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54348 上传时间:2018-01-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78405.9

申请日:

2014.08.04

公开号:

CN104132322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2B 31/00申请日:20140804|||公开

IPC分类号:

F22B31/00; F23C5/08; F23C7/00

主分类号:

F22B31/00

申请人:

章礼道

发明人:

章礼道

地址:

253024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华兴路10号华能德州发电厂生活区3号楼1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涉及一种燃用无烟煤或者低挥发份贫煤的具有亚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方式的电站锅炉的低氮改造方法。包括带有前拱、后拱的下炉膛;下炉膛前拱、下炉膛后拱上各布置1列弱旋流式燃烧器;在下炉膛前墙、下炉膛后墙的偏下部位各布置2列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在上炉膛前墙、上炉膛后墙距屏式过热器底部8m至12m部位,设置有1层或者2层分离二次风喷嘴;各列燃烧器均沿炉宽均布;最下层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为启动燃烧器;全部双进双出钢球磨出口配用动静态分离器。本发明使下炉膛水冷壁管的炉侧热偏差显著减小,水循环可靠性显著改进;NOx生成量显著下降;易于采用少油或者无油煤粉点火技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前拱、后拱的下炉膛;下炉膛前拱、下炉膛后拱上各布置1列弱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弱旋流式燃烧器与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在下炉膛前墙、下炉膛后墙的偏下部位各布置2列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与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在上炉膛前墙、上炉膛后墙距屏式过热器底部8m至12m部位,设置有1层或者2层分离二次风喷嘴,每一个分离二次风喷嘴喷出的直流风和旋流风分别可调;在前、后拱的向火面设置有卫燃带;在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内设置有煤粉气流浓淡分离器;在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中心线上、下各2.5m的范围内设置有卫燃带;最下层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为启动燃烧器;全部双进双出钢球磨出口配用动静态分离器。

说明书

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涉及一种燃用无烟煤或者低挥发份贫煤的具有亚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方式的电站锅炉的低氮改造方法。
(二)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火电站使用的燃用无烟煤或者低挥发份贫煤的电站锅炉的典型炉型是“W”火焰燃烧锅炉,具有亚临界蒸汽参数或者超临界蒸汽参数;我国在役亚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锅炉远多于在役超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锅炉,在役亚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锅炉普遍受到高NOx排放问题困扰。
“W”火焰燃烧锅炉的燃烧器全部布置在前、后墙狭窄的拱顶上,布置在拱顶的燃烧器向下喷射煤粉气流及部份二次风,其火焰射向炉膛中心转折向上,前后的“U”形火焰构成“W”火焰;下炉膛的前、后墙布置有二次风和三次风喷口。现有技术“W”火焰燃烧锅炉的燃烧器有缝隙式燃烧器(直流式燃烧器)和弱旋流式燃烧器两大类。“W”火焰燃烧锅炉通常选用很高的下炉膛容积热负荷,设置大面积卫燃带。
现有技术大、中型“W”火焰燃烧锅炉通常配用双进双出钢球磨正压直吹制粉系统。
现有技术尚无设计、制造1000MW等级的燃用无烟煤或者低挥发份贫煤的具有超/亚临界蒸汽参数的电站锅炉的业绩。
现有技术的火电站燃用无烟煤或者低挥发份贫煤的电站锅炉也有使用前后墙对冲、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的成功案例,但低负荷稳燃性能较差。
(三)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W”火焰燃烧锅炉的燃烧器全部布置在前、后墙狭窄的拱顶上,燃烧器区壁面热负荷非常高,下炉膛容积热负荷也很高,使下炉膛燃烧中心区的火焰温度水平很高,NOx生成量比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高出一倍或更高。
“W”火焰燃烧锅炉的燃烧器全部布置在前、后墙狭窄的拱顶上与磨煤机的匹配变得非常困难,特别是部分磨煤机停运时,工作燃烧器沿炉膛宽度方向的均匀性和对称性难以保证;在亚临界“W”火焰燃烧锅炉启动和运行过程中,下炉膛水冷壁管的炉侧热偏差增大,水循环可靠性变差。
“W”火焰燃烧锅炉的燃烧器全部布置在前、后墙狭窄的拱顶上热烟气回流效应较差,风、粉早期混合较差,为控制飞灰含碳量,在下炉膛设置大面积卫燃带以辐射热点燃煤粉,在锅炉启动和低负荷需耗用大量燃油用以加热下炉膛大面积卫燃带。
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采取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提供一种燃用无烟煤或者低挥发份贫煤的具有亚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方式的电站锅炉的低氮改造方法。
本发明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包括带有前拱、后拱的下炉膛;下炉膛前拱、下炉膛后拱上各布置1列弱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弱旋流式燃烧器与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在下炉膛前墙、下炉膛后墙的偏下部位各布置2列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双调风旋流式 燃烧器与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在上炉膛前墙、上炉膛后墙距屏式过热器底部8m至12m部位,设置有1层或者2层分离二次风喷嘴,每一个分离二次风喷嘴喷出的直流风和旋流风分别可调;在前、后拱的向火面设置有卫燃带;在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内设置有煤粉气流浓淡分离器;在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中心线上、下各2.5m的范围内设置有卫燃带;最下层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为启动燃烧器;全部双进双出钢球磨出口配用动静态分离器。
由于布置在拱顶的弱旋流式燃烧器向下喷射煤粉气流及部份二次风,其火焰射向炉膛中心转折向上,前后的“U”形火焰构成“W”火焰;水平布置在下炉膛前墙、下炉膛后墙的偏下部的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构成倒“T”火焰,故本发明取名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
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每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的每列燃烧器均沿炉宽均匀分布,下炉膛水冷壁管的炉侧热偏差显著减小,锅炉水循环可靠性显著改进;
●双进双出钢球磨出口配用动静态分离器后可有效提高煤粉细度和煤粉均匀性指数,有效管控低氮燃烧方式下的飞灰含碳量;
●燃烧器区壁面热负荷显著下降,热力型和燃料型NOx生成量显著下降,分离二次风进一步抑制NOx生成并有效控制飞灰含碳量;
●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显著改进热烟气回流效应,风、粉早期混合改善,易于采用少油或者无油煤粉点火技术;
●燃烧器与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的一次风管道易于布置,均匀性、对称性显著改进;
●与前后墙对冲、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相比,因有足够高的下炉膛容积热负荷和必要数量的卫燃带,低负荷稳燃性能显著改进;
●简化了下炉膛前、后墙布置的二次风和三次风喷口、风箱和挡板,并为分级送风低氮燃烧创造了条件;
●特别适合在役亚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锅炉的低氮改造,有效降低SCR脱硝系统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的燃烧器布置图实例一。
在图1中:
1  屏式过热器、       2  上炉膛前墙、
3  上炉膛后墙、       4  下炉膛前拱、
5  下炉膛后拱、       6  下炉膛前墙、
7  下炉膛后墙、       8  分离二次风喷嘴、
9  弱旋流式燃烧器、   10 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现结合图1以一台600MW等级,主汽温度/再热汽温度的设计值为540℃/540℃的一次再 热∏型亚临界汽包炉为例说明实现发明的优选方式。
本发明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包括带有前拱、后拱的下炉膛;下炉膛前拱、下炉膛后拱上各布置1列弱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均布4只弱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弱旋流式燃烧器与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在下炉膛前墙、下炉膛后墙的偏下部位各布置2列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均布4只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与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在上炉膛前墙、上炉膛后墙距屏式过热器底部10m及12m部位,各设置有1层分离二次风喷嘴,每层均布6只分离二次风喷嘴,每一个分离二次风喷嘴喷出的直流风和旋流风分别可调;在前、后拱的向火面设置有卫燃带;在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内设置有煤粉气流浓淡分离器;在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中心线上、下各2.5m的范围内设置有卫燃带;最下层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为启动燃烧器;全部双进双出钢球磨出口配用动静态分离器。

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32322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32322A21申请号201410378405922申请日20140804F22B31/00200601F23C5/08200601F23C7/0020060171申请人章礼道地址253024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华兴路10号华能德州发电厂生活区3号楼101室72发明人章礼道54发明名称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57摘要本发明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涉及一种燃用无烟煤或者低挥发份贫煤的具有亚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方式的电站锅炉的低氮改造方法。包括带有前拱、后拱的下炉膛;下炉膛前拱、下炉膛后拱上各布置1列弱旋。

2、流式燃烧器;在下炉膛前墙、下炉膛后墙的偏下部位各布置2列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在上炉膛前墙、上炉膛后墙距屏式过热器底部8M至12M部位,设置有1层或者2层分离二次风喷嘴;各列燃烧器均沿炉宽均布;最下层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为启动燃烧器;全部双进双出钢球磨出口配用动静态分离器。本发明使下炉膛水冷壁管的炉侧热偏差显著减小,水循环可靠性显著改进;NOX生成量显著下降;易于采用少油或者无油煤粉点火技术。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32322ACN104132322A1/1页21一种半“。

3、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前拱、后拱的下炉膛;下炉膛前拱、下炉膛后拱上各布置1列弱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弱旋流式燃烧器与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在下炉膛前墙、下炉膛后墙的偏下部位各布置2列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与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在上炉膛前墙、上炉膛后墙距屏式过热器底部8M至12M部位,设置有1层或者2层分离二次风喷嘴,每一个分离二次风喷嘴喷出的直流风和旋流风分别可调;在前、后拱的向火面设置有卫燃带;在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内设置有煤粉气流浓淡分离器;在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中心线上、下各25M的范围内设置有卫燃带;最下层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为启动燃烧器;全部双进。

4、双出钢球磨出口配用动静态分离器。权利要求书CN104132322A1/3页3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一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涉及一种燃用无烟煤或者低挥发份贫煤的具有亚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方式的电站锅炉的低氮改造方法。二背景技术0002现有技术的火电站使用的燃用无烟煤或者低挥发份贫煤的电站锅炉的典型炉型是“W”火焰燃烧锅炉,具有亚临界蒸汽参数或者超临界蒸汽参数;我国在役亚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锅炉远多于在役超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锅炉,在役亚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锅炉普遍受到高NOX排放问题困扰。0003“W”火焰燃烧锅炉的燃烧器全部布置。

5、在前、后墙狭窄的拱顶上,布置在拱顶的燃烧器向下喷射煤粉气流及部份二次风,其火焰射向炉膛中心转折向上,前后的“U”形火焰构成“W”火焰;下炉膛的前、后墙布置有二次风和三次风喷口。现有技术“W”火焰燃烧锅炉的燃烧器有缝隙式燃烧器直流式燃烧器和弱旋流式燃烧器两大类。“W”火焰燃烧锅炉通常选用很高的下炉膛容积热负荷,设置大面积卫燃带。0004现有技术大、中型“W”火焰燃烧锅炉通常配用双进双出钢球磨正压直吹制粉系统。0005现有技术尚无设计、制造1000MW等级的燃用无烟煤或者低挥发份贫煤的具有超/亚临界蒸汽参数的电站锅炉的业绩。0006现有技术的火电站燃用无烟煤或者低挥发份贫煤的电站锅炉也有使用前后墙。

6、对冲、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的成功案例,但低负荷稳燃性能较差。三发明内容0007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8“W”火焰燃烧锅炉的燃烧器全部布置在前、后墙狭窄的拱顶上,燃烧器区壁面热负荷非常高,下炉膛容积热负荷也很高,使下炉膛燃烧中心区的火焰温度水平很高,NOX生成量比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高出一倍或更高。0009“W”火焰燃烧锅炉的燃烧器全部布置在前、后墙狭窄的拱顶上与磨煤机的匹配变得非常困难,特别是部分磨煤机停运时,工作燃烧器沿炉膛宽度方向的均匀性和对称性难以保证;在亚临界“W”火焰燃烧锅炉启动和运行过程中,下炉膛水冷壁管的炉侧热偏差增大,水循环可靠性变差。0010“W”火焰燃烧锅炉的燃烧器全部布置在前。

7、、后墙狭窄的拱顶上热烟气回流效应较差,风、粉早期混合较差,为控制飞灰含碳量,在下炉膛设置大面积卫燃带以辐射热点燃煤粉,在锅炉启动和低负荷需耗用大量燃油用以加热下炉膛大面积卫燃带。0011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0012本发明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采取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提供一种燃用无烟煤或者低挥发份贫煤的具有亚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方式的电站锅炉的低氮改造方法。说明书CN104132322A2/3页40013本发明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包括带有前拱、后拱的下炉膛;下炉膛前拱、下炉膛后拱上各布置1列弱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弱旋流式燃烧器与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在下炉。

8、膛前墙、下炉膛后墙的偏下部位各布置2列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与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在上炉膛前墙、上炉膛后墙距屏式过热器底部8M至12M部位,设置有1层或者2层分离二次风喷嘴,每一个分离二次风喷嘴喷出的直流风和旋流风分别可调;在前、后拱的向火面设置有卫燃带;在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内设置有煤粉气流浓淡分离器;在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中心线上、下各25M的范围内设置有卫燃带;最下层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为启动燃烧器;全部双进双出钢球磨出口配用动静态分离器。0014由于布置在拱顶的弱旋流式燃烧器向下喷射煤粉气流及部份二次风,其火焰射向炉膛中心转折向上,前后的“U”形火焰构成“W”火焰;水。

9、平布置在下炉膛前墙、下炉膛后墙的偏下部的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构成倒“T”火焰,故本发明取名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0015发明的有益效果0016与每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的每列燃烧器均沿炉宽均匀分布,下炉膛水冷壁管的炉侧热偏差显著减小,锅炉水循环可靠性显著改进;0017双进双出钢球磨出口配用动静态分离器后可有效提高煤粉细度和煤粉均匀性指数,有效管控低氮燃烧方式下的飞灰含碳量;0018燃烧器区壁面热负荷显著下降,热力型和燃料型NOX生成量显著下降,分离二次风进一步抑制NOX生成并有效控制飞灰含碳量;0019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显著改进热烟气回流效应,风、粉早期混合改善,易于采用少油或者无油煤粉。

10、点火技术;0020燃烧器与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的一次风管道易于布置,均匀性、对称性显著改进;0021与前后墙对冲、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相比,因有足够高的下炉膛容积热负荷和必要数量的卫燃带,低负荷稳燃性能显著改进;0022简化了下炉膛前、后墙布置的二次风和三次风喷口、风箱和挡板,并为分级送风低氮燃烧创造了条件;0023特别适合在役亚临界蒸汽参数的“W”火焰燃烧锅炉的低氮改造,有效降低SCR脱硝系统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四附图说明0024图1为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的燃烧器布置图实例一。0025在图1中00261屏式过热器、2上炉膛前墙、00273上炉膛后墙、4下炉膛前拱、00285下炉膛后拱、6。

11、下炉膛前墙、00297下炉膛后墙、8分离二次风喷嘴、00309弱旋流式燃烧器、10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说明书CN104132322A3/3页5五具体实施方式0031实施例10032现结合图1以一台600MW等级,主汽温度/再热汽温度的设计值为540/540的一次再热型亚临界汽包炉为例说明实现发明的优选方式。0033本发明半“W”火焰燃烧亚临界汽包炉包括带有前拱、后拱的下炉膛;下炉膛前拱、下炉膛后拱上各布置1列弱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均布4只弱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弱旋流式燃烧器与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在下炉膛前墙、下炉膛后墙的偏下部位各布置2列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均布4只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每列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与一台双进双出钢球磨连接;在上炉膛前墙、上炉膛后墙距屏式过热器底部10M及12M部位,各设置有1层分离二次风喷嘴,每层均布6只分离二次风喷嘴,每一个分离二次风喷嘴喷出的直流风和旋流风分别可调;在前、后拱的向火面设置有卫燃带;在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内设置有煤粉气流浓淡分离器;在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中心线上、下各25M的范围内设置有卫燃带;最下层双调风旋流式燃烧器为启动燃烧器;全部双进双出钢球磨出口配用动静态分离器。说明书CN104132322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3232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蒸汽的发生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