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在众多
的楼宇设备中,电梯是人们进入楼宇首先使用到的人机交互机电设备。人们
在追求快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的同时,也更注重舒适安全的乘坐环境。因此,
乘坐环境的舒适感能给乘客最直接的感受,是提高楼宇设备形象的最重要一
个因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减震装置,以提高电梯下降或上升过程
中的舒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支撑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
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为开口向上的U型板结构,所述
上支撑板水平且悬浮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U型口处,所述上支撑板和第一支
撑架的底板间设有弹性元件和导向机构,所述上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
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架和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板上设
有横梁连接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柱和套筒,所述导向柱竖直设置在上
支撑板上,所述套筒固定在第一支撑架的底板上,所述导向柱位于套筒内且
导向柱可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导向机构设置在上支撑板
的中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为可调连接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架的底板间设有辅助支撑元件,所
述辅助支撑元件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辅助支撑元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
的底板两侧。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架的底板和第一支撑架的底板9间设有两个支撑块,
所述两个支撑块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底板两侧,所述两个支撑块和第一
支撑架的底板间设有1mm—3mm的间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结构简单,在电梯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在上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架
间设有的弹性元件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减震作用明显,保证了乘梯的舒适
度,该装置中设有的导向装置保证了上支撑板为上下缓冲方向,杜绝了上支
撑板左右晃动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乘梯的舒适度,当弹性元件失效时,辅
助支撑元件起到临时缓冲作用;另外,支撑块的设置有效的防止了第一支撑
架的底板的过度变形,保证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图1的A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支撑板, 2-弹性元件, 3-导向柱, 4-辅助支撑元件,
5-第二支撑元件, 6-横梁连接元件, 7-支撑块, 8-第一螺栓,
9-第一支撑架, 10-卡板, 11-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
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支撑板1、
第一支撑架9和第二支撑架5,所述第一支撑架9和第二支撑架5分别为开
口向上的U型板结构,所述上支撑板1水平且悬浮设置在第一支撑架9的U
型口处,所述上支撑板1和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设有弹性元件2和导向机
构,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采用弹簧结构形式,并且在上支撑板1和第一
支撑架9的底板上分别和弹簧相对应的设有弹簧座,弹簧设置在该弹簧所对
应的弹簧座上,本实施例中,在上支撑板1和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设有多
个弹簧,该多个弹簧分两列设置在上支撑板1和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并
且该两列弹簧成镜像设置在上支撑板1的中线两侧,所述导向机构数量为两
个,该两个导向机构设置在上支撑板1的中线上,每一个导向机构包括导向
柱3和套筒11,所述导向柱3竖直设置在上支撑板1上,所述套筒11固定
在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上,所述导向柱3位于套筒11内且导向柱3可上下
滑动,所述上支撑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可调的连接机构,本装置通过连接机
构和电梯轿厢的底板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螺栓8和卡板10,
第一螺栓8设置在上支撑板1设有的长条孔内,第一螺栓8的螺柱向上穿射
出长条孔后和卡板10螺纹连接,安装时,沿长条孔的长边所在方向调整第
一螺栓8直至将卡板10卡装在电梯轿厢底板的卡槽内即可,所述第二支撑
架5和第一支撑架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5的底板上设有横梁连接元
件6,通过横梁连接元件6将本装置和电梯轿厢下方的横梁连接。
所述上支撑板1和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设有辅助支撑元件4,所述辅
助支撑元件4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辅助支撑元件4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
9的底板两侧,本实施例中,辅助支撑元件采用螺栓结构形式,螺栓的螺柱
向上且和第一支撑板9的底板螺纹连接,螺栓和上支撑板1件设有一定的距
离,当弹性元件2失效时,辅助支撑元件4对上支撑板1起到临时支撑的作
用。
第二支撑架5的底板和第一支撑架的底板9间设有两个支撑块7,所述
两个支撑块7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架5的底板两侧,所述两个支撑块7和第
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设有1mm—3mm的间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
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