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04744.4 (22)申请日 2014.10.31 A47L 9/16(2006.01) (71)申请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9070 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 (72)发明人 王宗军 刘清龙 范嘉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代理人 廉振保 (54) 发明名称 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根据本发明的气尘分离装置, 包括 : 尘桶, 尘桶的 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切向进气口 ; 蜂窝过滤器, 设置在尘桶内部, 蜂窝过滤器包括呈筒状。
2、的蜂窝 过滤板, 蜂窝过滤板上具有多个通孔, 且蜂窝过滤 板与尘桶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一级旋转分离腔, 蜂 窝过滤板的轴心侧具有连通腔, 连通腔与一级旋 转分离腔通过多个通孔连通 ; 多圆锥旋风子, 包 括多个圆锥体, 多个圆锥体设置在蜂窝过滤板的 轴心侧, 多个圆锥体的内腔为二级旋转分离腔, 每 个圆锥体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切向进气口, 第二切向进气口与连通腔连通, 且第二切向进气 口朝向多圆锥旋风子的轴心侧。本发明中第二切 向进气口朝向轴心侧, 有效地减小体积。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0)。
3、申请公布号 CN 10436727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25 CN 104367271 A 1/2 页 2 1.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尘桶 (10), 所述尘桶 (10) 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切向进气口 (11) ; 蜂窝过滤器 (20), 设置在所述尘桶 (10) 内部, 所述蜂窝过滤器 (20) 包括呈筒状的蜂 窝过滤板 (21), 所述蜂窝过滤板 (21) 上具有多个通孔 (211), 且所述蜂窝过滤板 (21) 与所 述尘桶 (10) 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一级旋转分离腔 ( ), 所述蜂窝过滤板 (21) 的轴心侧具 有连通腔 ( ), 所述连。
4、通腔 ( ) 与所述一级旋转分离腔 ( ) 通过所述多个通孔 (211) 连通 ; 多圆锥旋风子(30), 包括多个圆锥体(31), 所述多个圆锥体(31)设置在所述蜂窝过滤 板 (21) 的轴心侧, 所述多个圆锥体 (31) 的内腔为二级旋转分离腔 ( ), 每个所述圆锥体 (31) 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切向进气口 (311), 所述第二切向进气口 (311) 与所述连通 腔 ( ) 连通, 且所述第二切向进气口 (311) 朝向所述多圆锥旋风子 (30) 的轴心侧。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蜂窝过滤器 (20) 还包括下隔离板 (22), 所述下隔。
5、离板 (22) 的外周侧与所述蜂窝 过滤板 (21) 的下边缘连接, 所述下隔离板 (22) 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圆锥体 (31) 的下端开 口一一对应的多个落尘孔 (22a) ; 所述多个圆锥体(31)的外周侧与所述多个落尘孔(22a)对应密封连接, 所述多个圆锥 体 (31) 的外部与所述蜂窝过滤板 (21) 之间形成所述连通腔 ( )。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尘分离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多个圆锥体 (31) 下部的积尘斗 (40), 所述积尘斗 (40) 轴心侧形成积尘腔 ( ), 所述积尘斗 (40) 的上端与所述蜂窝过滤器 (20) 的下。
6、端连 接, 所述积尘斗 (40) 的下端与所述尘桶 (10) 的底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圆锥旋风子 (30) 还包括多圆锥旋风盖 (32), 所述多圆锥旋风盖 (32) 上设置有 与所述多个圆锥体 (31) 一一对应的多个进气管 (33), 所述多个进气管 (33) 的下端对应延 伸到所述多个圆锥体 (31) 的内腔中。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圆锥旋风盖 (32) 还包括环形负压通道 (34), 所述环形负压通道 (34) 的进口端 (34a)位于所述多个进气管(33)的上方, 所述环形负压通道(。
7、34)的出口端沿所述环形负压 通道 (34) 的切向方向延伸到所述多圆锥旋风盖 (32) 的外部, 并形成出气口 (34b)。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圆锥旋风盖(32)还包括位于所述环形负压通道(34)的进口端与所述多个进气 管 (33) 的出口端之间的过滤层 (35)。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层 (35) 为过滤海绵。 8.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尘分离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多圆锥旋风盖 (32) 密封配合的顶盖 (50)。 9.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 。
8、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圆锥体 (31) 的外周侧与每个所述落尘孔 (22a) 对应设置有一个多圆锥下密 封圈 (6)。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67271 A 2 2/2 页 3 10.一种吸尘器, 包括气尘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尘分离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 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67271 A 3 1/4 页 4 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吸尘器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吸尘器过滤机构, 多采用一级或两级过滤来分离灰尘, 采用两级过滤的方 式中, 现有的技。
9、术是在二级过滤的多个小圆锥体上设置切向进气口, 把一级过滤后的气流 导向进入多个小圆锥体, 由于结构限制, 切向进气口只能朝向外周侧, 这种设置对空间要求 大, 增大了吸尘器的体积。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减小体积的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尘分离装置, 包括 : 尘桶, 尘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切向进 气口 ; 蜂窝过滤器, 设置在尘桶内部, 蜂窝过滤器包括呈筒状的蜂窝过滤板, 蜂窝过滤板上 具有多个通孔, 且蜂窝过滤板与尘桶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一级旋转分离腔, 蜂窝过滤板的轴 心侧具有连通腔, 连通腔与一级旋转分离腔通过多个通孔连通 ; 多圆锥旋风。
10、子, 包括多个圆 锥体, 多个圆锥体设置在蜂窝过滤板的轴心侧, 多个圆锥体的内腔为二级旋转分离腔, 每个 圆锥体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切向进气口, 第二切向进气口与连通腔连通, 且第二切向 进气口朝向多圆锥旋风子的轴心侧。 0005 进一步地, 蜂窝过滤器还包括下隔离板, 下隔离板的外周侧与蜂窝过滤板的下边 缘连接, 下隔离板上设置有与多个圆锥体的下端开口一一对应的多个落尘孔 ; 多个圆锥体 的外周侧与多个落尘孔对应密封连接, 多个圆锥体的外部与蜂窝过滤板之间形成连通腔。 0006 进一步地, 气尘分离装置还包括位于多个圆锥体下部的积尘斗, 积尘斗轴心侧形 成积尘腔, 积尘斗的上端与蜂窝过滤器。
11、的下端连接, 积尘斗的下端与尘桶的底部连接。 0007 进一步地, 多圆锥旋风子还包括多圆锥旋风盖, 多圆锥旋风盖上设置有与多个圆 锥体一一对应的多个进气管, 多个进气管的下端对应延伸到多个圆锥体的内腔中。 0008 进一步地, 多圆锥旋风盖还包括环形负压通道, 环形负压通道的进口端位于多个 进气管的上方, 环形负压通道的出口端沿环形负压通道的切向方向延伸到多圆锥旋风盖的 外部, 并形成出气口。 0009 进一步地, 多圆锥旋风盖还包括位于环形负压通道的进口端与多个进气管的出口 端之间的过滤层。 0010 进一步地, 过滤层为过滤海绵。 0011 进一步地, 气尘分离装置还包括与多圆锥旋风盖密。
12、封配合的顶盖。 0012 进一步地, 每个圆锥体的外周侧与每个落尘孔对应设置有一个多圆锥下密封圈。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 包括前述的气尘分离装置。 0014 根据本发明的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通过设置尘桶、 蜂窝过滤器和多圆锥旋风 子, 对气尘混合气流形成两级旋转分离, 另外, 由于蜂窝过滤板呈筒状, 且蜂窝过滤板的轴 说 明 书 CN 104367271 A 4 2/4 页 5 心侧为连通腔, 使得第二切向进气口可以朝向多圆锥旋风子的轴心侧, 相比现有技术中, 第 二切向进气口朝向多圆锥旋风子的外周侧, 能够有效地减小气尘分离装置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15 构成本申请的一。
13、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本发明的示意性实 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 0016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的气尘分离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2 是根据本发明的气尘分离装置沿竖直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3 是图 2 中沿 A-A 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4 是图 2 中沿 B-B 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5 是根据本发明的气尘分离装置部分剖开的轴测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 0022 10、 尘桶 ; 11、 第一切向进气口 ; 20、 蜂窝过滤器 ; 21、 蜂窝过滤板 ;。
14、 211、 通孔 ; 22、 下 隔离板 ; 22a、 落尘孔 ; 30、 多圆锥旋风子 ; 31、 圆锥体 ; 311、 第二切向进气口 ; 32、 多圆锥旋风 盖 ; 33、 进气管 ; 34、 环形负压通道 ; 34b、 出气口 ; 35、 过滤层 ; 40、 积尘斗 ; 50、 顶盖 ; 1、 积尘 腔下密封圈 ; 2、 多圆锥旋风子密封圈 ; 3、 顶盖密封圈 ; 4、 积尘腔上密封圈 ; 5、 蜂窝过滤器密 封圈 ; 6、 多圆锥下密封圈 ; 、 一级旋转分离腔 ; 、 连通腔 ; 、 二级旋转分离腔 ; 、 积尘 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
15、本发明。 0024 如图 1 至图 5 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气尘分离装置, 包括 : 尘桶 10, 尘桶 10 的外周面 上设置有第一切向进气口11 ; 蜂窝过滤器20, 设置在尘桶10内部, 蜂窝过滤器20包括呈筒 状的蜂窝过滤板21, 蜂窝过滤板21上具有多个通孔211, 且蜂窝过滤板21与尘桶10的内周 面之间形成一级旋转分离腔, 蜂窝过滤板 21 的轴心侧具有连通腔, 连通腔与一级旋 转分离腔通过多个通孔 211 连通 ; 多圆锥旋风子 30, 包括多个圆锥体 31, 多个圆锥体 31 设置在蜂窝过滤板21的轴心侧, 多个圆锥体31的内腔为二级旋转分离腔, 每个圆锥体31 的外周面上均。
16、设置有第二切向进气口 311, 第二切向进气口 311 与连通腔连通, 且第二切 向进气口 311 朝向多圆锥旋风子 30 的轴心侧。本发明通过设置尘桶 10、 蜂窝过滤器 20 和 多圆锥旋风子 30, 形成一级旋转分离腔、 二级旋转分离腔和连通腔, 对气尘混合气流 形成两级旋转分离。另外, 由于蜂窝过滤板 21 呈筒状, 并隔离在一级旋转分离腔和连通 腔之间, 一方面防止颗粒较大的飞尘进入到连通腔, 另一方面使得一级旋转分离腔 中的气体能够均匀地进入到连通腔中, 进而使得气体被均匀地导入到各个二级旋转分离 腔中。由于蜂窝过滤板 21 的轴心侧为连通腔, 使得第二切向进气口 311 可以朝向。
17、多圆 锥旋风子 30 的轴心侧, 相比第二切向进气口 311 朝向多圆锥旋风子 30 的外周侧, 能够有效 地减小气尘分离装置的体积。 0025 具体地, 结合图 2 和图 5 所示, 蜂窝过滤器 20 还包括下隔离板 22, 下隔离板 22 的 外周侧与蜂窝过滤板 21 的下边缘连接, 下隔离板 22 上设置有与多个圆锥体 31 的下端开口 一一对应的多个落尘孔 22a ; 多个圆锥体 31 的外周侧与多个落尘孔 22a 对应密封连接, 优 说 明 书 CN 104367271 A 5 3/4 页 6 选地, 每个圆锥体31的外周侧与每个落尘孔22a对应设置有一个多圆锥下密封圈6, 相比所 。
18、有圆锥体 31 与所有落尘孔 22a 使用整块的密封圈, 能够有效地提高密封效果。 0026 本发明中, 每个圆锥体 31 的外周侧与每个落尘孔 22a 对应密封连接, 即每个圆锥 体 31 的下端插入到对应的落尘孔 22a 中, 并与落尘孔 22a 的边缘密封, 从而使得多个圆锥 体 31 的外部与蜂窝过滤板 21 之间形成连通腔, 即整个多圆锥旋风子 30 都位于连通腔 , 也即第二切向进气口311朝向任何方向都可以有效进气, 从而使第二切向进气口311可 以朝向多圆锥旋风子 30 的轴心侧, 进而减小整个气尘分离装置的体积。 0027 如图 2 和图 5 所示, 气尘分离装置还包括位于多。
19、个圆锥体 31 下部的积尘斗 40, 积 尘斗 40 轴心侧形成积尘腔, 积尘斗 40 的上端与蜂窝过滤器 20 的下端连接, 积尘斗 40 的 下端与尘桶 10 的底部连接。即积尘腔为下隔离板 22 下部与积尘斗 40 围绕形成的空间, 在二级旋转分离腔中分离出的灰尘从圆锥体 31 下端的开口经过落尘孔 22a 收集在积尘 腔中。 0028 如图2和图4所示, 多圆锥旋风子30还包括多圆锥旋风盖32, 多圆锥旋风盖32与 多个圆锥体 31 密封配合。多圆锥旋风盖 32 上设置有与多个圆锥体 31 一一对应的多个进 气管33, 多个进气管33的下端对应延伸到多个圆锥体31的内腔中, 在二级旋转。
20、分离腔中 被分离出的气体从进气管 33 中导出到多圆锥旋风子 30 的外部。 0029 优选地, 多圆锥旋风盖 32 还包括环形负压通道 34, 环形负压通道 34 的进口端 34a 位于多个进气管 33 的上方, 环形负压通道 34 的出口端沿环形负压通道 34 的切向方向延伸 到多圆锥旋风盖 32 的外部, 并形成出气口 34b, 即出气口 34b 为整个气尘分离装置的出气 口。 设置环形负压通道34, 一方面可以将各个进气管33中的出气收集, 另一方面, 环形负压 通道 34, 能够使整个气流旋转, 有利用增加气流离心力, 从而提高分离效率。 0030 更优选地, 多圆锥旋风盖 32 还。
21、包括位于环形负压通道 34 的进口端与多个进气管 33 的出口端之间的过滤层 35, 从而对经过两级离心分离后的气体进一步过滤, 使气尘分离 更彻底。一般地, 过滤层 35 采用过滤海绵, 过滤效率较高, 安装设置方便。 0031 如图 2 所示, 气尘分离装置还包括顶盖 50, 顶盖 50 与多圆锥旋风盖 32 密封配合, 形成密闭腔体, 将各个进气管 33 与环形负压通道 34 导通。 0032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中, 各个部件的配合部位, 为了提高密封效果, 可以设置相 应的密封部件, 例如 : 积尘斗 40 的下端与尘桶 10 的底板之间可以设置积尘腔下密封圈 1, 圆锥体 31 。
22、的上端与多圆锥旋风盖 32 之间可以设置多圆锥旋风子密封圈 2, 顶盖 50 与多圆 锥旋风盖 32 之间可以设置顶盖密封圈 3, 隔离筒 22 的上端与多圆锥旋风子 30 之间可以设 置积尘腔上密封圈 4, 蜂窝过滤板 21 与多圆锥旋风盖 32 之间可以设置蜂窝过滤器密封圈 5 等。 0033 结合图 1 至 5 来说明本发明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 : 0034 当吸尘器启动时, 夹杂着大小颗粒灰尘的气流自第一切向进气口 11 沿切线方向 进入一级旋转分离腔的上部,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贴着尘桶 10 的内壁作旋转运动, 由于 蜂窝过滤器 20 上面的通孔 211 所形成的负压中心作用下。
23、, 气流一边做旋转运动, 一边进入 到连通腔中去, 而大颗粒的灰尘被隔离在蜂窝过滤器 20 的外部, 并由于自身重力的原因 继续做旋转运动的同时向下运动, 并最终掉到尘桶 10 底部。小颗粒灰尘随气流进入到连通 腔中去, 接着夹杂着小颗粒灰尘的气流继续在负压的作用下上升, 到达第二切向进气口 说 明 书 CN 104367271 A 6 4/4 页 7 311, 在各个第二切向进气口 311 的引导作用下, 夹杂着小颗粒灰尘的气流切向进入到圆锥 体31的内腔中(即二级旋转分离腔),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贴着二级旋转分离腔的内壁 旋转, 在进气管 33 的负压中心作用下, 气流上升到过滤海绵中,。
24、 而大部分的小颗粒灰尘则 在高速旋转气流的作用下被甩到圆锥体31的侧壁上, 并最终从下端开口经过落尘孔22a中 落入到积尘腔中去, 上升到过滤海绵中气流在过滤海绵的过滤作用下进一步实现了气尘 分离, 洁净的气流通过环形负压通道 34 的入口端 34a 进入到环形负压通道 34 中去, 在高速 旋转中通过出气口 34b 进入到吸尘器电机中去。从而实现气尘分离, 效果良好。 003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 包括前述的气尘分离装置, 采用两级旋转分离, 并结 合过滤海绵过滤, 形成三级分离, 有效提高气尘分离效率。 0036 从以上的描述中, 可以看出, 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
25、: 0037 根据本发明的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通过设置尘桶、 蜂窝过滤器和多圆锥旋风 子, 对气尘混合气流形成两级旋转分离, 另外, 由于蜂窝过滤板呈筒状, 且蜂窝过滤板的轴 心侧为连通腔, 使得第二切向进气口可以朝向多圆锥旋风子的轴心侧, 相比现有技术中, 第 二切向进气口朝向多圆锥旋风子的外周侧, 能够有效地减小气尘分离装置的体积。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 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4367271 A 7 1/5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67271 A 8 2/5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67271 A 9 3/5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67271 A 10 4/5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67271 A 11 5/5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67271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