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误将油门当刹车的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误将油门当刹车的装置,涉及汽车电子油门与刹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正在
逐步进入每个家庭,由于非职业的新驾驶员开车上路,驾驶员误将油门当刹车的事故时有
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汽车的刹车和油门都是使用右脚控制,刹
车和油门相处的位置很接近。在汽车正常驾驶需要提速时,正确的方法是逐渐踩下油门踏
板,汽车驾驶实验证明,一脚将油门踏板猛踩到底并不能将车速瞬间提升至最高。当在行车
前方遇到危急情况需要紧急刹车时,正确的操作是将右脚从油门踏板上抬起转去踩刹车踏
板,但个别驾驶员特别是新驾驶员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有可能会将油门误当刹车猛然踩下,
导致了本应该避免的交通事故发生。
在目前关于汽车防误踩油门系统公开发表的文献和专利中,主要分为三类:第一
类是改变现有刹车的结构,左右脚分开操作,一只脚控制油门,一只脚控制刹车,这类装置
的缺点是在紧急状态下,仍然容易左右脚动力出错,而且需要改变现行的驾驶操作习惯,人
们很难适应;第二类是通过电子传感器对油门踏板下踏速度进行检测,当下踏速度超出正
常范围时停止加油。这类装置的缺点是停止加油的同时没有进行刹车制动,汽车继续前行
仍有发生事故的可能;第三类是采用超声波或红外线感应车辆前方障碍物的方法设计出应
急刹车装置,此类方法的缺点是无法设置应急刹车是障碍物与汽车之间的合理距离,因为,
在驾驶过程中有时是需要汽车接近物体的;现有方法当误将油门当刹车时,只能连动控制
进行刹车制动,不能使油门回到怠速状态,相当于踩油门同时踩刹车,汽车仍处于大油门驱
动状态,抵消了部分刹车制动力.现有使用卷收器方法中,当快抬刹车踏板时,由于卷收器
的作用,存在刹车踏板位置被锁死而不能抬起的问题。总之,目前的各种方法都没解决好当
误将油门当刹车时踩刹车同时抬油门的问题,现有的专利中只考虑误踩油门时快速踩下油
门的情况,没有考虑到快抬刹车踏板的情况,更没有解决好快抬刹车时,刹车不能收起油门
不能踩下的问题。这也是目前的汽车生产厂家没有采纳其技术方案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误将油门当刹车的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实现
低成本、保留现有操作、不受外界干扰的独立的系统。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止误将油门当刹车的装置,其组成包括:汽车本体,所述汽车本体包括油门踏板
7,所述油门踏板7上设置位置传感器11,所述油门踏板7上连接钢丝绳Ⅰ3,所述钢丝绳Ⅰ3卷
在卷收器6的内部卷轴上,所述卷收器6的外表面顶端固定连接钢丝绳Ⅱ8,所述钢丝绳Ⅱ8
穿过滑轮Ⅰ5、滑轮Ⅱ4与滑轮Ⅲ1后连接到刹车踏板支架上,所述单向旋转阻尼器10连接刹
车踏板支架,所述刹车踏板支架上设置刹车踏板2,所述卷收器6设置在油门踏板7与滑轮Ⅰ5
之间。
进一步,所述钢丝绳Ⅰ3与钢丝绳Ⅱ8可替换成合成纤维带或油丝绳。
进一步,所述汽车本体的ECU电子控制单元K45号引脚通过电源线Ⅰ连接电位器R1
的一端,所述ECU电子控制单元K09号引脚通过信号线Ⅰ连接单刀双掷开关ⅠK1的滑动端,所
述单刀双掷开关ⅠK1的零号端通过电阻R2连接电位器R1的滑动端,所述ECU电子控制单元
K30号引脚通过地线Ⅰ并联单刀双掷开关ⅠK1的一号端与电位器R1的另一端;
所述ECU电子控制单元K46号引脚通过电源线Ⅱ通过电阻R3连接电位器R4的一端,所述
ECU电子控制单元K31号引脚通过信号线Ⅱ连接单刀双掷开关ⅡK2的滑动端,所述单刀双掷
开关ⅡK2的零号端通过电阻R5连接电位器R4的滑动端,所述ECU电子控制单元K08号引脚通
过地线Ⅱ并联单刀双掷开关ⅡK2的一号端与电位器R4的另一端。
进一步,所述电位器R1的滑动端与电位器R4的滑动端联动;
所述单刀双掷开关ⅠK1的滑动端、单刀双掷开关ⅡK2的滑动端与继电器J联动。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J的一端并联刹车灯控制信号与二极管D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
的另一端并联继电器J的另一端与接地端。
进一步,所述ECU电子控制单元的型号为J220。
有益效果:
可以有效地防止油门的误踩,解决了快抬刹车时,刹车不能收起油门不能踩下的问题。
并且误踩油门时,刹车踏板踩下,同时收油门;由于单向旋转阻尼器的作用,抬刹车踏板时
缓慢释放刹车还有助于平稳行车,提高乘坐的舒适度。此系统对车辆内部构造改变小,只需
要改变油门踏板传感器与ECU的控制电路并在油门踏板与刹车踏板之间安装一个机械控制
结构,所用到的元器件和机械结构成本都比较低大概在二百元左右,而且对外界因素没有
要求,无需改变传统驾驶习惯,无需另外学习操作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防止误将油门当刹车的装置,其组成包括:汽车本体,所述汽车本体包括油门踏板
7,所述油门踏板7上设置位置传感器11,所述油门踏板7上连接钢丝绳Ⅰ3,所述钢丝绳Ⅰ3卷
在卷收器6的内部卷轴上,所述卷收器6的外表面顶端固定连接钢丝绳Ⅱ8,所述钢丝绳Ⅱ8
穿过滑轮Ⅰ5、滑轮Ⅱ4与滑轮Ⅲ1后连接到刹车踏板支架上,所述单向旋转阻尼器10连接刹
车踏板支架,所述刹车踏板支架上设置刹车踏板2,所述卷收器6设置在油门踏板7与滑轮Ⅰ5
之间。
进一步,所述钢丝绳Ⅰ3与钢丝绳Ⅱ8可替换成合成纤维带或油丝绳。
进一步,所述汽车本体的ECU电子控制单元K45号引脚通过电源线Ⅰ连接电位器R1
的一端,所述ECU电子控制单元K09号引脚通过信号线Ⅰ连接单刀双掷开关ⅠK1的滑动端,所
述单刀双掷开关ⅠK1的零号端通过电阻R2连接电位器R1的滑动端,所述ECU电子控制单元
K30号引脚通过地线Ⅰ并联单刀双掷开关ⅠK1的一号端与电位器R1的另一端;
所述ECU电子控制单元K46号引脚通过电源线Ⅱ通过电阻R3连接电位器R4的一端,所述
ECU电子控制单元K31号引脚通过信号线Ⅱ连接单刀双掷开关ⅡK2的滑动端,所述单刀双掷
开关ⅡK2的零号端通过电阻R5连接电位器R4的滑动端,所述ECU电子控制单元K08号引脚通
过地线Ⅱ并联单刀双掷开关ⅡK2的一号端与电位器R4的另一端。
进一步,所述电位器R1的滑动端与电位器R4的滑动端联动;
所述单刀双掷开关ⅠK1的滑动端、单刀双掷开关ⅡK2的滑动端与继电器J联动。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J的一端并联刹车灯控制信号与二极管D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
的另一端并联继电器J的另一端与接地端。
进一步,所述ECU电子控制单元的型号为J220。
进一步,所述单向旋转缓冲器型号为DBR-57A。
实施例2
实施例1刹车机械控制部分主要由单向旋转阻尼器10、卷收器6、合成纤维带或钢丝绳
(油丝绳)3、三个滑轮组成。
当油门踏板和刹车踏板均未动时,卷收器的预收紧功能会将多余的合成纤维带或
钢丝绳(油丝绳)收缩至卷收器中,使合成纤维带或钢丝绳(油丝绳)收紧。
当油门踏板以正常速度即加速度低于0.8g向下运动或向上运动时,卷收器将合成
纤维带或钢丝绳(油丝绳)从卷收器内向外释放或向内收卷;
当刹车踏板向下运动时,卷收器将合成纤维带或钢丝绳(油丝绳)向内收卷。当正常抬
刹车时,卷收器将合成纤维带或钢丝绳(油丝绳)向外释放。当快抬刹车时,单向旋转阻尼器
会控制刹车踏板抬起的速度,使刹车踏板抬起加速度不会大于0.8g,卷收器不能锁止,卷收
器将合成纤维带或钢丝绳(油丝绳)向外释放。
卷收器原理:由于安全带的织带敏感功能(安全带内有一个利用惯性块感应加速
度的装置),当织带拉出加速度低于0.8g不能上锁,当织带拉出加速度高于2g时必须锁止;
当误将油门当刹车时,卷收器承受0.8g以上的加速度甚至高于2g的加速度时,此刻卷收器
的自锁功能可在瞬间卡住合成纤维带或钢丝绳,通过滑轮改变油门向下运动的方向,将油
门的向下运动力转变为刹车向下运动力而带动刹车踏板向下,使得误将油门当刹车踩时也
能实现踩刹车的动作。
电子油门踏板位置设置检测控制电路,电子控制单元ECU通过电源引脚K45和K46
为检测控制电路提供5V的电源电压,通过引脚K30 和K08为检测控制电路提供电源接地,通
过电子油门位置的传感器G79和G185反映电子油门踏板位置的变化,通过信号线1和信号线
2来采集电子油门踏板位置的电压信号,通过刹车信号线控制继电器J的吸合与释放动作,
续流二极管D是起电路保护的作用。
正常工作没踩刹车也没有误将油门当刹车踩下时,刹车控制信号线没有电压信
号,继电器J的线圈中没有电流,继电器J的动触点与常闭触点吸合,当电子油门踏板以正常
速度向下运动或向上运动时,随着踏板的向下运动或向上运动控制油门深度的增大或减
小,电子油门位置传感器G79和G185中的电位器R1与电位器R4的滑动端逐渐向上滑动或逐
渐向下滑动,使得信号线Ⅰ和信号线Ⅱ采集电压值逐渐增大或减小,电子控制单元ECU由此
可以计算出油门踏板的瞬时位置,从而控制汽车发动机对应的转速。
当踩下刹车踏板或误将油门当刹车踩下时,刹车灯控制信号线接通12V电压信号,
继电器J的线圈中通过电流,继电器J的动触点与常开触点吸合,使得电位器R1和电位器R4
的滑动端位于电位器的最下端接地,此时汽车发动机处于怠速工作状态。
当踩下刹车踏板时,卷收器将合成纤维带或钢丝绳(油丝绳)向内收卷。当正常抬
刹车时,卷收器将合成纤维带或钢丝绳(油丝绳)向外释放。当快抬刹车时,单向旋转阻尼器
会控制刹车踏板抬起的速度,使刹车踏板抬起的加速度不会大于0.8g,卷收器不能锁止,卷
收器将合成纤维带或钢丝绳(油丝绳)向外释放。
当驾驶员驾驶技术熟练后,本装置可很方便的拆除。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