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捕蟹的方法与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快速捕蟹的方法与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202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24 CN 104222029 A (21)申请号 201410183703.2 (22)申请日 2014.05.04 A01K 69/06(2006.01) (71)申请人 孙东亚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农 技农机站 (72)发明人 孙东亚 褚秋芬 杨光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代理人 戴朝荣 (54) 发明名称 一种快速捕蟹的方法与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渔业捕捞领域, 是一种快速捕蟹 的方法与装置, 其快速捕蟹的方法为在河蟹养殖 池内设。
2、置有高出水面的网箱, 在网箱上端设置防 逃逸装置, 所述网箱分隔为第一网箱和第二网箱, 分隔网的上部设置分蟹柔性光滑板, 所述分蟹柔 性光滑板顶部与第二网箱之间设置有防返柔性光 滑板 ; 在河蟹养殖池内放置若干地笼, 所述地笼 的出蟹口通入第一网箱 ; 然后将水泵放在地笼的 入蟹口处用水泵冲水引河蟹快速进入地笼网。另 外快速捕蟹的装置与快速捕蟹的方法相对应。采 用上述方法和装置, 不仅能够快速捕蟹, 而且能很 好的将雌、 雄河蟹分开。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3、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2029 A CN 104222029 A 1/1 页 2 1. 一种快速捕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河蟹养殖池内设置有高出水面的网箱, 在网 箱上端设置防逃逸装置, 所述网箱分隔为第一网箱和第二网箱, 所述分隔网上部连接有分 蟹柔性光滑板, 所述分蟹柔性光滑板顶部与第二网箱之间设置有防返柔性光滑板 ; 在河蟹 养殖池内放置若干地笼, 所述地笼的出蟹口通入第一网箱 ; 然后将水泵放在地笼的入蟹口 处用水泵冲水引河蟹快速进入地笼网。 2. 一种快速捕蟹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括放置在河蟹养殖池内的水泵, 还包括高出 河蟹养殖池水面的网箱, 。
4、所述网箱分隔为第一网箱和第二网箱, 所述河蟹养殖池内放置若 干地笼, 所述地笼的出蟹口通入第一网箱, 所述水泵放在地笼的入蟹口处 ; 所述网箱上端连 接有防逃逸装置, 所述分隔网上端连接有分蟹柔性光滑板, 所述分蟹柔性光滑板顶部与向 第二网箱内倾斜的防返柔性光滑板, 所述防返柔性光滑板与分隔网的夹角小于 90。 3.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快速捕蟹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以雌蟹的平均宽度为参 数设置分蟹柔性光滑板的高度 ; 所述的分蟹柔性光滑板的高度小于等于雌蟹的平均宽度。 4.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快速捕蟹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防逃逸装置为连接 在网箱上端的柔性光滑板。
5、, 所述柔性光滑板向网箱内侧倾斜, 所述柔性光滑板与网箱侧壁 之间的夹角小于 90。 5. 按照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快速捕蟹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柔性光滑板由四段 梯形柔性光滑板的斜边依次环接而成, 所述每段柔性光滑板的下底边与网箱的上端边沿固 定连接。 6.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快速捕蟹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河蟹养殖池内网箱 角部外侧固定有立柱, 所述网箱角部通过拉绳与立柱相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22029 A 2 1/4 页 3 一种快速捕蟹的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渔业捕捞领域, 特别是一种快速捕蟹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6、 0002 河蟹 , 学名为中华绒螯蟹, 俗名毛蟹、 大闸蟹, 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特殊经济物种, 分布比较广。河蟹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上世界六十年代很多地方展开人工繁殖和人 工养殖。目前, 河蟹已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0003 河蟹有生殖洄游的生物学特性, 10 月份性成熟的河蟹从湖泊, 江河中顺流而下入 海, 在入海口咸淡水交汇处产卵, 5 月份卵进过发育变态, 成为大眼幼体, 大眼幼体朔水而上 发育变态为蟹 , 在江河 , 湖泊中长大 , 性成熟的河蟹再次入海繁殖后代 , 循环往复。 0004 河蟹的捕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用地笼捕捉, 将地笼放入养殖池中, 河蟹进入 地。
7、笼后人工收网。这种方法用工用网多, 捕足河蟹雌雄不分开。 0005 2、 人工捡拾, 当河蟹性成熟后开始上埂, 用人工捡拾。 这个方法只能在洄游高峰几 天使用, 过了这个时期河蟹不再上埂, 此法不能再用。 目前的养殖方法大多采取双重防逃方 法, 不让河蟹上埂, 利于防盗, 同时河蟹在水中运动消耗的能量比陆地上少, 利于河蟹保持 体重。这种方法在湖泊和大水面养殖不能使用。 0006 3、 干塘摸, 把池水抽干, 河蟹会在池泥中, 用人工摸, 这个方法劳动强度大, 劳动量 更大 , 因机械的损伤原因河暂养的死亡会很大。 0007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CN 103444664A 公开了一种新型发光捕蟹。
8、笼, 它是在钢骨架体 两端部位的里侧连接有一固笼圈, 固笼圈上连接有一吊鼻 ; 钢骨架体为圆形, 两头大中间略 小, 在钢骨架体外侧的圆形骨架上包裹有钢丝片 ; 钢骨架体的两头端部连接有一进螃蟹口, 进河蟹口向里延伸连接有一软质倒须 ; 在钢骨架体的中间部位放置有发光荧光球与诱饵 袋, 发光荧光球与诱饵袋由诱饵袋拉绳连接在钢骨架体的上面。虽然此发明通过发光荧光 球与诱饵袋来吸引河蟹进入捕蟹笼, 但是没有将河蟹雌雄分开。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省人力且能将河蟹雌、 雄分开的快速捕 蟹的方法与装置。 0009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种快速捕蟹的方法为在河。
9、蟹养殖池内设置有高 出水面的网箱, 在网箱上端设置防逃逸装置, 所述网箱被分隔为第一网箱和第二网箱, 所述 分隔网上部连接有分蟹柔性光滑板, 所述分蟹柔性光滑板顶部与第二网箱之间设置有防返 柔性光滑板 ; 在河蟹养殖池内放置若干地笼, 所述地笼的出蟹口通入第一网箱 ; 然后将水 泵放在地笼的入蟹口处 3-8 米范围内, 用水泵冲水引河蟹快速进入地笼网。 0010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应用上述方法进行快速捕蟹的装置, 包括放置在河蟹养殖池内 的水泵, 还包括高出河蟹养殖池水面的网箱, 所述网箱分隔为第一网箱和第二网箱, 所述河 蟹养殖池内放置若干地笼, 所述地笼的出蟹口通入第一网箱, 所述水泵放在地。
10、笼的入蟹口 说 明 书 CN 104222029 A 3 2/4 页 4 处 ; 所述网箱上端连接有防逃逸装置, 所述分隔网上端连接有分蟹柔性光滑板, 所述分蟹柔 性光滑板顶部与向第二网箱内倾斜的防返柔性光滑板, 所述防返柔性光滑板与分隔网的夹 角小于 90, 以雌蟹的平均宽度为参数设置分蟹柔性光滑板的高度 ; 所述的分蟹柔性光滑 板的高度小于等于雌蟹的平均宽度, 一般分蟹柔性光滑板高度为 25-35cm。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防逃逸装置为连接在网箱上端的柔性光滑板, 所述柔性光滑板向 网箱内侧倾斜, 所述柔性光滑板与网箱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 90。 0012 更进一步的, 所述柔性光滑板。
11、由四段梯形柔性光滑板的斜边依次环接而成, 所述 每段柔性光滑板的下底边与网箱的上端边沿固定连接。 0013 更进一步的, 所述河蟹养殖池内网箱角部外侧固定有立柱, 所述网箱角部通过拉 绳与立柱相连接。 0014 采用上述方法和装置后, 根据河蟹喜欢顶水的生物学特性, 用水泵冲水引河蟹快 速进入地笼网, 地笼网内的河蟹爬入第一网箱内暂贮, 提高捕捉效力 ; 利用同一池塘河蟹雄 大雌小的个体差别, 雄蟹攀爬能力强的特点, 在第一网箱与第二网箱分隔网内壁上部用塑 料板设置成适当高度的分蟹板, 让雄蟹从第一网箱进入第二网箱做到雌、 雄河蟹分开。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
12、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 图 1 为本发明快速捕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 2a 为本发明快速捕蟹装置网箱水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 2b 为本发明柔性光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 2c 为本发明分蟹、 防止雄蟹返回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 2d 为本发明柔性光滑板与网箱侧壁的夹角示意图。 0021 图 3 为本发明光滑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 : 1为第一网箱, 2为第二网箱, 4为拉绳, 5为立柱, 6为柔性光滑板, 7为网箱 侧壁, 8 为光滑挡板。 0023 301 为分隔网, 302 为分蟹柔性光滑板, 601 为第一柔性光滑板, 602 。
13、为第二柔性光 滑板, 603为第三柔性光滑板, 604为第四柔性光滑板, 605为中空区域, 606为防返柔性光滑 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本发明一种快速捕蟹的方法为在河蟹养殖池内设置有高出水面的网箱, 在网箱上 端设置防逃逸装置, 所述网箱被分隔网及分蟹挡板 3 分隔为第一网箱 1 和第二网箱 2, 所述 分隔网及分蟹挡板301上连接有分蟹柔性光滑板302, 所述分蟹柔性光滑板302顶部与第二 网箱之间设置有防返柔性光滑板 606 ; 在河蟹养殖池内放置若干地笼, 所述地笼的出蟹口 通入第一网箱 ; 然后将水泵放在地笼的入蟹口处用水泵冲水引河蟹快速进入地笼网。这样 当河蟹从地笼入口爬入。
14、地笼后, 便会进入第一网箱1。 河蟹行走特性, 河蟹的密度接近水, 在 水中可用腿游泳, 在陆地可以爬行。 河蟹的性别特性, 同一生长环境中, 雄性个体普遍比雌 性大, 雄性的攀越能力比雌性大。河蟹的养殖主要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苗种繁殖, 河蟹交配后受精卵发育成大眼幼体。 说 明 书 CN 104222029 A 4 3/4 页 5 0025 第二阶段, 蟹种培育, 大眼幼体培养成蟹种。 0026 第三阶段, 成蟹养殖, 将蟹种养成商品蟹。河蟹的人工养殖中, 蟹种和商品蟹的捕 捞都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商品蟹的销售, 都要雌雄分开后, 按规格销售。利用河蟹喜欢顶 水的生物学特性, 用水泵。
15、冲水引河蟹快速进入地笼网, 地笼网内的河蟹爬入网箱 1 暂贮, 提 高捕捉效力。因为第一网箱 1 和第二网箱 2 上端设置有防逃逸装置, 所以河蟹从地笼进入 网箱后就无法逃逸出来。另外, 利用雄蟹和雌蟹攀爬能力不同的特点, 雄蟹会从第一网箱 1 内爬上分隔网分蟹挡板 3 而进入第二网箱 2 内, 而分隔网上部分蟹挡板 3 与第二网箱之间 设置有防返柔性光滑板 6, 进入网箱 2 内的雄蟹不可能再返回第一网箱 1 内, 可以更好的便 于将雄蟹和雌蟹分开卖。 0027 如图 1、 图 2a 所示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应用上述方法进行快速捕蟹的装置, 包括放 置在河蟹养殖池内的水泵, 还包括高出河蟹养殖池。
16、水面的网箱, 所述网箱由网状的网箱侧 壁 7 围合而成, 为了更好的防止河蟹从网箱内爬出来, 本发明网箱上端设置有防逃逸装置。 所述河蟹养殖池内网箱角部外侧固定有立柱 5, 所述第一网箱和第二网箱角部通过拉绳 4 与立柱 5 相连接, 这样通过拉绳很好的将网箱的形状固定, 本实施方式将网箱的形状固定 为矩形。 0028 如图2a和图2c所示, 所述网箱被高出水面的分隔网3隔开为第一网箱1和第二网 箱 2, 分隔网 3 上连接有分蟹柔性光滑板 302, 分蟹柔性光滑板 302 的高度与雄蟹脚宽相适 应, 高度 H 为 25-35cm。如图 2a 和图 2c 所示, 为了防止雄蟹从第一网箱 1 爬。
17、入第二网箱 2 后再爬回, 所述分隔网 3 上端连接有向第二网箱 2 内倾斜的防返柔性光滑板 606, 所述防返 柔性光滑板 606 与分隔网 3 的夹角为 , 小于 90。这样当雄蟹爬到分隔网 3 上端时会 顺着防返柔性光滑板 606 滑入第二网箱内, 而第二网箱内的雄蟹沿着分隔网 3 向上爬时就 被防返柔性光滑板 606 挡住, 无法越过分隔网 3。所述河蟹养殖池内放置若干地笼, 所述地 笼的出蟹口通入第一网箱 1, 将所述水泵放在地笼的入蟹口处, 这样当水泵抽水时, 由于河 蟹喜欢顶水, 河蟹便会爬入地笼的入蟹口, 然后顺着地笼从地笼的出蟹口进入到第一网箱 1 内。由于雄蟹有较强的攀爬能。
18、力, 雄蟹便会通爬上分蟹挡板 3 进入到第二网箱 2 内, 这样就 将雄蟹和雌蟹区分开来, 分离率可以达到 80%, 这样就节省了 40% 的人工, 节约了成本。 0029 进一步的, 如图 2a、 图 2b 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防逃逸装置为连接在第一网箱 1 和 第二网箱 2 上端柔性光滑板 6。由于将网箱的形状确定为矩形, 所以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光 滑板 6 包括第一柔性光滑板 601、 第二柔性光滑板 602、 第三柔性光滑板 603、 第四柔性光 滑板 604 ; 所述四段梯形柔性光滑板的斜边依次环接而成柔性光滑板 6, 包括第一柔性光滑 板 601、 第二柔性光滑板 602、 第三柔性。
19、光滑板 603、 第四柔性光滑板 604 形成环内中空区域 605。 所述每段柔性光滑板的下底边与第一网箱和第二网箱整体的上端边沿相适, 第一柔性 光滑板 601、 第二柔性光滑板 602、 第三柔性光滑板 603、 第四柔性光滑板 604 的下底边与第 一网箱 1 和第二网箱 2 的上端边沿连接。所述每段柔性光滑板向第一网箱和第二网箱内侧 倾斜, 所述每段柔性光滑板与第一网箱、 第二网箱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如图2d所示, 图中第一柔性光滑板 601 与网箱侧壁 7 的夹角为 , 小于 90 度, 以此类推, 其他的柔性 光滑板与网箱侧壁 7 的夹角也小于 90 度。图中虚线为河蟹的爬。
20、行轨迹, 当河蟹沿着网箱侧 壁 7 向上爬到柔性光滑板 601 上时, 由于 小于 90 度, 柔性光滑板 601 向下倾斜, 河蟹又 会落入到网箱中, 这样更加有效的防止河蟹爬出网箱。 说 明 书 CN 104222029 A 5 4/4 页 6 0030 当然, 本发明的放逃逸装置也可以是如图 3 所示的垂直固定在网箱侧壁上端的光 滑挡板 8, 这样的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这 些仅是举例说明, 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 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说 明 书 CN 104222029 A 6 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22029 A 7 2/4 页 8 图 2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22029 A 8 3/4 页 9 图 2b 图 2c 图 2d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22029 A 9 4/4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22029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