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制剂及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小儿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制剂及应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8841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1 CN 104288413 A (21)申请号 201410628653.4 (22)申请日 2014.11.11 A61K 36/889(2006.01) A61P 1/12(2006.01) A61P 31/04(2006.01) (71)申请人 曹嘉明 地址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合作路 81 号 9 号楼 1 单元 302 室 (72)发明人 曹嘉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 所有限公司 13100 代理人 董金国 张素静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小儿痢疾的中。
2、药组合物、 其制备方 法、 制剂及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痢疾的中药组合 物, 以白头翁清利湿热、 止痢排脓为君药 ; 配以葎 草、 马鞭草、 败酱草、 鬼针草、 黄芩、 黄连、 秦皮、 木 槿花、 车前子、 扁豆花等大队清热解毒, 利湿止痢 之臣药 ; 辅以大黄炭、 地锦草、 棕榈炭凉血解毒, 收敛止血为佐药, 调以炒焦山楂、 焦槟榔、 木香、 白 芍、 当归、 乌药活血理气止痛助消化为使药, 用药 协调, 共奏清利湿热、 止痢排脓、 凉血解毒、 止痛理 气之功效。本发明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痢 疾, 由于为纯中药且采用灌肠的方法, 小儿容易配 合, 吸收效果显著, 。
3、药效快, 无副作用。 本发明还提 供了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制剂及应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88413 A CN 104288413 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小儿痢疾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 : 白头翁 8-15 份、 葎草 8-15 份、 马鞭草 2-9 份、 败酱草 2-30 份、 鬼针草 2-30 份、 黄芩 2-15 份、 黄连 2-15 份、 秦皮 4-15 份、 木槿花 4-。
4、15 份、 车前子 8-15 份、 扁豆花 8-15 份、 大黄炭 2-6 份、 地锦草 2-6 份、 棕榈炭 8-30 份、 焦山楂 8-30 份、 焦槟榔 4-15 份、 木香 2-9 份、 乌药 2-9 份、 当归 4-9 份、 白芍 4-15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痢疾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 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 : 白头翁 10 份、 葎草 10 份、 马鞭草 3 份、 败酱草 3 份、 鬼针草 3 份、 黄 芩 3 份、 黄连 3 份、 秦皮 6 份、 木槿花 6 份、 车前子 10 份、 扁豆花 10 份、 大黄炭 3 份、 地锦草 3 。
5、份、 棕榈炭 10 份、 焦山楂 10 份、 焦槟榔 6 份、 木香 3 份、 乌药 3 份、 当归 6 份、 白芍 6 份。 3.一种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 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为灌肠剂。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 下步骤 : a): 按照所述原料和配比, 称重备用 ; b): 取 a) 步骤所得原料进行混合, 置于蒸馏水浸泡半小时, 并干燥 ; c): 以 g/mL 计, 原料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 1 : 2 4, 把。
6、原料与水按照配比放入砂锅中煮 沸, 改文火煎至 0.5-1h, 取上清液, 即得。 6. 一种权利要求 1 或 2 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痢疾药物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88413 A 2 1/5 页 3 一种治疗小儿痢疾的中药组合物、 其制备方法、 制剂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痢疾的中药组合物、 其制备方法、 制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痢疾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 : 日 常生活直接接触病人与带菌者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饮食与生活用品 ; 其次食物媒介传播 : 痢疾杆菌在食物上可大量繁殖, 。
7、食物污染是痢疾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 ; 以及水媒传播 : 饮 用被污染又未经洁治、 消毒的水或用于漱口、 刷洗食具等, 可引起菌痢的发生 ; 痢疾多发生 在夏秋两季, 尤以儿童为主。 0003 小儿痢疾以发热、 腹痛、 腹泻、 里急后重、 黏液脓血便、 大便频繁为临床特点。目前 治疗小儿痢疾的药物很多, 例如公开号为 : CN102441139A, 名称为 一种治疗小儿痢疾的中 药灌肠剂 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痢疾的中药灌肠剂。 该治疗小儿痢疾 的中药以 : 海桐、 厚朴、 豆蔻、 郁金、 青皮、 黄芪、 炙草、 决明子、 连翘为原料, 按照一定的重量 配比制成灌肠剂。该发明在。
8、服用时药性较慢, 疗程较长, 治愈率不高。并且市场上的药物大 多只能缓解病情, 不能治愈, 有些药物有较大的副作用, 患者需要长时期服用药物, 治疗效 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孩容易积极配合, 疗程短, 效果显著, 无 副作用的治疗小儿痢疾的中药组合物、 其制备方法、 制剂及应用。 0005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痢疾的中药组合物, 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 : 白 头翁 8-15 份、 葎草 8-15 份、 马鞭草 2-9 份、 败酱草 2-30 份、 鬼针草 2-30 份、 黄芩 2-15 份、 黄连2-15份、。
9、 秦皮4-15份、 木槿花4-15份、 车前子8-15份、 扁豆花8-15份、 大黄炭2-6份、 地锦草 2-6 份、 棕榈炭 8-30 份、 焦山楂 8-30 份、 焦槟榔 4-15 份、 木香 2-9 份、 乌药 2-9 份、 当归 4-9 份、 白芍 4-15 份。 0006 一种治疗小儿痢疾的中药组合物, 其优选的原料组成是 : 白头翁 10 份、 葎草 10 份、 马鞭草 3 份、 败酱草 3 份、 鬼针草 3 份、 黄芩 3 份、 黄连 3 份、 秦皮 6 份、 木槿花 6 份、 车前子 10 份、 扁豆花 10 份、 大黄炭 3 份、 地锦草 3 份、 棕榈炭 10 份、 焦山楂。
10、 10 份、 焦槟榔 6 份、 木香 3 份、 乌药 3 份、 当归 6 份、 白芍 6 份。 0007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的作用如下 : 白头翁 : 味苦, 性寒。归胃、 大肠经。根 :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 阴痒带 下, 阿米巴痢。 0008 葎草 : 味甘苦, 性寒, 无毒。全草 : 清热, 利尿, 消淤, 解毒。用于淋病, 小便不利, 疟 疾, 腹泻, 痢疾, 肺结核, 肺脓疡, 肺炎, 癞疮, 痔疮, 痈毒, 瘰疬。 0009 马鞭草 : 味甘苦, 性微寒, 有小毒。归肝、 脾经。全草 : 清热解毒, 活血散瘀, 利水消 说 明 书 CN 104288413 A。
11、 3 2/5 页 4 肿。用于外感发热, 湿热黄疸, 水肿, 痢疾, 疟疾, 白喉, 喉痹, 淋病, 经闭, 癥瘕, 痈肿疮毒, 牙 疳。 0010 败酱草 : 味辛、 苦, 性凉。归胃、 大肠、 肝经。根茎 :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活血行瘀。 用于肠痈、 肺痈及疮痈肿毒, 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 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0011 鬼针草 : 味苦、 性微寒。 归肝经、 肺经、 大肠经、 膀胱经。 全草 : 清热解毒 ; 祛风除湿 ; 活血消肿。用于治咽喉 ; 肿痛 ; 泄泻 ; 痢疾 ; 黄疸 ; 肠痈 ; 疔疮肿毒 ; 蛇早咬伤 ; 风湿痹痛 ; 跌 打损伤。 0012 黄芩 : 味苦,。
12、 性寒。归肺、 胆、 脾、 大肠、 小肠经。根 :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 安 胎。 用于湿温、 暑温胸闷呕恶, 湿热痞满, 泻痢, 黄疸, 肺热咳嗽, 高热烦渴, 血热吐衄, 痈肿疮 毒, 胎动不安。 0013 黄连 : 味苦, 性寒。 归心、 脾、 胃、 肝、 胆、 大肠经。 根茎 :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用于湿 热痞满, 呕吐吞酸, 泻痢, 黄疸, 高热神昏, 心火亢盛, 心烦不寐, 血热吐衄, 目赤, 牙痛, 消渴, 痈肿疔疮 ; 外治湿疹, 湿疮, 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 口疮。姜黄连清胃 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 湿热中阻, 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
13、呕。用于肝胃不和, 呕 吐吞酸。 0014 秦皮 : 味苦、 涩, 性寒。归肝、 胆、 大肠经。树皮 : 清热燥湿, 收涩, 明目。用于热痢, 泄泻, 赤白带下, 目赤肿痛, 目生翳膜。 0015 木槿花 : 味甘, 性平, 苦涩。花 : 清热凉血, 解毒消肿。用于痢疾, 痔疮出血, 白带 ; 外用治疮疖痈肿, 烫伤。 0016 车前子 : 味甘, 性寒。归肾、 肝、 肺经。种子 : 利水通淋, 止泻, 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用于水肿胀满, 热淋涩痛, 暑湿泄泻, 目赤肿痛, 痰热咳嗽。 0017 扁豆花 : 味甘, 性平。花 : 解暑化湿, 止泻, 止带。用于中暑发热, 呕吐泻泄, 白带。。
14、 0018 大黄炭 : 味苦, 性寒。归脾、 胃、 大肠、 肝、 心包经。根茎 : 泻热通肠, 凉血解毒, 逐瘀 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 积滞腹痛, 泻痢不爽, 湿热黄疸, 血热吐衄, 目赤, 咽肿, 肠痈腹痛, 痈肿 疔疮, 瘀血经闭。 0019 地锦草 : 味苦、 性平, 无毒。全草 : 清热解毒, 活血, 止血, 利湿, 通乳。用于菌痢, 肠 炎, 咳血, 吐血, 便血, 崩漏, 外伤出血, 湿热黄疸, 乳汁不通。 0020 棕榈炭 : 味苦、 涩, 性平。归肺、 肝、 大肠经。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 : 收敛止血。用于 吐血, 咯血, 便血崩漏。用于久泻久痢, 妇人带下。 0021 焦山楂。
15、 : 味酸、 甘, 性微温。归脾、 胃、 肝经。果实 : 消食健胃, 行气散瘀。用于肉食 积滞, 胃脘胀满, 泻痢腹痛, 瘀血经闭, 产后瘀阻, 心腹刺痛, 疝气疼痛, 高脂血症。 0022 焦槟榔 : 味苦、 辛, 性温。归胃、 大肠经。果实 : 杀虫消积, 降气, 行水, 截疟。用于绦 虫、 蛔虫、 姜片虫病, 虫积腹痛, 积滞泻痢, 里急后重, 水肿脚气, 疟疾。 0023 木香 : 味辛苦, 性温。归肺、 肝、 脾经。根茎 : 行气止痛, 温中和胃。用于中寒气滞, 胸腹胀痛, 呕吐, 泄泻, 下痢里急后重, 寒疝。 0024 乌药 : 味辛, 性温。归肺、 脾、 肾、 膀胱经。根 : 。
16、顺气止痛, 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 气逆喘急, 膀胱虚冷, 遗尿尿频, 疝气, 痛经。 0025 当归 : 味甘、 辛, 性温。归肝、 心、 脾经。根 : 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用于血 虚萎黄, 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 肠燥便秘。 。 说 明 书 CN 104288413 A 4 3/5 页 5 0026 白芍 : 味苦、 酸, 性微寒。归肝、 脾经。根 : 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用于头 痛眩晕, 胁痛, 腹痛, 四肢挛痛, 血虚萎黄, 月经不调, 自汗, 盗汗。 0027 本发明治疗小儿痢疾的中药方案中以白头翁清利湿热、 止痢排脓为君药 ; 。
17、配以葎 草、 马鞭草、 败酱草、 鬼针草、 黄芩、 黄连、 秦皮、 木槿花、 车前子、 扁豆花等大队清热解毒, 利 湿止痢之臣药 ; 辅以大黄炭、 地锦草、 棕榈炭凉血解毒, 收敛止血为佐药, 调以炒焦山楂、 焦 槟榔、 木香、 白芍、 当归、 乌药活血理气止痛助消化为使药, 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解毒 , 祛风 除湿 , 活血消肿之功。用于治疗由痢疾引起的精神萎靡、 嗜睡、 躁动、 面色苍白、 发热、 腹泻、 腹痛、 大便性状为脓血等症状。 002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制剂, 包括中药组合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0029 作为优选, 中药制剂为灌肠剂。 003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组。
18、合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a): 按照所述原料和配比, 称重备用 ; b): 取 a) 步骤所得原料进行混合, 置于蒸馏水浸泡半小时, 并干燥。 0031 c): 以 g/mL 计, 原料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 1 : 2 4, 把原料与水按照配比放入砂锅 中煮沸, 改文火煎至 0.5-1.5h, 取上清液, 即得。 0032 本发明提供了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痢疾药物中的应用。 003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 本发明通过药物合理配伍并采用保留 灌肠方法, 可快速治愈小儿痢疾, 增强患儿机体免疫能力。通过疗效实验表明, 中药组合物 灌肠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可有效减缓小。
19、儿腹痛, 大便镜检正常, 下痢次数减少至每天 1-3 次 ; 患儿均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 无毒副作用, 应用安全可靠 ; 采用保留灌肠方 法, 无疼痛小儿易配合, 小儿肠道吸收快, 治疗效果显著, 解决了小儿吃药难的问题。 本发明 中药中, 都具有收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 由白头翁、 葎草、 马鞭草、 败酱草等二十味中药, 通 过合理的比例配制而成, 此中药具有清利湿热、 止痢排脓、 祛风除湿, 可以用来治疗由痢疾 引起的精神萎靡、 嗜睡、 躁动、 面色苍白、 发热、 腹泻、 腹痛、 大便性状为脓血等症状。 0035 实施例 1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20、 a) : 称取以下原料 : 白头翁 10g、 葎草 10g、 马鞭草 3g、 败酱草 3g、 鬼针草 3g、 黄芩 3g、 黄 连 3g、 秦皮 6g、 木槿花 6g、 车前子 10g、 扁豆花 10g、 大黄炭 3g、 地锦草 3g、 棕榈炭 10g、 焦山 楂 10g、 焦槟榔 6g、 木香 3g、 乌药 3g、 当归 6g、 白芍 6g ; b): 取 a) 步骤所得原料进行混合, 置于蒸馏水浸泡半小时, 并干燥 ; c): 取步骤 b) 所得原料加入到含 400mL 水的砂锅中煮沸, 改文火煎至水为 300mL, 静置 去杂质, 取上清液 200mL, 即得。 0036 实施例 2-。
21、6, 采用如表 1 所述的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制备,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 1。 0037 表 1 实施例 2-6 原料及配比 说 明 书 CN 104288413 A 5 4/5 页 6 实施例 7 中药组合物的疗效试验 选择符合国家卫生部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的细菌性痢疾病症患儿156例, 年龄10个 月 -5 岁 3 个月, 其中慢性菌痢 76 例, 男生 42 例, 女 34 例 ; 急性菌痢 50 例, 男生 30 例, 女生 20 例 ; 中毒性菌痢 30 例, 男生 20 例, 女生 10 例 ; 使用实施例 1-6 制备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 肠, 使用时取步骤 c) 所得的上清液 50。
22、mL, 置于水中加热至 36-39, 患儿排便后, 用 50mL 注 射器抽吸药液接上一次性导尿管, 对患儿进行深部保留灌肠, 每 200mL 上清液为一副, 每次 取上清液 50mL, 每次留置 1h 以上, 一日给药 4 次, 每 2 日给药一副, 患儿使用情况如表 2 所 示。 0038 表 2 中药组合物患儿使用情况 表 3 痢疾病症疗效标准 根据表 3 所示的痢疾病症疗效标准, 治疗结果如表 4 所示。 0039 表 4 临床疗效比较 说 明 书 CN 104288413 A 6 5/5 页 7 典型病例 : 病例 1 : 李某, 女, 10 个月, 秋季发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
23、 每日排便 6-7 次, 大便呈黄 色、 稀水样。采取本发明实施例 2 提供的中药组合物, 保留灌肠四次, 体温恢复, 腹痛减缓, 排便次数减少至 3-5 次, 保留灌肠六次即愈。 0040 病例2 : 张某, 男, 1岁5个月, 秋季发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 每日排便7-8次, 大 便呈黄色、 稀水样粘液。采取本发明实施例 5 提供的中药组合物, 保留灌肠四次, 体温恢复, 腹痛减缓, 排便次数减少至 3-4 次, 保留灌肠六次即愈。 0041 病例3 : 程某, 女, 2岁3个月, 夏季发病, 主要表现为发烧38.5, 每日排便7-9次, 开始为稀便, 继而出现脓血便。采取本发明实施例。
24、 1 提供的中药组合物, 保留灌肠四次, 体 温恢复, 排便次数减少至 3-5 次, 保留灌肠八次治愈。 0042 病例 4 : 赵某, 男, 3 岁 6 个月, 秋季发病, 主要表现为高热腹痛, 每日排便 8-10 次, 大便粘稠脓血。采取本发明实施例 4 提供的中药组合物, 保留灌肠四次, 体温恢复, 腹痛减 缓, 排便次数减少至 3-5 次, 保留灌肠八次治愈。 0043 病例 5 : 王某, 女, 4 岁 2 个月, 夏季发病, 主要表现为, 每日排便 6-8 次, 大便呈黄 色、 稀水样。采取本发明实施例 6 提供的中药组合物, 保留灌肠四次, 体温恢复, 腹痛减缓, 排便次数减少至。
25、 3-4 次, 保留灌肠六次即愈。 0044 病例 6 : 单某, 女, 5 岁 4 个月, 夏季发病, 主要表现为, 体温 38.5, 每日大便次数 可达 8-12 次, 大便呈脓血样, 量少, 腹痛剧烈, 下坠较重, 甚至不想离开便器, 四肢发凉, 很 快出现脱水现象 。采取本发明实施例 3 提供的中药组合物, 保留灌肠四次, 体温恢复, 腹痛 减缓, 排便次数减少至 5-6 次, 保留灌肠八次治愈。 0045 病例 7 : 马某, 女, 5 岁 8 个月, 秋季发病, 主要表现为, 突然发病, 开始时只有高热, 体温 40 , 排便达 10 次以上, 脓血样, 精神萎靡, 面色青灰, 反复出现惊厥。采取本发明实 施例 1 提供的中药组合物, 保留灌肠四次, 体温恢复, 面色正常, 排便次数减少至 5-6 次, 保 留灌肠八次即愈。 说 明 书 CN 104288413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