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高密度养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蛙的高密度养殖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44987.0 (22)申请日 2014.11.14 A01K 67/02(2006.01) (71)申请人 劳炳凤 地址 538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 区防城镇教育路 55 号 (72)发明人 劳炳凤 (54) 发明名称 青蛙的高密度养殖方法 (57) 摘要 青蛙的高密度养殖方法从养殖池的建造、 青 蛙的种蛙选择、 蛙卵孵化、 蝌蚪期管理、 幼蛙期管 理、 成蛙期管理、 防病和卫生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养 殖, 使青蛙能从孵化到成蛙的成活率大, 能进行高 密度的养殖, 生产出质量硕大、 内肥味美的食用和 药用青蛙。 。
2、(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8121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04 CN 104381213 A 1/1 页 2 1. 青蛙的高密度养殖方法, 其特征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 一、 养殖池的建造 ,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 蝌蚪池和成蛙池, 长形水泥池野外大池长 4 米 宽 6 米 高 2 米为一单池, 池壁光滑, 池下有水面和泥面两栖面, 上部有遮阴板 ; 二、 选种和孵化, 采用个头肥大、 生长速度快、 抗病力强的种类, 雌雄种蛙以 1 比 1 比例 提前养。
3、殖, 孵化卵池保持温度 20 35, 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 每平方 米水面 600800 尾 ; 三、 蝌蚪的管理, 每万尾用 15 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 12 次, 大约 2030 天后逐步以红 虫、 水蚤、 蝇蛆为主食, 也可以豆浆、 豆渣、 豆饼粉、 小球藻为主食, 每 3 天换水一次 ; 四、 变态期管理 : 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 五、 幼蛙的饲养管理 , 按每平方米 100150 只的密度圈养, 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 使幼 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 先用鲜活诱饵料喂 12 天, 第 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 20% 的人工 饲料 ; 。
4、六、 成蛙的饲养管理 ,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 主要是人工培养 的蝇蛆、 蚯蚓、 红虫、 球藻水蚤等高蛋白、 高繁殖率的活饵 ; 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 可搭配混 合饲料 ; 七, 防病和卫生, 要注意观察, 发现病体蛙及明隔离治疗, 定期在饲料中加入防病药物, 定期清理、 清洗蛙池, 每次清理后用生石灰消毒 3 小时后冲洗出去注入新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81213 A 2 1/3 页 3 青蛙的高密度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青蛙的高密度池塘养殖方法, 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青蛙 (学名 : Frog) , 别名田鸡肉, 是。
5、属于两栖纲的动物, 成体基本无尾, 卵一般产于 水中, 体外受精, 孵化成蝌蚪, 用腮呼吸, 经过变态, 成体主要用肺呼吸, 但多数皮肤也有部 分呼吸功能。 青蛙体型较苗条, 多善于游泳。 头部扁平, 略呈三角形, , 颈部不明显, 无肋骨, 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 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 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 但四肢肌肉发达。 蛙的种类很多, 但不论哪一种, 都主要以害虫为食, 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0003 青蛙肉肉质细嫩、 脂肪少、 糖分低, 富含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钙、 磷、 铁、 维生素 A、 B 族维生素、 维生素 C 及多种激素。青蛙同样也是集食品、 保健品、 药品于一身的药。
6、用动物。 食用, 是上佳的绿色食品。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中载有 :“南人食之, 呼为田鸡, 云肉味如鸡 也” 。 “食之至美” 。药用, 是食疗保健品、 药品。据 东北动物药 记载 :“青蛙鲜用或阴干行 用, 可全体入药” , 有 “利水消肿, 解毒止咳” 之功效, 能 “治水肿喘咳, 麻疹、 月经过多等” 。其 成体的胆、 肝、 脑、 皮均可供药用。幼体蝌蚪有延寿之作用。青蛙的机体中亦含有多肽类、 多 种维生素、 诸类生物激素、 酶和保湿因子。青蛙有着食用和药用的价值上, 但青蛙的供应只 能是依靠人工养殖青蛙作供应。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供应市场合法的肉食青蛙, 满足人们对青蛙的食用和药。
7、用需求, 本发明提供 青蛙的高密度池塘养殖方法, 能高密度、 高数量地繁殖养殖青蛙, 青蛙成活率大、 养殖的青 蛙个大肉肥、 肉味鲜美。 0005 青蛙的高密度养殖方法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 一、 养殖池的建造 ,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 蝌蚪池和成蛙池, 长形水泥池野外大池长 4 米 宽 6 米 高 2 米为一单池, 池壁光滑, 池下有水面和泥面两栖面, 上部有遮阴板 ; 二、 选种和孵化, 采用个头肥大、 生长速度快、 抗病力强的种类, 雌雄种蛙以 1 比 1 比例 提前养殖, 孵化卵池保持温度 20 35, 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 每平方 米水面 6。
8、00800 尾 ; 三、 蝌蚪的管理, 每万尾用 15 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 12 次, 大约 2030 天后逐步以红 虫、 水蚤、 蝇蛆为主食, 也可以豆浆、 豆渣、 豆饼粉、 小球藻为主食, 每 3 天换水一次 ; 四、 变态期管理 : 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 五、 幼蛙的饲养管理 , 按每平方米 100150 只的密度圈养, 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 使幼 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 先用鲜活诱饵料喂 12 天, 第 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 20% 的人工 饲料 ; 六、 成蛙的饲养管理 ,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 主要是人工培养 的蝇蛆、 。
9、蚯蚓、 红虫、 球藻水蚤等高蛋白、 高繁殖率的活饵 ; 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 可搭配混 说 明 书 CN 104381213 A 3 2/3 页 4 合饲料 ; 七, 防病和卫生, 要注意观察, 发现病体蛙及明隔离治疗, 定期在饲料中加入防病药物, 定期清理、 清洗蛙池, 每次清理后用生石灰消毒 3 小时后冲洗出去注入新水。 0006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 蝌蚪池和成蛙池。 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 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 46 米为一单池, 池壁最好抹上水泥, 池底仍留泥土 ; 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 池深一般1米, 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 水深2050厘米。。
10、 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 40 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 砖池、 稻田 均可, 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 亦可网围, 一般 11.2 米高。池中水深 3060 厘米, 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 而且约占全污的 1/3。土堆上种植 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 只留少量陆地面积, 供 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 池壁坡度宜缓, 以供蝌蚪栖息。 0007 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 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 的肌肉中, 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 3 平方米约 。
11、1 组种蛙 密度进行投种 ( 在 5 月份以前投入较好 )。种蛙要求个体肥大, 开产 12 年的亲蛙为佳。雌 雄混合放养比例为 3:1, 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 青蛙摄食量大, 生长速度加快, 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 除供 应充足的饵料, 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 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 蚯 蚓、 红虫、 球藻水蚤等高蛋白、 高繁殖率的活饵。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 可搭配混合饲料, 如 用菜子饼 ( 粉状 )60%、 米糠 ( 或麦麸 )30%、 大豆粉 5%、 鱼粉 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蝌蚪活 跃在水中, 5天以后可供给精。
12、饲料, 为豆浆、 蛋黄、 水蚤、 空心菜、 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 此外, 在土堆上养蚯蚓, 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 35% 的石灰水, 蚯蚓即会倾 巢而出, 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 并要及时分养, 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 1 个 月后, 蛙体重量达 100 克时, 饲养密度每平方米 30 只, 2 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 1015 只。再 经短期饲养, 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青蛙的高密度养殖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 青蛙的高密度池塘养殖方法从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的种蛙选择、 蛙卵孵化、 蝌蚪期管理、 幼蛙期管理、 成蛙期管理、 防病和卫生等方面进行 科学的养殖, 使青蛙能从孵。
13、化到成蛙的成活率大, 能进行高密度的养殖, 生产出质量硕大、 内肥味美的食用和药用青蛙。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一、 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 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 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 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 46 米为一单池, 池壁最好抹 上水泥, 池底仍留泥土 ; 庭院小池一般 11.5 米至 2 米为宜, 池深一般 1 米, 设有灌水孔和 排水道, 水深 2050 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 40 只成蛙。青蛙养 殖池采用土池、 砖池、 稻田均可, 关键在于防逃。 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 亦可网围, 一般11.2 米高。池中水深 30。
14、60 厘米, 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 而且约占全 污的 1/3。 0009 二、 繁殖技术 、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 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 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 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 3 说 明 书 CN 104381213 A 4 3/3 页 5 平方米约 1 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 ( 在 5 月份以前投入较好 )。种蛙要求个体肥大, 开产 12 年的亲蛙为佳。 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 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 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 时三年。 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35, 主要是自然孵化 ; 也可采用塑料。
15、 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 35 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 0010 三、 蝌蚪的饲养管理 ,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 出膜后的 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 600800 尾。蝌蚪孵出后第 4 天开始人 工投饵, 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 2030 天后逐步以红虫、 水蚤、 蝇蛆为主食, 也可以豆浆、 豆渣、 豆饼粉、 小球藻为主食, 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 15 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 12 次。第 5 天后, 改用豆浆、 麦麸、 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 等饲料, 每天投入 12 次, 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 粉末状饵。
16、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0011 四、 幼蛙的饲养管理 , 诱饵驯食 : 先用鲜活诱饵料喂 12 天, 第 3 天开始在诱饵 中添加 20% 的人工饲料, 以后逐日加大比例, 10 天后增加到 80%“活饵” 料 , 主要有蚯蚓、 蝇 蛆、 小鱼虾、 昆虫、 蝎牛和泥鳅等 ;“死饵” 是指蚕蛹干、 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 “死饵” 活化, 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 定量、 定位。投料时间, 春、 秋季在中午前后, 夏季在傍晚或早上 , 每天投料 12 次, 每次投料要在 1 小时左右幼蛙 吃完。体重 50 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 68% ; 体重 10。
17、0 克以上的幼蛙, 投饵量应占 体重的 810%。饵料要求新鲜、 干净和富有营养。 0012 五、 成蛙的饲养管理 ,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 青蛙摄食量大, 生长速度加快, 是形成 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 除供应充足的饵料, 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 主 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 蚯蚓、 红虫、 球藻水蚤等高蛋白、 高繁殖率的活饵。 在活饵不足的情况 下, 可搭配混合饲料, 如用菜子饼 ( 粉状 )60%、 米糠 ( 或麦麸 )30%、 大豆粉 5%、 鱼粉 5% 配合 均匀效果较好。蝌蚪活跃在水中, 5 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 为豆浆、 蛋黄、 水蚤、 空心菜、 蕃茄 及水中浮游生物。 此外, 在土堆上养蚯蚓, 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 的石灰水, 蚯蚓即会倾巢而出, 充当蛙饵。 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 并要及时分养, 调整饲养 密度。成蛙饲养 1 个月后, 蛙体重量达 100 克时, 饲养密度每平方米 30 只, 2 个月后改为每 平方米 1015 只。再经短期饲养, 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0013 六、 防病和卫生, 要注意观察, 发现病体蛙及明隔离治疗, 定期在饲料中加入防病 药物, 定期清理、 清洗蛙池, 每次清理后用生石灰消毒 3 小时后冲洗出去注入新水。 说 明 书 CN 104381213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