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板状构件安装零件的安装构造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3月12日、申请号为201410090443.4、发明名称为“往板
状构件安装零件的安装构造”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往板状构件安装零件的安装构造,该往板状构件安装零件的安装
构造为,将一对安装构件分别卡合于形成在板状构件上的开口部的相互相对的一对边缘,
并自上述板状构件的表面侧将零件固定于上述一对安装构件。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中,作为以往技术记载有,使基座(安装构件)位于形成在汽车的
顶棚材料(板状构件)上的开口部的背面侧,将自顶棚材料的开口部的表面侧插入的外观零
件的插入腿部的顶端的卡合爪卡合于基座的孔,从而将外观零件安装于顶棚材料的表面
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407545号公报
然而,关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由于基座的尺寸比顶棚材料的开口部的
尺寸大,因此为了使基座位于顶棚材料的开口部的背面侧,需要自车顶面板剥离、卷起顶棚
材料,存在操作工时增加、顶棚材料损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以不剥离、卷起板状构件为前提将
零件可靠地安装于板状构件的开口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方案,提出一种往板状构件安装零件
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往板状构件安装零件的安装构造为,将一对安装构件分别卡合
于形成在板状构件上的开口部的相互相对的一对边缘,并自上述板状构件的表面侧将零件
固定于上述一对安装构件,上述安装构件包括与上述板状构件的背面侧相卡合的第1卡合
部、以及与上述零件相卡合的第2卡合部,上述零件包括嵌合于上述一对安装构件之间的突
起部,在上述一对安装构件的上述第2卡合部之间嵌合有嵌合构件。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方案,在技术方案1的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
往板状构件安装零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构件包括卡合爪,该卡合爪能够与
设于上述突起部的被卡合部相卡合,上述嵌合构件通过上述被卡合部与上述卡合爪之间的
卡合而保持于嵌合位置。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方案,在技术方案2的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
往板状构件安装零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通过自上述板状构件的表面侧的操作,能够
解除上述嵌合构件的卡合爪与上述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方案,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任一项的技术特
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往板状构件安装零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构件以及上
述嵌合构件树脂成形为一体,并在使用时被切开。
另外,实施方式的车顶衬层11对应于本方案的板状构件,实施方式的推块14对应
于本方案的嵌合构件,实施方式的基部构件15对应于本方案的零件。
根据技术方案1的技术特征,通过将一对安装构件分别卡合于形成在板状构件上
的开口部的相互相对的一对边缘,并自板状构件的表面侧将零件固定于一对安装构件,从
而将零件固定于板状构件。此时,由于安装构件包括与板状构件的背面侧相卡合的第1卡合
部、以及与零件相卡合的第2卡合部,零件包括嵌合于一对安装构件之间的突起部,因此能
够在不剥离、卷起板状构件的情况下,通过第2卡合部与零件之间的卡合将零件以不能脱落
的方式自板状构件的表面侧固定于安装构件。而且,通过利用零件的突起部抑制与开口部
相卡合的一对安装构件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能够防止一对安装构件自开口部脱落。此
外,由于在一对安装构件的第2卡合部之间嵌合有嵌合构件,因此能够利用嵌合构件抑制一
对第2卡合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而导致该一对第2卡合部与零件之间的卡合松动,从而
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零件的脱落。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技术特征,由于嵌合构件包括能够与设于突起部的被卡合
部相卡合的卡合爪,且嵌合构件通过被卡合部与卡合爪之间的卡合而保持于嵌合位置,因
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嵌合构件自安装构件意外脱落。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3的技术特征,由于通过自板状构件的表面侧的操作能够解除
嵌合构件的卡合爪与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因此在通常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嵌合构件的脱
落,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容易地拆卸嵌合构件。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4的技术特征,由于安装构件以及嵌合构件用树脂成形为一
体,并在使用时被切开,因此不仅能够降低用于成形安装构件以及嵌合构件的模具的成本,
还能够避免在使用之前安装构件以及嵌合构件散乱而丢失。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于汽车的车顶的下表面的指示器的立体图(图9的1方向向视图)。
图2是指示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安装构件以及推块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6方向向视图。
图7是基部构件在组装时的作用说明图(之一)。
图8是基部构件在组装时的作用说明图(之二)。
图9是自车厢内观察汽车的车顶的后部下表面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车顶衬层(板状构件)
11a 开口部
13 安装构件
13a 第1卡合部
13b 第2卡合部
14 推块(嵌合构件)
15 基部构件(零件)
15b 突起部
15c 突起部
15d 被卡合部
i 卡合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9所示,汽车的车顶的车厢侧表面被由软质的聚氨酯泡沫树脂等构成
的车顶衬层11覆盖,在车顶后部的车顶衬层11安装有左右一对指示器12、12。在车辆后退而
进入车库等的情况下,若设于后保险杠的左侧的障碍物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则左侧的指
示器12点亮,若设于后保险杠的右侧的障碍物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则右侧的指示器12点
亮,因此,驾驶员借助车室内后视镜而确认指示器12、12的点亮状态,从而能够避免车辆与
障碍物接触。指示器12、12作为选装件而被配备,在汽车制造完成之后根据需要而安装于车
顶衬层11。
接下来,根据图2~图6对指示器12安装于车顶衬层11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若为了安装指示器12而剥离、卷起车顶衬层11,则操作变得麻烦或损坏车顶衬层
1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剥离、卷起车顶衬层11,而是以原样的状态安装指示器12。
因此,通过利用割刀等切除车顶衬层11的一部分而形成长方形的开口部11a(参照图2)。
在图5以及图6中示出用于安装指示器12的安装构件13、13以及推块14、14。为了安
装一个指示器12,用合成树脂将所需的两个安装构件13、13以及两个推块14、14成形为一
体,用切断线L1、L1将成形为一体的两个安装构件13、13以及两个推块14、14切断,从而分离
成合计四个零件。
安装构件13包括:矩形板状的第1卡合部13a;一对第2卡合部13b、13b,其自第1卡
合部13a呈直角突出;以及一对把手部13c、13c,其向延长一对第2卡合部13b、13b的方向延
伸。
在第1卡合部13a设有三个与第2卡合部13b同向地突出的立壁部a…,在这些立壁
部a…上突出设有多个呈三角形状的肋b…。第2卡合部13b由相对于第1卡合部13a平行地延
伸的三段凸部c、d、e构成。把手部13c为带状的构件,且在远离第2卡合部13b的一侧的端部
形成有防滑的凹凸部f…。
推块14是一个面开放的长方体状的构件,其内部被隔壁g隔开,在隔着隔壁g的一
对侧面h、h分别设有一个能够弹性变形的卡合爪i。此外,在与上述一对侧面h、h相连的另外
一对侧面j、j分别突出设置有两个楔状的肋k、k。
如图2~图4所示,指示器12由板状的基部构件15、以及指示器主体部16构成,该指
示器主体部16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基部构件15。在基部构件15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部
15a,在开口部15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以及中间部突出设置有四张板状的突起部15b、15b、
15c、15c。在成对的突起部15b、15c之间相互相对的面上形成有能够与推块14的卡合爪i、i
相卡合的台阶状的被卡合部15d、15d。此外,在基部构件15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一对卡
合爪15e、15e,此外,在基部构件15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形成有一个缺口15f。
指示器主体部16是上表面开口的容器状的构件,在其局部形成有透明的窗部16a。
在指示器主体部16的内部,利用两根螺栓18、18(参照图4)固定有基板17。在基板17的下表
面设有像LED那样的发光体19。此外,在指示器主体部16形成有:一对卡合孔16b、16b,其能
够与基部构件15的卡合爪15e、15e相卡合;以及一个卡合爪16c,其能够与基部构件15的缺
口15f相卡合。
接下来,对包括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安装构件13、13以及基部构件15相对于车顶衬层11的开口部11a的组装进
行说明。
如图5所示,预先通过切断线L1、L1切断用树脂成形为一体的一对安装构件13、13
以及一对推块14、14。接着,如图7的(A)所示,用割刀等在车顶衬层11形成了矩形状的开口
部11a之后,如图7的(B)所示,使一对安装构件13、13的第1卡合部13a、13a自车顶衬层11的
表面(下表面)侧向背面(上表面)侧穿过开口部11a,使设于第1卡合部13a、13a的立壁部a…
的肋b…(参照图5)嵌入开口部11a的内壁面11b、11b,从而将安装构件13、13定位于开口部
11a。
此时,对应于车顶衬层11的厚度,仅使第2卡合部13b的三个凸部c、d、e中的上侧的
凸部c嵌入开口部11a的内壁面11b,或者使上侧的凸部c及中间的凸部d这两个凸部嵌入开
口部11a的内壁面11b,从而将安装构件13稳定地支承于开口部11a。
接着,如图8的(A)所示,使指示器12的基部构件15的开口部15a自下向上被一对安
装构件13、13的自第2卡合部13b、13b向下方延伸的两对把手部13c…通过了之后,一边用手
指上推基部构件15的下表面而将其按压于车顶衬层11的下表面,一边用手指抓住把手部
13c而向下方拉拽把手部13c,从而第2卡合部13b的各三个凸部c、d、e中的、下侧的凸部e以
及中间的凸部d越过基部构件15的开口部15a,中间的凸部d卡合于开口部15a。结果,车顶衬
层11被夹持于第1卡合部13a、13a以及基部构件15之间,基部构件15固定于车顶衬层11。
与此同时,通过将基部构件15的突起部15b、15b、15c、15c嵌合于一对安装构件13、
13的第1卡合部13a、13a的立壁部a…之间,从而限制一对安装构件13、13向相互靠近的方向
移动。
另外,根据车顶衬层11的厚度,有时第2卡合部13b的上侧的凸部c卡合于基部构件
15的开口部15a,有时下侧的凸部e卡合于基部构件15的开口部15a。此外,在车顶衬层11的
厚度局部不同的情况下,有时将一对安装构件13、13的第2卡合部13b、13b的不同凸部c、d、e
分别卡合于基部构件15的开口部15a。
接着,如图8的(B)所示,若将两个推块14、14自下方压入一对安装构件13、13的相
互相对的两对第2卡合部13b…之间,则各推块14的一对卡合爪i、i被基部构件15的一对突
起部15b、15c的相对面之间夹住而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弹性变形了之后,该一对卡合爪i、i越
过形成于上述相对面的被卡合部15d、15d而利用自身的弹性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从而卡合
于上述被卡合部15d、15d。结果,推块14被固定于一对第2卡合部13b、13b之间。此时,突出设
置于推块14的侧面j、j的肋k…发挥楔的功能而撑开一对第2卡合部13b、13b,从而使推块14
的插入变得容易。
于是,最后,通过切断线L2、L2切断自基部构件15向下方突出的把手部13c、13c,使
把手部13c、13c自第2卡合部13b、13b分离。
如上述那样,若基部构件15借助安装构件13、13以及推块14、14固定于车顶衬层
11,则以指示器主体部16的卡合爪16c卡合于基部构件15的缺口15f的状态使指示器主体部
16以卡合爪16c为支点向与基部构件15重合的位置摆动,从而指示器主体部16的卡合孔
16b、16b卡合于基部构件15的卡合爪15e、15e,指示器主体部16固定于基部构件15(参照图
3)。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安装构件13、13分割成两个而自车顶衬层11
的表面侧安装于开口部11a,因此各个安装构件13体积变小而能够卡合于车顶衬层11的开
口部11a,无需剥离、卷起车顶衬层11就能够安装安装构件13、13。
此外,由于基部构件15包括能够嵌合于一对安装构件13、13的第1卡合部13a、13a
的立壁部a…之间的突起部15b、15b、15c、15c,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被分割成两个的安装构
件13、13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而自开口部11a脱落,能够提高基部构件15以及指示器12的
安装强度。而且,由于在一对安装构件13、13的第2卡合部13b…之间嵌合有推块14、14,因此
能够阻止第2卡合部13b…与基部构件15之间的卡合脱落,能够提高基部构件15安装于车顶
衬层11的安装强度。
然而,虽然考虑将推块14一体地设于指示器主体部16,但若如此构成,则指示器主
体部16一边以卡合爪16c为支点摆动一边结合于基部构件15,因此推块14沿圆弧状的轨迹
移动后嵌合于一对第2卡合部13b、13b之间,该嵌合有可能不会顺畅地进行。然而,在本实施
方式中,由于推块14由自指示器主体部16分离的构件构成,因此将推块14嵌合于一对第2卡
合部13b、13b之间的操作变得容易。
此外,由于推块14包括卡合于基部构件15的被卡合部15d、15d的卡合爪i、i,因此
能够可靠地防止推块14自基部构件15脱落。对于暂时卡合的推块14,只需通过抓住一对卡
合爪i、i而使其相互靠近,就可解除该推块14与被卡合部15d、15d之间的卡合,因此能够通
过自车顶衬层11的表面侧的操作而容易地拆卸推块14。
此外,由于第2卡合部13b由能够卡合于基部构件15的三个凸部c、d、e构成,因此,
即使车顶衬层11的板厚根据型号、或者局部发生变化,也能够通过将三个凸部c、d、e中的任
一者卡合于基部构件15从而不仅能够实现无晃动的固定,还会提高针对不同板厚的车顶衬
层11的通用性。
此外,由于安装构件13包括在卡合于车顶衬层11的开口部11a的状态下向车顶衬
层11的表面侧延伸的把手部13c,因此操作者通过用指尖抓住把手部13c而向车顶衬层11的
表面侧拉拽,能够容易地将第2卡合部13b卡合于基部构件15,从而操作性提高。特别是,由
于在把手部13c设有用于防滑的凹凸部f…,因此可防止操作者在拉拽把手部13c时指尖打
滑,从而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由于安装构件13包括与车顶衬层11的开口部11a的内壁面11b相接触的立壁
部a,且在立壁部a…突出设有能够嵌入开口部11a的内壁面11b的肋b…,因此即使开口部
11a的尺寸存在偏差,也通过将立壁部a…的肋b…嵌入开口部11a的内壁面11b就能够使安
装构件13的姿势稳定,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基部构件15组装于安装构件13的组装操作。
此外,由于在一对安装构件13、13的两对第2卡合部13b…之间嵌合有推块14、14,
因此通过利用推块14、14抑制两对第2卡合部13b…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而导致该两对第
2卡合部13b与基部构件15之间的卡合脱落,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基部构件15的脱落,上
述一对安装构件13、13的第1卡合部13a、13a卡合于车顶衬层11的开口部11a。
此外,由于安装构件13、13以及推块14、14用树脂成形为一体,且在使用时被切开,
因此不仅能够降低用于成形安装构件13、13以及推块14、14的模具的成本,还能够避免在使
用之前安装构件13、13以及推块14、14散乱而丢失。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
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本发明的板状构件并不限于实施方式的车顶衬层11。
此外,本发明的零件并不限于实施方式的指示器12的基部构件15。
此外,虽然在实施方式中在一对安装构件13之间嵌合有两个推块14,但是推块14
的数量是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