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428463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6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24806.X

申请日:

2016.11.15

公开号:

CN106426828A

公开日:

2017.02.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9C 45/40申请日:20161115|||公开

IPC分类号:

B29C45/40

主分类号:

B29C45/40

申请人:

昆山鸿永盛模具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邹强

地址: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玉山镇北门路326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代理人:

丁秀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该顶出单元包括上顶针板以及下顶针板,二次顶出脱模机构还包括导向元件,导向元件与顶出单元活动配合;顶出单元还包括锁紧元件以及滑块,锁紧元件与上顶针板活动连接,且锁紧元件与下顶针板连接,滑块可滑动地设在上顶针板内,滑块与锁紧元件配合以锁定上顶针板,该二次顶出脱模机构采用机械结构,特别是二次顶出的驱动结构,有效避免了油缸等非机械驱动结构,从而能使整个模具结构简单,模具制作成本降低,并且缩短产品成型周期,而且,能提高模具的可靠性,满足模具能够达到50万件以上的寿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包括顶出单元,所述顶出单元包括上顶针板以及下顶针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顶出脱模机构还包括导向元件,所述导向元件与所述顶出单元活动
配合;所述顶出单元还包括锁紧元件以及滑块,所述锁紧元件与所述上顶针板活动连接,且
所述锁紧元件与所述下顶针板连接,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顶针板内,所述滑块
与所述锁紧元件配合以锁定所述上顶针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元件包括锁
口,所述锁口锁定所述滑块以及所述下顶针板,所述滑块部分嵌于所述锁口内以固定所述
上顶针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与所述导
向元件活动配合的第一穿孔,所述导向元件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并且与所述滑块发生相对
挤压,所述滑块滑动并脱离所述锁紧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元件包括凸起
部,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一斜面,所述滑块包括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针板包括与所
述导向元件活动配合的第二穿孔,所述导向元件通过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下顶针板活动连
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元件固定设置
在所述顶出单元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单元还包括弹
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顶针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针板包括第三
穿孔,所述上顶针板通过所述第三穿孔受到顶出力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与所述上顶针
板活动配合的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固定设置。

说明书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产品成型后,需要从模具中取出产品,可通过顶出动作一次完成,但是,
有时候由于产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生产时有特殊的要求,在一次顶出之后,产品仍在型腔
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通过两次顶出完成最终脱模,称为
二次顶出。

二次顶出的使用场合有以下几种:1.要求自动脱落的产品;2.容易粘斜顶或直顶
的产品;3.深腔型产品;4.部分需强脱的产品;5.双色模。二次顶出机构能让顶出流程更顺
畅,并且对于顶出行程的需求较大的产品,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的顶出时施加的力
量,避免顶出时造成产品上的缺陷。

目前,很多模具中使用的二次顶出机构,在第二次顶出时,均需采用油缸机构带动
顶针板上的顶块或者顶针结构将产品顶出,而采用油缸机构,就会造成模具的开发制造成
本增加,并且延长产品的成型周期,弊端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其采用机
械驱动,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顶出单元,所述顶出单元包括上
顶针板以及下顶针板,所述二次顶出脱模机构还包括导向元件,所述导向元件与所述顶出
单元活动配合;所述顶出单元还包括锁紧元件以及滑块,所述锁紧元件与所述上顶针板活
动连接,且所述锁紧元件与所述下顶针板连接,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顶针板内,
所述滑块与所述锁紧元件配合以锁定所述上顶针板。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元件包括锁口,所述锁口锁定所述滑块以及所述下顶针板,所
述滑块部分嵌于所述锁口内以固定所述上顶针板。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包括与所述导向元件活动配合的第一穿孔,所述导向元件穿
过所述第一穿孔,并且与所述滑块发生相对挤压,所述滑块滑动并脱离所述锁紧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元件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一斜面,所述滑块包括与
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顶针板包括与所述导向元件活动配合的第二穿孔,所述导向元
件通过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下顶针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顶出单元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单元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另一端与
所述上顶针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顶针板包括第三穿孔,所述上顶针板通过所述第三穿孔受到顶
出力作用。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与所述上顶针板活动配合的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固定设
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二次顶出脱模机构,顶出单元包括上顶针板以及下顶针板,二次顶出
脱模机构还包括导向元件,导向元件与顶出单元活动配合,并且导向元件固定设置在顶出
单元上方;顶出单元还包括锁紧元件以及滑块,锁紧元件与上顶针板活动连接,且锁紧元件
与下顶针板连接,滑块设在上顶针板内,滑块与锁紧元件配合以锁定上顶针板,该二次顶出
脱模机构采用机械结构,特别是二次顶出的驱动结构,有效避免了油缸等非机械驱动结构,
从而能使整个模具结构简单,模具制作成本降低,并且缩短产品成型周期,而且,能提高模
具的可靠性,满足模具能够达到50万件以上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第一次顶出时的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第二次顶出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的具体实施例,该二
次顶出脱模机构,一般安装在后模4下方,驱动该二次顶出脱模机构用于顶出所成型的产
品。该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包括顶出单元1、导向元件2以及限位元件3,其中,导向元件2以及
限位元件3均与顶出单元1活动配合,并且均固定安装在顶出单元1上方的后模4上。在顶出
过程中,顶出单元1受到向上的顶出力顶出,顶出过程中与导向元件2相互作用,依次完成第
一次顶出和第二次顶出,直至顶出单元与限位元件3抵紧而停止。

顶出单元1包括上顶针板11、下顶针板12、锁紧元件13、滑块14以及弹簧15。

如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中,锁紧元件13与上顶针板11活动连接,且锁紧元件13与
下顶针板12固定连接,上顶针板11和下顶针板12平行设置。在该二次顶出脱模机构未驱动
时,上顶针板11和下顶针板12相互贴紧,并且,下顶针板12与锁紧元件13通过螺钉固定连
接。

锁紧元件13包括锁口131,锁口131用于锁定滑块14、上顶针板11以及下顶针板12。
本实施例中的锁紧元件13优选为钩状结构,因此又可称为拉钩。

滑块14设在上顶针板11内,上顶针板11与锁紧元件13连接处设有一开槽111,该开
槽111用于放置滑块14,并且供滑块14在上顶针板11内来回滑动。滑块14与锁紧元件13配合
以锁定上顶针板11。本实施例中,滑块14部分嵌于锁口1131内,使得在锁口131的锁紧作用
下,滑块14、上顶针板11和下顶针板12三者紧贴成一体,一旦受到外力,可以使得整个顶出
单元1一起运动。

再次参照图2,顶出单元1还包括贴设在滑块14两侧的滑块压条16,以及设在锁紧
元件13两侧且与滑块14配合的挡块17。滑块压条16优选矩形条状结构,且成对设置,通过螺
钉固定设置在上顶针板11上,两个滑块压条16对滑块14形成限位槽,对滑块14起导向作用,
可以使得滑块14在滑动过程中,沿着滑块压条16滑动。同样的,成对设置的挡块17,设置在
滑块14一端,用于在锁紧元件13所在的一端,对滑块14进行限位,防止滑块14弹出。

滑块14为环形块状结构,包括与导向元件2活动配合的第一穿孔141。在顶出过程
中,导向元件2穿过第一穿孔141,并且与滑块14发生相对挤压,滑块14滑动并脱离锁紧元件
13。

本实施例中,为了达到该配合效果,滑块14中第一穿孔141的最小宽度L1大于导向
元件2的最大宽度L2。导向元件2和第一穿孔141在同一侧具有一个相同斜率的斜面,并且两
者也具有相同的高度。

优选的,如图1所示,导向元件2下端的凸起部21与第一穿孔141均为倒置梯形,并
且凸起部21的上底边(较长边)比第一穿孔141的下底边(较短边)短,如此,才能保证导向元
件1能穿过第一穿孔141,并且通过前述斜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滑块14产生滑动。

凸起部21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211,滑块14设有与第一斜面211配合的第二斜面
142。

弹簧15一端与滑块14连接,另一端与上顶针板11连接,用于第二次顶出完成之后
滑块14的复位。故弹簧15同样嵌设在开槽111内,导向元件2和滑块14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
15处于压缩状态。

上顶针板11包括与导向元件2活动配合的第二穿孔112,导向元件2通过第二穿孔
112与下顶针板12活动连接,并且在第二次顶出过程中,导向元件2与下顶针板12为抵紧状
态。为了便于导向元件2的定位,下顶针板12在与导向元件2的连接处,设有与导向元件2配
合的凹槽121。

整个二次顶出脱模机构,上顶针板11为驱动部件,其受到向上顶出的力而不断向
上运动。因此,下顶针板12包括第三穿孔122,顶出过程中,通过第三穿孔122,上顶针板11受
到向上的顶出力。

限位元件3与上顶针板11活动配合,用于限制上顶针板11向上顶出的位移。限位元
件3为柱状结构,通过螺钉固定在后模4上。

该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安装在模具上时,通常安装在后模4的一侧,当然,后模的另
一侧是前模以及位于前模和后模4之间的成型产品。

如图3所示,在该二次顶出脱模机构顶出过程中,上顶针板11受到向上的顶出力,
带动整个顶出单元1向上运动,逐渐靠近后模4。当导向元件2进入第一穿孔141,当凸起部21
逐渐插入第一穿孔141中,第一斜面211沿第二斜面142下滑,直至该凸起部21完全插入第一
穿孔141中,此时,滑块14在上顶针板内未产生任何位移。此时,该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完成第
一次顶出。

如图4所示,当顶出单元1继续向上顶出,凸起部21甚至整个导向元件2都逐渐穿过
第一穿孔141,继而继续穿过第二穿孔112。在此过程中,导向元件2的最右侧挤压滑块14,并
且推动滑块14在上顶针板11的开槽111内滑动,使得滑块14从锁紧元件13的锁口131中脱离
开,从而解除滑块14和锁紧元件对上顶针板11的锁定,也就是说,上顶针板11不受制于锁紧
元件13。因此,在持续的顶出力作用下,上顶针板11继续向上顶出,直至与限位元件3抵紧而
停止,第二次顶出完成。在这过程中,当滑块14在开槽111内向右滑动时,压缩弹簧15,也就
是说在第二次顶出时,弹簧15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脱模完成之后,当该二次顶出脱模机构复位时,导向元件2与顶出单元1相对分离,
此时,在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能确保滑块14滑动重新卡入锁口131中。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斜面211、第二斜面142的斜面角度来调整
二次顶出的开始时间,通过导向元件2的长度以及限位元件3来调整顶出的高度位置。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顶出要求,来调整该二次顶出脱模机构。

该二次顶出脱模机构,通过采用机械拉钩驱动结构,代替油缸等非机械驱动结构,
使整个模具结构简单,模具制作成本降低,并且缩短产品成型周期。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
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顶出脱模机构,该顶出单元包括上顶针板以及下顶针板,二次顶出脱模机构还包括导向元件,导向元件与顶出单元活动配合;顶出单元还包括锁紧元件以及滑块,锁紧元件与上顶针板活动连接,且锁紧元件与下顶针板连接,滑块可滑动地设在上顶针板内,滑块与锁紧元件配合以锁定上顶针板,该二次顶出脱模机构采用机械结构,特别是二次顶出的驱动结构,有效避免了油缸等非机械驱动结构,从而能使整个模具结构简单,模具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塑料的加工;一般处于塑性状态物质的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