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块的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方块的制作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4803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11 CN 103848032 A (21)申请号 201410060469.4 (22)申请日 2014.02.11 B65D 5/00(2006.01) (71)申请人 李伯姗 地址 570105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滨海大道 61 号 (72)发明人 李伯姗 (54) 发明名称 一种方块的制作方法 (57) 摘要 一种方块的制作方法, 涉及一种几何体的制 作方法。方块由 12 个相同的部件插接而成 ; 取纵 长横宽为 3 2 的矩形纸, 折叠成重叠纵向矩形 ; 再折叠成有插入锐角和被插入开口的平行四边 形。
2、 ; 将一个部件的插入锐角贴住另一个部件的连 线反折线插入被插入开口, 完成两个部件的插接 ; 将所有部件如是插接, 垂直反折线和连线反折线 均保持 90 度折叠状, 部件的插入锐角插入相应位 置部件的被插入开口, 即成方块 ; 设计新巧, 折叠 规则 ; 取材方便, 操作容易 ; 造型美观, 极富几何 形体美感。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48032 A CN 103848032 A 1/1 页 2 1. 一种方块。
3、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是 : 方块由 12 个相同的部件插接而成 ; 取纵长横宽为 3 2 的矩形纸, 做纵向指示线, 将矩形纸平分为左右两个全等的左矩 形和右矩形 ; 在左矩形做左纵向正折线, 将左矩形平分为两个全等的左外矩形和左内矩形 ; 在右矩形做右纵向正折线, 将右矩形平分为两个全等的右外矩形和右内矩形 ; 在左外矩形 的下端, 做下端斜线正折线, 使左下纸角形成左下小直角等腰三角形, 下端斜线正折线为左 下小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左下小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顶点为左纵向正折线的下 端, 另一个底角顶点与左纸边相交 ; 在右外矩形的上端, 做上端斜线正折线, 使右上纸角形 成右上小直。
4、角等腰三角形, 上端斜线正折线为右上小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右上小直角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顶点为右纵向正折线的上端, 另一个底角顶点与右纸边相交 ; 依照上端斜线正折线和下端斜线正折线将右上小直角等腰三角形和左下小直角等腰 三角形折叠相贴 ; 再依照左纵向正折线将左外矩形折叠与左内矩形相贴形成重叠左矩形, 依照右纵向正折线将右外矩形折叠与右内矩形相贴形成重叠右矩形 ; 重叠左矩形和重叠右 矩形形成重叠纵向矩形 ; 矩形纸的左纸边和右纸边在重叠纵向矩形的中部重合并形成左右 夹层开口 ; 在重叠纵向矩形的上端做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 使重叠纵向矩形的左上角形成 左上大直角等腰三角形, 上端重叠斜。
5、线正折线为左上大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左上大直 角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顶点为重叠纵向矩形的右上角顶点, 另一个底角顶点与重叠纵向 矩形的左边相交 ; 在重叠纵向矩形的下端做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 使重叠纵向矩形的右下 角形成右下大直角等腰三角形, 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为右下大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右 下大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顶点为重叠纵向矩形的左下角顶点, 另一个底角顶点与重 叠纵向矩形的右边相交 ; 依照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 将左上大直角等腰三角形折叠, 并将与重叠右矩形的重叠 部分插入重叠右矩形的夹层内 ; 依照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 将右下大直角等腰三角形折叠, 并将与重叠左矩形的重叠。
6、部分插入重叠左矩形的夹层内 ; 折叠插入后的重叠纵向矩形变形 为上下角为锐角的平行四边形 ; 在平行四边形的上边即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的中点做垂直 于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的垂直线反折线, 与重叠纵向矩形的右边相交于右边交点 ; 在平行 四边形的下边即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的中点做垂直于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的垂直线反折 线, 与重叠纵向矩形的左边相交于左边交点 ; 在右边交点与左边交点之间做连线反折线 ; 依照垂直线反折线和连线反折线均折叠 90 度, 垂直线反折线至锐角部分为插入锐角 ; 纵向左右夹层开口的中部13部分被连线反折线一分为二为两个等长的开口即被插入开 口 ; 一个部件完成 ; 两个部件的插。
7、接方法 : 将一个部件的插入锐角贴住另一个部件的连线反折线插入被插 入开口 ; 将插入锐角插至插入锐角部件的垂直线反折线与被插入开口部件的连线反折线重 合 ; 将所有部件如是插接, 垂直反折线和连线反折线均保持 90 度折叠状, 部件的插入锐角 插入相应位置部件的被插入开口, 即成方块。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48032 A 2 1/3 页 3 一种方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几何体的制作方法, 尤其是一种立方体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公知的方块即立方体的制作方法有的很简单, 但造型也简单 ; 有的造型好但 制作嫌复杂 ; 制作简单又造型独特、 。
8、规则、 美观的方块则不多。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的方块即立方体的制作方法有的很简单, 但造型也简单 ; 有的造型 好但制作嫌复杂 ; 制作简单又造型独特、 规则、 美观的方块则不多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 方块的制作方法。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方块由 12 个相同的部件插接而成 ; 0005 取纵长横宽为32的矩形纸, 做纵向指示线, 将矩形纸平分为左右两个全等的左 矩形和右矩形 ; 在左矩形做左纵向正折线, 将左矩形平分为两个全等的左外矩形和左内矩 形 ; 在右矩形做右纵向正折线, 将右矩形平分为两个全等的右外矩形和右内矩形 ; 在左外 矩形的下。
9、端, 做下端斜线正折线, 使左下纸角形成左下小直角等腰三角形, 下端斜线正折线 为左下小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左下小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顶点为左纵向正折线 的下端, 另一个底角顶点与左纸边相交 ; 在右外矩形的上端, 做上端斜线正折线, 使右上纸 角形成右上小直角等腰三角形, 上端斜线正折线为右上小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右上小 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顶点为右纵向正折线的上端, 另一个底角顶点与右纸边相交 ; 0006 依照上端斜线正折线和下端斜线正折线将右上小直角等腰三角形和左下小直角 等腰三角形折叠相贴 ; 再依照左纵向正折线将左外矩形折叠与左内矩形相贴形成重叠左矩 形, 依照右纵。
10、向正折线将右外矩形折叠与右内矩形相贴形成重叠右矩形 ; 重叠左矩形和重 叠右矩形形成重叠纵向矩形 ; 矩形纸的左纸边和右纸边在重叠纵向矩形的中部重合并形 成左右夹层开口 ; 在重叠纵向矩形的上端做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 使重叠纵向矩形的左上 角形成左上大直角等腰三角形, 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为左上大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左 上大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顶点为重叠纵向矩形的右上角顶点, 另一个底角顶点与重 叠纵向矩形的左边相交 ; 在重叠纵向矩形的下端做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 使重叠纵向矩形 的右下角形成右下大直角等腰三角形, 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为右下大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 边, 右下大直角等腰三角形。
11、的一个底角顶点为重叠纵向矩形的左下角顶点, 另一个底角顶 点与重叠纵向矩形的右边相交 ; 0007 依照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 将左上大直角等腰三角形折叠, 并将与重叠右矩形的 重叠部分插入重叠右矩形的夹层内 ; 依照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 将右下大直角等腰三角形 折叠, 并将与重叠左矩形的重叠部分插入重叠左矩形的夹层内 ; 折叠插入后的重叠纵向矩 形变形为上下角为锐角的平行四边形 ; 在平行四边形的上边即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的中点 做垂直于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的垂直线反折线, 与重叠纵向矩形的右边相交于右边交点 ; 说 明 书 CN 103848032 A 3 2/3 页 4 在平行四边形的下边即下。
12、端重叠斜线正折线的中点做垂直于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的垂直 线反折线, 与重叠纵向矩形的左边相交于左边交点 ; 在右边交点与左边交点之间做连线反 折线 ; 0008 依照垂直线反折线和连线反折线均折叠 90 度, 垂直线反折线至锐角部分为插入 锐角 ; 纵向左右夹层开口的中部 1 3 部分被连线反折线一分为二为两个等长的开口即被 插入开口 ; 一个部件完成 ; 0009 两个部件的插接方法 : 将一个部件的插入锐角贴住另一个部件的连线反折线插入 被插入开口 ; 0010 将插入锐角插至插入锐角部件的垂直线反折线与被插入开口部件的连线反折线 重合 ; 0011 将所有部件如是插接, 垂直反折线和连线。
13、反折线均保持 90 度折叠状, 部件的插入 锐角插入相应位置部件的被插入开口, 即成方块。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设计新巧, 折叠规则 ; 取材方便, 操作容易 ; 造型美观, 极富 几何形体美感。 附图说明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4 图 1 是纵长横宽 3 2 矩形纸平面图 ; 0015 图 2 是重叠纵向矩形平面图 ; 0016 图 3 是平行四边形平面图 ; 0017 图 4 是部件立体图 ; 0018 图 5 是一个部件的插入锐角插入另一个部件被插入开口的过程示意图 ; 0019 图 6 是一个部件的插入锐角插入另一个部件被插入开口的完成图。
14、 ; 0020 图 7 是方块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方块由 12 个相同的部件插接而成 ; 采用虚线表示正面对折的正折线, 实线加圈表 示反面对折的反折线, 实线加点表示指示线, 虚线实线加箭头表示插入线, 插入线的虚线部 分为插入夹层内部分, 插入线的实线部分为未插入夹层内部分 ; 0022 取纵长横宽为 3 2 的矩形纸, 做纵向指示线, 将矩形纸平分为左右两个全等的 左矩形和右矩形 ; 在左矩形做左纵向正折线, 将左矩形平分为两个全等的左外矩形和左内 矩形, 左纸边一侧为外 ; 在右矩形做右纵向正折线, 将右矩形平分为两个全等的右外矩形和 右内矩形, 右纸边一侧为外 ; 在左。
15、外矩形的下端, 做下端斜线正折线, 使左下纸角形成左下 小直角等腰三角形, 下端斜线正折线为左下小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左下小直角等腰三 角形的一个底角顶点为左纵向正折线的下端, 另一个底角顶点与左纸边相交 ; 在右外矩形 的上端, 做上端斜线正折线, 使右上纸角形成右上小直角等腰三角形, 上端斜线正折线为右 上小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右上小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顶点为右纵向正折线的上 端, 另一个底角顶点与右纸边相交 ; 如图 1 ; 0023 依照上端斜线正折线和下端斜线正折线将右上小直角等腰三角形和左下小直角 说 明 书 CN 103848032 A 4 3/3 页 5 等腰三角形。
16、折叠相贴 ; 再依照左纵向正折线将左外矩形折叠与左内矩形相贴形成重叠左矩 形, 依照右纵向正折线将右外矩形折叠与右内矩形相贴形成重叠右矩形 ; 重叠左矩形和重 叠右矩形形成重叠纵向矩形 ; 矩形纸的左纸边和右纸边在重叠纵向矩形的中部重合并形 成左右夹层开口 ; 在重叠纵向矩形的上端做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 使重叠纵向矩形的左上 角形成左上大直角等腰三角形, 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为左上大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左 上大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顶点为重叠纵向矩形的右上角顶点, 另一个底角顶点与重 叠纵向矩形的左边相交 ; 在重叠纵向矩形的下端做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 使重叠纵向矩形 的右下角形成右下大直。
17、角等腰三角形, 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为右下大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底 边, 右下大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顶点为重叠纵向矩形的左下角顶点, 另一个底角顶 点与重叠纵向矩形的右边相交 ; 如图 2 ; 0024 依照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 将左上大直角等腰三角形折叠, 并将与重叠右矩形的 重叠部分插入重叠右矩形的夹层内 ; 依照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 将右下大直角等腰三角形 折叠, 并将与重叠左矩形的重叠部分插入重叠左矩形的夹层内 ; 折叠插入后的重叠纵向矩 形变形为上下角为锐角的平行四边形 ; 在平行四边形的上边即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的中点 做垂直于上端重叠斜线正折线的垂直线反折线, 与重叠纵向矩形的右边相。
18、交于右边交点 ; 在平行四边形的下边即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的中点做垂直于下端重叠斜线正折线的垂直 线反折线, 与重叠纵向矩形的左边相交于左边交点 ; 在右边交点与左边交点之间做连线反 折线 ; 如图 3 ; 0025 依照垂直线反折线和连线反折线均折叠 90 度, 垂直线反折线至锐角部分为插入 锐角 ; 纵向左右夹层开口的中部 1 3 部分被连线反折线一分为二为两个等长的开口即被 插入开口 ; 一个部件完成 ; 如图 4 ; 0026 两个部件的插接方法 : 将一个部件的插入锐角贴住另一个部件的连线反折线插入 被插入开口 ; 如图 5 ; 0027 将插入锐角插至插入锐角部件的垂直线反折线与被插入开口部件的连线反折线 重合 ; 如图 6 ; 0028 将所有部件如是插接, 垂直反折线和连线反折线均保持 90 度折叠状, 部件的插入 锐角插入相应位置部件的被插入开口, 即成方块 ; 如图 7。 说 明 书 CN 103848032 A 5 1/2 页 6 图 1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48032 A 6 2/2 页 7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48032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