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水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水泥的配料生产方法。 水泥的常规配料生产方法是以优质工业煤为原、燃料,与石灰石、粘土、铁粉等配合进行煅烧生产。近年来由于优质煤价格上涨较多,再加之该方法需要毁坏农田取得大量粘土,因而人们开始寻求利用劣质煤及不用粘土的水泥配料生产方法。
专利申请号为CN87103601A的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介绍了一种方法,该方法用煤矸石代替水泥原料中所需的全部粘土,水泥熟料的KH值可控制在0.93至0.99,用于湿法窑时,窑尾煤矸石带入的热量可控制在600(千卡/公斤熟料)以内,煤矸石带入的发热量也可用窑头煤粉带入。该方法可避免挖农田取粘土,并可降低燃料消耗。但该方法还不能用煤矸石代替全部的燃料煤,还需采用窑头煤粉补充热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石煤为原料代替全部优质煤和粘土配料的水泥生产方法,以充分利用劣质煤,保护农田;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在水泥配料中,仅以石煤和石灰石两组分为原料配料生产水泥,不需加入其它任何原料,以简化水泥配料过程。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以石灰石和石煤为原料,不需加入粘土,采用高硅、低铁、低铝配料,KH值可控制在0.75-0.99之间。
本发明对采用的石灰石没有特殊要求,常规方法中使用的石灰石均可使用。
本发明采用的石煤为一种含五氧化二钒等微量元素的劣质煤,其发热量为2400-4000大卡/千克。
本发明曾采用了一种石煤,其灰份中二氧化硅含65-80%,三氧化二铝含6-10%,三氧化二铁含5-9%,五氧化二钒含0.5-1.2%。利用这种石煤时,可采用石煤和石灰石两组份配料,不需加入其它任何原料,石灰石与这种石煤的配料可采用重量比配料,其石灰石与石煤的配料重量比为1∶0.3-0.4。
本发明利用石煤中含有稀有元素,在煅烧中能起到复合矿化剂的作用,并且,五氧化二钒能有效的控制β-C2S的晶体转变,能使生成的C2S保持β-C2S性能,不会变成γ-C2S而粉化,使水泥有较好地后期强度。因而取消原配料中的黄土、铁、铝矿等原材料和萤石、石膏、复合矿化剂。石煤灰份中的硅含量虽高,但仍能烧出很好的水泥熟料,配料工艺简化,有利于减少设备和均化效果好的双重效益。
由于五氧化二钒在水泥熟料生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配料中三率值选择范围较宽,KH:0.75-0.99,N:3.15-5.65,P:0.80-1.46,热耗:1100-1250大卡/公斤熟料。由于配料率值选择范围宽,有利于使用质量变化较大的原料,特别是灰份变化较大的石煤。
实施例一,三率值控制为:KH:0.90,N:3.5,P:1.25,采用石煤和石灰石两组分配料生产水泥,其熟料物理性能为:初凝1.20小时,终凝2.25小时。抗折强度三天51.7公斤/平方厘米,七天55公斤/平方厘米,二十八天72公斤/平方厘米;抗压强度三天284公斤/平方厘米,七天385公斤/平方厘米,二十八天550公斤/平方厘米。
实施例二,三率值控制为:KH:0.88,N:3.84,P:1.04,采用石煤和石灰石两组分配料生产水泥,其熟料物理性能为:初凝3.20小时,终凝4.80小时。抗折强度三天41公斤/平方厘米,七天47.8公斤/平方厘米,二十八天62公斤/平方厘米;抗压强度三天219公斤/平方厘米,七天314公斤/平方厘米,二十八天428公斤/平方厘米。
实施例三,三率值控制为:KH:0.99,N:5.63,P:1.11,采用石煤和石灰石两组分配料生产水泥,其熟料物理性能为:初凝4.01小时,终凝7.01小时。抗折强度三天43公斤/平方厘米,七天53.5公斤/平方厘米,二十八天66公斤/平方厘米;抗压强度三天220公斤/平方厘米,七天299公斤/平方厘米,二十八天431公斤/平方厘米。
实施例四,三率值控制为:KH:0.93,N:5.13,P:1.16,采用石煤和石灰石两组分配料生产水泥,其熟料物理性能为:初凝3.80小时,终凝6.50小时。抗折强度三天41.6公斤/平方厘米,七天50公斤/平方厘米,二十八天70公斤/平方厘米;抗压强度三天212公斤/平方厘米,七天297公斤/平方厘米,二十八天429公斤/平方厘米。
实施例五,三率值控制为:KH:0.88,N:3.68,P:0.99,采用石煤和石灰石两组分配料生产水泥,其熟料物理性能为:初凝3.30小时,终凝4.70小时。抗折强度三天42.4公斤/平方厘米,七天51公斤/平方厘米,二十八天73公斤/平方厘米;抗压强度三天190公斤/平方厘米,七天262公斤/平方厘米,二十八天420公斤/平方厘米。
劣质石煤在我国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其发热量小,工业利用价值很低。本发明根据我国相当一部分石煤中的特殊氧化物含量,并采用特殊的配料比例使得采用劣质石煤作为烧制水泥的原料获得成功,并且在烧制中除了石灰石和石煤外,不需加入粘土、矿化剂等任何原料,大大简化了配料过程,降低了水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