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5413234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38245.0

申请日:

2013.08.05

公开号:

CN104335752A

公开日:

2015.02.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D 7/10申请日:20130805|||公开

IPC分类号:

A01D7/10; A01D44/00

主分类号:

A01D7/10

申请人: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

蒋欢; 左倬; 朱雪诞; 陈煜权

地址:

200434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3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代理人:

钟玉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应用于水生植物的修剪收割,包括:操作杆;动耙和静耙,静耙固定在操作杆前端,动耙转动设置在静耙上,所述动耙和静耙均包括多根呈扇形设置的耙肋,每根耙肋的上侧或下侧均设有至少两个耙齿,其中,动耙耙肋端部的耙齿上设有切割片形成切割齿;拉紧绳,一端与动耙连接,另一端与操作杆尾端连接,当拉动所述拉紧绳时,拉紧绳带动动耙相对静耙位移,动耙的耙齿与静耙的耙齿咬合,切割齿与相应的静耙耙齿发生剪切。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投入低,可大幅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加快收割进度,适用于浅水和面积较小等收割船无法进入工作的水域进行人工收割。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应用于水生植物的修剪收割,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杆(1);
动耙(2)和静耙(3),静耙(3)固定在操作杆(1)前端,动耙(2)转动设置在静耙(3)上,所述动耙(2)和静耙(3)均包括多根呈扇形设置的耙肋,每根耙肋的上侧或下侧均设有至少两个耙齿,其中,动耙耙肋端部的耙齿上设有切割片形成切割齿(23);
拉紧绳(4),一端与动耙(2)连接,另一端与操作杆(1)尾端连接,当拉动所述拉紧绳时(4),拉紧绳(4)带动动耙(2)相对静耙(3)位移,动耙的耙齿与静耙的耙齿咬合,切割齿(23)与相应的静耙耙齿发生剪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握持装置,所述握持装置包括一握把(51)和一固定环(52),所述固定环(52)箍紧在操作杆(1)尾端,固定环(52)上连接两夹持板(53),所述握把(51)通过一销轴(54)转动设置在两夹持板间并与拉紧绳(4)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耙(3)和动耙(2)间连接一复位弹簧(6)。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1)为中空圆管,所述拉紧绳(4)穿过管壁上的圆孔布设在管中。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齿与耙肋垂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肋间通过环肋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耙(3)上设置有一紧固套(7),所述拉紧绳(4)穿过紧固套(7)与动耙(2)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1)、动耙(2)和静耙(3)、握持装置、环肋、紧固套(7)均采用不锈钢材料。

说明书

说明书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浅水和面积较小等收割船无法进入工作的水域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态理念在环境保护和水利领域逐渐被接受认可,人们对水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水生植物因其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或水体净化能力,采用其作为主体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和生态修复的技术在各地得到推广。目前应用较多的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沉水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对整个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系统稳定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沉水植物可有效去除会提中的氮、磷及其他污染物,能够改善水体水质,促进水体环境的良性发展。但是沉水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多数沉水植物在7~8月生物量达到最大,秋、冬季逐渐凋谢死亡。若不进行及时收割,死亡的植株腐烂分解释放出有机物将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现有一些用于水生植物修剪的大型机械设备,可对水生植物进行采收、挤压、打包与粉碎等操作,但需要装载在昂贵的大型专用船只上使用,且大型船只的吃水深度大,因此一般只能在水深两米以上的水域和大面积水域中作业。而在浅水水域和面积较小的水域中例如公园水体、城市景观水体、悬床等,水生植物修剪的方法仍是人工用镰刀收割、耙子打捞等原始方式,人工收割操作不方便,工人劳动强度大,修剪效率极低。
中国发明专利201110144606.9公开了一种浅滩复合式驱动水生植物收割船,包括:船体、设置于船体内的驱动系统、安装于船体前端的收集装置、设置于船体中央的存储装置、安装于船体后端的输送装置、设置于船体上方的驾驶室及设置于船体底部的明轮驱动行走装置;所述驾驶室内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船体底部还设有副轮驱动行走装置,所述副轮驱动行走装置包括设置于船体底部的主动轴和从动轴、安装于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安装于从动轴上的从动齿轮、与主动轴相连接的液压马达及设置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的复合履带,所述复合履带的内侧设有数个导向轮。该收割船虽然可以用于浅滩收割作业,但在小面积水域中因体积过大行走不便,而且结构复杂,投入成本过高,不适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浅水和面积较小等收割船无法进入工作的水域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应用于水生植物的修剪收割,包括:操作杆;动耙和静耙,静耙固定在操作杆前端,动耙转动设置在静耙上,所述动耙和静耙均包括多根呈扇形设置的耙肋,每根耙肋的上侧或下侧均设有至少两个耙齿,其中,动耙耙肋端部的耙齿上设有切割片形成切割齿;拉紧绳,一端与动耙连接,另一端与操作杆尾端连接,当拉动所述拉紧绳时,拉紧绳带动动耙相对静耙位移,动耙的耙齿与静耙的耙齿咬合,切割齿与相应的静耙耙齿发生剪切。
进一步地,还包括握持装置,所述握持装置包括一握把和一固定环,固定环箍紧在操作杆尾端,固定环上连接两夹持板,握把通过一销轴转动设置在两夹持板间并与拉紧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静耙和动耙间连接一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为中空圆管,所述拉紧绳穿过管壁上的圆孔布设在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耙齿与耙肋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耙肋间通过环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静耙上设置有一紧固套,所述拉紧绳穿过紧固套与动耙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动耙和静耙、握持装置、环肋、紧固套均采用不锈钢材料。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使用时拉紧绳传动拉动动耙,使动耙相对静耙位移,通过切割齿和静耙上的相应耙齿咬合切断植物,同时动耙和静耙上其余咬合的耙齿将切断的植物夹住防止其沉入水底;然后通过复位弹簧使咬合的动耙和静耙分开,植物脱落达到修剪收割的目的。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投入低,可大幅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加快收割进度,适用于浅水和面积较小等收割船无法进入工作的水域进行人工收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动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静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握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操作杆
2     动耙
21    动耙肋
22    动耙齿
23    切割齿
24    动耙环肋
25    动耙转轴
3     静耙
31    静耙肋
32    第一静耙齿
33    第二静耙齿
34    静耙环肋
35    弹簧固定耙齿
4     拉紧绳
5     握持装置
51    握把
52    固定环
53    夹持板
54    销轴
6     复位弹簧
7     紧固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 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参阅图1所示,显示为本发明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水生植物的修剪收割,沉水植物因为处于水下,相对而言收割难度最高,所以本发明以沉水植物的收割为例。其结构主要包括:操作杆1、动耙2和静耙3、拉紧绳4以及一握持装置5。静耙3固定在操作杆1前端,动耙2转动设置在静耙3上,握持装置5装设在操作杆1尾端。
参阅图3所示,显示为静耙的结构示意图,静耙3由多根呈扇形布置的静耙肋31构成,静耙肋的延伸起点处设有一连接板用以与操作杆固定连接,在每根静耙肋31的上侧或下侧垂直或呈相同角度设有两根静耙齿(第一静耙齿32、第二静耙齿33),出于稳固的目的,静耙肋31间通过静耙环肋34连接,静耙3上还设有一弹簧固定耙齿35,弹簧固定耙齿35连接一复位弹簧6,复位弹簧6另一端与动耙2连接;参阅图2所示,显示为动耙的结构示意图,动耙2与静耙3的结构类似,动耙2由多根呈扇形布置的动耙肋21构成,动耙肋的延伸起点处设有用以插设在静耙的的连接板上的动耙转轴25,使动耙可相对静耙转动。动耙肋21间通过动耙环肋24连接,在每根动耙肋21的上侧或下侧垂直设有两根动耙齿22,与静耙不同的是,位于外侧的动耙肋21端部的动耙齿上设有切割片形成切割齿23。
拉紧绳4外壳为塑料管,内部为钢丝,拉紧绳穿设在中空圆管制成的操作杆1内,操作杆1两端的管壁上均开设有圆孔,拉紧绳4穿出其首端的圆孔后插入静耙3上设置的紧固套7内,紧固套7可对拉紧绳4的塑料外壳起一定的保护和预紧作用,拉紧绳4内部的钢丝从紧固套7中穿出与动耙2连接。拉紧绳另一端穿出操作杆1尾端的圆孔后与握持装置连接,如图4所示,握持装置包括一握把51和一固定环52,固定环52箍紧在操作杆1尾端,固定环52上连接两个夹持板53,夹持板53上开设螺孔,一销轴54穿设在螺孔内将握把51转动设置在两夹持板间,握把51与拉紧绳4连接。按动握把51时,握把51可绕销轴54旋转一定角度,并拉动拉紧绳4。
本装置使用时,操作人员先将耙齿伸入水中某一收割深度的沉水植物间,按动握把51,通过拉紧绳4传动拉动动耙2,拉紧绳4带动动耙2相对静耙3位移,动耙齿与静耙齿咬合,通过动耙上的切割齿23和静耙上的第二静耙齿33咬合切断植物,同时动耙齿22和静耙上的第一静耙齿32将切断的植物夹住防止其沉入水底;操作人员将植物带离水面后松开握把51, 复位弹簧6拉动动耙2使咬合的动耙2和静耙3分开,被夹住的植物随机从装置上脱落,达到水草修剪收割的目的。当然,如水生植物根茎过大,可相应增加动耙齿和静耙齿的数量,以增加夹紧力。同时,因为本装置主要用于水生环境,所以操作杆1、动耙2和静耙3、握持装置5、环肋、紧固套7均采用防水轻便材料制作,例如不锈钢、硬质塑料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投入低,可大幅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加快收割进度,适用于浅水和面积较小等收割船无法进入工作的水域进行人工收割。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357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11 CN 104335752 A (21)申请号 201310338245.0 (22)申请日 2013.08.05 A01D 7/10(2006.01) A01D 44/00(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地址 200434 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 388 号 (72)发明人 蒋欢 左倬 朱雪诞 陈煜权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代理人 钟玉敏 (54) 发明名称 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应用于水生植物。

2、的修剪收割, 包括 : 操作杆 ; 动耙 和静耙, 静耙固定在操作杆前端, 动耙转动设置在 静耙上, 所述动耙和静耙均包括多根呈扇形设置 的耙肋, 每根耙肋的上侧或下侧均设有至少两个 耙齿, 其中, 动耙耙肋端部的耙齿上设有切割片形 成切割齿 ; 拉紧绳, 一端与动耙连接, 另一端与操 作杆尾端连接, 当拉动所述拉紧绳时, 拉紧绳带动 动耙相对静耙位移, 动耙的耙齿与静耙的耙齿咬 合, 切割齿与相应的静耙耙齿发生剪切。 本发明结 构简单, 成本投入低, 可大幅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加快收割进度, 适用于浅水和面积较小等收割船 无法进入工作的水域进行人工收割。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

3、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35752 A CN 104335752 A 1/1 页 2 1. 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应用于水生植物的修剪收割,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操作杆 (1) ; 动耙 (2) 和静耙 (3) , 静耙 (3) 固定在操作杆 (1) 前端, 动耙 (2) 转动设置在静耙 (3) 上, 所述动耙 (2) 和静耙 (3) 均包括多根呈扇形设置的耙肋, 每根耙肋的上侧或下侧均设有至 少两个耙齿, 其中, 动耙耙肋端部的耙齿上设。

4、有切割片形成切割齿 (23) ; 拉紧绳 (4) , 一端与动耙 (2) 连接, 另一端与操作杆 (1) 尾端连接, 当拉动所述拉紧绳 时 (4) , 拉紧绳 (4) 带动动耙 (2) 相对静耙 (3) 位移, 动耙的耙齿与静耙的耙齿咬合, 切割齿 (23) 与相应的静耙耙齿发生剪切。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握持装置, 所 述握持装置包括一握把 (51) 和一固定环 (52) , 所述固定环 (52) 箍紧在操作杆 (1) 尾端, 固 定环 (52) 上连接两夹持板 (53) , 所述握把 (51) 通过一销轴 (54) 转动设置在两夹持板。

5、间并 与拉紧绳 (4) 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耙 (3) 和动耙 (2) 间连接一复位弹簧 (6) 。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杆 (1) 为中 空圆管, 所述拉紧绳 (4) 穿过管壁上的圆孔布设在管中。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耙齿与耙肋垂 直。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耙肋间通过环 肋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耙 (3)。

6、 上设置 有一紧固套 (7) , 所述拉紧绳 (4) 穿过紧固套 (7) 与动耙 (2) 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 1-7 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 杆 (1) 、 动耙 (2) 和静耙 (3) 、 握持装置、 环肋、 紧固套 (7) 均采用不锈钢材料。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35752 A 2 1/4 页 3 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浅水和面积较小等收割船无法进入工 作的水域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随着生态理念在环境保护和水利领域逐渐被接受认可, 人们。

7、对水环境保 护工作越来越重视。水生植物因其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或水体净化能力, 采用其作为主体 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和生态修复的技术在各地得到推广。 目前应用较多的水生植物分为挺 水植物、 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 对整个水体生态 系统的结构、 功能和系统稳定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 沉水植物可有效去除会 提中的氮、 磷及其他污染物, 能够改善水体水质, 促进水体环境的良性发展。但是沉水植物 生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多数沉水植物在78月生物量达到最大, 秋、 冬季逐渐凋谢死亡。 若不进行及时收割, 死亡的植株腐烂分解释放出有机物将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8、 0003 现有一些用于水生植物修剪的大型机械设备, 可对水生植物进行采收、 挤压、 打包 与粉碎等操作, 但需要装载在昂贵的大型专用船只上使用, 且大型船只的吃水深度大, 因此 一般只能在水深两米以上的水域和大面积水域中作业。 而在浅水水域和面积较小的水域中 例如公园水体、 城市景观水体、 悬床等, 水生植物修剪的方法仍是人工用镰刀收割、 耙子打 捞等原始方式, 人工收割操作不方便, 工人劳动强度大, 修剪效率极低。 0004 中国发明专利 201110144606.9 公开了一种浅滩复合式驱动水生植物收割船, 包 括 : 船体、 设置于船体内的驱动系统、 安装于船体前端的收集装置、 设置于。

9、船体中央的存储 装置、 安装于船体后端的输送装置、 设置于船体上方的驾驶室及设置于船体底部的明轮驱 动行走装置 ; 所述驾驶室内设置有控制装置, 所述船体底部还设有副轮驱动行走装置, 所述 副轮驱动行走装置包括设置于船体底部的主动轴和从动轴、 安装于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 安装于从动轴上的从动齿轮、 与主动轴相连接的液压马达及设置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 的复合履带, 所述复合履带的内侧设有数个导向轮。 该收割船虽然可以用于浅滩收割作业, 但在小面积水域中因体积过大行走不便, 而且结构复杂, 投入成本过高, 不适于大面积推广 使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浅。

10、水和面积较小等收割船无法 进入工作的水域的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应 用于水生植物的修剪收割, 包括 : 操作杆 ; 动耙和静耙, 静耙固定在操作杆前端, 动耙转动 设置在静耙上, 所述动耙和静耙均包括多根呈扇形设置的耙肋, 每根耙肋的上侧或下侧均 设有至少两个耙齿, 其中, 动耙耙肋端部的耙齿上设有切割片形成切割齿 ; 拉紧绳, 一端与 动耙连接, 另一端与操作杆尾端连接, 当拉动所述拉紧绳时, 拉紧绳带动动耙相对静耙位 说 明 书 CN 104335752 A 3 2/4 页 4。

11、 移, 动耙的耙齿与静耙的耙齿咬合, 切割齿与相应的静耙耙齿发生剪切。 0007 进一步地, 还包括握持装置, 所述握持装置包括一握把和一固定环, 固定环箍紧在 操作杆尾端, 固定环上连接两夹持板, 握把通过一销轴转动设置在两夹持板间并与拉紧绳 连接。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静耙和动耙间连接一复位弹簧。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操作杆为中空圆管, 所述拉紧绳穿过管壁上的圆孔布设在管中。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耙齿与耙肋垂直。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耙肋间通过环肋连接。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静耙上设置有一紧固套, 所述拉紧绳穿过紧固套与动耙连接。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操。

12、作杆、 动耙和静耙、 握持装置、 环肋、 紧固套均采用不锈钢材料。 0014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 本发明使用时拉紧绳传动拉动动耙, 使动耙相对静耙位移, 通 过切割齿和静耙上的相应耙齿咬合切断植物, 同时动耙和静耙上其余咬合的耙齿将切断的 植物夹住防止其沉入水底 ; 然后通过复位弹簧使咬合的动耙和静耙分开, 植物脱落达到修 剪收割的目的。 本发明结构简单, 成本投入低, 可大幅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加快收割进度, 适 用于浅水和面积较小等收割船无法进入工作的水域进行人工收割。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2 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动耙的结构示意图 ;。

13、 0017 图 3 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静耙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4 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握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元件标号说明 : 0020 1 操作杆 0021 2 动耙 0022 21 动耙肋 0023 22 动耙齿 0024 23 切割齿 0025 24 动耙环肋 0026 25 动耙转轴 0027 3 静耙 0028 31 静耙肋 0029 32 第一静耙齿 0030 33 第二静耙齿 0031 34 静耙环肋 0032 35 弹簧固定耙齿 0033 4 拉紧绳 0034 5 握持装置 0035 51 握把 0036 52 固定环 说 明 书 CN 104335752 。

14、A 4 3/4 页 5 0037 53 夹持板 0038 54 销轴 0039 6 复位弹簧 0040 7 紧固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 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42 请参阅图 1 至图 4。须知,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 比例、 大小等, 均仅用 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 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 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 实施的限定条件, 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 整, 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 均应仍落。

15、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 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 “上” 、“下” 、“左” 、“右” 、“中间” 及 “一” 等的用语, 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 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 其相对关系的 改变或调整, 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 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43 参阅图 1 所示, 显示为本发明手持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应用于水生植物的修剪收割, 沉水植物因为处于水下, 相对而言收割难度最高, 所以本 发明以沉水植物的收割为例。其结构主要包括 : 操作杆 1、 动耙 2 和静耙 3、 拉紧绳 4 以及一 握持装置 5。静耙 3 固定在。

16、操作杆 1 前端, 动耙 2 转动设置在静耙 3 上, 握持装置 5 装设在 操作杆 1 尾端。 0044 参阅图 3 所示, 显示为静耙的结构示意图, 静耙 3 由多根呈扇形布置的静耙肋 31 构成, 静耙肋的延伸起点处设有一连接板用以与操作杆固定连接, 在每根静耙肋 31 的上侧 或下侧垂直或呈相同角度设有两根静耙齿 (第一静耙齿 32、 第二静耙齿 33) , 出于稳固的目 的, 静耙肋 31 间通过静耙环肋 34 连接, 静耙 3 上还设有一弹簧固定耙齿 35, 弹簧固定耙齿 35 连接一复位弹簧 6, 复位弹簧 6 另一端与动耙 2 连接 ; 参阅图 2 所示, 显示为动耙的结构 示。

17、意图, 动耙 2 与静耙 3 的结构类似, 动耙 2 由多根呈扇形布置的动耙肋 21 构成, 动耙肋的 延伸起点处设有用以插设在静耙的的连接板上的动耙转轴 25, 使动耙可相对静耙转动。动 耙肋 21 间通过动耙环肋 24 连接, 在每根动耙肋 21 的上侧或下侧垂直设有两根动耙齿 22, 与静耙不同的是, 位于外侧的动耙肋 21 端部的动耙齿上设有切割片形成切割齿 23。 0045 拉紧绳 4 外壳为塑料管, 内部为钢丝, 拉紧绳穿设在中空圆管制成的操作杆 1 内, 操作杆 1 两端的管壁上均开设有圆孔, 拉紧绳 4 穿出其首端的圆孔后插入静耙 3 上设置的 紧固套 7 内, 紧固套 7 可。

18、对拉紧绳 4 的塑料外壳起一定的保护和预紧作用, 拉紧绳 4 内部的 钢丝从紧固套 7 中穿出与动耙 2 连接。拉紧绳另一端穿出操作杆 1 尾端的圆孔后与握持装 置连接, 如图 4 所示, 握持装置包括一握把 51 和一固定环 52, 固定环 52 箍紧在操作杆 1 尾 端, 固定环52上连接两个夹持板53, 夹持板53上开设螺孔, 一销轴54穿设在螺孔内将握把 51 转动设置在两夹持板间, 握把 51 与拉紧绳 4 连接。按动握把 51 时, 握把 51 可绕销轴 54 旋转一定角度, 并拉动拉紧绳 4。 0046 本装置使用时, 操作人员先将耙齿伸入水中某一收割深度的沉水植物间, 按动握 。

19、把 51, 通过拉紧绳 4 传动拉动动耙 2, 拉紧绳 4 带动动耙 2 相对静耙 3 位移, 动耙齿与静耙 说 明 书 CN 104335752 A 5 4/4 页 6 齿咬合, 通过动耙上的切割齿 23 和静耙上的第二静耙齿 33 咬合切断植物, 同时动耙齿 22 和静耙上的第一静耙齿 32 将切断的植物夹住防止其沉入水底 ; 操作人员将植物带离水面 后松开握把51, 复位弹簧6拉动动耙2使咬合的动耙2和静耙3分开, 被夹住的植物随机从 装置上脱落, 达到水草修剪收割的目的。当然, 如水生植物根茎过大, 可相应增加动耙齿和 静耙齿的数量, 以增加夹紧力。同时, 因为本装置主要用于水生环境,。

20、 所以操作杆 1、 动耙 2 和静耙 3、 握持装置 5、 环肋、 紧固套 7 均采用防水轻便材料制作, 例如不锈钢、 硬质塑料等。 0047 综上所述, 本发明结构简单, 成本投入低, 可大幅减少工人劳动强度, 加快收割进 度, 适用于浅水和面积较小等收割船无法进入工作的水域进行人工收割。 所以, 本发明有效 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48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 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 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 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 此, 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 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 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说 明 书 CN 104335752 A 6 1/3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35752 A 7 2/3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35752 A 8 3/3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35752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