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除雾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旋转除雾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2058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16 CN 103920589 A (21)申请号 201410176222.9 (22)申请日 2014.04.28 B03C 3/04(2006.01) B03C 3/34(2006.01) B03C 3/78(2006.01) B01D 50/00(2006.01) (71)申请人 东南大学 地址 21118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 路 2 号 (72)发明人 袁竹林 官蕾 郝雅洁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2249 代理人 徐激波 (54) 发明名称 一种。
2、旋转除雾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除雾器, 包括进气管、 阴极线、 筒体、 压簧电极、 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 层、 支撑隔板、 出气口、 喷淋管、 排液槽、 节流阀、 隔 板、 滚轮和齿轮机构 ; 所述筒体的内壁设有多个 滚轮, 滚轮与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相接触, 滚 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与齿轮机构连接, 滚筒结 构多孔介质过滤层由支撑隔板支撑, 筒体的侧壁 上设有开口, 开口处与进气管连接, 筒体在开口处 的上、 下两端点设有压簧电极, 压簧电极与滚筒结 构多孔介质过滤层接触, 进气管上设有阴极线, 阴 极线、 压簧电极和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形成 一个电路。本发明通过雾滴的。
3、惯性碰撞和电场力 吸附协同作用实现除雾, 并使除雾与清洗能够连 续进行。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20589 A CN 103920589 A 1/1 页 2 1. 一种旋转除雾器, 其特征在于 : 包括进气管、 阴极线、 筒体、 压簧电极、 滚筒结构多孔 介质过滤层、 支撑隔板、 出气口、 喷淋管、 排液槽、 节流阀、 隔板、 滚轮和齿轮机构 ; 所述筒体的内壁设有多个滚轮, 滚轮与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相接触,。
4、 滚筒结构多 孔介质过滤层与齿轮机构连接, 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由支撑隔板支撑, 筒体的侧壁上 设有开口, 开口处与进气管连接, 筒体在开口处的上、 下两端点设有压簧电极, 压簧电极与 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接触, 进气管上设有阴极线, 阴极线、 压簧电极和滚筒结构多孔介 质过滤层形成一个电路 ; 所述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分为多段多孔介质层, 多段多孔介质层之间由绝缘条带 连接, 每段多孔介质层长度相等, 每段多孔介质层长度大于筒体开口的长度 ; 所述筒体内部的下方设置有水平平行排列的多排喷淋管, 每根喷淋管上设有多个喷淋 口, 喷淋管在所述支撑隔板处断开, 所述喷淋管的下方设置有排液槽,。
5、 排液槽内安装有节流 阀 ; 所述筒体的两个端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出气口。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旋转除雾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多孔介质层由多层金属 多孔介质或多层滤网堆叠而成。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旋转除雾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淋管清洗的方法采用 高压水或蒸汽喷射于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进行清洗。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20589 A 2 1/3 页 3 一种旋转除雾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能源、 环保、 化工、 制药、 建材等行业中的环保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 除雾器, 当需要除去气体中对环境或后续设备有害的雾滴时, 可以利用除雾器进。
6、行除雾, 适 用于在气流中有雾滴存在并需要进行气液分离的场合。 背景技术 0002 除雾的背景当今社会, 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日趋严重, 大气问题尤为突出。 近来, 大气中的PM2.5含量升高是雾霾多发的主要原因, 而尾气中的雾滴是一个重要诱因。 以 脱硫举例, 火力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携带大量雾滴, 雾滴中的盐和粉尘结合形成 PM2.5 的核, 同时水蒸气进入大气为 PM2.5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而 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大, 因 此对除雾器的小粒径雾滴捕集能力提出了要求。 0003 目前的除雾器多采用板型除雾器, 主要依靠雾滴的惯性碰撞实现除雾, 这种方法 除雾效率虽然很高, 。
7、但对小粒径雾滴基本无除雾能力, 且除雾和清洗过程没有分离, 增加了 二次携带的概率, 另外使用较多的袋式除雾器虽然除雾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对 PM2.5等雾滴 仍无明显效果。对于已有的丝网除雾器和电除雾器, 前者因为浆液雾滴与析出的结晶盐 易在丝网间结构造成堵塞而无法正常运行, 后者同样由于上述物质在电极表面积垢造成 放点困难而无法正常运行。专利 一种滚筒式静电除尘器 ( 专利号 03110922.5, 公开号 CN1519054A, 公开日 2004.8.11) 公开了一种除尘装置, 该装置包括静电除尘装置、 控制装 置和清洗装置。其设计思想的先进性在于进行了两次静电除尘过程, 但是其存在的。
8、问题是 并未让气体穿过滚筒, 损失了惯性捕集效应, 而且对于除雾并不适用, 因为在雾气的高湿度 环境下未将清洗段与电路断开, 易发生短路现象。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种旋转除雾器, 通过雾滴的 惯性碰撞和电场力吸附协同作用实现除雾, 并使除雾与清洗能够连续进行。 0005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旋转除雾器, 包括进气管、 阴极线、 筒体、 压簧电 极、 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 支撑隔板、 出气口、 喷淋管、 排液槽、 节流阀、 隔板、 滚轮和齿 轮机构 ; 0006 所述筒体的内壁设有多个滚轮, 滚轮与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相接触, 滚。
9、筒结 构多孔介质过滤层与齿轮机构连接, 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由支撑隔板支撑, 筒体的侧 壁上设有开口, 开口处与进气管连接, 筒体在开口处的上、 下两端点设有压簧电极, 压簧电 极与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接触, 进气管上设有阴极线, 阴极线、 压簧电极和滚筒结构多 孔介质过滤层形成一个电路 ; 0007 所述阴极线和与压簧电极相连的过滤层段间施加了强电压, 使空气电离而使烟气 中的雾滴荷电。所述压簧电极设置在筒体靠近进气管末端部位的上下两端, 保证进气迎风 面处的过滤层接入电路, 而进入清洗段的过滤层段不接入电路。 说 明 书 CN 103920589 A 3 2/3 页 4 0008 所述。
10、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分为多段多孔介质层, 多段多孔介质层之间由绝缘 条带连接, 每段多孔介质层长度相等, 每段多孔介质层长度大于筒体开口的长度 ; 0009 所述筒体内部的下方设置有水平平行排列的多排喷淋管, 每根喷淋管上设有多个 喷淋口, 喷淋管在所述支撑隔板处断开, 避免滚筒结构过滤层在转动过程中与支撑隔板相 撞, 喷淋管区通过隔板与上方气体流动较强烈区域隔开, 避免喷雾被携带。 所述喷淋管的下 方设置有排液槽, 排液槽内安装有节流阀。 0010 所述筒体的两个端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出气口。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多孔介质层由多层金属多孔介质或多层滤网堆叠而成。 0012 作为优选, 所。
11、述喷淋管清洗的方法采用高压水或蒸汽喷射于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 滤层进行清洗。 0013 本发明转轮的表面为带电多孔介质过滤层, 通过压簧电极使得过滤层带电, 该过 滤层沿周向分为多段, 各段间由绝缘层隔开, 分为多段的目的是既能保证进气迎风面过滤 层处于带电状态, 又能保证其它过滤层段, 尤其是清洗段不带电, 这样既省电, 又避免了带 电冲洗带来的短路现象的发生。多孔介质过滤层可由多层金属丝网或金属发泡层所构成, 含雾滴的烟气在进气管道内首先通过高压电场进行荷电, 带电的雾滴在穿越多孔介质过滤 层过程中, 受到过滤和电场的协同作用, 实现过滤层对细小雾滴乃至PM2.5的高效捕集, 除雾 后的烟气。
12、由位于转轮中部的左右两个对称出口排出。随着转轮的转动, 吸附雾滴后的过滤 层在喷淋清洗区通过喷水管进行清洗, 以避免多孔介质层的堵塞, 保持较低的过滤阻力。 清 洗液通过下方的排液槽和节流阀排出。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1) 通过密集多孔介质的过滤与电场的增强协同相结合, 实 现高效捕集细小雾滴及 PM2.5; (2) 过滤除雾过程与滤网清洗过程实现分离, 有效避免了除 雾与清洗同时进行而产生的雾滴二次夹带问题, 并可使用孔隙很小的过滤材料, 提高对 PM2.5的捕集效率 ; (3) 过滤层采用分段带电, 既节省能源, 又实现了过滤与清洗过程的分 开, 清洗在不带电状态下进行, 可。
13、以避免喷水清洗带来的短路问题。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2 为图 1 的侧视图 ; 0017 图 3 为本发明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的示意图。 0018 附图图画说明 : 0019 1、 进气管, 2、 阴极线, 3、 筒体, 4、 压簧电极, 5、 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 6、 支撑隔 板, 7、 出气口, 8、 喷淋管, 9、 排液槽, 10、 节流阀, 11、 隔板, 12、 滚轮, 13 齿轮机构 ; 501、 多孔 介质层, 502、 绝缘条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1 参见图 。
14、1 和图 2, 本发明包括了设置有进气管 1、 压簧电极 4、 出气口 7 和排液槽 9 的除雾器筒体 3 和设置在筒体 3 内部的阴极线 2、 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 5、 支撑隔板 6 和滚轮 12, 还包括喷淋管 8、 节流阀 10 和隔板 11 的清洗及其隔离结构和齿轮机构 13, 进气 说 明 书 CN 103920589 A 4 3/3 页 5 管 1、 筒体 3、 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 5 和出气口 7 的中心轴线重合。 0022 工作时, 从进气管 1 进入的烟气进入由阴极线 2 和与压簧电极 4 连接的滚筒结构 多孔介质过滤层 5 段形成的强电压形成的电场, 烟气中的雾滴荷。
15、电, 在通过滚筒结构多孔 介质过滤层 5 时, 荷电雾滴受到电场力作用, 在惯性碰撞的协同作用下, 荷电雾滴被通过滚 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5捕集, 除雾后的烟气由出气口7排出, 其中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 层 5 通过位于中间内部的支撑隔板 6 固定。 0023 所述齿轮机构13固定在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5的两端, 通过转动齿轮机构13 带动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 5 不停地转动, 夹在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 5 和筒体 3 之 间的多个滚轮 12 对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 5 起支撑作用, 其转速由进气管 1 入口气速及 烟气中所携带的雾滴浓度决定, 已经捕集了雾滴的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 。
16、5 段在转到喷 淋管8下方时进行清洗, 喷淋速度由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5捕获的雾滴量决定, 喷淋管 8 区域通过隔板 11 与上方气体流动较强烈区域隔开, 避免喷雾被气流携带, 隔板 11 焊接在 筒体 3 上, 喷淋液流入排液槽 9, 通过调节节流阀 10 的开度保证排液槽 9 内始终有水, 达到 筒内气体的封闭。 0024 参见图 3, 上述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 5 由多孔介质层 501 和绝缘条带 502 组 成。每段多孔介质层 501 的长度和厚度均相等, 且其长度须大于进气迎风面处的滚筒结构 多孔介质过滤层 5 段的弧长, 保证了进气迎风面处的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 5 段始终接。
17、 入电路, 但也不宜过长, 须保证进入喷淋管 8 段的滚筒结构多孔介质过滤层 5 与电路断开, 每段多孔介质层 501 通过绝缘条带 502 连接, 使每段多孔介质层 501 不导电, 同样保证了前 面一点。 0025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集除雾与清洗于一体的滚筒结构除雾器装置进行了详细 介绍。 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 以实现。 说 明 书 CN 103920589 A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20589 A 6 2/3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20589 A 7 3/3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20589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