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冷却的注塑模具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冷却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Injection mold)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
法,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注塑模具过程为把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
后,得到成形品。在注塑过程结束后,冷却过程也十分重要,成型塑料制品只有冷却固化到
一定刚性,脱模后才能避免塑料制品因受到外力而产生变形。由于冷却时间占整个成型周
期约70%~80%,设计不当的冷却系统会使成型时间拉长,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冷却的注塑模具,可将受热的冷却液中
的部分热量导出注塑模具外,从而缩短冷却时间,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快速冷却的注塑模
具,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在所述定模板和动模板内设置有冷却通道,还包括用于将冷却通
道内的冷却液中的热量导出的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包括安装在冷却通道出液口的接
头、一端伸入冷却通道内另一端从所述接头穿出的导热丝和安装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侧壁上
且与导热丝连接的散热片,所述接头具有冷却液出口和导热丝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设有
与固定孔螺纹配合的固定座,导热丝从所述固定座中密封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通道成锥形,冷却液进液口为小端,冷却液出液口为大端,所
述导热丝位于冷却通道内的部分成螺旋形,且螺旋直径沿冷却液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丝位于冷却通道内的端部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直径大
于冷却液进液口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丝和散热片的材质为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冷却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在
所述定模板和动模板内设置有冷却通道,还包括用于将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中的热量导出
的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包括安装在冷却通道出液口的接头、一端伸入冷却通道内另一
端从所述接头穿出的导热丝和安装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侧壁上且与导热丝连接的散热片,所
述接头具有冷却液出口和导热丝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设有与固定孔螺纹配合的固定座,
导热丝从所述固定座中密封穿过。该结构的注塑模具,可将受热的冷却液中的部分热量导
出注塑模具外,从而缩短冷却时间,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冷却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
板1和动模板2,在所述定模板1和动模板2内设置有冷却通道10,还包括用于将冷却通道10
内的冷却液中的热量导出的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包括安装在冷却通道10出液口的接头
4、一端伸入冷却通道10内另一端从所述接头4穿出的导热丝3和安装在定模板1和动模板2
侧壁上且与导热丝3连接的散热片5,所述接头4具有冷却液出口41和导热丝固定孔42,所述
固定孔42上设有与固定孔42螺纹配合的固定座43,导热丝3从所述固定座43中密封穿过。导
热丝3、散热片5的导热系数都大于冷却液的导热系数,且导热系数都较高,冷却液在冷却通
道10内流动过程中吸收定模板1或动模板2中的热量,而导热丝3则将受热后的冷却液的部
分热量迅速地吸收走,并传递给散热片5,散热片5则将这部分热量散去,从而可适当降低冷
却液的温度,增加了冷却液与定模板1或动模板2的温差,从而提高了定模板1或动模板2向
冷却液中传递热量的速度,进而缩短了冷却时间,降低生产成本。为了保证散热片5可以将
热量迅速散去,可在定模板1和动模板2的侧壁上安装密闭的冷却液槽,散热片5插入到所述
冷却液槽中。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通道10成锥形,冷却液进液口为小端,冷却
液出液口为大端,冷却液从进液口流向出液口的过程中,流动速度逐渐降低,从而增加了导
热丝3与冷却液在冷却通道10内的接触时间,方便导热丝3将更多的热量导出。导热丝3位于
冷却通道10内的部分成螺旋形,且螺旋直径沿冷却液流动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导热丝3与温
度较高的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加方便导热丝3将冷却液中的热量导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丝3位于冷却通道10内的端部设有支撑环
31,支撑环31与导热丝3为导热丝3延伸而得,其对导热丝3起支撑作用,避免了在冷却液的
流动冲击过程中,导热丝3频繁抖动,导致导热丝3使用寿命降低、导热丝3与固定座43密封
不严等问题出现。所述支撑环31的直径大于冷却液进液口的直径,由于靠近冷却液进液口
这一端的冷却液的温度较低,因此,不将导热丝3伸入到靠近冷却液进液口附近。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丝3和散热片5的材质为铜,铜的导热系数
很高,且材料易得。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
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
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
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
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
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