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尾密鲴的鱼种培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黄尾密鲴的鱼种培育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4768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31 CN 104247686 A (21)申请号 201410491765.X (22)申请日 2014.09.23 A01K 61/00(2006.01) (71)申请人 和县善厚水产养殖场 地址 238200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善厚镇高 祖行政村 (72)发明人 李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代理人 娄尔玉 (54) 发明名称 一种黄尾密鲴的鱼种培育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尾密鲴的鱼种培育方 法, 涉及鱼种培育技术领域, 所述黄尾密鲴的鱼种 培育方法主要包括。
2、以下六个步骤 : (1) 池塘选择, (2) 注水培水, (3) 鱼种选择, (4) 鱼种放养, (5) 鱼种投饲, (6) 鱼病防治。本发明依据黄尾密鲴的 生物学特性, 建立了黄尾密鲴鱼种培育新模式, 套 养草鱼不仅能节约鱼池中的饵料生物, 充分利用 水体空间, 还能在不增加投喂量的情况下提高黄 尾密鲴的出塘规格和成活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47686 A CN 104247686 A 1/1 页 2 1. 一种黄尾密鲴的鱼种培育。
3、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列步骤 : (1) 池塘选择 : 鱼种池选择面积以 1-2 亩, 水深 1.0-1.5m 为宜, 池底平坦并含有一定壤 土或沙壤土, 淤泥厚度低于 20cm ; (2) 注水培水 : 鱼种投放 7-10 天前先用 100-120kg/ 亩的生石灰彻底消毒鱼池, 随后 用有机生物肥或绿色植物培养水质, 有机生物肥用量为 100-150kg/ 亩, 绿色植物用量为 400-450kg/ 亩, 2-3 天后将鱼种池池水加深至 0.5m ; (3) 鱼种选择 : 选择体形正常、 鳍条与鳞被完整、 体表光滑有粘液、 色泽正常、 游动活泼 的鱼种, 且鱼种畸形率和损伤率小于 1。
4、 ; (4) 鱼种放养 : 采取池塘套养方式, 每亩放养 2.5-3.0cm 的黄尾密鲴鱼种 3000-5000 尾、 2.0-2.5cm 的草鱼鱼种 500-800 尾, 放养后鱼池每 10-15 天每亩施加发酵后的有机肥 50-80kg ; (5) 鱼种投饲 : 投喂饲料以米糠、 麸皮和菜籽饼为主, 辅以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主要营 养成份蛋白质含量不低于 20, 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 3-4 ; (6) 鱼病防治 : 每天早、 中、 晚各巡塘一次, 检查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 清除池边杂草, 及早发现鱼病预兆, 在鱼病流行季节, 每 15 天用 20-30kg/ 亩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 ( 平均。
5、水 深 1m 时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黄尾密鲴的鱼种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鱼种放养 前先用 2.5食盐水浸泡 8-15min, 再用 1食盐水与小苏打混合液 (1:1) 浸泡 20-30min, 最后用 20-30ug/L 呋喃唑酮与 15-20ug/L 红霉素混合液浸泡 20-30min 灭菌消毒。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47686 A 2 1/2 页 3 一种黄尾密鲴的鱼种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涉及鱼种培育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黄尾密鲴的鱼种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 0002 黄尾密鲴 (Xenocypris davidi Bl。
6、eeker), 为鲤科, 鲴亚科鱼类, 俗名黄尾、 黄片 等, 是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 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 以附生硅藻、 水底腐殖质和高等水生植 物的碎屑为食, 广泛分布于长江、 钱塘江、 闽江等水系, 该鱼体形圆长、 肉质肥实、 内脏少、 肉 质细嫩、 营养丰富。 0003 在上世纪 50、 60 年代, 黄尾密鲴是钱塘江重要渔业资源, 其产量约占总产量的 15-20, 但随着新安江、 富春江梯形水坝的建成造成黄尾密鲴资源量急剧下降, 亟需进行 开发、 利用和资源保护增殖。 该鱼易养殖、 抗病力强、 生长速度快于其他鲴鱼, 是主养和混养 的理想品种, 也是天然水域增殖放流的优良品种。 开发。
7、黄尾密鲴的人工繁殖方法, 以期达到 规模繁育, 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种苗。 发明内容 :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序简单、 投入成本低、 成活率高的黄 尾密鲴的鱼种培育方法。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 0006 一种黄尾密鲴的鱼种培育方法, 包括下列步骤 : 0007 (1) 池塘选择 : 鱼种池选择面积以 1-2 亩, 水深 1.0-1.5m 为宜, 池底平坦并含有一 定壤土或沙壤土, 淤泥厚度低于 20cm ; 0008 (2) 注水培水 : 鱼种投放 7-10 天前先用 100-120kg/ 亩的生石灰彻底消毒鱼池, 随 后用。
8、有机生物肥或绿色植物培养水质, 有机生物肥用量为 100-150kg/ 亩, 绿色植物用量为 400-450kg/ 亩, 2-3 天后将鱼种池池水加深至 0.5m ; 0009 (3) 鱼种选择 : 选择体形正常、 鳍条与鳞被完整、 体表光滑有粘液、 色泽正常、 游动 活泼的鱼种, 且鱼种畸形率和损伤率小于 1 ; 0010 (4) 鱼种放养 : 采取池塘套养方式, 每亩放养 2.5-3.0cm 的黄尾密鲴鱼种 3000-5000 尾、 2.0-2.5cm 的草鱼鱼种 500-800 尾, 放养后鱼池每 10-15 天每亩施加发酵后 的有机肥 50-80kg ; 0011 (5) 鱼种投饲 :。
9、 投喂饲料以米糠、 麸皮和菜籽饼为主, 辅以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主 要营养成份蛋白质含量不低于 20, 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 3-4 ; 0012 (6) 鱼病防治 : 每天早、 中、 晚各巡塘一次, 检查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 清除池边杂 草, 及早发现鱼病预兆, 在鱼病流行季节, 每 15 天用 20-30kg/ 亩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 ( 平 均水深 1m 时 )。 0013 鱼种放养前先用 2.5食盐水浸泡 8-15min, 再用 1食盐水与小苏打混合 液 (1:1) 浸泡 20-30min, 最后用 20-30ug/L 呋喃唑酮与 15-20ug/L 红霉素混合液浸泡 说 明 书 CN 1。
10、04247686 A 3 2/2 页 4 20-30min 灭菌消毒。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依据黄尾密鲴的生物学特性, 建立了黄尾密鲴鱼种 培育新模式, 套养草鱼不仅能节约鱼池中的饵料生物, 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还能在不增加投 喂量的情况下提高黄尾密鲴的出塘规格和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 0015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 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6 实施例 1 0017 鱼池需要靠近水源、 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电讯与供电畅通, 水源水量充足、 水质清 鲜、 干净无污染, 透明度在 40cm 以上。
11、, 并且排灌方便, 不受旱、 涝影响。 0018 本实施例的黄尾密鲴的鱼种培育方法, 包括下列步骤 : 0019 (1) 池塘选择 : 鱼种池选择面积以 1-2 亩, 水深 1.0-1.5m 为宜, 池底平坦并含有一 定壤土或沙壤土, 淤泥厚度低于 20cm。 0020 (2) 注水培水 : 鱼种投放 7-10 天前先用 100-120kg/ 亩的生石灰彻底消毒鱼池, 随 后用有机生物肥或绿色植物培养水质, 有机生物肥用量为 100-150kg/ 亩, 绿色植物用量为 400-450kg/ 亩, 2-3 天后将鱼种池池水加深至 0.5m。 0021 (3) 鱼种选择 : 选择体形正常、 鳍条与。
12、鳞被完整、 体表光滑有粘液、 色泽正常、 游动 活泼的鱼种, 且鱼种畸形率和损伤率小于 1。 0022 (4) 鱼种放养 : 采取池塘套养方式, 每亩放养 2.5-3.0cm 的黄尾密鲴鱼种 3000-5000 尾、 2.0-2.5cm 的草鱼鱼种 500-800 尾, 放养后鱼池每 10-15 天每亩施加发酵后 的有机肥 50-80kg, 保持池水肥、 活、 爽。 0023 鱼种放养前先用 2.5食盐水浸泡 8-15min, 再用 1食盐水与小苏打混合 液 (1:1) 浸泡 20-30min, 最后用 20-30ug/L 呋喃唑酮与 15-20ug/L 红霉素混合液浸泡 20-30min 灭。
13、菌消毒。 0024 (5) 鱼种投饲 : 投喂饲料以米糠、 麸皮和菜籽饼为主, 辅以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主 要营养成份蛋白质含量不低于 20, 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 3-4。 0025 (6) 鱼病防治 : 每天早、 中、 晚各巡塘一次, 检查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 清除池边杂 草, 及早发现鱼病预兆, 在鱼病流行季节, 每 15 天用 20-30kg/ 亩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 ( 平 均水深 1m 时 )。 0026 黄尾密鲴鱼种经过 6-8 个月的培育后出塘规格达体长 13-16cm, 成活率可达 70-80, 可用于成鱼的大规模养殖。 002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CN 104247686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