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封衬套组装装置.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5424477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8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370521.5

申请日:

2016.05.30

公开号:

CN106608152A

公开日:

2017.05.0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G 7/00申请日:20160530|||公开

IPC分类号:

B60G7/00

主分类号:

B60G7/00

申请人:

保定威奕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建涛; 田大维; 田培

地址:

072550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朝阳北大街(徐)2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代理人:

彭随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封衬套组装装置,以将构成液封衬套的橡胶主体压装至外套管内,包括顶部开口、且内部形成有腔室的装置主体,设于装置主体顶部的下压部,置于腔体内的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以及缩口滑块;其中缩口滑块形成于置于第一支撑块上的外套管的外部周向,并具有将外套管进行收口压缩的内表面、以及与装置主体的内壁形成滑动配合的外部斜面。本发明所述的液封衬套组装装置,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将橡胶主体压装至外套管内后,同时实现收口操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了液封衬套的组装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液封衬套组装装置,以将构成液封衬套的橡胶主体压装至外套管内,
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开口设置,且于所述装置主体(1)
的内部形成有腔室;
第一支撑块(5),经由设置于所述腔室内的第一弹性装置(14)支撑而形
成于所述腔室内,以构成对所述液封衬套的支撑;
第二支撑块(3),经由设置于所述腔室内的第二弹性装置(4)支撑而形成
于所述腔室内;
缩口滑块(2),经由所述第二支撑块(3)支撑而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块(3)
上方的腔室内;所述缩口滑块(2)形成于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块(5)上的所述
外套管(6)的外部周向,并具有将所述外套管(6)进行收口压缩的内表面(202),
以及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壁形成滑动配合的外部斜面(201);
下压部,位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于所述下压部的下方形成有第一
压装部(10),以及于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压装部(10)形成高度差的第二
压装部(7);所述下压部由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开口下行以进入所述腔室
内时,所述下压部具有因所述第一压装部(10)与所述液封衬套顶部接触以将
所述液封衬套压入所述外套管(6)内的第一位置;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位置而使
所述下压部继续下行时,所述下压部具有因所述第二压装部(7)与所述缩口滑
块(2)顶部接触,以将所述缩口滑块(2)下压并径向收拢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衬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装置主
体(1)和所述缩口滑块(2)之间,设有对所述缩口滑块(2)相对于所述装置
主体(2)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封衬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
包括设置于所述缩口滑块(2)上的导向槽,以及固连于所述装置主体(1)上
的、嵌入所述导向槽内并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块(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衬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压
装部(10)和所述第二压装部(7)之间的贯联处,形成有供所述外套管嵌入的
凹槽(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衬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装置主
体(1)的顶部固定设有与所述缩口滑块(2)的顶部阻挡配合,以抑制所述缩
口滑块(2)由所述腔室滑出的挡块(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封衬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装置主
体(1)的底部固连有底板(13),所述第一弹性装置(14)和所述第二弹性装
置(4)连接设置在所述底板(1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封衬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下压部
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支撑块(5)的底部与所述底板(13)接触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封衬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块(3)和所述第一支撑块(5)之间形成沿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封衬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
块(3)套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块(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封衬套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
支撑块(5)和所述第二支撑块(3)之间设有阻挡部;所述第一支撑块(5)位
于初始位置时,所述阻挡部抑制所述第一支撑块(5)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块(3)
的上行滑动。

说明书

液封衬套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件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封衬套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前下摆臂大轴套作为一种液压减震产品,其通用结构中,通常
具备双腔结构,通过一条合适的通道连接,由于液体经过通道的流动实现减震,
其阻尼性能好,防止行车过程中发生中、高速抖动,提升了整车的行驶舒适性。
然而现有衬套产品为直接压装,且产品结构简单,然而,相对于液封衬套,其
阻尼性能稍低,减震性能相对较差。

液封衬套作为较好的减震产品,其结构主要包括橡胶主体以及包容在橡胶
主体外部的外套管,在组装时,需要将橡胶主体由外套管的顶部开口处压装到
外套管内,然后进行外套管和橡胶主体的收口操作,以实现产品的组装,但现
有技术中,该组装过程,通常采用人工和简单设备结合的形式完成,由于产品
构造的复杂性,以及装配的高要求,其组装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液封衬套组装装置,以提高液封衬套的组
装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液封衬套组装装置,以将构成液封衬套的橡胶主体压装至外套管内,
包括:

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开口设置,且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形成
有腔室;

第一支撑块,经由设置于所述腔室内的第一弹性装置支撑而形成于所述腔
室内,以构成对所述液封衬套的支撑;

第二支撑块,经由设置于所述腔室内的第二弹性装置支撑而形成于所述腔
室内;

缩口滑块,经由所述第二支撑块支撑而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上方的腔室
内;所述缩口滑块形成于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的所述外套管的外部周向,并
具有将所述外套管进行收口压缩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形成滑
动配合的外部斜面;

下压部,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于所述下压部的下方形成有第一压装
部,以及于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压装部形成高度差的第二压装部;所述下
压部由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开口下行以进入所述腔室内时,所述下压部具有因
所述第一压装部与所述液封衬套顶部接触以将所述液封衬套压入所述外套管内
的第一位置;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位置而使所述下压部继续下行时,所述下压部
具有因所述第二压装部与所述缩口滑块顶部接触,以将所述缩口滑块下压并径
向收拢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缩口滑块之间,设有对所述缩口滑块相
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缩口滑块上的导向槽,以及固连
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嵌入所述导向槽内并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块。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压装部和所述第二压装部之间的贯联处,形成有供
所述外套管嵌入的凹槽。

进一步的,于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设有与所述缩口滑块的顶部阻挡配
合,以抑制所述缩口滑块由所述腔室滑出的挡块。

进一步的,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连有底板,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和所述
第二弹性装置连接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下压部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底部与所述底板
接触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块和所述第一支撑块之间形成沿竖直方向的滑动
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块套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支撑块和所述第二支撑块之间设有阻挡部;所述第
一支撑块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阻挡部抑制所述第一支撑块相对于所述第二支
撑块的上行滑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液封衬套组装装置,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将橡胶主体压装至
外套管内后,同时实现收口操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了液封衬套的
组装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下压部处于第二位置下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装置主体,101-第一腔体,1011-第一斜面,102-第二腔体,2-缩口滑块,
201-外部斜面,202-内表面,203-变径腔,204-容纳槽,205-凸起,206-导向槽,
3-第二支撑块,4-第二弹性装置,5-第一支撑块,501-第一凹槽,6-外套管,601-
收口边,7-第二压装部,8-导向块,9-连接板,10-第一压装部,11-凹槽,12-
挡块,13-底板,14-第一弹性装置,15-第一外突块,16-内凹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
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封衬套组装装置,以将构成液封衬套的橡胶主体压装至
外套管内,其整体结构中,主要包括装置主体、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缩
口滑块以及下压部。其中,装置主体的顶部开口设置,且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
部形成有腔室;第一支撑块经由设置于所述腔室内的第一弹性装置支撑而形成
于所述腔室内,以构成对液封衬套的支撑;第二支撑块经由设置于所述腔室内
的第二弹性装置支撑而形成于所述腔室内;缩口滑块,经由所述第二支撑块支
撑而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上方的腔室内;所述缩口滑块形成于置于所述第一
支撑块上的所述外套管的外部周向,并具有将所述外套管进行收口压缩的内表
面,以及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形成滑动配合的外部斜面;下压部位于所述装
置主体的顶部,于所述下压部的下方形成有第一压装部,以及于竖直方向上,
与所述第一压装部形成高度差的第二压装部。

如上主要结构中,当下压部由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开口下行以进入所述腔
室内时,所述下压部具有因所述第一压装部与所述液封衬套顶部接触以将所述
液封衬套压入所述外套管内的第一位置;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位置而使所述下压
部继续下行时,所述下压部具有因所述第二压装部与所述缩口滑块顶部接触,
以将所述缩口滑块下压并径向收拢的第二位置。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将橡
胶主体压入外套管后,完成整个液封衬套的收口操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确保了安装效果。

本实施例中液封衬套结构可如图2所示,其包括橡胶本体和包容在橡胶主
体外部的外套管,在外套管的顶部形成有外突于其外周面、且呈环形设置的收
口边,橡胶主体在未被压缩时,其顶部高于收口边的高度,当橡胶主体经由第
一压装部被完全压入外套管内部后,通过缩口滑块挤压收口边变形以实现对橡
胶主体的收口。

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所述的液封衬套组装装置一种示例性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装置主体1中形成的腔体包括形成有与缩口滑块2的
外部斜面201滑动配合的第一斜面1011的第一腔体101、以及与第二支撑块3
滑动配合的第二腔体102,第二腔体102形成于第一腔体101的下方,第二支
撑块3底部侧壁与第二腔体102滑动配合,而第二支撑块3的顶部则置于第一
腔体101内以形成对缩口滑块2的支撑,第二支撑块3的底部因与第二腔体102
上方的装置主体1内壁抵接配合而无法被第二弹性装置4弹性弹出。而第一支
撑块5套装于第二支撑块3的内部,且第一支撑块5的顶部在初始状态下高于
第二支撑块3的顶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缩口滑块2的内表面202围构成圆柱状的变径腔
203,当缩口滑块2下移时由于其外部斜面201与第一斜面1011的配合而使变
径腔203的直径减小以形成对图2中外套管6的收口边601的挤压,实现收口。
而为了提高液封衬套的收口效果,本实施例中在缩口滑块2的内表面202顶部
形成有可容纳前述的收口边601变形的容纳槽204,该容纳槽204的表面具有
一定的斜度或弧度,当缩口滑块2受第二压装部7下压而向下移动并径向收拢
时,该容纳槽204可驱使收口边601向外套管6内部呈一定的斜度或弧度变形
以完成对液封衬套的收口。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封衬套的收口效果,本实施例中在缩口滑块2的
内表面202底部还设有锥形的凸起205,当容纳槽204压缩收口边601变形时,
由于凸起的设置,外套管6的外壁可由于凸起205的挤压而沿凸起205的形状
变形,提高了收口边601的变形效果。

为了保证缩口滑块2在沿第一腔体101滑动时更加稳定,如图1所示,本
实施例中在装置主体1和缩口滑块2之间设有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可对缩口
滑块2相对于装置主体1的滑动进行导向。本实施例中导向装置包括设置于缩
口滑块2上的导向槽206,以及固连于装置主体1上的、嵌入导向槽内并与导
向槽206滑动配合的导向块8,该导向块8可经由螺钉与装置本体1固定,且
导向块8与缩口滑块2的配合面具有与第一斜面1011相同的斜度,此时,缩口
滑块2的外部斜面201经由导向块8的配合面与装置本体1滑动配合。

本实施例中下压部包括与图中未示出的直线动力输出装置连接的连接板
9,连接板9在直线动力输出装置的牵引下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直线动力输出装
置可为液压缸、直线电机等。本实施例中第二压装部7为设于连接板9下方的
第二压装柱,而第一压装部10为设于第二压装部7下方的第一压装柱,且第二
压装柱的直径大于缩口滑块2变径腔203的最大时的直径,而第一压装柱的直
径则小于变径腔203最小时的直径,以防止对变径腔203变径造成影响。

为了保证外套管6的收口边601在变形时橡胶主体始终处于外套管6内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压装部10和第二压装部7之间的贯联处形成有
供外套管6嵌入的凹槽11,当第一压装部10下压完成后可使得橡胶主体的顶
部低于外套管6顶部,从而可保证当收口边601变形后橡胶主体不会因收口边
601的高度降低而露出,此时第一压装柱的直径则小于外套管6内壁的直径。

如图2所示,此时压装部位于初始状态,当压装部下移而使橡胶主体与收
口边601的顶端平齐时,压装部即位于第一位置;当压装部继续下移时,橡胶
主体继续被压缩并当收口边601的顶部嵌入凹槽11后,橡胶主体和外套管6同
时下移,此时橡胶主体则不再被压缩。当压装部继续下移并使得第二压装部7
与缩口滑块2抵接时,缩口滑块2和液封衬套同时下移,此时缩口滑块2的变
径腔203收缩而驱使收口边601变形,当收口边6完成收口后,即第一支撑块
5与下文所述的底板13接触配合时,如图3所示,此时压装部处于第二位置。

为了防止外套管6取出时缩口滑块2随外套管6的移动而由第一腔体101
内滑出,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设有与缩口
滑块2的顶部阻挡配合的挡块12。为了便于布置、以及出于提高液封衬套收口
效果的考虑,本实施例中在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连有底板13,并将第一弹性装
置14和第二弹性装置4连接设置在该底板13上。第一弹性装置14和第二弹性
装置4均可为弹簧,且第一弹性装置14应具有较大的弹性系数,以保证第一压
装部10下压橡胶主体时,外套管6不会随橡胶主体的移动而向下移动。

为了使得液封衬套的收口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在下压部的第二位置,第
一支撑块5的底部与底板13接触配合,此时由于第一支撑块5与底板13抵触
而无法继续下移,可防止变径腔203继续挤压收口边601,进而可保证收口时
不会出现缺陷。此外,本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二支撑块3和第一支撑块5之间形
成沿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也进一步提高了液封衬套的收口效果。此时,为了
防止第一弹性装置14完全被压缩,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块5底部设有供第一
弹性装置14嵌入的嵌入槽,使得第一支撑块5的底部与底板13接触配合时,
第一弹性装置14还可保持一定的长度。

为了保证外套管6的定位效果,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块5和第二支撑块
3之间设有阻挡部,当第一支撑块5位于初始位置时,阻挡部可抑制第一支撑
块5相对于第二支撑块3的上行滑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阻挡部包括形
成于第一支撑块5外周面上的第一外突块15,以及形成于第二支撑块3内周面
上的可与第一外突块15外壁滑动配合的内凹腔16,当第一外突块15由于第一
弹性装置14而与内凹腔16上方的第一支撑块5内壁抵接时,第一支撑块5无
法继续上移,完成初始状态的复位。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可在第
一支撑块5的顶部开设可供外套管6底部嵌设的第一凹槽501,通过设置第一
凹槽501可使得外套管6在下压过程中更加平稳,以保证液封衬套封口的均匀
性。

本液压衬套组装装置在使用时,如图2所示,将具有橡胶主体的外套管6
放置于第一支撑块5顶部的第一凹槽501内,通过下移压装部使得第一压装部
10将橡胶主体完全压入至外套管6内部,此时外套管6的收口边601顶部与第
二压装部7抵接,压装部继续下移并使得第二压装部7与缩口滑块2抵接时,
缩口滑块2与外套管6同时下移,此时缩口滑块2的变径腔203在下移的过程
中收缩,进而可通过容纳槽204推动外套管6的收口边601向外套管6的内部
变形,如图3所示,完成对液封衬套的收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液封衬套组装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液封衬套组装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液封衬套组装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封衬套组装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封衬套组装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封衬套组装装置,以将构成液封衬套的橡胶主体压装至外套管内,包括顶部开口、且内部形成有腔室的装置主体,设于装置主体顶部的下压部,置于腔体内的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以及缩口滑块;其中缩口滑块形成于置于第一支撑块上的外套管的外部周向,并具有将外套管进行收口压缩的内表面、以及与装置主体的内壁形成滑动配合的外部斜面。本发明所述的液封衬套组装装置,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将橡胶主体压装至外套管内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