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543325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34869.5

申请日:

2012.12.11

公开号:

CN102960282A

公开日:

2013.03.1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公布日:201303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121211|||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安徽泊湖全美渔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全美; 祖国掌; 刘天文; 程必胜; 祖玲; 龚国安; 李振强

地址:

246523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许岭镇求雨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采用天然草本植物材料制作鲤、鲫鱼附卵鱼巢;附卵鱼巢适时布设于水域中;附卵鱼巢设置完毕,每隔50m附卵鱼巢下方水体,安装一盏水下灯光,用作夜晚灯光诱集鲤、鲫鱼入附卵鱼巢进行产卵繁殖;每隔3-5天,向附卵鱼巢表面喷洒适量的食盐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增加鱼卵附着效果和保护健康受精卵胚胎发育。本发明有效增殖湖泊、水库的鲤、鲫鱼资源,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无需高档设施设备、成本低的人工鱼巢和相应的技术方法。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用天然草本植物材料制作鲤、鲫鱼附卵鱼巢;
第二步将附卵鱼巢适时布设于水域中;
第三步在附卵鱼巢设置完毕,每隔50m附卵鱼巢下方水体,安装一盏水下灯光,用作夜晚灯光诱集鲤、鲫鱼入附卵鱼巢进行产卵繁殖;
第四步需每隔3‑5天,向附卵鱼巢表面喷洒适量的食盐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增加鱼卵附着效果和保护健康受精卵胚胎发育。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所述的天然草本植物选用五节芒。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节芒叶片端用机械碾压的方法,压软植物体天然僵硬的性质,然后从根端部位捆扎,每10‑20根捆扎成一束,叶片端可自然柔软散开,便于鲤、鲫鱼进入鱼巢与产卵附着。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所述的布设附卵鱼巢时间在鲤、鲫鱼的产卵繁殖时期前1~3天设置好。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卵鱼巢,在水域需选择背风向阳的湖湾、湖岸边和水库的库汊水面区设置。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卵鱼巢首先需要固定木桩,多根木桩深插湖底,桩的顶部露出水面,绳索牢固地系在木桩上,绳索上系人工鱼巢,呈“一”或“二”字型排布,水库布设人工鱼巢,因水深不便固定木桩,则绳索的两头用铁锚固定,或固定在水库库汊两边的岸上即可。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繁殖与资源增殖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鲤鱼(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鲫鱼(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大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鲤、鲫鱼具有喜草产粘性卵习性,每年春天繁殖季节,鲤、鲫鱼能在水草丰富的天然水体自然产卵繁殖。然而,无论是江河、湖泊、水库等哪类水体,水草缺乏必然严重影响鲤、鲫鱼的自然产卵繁殖效果,最终导致这些水体的鲤、鲫鱼自然资源量不断下降,直至枯竭状态。这不仅降低了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渔业生产力,也直接影响到这些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下降。
湖泊是人们熟知的天然水域,水库是水利工程形成的人工水体,它们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多年来,湖泊、水库为市场提供的大量水产品,对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较多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一些湖泊由“草型湖泊”演变成了“藻型湖泊”,加之过度捕捞等多种原因,鱼类资源不断下降,尤其是草上产卵类型的鲤、鲫鱼数量越来越少、个体越来越小,资源趋于枯竭。人工营造的水库一般水较深,不适宜水草生长繁衍而严重缺失,草上产卵的鲤、鲫鱼更为缺乏产卵繁殖的条件,鲤、鲫鱼资源更加匮乏。
历史上渔民扎结草把漂浮水面,虽然无意中也起到人工鱼巢的作用,但其目的是诱捕草上产卵的鲤、鲫鱼等。近些年来,为了增殖鱼类资源,虽已出现“浮式人工鱼巢”、“固定式人工鱼巢”还有建造“石砾人工产卵场”等模拟鱼巢与产卵场的方法,然而,在内陆缺乏水草的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增殖鲤、鲫鱼资源,如何选择廉价易得、用量较大的人工鱼巢材料,选择适宜设置人工鱼巢增殖区和科学设置鱼巢规模,准确掌握鲤、鲫鱼产卵时机,适时设置人工鱼巢以及维护人工鱼巢的设置场所免遭破坏和影响等尚缺少技术方法。
为了充分利用湖泊、水库天然生物饵料资源,增加鲤、鲫鱼产量,促进增产、增效和增收,本发明是一种促进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有效增殖湖泊、水库的鲤、鲫鱼资源,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无需高档设施设备、成本低的人工鱼巢和相应的技术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用天然草本植物材料制作鲤、鲫鱼附卵鱼巢;
第二步将附卵鱼巢适时布设于水域中;
第三步在附卵鱼巢设置完毕,每隔50m附卵鱼巢下方水体,安装一盏水下灯光,用作夜晚灯光诱集鲤、鲫鱼入附卵鱼巢进行卵繁殖;
第四步需每隔3‑5天,向附卵鱼巢表面喷洒适量的食盐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增加鱼卵附着效果和保护健康受精卵胚胎发育。
第一步所述的天然草本植物选用五节芒。
所述的五节芒叶片端用机械碾压的方法,压软植物体天然僵硬的性质,然后从根端部位捆扎,每10‑20根捆扎成一束,叶片端可自然柔软散开,便于鲤、鲫鱼进入鱼巢与产卵附着。
第二步所述的布设附卵鱼巢时间在鲤、鲫鱼的产卵繁殖时期前1~3天设置好。
所述的附卵鱼巢,在水域需选择背风向阳的湖湾、湖岸边和水库的库汊水面区设置。
所述的附卵鱼巢首先需要固定木桩,多根木桩深插湖底,桩的顶部露出水面,绳索牢固地系在木桩上,绳索上系人工鱼巢,呈“一”或“二”字型排布,水库布设人工鱼巢,因水深不便固定木桩,则绳索的两头用铁锚固定,或固定在水库库汊两边的岸上即可。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选择一种野生草本植物一五节芒(Misanthus floridulu Labill Ward),俗称“霸王草”作为鲤、鲫鱼产卵的人工鱼巢材料,这种草本植物均生长在农田田埂或农村的岗坡上,数量多却罕见开发利用,在农村属于荒草,往往放火烧毁,因此,这种草本植物价廉、易得、使用安全、容易推广选用。利用霸王草作为鲤、鲫鱼产卵的人工鱼巢材料,制作与安装简单、功效高,捆扎成束的叶片端可自然散开,易于鲤、鲫鱼进入繁殖与产卵附着。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用天然草本植物材料制作鲤、鲫鱼附卵鱼巢;天然草本植物选用五节芒,俗称霸王草。五节芒叶片端用机械碾压的方法,压软植物体天然僵硬的性质,然后从根端部位捆扎,每10‑20根捆扎成一束,叶片端可自然柔软散开,便于鲤、鲫鱼进入鱼巢与产卵附着。附卵鱼巢首先需要固定木桩,多根木桩深插湖底,桩的顶部露出水面,绳索牢固地系在木桩上,绳索上系人工鱼巢,呈“一”或“二”字型排布,水库布设人工鱼巢,因水深不便固定木桩,则绳索的两头用铁锚固定,或固定在水库库汊两边的岸上即可。
第二步将附卵鱼巢适时布设于水域中;根据鲤、鲫鱼的自然繁殖习性,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一般在每年的4月5日至4月15日之间,水温上升至18℃以上,即是鲤、鲫鱼的产卵繁殖盛期这一规律,人工鱼巢需在4月1日至4月5日之间布置好。根据鲤、鲫鱼喜水草密集,背风向阳的浅水区交配产卵的繁殖习性,在湖泊、水库设置人工鱼巢,需选择背风向阳的湖湾、湖岸边和水库的库汊水面区,可有效的诱集鲤、鲫鱼群体进入人工鱼巢产卵繁殖。根据湖泊、水库的面积和形态,在鲤、鲫鱼繁殖水区,直线固定直径1.0‑3.0cm的聚乙烯绳索,固定的绳索与绳索之间间隔20m宽度,然后将捆扎成一束束的霸王草人工鱼巢根端部位紧系于绳索上,叶片端散发漂浮在水面,形成排排、密集的附卵鱼巢区。
第三步在附卵鱼巢设置完毕,每隔50m附卵鱼巢下方10cm左右水体,安装一盏水下灯光,用作夜晚灯光诱集鲤、鲫鱼进入人工鱼巢进行产卵繁殖;
第四步需每隔3‑5天,向附卵鱼巢表面喷洒适量的食盐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增加鱼卵附着效果和保护受精卵健康胚胎发育。
最后根据预测鲤、鲫鱼可产卵繁殖的数量,计划增殖的指标,或根据增殖水体的面积,策划好设置人工鱼巢的规模。一般情况下,1kg重的霸王草扎成1束鱼巢,可附着鲤、鲫鱼卵2000粒左右,体重0.9‑1.35kg的1尾雌性鲤鱼,或体重0.25‑0.4kg的3‑5尾雌性鲫鱼产卵需要散布10束鱼巢,可根据这一参数策划设置鱼巢的规模与数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例1:2009‑2012年,因气候、雨量和上游来水等多种原因,安徽宿松泊湖的湖水深度由前些年的2m‑3m上升至5m以上,该湖泊的水草资源因水深不适宜生长等原因全部消失,导致鲤、鲫鱼资源量由2007‑2008年的平均亩产2.53kg,年总产151.8t,下降到2009年的亩产0.825kg,总产49.5t。
为了增加该湖泊的鲤、鲫鱼资源,2010‑2012年连续三年的4月1‑5日,该湖渔业经营单位,每年很方便的收购来自沿湖岸边岗坡上生长的野生草本植物一霸王草20万kg,分别扎成束,呈“一”或“二”字型排列安装在背风向阳靠近岸边的湖面,每排鱼巢的长度200m,宽度1.5m左右,鱼巢覆盖占据水面面积约30000平方米。人工鱼巢设置完毕后,安排专人负责看管,禁止一切有可能损害与影响鲤、鲫鱼产卵的人为活动,并在岸边观察鲤、鲫鱼入巢产卵活动情况,待鲤、鲫鱼产卵高峰期基本结束后,随机从大片鱼巢中取样(以束为基本计数样本单位),计数鱼巢附卵数量,并置附卵鱼巢于盛水的塑料盆孵化,再统计受精率,孵化率等;此外,当年在鱼类捕捞期间,统计分析渔获物组成,年底统计鲤、鲫鱼产量,综合验证“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所产生的效果(见附表)。
附表.湖泊设置人工鱼巢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效果

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促进鲤、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6028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13 CN 102960282 A *CN102960282A* (21)申请号 201210534869.5 (22)申请日 2012.12.11 A01K 61/00(2006.01) (71)申请人 安徽泊湖全美渔业有限公司 地址 246523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许岭镇求 雨村 (72)发明人 刘全美 祖国掌 刘天文 程必胜 祖玲 龚国安 李振强 (54) 发明名称 一种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 殖的方法, 采用天然草本植物材料制作鲤、 。

2、鲫鱼附 卵鱼巢 ; 附卵鱼巢适时布设于水域中 ; 附卵鱼巢 设置完毕, 每隔 50m 附卵鱼巢下方水体, 安装一盏 水下灯光, 用作夜晚灯光诱集鲤、 鲫鱼入附卵鱼巢 进行产卵繁殖 ; 每隔 3-5 天, 向附卵鱼巢表面喷洒 适量的食盐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 增加鱼卵附 着效果和保护健康受精卵胚胎发育。本发明有效 增殖湖泊、 水库的鲤、 鲫鱼资源, 本发明提供一种 工艺简单、 无需高档设施设备、 成本低的人工鱼巢 和相应的技术方法。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1 。

3、页 2 1. 一种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用天然草本植物材料制作鲤、 鲫鱼附卵鱼巢 ; 第二步将附卵鱼巢适时布设于水域中 ; 第三步在附卵鱼巢设置完毕, 每隔 50m 附卵鱼巢下方水体, 安装一盏水下灯光, 用作夜 晚灯光诱集鲤、 鲫鱼入附卵鱼巢进行产卵繁殖 ; 第四步需每隔 3-5 天, 向附卵鱼巢表面喷洒适量的食盐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 增加 鱼卵附着效果和保护健康受精卵胚胎发育。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第一步 所述的天然草本植物选用五节芒。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

4、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的五节芒叶片端用机械碾压的方法, 压软植物体天然僵硬的性质, 然后从根端部位捆扎, 每 10-20 根捆扎成一束, 叶片端可自然柔软散开, 便于鲤、 鲫鱼进入鱼巢与产卵附着。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第二步 所述的布设附卵鱼巢时间在鲤、 鲫鱼的产卵繁殖时期前 1 3 天设置好。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附卵鱼巢, 在水域需选择背风向阳的湖湾、 湖岸边和水库的库汊水面区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

5、种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附卵鱼巢首先需要固定木桩, 多根木桩深插湖底, 桩的顶部露出水面, 绳索牢固地系在木桩 上, 绳索上系人工鱼巢, 呈 “一” 或 “二” 字型排布, 水库布设人工鱼巢, 因水深不便固定木桩, 则绳索的两头用铁锚固定, 或固定在水库库汊两边的岸上即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60282 A 2 1/4 页 3 一种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鱼类繁殖与资源增殖技术领域, 具体属于一种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 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鲤鱼(Cyprinus carpio Linna。

6、eus)、 鲫鱼(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广泛分 布于全国各大江河、 湖泊、 水库和池塘中, 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鲤、 鲫鱼具有喜草产粘性 卵习性, 每年春天繁殖季节, 鲤、 鲫鱼能在水草丰富的天然水体自然产卵繁殖。 然而, 无论是 江河、 湖泊、 水库等哪类水体, 水草缺乏必然严重影响鲤、 鲫鱼的自然产卵繁殖效果, 最终导 致这些水体的鲤、 鲫鱼自然资源量不断下降, 直至枯竭状态。这不仅降低了湖泊、 水库等水 体的渔业生产力, 也直接影响到这些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下降。 0003 湖泊是人们熟知的天然水域, 水库是水利工程形成的人工水体, 它们蕴藏着丰富 的渔业。

7、资源。 多年来, 湖泊、 水库为市场提供的大量水产品, 对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 解决粮 食安全问题, 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 由于多种原因, 较多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 一 些湖泊由 “草型湖泊” 演变成了 “藻型湖泊” , 加之过度捕捞等多种原因, 鱼类资源不断下降, 尤其是草上产卵类型的鲤、 鲫鱼数量越来越少、 个体越来越小, 资源趋于枯竭。人工营造的 水库一般水较深, 不适宜水草生长繁衍而严重缺失, 草上产卵的鲤、 鲫鱼更为缺乏产卵繁殖 的条件, 鲤、 鲫鱼资源更加匮乏。 0004 历史上渔民扎结草把漂浮水面, 虽然无意中也起到人工鱼巢的作用, 但其目的是 诱捕草上产卵的鲤、 鲫。

8、鱼等。近些年来, 为了增殖鱼类资源, 虽已出现 “浮式人工鱼巢” 、“固 定式人工鱼巢” 还有建造 “石砾人工产卵场” 等模拟鱼巢与产卵场的方法, 然而, 在内陆缺乏 水草的湖泊、 水库等大水面增殖鲤、 鲫鱼资源, 如何选择廉价易得、 用量较大的人工鱼巢材 料, 选择适宜设置人工鱼巢增殖区和科学设置鱼巢规模, 准确掌握鲤、 鲫鱼产卵时机, 适时 设置人工鱼巢以及维护人工鱼巢的设置场所免遭破坏和影响等尚缺少技术方法。 0005 为了充分利用湖泊、 水库天然生物饵料资源, 增加鲤、 鲫鱼产量, 促进增产、 增效和 增收, 本发明是一种促进湖泊、 水库等大水面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有效方法。 发明。

9、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有效增殖湖泊、 水 库的鲤、 鲫鱼资源,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 无需高档设施设备、 成本低的人工鱼巢和相 应的技术方法。 0007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8 一种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9 第一步用天然草本植物材料制作鲤、 鲫鱼附卵鱼巢 ; 0010 第二步将附卵鱼巢适时布设于水域中 ; 0011 第三步在附卵鱼巢设置完毕, 每隔 50m 附卵鱼巢下方水体, 安装一盏水下灯光, 用 说 明 书 CN 102960282 A 3 2/4 页 4 作夜晚灯光诱集鲤、 鲫鱼。

10、入附卵鱼巢进行卵繁殖 ; 0012 第四步需每隔 3-5 天, 向附卵鱼巢表面喷洒适量的食盐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 增加鱼卵附着效果和保护健康受精卵胚胎发育。 0013 第一步所述的天然草本植物选用五节芒。 0014 所述的五节芒叶片端用机械碾压的方法, 压软植物体天然僵硬的性质, 然后从根 端部位捆扎, 每 10-20 根捆扎成一束, 叶片端可自然柔软散开, 便于鲤、 鲫鱼进入鱼巢与产 卵附着。 0015 第二步所述的布设附卵鱼巢时间在鲤、 鲫鱼的产卵繁殖时期前 1 3 天设置好。 0016 所述的附卵鱼巢, 在水域需选择背风向阳的湖湾、 湖岸边和水库的库汊水面区设 置。 0017 所述的附。

11、卵鱼巢首先需要固定木桩, 多根木桩深插湖底, 桩的顶部露出水面, 绳索 牢固地系在木桩上, 绳索上系人工鱼巢, 呈 “一” 或 “二” 字型排布, 水库布设人工鱼巢, 因水 深不便固定木桩, 则绳索的两头用铁锚固定, 或固定在水库库汊两边的岸上即可。 0018 与已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 0019 本发明选择一种野生草本植物一五节芒 (Misanthus floridulu Labill Ward), 俗称 “霸王草” 作为鲤、 鲫鱼产卵的人工鱼巢材料, 这种草本植物均生长在农田田埂或农村 的岗坡上, 数量多却罕见开发利用, 在农村属于荒草, 往往放火烧毁, 因此, 这种草本植。

12、物价 廉、 易得、 使用安全、 容易推广选用。利用霸王草作为鲤、 鲫鱼产卵的人工鱼巢材料, 制作与 安装简单、 功效高, 捆扎成束的叶片端可自然散开, 易于鲤、 鲫鱼进入繁殖与产卵附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一种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1 第一步用天然草本植物材料制作鲤、 鲫鱼附卵鱼巢 ; 天然草本植物选用五节芒, 俗 称霸王草。 五节芒叶片端用机械碾压的方法, 压软植物体天然僵硬的性质, 然后从根端部位 捆扎, 每 10-20 根捆扎成一束, 叶片端可自然柔软散开, 便于鲤、 鲫鱼进入鱼巢与产卵附着。 附卵鱼巢首先需要固定木桩, 多根木桩深插湖底, 桩的。

13、顶部露出水面, 绳索牢固地系在木桩 上, 绳索上系人工鱼巢, 呈 “一” 或 “二” 字型排布, 水库布设人工鱼巢, 因水深不便固定木桩, 则绳索的两头用铁锚固定, 或固定在水库库汊两边的岸上即可。 0022 第二步将附卵鱼巢适时布设于水域中 ; 根据鲤、 鲫鱼的自然繁殖习性, 长江流域与 淮河流域, 一般在每年的 4 月 5 日至 4 月 15 日之间, 水温上升至 18以上, 即是鲤、 鲫鱼的 产卵繁殖盛期这一规律, 人工鱼巢需在 4 月 1 日至 4 月 5 日之间布置好。根据鲤、 鲫鱼喜水 草密集, 背风向阳的浅水区交配产卵的繁殖习性, 在湖泊、 水库设置人工鱼巢, 需选择背风 向阳的。

14、湖湾、 湖岸边和水库的库汊水面区, 可有效的诱集鲤、 鲫鱼群体进入人工鱼巢产卵繁 殖。根据湖泊、 水库的面积和形态, 在鲤、 鲫鱼繁殖水区, 直线固定直径 1.0-3.0cm 的聚乙烯 绳索, 固定的绳索与绳索之间间隔 20m 宽度, 然后将捆扎成一束束的霸王草人工鱼巢根端 部位紧系于绳索上, 叶片端散发漂浮在水面, 形成排排、 密集的附卵鱼巢区。 0023 第三步在附卵鱼巢设置完毕, 每隔 50m 附卵鱼巢下方 10cm 左右水体, 安装一盏水 下灯光, 用作夜晚灯光诱集鲤、 鲫鱼进入人工鱼巢进行产卵繁殖 ; 0024 第四步需每隔 3-5 天, 向附卵鱼巢表面喷洒适量的食盐溶液或高锰酸钾溶。

15、液, 增 说 明 书 CN 102960282 A 4 3/4 页 5 加鱼卵附着效果和保护受精卵健康胚胎发育。 0025 最后根据预测鲤、 鲫鱼可产卵繁殖的数量, 计划增殖的指标, 或根据增殖水体的面 积, 策划好设置人工鱼巢的规模。一般情况下, 1kg 重的霸王草扎成 1 束鱼巢, 可附着鲤、 鲫 鱼卵 2000 粒左右, 体重 0.9-1.35kg 的 1 尾雌性鲤鱼, 或体重 0.25-0.4kg 的 3-5 尾雌性鲫 鱼产卵需要散布 10 束鱼巢, 可根据这一参数策划设置鱼巢的规模与数量。 002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7 例 1 : 2009-2012 年。

16、, 因气候、 雨量和上游来水等多种原因, 安徽宿松泊湖的湖水深 度由前些年的 2m-3m 上升至 5m 以上, 该湖泊的水草资源因水深不适宜生长等原因全部消 失, 导致鲤、 鲫鱼资源量由 2007-2008 年的平均亩产 2.53kg, 年总产 151.8t, 下降到 2009 年 的亩产 0.825kg, 总产 49.5t。 0028 为了增加该湖泊的鲤、 鲫鱼资源, 2010-2012年连续三年的4月1-5日, 该湖渔业经 营单位, 每年很方便的收购来自沿湖岸边岗坡上生长的野生草本植物一霸王草 20 万 kg, 分 别扎成束, 呈 “一” 或 “二” 字型排列安装在背风向阳靠近岸边的湖面,。

17、 每排鱼巢的长度200m, 宽度 1.5m 左右, 鱼巢覆盖占据水面面积约 30000 平方米。人工鱼巢设置完毕后, 安排专人 负责看管, 禁止一切有可能损害与影响鲤、 鲫鱼产卵的人为活动, 并在岸边观察鲤、 鲫鱼入 巢产卵活动情况, 待鲤、 鲫鱼产卵高峰期基本结束后, 随机从大片鱼巢中取样 ( 以束为基本 计数样本单位 ), 计数鱼巢附卵数量, 并置附卵鱼巢于盛水的塑料盆孵化, 再统计受精率, 孵 化率等 ; 此外, 当年在鱼类捕捞期间, 统计分析渔获物组成, 年底统计鲤、 鲫鱼产量, 综合验 证 “一种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方法” 所产生的效果 ( 见附表 )。 0029 附表 . 湖泊设置人工鱼巢促进鲤、 鲫鱼自然产卵繁殖的效果 0030 说 明 书 CN 102960282 A 5 4/4 页 6 说 明 书 CN 102960282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