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5432562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7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27927.3

申请日:

2014.08.27

公开号:

CN104285852A

公开日:

2015.01.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140827|||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上海海洋大学; 宿迁旭邦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华亿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旭干; 何杰; 赵恒亮; 刘皓; 王幼鹏; 成永旭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9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代理人:

吕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测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中华绒螯蟹扣蟹的头胸甲、第3步足长节的长度,所得数据分别为L1和L2;步骤二:计算,Z=L2/(L1×0.730~0.732);步骤三:判别,当Z≥1时,判为野生扣蟹;当Z<1时,判为人工养殖扣蟹。本发明在经过大量形态学特征参数比对下,创造了一种极为简单实用的方法,仅通过测量两个形态学参数,就能快速鉴别野生扣蟹和人工养殖扣蟹,鉴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中华绒螯蟹扣蟹的头胸甲、第3步足长节的长度,所得数据分别为L1和L2;
步骤二:计算
Z=L2/(L1×0.730~0.732);
步骤三:判别
当Z≥1时,判为野生扣蟹;当Z<1时,判为人工养殖扣蟹。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苗种鉴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大闸蟹,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蟹类,但是由于大规格中华绒螯蟹亲本价格较高,且亲本成活率相对较低,因此许多河蟹育苗场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采用小规格亲本(雌:60-100g/只;雄:80-150g/只)进行人工繁殖,导致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种质退化严重,加之不同水系间中华绒螯蟹盲目引种,加剧了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种质混杂,致使池塘养殖群体商品蟹的规格越来越小,早熟率越来越高。
池塘养殖群体的蟹种经过多代池塘人工养殖、繁殖,其全程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密度高,整个生活环境均是人为控制的,进行传代繁殖的亲本也是人为挑选的,与其相比,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世世代代生活于长江自然流域,摄食天然饵料,自然交配繁殖后代,经历了更强的自然选择,导致其在形态、生理生化及遗传多样性与养殖群体有一系列的差异。研究表明,与池塘养殖群体相比,野生蟹种在养殖性能上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大规格成蟹比例较高和性腺成熟晚等。并且,有资料显示,随着长江流域禁渔期的实行和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等工作的开展,长江流域中华绒螯蟹野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长江中已经存在一定数量的野生亲本、大眼幼体和扣蟹,且有上升趋势,并且允许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许多养殖生产者均希望利用野生扣蟹(蟹种)进行成蟹的池塘养殖,这致使长江野生扣蟹供不应求,其价格居高不下,目前长江水系野生扣蟹蟹种价格是池塘养殖扣蟹的2倍左右,这使得长江野生扣蟹过渡捕捞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商贩以假乱真,以良充莠,采用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扣蟹充当野生扣蟹来蒙骗养殖户,牟取暴利,这给中华绒螯蟹养殖的 有序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来帮助养殖生产者鉴别真假野生蟹。遗憾的是,国内有关中华绒螯蟹的种群判别、种质鉴定、产地鉴别均采用形态学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函数以及分子标记、元素指纹图谱等技术手段,这些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工作,甚至需要用到精密的科学仪器,多数仅局限的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难以被普通的渔民及养殖生产者所采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国内有关中华绒螯蟹的种群判别、种质鉴定、产地鉴别不简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准确度非常高且非常实用的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为养殖生产者提供防伪技能,同时为渔业资源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现场执法能力。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中华绒螯蟹扣蟹的头胸甲、第3步足长节的长度,所得数据分别为L1和L2;
步骤二:计算
Z=L2/(L1×0.730~0.732);
步骤三:判别
当Z≥1时,判为野生扣蟹;当Z<1时,判为人工养殖扣蟹。
本发明的方法原理如下:
同其它水产动物一样,中华绒螯蟹会随生长环境的改变而选择相应的生存策略,长江野生条件下的中华绒螯蟹和池塘养殖条件下的中华绒螯蟹在种群密度、饵料条件和水质条件等子均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经历的自然选择强度不同,导致两群体蟹的形态学特征在各自的环境选择下受到不同影响。本发明在经过大量形态学特征参数比对下,创造了一种极为简单实用的方法, 仅通过测量两个形态学参数,就能快速鉴别野生扣蟹和人工养殖扣蟹,鉴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华绒螯蟹扣蟹甲壳示意图;
图2为中华绒螯蟹扣蟹身体右侧第3步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人工养殖扣蟹的鉴别方法,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通过实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为同时证明本发明的鉴别准确率,抓取40只扣蟹(20只野生扣蟹,20只人工养殖扣蟹),分别标记其实际归属后,再运用本发明技术进行鉴别测试。具体测试方法为测量每只蟹的甲壳长(L1)和身体右侧第3步足长节长(L2),并运用公式Z=L2/(L1×0.732)计算相应的Z值,当Z≥1时,判为野生扣蟹;当Z<1时,判为人工养殖扣蟹。
扣蟹编号实际归属L1L2Z判别归属鉴别结果1野生扣蟹25.1118.881.027野生扣蟹2野生扣蟹25.4520.271.088野生扣蟹3养殖扣蟹24.3316.380.920养殖扣蟹4野生扣蟹25.0918.691.018野生扣蟹5养殖扣蟹24.6117.330.962养殖扣蟹6养殖扣蟹24.6217.330.962养殖扣蟹7养殖扣蟹25.3417.680.953养殖扣蟹8野生扣蟹27.1919.580.984野生扣蟹9野生扣蟹24.4618.561.037野生扣蟹10野生扣蟹23.8418.321.050野生扣蟹11养殖扣蟹24.7616.920.934养殖扣蟹12养殖扣蟹25.3217.630.951养殖扣蟹
13野生扣蟹26.6721.051.078野生扣蟹14野生扣蟹25.2718.691.010野生扣蟹15养殖扣蟹23.3316.550.969养殖扣蟹16养殖扣蟹24.2916.40.922养殖扣蟹17养殖扣蟹23.3416.710.978养殖扣蟹18养殖扣蟹23.5216.630.966养殖扣蟹19养殖扣蟹24.1218.841.067野生扣蟹20养殖扣蟹23.3216.70.978养殖扣蟹21养殖扣蟹24.8517.070.938养殖扣蟹22野生扣蟹23.5717.371.007野生扣蟹23野生扣蟹23.6217.481.011野生扣蟹24养殖扣蟹26.8217.950.914养殖扣蟹25野生扣蟹26.1519.441.016野生扣蟹26野生扣蟹25.919.491.028野生扣蟹27养殖扣蟹24.2617.370.978养殖扣蟹28养殖扣蟹25.6117.250.920养殖扣蟹29养殖扣蟹26.0117.720.931养殖扣蟹30养殖扣蟹24.8617.270.949养殖扣蟹31野生扣蟹26.0419.531.025野生扣蟹32野生扣蟹25.8919.771.043野生扣蟹33养殖扣蟹27.3519.530.976养殖扣蟹34养殖扣蟹24.7817.230.950养殖扣蟹35野生扣蟹25.0418.741.022野生扣蟹36野生扣蟹22.2817.641.082野生扣蟹37野生扣蟹21.7317.091.074野生扣蟹38野生扣蟹26.2519.000.989养殖扣蟹39野生扣蟹25.0220.021.093野生扣蟹40野生扣蟹26.6920.231.035野生扣蟹
从上述结果看,40只扣蟹,有38只判别正确,判别准确率达95%,基本上可以为养殖生产者提供简单可靠的鉴别方法。
所以,养殖生产者在购买中华绒螯蟹蟹种(扣蟹)时,只需要从大批量的扣蟹中用游标卡尺随机测量4-5只,运用上述公式计算Z值并鉴别。

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858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1 CN 104285852 A (21)申请号 201410427927.3 (22)申请日 2014.08.27 A01K 61/00(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海洋大学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 999 号 申请人 宿迁旭邦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华亿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吴旭干 何杰 赵恒亮 刘皓 王幼鹏 成永旭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24 代理人 吕伴 (54) 发明名称 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 塘养。

2、殖扣蟹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 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 具体包括如 下步骤 : 步骤一 : 测量,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中华 绒螯蟹扣蟹的头胸甲、 第 3 步足长节的长度 , 所 得数据分别为 L1 和 L2 ; 步骤二 : 计算, Z L2/ (L10.7300.732) ; 步骤三 : 判别, 当Z1时, 判为野生扣蟹 ; 当 Z1 时, 判为人工养殖扣蟹。本 发明在经过大量形态学特征参数比对下, 创造了 一种极为简单实用的方法, 仅通过测量两个形态 学参数, 就能快速鉴别野生扣蟹和人工养殖扣蟹, 鉴别准确率达到 95以上。 (51)Int.Cl.。

3、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85852 A CN 104285852 A 1/1 页 2 1. 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体 包括如下步骤 : 步骤一 : 测量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中华绒螯蟹扣蟹的头胸甲、 第 3 步足长节的长度 , 所得数据分别为 L1 和 L2 ; 步骤二 : 计算 Z L2/(L10.730 0.732) ; 步骤三 : 判别 当 Z 1 时, 判为野生扣蟹 ; 当 Z1 。

4、时, 判为人工养殖扣蟹。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85852 A 2 1/4 页 3 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苗种鉴别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 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 大闸蟹, 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蟹类, 但是由于大规 格中华绒螯蟹亲本价格较高, 且亲本成活率相对较低, 因此许多河蟹育苗场为了片面追求 经济效益, 采用小规格亲本 ( 雌 : 60-100g/ 只 ; 雄 : 80-150g/ 只 ) 进行人工繁殖, 导致长江 水系中华绒。

5、螯蟹养殖群体的种质退化严重, 加之不同水系间中华绒螯蟹盲目引种, 加剧了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种质混杂, 致使池塘养殖群体商品蟹的规格越来越小, 早熟率越来 越高。 0003 池塘养殖群体的蟹种经过多代池塘人工养殖、 繁殖, 其全程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养 殖密度高, 整个生活环境均是人为控制的, 进行传代繁殖的亲本也是人为挑选的, 与其相 比,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世世代代生活于长江自然流域, 摄食天然饵料, 自然交配繁殖 后代, 经历了更强的自然选择, 导致其在形态、 生理生化及遗传多样性与养殖群体有一系列 的差异。研究表明, 与池塘养殖群体相比, 野生蟹种在养殖性能上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

6、如大 规格成蟹比例较高和性腺成熟晚等。 并且, 有资料显示, 随着长江流域禁渔期的实行和中华 绒螯蟹增殖放流等工作的开展, 长江流域中华绒螯蟹野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 长 江中已经存在一定数量的野生亲本、 大眼幼体和扣蟹, 且有上升趋势, 并且允许合理的开发 和利用。 0004 许多养殖生产者均希望利用野生扣蟹 ( 蟹种 ) 进行成蟹的池塘养殖, 这致使长江 野生扣蟹供不应求, 其价格居高不下 , 目前长江水系野生扣蟹蟹种价格是池塘养殖扣蟹的 2倍左右,这使得长江野生扣蟹过渡捕捞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在利益驱使下, 一些不法商 贩以假乱真, 以良充莠, 采用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扣蟹充当野生。

7、扣蟹来蒙骗养殖户, 牟取暴 利, 这给中华绒螯蟹养殖的有序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实用的方 法来帮助养殖生产者鉴别真假野生蟹。 遗憾的是, 国内有关中华绒螯蟹的种群判别、 种质鉴 定、 产地鉴别均采用形态学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判别函数以及分子标记、 元素指纹图谱 等技术手段, 这些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 处理和分析工作, 甚至需要用到精密的科 学仪器, 多数仅局限的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 难以被普通的渔民及养殖生产者所采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国内有关中华绒螯蟹的种群判别、 种质鉴 定、 产地鉴别不简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准确度非常。

8、高且非常实用的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 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 该方法不仅可为养殖生产者提供防伪技能, 同时为渔 业资源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现场执法能力。 说 明 书 CN 104285852 A 3 2/4 页 4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0007 一种鉴别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池塘养殖扣蟹的方法, 具体包括如下步 骤 : 0008 步骤一 : 测量 0009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中华绒螯蟹扣蟹的头胸甲、 第 3 步足长节的长度 , 所得数据分 别为 L1 和 L2 ; 0010 步骤二 : 计算 0011 Z L2/(L10.730 。

9、0.732) ; 0012 步骤三 : 判别 0013 当 Z 1 时, 判为野生扣蟹 ; 当 Z1 时, 判为人工养殖扣蟹。 0014 本发明的方法原理如下 : 0015 同其它水产动物一样, 中华绒螯蟹会随生长环境的改变而选择相应的生存策略, 长江野生条件下的中华绒螯蟹和池塘养殖条件下的中华绒螯蟹在种群密度、 饵料条件和水 质条件等子均存在较大差异, 整体上经历的自然选择强度不同, 导致两群体蟹的形态学特 征在各自的环境选择下受到不同影响。本发明在经过大量形态学特征参数比对下, 创造了 一种极为简单实用的方法, 仅通过测量两个形态学参数, 就能快速鉴别野生扣蟹和人工养 殖扣蟹, 鉴别准确率。

10、达到 95以上。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中华绒螯蟹扣蟹甲壳示意图 ; 0017 图 2 为中华绒螯蟹扣蟹身体右侧第 3 步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野生扣蟹和人工养殖扣蟹的鉴别方法, 为了使本发明 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通过实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 明。 0019 为同时证明本发明的鉴别准确率, 抓取 40 只扣蟹 (20 只野生扣蟹, 20 只人工养殖 扣蟹 ), 分别标记其实际归属后, 再运用本发明技术进行鉴别测试。具体测试方法为测量每 只蟹的甲壳长 (L1) 和身体右侧第 3 步足长节长 (L2), 并运用公式 。

11、Z L2/(L10.732) 计 算相应的 Z 值, 当 Z 1 时, 判为野生扣蟹 ; 当 Z1 时, 判为人工养殖扣蟹。 0020 扣蟹编号实际归属L1L2Z判别归属鉴别结果 1野生扣蟹25.1118.88 1.027 野生扣蟹 2野生扣蟹25.4520.27 1.088 野生扣蟹 3养殖扣蟹24.3316.38 0.920 养殖扣蟹 4野生扣蟹25.0918.69 1.018 野生扣蟹 说 明 书 CN 104285852 A 4 3/4 页 5 5养殖扣蟹24.6117.33 0.962 养殖扣蟹 6养殖扣蟹24.6217.33 0.962 养殖扣蟹 7养殖扣蟹25.3417.68 0。

12、.953 养殖扣蟹 8野生扣蟹27.1919.58 0.984 野生扣蟹 9野生扣蟹24.4618.56 1.037 野生扣蟹 10野生扣蟹23.8418.32 1.050 野生扣蟹 11养殖扣蟹24.7616.92 0.934 养殖扣蟹 12养殖扣蟹25.3217.63 0.951 养殖扣蟹 0021 13野生扣蟹26.6721.05 1.078 野生扣蟹 14野生扣蟹25.2718.69 1.010 野生扣蟹 15养殖扣蟹23.3316.55 0.969 养殖扣蟹 16养殖扣蟹24.2916.40.922 养殖扣蟹 17养殖扣蟹23.3416.71 0.978 养殖扣蟹 18养殖扣蟹23.。

13、5216.63 0.966 养殖扣蟹 19养殖扣蟹24.1218.84 1.067 野生扣蟹 20养殖扣蟹23.3216.70.978 养殖扣蟹 21养殖扣蟹24.8517.07 0.938 养殖扣蟹 22野生扣蟹23.5717.37 1.007 野生扣蟹 23野生扣蟹23.6217.48 1.011 野生扣蟹 24养殖扣蟹26.8217.95 0.914 养殖扣蟹 25野生扣蟹26.1519.44 1.016 野生扣蟹 26野生扣蟹25.919.49 1.028 野生扣蟹 27养殖扣蟹24.2617.37 0.978 养殖扣蟹 说 明 书 CN 104285852 A 5 4/4 页 6 2。

14、8养殖扣蟹25.6117.25 0.920 养殖扣蟹 29养殖扣蟹26.0117.72 0.931 养殖扣蟹 30养殖扣蟹24.8617.27 0.949 养殖扣蟹 31野生扣蟹26.0419.53 1.025 野生扣蟹 32野生扣蟹25.8919.77 1.043 野生扣蟹 33养殖扣蟹27.3519.53 0.976 养殖扣蟹 34养殖扣蟹24.7817.23 0.950 养殖扣蟹 35野生扣蟹25.0418.74 1.022 野生扣蟹 36野生扣蟹22.2817.64 1.082 野生扣蟹 37野生扣蟹21.7317.09 1.074 野生扣蟹 38野生扣蟹26.2519.00 0.989 养殖扣蟹 39野生扣蟹25.0220.02 1.093 野生扣蟹 40野生扣蟹26.6920.23 1.035 野生扣蟹 0022 从上述结果看, 40只扣蟹, 有38只判别正确, 判别准确率达95, 基本上可以为养 殖生产者提供简单可靠的鉴别方法。 0023 所以, 养殖生产者在购买中华绒螯蟹蟹种(扣蟹)时, 只需要从大批量的扣蟹中用 游标卡尺随机测量 4-5 只, 运用上述公式计算 Z 值并鉴别。 说 明 书 CN 104285852 A 6 1/1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85852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