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咳化痰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祛咳化痰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285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 CN 103142858 A *CN103142858A* (21)申请号 201310093528.3 (22)申请日 2013.03.22 A61K 36/898(2006.01) A61K 9/16(2006.01) A61P 11/14(2006.01) A61P 11/10(2006.01) A61K 33/06(2006.01) A61K 35/64(2006.01) (71)申请人 陈欣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解放东路 34 号现代逸城 5 号楼 2 单元 1001 (72。
2、)发明人 李浩成 王永刚 (54) 发明名称 祛咳化痰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祛咳化痰的中药颗粒剂, 主要由金银花, 桔梗, 白芷, 徐长卿, 川芎, 苍耳子, 防风, 蒲公英, 升麻, 葶苈子, 黄芪, 白及, 芫花 (醋 炙) , 紫花杜鹃, 白矾, 僵蚕, 桂枝, 党参, 光裸星虫, 天香炉组成, 具有快速化痰止咳的功效, 对由各种 病因引起的咳嗽痰多症状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
3、2858 A CN 103142858 A *CN103142858A* 1/1 页 2 1. 一种祛咳化痰的中药颗粒剂, 其特征在于, 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 : 金银花 10-20 份, 桔梗 3-9 份, 白芷 3-10 份, 徐长卿 4-10 份, 川芎 3-9 份, 苍耳子 3-10 份, 防风 5-10 份, 蒲公英 10-30 份, 升麻 3-6 份, 葶苈子 2-6 份, 黄芪 10-30 份, 白及 3-9 份, 芫 花 (醋炙) 6-12 份, 紫花杜鹃 8-16 份, 白矾 3-9 份, 僵蚕 3-10 份, 桂枝 8-16 份, 党参 10-30 份, 光裸星。
4、虫 5-15 份, 天香炉 1-5 份。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颗粒剂, 其特征在于, 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 而成 : 金银花12-16份, 桔梗5-8份, 白芷5-8份, 徐长卿5-7份, 川芎4-6份, 苍耳子5-9份, 防风 6-8 份, 蒲公英 15-25 份, 升麻 4-5 份, 葶苈子 3-5 份, 黄芪 15-25 份, 白及 5-8 份, 芫花 (醋炙) 7-10 份, 紫花杜鹃 10-14 份, 白矾 5-8 份, 僵蚕 5-8 份, 桂枝 10-14 份, 党参 15-25 份, 光裸星虫 8-12 份, 天香炉 2-4 份。 3.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
5、述的中药颗粒剂, 其特征在于, 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 而成 : 金银花 15 份, 桔梗 6 份, 白芷 7 份, 徐长卿 6 份, 川芎 5 份, 苍耳子 6 份, 防风 7 份, 蒲 公英 20 份, 升麻 4.5 份, 葶苈子 4 份, 黄芪 20 份, 白及 7 份, 芫花 (醋炙) 8 份, 紫花杜鹃 12 份, 白矾 6 份, 僵蚕 7 份, 桂枝 12 份, 党参 20 份, 光裸星虫 10 份, 天香炉 3 份。 4. 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制备步骤如下 : 取白矾和僵蚕粉碎, 过 60-120 目筛 ; 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 用中火炒至表面。
6、深黄色且刺焦, 内部浅黄色时取出 晾凉至室温, 碾去刺, 制成炒苍耳子 ; 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 取出晾凉至室温, 制成炒防风 ; 将炒好苍耳子、 防风与金银花、 桔梗、 白芷、 徐长卿、 川芎、 蒲公英、 升麻、 葶苈子、 黄 芪、 白及、 醋炙芫花、 紫花杜鹃、 桂枝、 党参、 光裸星虫和天香炉加水煎煮 2 次, 第一次 1.5 小 时, 第二次 1.0 小时, 合并煎液, 静置 20-30 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放冷 ; 将步骤所得滤液加入乙醇, 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 0.5-1.5 倍, 静置 20-30 小时,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
7、为 1.30-1.40 ; 向步骤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矾和僵蚕粉末, 还加入适量淀粉, 干燥, 制成颗粒。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过 60-120 目筛 (优选 80-100 目筛, 更加优选 90 目筛) 。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静置 20-30 小时 (优选 22-27 小时, 更加优选 24 小时) 。 7.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 0.5-1.5 倍 (优选 0.8-1.2 倍, 更加优选 1.0 倍) 。 8.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8、 步骤静置 20-30 小时 (优选 22-28 小时, 更加优选 26 小时) , 滤过。 9.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 密度为 1.35。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42858 A 2 1/7 页 3 祛咳化痰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颗粒剂, 尤其是能够快速祛咳化痰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 方法。属中医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 为喉部或气管 的黏膜受到刺激时迅速吸气, 随即强烈地呼气, 声带振动发声的现象。虽然有其有利的一 面。
9、, 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 0003 引起咳嗽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 1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 是由于病毒经 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 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 小儿患上感冒时, 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 症状。2支气管炎。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 发病较急, 初期多为干咳, 随之逐 渐出现咳嗽、 咳痰等不适, 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 嘴唇变为青紫色。3肺炎。2 岁 以内的小儿大多是支气管肺炎, 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引起。 一般会有干咳, 还会 出现气促、 口唇发绀、 鼻翼扇动等现象。除了新生儿外, 通常会发烧到 39。4急性喉炎。 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 也会。
10、引起喉部感染。 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 最典型的 症状是声音嘶哑, 甚至发不出声音来。 在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样的咳嗽声, 严重时发生喉喘 鸣。 0004 咳嗽的不利作用, 是可把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 使病情加重。另外, 持 久剧烈的咳嗽可影响休息, 还易消耗体力, 并可引起肺泡壁弹性组织的破坏, 诱发肺气肿。 中医认为咳嗽是因外感六淫, 脏腑内伤, 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 0005 在人的呼吸道里, 许多小纤毛麦浪一样朝向口腔的方向, 慢慢将脏东西推出来, 推 到嗓子眼儿时, 人就会咳嗽吐痰。中医认为, 痰的产生主要与肺、 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 调 节宗气 ( 元气 )。
11、 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 就可出现咳喘、 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 肺时, 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 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 人体, 或思虑过度、 劳倦及饮食不节, 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 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 痰。 0006 在已有祛咳化痰的药物中, 中国专利CN02134087.0于2003年公开了一种名为 “一 种治疗咳嗽的药物” , 由观音草、 黄精、 百尾参、 桔梗、 虎耳草、 枇杷叶、 麻黄、 桑白皮、 罂粟壳 组成, 组方简单, 效果单一, 只能止咳, 不能真正从咳嗽痰多的根源进行调理, 也就无法达到 最佳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0007 针。
12、对现有治疗咳嗽痰多的药物不足的现状,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快速 有效的祛咳化痰的中药颗粒剂, 具有易操作、 疗效显著的特点, 并且它采用地方上较为常见 的中药材作为原料, 成本低廉。 0008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说 明 书 CN 103142858 A 3 2/7 页 4 0009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 一种祛咳化痰的中药颗粒剂, 优选的方案, 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 : 金银 花 10-20 份, 桔梗 3-9 份, 白芷 3-10 份, 徐长卿 4-10 份, 川芎 3-9 份, 苍耳子 3-10 份, 防风 5。
13、-10 份, 蒲公英 10-30 份, 升麻 3-6 份, 葶苈子 2-6 份, 黄芪 10-30 份, 白及 3-9 份, 芫花 (醋 炙) 6-12 份, 紫花杜鹃 8-16 份, 白矾 3-9 份, 僵蚕 3-10 份, 桂枝 8-16 份, 党参 10-30 份, 光 裸星虫 5-15 份 (优选的, 光裸星虫 5.5-14.5 份) , 天香炉 1-5 份。 0010 一种祛咳化痰的中药颗粒剂, 更加优选的方案, 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 而成 : 金银花12-16份, 桔梗5-8份, 白芷5-8份, 徐长卿5-7份, 川芎4-6份, 苍耳子5-9份, 防风 6-8 份, 蒲公英。
14、 15-25 份, 升麻 4-5 份, 葶苈子 3-5 份, 黄芪 15-25 份, 白及 5-8 份, 芫花 (醋炙) 7-10 份, 紫花杜鹃 10-14 份, 白矾 5-8 份, 僵蚕 5-8 份, 桂枝 10-14 份, 党参 15-25 份, 光裸星虫 8-12 份, 天香炉 2-4 份。 0011 一种祛咳化痰的中药颗粒剂, 最佳的方案, 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 : 金银花 15 份, 桔梗 6 份, 白芷 7 份, 徐长卿 6 份, 川芎 5 份, 苍耳子 6 份, 防风 7 份, 蒲公英 20 份, 升麻 4.5 份, 葶苈子 4 份, 黄芪 20 份, 白及 7 份。
15、, 芫花 (醋炙) 8 份, 紫花杜鹃 12 份, 白矾 6 份, 僵蚕 7 份, 桂枝 12 份, 党参 20 份, 光裸星虫 10 份, 天香炉 3 份。 0012 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 取白矾和僵蚕粉碎, 过 60-120 目筛 ; 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 用中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且刺焦, 内部浅黄色时取出 晾凉至室温, 碾去刺, 制成炒苍耳子 ; 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 取出晾凉至室温, 制成炒防风 ; 将炒好苍耳子、 防风与金银花、 桔梗、 白芷、 徐长卿、 川芎、 蒲公英、 升麻、 葶苈子、 黄 芪、 白及、 醋炙芫花、 紫花杜鹃、 桂枝、 党参、 光裸星虫和天。
16、香炉加水煎煮 2 次, 第一次 1.5 小 时, 第二次 1.0 小时, 合并煎液, 静置 20-30 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放冷 ; 将步骤所得滤液加入乙醇, 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 0.5-1.5 倍, 静置 20-30 小时,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1.40 ; 向步骤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矾和僵蚕粉末, 还加入适量淀粉, 干燥, 制成颗粒。 0013 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过 60-120 目筛 (优选 80-100 目筛, 更加优选 90 目筛) 。 0014 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静置 20-30 小时 (优选 2。
17、2-27 小时, 更加优选 24 小时) 。 0015 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 0.5-1.5 倍 (优选 0.8-1.2 倍, 更加优选 1.0 倍) 。 0016 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静置 20-30 小时 (优选 22-28 小时, 更加优选 26 小时) , 滤过。 0017 上述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5。 0018 使用方法 : 为使本发明中药颗粒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每日两次, 于早晚饭后半小 时, 取 12g, 用开水冲服。 0019 该中药颗粒剂对咳嗽痰多症状的效果显著, 不仅有化痰止咳的功效。
18、, 还能够从根 源调理引起咳嗽痰多的内脏功能紊乱, 对于久病而致精神萎靡, 神情疲乏者有良好的恢复 说 明 书 CN 103142858 A 4 3/7 页 5 和调理作用。本发明多选用地方常见药材, 价格低廉,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0020 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分别为 : 金银花 : 味甘、 微苦, 性微寒。有清热解毒, 透邪外出, 和胃止呕的功效, 用于邪热壅阻, 胃气不和, 发热烦躁。 0021 桔梗 : 味苦、 辛, 性微温。有祛痰止咳, 宣肺排脓, 利五脏, 补气血的功效, 用于咽喉 肿痛, 胸满胁痛。 0022 白芷 : 味辛, 性温。为解表, 祛风药。有祛风除湿, 通窍止痛, 。
19、消肿排脓的功效, 用于 感冒头疼, 鼻塞, 鼻渊。 0023 徐长卿 : 味辛, 性温。有祛风化湿, 止痛止痒的功效, 用于风湿痹痛, 胃痛胀满。 0024 川芎 : 味辛, 性温。有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的功效, 用于血瘀气滞痛症, 头疼之症。 0025 苍耳子 : 味甘, 性温, 有小毒。有散风寒, 通鼻窍, 祛风湿的功效, 用于鼻渊, 风寒头 痛。 0026 防风 : 味辛, 性微温。 有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的功效, 用于外感风寒, 头痛身痛, 风湿 痹痛。 0027 蒲公英 : 味甘、 微苦, 性寒。有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的功效, 用于咽炎, 上呼吸道感 染。 0028 升麻 : 味辛、。
20、 微甘, 性微寒。有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的功效, 用于风热头疼, 咽喉肿 痛。 0029 葶苈子 : 味辛, 性寒。 有污肺平喘, 行水消肿的功效, 用于痰涎壅肺, 喘咳痰多, 肺源 性心脏病水肿。 0030 黄芪 : 味甘, 性微温。 有益气固表, 敛汗固脱, 利水消肿的功效, 用于气虚乏力, 中气 下陷, 血虚萎黄, 祛咳化痰。 0031 白及 : 味苦, 性微寒。有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的功效, 用于咯血吐血。 0032 芫花 (醋炙) : 味苦、 辛, 性温。有污水逐饮, 解毒杀虫的功效, 用于痰饮积聚, 气逆喘 咳。 0033 紫花杜鹃 : 为杜鹃花科植物, 主产广东高要、 封开等县。。
21、又名 : 紫花杜鹃、 假吊钟 (广东) , 土牡丹花 (广西) , 玛丽杜鹃, 有止咳, 祛痰的功效, 用于气管炎。 0034 白矾 : 味酸, 性寒。有解毒杀虫, 燥湿止痒, 内服祛除风痰, 用于湿疹, 鼻衄。 0035 僵蚕 : 味咸, 性平。有祛风定惊, 化痰散结的功效, 用于惊风抽搐, 咽喉肿痛。 0036 桂枝 : 味辛、 甘, 性温。有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平冲降气的功效, 用于风寒感冒, 水 肿, 痰饮。 0037 党参 : 味甘, 性平。 有补中益气, 健脾益肺的功效, 用于脾肺虚弱, 气短心悸, 虚喘咳 嗽。 0038 光裸星虫 : 又名沙虫、 沙肠子、 星虫, 为星虫科星。
22、虫属动物裸体方格星虫的全体。 味 咸, 性寒。有升高血压、 增强耐缺氧能力、 镇静、 镇痛、 滋阴降火的功效, 用于阴虚盗汗, 骨蒸 潮热, 肺痨咳嗽, 胸闷痰多。 天香炉 : 又名大香炉、 七孔莲, 为野牡丹科金锦香属植物金锦香的全草或根。味辛、 淡, 性平。 有化痰利湿、 祛瘀止血、 解毒消肿的功效, 用于咳嗽哮喘, 产后瘀滞腹痛, 风湿痹痛, 肺 炎咳嗽。 说 明 书 CN 103142858 A 5 4/7 页 6 0039 本发明中药颗粒剂基于中医中药祛咳化痰的原理。 选用的药材均有止咳化痰的功 效, 针对因内腑津伤引起的咳嗽痰多症状, 从根源处入手, 属于标本兼治的组方。对咳嗽痰 。
23、多有极好的治疗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41 实施例 1 金银花 10 克, 桔梗 3 克, 白芷 3 克, 徐长卿 4 克, 川芎 3 克, 苍耳子 3 克, 防风 5 克, 蒲公 英 10 克, 升麻 3 克, 葶苈子 2 克, 黄芪 10 克, 白及 3 克, 芫花 (醋炙) 6 克, 紫花杜鹃 8 克, 白 矾 3 克, 僵蚕 3 克, 桂枝 8 克, 党参 10 克, 光裸星虫 5 克, 天香炉 1 克。 0042 取白矾和僵蚕粉碎, 过 60 目筛 ; 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 用中火炒至表面深。
24、黄色且刺焦, 内部浅黄色时取出 晾凉至室温, 碾去刺, 制成炒苍耳子 ; 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 取出晾凉至室温, 制成炒防风 ; 将炒好苍耳子、 防风与金银花、 桔梗、 白芷、 徐长卿、 川芎、 蒲公英、 升麻、 葶苈子、 黄 芪、 白及、 醋炙芫花、 紫花杜鹃、 桂枝、 党参、 光裸星虫和天香炉加水煎煮 2 次, 第一次 1.5 小 时, 第二次 1.0 小时, 合并煎液, 静置 20 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放冷 ; 将步骤所得滤液加入乙醇, 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 0.5 倍, 静置 20 小时, 滤过, 滤 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 ; 向。
25、步骤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矾和僵蚕粉末, 还加入适量淀粉, 干燥, 制成颗粒。 0043 实施例 2 金银花 12 克, 桔梗 5 克, 白芷 5 克, 徐长卿 5 克, 川芎 4 克, 苍耳子 5 克, 防风 6 克, 蒲公 英 15 克, 升麻 4 克, 葶苈子 3 克, 黄芪 15 克, 白及 5 克, 芫花 (醋炙) 7 克, 紫花杜鹃 10 克, 白 矾 5 克, 僵蚕 5 克, 桂枝 10 克, 党参 15 克, 光裸星虫 8 克, 天香炉 2 克。 0044 取白矾和僵蚕粉碎, 过 80 目筛 ; 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 用中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且刺焦, 内部浅黄色时取出 晾凉至室温。
26、, 碾去刺, 制成炒苍耳子 ; 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 取出晾凉至室温, 制成炒防风 ; 将炒好苍耳子、 防风与金银花、 桔梗、 白芷、 徐长卿、 川芎、 蒲公英、 升麻、 葶苈子、 黄 芪、 白及、 醋炙芫花、 紫花杜鹃、 桂枝、 党参、 光裸星虫和天香炉加水煎煮 2 次, 第一次 1.5 小 时, 第二次 1.0 小时, 合并煎液, 静置 22 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放冷 ; 将步骤所得滤液加入乙醇, 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 0.8 倍, 静置 22 小时, 滤过, 滤 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5 ; 向步骤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矾和僵蚕粉末, 还加入。
27、适量淀粉, 干燥, 制成颗粒。 0045 实施例 3 金银花 16 克, 桔梗 8 克, 白芷 8 克, 徐长卿 7 克, 川芎 6 克, 苍耳子 9 克, 防风 8 克, 蒲公 英 25 克, 升麻 5 克, 葶苈子 5 克, 黄芪 25 克, 白及 8 克, 芫花 (醋炙) 10 克, 紫花杜鹃 14 克, 白矾 8 克, 僵蚕 8 克, 桂枝 14 克, 党参 25 克, 光裸星虫 12 克, 天香炉 4 克。 0046 取白矾和僵蚕粉碎, 过 100 目筛 ; 说 明 书 CN 103142858 A 6 5/7 页 7 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 用中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且刺焦, 内部。
28、浅黄色时取出 晾凉至室温, 碾去刺, 制成炒苍耳子 ; 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 取出晾凉至室温, 制成炒防风 ; 将炒好苍耳子、 防风与金银花、 桔梗、 白芷、 徐长卿、 川芎、 蒲公英、 升麻、 葶苈子、 黄 芪、 白及、 醋炙芫花、 紫花杜鹃、 桂枝、 党参、 光裸星虫和天香炉加水煎煮 2 次, 第一次 1.5 小 时, 第二次 1.0 小时, 合并煎液, 静置 27 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放冷 ; 将步骤所得滤液加入乙醇, 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 1.2 倍, 静置 28 小时, 滤过, 滤 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5 ; 向步骤所得滤液中加入。
29、白矾和僵蚕粉末, 还加入适量淀粉, 干燥, 制成颗粒。 0047 实施例 4 金银花 20 克, 桔梗 9 克, 白芷 10 克, 徐长卿 10 克, 川芎 9 克, 苍耳子 10 克, 防风 10 克, 蒲公英 30 克, 升麻 6 克, 葶苈子 6 克, 黄芪 30 克, 白及 9 克, 芫花 (醋炙) 12 克, 紫花杜鹃 16 克, 白矾 9 克, 僵蚕 10 克, 桂枝 16 克, 党参 30 克, 光裸星虫 15 克, 天香炉 5 克。 0048 取白矾和僵蚕粉碎, 过 120 目筛 ; 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 用中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且刺焦, 内部浅黄色时取出 晾凉至室温, 碾。
30、去刺, 制成炒苍耳子 ; 将防风置于锅内微炒至深黄色, 取出晾凉至室温, 制成炒防风 ; 将炒好苍耳子、 防风与金银花、 桔梗、 白芷、 徐长卿、 川芎、 蒲公英、 升麻、 葶苈子、 黄 芪、 白及、 醋炙芫花、 紫花杜鹃、 桂枝、 党参、 光裸星虫和天香炉加水煎煮 2 次, 第一次 1.5 小 时, 第二次 1.0 小时, 合并煎液, 静置 30 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放冷 ; 将步骤所得滤液加入乙醇, 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 1.5 倍, 静置 30 小时, 滤过, 滤 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40 ; 向步骤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矾和僵蚕粉末, 还加入适量淀。
31、粉, 干燥, 制成颗粒。 0049 实施例 5 金银花 15 克, 桔梗 6 克, 白芷 7 克, 徐长卿 6 克, 川芎 5 克, 苍耳子 6 克, 防风 7 克, 蒲公 英 20 克, 升麻 4.5 克, 葶苈子 4 克, 黄芪 20 克, 白及 7 克, 芫花 (醋炙) 8 克, 紫花杜鹃 12 克, 白矾 6 克, 僵蚕 7 克, 桂枝 12 克, 党参 20 克, 光裸星虫 10 克, 天香炉 3 克。 0050 取白矾和僵蚕粉碎, 过 90 目筛 ; 将苍耳子置于预热好的容器内, 用中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且刺焦, 内部浅黄色时取出 晾凉至室温, 碾去刺, 制成炒苍耳子 ; 将防风置于锅。
32、内微炒至深黄色, 取出晾凉至室温, 制成炒防风 ; 将炒好苍耳子、 防风与金银花、 桔梗、 白芷、 徐长卿、 川芎、 蒲公英、 升麻、 葶苈子、 黄 芪、 白及、 醋炙芫花、 紫花杜鹃、 桂枝、 党参、 光裸星虫和天香炉加水煎煮 2 次, 第一次 1.5 小 时, 第二次 1.0 小时, 合并煎液, 静置 24 小时, 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放冷 ; 将步骤所得滤液加入乙醇, 乙醇用量为滤液重量的 1.0 倍, 静置 26 小时, 滤过, 滤 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5 ; 向步骤所得滤液中加入白矾和僵蚕粉末, 还加入适量淀粉, 干燥, 制成颗粒。 0051 使。
33、用方法 : 为使本发明中药颗粒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每日两次, 于早晚饭后半小 时, 取 12g, 用开水冲服。 说 明 书 CN 103142858 A 7 6/7 页 8 0052 典型病例一 李XX, 男, 53岁,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 症状 : 患者曾经因肺上部感染而有咳嗽症状, 当 时治愈后却发现每到季节变换时易感冒咳嗽, 痰多, 且发病时伴有头痛, 头昏等症状。多方 求医下效果均不理想, 此状况已三年多。病龄 : 4 年。来诊时间 : 2011 年 6 月 16 日。使用本 发明中药颗粒剂, 每日两次, 于早晚饭后半小时, 取 12g, 用开水冲服, 使用 2 天, 咳嗽时痰量 。
34、明显减少 ; 使用 15 天, 咳嗽次数减少, 咳嗽时头痛、 头昏症状减轻 ; 使用 1 个月, 痰多症状完 全消失, 咳嗽症状基本消失 ; 继续使用 5 天, 病愈, 停药至今无复发。 0053 典型病例二 袁XX, 女, 34岁,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 症状 : 患者半年前受凉后 出现经常咳嗽症状, 以干咳为主, 有时带少量痰, 晚上睡觉时咳嗽加剧, 止咳药都无作用, 常 整晚都无法安睡, 精神状态极差。病龄 : 7 个月。来诊时间 : 2011 年 4 月 25 日。使用本发明 中药颗粒剂, 每日两次, 于早晚饭后半小时, 取 12g, 用开水冲服, 使用 3 天, 咳嗽症状明显减 轻 。
35、; 使用 10 天, 晚上睡觉时咳嗽明显减轻, 精神状态也变好了 ; 使用 15 天, 咳嗽症状基本消 失 ; 继续巩固使用 5 天, 病愈, 使用本发明中药颗粒剂期间, 无不良反应。 0054 典型病例三 林 XX, 男, 5 岁,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症状 : 患者入秋以来总无故咳嗽, 痰多, 干呕, 常 一句话说不完就憋气咳嗽, 吃了儿童清肺和咳喘灵, 都不管用, 晚上睡眠也不好, 白天总是 无精打采。病龄 : 4 个月。来诊时间 : 2010 年 11 月 22 日。使用本发明中药颗粒剂, 每日两 次, 于早晚饭后半小时, 取 12g, 用开水冲服, 使用当天, 咳嗽次数减少 ; 使用。
36、 7 天, 咳嗽、 痰 多、 干呕症状基本消失 ; 使用 15 天, 各项不良症状完全消失, 病愈 ; 后又使用本发明中药颗 粒剂巩固 3 天, 使用期间无副作用出现, 停药至今无复发。 0055 实验例 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 5) 的效果, 我们抽取了 300 名患者进行了药物的 实验, 平均分为三组, 每组 100 人, 实验组及对照组, 实验组服用实施例 5 所得中药颗粒剂, 对照组服用其它治疗祛咳化痰的中药与西药药品。 0056 入选标准 : 病龄 1-3 年, 有咳嗽痰多症状的一项或多项。 0057 使用方法为 : 本发明中药颗粒剂, 每日两次, 于早晚饭后半小时, 取。
37、 12g, 用开水冲 服。 0058 疗效情况判定标准 (以服用 40 天的数据进行对比) : 1、 治愈。服用药物 40 天后, 不 适症状完全消失 ; 2、 有效。 服用药物40天后, 不适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 ; 3、 无效。 服用药物 40 天后, 不适症状无变化。 0059 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精确的统计和数理分析。具体实验结果如下表 : 本发明中药颗粒剂与其它祛咳化痰的药物相比治愈率高, 总有效率为 99%, 比对照组口 服西药有效率高 29%, 比对照组口服中药有效率高 14%, 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该发明中药 说 明 书 CN 103142858 A 8 7/7 页 9 颗粒剂。
38、造价低廉, 普通百姓长期使用, 也不会增加身体和金钱上的负担。 临床实验中未出现 一例副作用情况, 安全性远高于其它祛咳化痰的药物, 且见效快, 治疗过程无痛苦, 是目前 祛咳化痰最为快速有效的中药药物。 0060 本申请的组方为名老中医验方, 具有产业化实施的前景。该发明的完成得益于山 东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学科经济法学学科资金的支持。 0061 最后应说明的是, 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最优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 发明,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142858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