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绒胶发泡装置.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54231 上传时间:2018-01-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3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67583.1

申请日:

2014.07.29

公开号:

CN104128298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5D 1/14申请日:20140729|||公开

IPC分类号:

B05D1/14; B05C11/10

主分类号:

B05D1/14

申请人:

湖州福美达纺织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冯利民

地址:

313012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镇西赵家兜工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代理人:

李大刚;刘晓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绒胶发泡装置,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三起泡筒、第二起泡筒和第一起泡筒;所述第三起泡筒一端设有变径出泡管,另一端与第二起泡筒嵌合连通,所述第三起泡筒内设有一个一端封闭的造流筒,且变径出泡管从造流筒未封闭的一端伸入造流筒内;所述第二起泡筒内并排设置多层起泡网;所述第一起泡筒一端与第二起泡筒嵌合连通,另一端连通有加压腔,加压腔上连通有进料管,进料管上连通有进气管,加压腔和第一起泡筒中心设有一个电机转轴,电机转轴上设有叶轮和剪切筒,剪切筒外周设有剪切齿,第一起泡筒内壁上设有相应的剪切槽。本发明具有起泡效率高、起泡高度均匀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植绒胶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三起泡筒(1)、第二起泡筒(2)和第一起泡筒(3);所述第三起泡筒(1)一端设有变径出泡管(16),另一端与第二起泡筒(2)嵌合连通,所述第三起泡筒(1)内设有一个一端封闭的造流筒(13),且变径出泡管(16)从造流筒(13)未封闭的一端伸入造流筒(13)内;所述第二起泡筒(2)内并排设置多层起泡网(12);所述第一起泡筒(3)一端与第二起泡筒(2)嵌合连通,另一端连通有加压腔(4),加压腔(4)上连通有进料管(5),进料管(5)上连通有进气管(6),加压腔(4)和第一起泡筒(3)中心设有一个电机转轴(7),电机转轴(7)上设有叶轮(8)和剪切筒(9),剪切筒(9)外周设有剪切齿(10),第一起泡筒(3)内壁上设有相应的剪切槽(1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绒胶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起泡筒(1)和第一起泡筒(3)上均设有法兰,且法兰内穿设有紧固螺杆(1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绒胶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出泡管(16)的内径沿着出口方向逐渐变大。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绒胶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流筒(13)内设有二次发泡网(14)。

说明书

植绒胶发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泡装置,特别是一种植绒胶发泡装置。
背景技术
植绒的原理是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使绒毛带上负电荷,把需要植绒的物体放在零电位或接地条件下,绒毛受到异电位被植物体的吸引,呈垂直状加速飞升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由于被植物体涂有胶粘剂,绒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体上。而为了提高植绒胶的利用率,通常需要对植绒胶进行发泡后涂覆。然而现有的植绒胶发泡装置存在起泡效率低下、起泡均匀度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绒胶发泡装置。本发明具有起泡效率高、起泡高度均匀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植绒胶发泡装置,其特点是: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三起泡筒、第二起泡筒和第一起泡筒,三者水平放置,形成一个连通的腔体;所述第三起泡筒一端设有变径出泡管,另一端与第二起泡筒嵌合连通,所述第三起泡筒内设有一个一端封闭的造流筒,且变径出泡管从造流筒未封闭的一端伸入造流筒内;所述第二起泡筒内并排设置多层起泡网;所述第一起泡筒一端与第二起泡筒嵌合连通,另一端连通有加压腔,加压腔上连通有进料管,进料管上连通有进气管,加压腔和第一起泡筒中心设有一个电机转轴,电机转轴上设有叶轮和剪切筒,剪切筒外周设有剪切齿,第一起泡筒内壁上设有相应的剪切槽。第一起泡筒实现一个剪切挤压起泡,第二起泡筒通过起泡网时进行再次起泡,最后经过起泡的植绒胶在造流筒的作用下形成涡流进行 进一步的起泡。
上述的植绒胶发泡装置中,所述第三起泡筒和第一起泡筒上均设有法兰,且法兰内穿设有紧固螺杆。
前述的植绒胶发泡装置中,所述变径出泡管的内径沿着出口方向逐渐变大,可以起一个应用文丘里效应的扩散的作用。
前述的植绒胶发泡装置中,所述造流筒内设有二次发泡网,避免因管腔内存在流动死角而存在未发泡的植绒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三个可以拼装在一起的起泡筒组成(可极大降低装配难度及生产成本),且各部分分别利用不同的起泡原理对植绒胶进行起泡,因此起泡效果好,再加上叶轮的加压驱动,使得本发明内的胶体流速增加,不仅有利于起泡,而且还提高了起泡的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三起泡筒,2-第二起泡筒,3-第一起泡筒,4-加压腔,5-进料管,6-进气管,7-电机转轴,8-叶轮,9-剪切筒,10-剪切齿,11-剪切槽,12-起泡网,13-造流筒,14-二次发泡网,15-紧固螺杆,16-变径出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植绒胶发泡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三起泡筒1、第二起泡筒2和第一起泡筒3;所述第三起泡筒1一端设有变径出泡管16,另一端与第二起泡筒2嵌合连通,所述第三起泡筒1内设有一个一端封闭的造流筒13,且变径出泡管16从造流筒13未封闭的一端伸入造流筒13内;所述第二起泡筒2内并排设置多层起泡网12;所述第一起泡筒3一端与第二起泡筒2嵌合连通,另一端 连通有加压腔4,加压腔4上连通有进料管5,进料管5上连通有进气管6,加压腔4和第一起泡筒3中心设有一个电机转轴7,电机转轴7上设有叶轮8和剪切筒9,剪切筒9外周设有剪切齿10,第一起泡筒3内壁上设有相应的剪切槽11。所述第三起泡筒1和第一起泡筒3上均设有法兰,且法兰内穿设有紧固螺杆15。所述变径出泡管16的内径沿着出口方向逐渐变大。所述造流筒13内设有二次发泡网1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植绒胶混合着空气由进料管进入加压腔,叶轮对植绒胶和空气进行初步的搅拌混合,同时向整个腔体内加压,电机转轴在转动过程中,混合物在剪切齿和剪切槽的剪切效应下开始起泡,然后混合物逐层通过起泡网进行更细致的起泡,最后混合物还在造流筒的作用下形成涡流,进行最后的静态起泡程序。而在混合物最后通过变径出泡管时,又可进行进一步的扩散以提高泡沫的均匀度,降低泡沫的密度。

植绒胶发泡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植绒胶发泡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植绒胶发泡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绒胶发泡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绒胶发泡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8298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8298A21申请号201410367583122申请日20140729B05D1/14200601B05C11/1020060171申请人湖州福美达纺织有限公司地址313012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镇西赵家兜工业园72发明人冯利民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4代理人李大刚刘晓阳54发明名称植绒胶发泡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绒胶发泡装置,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三起泡筒、第二起泡筒和第一起泡筒;所述第三起泡筒一端设有变径出泡管,另一端与第二起泡筒嵌合连通,所述第三起泡筒内设有一个一端封闭的造。

2、流筒,且变径出泡管从造流筒未封闭的一端伸入造流筒内;所述第二起泡筒内并排设置多层起泡网;所述第一起泡筒一端与第二起泡筒嵌合连通,另一端连通有加压腔,加压腔上连通有进料管,进料管上连通有进气管,加压腔和第一起泡筒中心设有一个电机转轴,电机转轴上设有叶轮和剪切筒,剪切筒外周设有剪切齿,第一起泡筒内壁上设有相应的剪切槽。本发明具有起泡效率高、起泡高度均匀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8298ACN104128298A1/1页21植绒胶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尾相接的第。

3、三起泡筒1、第二起泡筒2和第一起泡筒3;所述第三起泡筒1一端设有变径出泡管16,另一端与第二起泡筒2嵌合连通,所述第三起泡筒1内设有一个一端封闭的造流筒13,且变径出泡管16从造流筒13未封闭的一端伸入造流筒13内;所述第二起泡筒2内并排设置多层起泡网12;所述第一起泡筒3一端与第二起泡筒2嵌合连通,另一端连通有加压腔4,加压腔4上连通有进料管5,进料管5上连通有进气管6,加压腔4和第一起泡筒3中心设有一个电机转轴7,电机转轴7上设有叶轮8和剪切筒9,剪切筒9外周设有剪切齿10,第一起泡筒3内壁上设有相应的剪切槽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绒胶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起泡筒1和第一起泡筒。

4、3上均设有法兰,且法兰内穿设有紧固螺杆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绒胶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出泡管16的内径沿着出口方向逐渐变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绒胶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流筒13内设有二次发泡网14。权利要求书CN104128298A1/2页3植绒胶发泡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泡装置,特别是一种植绒胶发泡装置。背景技术0002植绒的原理是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使绒毛带上负电荷,把需要植绒的物体放在零电位或接地条件下,绒毛受到异电位被植物体的吸引,呈垂直状加速飞升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由于被植物体涂有胶粘剂,绒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体上。而为了提高。

5、植绒胶的利用率,通常需要对植绒胶进行发泡后涂覆。然而现有的植绒胶发泡装置存在起泡效率低下、起泡均匀度差的缺点。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绒胶发泡装置。本发明具有起泡效率高、起泡高度均匀的优点。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植绒胶发泡装置,其特点是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三起泡筒、第二起泡筒和第一起泡筒,三者水平放置,形成一个连通的腔体;所述第三起泡筒一端设有变径出泡管,另一端与第二起泡筒嵌合连通,所述第三起泡筒内设有一个一端封闭的造流筒,且变径出泡管从造流筒未封闭的一端伸入造流筒内;所述第二起泡筒内并排设置多层起泡网;所述第一起泡筒一端与第二起泡筒嵌合连通,另一端连通有加压腔,加压腔上连通。

6、有进料管,进料管上连通有进气管,加压腔和第一起泡筒中心设有一个电机转轴,电机转轴上设有叶轮和剪切筒,剪切筒外周设有剪切齿,第一起泡筒内壁上设有相应的剪切槽。第一起泡筒实现一个剪切挤压起泡,第二起泡筒通过起泡网时进行再次起泡,最后经过起泡的植绒胶在造流筒的作用下形成涡流进行进一步的起泡。0005上述的植绒胶发泡装置中,所述第三起泡筒和第一起泡筒上均设有法兰,且法兰内穿设有紧固螺杆。0006前述的植绒胶发泡装置中,所述变径出泡管的内径沿着出口方向逐渐变大,可以起一个应用文丘里效应的扩散的作用。0007前述的植绒胶发泡装置中,所述造流筒内设有二次发泡网,避免因管腔内存在流动死角而存在未发泡的植绒胶。。

7、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三个可以拼装在一起的起泡筒组成可极大降低装配难度及生产成本,且各部分分别利用不同的起泡原理对植绒胶进行起泡,因此起泡效果好,再加上叶轮的加压驱动,使得本发明内的胶体流速增加,不仅有利于起泡,而且还提高了起泡的速率。附图说明000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0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三起泡筒,2第二起泡筒,3第一起泡筒,4加压腔,5进说明书CN104128298A2/2页4料管,6进气管,7电机转轴,8叶轮,9剪切筒,10剪切齿,11剪切槽,12起泡网,13造流筒,14二次发泡网,15紧固螺杆,16变径出泡管。具体实施方式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

8、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0012实施例。植绒胶发泡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三起泡筒1、第二起泡筒2和第一起泡筒3;所述第三起泡筒1一端设有变径出泡管16,另一端与第二起泡筒2嵌合连通,所述第三起泡筒1内设有一个一端封闭的造流筒13,且变径出泡管16从造流筒13未封闭的一端伸入造流筒13内;所述第二起泡筒2内并排设置多层起泡网12;所述第一起泡筒3一端与第二起泡筒2嵌合连通,另一端连通有加压腔4,加压腔4上连通有进料管5,进料管5上连通有进气管6,加压腔4和第一起泡筒3中心设有一个电机转轴7,电机转轴7上设有叶轮8和剪切筒9,剪切筒9外周设有剪切齿10,第一起泡筒3内壁上。

9、设有相应的剪切槽11。所述第三起泡筒1和第一起泡筒3上均设有法兰,且法兰内穿设有紧固螺杆15。所述变径出泡管16的内径沿着出口方向逐渐变大。所述造流筒13内设有二次发泡网14。001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植绒胶混合着空气由进料管进入加压腔,叶轮对植绒胶和空气进行初步的搅拌混合,同时向整个腔体内加压,电机转轴在转动过程中,混合物在剪切齿和剪切槽的剪切效应下开始起泡,然后混合物逐层通过起泡网进行更细致的起泡,最后混合物还在造流筒的作用下形成涡流,进行最后的静态起泡程序。而在混合物最后通过变径出泡管时,又可进行进一步的扩散以提高泡沫的均匀度,降低泡沫的密度。说明书CN104128298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2829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喷射或雾化;对表面涂覆液体或其他流体的一般方法〔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