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扩繁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431490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36949.3

申请日:

2014.10.13

公开号:

CN104303769A

公开日:

2015.01.2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公布日:2015012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141013|||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云南省会泽县优质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李天时; 杨加玉; 王燕林; 高德铭

地址:

654200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城景星路3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云南省曲靖市专利事务所 53104

代理人:

许永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马铃薯扩繁殖方法,包括种薯育苗、掰苗移栽、整地和田间管理措施;a、用种薯培育短壮芽;选择两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辣子、茄子等茄科作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壤土;3月下旬播种;薯床宽90公分,深挖20公分;播种时块茎脐部向下,顶部向上,薯间隔3公分;苗长到3-5公分,根长近5公分,可掰苗移栽;移栽时按行距50-53公分,株距29-33公分,塘深13-15公分挖塘;掰下的苗以单株栽在塘中,白色部分和根都要埋入土内,浇足定根水;10-15天新根长出,生长转入正常的大田管理方式。掰苗移栽扩繁比切薯播种节约成本3成以上,最大限度的杜绝马铃薯易患的多种病源,从种子培育过程的传播途径。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马铃薯扩繁殖方法,包括种薯育苗、掰苗移栽、整地和田间管理措施;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 
a、种薯选择,选择适宜马铃薯新品种原种或一级种,重量130-160克重的种薯,先堆藏,待种薯开始萌芽,在有散射光照的室内平铺2—3层,每半月翻转一次,变换上下层位置,让每层种薯的薯芽见光,培育短壮芽;
b、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且是两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辣子、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作为马铃薯掰苗移栽地;
c、播种时间,应在3月下旬播种; 
d、苗床地整理,在土壤疏松细碎的地块上,薯床宽90公分、长度任意确定,须深挖20公分,挖出床内部分土备作覆盖土,再将床内土壤摊平并保持疏松;
e、播种方法,种薯按大小和芽长为序,块茎脐部向下,顶部向上,沿两边摆在薯床上,薯之间隔3公分;摆好后,将备好的覆盖土,盖种6-7公分厚,刮平形成高畦,床边微高于畦面不少于3公分,浇透水,往后浇水保持畦面湿润;
f、掰苗,观察育苗床中种薯的苗长到3-5公分,根长接近5公分,并有大量须根时即可掰苗,以备移栽; 掰完苗后的种薯,如步骤b方式摆于薯床,上覆盖土,浇水保持湿润,使其再出苗,再掰苗,如此多次;第一次育苗期为43±3天,第二次为23±2天,第三次为16±2天;
g、移栽,先对移栽地挖松或犁耙,按行距50-53公分,株距29-33公分,塘深13-15公分挖塘,施腐熟农家肥于塘内;掰下的苗以单株栽在塘中,白色部分和根都要埋入土内,浇足定根水,第二日再浇水一次,喷敌杀死溶液,防虫伤苗;掰下来的苗应按高矮顺序栽,以防后期高植株荫蔽矮植株;
h、田间管理,栽苗后的5-7天为缓苗期,10-15天新根长出,叶片变大,生长转入正常,此时即可进行田间管理,管理方法与大田生产相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扩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移栽时用钉耙从种薯下面提起种薯,再将绿苗从种薯上轻轻掰下,掰下的苗遮荫防晒,保持新鲜。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扩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方法制得的马铃薯种。

说明书

说明书马铃薯扩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扩繁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的传统繁殖方式是选择芽眼多的整个马铃薯,作为种薯,分整薯播种和切块播种两种方式。整薯播种是在种植时,将种薯催芽后不用刀切开、而是整个播入地里的种植方法,一是用种量大,每亩需种薯250公斤;二是繁殖慢,一个种薯只能生长一株。切块播种是把一个马铃薯切成2-3块作种,这样能提高繁殖系数3倍左右。但由于马铃薯有切口,容易散失水分,也容易被细菌感染,造成烂种缺塘。另外,切块播种是传播病害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切到一个带病菌的马铃薯,如果不及时对刀子进行处理,就会把病菌传播给健康的马铃薯。这种传播的效率相当高,切一刀可以传染30-40个健康种薯。马铃薯的环腐病就是种薯在切块过程中由切口传染蔓延的。因此繁殖系数小,易传播病害;还需要大量的种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马铃薯扩繁方法,以解决采用整个马铃薯切块取种薯的方式,需要种薯量大,也浪费马铃薯的问题。同时提高了马铃薯的抗病和预防有害细菌的能力。还避免了大量用种薯的运输费用。
技术方案:
马铃薯扩繁殖方法,包括种薯育苗、掰苗移栽、整地和田间管理措施;有以下步骤:
a、种薯选择,选择适宜马铃薯新品种原种或一级种,重量130-160克重的种薯,先堆藏,待种薯开始萌芽,在有散射光照的室内平铺2—3层,每半月翻转一次,变换上下层位置,让每层种薯的薯芽见光,培育短壮芽。
b、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且是两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辣子、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作为马铃薯掰苗移栽地。
c、播种时间,应在3月下旬播种。 
d、苗床地整理,在土壤疏松细碎的地块上,薯床宽90公分、长度任意确定,须深挖20公分,挖出床内部分土备作覆盖土,再将床内土壤摊平并保持疏松。
e、播种方法,种薯按大小和芽长为序,块茎脐部向下,顶部向上,沿两边摆在薯床上,薯之间隔3公分;摆好后,将备好的覆盖土,盖种6-7公分厚,刮平形成高畦,床边微高于畦面不少于3公分,浇透水,往后视情况浇水保持畦面湿润。
f、掰苗,观察育苗床中种薯的苗长到3-5公分,根长接近5公分,并有大量须根时即可移栽; 掰完苗后的种薯,如步骤b方式摆于薯床,上覆盖土,浇水保持湿润,使其再出苗,再掰苗,如此多次;第一次育苗期为43±3天,第二次为23±2天,第三次为16±2天。
g、移栽,先对移栽地挖松或犁耙,按行距50-53公分,株距29-33公分,塘深13-15公分挖塘,施腐熟农家肥于塘内;掰下的苗以单株栽在塘中,白色部分和根都要埋入土内,浇足定根水,第二日再浇水一次,喷敌杀死溶液,防虫伤苗;掰下来的苗应按高矮顺序栽,以防后期高植株荫蔽矮植株。
h、田间管理,栽苗后的5-7天为缓苗期,10-15天新根长出,叶片变大,生长转入正常,此时即可进行田间管理,管理方法与大田生产相同。
须注意的是移栽时用钉耙从种薯下面提起种薯,再将绿苗从种薯上轻轻掰下,掰下的苗应遮荫防晒,保持新鲜,保证移栽后成活率高;种薯再移栽在薯床上,覆土再育苗。
按照上述方式得到马铃薯,作为种子使用,可最大限度的杜绝马铃薯易患的多种病源,从种子培育过程的传播途径。还具有:
繁殖快:一般一个种薯可掰苗3次左右,可繁殖9-10苗,相比切薯繁殖,一个种薯只能切2-3块,繁殖2-3苗,繁殖系数提高了3倍以上,按此方法扩繁,使马铃薯新品种能提前3-4年普及到千家万户,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效益高:采用掰苗移栽扩繁方法,每亩用种45公斤左右,按每公斤脱毒种薯价2.5元计算,需成本112.5元。而采用切薯播种,每亩至少需用种200公斤,需成本500元;掰苗移栽扩繁比切薯播种节约成本3成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给出实施例:
a、种薯选择,选择适宜马铃薯新品种原种或一级种,重量130-160克种薯,先堆藏,待种薯开始萌芽,在有散射光照的室内平铺3层,每半月翻转一次,变换上下层位置,让每层种薯的薯芽见光,培育短壮芽。在储藏过程中发现带病的种薯及时清除,播种时选择健康无病种薯。按每亩移栽4000苗需45公斤。
b、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作为马铃薯掰苗移栽地,为防止当地有害细菌传染新种,无论薯床和移栽地,最好选择两年以上未种过洋芋、辣子、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掰苗移栽需浇定根水和保苗水,因而还应选择距水源较近的地块,方便管理过程中的浇水。
c、播种时间,应在3月下旬播种,以防止第一次移栽的苗遭霜冻,又使最后掰苗移栽的马铃薯苗有满足它生长必须的时间长度。
d、薯床地整理,在土壤疏松细碎的地块上,薯床地面宽90公分,长度根据地块实际,任意确定,对选择好的地深挖至少20公分,把床内部分土取出,堆放在薯床两侧边,备作覆盖土;再将床内土壤摊平并保持疏松;
e、播种方法,种薯按大小和芽长为序,块茎脐部向下,顶部向上,沿两边摆在薯床上,间隔3公分;种薯摆好后,将备好的覆盖土,盖在种薯上,厚度控制在6-7公分,刮平形成高畦,床边微高于床面3公分,浇透水;之后视薯床地面的干湿情况隔3-6日浇水一次,保持畦面湿润。
f、掰苗,观察育苗床中种薯的苗长到3-5公分,根长接近5公分,并有大量须根时即可掰苗,以备移栽。移栽时用钉耙从种薯下面提起种薯,再将绿苗从种薯上轻轻掰下,掰下的苗应遮荫防晒,保持新鲜,保证移栽后成活率高;
掰完苗后的种薯,如步骤b方式摆于薯床,上覆盖土,浇水保持湿润,使其再出苗,再掰苗,如此多次;第一次育苗期为45天,第二次为23天,第三次为16天。
g、移栽,在每次掰苗前,先挖松或犁耙移栽地,按行距53公分,株距29-33公分,塘深13-15公分挖塘,施腐熟农家肥于塘内;掰下的苗以单株栽在塘中,白色部分和根都要埋入土内,浇足定根水,第二日再浇水一次,喷敌杀死溶液防虫伤苗;掰来的苗应按高矮顺序栽,以防后期高植株荫蔽矮植株。
h、田间管理,栽苗后的5-7天为缓苗期,10-15天新根长出,叶片变大,生长转入正常,此时即可进行田间管理,管理方法与马铃薯的大田生产方式相同。
采用此方法,利用选好的种薯,经育苗,再多次掰下种薯上育成的苗,及时栽种到地里,可反复多次掰苗栽种。相对传统的切块繁殖,既使单个薯种的繁殖率提高3倍以上,节约了用种量。又有效避免病害的传播,保证了种源的质量。更利益一种马铃薯新品种在推广应用中避免目前常见的环腐病或其它病菌和虫害的侵害。

马铃薯扩繁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铃薯扩繁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铃薯扩繁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铃薯扩繁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扩繁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0376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8 CN 104303769 A (21)申请号 201410536949.3 (22)申请日 2014.10.13 A01G 1/00(2006.01) (71)申请人 云南省会泽县优质农产品开发有限 责任公司 地址 654200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城景星路 32 号 (72)发明人 李天时 杨加玉 王燕林 高德铭 (74)专利代理机构 云南省曲靖市专利事务所 53104 代理人 许永昌 (54) 发明名称 马铃薯扩繁方法 (57) 摘要 马铃薯扩繁殖方法, 包括种薯育苗、 掰苗移 栽、 整地和田间管理措。

2、施 ; a、 用种薯培育短壮芽 ; 选择两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 辣子、 茄子等茄科作 物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的壤土 ; 3 月下旬播种 ; 薯 床宽 90 公分, 深挖 20 公分 ; 播种时块茎脐部向 下, 顶部向上, 薯间隔 3 公分 ; 苗长到 3-5 公分, 根 长近 5 公分, 可掰苗移栽 ; 移栽时按行距 50 53 公分, 株距29 33 公分, 塘深 13 15 公分挖塘 ; 掰下的苗以单株栽在塘中, 白色部分和根都要埋 入土内, 浇足定根水 ; 10-15 天新根长出, 生长转 入正常的大田管理方式。掰苗移栽扩繁比切薯播 种节约成本 3 成以上, 最大限度的杜绝马铃薯易 患的。

3、多种病源, 从种子培育过程的传播途径。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03769 A CN 104303769 A 1/1 页 2 1. 马铃薯扩繁殖方法, 包括种薯育苗、 掰苗移栽、 整地和田间管理措施 ; 其特征在于有 以下步骤 : a、 种薯选择, 选择适宜马铃薯新品种原种或一级种, 重量 130 160 克重的种薯, 先堆 藏, 待种薯开始萌芽, 在有散射光照的室内平铺 23 层, 每半月翻转一次, 变换上下层位 置, 让每层种薯的薯芽。

4、见光, 培育短壮芽 ; b、 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土层深厚, 土质肥沃的壤土, 且是两年以上未种 过马铃薯、 辣子、 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 作为马铃薯掰苗移栽地 ; c、 播种时间, 应在 3 月下旬播种 ; d、 苗床地整理, 在土壤疏松细碎的地块上, 薯床宽90公分、 长度任意确定, 须深挖20公 分, 挖出床内部分土备作覆盖土, 再将床内土壤摊平并保持疏松 ; e、 播种方法, 种薯按大小和芽长为序, 块茎脐部向下, 顶部向上, 沿两边摆在薯床上, 薯 之间隔 3 公分 ; 摆好后, 将备好的覆盖土, 盖种 6-7 公分厚, 刮平形成高畦, 床边微高于畦面 不少于 3。

5、 公分, 浇透水, 往后浇水保持畦面湿润 ; f、 掰苗, 观察育苗床中种薯的苗长到 3-5 公分, 根长接近 5 公分, 并有大量须根时即可 掰苗, 以备移栽 ; 掰完苗后的种薯, 如步骤 b 方式摆于薯床, 上覆盖土, 浇水保持湿润, 使其 再出苗, 再掰苗, 如此多次 ; 第一次育苗期为 433 天, 第二次为 232 天, 第三次为 162 天 ; g、 移栽, 先对移栽地挖松或犁耙, 按行距5053公分, 株距2933公分, 塘深1315 公分挖塘, 施腐熟农家肥于塘内 ; 掰下的苗以单株栽在塘中, 白色部分和根都要埋入土内, 浇足定根水, 第二日再浇水一次, 喷敌杀死溶液, 防虫伤。

6、苗 ; 掰下来的苗应按高矮顺序栽, 以 防后期高植株荫蔽矮植株 ; h、 田间管理, 栽苗后的 5-7 天为缓苗期, 10-15 天新根长出, 叶片变大, 生长转入正常, 此时即可进行田间管理, 管理方法与大田生产相同。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马铃薯扩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移栽时用钉耙从种薯下面提 起种薯, 再将绿苗从种薯上轻轻掰下, 掰下的苗遮荫防晒, 保持新鲜。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马铃薯扩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方法制得的马铃薯 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03769 A 2 1/3 页 3 马铃薯扩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扩繁。

7、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马铃薯的传统繁殖方式是选择芽眼多的整个马铃薯, 作为种薯, 分整薯播种和切 块播种两种方式。 整薯播种是在种植时, 将种薯催芽后不用刀切开、 而是整个播入地里的种 植方法, 一是用种量大, 每亩需种薯250公斤 ; 二是繁殖慢, 一个种薯只能生长一株。 切块播 种是把一个马铃薯切成 2-3 块作种, 这样能提高繁殖系数 3 倍左右。但由于马铃薯有切口, 容易散失水分, 也容易被细菌感染, 造成烂种缺塘。另外, 切块播种是传播病害的一条重要 途径。 当切到一个带病菌的马铃薯, 如果不及时对刀子进行处理, 就会把病菌传播给健康的 马铃薯。 这种传播的效率相当高, 切一刀。

8、可以传染30-40个健康种薯。 马铃薯的环腐病就是 种薯在切块过程中由切口传染蔓延的。因此繁殖系数小, 易传播病害 ; 还需要大量的种薯。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马铃薯扩繁方法, 以解决采用整个马铃薯切块取种薯的 方式, 需要种薯量大, 也浪费马铃薯的问题。 同时提高了马铃薯的抗病和预防有害细菌的能 力。还避免了大量用种薯的运输费用。 0004 技术方案 : 马铃薯扩繁殖方法, 包括种薯育苗、 掰苗移栽、 整地和田间管理措施 ; 有以下步骤 : a、 种薯选择, 选择适宜马铃薯新品种原种或一级种, 重量 130 160 克重的种薯, 先堆 藏, 待种薯开始萌芽, 在有散射光。

9、照的室内平铺 23 层, 每半月翻转一次, 变换上下层位 置, 让每层种薯的薯芽见光, 培育短壮芽。 0005 b、 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土层深厚, 土质肥沃的壤土, 且是两年以上 未种过马铃薯、 辣子、 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 作为马铃薯掰苗移栽地。 0006 c、 播种时间, 应在 3 月下旬播种。 0007 d、 苗床地整理, 在土壤疏松细碎的地块上, 薯床宽 90 公分、 长度任意确定, 须深挖 20 公分, 挖出床内部分土备作覆盖土, 再将床内土壤摊平并保持疏松。 0008 e、 播种方法, 种薯按大小和芽长为序, 块茎脐部向下, 顶部向上, 沿两边摆在薯床 上, 。

10、薯之间隔3公分 ; 摆好后, 将备好的覆盖土, 盖种6-7公分厚, 刮平形成高畦, 床边微高于 畦面不少于 3 公分, 浇透水, 往后视情况浇水保持畦面湿润。 0009 f、 掰苗, 观察育苗床中种薯的苗长到 3-5 公分, 根长接近 5 公分, 并有大量须根时 即可移栽 ; 掰完苗后的种薯, 如步骤 b 方式摆于薯床, 上覆盖土, 浇水保持湿润, 使其再出 苗, 再掰苗, 如此多次 ; 第一次育苗期为 433 天, 第二次为 232 天, 第三次为 162 天。 0010 g、 移栽, 先对移栽地挖松或犁耙, 按行距 50 53 公分, 株距 29 33 公分, 塘深 13 15 公分挖塘,。

11、 施腐熟农家肥于塘内 ; 掰下的苗以单株栽在塘中, 白色部分和根都要埋 入土内, 浇足定根水, 第二日再浇水一次, 喷敌杀死溶液, 防虫伤苗 ; 掰下来的苗应按高矮顺 说 明 书 CN 104303769 A 3 2/3 页 4 序栽, 以防后期高植株荫蔽矮植株。 0011 h、 田间管理, 栽苗后的 5-7 天为缓苗期, 10-15 天新根长出, 叶片变大, 生长转入正 常, 此时即可进行田间管理, 管理方法与大田生产相同。 0012 须注意的是移栽时用钉耙从种薯下面提起种薯, 再将绿苗从种薯上轻轻掰下, 掰 下的苗应遮荫防晒, 保持新鲜, 保证移栽后成活率高 ; 种薯再移栽在薯床上, 覆土。

12、再育苗。 0013 按照上述方式得到马铃薯, 作为种子使用, 可最大限度的杜绝马铃薯易患的多种 病源, 从种子培育过程的传播途径。还具有 : 繁殖快 : 一般一个种薯可掰苗 3 次左右, 可繁殖 9-10 苗, 相比切薯繁殖, 一个种薯只能 切 2-3 块, 繁殖 2-3 苗, 繁殖系数提高了 3 倍以上, 按此方法扩繁, 使马铃薯新品种能提前 3-4 年普及到千家万户, 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0014 效益高 : 采用掰苗移栽扩繁方法, 每亩用种 45 公斤左右, 按每公斤脱毒种薯价 2.5 元计算, 需成本 112.5 元。而采用切薯播种, 每亩至少需用种 200 公斤, 需成本。

13、 500 元 ; 掰苗 移栽扩繁比切薯播种节约成本 3 成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给出实施例 : a、 种薯选择, 选择适宜马铃薯新品种原种或一级种, 重量130160克种薯, 先堆藏, 待 种薯开始萌芽, 在有散射光照的室内平铺 3 层, 每半月翻转一次, 变换上下层位置, 让每层 种薯的薯芽见光, 培育短壮芽。 在储藏过程中发现带病的种薯及时清除, 播种时选择健康无 病种薯。按每亩移栽 4000 苗需 45 公斤。 0016 b、 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土层深厚, 土质肥沃的壤土作为马铃薯掰 苗移栽地, 为防止当地有害细菌传染新种, 无论薯床和移栽地, 最好选择两。

14、年以上未种过洋 芋、 辣子、 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 掰苗移栽需浇定根水和保苗水, 因而还应选择距水源较近 的地块, 方便管理过程中的浇水。 0017 c、 播种时间, 应在 3 月下旬播种, 以防止第一次移栽的苗遭霜冻, 又使最后掰苗移 栽的马铃薯苗有满足它生长必须的时间长度。 0018 d、 薯床地整理, 在土壤疏松细碎的地块上, 薯床地面宽 90 公分, 长度根据地块实 际, 任意确定, 对选择好的地深挖至少 20 公分, 把床内部分土取出, 堆放在薯床两侧边, 备 作覆盖土 ; 再将床内土壤摊平并保持疏松 ; e、 播种方法, 种薯按大小和芽长为序, 块茎脐部向下, 顶部向上, 沿两边摆。

15、在薯床上, 间 隔3公分 ; 种薯摆好后, 将备好的覆盖土, 盖在种薯上, 厚度控制在6-7公分, 刮平形成高畦, 床边微高于床面 3 公分, 浇透水 ; 之后视薯床地面的干湿情况隔 3 6 日浇水一次, 保持畦 面湿润。 0019 f、 掰苗, 观察育苗床中种薯的苗长到 3-5 公分, 根长接近 5 公分, 并有大量须根时 即可掰苗, 以备移栽。移栽时用钉耙从种薯下面提起种薯, 再将绿苗从种薯上轻轻掰下, 掰 下的苗应遮荫防晒, 保持新鲜, 保证移栽后成活率高 ; 掰完苗后的种薯, 如步骤 b 方式摆于薯床, 上覆盖土, 浇水保持湿润, 使其再出苗, 再掰 苗, 如此多次 ; 第一次育苗期为。

16、 45 天, 第二次为 23 天, 第三次为 16 天。 0020 g、 移栽, 在每次掰苗前, 先挖松或犁耙移栽地, 按行距 53 公分, 株距 29 33 公分, 说 明 书 CN 104303769 A 4 3/3 页 5 塘深 13 15 公分挖塘, 施腐熟农家肥于塘内 ; 掰下的苗以单株栽在塘中, 白色部分和根都 要埋入土内, 浇足定根水, 第二日再浇水一次, 喷敌杀死溶液防虫伤苗 ; 掰来的苗应按高矮 顺序栽, 以防后期高植株荫蔽矮植株。 0021 h、 田间管理, 栽苗后的 5-7 天为缓苗期, 10-15 天新根长出, 叶片变大, 生长转入正 常, 此时即可进行田间管理, 管理方法与马铃薯的大田生产方式相同。 0022 采用此方法, 利用选好的种薯, 经育苗, 再多次掰下种薯上育成的苗, 及时栽种到 地里, 可反复多次掰苗栽种。相对传统的切块繁殖, 既使单个薯种的繁殖率提高 3 倍以上, 节约了用种量。又有效避免病害的传播, 保证了种源的质量。更利益一种马铃薯新品种在 推广应用中避免目前常见的环腐病或其它病菌和虫害的侵害。 说 明 书 CN 104303769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