竖起。0025车后部的进一步稳定和加固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所述加强型材中的至少一个至少在一段上具有帽形的截面,其侧面向外突出的材料部段至少部分被用作凸缘,用于在侧壁或其它车身部件上的固定。这种截面结构改善了加强型材的抗弯刚度。此外,通过侧面突出的材料部段可以较好地连接在侧壁上,使得加强型材的高抗弯刚度尤其被增强地说明书CN104129436A3/5页5作用在连接其上的侧壁上。0026此外还包括一种具有前述类型的车后部的车身。0027通过所述车身,尤其在车后部区域内提高了车身强度,并且由此实现行驶动力、追尾性能和噪音特性以及车身的耐用性。
15、的改善。0028另外,通过所述车身还极为有效地提高了车身、尤其车后部的扭转强度,因为通过车后部使用了极为有效的加强型材。同时还能实现车身侧减震器和弹簧支架的竖直以及水平稳固性。0029通过所述车身,还提供了在发生车尾碰撞时机动车的改善的变形性能。另外通过所述加强结构还可以减小重量,由于装配在车后部的车身部件的钢板厚度可以更小。最后因为使用了薄壁的铁板,生产成本由此降低。0030总的来说,所述车身、尤其车后部使得车身的扭转刚度明显增大,在车后部附加部件质量小的情况下改善了追撞性能。通过前述加强结构车身总质量减小,因为不用再进行显著增大重量的加固工作。0031由于所述车身,在加油支承方面也具有优势。
16、。通过在车辆蒙皮和车辆客舱之间设置的加强结构,加油支承件可被安置在与侧壁相对置的位置,在所述侧壁上连接有加强结构。由于在该区域内不再需要附加的加强结构,因此车后部的该结构空间容易空出来。附图说明0032结合附图由以下对实施例的说明得出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优点、特征和应用可能性。0033图1示出车身的车后部的局部立体图,其具有安置在车身蒙皮和内壁之间的加强结构的可能的实施方式;0034图2示出根据图1的车后部在加强结构区域内的局部立体图,和0035图3示出具有根据图1的加强结构的车后部的未示出蒙皮的另一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0036图1示意性地示出从车后部1的侧面区域的外部观察的车身100的车后部1。
17、的局部立体图。图1基本示出车身100侧面的车后部1的区域,其位于C柱300和D柱400之间并且向上与车身100的车顶框架200相连。该区域向下终止于设置在车后部1上的车轮罩600,在该车轮罩600上朝车辆前部的方向还连接有车门槛500。所述车后部1在该区域内通过蒙皮700与外部封闭,其中在所述蒙皮700内构造有用于固定侧窗的通孔12或凹口。0037从图1中可见,在该区域内在C柱300和D柱400之间安置有加强结构,其被安装在蒙皮700和车辆客舱之间。所述加强结构2基本设计为X形。0038图2示出加强结构2区域内的车后部1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在图2中为达到简化的目的省去了图1中的蒙皮700。003。
18、9从中可见,具有X形构造的平面侧的加强结构2朝向侧壁10的方向定向、尤其与侧壁10抵靠,优选结构上连接在侧壁10上。所述加强结构2例如借助点焊、冲铆或咬合方式被固定在侧壁10上。所述侧壁10优选为车身100的内侧壁,其针对车辆客舱封闭车身100的侧壁结构。说明书CN104129436A4/5页60040所述加强结构2由于其X形的构造具有四条边腿3、4、5和6,它们从共同的中心8、尤其是交叉区域7出发向外延伸。在此,边腿3和4被如此安置,使得在边腿3和4之间有用于侧窗的通孔12。0041图3示出具有如图1所示的加强结构2的车后部1,其中在图3中为达到简化目的而省去车身100的蒙皮。尤其如图3和图。
19、2共同所示,具有边腿3的加强结构2延伸至车顶框架200的侧面区域。所述加强结构2通过其边腿3优选结构上连接在车顶框架200上,尤其借助点焊、冲铆或咬合方式被固定在其上。0042另外,所述加强结构2的边腿4从交叉区域7开始向上延伸至D柱400。所述加强结构2通过其边腿4优选结构上连接在D柱400上,尤其借助点焊、冲铆或咬合方式被固定在其上。0043所述加强结构2通过边腿5延伸至车门槛或侧面的车门槛500上。所述边腿5优选至少在沿着车轮罩600的部段的一段上延伸,其中所述边腿5优选在部段内贴着车轮罩600的轮廓。所述边腿5优选通过其端部区域结构上连接在车门槛500上,尤其借助点焊、冲铆或咬合方式被。
20、固定在其上。此外,所述边腿5优选至少在一段上结构连接在车轮罩600上,尤其借助点焊、冲铆或咬合方式被固定在其上。0044所述加强结构2的边腿6从交叉区域7开始延伸到车轮罩600上。所述边腿6优选结构连接在车轮罩600上,尤其是借助点焊、冲铆或咬合方式被固定在所述车轮罩600上。0045尤其如图2和3所示,所述加强结构2可以由至少一个,优选至少三个加强型材13、14和15构成。加强型材13、14和15之一可以延伸穿过交叉区域7,其中另外两个加强型材14和15在加强结构2的交叉区域7内结构连接在加强型材13的对置的侧面上,尤其借助点焊、冲铆或咬合方式被固定其上,并且另外两个加强型材14和15从该处。
21、出发向外延伸。至少一个加强型材13、14和15在至少一个纵向部段上具有基本U形的截面或基本帽形的截面。所述帽形截面可在截面图中看到,侧面向外突出的材料部段被用作凸缘16或17用于与侧壁10的连接,如图2所示。0046所述加强结构2的边腿4和5可以由加强型材13形成,其贯穿交叉区域7延伸。所述加强结构2的边腿3可以由加强型材14形成。此外,所述加强结构2的边腿6可以由加强型材15形成。0047如图3所示,X形的加强结构2使得在车后部区域内不再需要其他加强结构,这样产生出自由的结构空间。自由的结构空间可以用于安置加油支承件或加油装置800,所述加油装置800可以安置在车轮罩600上方的边腿4和5的。
22、区域内。所述加油装置800可被固定在蒙皮700上并伸入蒙皮700和侧壁10之间的区域内,而在此不会碰到加强结构2。0048虽然结合至少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阐述了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该存在大量变型方案。还应注意的是,所述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并且不应理解为以任何方式对保护范围、可应用性或可行性或结构的限制。前述说明为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适当的指导,用于实现或实施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应理解的是,只要没有脱离权利要求所公开的保护范围,便可以对在上述至少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元件或部件的功能和设置方面进行不同的变形。0049附图标记列表说明书CN104129436A5/5页700501车后部00512加强结构00523边腿00534边腿00545边腿00556边腿00567交叉区域00578中心005810侧壁005912通孔006013加强型材006114加强型材006215加强型材006316凸缘006417凸缘0065100车身0066200车顶框架0067300C柱0068400D柱0069500车门槛0070600车轮罩0071700蒙皮0072800加油装置说明书CN104129436A1/3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29436A2/3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29436A3/3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29436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