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装置.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5428051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58051.0

申请日:

2015.09.02

公开号:

CN106477428A

公开日:

2017.03.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B 11/02申请日:20150902|||公开

IPC分类号:

B66B11/02; B66B5/00

主分类号:

B66B11/02

申请人:

天津鑫宝龙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建桥

地址:

300380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柳口路与津静公路交口西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代理人:

杨慧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包括上支撑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架的底板间设有弹性元件和导向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架和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板上设有横梁连接元件。本发明结构简单,在电梯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在上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架间设有的弹性元件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减震作用明显,保证了乘梯的舒适度,该装置中设有的导向装置保证了上支撑板为上下缓冲方向,杜绝了上支撑板左右晃动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乘梯的舒适度,当弹性元件失效时,辅助支撑元件起到临时缓冲作用;另外,支撑块的设置有效的防止了第一支撑架的底板的过度变形,保证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支撑强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支撑板(1)、
第一支撑架(9)和第二支撑架(5),所述第一支撑架(9)和第二支撑架(5)
分别为开口向上的U型板结构,所述上支撑板(1)水平且悬浮设置在第一
支撑架(9)的U型口处,所述上支撑板(1)和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
设有弹性元件(2)和导向机构,所述上支撑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
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架(5)和第一支撑架(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
架(5)的底板上设有横梁连接元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
包括导向柱(3)和套筒(11),所述导向柱(3)竖直设置在上支撑板
(1)上,所述套筒(11)固定在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上,所述导
向柱(3)位于套筒(11)内且导向柱(3)可上下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
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导向机构设置在上支撑板(1)的中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
为可调连接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
(1)和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设有辅助支撑元件(4),所述
辅助支撑元件(4)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辅助支撑元件(4)分别设
置在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
于:第二支撑架(5)的底板和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设有两个支撑
块(7),所述两个支撑块(7)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架(5)的底
板两侧,所述两个支撑块(7)和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设有1mm—3mm
的间隙。

说明书

一种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在众多
的楼宇设备中,电梯是人们进入楼宇首先使用到的人机交互机电设备。人们
在追求快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的同时,也更注重舒适安全的乘坐环境。因此,
乘坐环境的舒适感能给乘客最直接的感受,是提高楼宇设备形象的最重要一
个因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减震装置,以提高电梯下降或上升过程
中的舒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支撑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
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为开口向上的U型板结构,所述
上支撑板水平且悬浮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U型口处,所述上支撑板和第一支
撑架的底板间设有弹性元件和导向机构,所述上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
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架和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板上设
有横梁连接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柱和套筒,所述导向柱竖直设置在上
支撑板上,所述套筒固定在第一支撑架的底板上,所述导向柱位于套筒内且
导向柱可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导向机构设置在上支撑板
的中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为可调连接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架的底板间设有辅助支撑元件,所
述辅助支撑元件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辅助支撑元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
的底板两侧。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架的底板和第一支撑架的底板9间设有两个支撑块,
所述两个支撑块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底板两侧,所述两个支撑块和第一
支撑架的底板间设有1mm—3mm的间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结构简单,在电梯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在上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架
间设有的弹性元件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减震作用明显,保证了乘梯的舒适
度,该装置中设有的导向装置保证了上支撑板为上下缓冲方向,杜绝了上支
撑板左右晃动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乘梯的舒适度,当弹性元件失效时,辅
助支撑元件起到临时缓冲作用;另外,支撑块的设置有效的防止了第一支撑
架的底板的过度变形,保证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图1的A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支撑板, 2-弹性元件, 3-导向柱, 4-辅助支撑元件,

5-第二支撑元件, 6-横梁连接元件, 7-支撑块, 8-第一螺栓,

9-第一支撑架, 10-卡板, 11-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
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支撑板1、
第一支撑架9和第二支撑架5,所述第一支撑架9和第二支撑架5分别为开
口向上的U型板结构,所述上支撑板1水平且悬浮设置在第一支撑架9的U
型口处,所述上支撑板1和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设有弹性元件2和导向机
构,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采用弹簧结构形式,并且在上支撑板1和第一
支撑架9的底板上分别和弹簧相对应的设有弹簧座,弹簧设置在该弹簧所对
应的弹簧座上,本实施例中,在上支撑板1和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设有多
个弹簧,该多个弹簧分两列设置在上支撑板1和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并
且该两列弹簧成镜像设置在上支撑板1的中线两侧,所述导向机构数量为两
个,该两个导向机构设置在上支撑板1的中线上,每一个导向机构包括导向
柱3和套筒11,所述导向柱3竖直设置在上支撑板1上,所述套筒11固定
在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上,所述导向柱3位于套筒11内且导向柱3可上下
滑动,所述上支撑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可调的连接机构,本装置通过连接机
构和电梯轿厢的底板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螺栓8和卡板10,
第一螺栓8设置在上支撑板1设有的长条孔内,第一螺栓8的螺柱向上穿射
出长条孔后和卡板10螺纹连接,安装时,沿长条孔的长边所在方向调整第
一螺栓8直至将卡板10卡装在电梯轿厢底板的卡槽内即可,所述第二支撑
架5和第一支撑架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5的底板上设有横梁连接元
件6,通过横梁连接元件6将本装置和电梯轿厢下方的横梁连接。

所述上支撑板1和第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设有辅助支撑元件4,所述辅
助支撑元件4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辅助支撑元件4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
9的底板两侧,本实施例中,辅助支撑元件采用螺栓结构形式,螺栓的螺柱
向上且和第一支撑板9的底板螺纹连接,螺栓和上支撑板1件设有一定的距
离,当弹性元件2失效时,辅助支撑元件4对上支撑板1起到临时支撑的作
用。

第二支撑架5的底板和第一支撑架的底板9间设有两个支撑块7,所述
两个支撑块7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架5的底板两侧,所述两个支撑块7和第
一支撑架9的底板间设有1mm—3mm的间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
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减震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减震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减震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减震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减震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包括上支撑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架的底板间设有弹性元件和导向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架和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板上设有横梁连接元件。本发明结构简单,在电梯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在上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架间设有的弹性元件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减震作用明显,保证了乘梯的舒适度,该装置中设有的导向装置保证了上支撑板为上下缓冲方向,杜绝了上支撑板左右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