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驳岸乔木型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驳岸乔木型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1904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2.13 CN 102919043 A *CN102919043A* (21)申请号 201210476197.7 (22)申请日 2012.11.22 A01G 1/00(2006.01) A01G 23/00(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磨山 (72)发明人 刘宏涛 袁玲 王福龙 刘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特殊普通合伙 ) 42222 代理人 汪俊锋 (54) 发明名称 自然驳岸乔木型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57。
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驳岸乔木型植物群落的 构建方法。 首先在土层超过80厘米的区域种植的 主要乔木为乌桕, 选用苗木胸径 5-8cm, 种植株行 间距为 3-5 米 ; 为增加季节观赏性可点缀种植构 树、 苦楝, 苗木胸径 5-8cm, 种植间距 3-5 米, 几种 乔木的种植时间为秋季或春季 ; 然后种植高层草 本 : 香蒲、 芦苇、 南荻, 种植间距为 30-50cm, 种植 时间为春季 ; 最后栽植草本地被层的条穗苔草, 种植间距为 20-30 厘米, 种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 本发明方法提供一种利用优势植物构建生态驳岸 植物群落的方法, 对自然式生态驳岸的构建有重 要指导意义。 。
3、(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1 页 2 1. 一种自然驳岸乔木型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如下步骤 : 1) 乔木层 : 在土层超过 80 厘米的区域种植乌桕作为主要乔木, 选用苗木胸径 5-8cm, 种 植株行间距为 3-5 米, 种植时间为秋季或春季 ; 2) 高层草本 : 种植香蒲、 芦苇或南荻, 种植间距为 30-50cm, 种植时间为春季或夏季 ; 3) 草本地被层 : 配植条穗苔草, 种植间距为 20-30 厘米, 种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
4、。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点缀种植构树或苦楝, 苗木胸径 5-8cm, 种植间距 3-5 米, 种植时间为秋季或春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栽植乔木时保留树冠, 仅摘除叶 片减少水分蒸发。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19043 A 2 1/2 页 3 自然驳岸乔木型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驳岸乔木型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属于生态环境治理技术领域。 0002 背景技术 驳岸作为一个生态交错地带, 它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 能流、 生物流发挥着廊道、 过滤器和天然屏障等功能, 由于该地带。
5、异质性高, 使得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水平高, 适于多种 生物生长, 优于陆地或纯水域。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水岸或具有自然水岸 “可渗透 性” 的人工驳岸, 模拟自然保证适当的坡度, 合理配置植物, 稳固土壤, 能使原有的野生动 物、 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它可充分保证水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 同 时具有一定抗洪强度, 并对河流、 湖泊水文过程、 生物过程具有多种调节作用 ; 把滨水区植 被与陆地植被连成一体, 构成一个完整的水域生态系统。 0003 然而, 目前河岸、 湖岸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破坏、 退化现象相当严重, 植物群落的 构建缺乏合理的空间布局、 植物种类组成不合理、。
6、 缺乏系统的群落构建模式研究, 未能实现 涵养水土、 净化水质、 美化生态环境的各项功能目标。 0004 关于生态群落构建的理论研究有不少, 但关于自然驳岸的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却几 乎没有, 导致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没有参考依据, 在城市驳岸建设中只能采取硬化或 修建种植池、 种植带的方式。 00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驳岸的植物配置不合理, 尤其缺少群落式植 物景观, 提供一种自然驳岸乔木型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可改善现有的单调驳岸景观, 对滨 水区植被恢复和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0006 本发明通过对武汉市人工以及自然驳岸作为样本进行植被调查, 以自然分布状态。
7、 下的植物群落为构建基底, 同时为了增加植物群落的景观多样性以及稳定性, 结合不同植 物的生态位, 得出更加合理的植物群落模型。 0007 自然驳岸乔木型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1) 乔木层 : 在土层超过 80 厘米的区域种植乌桕 (Sapium sebiferum) 作为主要乔木, 选 用苗木胸径 5-8cm, 种植株行间距为 3-5 米, 种植时间为秋季或春季 ; 2) 高层草本 : 种植香蒲 (Typha angustifolia) 、 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或南荻 (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var. lutar。
8、ioriparia) , 种植间距为 30-50cm, 种植时间为 春季或夏季 ; 3) 草本地被层 : 配植条穗苔草 (Carex nemostachys) , 种植间距为 20-30 厘米, 种植时 间为春季或秋季。 0008 为增加季节观赏性可点缀种植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或苦楝 (Melia azedarach) , 苗木胸径 5-8cm, 种植间距 3-5 米, 种植时间为秋季或春季。 0009 栽植乔木时最好保留树冠, 仅摘除叶片减少水分蒸发。 说 明 书 CN 102919043 A 3 2/2 页 4 0010 本发明方法利用乡土植物构建生态。
9、驳岸乔木植物群落, 由天然次生植物群落生态 位宽度及群落演替阶段选出的优势乔木种乌桕、 构树以及苦楝均为武汉市乡土植物, 适应性强, 耐水湿且耐干旱瘠薄, 树形优美 ; 根据自然驳岸的生境条件选择防止表土流失的 高大草本, 为增加固土能力和观赏效果选择条穗苔草。 植被可以提高堤岸的稳定性, 减少水 流对堤岸的冲刷, 稳定湖岸系统 ; 选用中等规格的乔木建植, 3-5 年即可形成稳定的自然群 落 ; 自然的植物群落配置可营造和谐的景观, 美化驳岸环境。本发明方法适合地势平缓、 土 层较为深厚的驳岸区植物群落构建。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
10、案为前提下进行 实施, 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 例。 0012 实施例 1 1) 乔木层 : 在土层超过 80 厘米的区域种植的主要乔木为乌桕, 选用苗木胸径 5cm, 种植 株行间距为 3 米, 种植时间为秋季 ; 栽植时最好保留树冠, 仅摘除叶片减少水分蒸发, 保证 快速形成自然的植物群落。 0013 2) 高层草本 : 香蒲, 种植间距为 30cm, 种植时间为春季, 栽植时剪除上部叶片, 仅 保留 20-25cm 的根兜。 0014 3) 草本地被层 : 配植条穗苔草, 种植间距为 20 厘米, 种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 0015 实施。
11、例 2 1) 乔木层 : 在土层超过 80 厘米的区域种植的主要乔木为乌桕, 选用苗木胸径 8cm, 种植 株行间距为 5 米 ; 为增加季节观赏性点缀种植构树, 苗木胸径 5-8cm, 种植间距 3-5 米。种 植时间为春季 ; 栽植时最好保留树冠, 仅摘除叶片减少水分蒸发, 保证快速形成自然的植物 群落。 0016 2) 高层草本 : 芦苇, 种植间距为 50cm, 种植时间为春季, 栽植时剪除上部叶片, 仅 保留 25cm 的根兜。 0017 3) 草本地被层 : 配植条穗苔草, 种植间距为 30 厘米, 种植时间为秋季。 0018 实施例 3 1) 乔木层 : 在土层超过 80 厘米的区域种植的主要乔木为乌桕, 选用苗木胸径 6cm, 种植 株行间距为 4 米 ; 为增加季节观赏性点缀种植苦楝, 苗木胸径 7cm, 种植间距 4 米, 种植时间 为春季 ; 栽植时最好保留树冠, 仅摘除叶片减少水分蒸发, 保证快速形成自然的植物群落。 0019 2) 高层草本 : 南荻, 种植间距为 40cm, 种植时间为春季, 栽植时剪除上部叶片, 仅 保留 20-25cm 的根兜。 0020 3) 草本地被层 : 配植条穗苔草, 种植间距为 25 厘米, 种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 说 明 书 CN 102919043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