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片盒.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54511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78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20557.3

申请日:

1993.11.30

公开号:

CN1090671A

公开日:

1994.08.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G11B23/03; G11B17/022

主分类号:

G11B23/03; G11B17/022

申请人:

任天堂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上松正典; 汤川真行; 高本纯治; 太田雅彦; 桑忠弘; 三浦诚; 饭田保; 丹谷欣胤

地址:

日本京都市

优先权:

1992.11.30 JP 320239/92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汪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盘片盒,其结构特征是具有可滑动地插在记录盘片150的凹形存放部对面的托盘130和外壳101之间的、且同时开关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121、外壳方磁头插入口122、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132和托盘方磁头插入口133的快门160,从而能提供防止快门滑动引起的记录盘片损伤。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其内部存放盘片记录载体且装在盘片驱动装置上使用的盘片盒,其特征在于具有①其一个平面上形成能旋转地存放上述盘片记录载体的凹形存放部,并在其另一个平面的所定位置处形成托盘方磁头插入口及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的扁平状托盘;②尺寸选定成能存放上述托盘,其一个侧面上形成用于插入上述托盘的托盘插入口,并在对应上述托盘方磁头插入口及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的位置处形成外壳方磁头插入口和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的外壳;③设置成能在上述托盘的凹形存放部对面的平面部与上述外壳之间滑动的快门;上述快门,通过其滑动能使上述托盘方磁头插入口、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外壳方磁头插入口和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同时开启或者同时关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盒,其特征在于上述托盘插入口形成于沿着盘片盒向盘片驱动装置插入或者抽出方向延伸的侧面上,并且上述托盘相对上述外壳能沿着盘片盒向盘片驱动装置插入或者抽出方向的垂直的方向插入抽出。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盘片盒,特别是关于如光盘盒、光-磁盘盒、磁盘盒等盘片盒那样的、其内部存放盘片状记录载体的状态下直接装入盘片再生装置,在这种状态下进行记录读出等的盘片盒。

    作为存放盘片状记录载体状态下能直接装于盘片再生装置的盘片盒,已知有日本实公平3-48780(以往技术1)和日本特开平3-122880(以往技术2)。

    以往技术1,如其申请公告公报图3的分解斜视图详细表示的那样,将罩盖(1:表示该公报图3所示标记,以下相同)装成相对箱框(2)能自由旋转与自由开关,并设置一个在箱框(2)的盘片安置孔(25)内存放盘片(21)的同时,与盘片(21)的一个面搭接的状态下能自由旋转的快门(3)。

    另一方面,以往技术2将コ形截面的快门装成能在外壳的外侧自由滑动,从而使快门与盘片不直接接触。

    以往技术1,因紧靠盘片(21)之下设置快门(3),开关快门(3)时或者搬运盘片盒等时,快门(3)会接触盘片(21)的记录面,损伤记录面,由此造成记录、再生时的错误。

    对此,以往技术2没有以往技术1那样的问题,但有下述其它问题。即因快门露出在外,往往会因其棱边而伤手等,特别是金属制快门。另外,让快门露出时,由于使用者还可以在原本使用状态以外的状态下简单地打开快门,手指有可能经过磁头插入口触及盘片的记录面而引起错误。再者,コ形快门为有点儿打开倾向,快门和外壳之间形成间隙,尘屑等从此间隙侵入,附在盘片的记录面上也成为出错原因。

    本发明的目地在于提供一种工作可靠性高且防尘效果好的盘片盒,它不会发生快门碰伤盘片记录面或者快门易开而手指碰触盘片记录面等情况,由此防止碰伤、沾污盘片记录面。而且,不会发生因快门和外壳间形成间隙,尘屑从该间隙侵入附在记录面而再生时出现读取错误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其内部存放盘片记录载体且装在盘片驱动装置上使用的盘片盒,其结构具有①其一个平面上形成能旋转地存放上述盘片记录载体的凹形存放部,并在另一个平面的所定位置处形成托盘方磁头插入口及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的扁平状托盘;②尺寸选定成能存放托盘,其一个侧面上形成用于插入托盘的托盘插入口,并在对应托盘方磁头插入口及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的位置处形成外壳方磁头插入口和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的外壳;③设置成能在托盘的凹形存放部对面的平面部与上述外壳之间滑动的快门;快门通过其滑动能使上述托盘方磁头插入口、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外壳方磁头插入口和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同时开启或者同时关闭。

    如上所述,本发明将快门设置成能在托盘的凹形存放部对面的托盘与外壳之间滑动。换言之,因托盘介于盘片状记录载体(以下简称“记录盘片”)和快门之间,快门不会如以往那样直接接触记录盘片,能消除快门损伤记录盘片的情况,减少出错。

    又因快门不露出在外,不会因不当心打开快门而使用者用手等碰触或沾污记录盘片。而且,即使快门要向内侧或外侧变形,也会被外壳或者托盘所抑制,从而能始终发挥很高的防尘效用。

    图1和图2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盘片盒100的概要,图1是俯视斜视图,图2是仰视斜视图。

    以下,参见图1和图2简要说明盘片盒100。图1中,本申请盘片盒100包括外壳101,外壳101的截面大致为コ形,其一个侧面上形成托盘插入口102。而且,外壳101由合成树脂制的上半部外壳110和下半部外壳120构成。上半部外壳110,选大致为矩形的俯视面形状,其上面形成有插入方向表示部111,该表示部111由表示盘片盒向记录·再生装置插入的方向的箭头和英文“IN”构成。而且沿靠近托盘插入口102的边的左右分开的两处,设置锁定用托盘锁定孔112。另一方面,下半部外壳120上,如图2所示,连续形成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121和外壳方磁头插入口122。并将装有外部存贮器件(图中未示出)等的印制底板140装在下半部外壳120上,在印制底板140的下面所定位置上设置接触端子141。

    能向外壳101插入抽出的托盘130采用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如图1所示,在上面的大致中央部位具有存放记录盘片的圆形的凹形存放部131,对应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121和外壳方磁头插入口122的位置处连续形成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132和托盘方磁头插入口133(参见图3)。而且在托盘130的上面眼前部分的左右分开的二处,设置对应托盘锁定孔112的弹性构件134。由于形成槽隙135,该弹性构件134,在受揿压时变位而具有弹力。弹性构件134的上面分别设置与托盘锁定孔112结合的锁定突部136。光盘等记录盘片150可出入地存放于托盘130的凹形存放部131。

    盘片盒100根据驱动装置的结构,可以把记录盘片150存放于托盘130,再将该托盘130插入外壳101后在锁定的状态下直接装入驱动装置,也可以在揿压弹性构件134,解除与外壳101的锁定后,从外壳101抽出托盘130,再从托盘130取出记录盘片150,将其单独装上驱动装置。

    图3至图9表示本申请盘片盒100的细节,图3是盘片盒的分解斜视图;图4是表示记录盘片夹持前状态的部分剖面图;图5是表示记录盘片夹持状态的部分剖面图;图6是表示第2快门支承状态的部分剖面图;图7是盘片盒的纵向剖面图;图8是用于说明盘片盒中快门开启动作的放大剖面图;图9是盘片盒后部的部分斜视图。

    以下,参见图3至图9,说明本申请盘片盒100的具体结构。图3中,在上半部110的大致中央部位形成比记录盘片150的驱动轴插入孔151大的圆形开孔113。开孔113上形成台阶部114(参见图4),支承钳位件115,且使其能自由旋转。在开孔113上以焊接等适当方法固定盖板116,防止钳位件115掉落。钳位件115不使用时,靠其自重支承于台阶部114(参见图4),使用时,则协动驱动装置的驱动轴171弹性地夹持记录盘片150(参见图5)。

    在下半部外壳120的内面中包含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121及外壳方磁头插入口122的区域,形成可让第1快门160滑动的凹部123。而且在下半部外壳120后壁的盘片盒插入方向的先插入一侧形成缺口部124。并在后壁的稍近眼前一侧处,从一侧壁至另一侧壁连续形成高度比后壁低的导壁125。上半部外壳110上也同样地形成缺口部117和导壁118(参见图7和图8)。

    导壁125的两端突出地设置弹簧压板126和止动件127。而且在近止动器127的眼前一侧形成四方形端子孔142和定位用的突起143。该突起143用于装有电可擦信息存贮器即所谓EEROM的印刷底板140的定位。该印刷底板140的下面设置多个接触端子141。这些接触端子141从端子孔142露出(参见图2)。

    端子孔142用第2快门161开关。第2快门161和第1快门160做成在导壁125上能沿同一方向滑动(参见图4、图6、图8)。两快门160、161受一弹簧驱使,朝关闭方向靠。另外,为便于说明,图2中表示第2快门161滑动后打开端子孔的状态。也就是说,不用盘片盒100时,由第2快门161关闭端子孔142。

    电池架144,通过在其内侧放入钮扣电池状态下从下半部外壳120的侧面压入,连同电池一起插入印刷底板140上所设的框体146内。

    托盘130的大致中央部位连续形成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132和托盘方磁头插入口133。在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132和托盘方磁头插入口133以外的区域上形成大致呈C字形的凹形存放部131。

    凹形存放部131的除托盘方磁头插入口133以外的外周部上形成连续或者不连续的盘片支承部137,做成将记录盘片150存放于凹形存放部131时,其下面不直接接触凹形存放部131的底面(参见图7)。第1快门160由快门板163和滑块164构成。

    快门板163由薄片状原材料连续冲压而成,具有确保覆盖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121和外壳方磁头插入口122的形状或者面积。滑块164截面形状大致为H字形,用适当的方法例如超声波焊接或者粘接同快门板163连接。

    第2快门161也与第1快门160一样,由快门板165和滑块166构成。快门板165具有确保覆盖端子孔142的面积,用适当的方法例如超声波焊接或者粘接同截面形状大致为h字形的滑块166连接。

    上述实施例是先准备单体的快门板163、165和滑块164、166,然后使两者一体化。但是,若设计能使快门板163、165的厚度做得较厚的话,也能让快门板163、165和滑块164、166一体成形。

    第1快门160和第2快门161沿导壁118、125在同一轨道上滑行。通过将弹簧162装在滑块164的一端部与弹簧压板126之间,弹簧162将第1快门160驱往原来位置一侧(关闭位置一侧),滑块164的另一端部与滑块166的一端部搭接,将第2快门161驱往原来位置一侧。滑块166的另一端部与制动件127搭接。这样,若通过滑块164的另一端部与滑块166的一端部搭接、且滑块166的另一端部与制动件127搭接来决定快门160、161的位置,则薄快门板163、165的端缘不直接接触下半部外壳120上的凹部123的端部而关闭下半部外壳120的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121、外壳方磁头插入口122以及端子孔142。

    然而,不像上述实施例那样构成,而做成通过快门板163、165的端缘与凹部123的端部直接搭接来决定第1快门160及第2快门161的位置时,因快门160、161在反复开关中会在薄快门板163、165的端部造成向内侧卷曲的毛病而有可能形成间隙。还有,通过用弹簧162推压滑块164,且让快门板163、165的端缘与凹部123的端部搭接来决定快门160、161的位置时,因在快门板163、165和滑块164、166的结合部产生剪切应力,有可能快门板163、165同滑块164、166脱离。

    因此,本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让滑块164的另一端部与滑块166的一端部搭接、且让滑块166的另一端部与下半部外壳120的制动件127搭接,做成快门板163、165的端缘不与下半部外壳120的一部分直接接触。

    以下说明本申请盘片盒的装配情况。

    首先在滑块164、166下方的沟槽插入下半部外壳120的导壁125的状态下,将第1快门160和第2快门161装在凹部123上,将弹簧162装在弹簧压板126和滑块164一端部之间。

    接着,将印刷底板140定位、放置在突起143上,如图2所示,使接触端子141从端子孔142露向外侧。

    而且,使该导壁118插入滑块164、166上方沟槽中那样地将上半部外壳110装在下半部外壳120上(参见图8),侧壁之间、后壁之间用超声波焊接等适当方法接合。由此确保滑块164、166相对上半部外壳110和下半部外壳120的配合。

    通过上半部外壳与下半部外壳的接合,外壳101形成コ形截面。而且,如图9所示,上半部外壳110和下半部外壳120的后壁缺口117、124吻合,形成向一侧面开放的快门开启沟103。

    记录盘片150插入凹形存放部131并放在盘片支承部137上的状态下(参见图1),要用较强的力从托盘插入口插入托盘130。当托盘130完全插入外壳101内,则锁定突部136嵌入且锁定托盘锁定孔112,确保托盘130的插入结束位置。而且,能用托盘130的把手部138关闭托盘插入口102(参见图2)。由此完成盘片盒的装配。

    以下说明本申请盘片盒100的使用状态的动作。

    将存放记录盘片150的盘片盒100装在记录·再生装置(图未示出)上时,使上半部外壳110的面向上,沿插入方向表示部111(参见图1)的方向将盘片盒插入记录再生装置。

    在记录·再生装置的盘片盒插入途径上,设置突起的第1快门开启销170和第2快门开启销172(参见图8)。第2快门开启销172比第1快门开启销170长,而且形成于盘片盒100插入方向的进深侧。当插入盘片盒100,第1快门开启销170就相应进入快门开启沟103,与滑块164的端部搭接。此时,因滑块166做成h字形截面,短的第1快门开启销不与滑块166搭接。

    当进一步插入盘片盒100,则因对抗弹簧162的弹力,滑块164和快门板163在凹部123内滑动,同时开启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121、外壳方磁头插入口122以及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132、托盘方磁头插入口133。第1快门160为半开状态时,第2快门开启销172进入快门开启沟103与滑块166的端部搭接。然后,同时打开第1快门160和第2快门161,当盘片盒100处于完全插入记录·再生装置的状态,则第1快门160和第2快门161为全开。在此状态下能对记录盘片150进行信息的记录或者再生。

    在此,因第1及第2快门160、161放在凹部123内,与托盘130之间形成若干间隙(参见图7),不会在滑动时接触托盘130。

    从记录再生装置取出盘片盒100时,通过揿推出杆(图中未示出),快门开启销170、172相应从快门开启沟103退出,随之因弹簧162的弹力作用第1、第2快门160、161返回原来位置,同时关闭驱动轴插入口121、132、磁头插入口122、133以及端子孔142。在此状态下取出盘片盒100。

    掉换记录盘片150时,一边揿着锁定突部136一边从托盘插入口102抽出托盘130。此时,如图7所示,快门160、161始终与上下导壁118、125结合,因此即使托盘130被抽拉也照样留在外壳101内,驱动轴插入口132没受快门160、161阻挡而开启着。从而使用者可以从记录盘片150的驱动轴插入孔151将手指插入至驱动轴插入口132,容易地自托盘130取出记录盘片150。

    图10至图13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0是俯视图斜视图;图11是仰视斜视图;图12是盘片盒的分解斜视图;图13是快门的放大斜视图。

    图10实施例与图1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改变成能以单手使托盘130的锁定机构解除锁定。也就是说,此实施例盘片盒200与图1实施例一样,由上半部外壳210、下半部外壳220、盘片盒230、印刷底板240、快门260和记录盘片150等构成。

    具体地说,在下半部外壳220的中央部位形成圆形的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221,并设置与其相连的大致为长方形的外壳方磁头插入口222。在托盘230的前端部分(向着图时眼前一侧)形成把手238,并分别在其两端一体地设置弹性构件234。该弹性构件234通过槽隙235相互向内揿压时因变位而具有弹力。在弹性构件234的两侧面上形成锁定突部236,在托盘230的后侧两侧面上形成突起239。

    如图12所示,作为下半部外壳220的内面、包含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221和外壳方磁头插入口222的区域上,形成允许快门260滑动的凹部223。由圆形孔和椭圆孔组成的一对基准孔隔开所定间距、形成于比驱动轴插入口221更靠眼前一侧之处。

    上半部外壳210的两侧壁的眼前一侧下端及下半部外壳220的两侧壁的眼前一侧上端之处分别设置缺口219、229(共4处)。将上半部外壳210和下半部外壳220接合而构成外壳201时,这些缺口部219、229对置,在外壳201的两侧面上形成托盘锁定孔212(参见图10及图11)。

    在下半部外壳220后壁的盘片盒插入方向先插入一侧形成缺口部224。而且在后壁的稍往眼前处,从一侧壁至另一侧壁连续地形成高度低于后壁的导壁225。上半部外壳210也形成同样的缺口部217和导壁218。

    在导壁225的眼前一侧突起地设置弹簧销226和制动器227。弹簧销226的靠眼前一侧,形成四方形端子孔242及环绕其周围的台阶243。该台阶部上放置着装有电可擦信息存贮器(所谓EEROM)的印刷底板240。此印刷底板240的下面设置多个接触端子241,且从端子孔242露出(参见图11)。

    托盘230的大致中央部位,形成圆形的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232,并设置大致为长方形的盘片磁头插入口233,使与圆形插入口232连通。在包围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232且除去托盘方磁头插入口233的区域,形成大致为C字形的凹形存放部231。

    在除去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232与托盘方磁头插入口233连通部分的外周部以及凹形存放部231的外围部上突出地设置连续或者不连续的支承构件237(本实施例中内侧的支承件237连续,而外侧的支承件237不连续),做成记录盘片150存放于凹形存放部231时,其下面不与凹形存放部231的底面直接接触。

    与图1实施例一样,快门260由快门板263和滑块264构成。如图13所示,滑块264由滑动部265和一体成形于其内侧的板装配部266构成。滑动部265选定成比快门263的宽度长得多,且其截面大致为H字形。再用适当的固定方法例如超声波焊接或者粘接等,使快门板263的一端接至板装配部266的下面。

    板装配部266上形成台阶部267,其上设置弹簧销268。弹簧262张架在弹簧销268和下半部外壳220的弹簧销226之间(参见图12),快门260被弹簧拉伸力拉至原来位置(关闭位置侧)。因此,板装配部266的端面与下半部外壳220的制动件277搭接。这样通过板装配部266的端面与制动件227搭接,如图1实施例也曾说明过的那样,薄快门板263的端缘不直接接触凹部223的端部下,快门260关闭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221以及外壳方磁头插入口222。

    盘片盒200的装配同图1实施例一样进行。与图1实施例不同,上半部外壳210与下半部外壳220结合时,缺口219、229吻合,在左右两侧面形成托盘锁定孔212(参见图10和图11)。于是,将托盘230插入外壳201时,突起239嵌入托盘锁定孔212,确保托盘230的抽出终止位置。在此状态下将记录盘片150插入凹形存放部231,放置在盘片支承件237上(参见图10)。

    当将托盘230再插入外壳201,则因锁定突部236被嵌入且锁定于托盘锁定孔212,确保托盘230的插入终止位置。再用托盘230的把手部238关闭托盘插入口202(参见图11)。由此完成盘片盒200的装配。

    另外,该实施例是通过让滑块264做得比快门板263的宽度较长些,并使之沿上下导壁218、225滑动,从而快门260不晃动地顺利移动。还可以通过锁定突部236嵌入托盘锁定孔212,并且突起239与外壳201的侧壁弹性接触,使托盘230能相对固定于外壳201,从而记录·再生时记录盘片150即使高速旋转,托盘230也不会晃动。

    从外壳201取出记录盘片150时,将弹性构件234相互向内侧揿压。这样,锁定突部236因由托盘锁定孔212向内侧变位而解除锁定,在此状态下将托盘230拉向眼前,如图10所示使突起239嵌入托盘锁定孔212。此状态下托盘230相对外壳201停止抽出,同时记录盘片150从外壳完全露出。

    根据本发明,将快门设置成能在托盘的凹形存放部对面的托盘与外壳之间滑动。换言之,托盘介于记录盘片和快门之间,因此,快门不会直接接触记录盘片,能防止快门碰伤记录盘片,从而能减少损伤引起的数据读取错误。

    又因快门不露出在外,即使意外打开快门也不会沾污记录盘片。加之,即使快门要向内或者向外变形,但因外壳或者托盘能抑制变形,所以防尘效果好。

    结果是能获得具有高工作可靠性和很好防尘性能的盘片盒。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盘片盒100的斜视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仰视斜视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表示图1实施例中记录盘片150夹持前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5是表示图1实施例中记录盘片150夹持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6是表示图1实施例中第2快门161的支承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7是图1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实施例中快门开启动作的放大剖面图;

    图9是图1实施例后部的部分斜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盘片盒200的斜视图;

    图11是图10实施例的仰视斜视图;

    图12是图10实施例的分解斜视图;

    图13是图10实施例中快门260的放大斜视图。

    以下说明符号含义,100、200:盘片盒、101、201:外壳、102、202:托盘插入口、110、210:上半部外壳、111、211:插入方向表示部、112、212:托盘锁定孔、120、220:下半部外壳、121、221: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122、222:外壳方磁头插入口、130、230:托盘、131、231:凹形存放部、132、232: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134、234:弹性构件、135、235:槽隙、136、236:锁定突部、150:记录盘片。

盘片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盘片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盘片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盘片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片盒.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盘片盒,其结构特征是具有可滑动地插在记录盘片150的凹形存放部对面的托盘130和外壳101之间的、且同时开关外壳方驱动轴插入口121、外壳方磁头插入口122、托盘方驱动轴插入口132和托盘方磁头插入口133的快门160,从而能提供防止快门滑动引起的记录盘片损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