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543614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43939.1

申请日:

2013.02.04

公开号:

CN103141495A

公开日:

2013.06.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01N 47/1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张勇 周凤艳 苏贤研 陈雨 高同春变更后:张勇 胡东东 彭卫兵 沈艳 周凤艳 段劲生 苏贤岩 高同春|||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7/18申请日:20130204|||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7/18; A01N43/54; A01P3/00

主分类号:

A01N47/18

申请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发明人:

张勇; 周凤艳; 苏贤研; 陈雨; 高同春

地址: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代理人:

金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中多菌灵和嘧菌胺的质量比为20:1~1:20。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等作物真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两药剂配合应用,能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本发明中多菌灵和嘧菌胺均属低等毒性,对人畜、有益生物安全;可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多菌灵和嘧菌胺的质量比为20:1~1: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菌灵和嘧菌胺的质量比为10:1~1: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菌灵和嘧菌胺的质量比为10:1~5: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添加有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助剂制成农业上可接受的杀菌剂剂型。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制成水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性粒剂。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菌灵和嘧菌胺组成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30%~8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菌灵和嘧菌胺组成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40%~55%。
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作物真菌病害。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多菌灵(英文通用名:carbendazim),分子式为9H9N3O2,结构式如下:

化学名称:N‑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干扰病原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起到杀菌作用。低毒、高效、广谱,内吸性好,对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
嘧菌胺(英文通用名:mepanipyrim),分子式为C14H13N3,结构式如下:

化学通用名称为N‑(4‑甲基‑6‑丙‑1‑炔基嘧啶‑2‑基)苯胺,为嘧啶胺类新型杀菌剂,作用机理抑制病原菌所产生的细胞壁分解酵素向菌体外分泌,同时抑制菌体对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源的吸收,从而阻碍病原菌侵害植物。可用于防治番茄、草莓、黄瓜和葡萄灰霉病及苹果、梨上的黑星病等多种作物真菌病害。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嘧菌胺单剂单独使用时导致病菌容易产生抗性变异、使药剂的防效降低甚至无效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杀菌剂组合物。本发明将多菌灵与嘧菌环为二者组合,在实际使用中具有杀菌活性高,且两类药剂具备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有差异的作用机制,二者组合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并使单位面积上总的用药量下降,从而实现经济、高效、环保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中多菌灵和嘧菌胺的质量比为20:1~1:2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多菌灵和嘧菌胺的质量比优选为10:1~1:10,更优选为10:1~5:1。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添加有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助剂可制成各种农业上可以接受的杀菌剂剂型,如可以制成水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性粒剂等剂型。采用的农用杀菌剂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填料等各类助剂,采用的润湿剂、分散剂可以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丁二基萘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的增稠剂可以为黄原胶、聚乙烯醇等;采用的消泡剂可为磷酸酯类消泡剂和有机硅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所采用的填料可为白炭黑、高岭土、凹凸棒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优选的多菌灵和嘧菌胺组成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30%~80%,最优选地所述多菌灵和嘧菌胺组成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40%~55%。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等作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通过对多菌灵和嘧菌胺杀菌特性的细致分析,运用Wadley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及结果处理,首先测定多菌灵和嘧菌胺两单一化合物(以下简称药剂)的EC50,根据两单一药剂的EC50按Wadley法设定两药剂的组合比例,并根据Wadley增效指数SR值,确定合适的组合物比例,然后按孙云沛法加以验证。
试验目标物为小麦赤霉病。试验采用菌落直径法。取多菌灵、嘧菌胺母液,配置成需药液平板,每皿约14ml,同时设置无药平板对照(CK),每处理重复3皿,即重复3次。在预培养菌落边缘用灭菌的打孔器制取5mm直径的菌丝块,分别移到不同培养基平板上,28℃培养2d,量取菌落直径(mm),由下列公式计算生长抑制率: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抑制机率值(Y),药剂浓度换算成浓度对数(X),按浓度对数为横坐标、机率值为纵坐标作毒力回归直线,求得多菌灵与嘧菌胺单剂及其混剂对小麦赤霉病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EC50、EC90值及相关系数r值。
根据Wadley方法评价混剂的相互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EC50(理论值)=(a+b)/(a/EC50a+b/EC50b),SR=EC50(理论值)/EC50(实际值)。
其中a、b是各组分在混剂中含量比例,以SR值分析混配的效果。SR≤0.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拮抗作用;SR=0.5~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加和作用;SR≥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增效作用。
表1  多菌灵与嘧菌胺单剂及其混剂对小麦赤霉病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1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到,多菌灵与嘧菌胺以15:1~1:15比例混配时可抑制小麦赤霉病菌丝的生长,以10:1~5:1比例混配,能够较强抑制小麦赤霉病菌丝的生长。
本发明对小麦赤霉病等作物真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两药剂配合应用,可代替部分高价位农药品种,并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本发明中多菌灵和嘧菌胺均属低等毒性,对人畜、有益生物安全;可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是对于本发明内容的进一步说明以作为对本发明技术内容的阐释,但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并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且应当知晓任何基于本发明实质精神的简单变化或替换均应属于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42%多菌灵·嘧菌胺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制备方法:根据配方,将以上组分按比例称量,加入球磨机球磨30分钟,过滤,抽入分散罐高速剪切3分钟后经砂磨机充分研磨,控制固体组分粒子直径在2微米以内,研磨结束后搅拌均匀,即得悬浮剂产品。每亩100‑120g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85%以上。
实施例2
55%多菌灵·嘧菌胺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制备方法:将以上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充分搅拌均匀,即可得可湿性粉剂产品。每亩60‑80g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85%以上。
实施例3
36%多菌灵·嘧菌胺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每亩60‑80g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85%以上。
实施例4
40%多菌灵·嘧菌胺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每亩40‑60g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85%以上。
实施例5
36%多菌灵·嘧菌胺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每亩40‑60g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85%以上。
实施例6
33%多菌灵·嘧菌胺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每亩30‑50g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85%以上。
实施例7
42%多菌灵·嘧菌胺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每亩30‑50g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85%以上。
实施例8
80%多菌灵·嘧菌胺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每亩40‑60g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85%以上。
实施例9
30%多菌灵·嘧菌胺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制备方法:将以上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加入少量纯化水充分搅拌均匀,挤压造粒,烘干后即可得可湿性粉剂产品。每亩60‑80g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85%以上。

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149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 CN 103141495 A *CN103141495A* (21)申请号 201310043939.1 (22)申请日 2013.02.04 A01N 47/18(2006.01) A01N 43/54(2006.01) A01P 3/00(2006.01) (71)申请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 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地址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 40 号 (72)发明人 张勇 周凤艳 苏贤研 陈雨 高同春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代理人 金凯 (54)。

2、 发明名称 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 组合物, 其中多菌灵和嘧菌胺的质量比为 20 : 1 1 : 20。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等作物 真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两药剂配合应用, 能减少用药量, 有效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并 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 本发明中多菌灵和嘧菌 胺均属低等毒性, 对人畜、 有益生物安全 ; 可延缓 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10)申请公布号。

3、 CN 103141495 A CN 103141495 A *CN103141495A* 1/1 页 2 1. 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 多菌灵 和嘧菌胺的质量比为 20 : 1 1 : 20。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多菌灵和嘧菌胺的质量比为 10 : 1 1 : 10。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多菌灵和嘧菌胺的质量比为 10 : 1 5 : 1。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添加有农业上常用的杀 菌剂助剂制成农业上。

4、可接受的杀菌剂剂型。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杀菌组合物制成水悬浮剂、 可 湿性粉剂或水分散性粒剂。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多菌灵和嘧菌胺组成的有效 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 30% 80%。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多菌灵和嘧菌胺组成的有效 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 40% 55%。 8. 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作物真菌病害。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41495 A 2 1/7 页 3 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

5、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多菌灵 (英文通用名 : carbendazim) , 分子式为 9H9N3O2, 结构式如下 : 0003 0004 化学名称 : N- 苯并咪唑 -2- 基氨基甲酸甲酯, 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其作用机理为 干扰病原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 影响细胞分裂, 起到杀菌作用。低毒、 高效、 广谱, 内 吸性好, 对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可用于叶面喷雾、 种子处理和土壤处 理等。 0005 嘧菌胺 (英文通用名 : mepanipyrim) , 分子式为 C14H13N3,。

6、 结构式如下 : 0006 0007 化学通用名称为 N-(4- 甲基 -6- 丙 -1- 炔基嘧啶 -2- 基 ) 苯胺, 为嘧啶胺类新型 杀菌剂, 作用机理抑制病原菌所产生的细胞壁分解酵素向菌体外分泌, 同时抑制菌体对氨 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源的吸收, 从而阻碍病原菌侵害植物。可用于防治番茄、 草莓、 黄瓜和 葡萄灰霉病及苹果、 梨上的黑星病等多种作物真菌病害。 发明内容 0008 为了避免嘧菌胺单剂单独使用时导致病菌容易产生抗性变异、 使药剂的防效降低 甚至无效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杀菌剂组合物。本发明将多菌灵与嘧菌环为二者 组合, 在实际使用中具有杀菌活性高, 且两类药剂具备不同。

7、的结构类型和有差异的作用机 制, 二者组合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 并使单位面积上总的用药 量下降, 从而实现经济、 高效、 环保的目的。 0009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10 一种含多菌灵和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中多菌灵和嘧菌胺的质量比为 20 : 1 1 : 20。 0011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 多菌灵和嘧菌胺的质量比优选为 10 : 1 1 : 10, 更优选为 10 : 1 5 : 1。 说 明 书 CN 103141495 A 3 2/7 页 4 0012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添加有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助剂可制成各种农业上可以接 受的杀菌剂剂型, 如可以制。

8、成水悬浮剂、 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性粒剂等剂型。采用的农用杀 菌剂助剂包括润湿剂、 分散剂、 增稠剂、 消泡剂、 填料等各类助剂, 采用的润湿剂、 分散剂可 以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丁二基萘磺酸钠、 木质素磺酸钠、 木质素磺酸钙、 烷基酚聚氧乙烯 基醚、 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 采用的增稠剂可以 为黄原胶、 聚乙烯醇等 ; 采用的消泡剂可为磷酸酯类消泡剂和有机硅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 ; 所采用的填料可为白炭黑、 高岭土、 凹凸棒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 0013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优选的多菌灵和嘧菌胺组成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 的30%80%, 最优。

9、选地所述多菌灵和嘧菌胺组成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40% 55%。 0014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等作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0015 通过对多菌灵和嘧菌胺杀菌特性的细致分析, 运用 Wadley 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及 结果处理, 首先测定多菌灵和嘧菌胺两单一化合物 (以下简称药剂) 的 EC50, 根据两单一药剂 的 EC50按 Wadley 法设定两药剂的组合比例, 并根据 Wadley 增效指数 SR 值, 确定合适的组 合物比例, 然后按孙云沛法加以验证。 0016 试验目标物为小麦赤霉病。试验采用菌落直径法。取多菌灵、 嘧菌胺母液, 配置成 需药液平板, 每皿约14ml。

10、, 同时设置无药平板对照 (CK) , 每处理重复3皿, 即重复3次。 在预 培养菌落边缘用灭菌的打孔器制取 5mm 直径的菌丝块, 分别移到不同培养基平板上, 28 培养 2d, 量取菌落直径 (mm) , 由下列公式计算生长抑制率 : 0017 0018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抑制机率值 (Y) , 药剂浓度换算成浓度对数 (X) , 按浓度 对数为横坐标、 机率值为纵坐标作毒力回归直线, 求得多菌灵与嘧菌胺单剂及其混剂对小 麦赤霉病的毒力回归方程, 并计算 EC50、 EC90值及相关系数 r 值。 0019 根据 Wadley 方法评价混剂的相互作用, 计算公式如下 : 0020 EC。

11、50( 理论值 )=(a+b)/(a/EC50a+b/EC50b), SR=EC50( 理论值 )/EC50( 实际值 )。 0021 其中 a、 b 是各组分在混剂中含量比例, 以 SR 值分析混配的效果。SR 0.5, 则两 种药剂混配有拮抗作用 ; SR=0.5 1.5, 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加和作用 ; SR 1.5, 则两种药 剂混配有增效作用。 0022 表 1 多菌灵与嘧菌胺单剂及其混剂对小麦赤霉病毒力测定结果 0023 说 明 书 CN 103141495 A 4 3/7 页 5 0024 从表 1 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到, 多菌灵与嘧菌胺以 15 : 1 1 : 15 比例混配时可抑。

12、制 小麦赤霉病菌丝的生长, 以 10 : 1 5 : 1 比例混配, 能够较强抑制小麦赤霉病菌丝的生长。 0025 本发明对小麦赤霉病等作物真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两药剂配合应用, 可 代替部分高价位农药品种, 并减少用药量, 有效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并能提高作物产 量和质量 ; 本发明中多菌灵和嘧菌胺均属低等毒性, 对人畜、 有益生物安全 ; 可延缓病菌对 单一药剂的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述实施例是对于本发明内容的进一步说明以作为对本发明技术内容的阐释, 但 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并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所述,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且应当知晓任 何基于本发明实质精神的简单。

13、变化或替换均应属于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7 实施例 1 0028 42% 多菌灵嘧菌胺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 按质量百分比。 0029 说 明 书 CN 103141495 A 5 4/7 页 6 0030 制备方法 : 根据配方, 将以上组分按比例称量, 加入球磨机球磨 30 分钟, 过滤, 抽 入分散罐高速剪切3分钟后经砂磨机充分研磨, 控制固体组分粒子直径在2微米以内, 研磨 结束后搅拌均匀, 即得悬浮剂产品。 每亩100-120g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85%以上。 0031 实施例 2 0032 55% 多菌灵嘧菌胺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 : 按质量百分比。 0033 003。

14、4 0035 制备方法 : 将以上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 粉碎完 成后充分搅拌均匀, 即可得可湿性粉剂产品。每亩 60-80g 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 85% 以上。 0036 实施例 3 0037 36% 多菌灵嘧菌胺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 按质量百分比。 0038 说 明 书 CN 103141495 A 6 5/7 页 7 0039 制备方法 : 同实施例 1。每亩 60-80g 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 85% 以上。 0040 实施例 4 0041 40% 多菌灵嘧菌胺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 按质量百分比。 0042 0043 0044 制备方法 : 同实。

15、施例 1。每亩 40-60g 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 85% 以上。 0045 实施例 5 0046 36% 多菌灵嘧菌胺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 按质量百分比。 0047 说 明 书 CN 103141495 A 7 6/7 页 8 0048 制备方法 : 同实施例 1。每亩 40-60g 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 85% 以上。 0049 实施例 6 0050 33% 多菌灵嘧菌胺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 按质量百分比。 0051 0052 0053 制备方法 : 同实施例 1。每亩 30-50g 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 85% 以上。 0054 实施例 7 0055 42% 多菌灵嘧菌。

16、胺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 按质量百分比。 0056 0057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 1。每亩 30-50g 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 85% 以上。 0058 实施例 8 0059 80% 多菌灵嘧菌胺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 : 按质量百分比。 0060 说 明 书 CN 103141495 A 8 7/7 页 9 0061 制备方法 : 同实施例 2。每亩 40-60g 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 85% 以上。 0062 实施例 9 0063 30% 多菌灵嘧菌胺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 : 按质量百分比。 0064 0065 制备方法 : 将以上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 粉碎完 成后加入少量纯化水充分搅拌均匀, 挤压造粒, 烘干后即可得可湿性粉剂产品。 每亩60-80g 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可达 85% 以上。 说 明 书 CN 103141495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