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渣砖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54112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7108093.1

申请日:

1987.11.30

公开号:

CN1033360A

公开日:

1989.06.1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B28B1/52; B28B1/10; B28B11/00

主分类号:

B28B1/52; B28B1/10; B28B11/00

申请人:

上海市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

发明人:

蔡颂祺; 顾祖根; 王扣山; 周海年; 沈崇礼

地址:

上海市南苏州路93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孙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建筑垃圾中的碎块为主要源料的建筑用渣砖之制造方法。把来自建筑垃圾中碎块的骨料与细粉料、粉煤灰、生石灰和磷石膏进行混合,然后进行轮碾、砖坯成型和高压蒸汽养护,于是得到了本发明的建筑用渣砖。该建筑用渣砖的产生有效地利用了城市改建扩建过程中所倾倒的建筑垃圾,为改善城市环境作出了贡献;同时增加了建筑材料的原料资源,节约了制砖所需的大量泥土,并节省了原料运费,因而使制砖的成本大大降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用渣砖的制造方法,包括对物料进行混合、轮碾、砖坯成型和蒸汽养护,其特征在于; a)混合前先进行骨料的制备; b)所说的物料为骨科、细粉料、粉煤灰、生石灰和磷石膏,其中的骨料来自建筑垃圾的碎块,细粉料为来自生活垃圾的有机和无机的粉料; c)骨料、细粉料、粉煤灰、生石灰和磷石膏在一起混合时的投料量分别为30~50%(重量)、20~40%(重量)、10~30%(重量)、5~10%(重量)、0.5~4%(重量); d)所说的蒸汽养护为高压蒸汽养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骨料制备是从建筑垃圾中筛选出能制成骨料的碎块,然后进行清洗、破碎并吸去铁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建筑垃圾的碎块为砖瓦碎块、混凝土碎块、陶瓷碎块和玻璃碎块等。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有机粉料为动植物经腐烂后形成的粉状物,无机粉料主要为烧尽后的煤灰。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骨料的粒径为0.5~15mm,其中粒径大于5mm和小于5mm的各占40~6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高压蒸汽养护包括恒温、升温和降温,整个过程在高压釜中进行。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恒温时为基础釜温,压力为常压,时间为3~4小时。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升温时釜内水蒸汽 压力达到6~7kg/cm 2 (绝对压),时间为4~5小时。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降温时釜内压力逐渐降至常压,温度降至基础釜温,时间为3~4小时。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渣砖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建筑垃圾中的碎块为主要原料的建筑用渣砖之制造方法。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已形成了一个拆建、改造和更新的过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垃圾的处理越来越成了一个使人头疼的问题。仅据上海市环卫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每日倾倒的建筑垃圾在三千吨以上,已日趋成为城市的公害之一。如何综合利用这些建筑垃圾,使之变废为宝,已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发明者进行了研究,以求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来使拆毁解体地建筑物之碎块成为制造建筑材料的再生骨料。这对保护城市环境、搞好街道的环境卫生、消除固体废弃物、节约土地和增加建材资源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以建筑垃圾中的碎块为主要原料的建筑用渣砖的制造方法,从而为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改善环境和增加建材资源提供有效途径,并使通过该方法制造的渣砖之质量达到国家建材标准。

    本发明是一种建筑用渣砖的制造方法,包括对物料进行混合、轮碾、砖坯成型和蒸汽养护,其特征在于:

    a)混合前先进行骨料的制备;

    b)所说的物料为骨料、细粉料、粉煤灰、生石灰和磷石膏,其中的骨科来自建筑垃圾的碎块,细粉料为来自生活垃圾的有机和无机的粉料;

    c)骨料、细粉料、粉煤灰、生石灰和磷石膏在一起混合时的投料量分别为30~50%(重量)、20~40%(重量)、10~30%(重量)、5~10%(重量)、0.5~4%(重量);

    d)所说的蒸汽养护为高压蒸汽养护。

    以下将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建筑用渣砖所采用的主要原料为来自建筑垃圾中的碎块,具体指砖瓦碎块、混凝土碎块、陶瓷碎块和玻璃碎块等,同时还有来自生活垃圾的有机和无机的粉料。有机的粉料指动植物经腐烂后形成的粉状物,无机粉料主要指烧尽后的煤灰。把上述来自建筑垃圾的碎块作成骨科,其粒径为0.15~15mm,其中粒径大于5mm和小于5mm的各占40~60%。

    本发明的建筑用渣砖的制造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对建筑垃圾进行筛分,从而筛选出能制成骨料的碎块,如砖瓦碎块、混凝土碎块、陶瓷碎块以及玻璃碎块等。

    2)对上述碎块进行清洗。

    3)把清洗后的碎块破碎成粒径为0.5~15mm的颗粒,其中粒径大于5mm和小于5mm的各占40~60%,再经吸去铁质后便形成了本发明建筑用渣砖的骨料。

    4)把上述骨料与细粉料、粉煤灰、生石灰以及磷石膏进行混合,其中骨料的投料量为30~50%(重量)、细粉料的投料量为20~40%(重量)、粉煤灰的投料量为10~30%(重量)、生石灰的投料量为5~10%(重量)、磷石膏的投料量为0.5~4%(重量)。

    5)对步骤4)的混合料进行轮碾,轮碾时的轮重为2000~3000公斤,转速为20~30转/分钟,加料量为150~250公斤/次,轮碾的时间为50~70秒。

    6)对轮碾后的混合物料施行砖坯成型,具体是采用半干法成型,混合料中的水份控制在16~20%,成型时的机械外加力为60~80吨。

    7)对成型后的砖坯施行高压蒸汽养护,养护的整个过程在高压釜中进行,其中包括恒温、升温和降温。恒温时为基础釜温(25~50℃),压力为常压,时间为3~4小时;升温时釜内水蒸汽压力达到6~7kg/cm2(绝对压),时间为4~5小时;降温时釜内压力逐渐降至常压,温度降至基础釜温,时间为3~4小时。

    本发明建筑用渣砖的产生带来了以下社会经济效益:

    1.有效地利用了城市改建扩建过程中所倾倒的建筑垃圾,大大减轻了为处理建筑垃圾而形成的社会负担,为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了有效途径。

    2.增加了建筑材料的原料资源,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大大降低了制砖成本。

    3.节约了制砖所需的泥土资源,据统计,每生产27万块这样的砖,就意味着节约农地一亩。

    4.所制成的该渣砖完全符合国家建材标准,可用于一般民用建筑。经测试后得到如下基本性能的数据:

    (1)平均容重为1783kg/m3。

    (2)平均强度为147kg/cm2。

    (3)抗冻性(经15次冻融后的强度损失小于9.3%)合格。

    (4)人工碳化后强度大于94kg/cm2,人工碳化系数为0.69。

    (5)快速收缩值为0.40毫米/米。

    (6)吸水率为20.4%。

    (7)导热系数为0.313千米/米。

    实施例1

    把骨料与细粉料、粉煤灰、生石灰以及磷石膏进行混合,其中骨料的投料量为37%(重量),细粉料的投料量为26%(重量),粉煤灰的投料量为25%(重量),生石灰的投料量为9%(重量),磷石膏的投料量为3%(重量)。然后进行轮碾,并通过半干法进行砖坯成型。此后在高压釜中进行高压蒸汽养护,升温时釜内水蒸汽的压力达到6kg/cm2。蒸汽养护后便得到了本发明的建筑用渣砖。

    实施例2

    把骨料与细粉料、粉煤灰、生石灰以及磷石膏进行混合,其中骨料的投料量为45%(重量),细粉料的投料量为33%(重量),粉煤灰的投料量为15%(重量),生石灰的投料量为6%(重量),磷石膏的投料量为1%(重量)。然后进行轮碾并通过半干法进行砖坯成型。此后在高压釜中进行高压蒸汽养护,升温时釜内水蒸汽的压力达到7kg/cm2。蒸汽养护后便得到了本发明的建筑用渣砖。

建筑用渣砖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筑用渣砖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筑用渣砖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用渣砖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用渣砖的制造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建筑垃圾中的碎块为主要源料的建筑用渣砖之制造方法。把来自建筑垃圾中碎块的骨料与细粉料、粉煤灰、生石灰和磷石膏进行混合,然后进行轮碾、砖坯成型和高压蒸汽养护,于是得到了本发明的建筑用渣砖。该建筑用渣砖的产生有效地利用了城市改建扩建过程中所倾倒的建筑垃圾,为改善城市环境作出了贡献;同时增加了建筑材料的原料资源,节约了制砖所需的大量泥土,并节省了原料运费,因而使制砖的成本大大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加工水泥、黏土或石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