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7478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14 CN 104274788 A (21)申请号 201410620324.5 (22)申请日 2014.11.05 A61K 36/9066(2006.01) A61K 36/90(2006.01) A61K 36/896(2006.01) A61K 9/48(2006.01) A61K 9/02(2006.01) A61P 15/00(2006.01) A61P 15/02(2006.01) A61P 15/08(2006.01) A61K 31/045(2006.01) (71)申请人 青岛恒波仪器有。
2、限公司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红岛路 19 号东单元 7 室 (72)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50 代理人 苏雪雪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 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 的中药组合物, 所述内服药物为 : 土茯苓 10 20 份, 鸡血藤10 20 份, 山茱萸 10 20 份, 益母草 10 20 份, 柴胡 10 20 份, 丹参 10 20 份, 莪 术 10 20 份, 蒲公英 10 20 份, 黄芩 10 20 份, 女。
3、贞子10 20 份, 覆盆子 10 20 份, 龙胆草 10 20 份, 穿心莲 10 20 份, 丹皮 10 20 份, 黄柏1020份, 车前子1020份 ; 外用药物为 : 苦参 10 20 份, 蛇床子 10 20 份, 土茯苓 10 20 份, 白鲜皮 10 20 份, 艾叶 10 20 份, 青黛 10 20 份, 鱼腥草 10 20 份, 冰片 10 20 份。 本发明具有清热利湿、 益气消瘀功效, 用于治疗湿 热阻滞导致的下腹痛、 白带增多与色黄质稠、 腰骶 酸痛及神疲乏力等症状 ; 利湿祛风、 消散瘀血功 效 ; 本发明各味用药清补结合、 气血同治, 最终达 到促进气血和调、。
4、 子宫内膜修复和提高机体免疫 力的目的。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74788 A CN 104274788 A 1/2 页 2 1. 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 组成, 所述内服药物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包括 : 土茯苓 10 20 份, 鸡血藤 10 20 份, 山茱萸 10 20 份, 益母草 10 20 份, 柴胡 10 20 份, 丹参 10 20 份, 莪术 10 20 份, 蒲公。
5、英 10 20 份, 黄芩 10 20 份, 女贞子 10 20 份, 覆盆子 10 20 份, 龙胆草 10 20 份, 穿 心莲 10 20 份, 丹皮 10 20 份, 黄柏 10 20 份, 车前子 10 20 份 ; 所述外用药物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包括 : 苦参 10 20 份, 蛇床子 10 20 份, 土茯苓 10 20 份, 白鲜皮 10 20 份, 艾叶 10 20 份, 青黛 10 20 份, 鱼腥草 10 20 份, 冰片 10 20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服药物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包括 : 土茯苓 10 1。
6、5 份, 鸡血藤 10 15 份, 山茱萸 10 15 份, 益母草 10 15 份, 柴胡 10 15 份, 丹参 10 15 份, 莪术 10 15 份, 蒲公英 10 15 份, 黄芩 10 20 份, 女贞子 10 20 份, 覆盆子 10 20 份, 龙胆草 10 20 份, 穿 心莲 10 20 份, 丹皮 10 20 份, 黄柏 10 20 份, 车前子 10 20 份 ; 所述外用药物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包括 : 苦参 10 15 份, 蛇床子 10 15 份, 土茯苓 10 15 份, 白鲜皮 10 15 份, 艾叶 10 15 份, 青黛 10 15 份, 鱼腥草 10 15 。
7、份, 冰片 10 15 份。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服药物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包括 : 土茯苓 10 20 份, 鸡血藤 10 20 份, 山茱萸 10 20 份, 益母草 10 20 份, 柴胡 10 20 份, 丹参 10 20 份, 莪术 10 20 份, 蒲公英 10 20 份, 黄芩 10 15 份, 女贞子 10 15 份, 覆盆子 10 15 份, 龙胆草 10 15 份, 穿 心莲 10 15 份, 丹皮 10 15 份, 黄柏 10 15 份, 车前子 10 15 份 ; 所述外用药物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包括 : 苦参 。
8、15 20 份, 蛇床子 15 20 份, 土茯苓 15 20 份, 白鲜皮 15 20 份, 艾叶 15 20 份, 青黛 15 20 份, 鱼腥草 15 20 份, 冰片 15 20 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服药物为胶囊剂的制备步骤包括 : a、 取原料药放入乙醇中浸泡, 热提取 2 次, 为组分 1 ; b、 药渣加水提取 2 次, 浓缩过滤, 为组分 2 ; c、 将上述两种组分合并, 浓缩, 干燥成粉末装入胶囊。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9、所述步骤 a 中, 取原料药加入 5-10 倍量的乙醇中浸泡 1-2 小时, 加热提取 2 次, 每次 1-2 小 时, 合并提取液, 静置后去上清液, 然后 100-120 目滤过, 再经截流分子量为 5000-10000 的 超滤柱超滤, 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 80时 1.36 的浸膏, 静置备用, 成为组分 1。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b 中, 上述乙醇提取过的原料药的药渣加 10 倍量水, 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 2 小时, 将 2 次提取液合并静置, 成为组分 2。 7.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治。
10、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c 中, 将组分 1 和组分 2 的合并, 然后放入减压浓缩罐内,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74788 A 2 2/2 页 3 液浓度为 0.6g 生药 /mL, 抽滤至滤液的相对密度为 20时 1.06 ; 上述滤液经体积为 10L 的 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后, 用 10 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 再用 5 倍树脂柱体 积的 95乙醇洗脱, 收集乙醇洗脱液, 去除溶剂, 得到药粉干燥后装入胶囊。 8.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方法, 其。
11、特征在于, 所述外用药物为栓剂的制备步骤包括 : 将所述原料药除冰片与青黛外, 其余加水浸泡 30 分钟至 1 小时, 加热煮沸 30 40 分钟, 过滤, 滤液备用 ; 滤渣加水, 第二次 加热, 煮沸3040分钟, 过滤, 滤液备用 ; 滤渣再加水, 第三次加热煮沸3040分钟, 过滤 ; 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 加热浓缩至膏状, 再将冰片、 青黛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 得结晶物, 混 在上述得到的药膏里 ; 选取基质 50 60加热融化, 加入上述得到的药膏冷却定型制成 类弹头状栓剂, 紫外线杀毒。 9. 根据权利要求 8 中所述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外用栓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
12、述栓剂所用的基质选自 : 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泊洛沙姆、 聚乙二醇、 羊毛脂中的一 种或多种 ; 所述基质在温度 50 60条件下加热融化, 加入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药物膏 体, 水浴搅拌均匀, 混合成粘稠的液体, 灌注在塑料定型管内, 插入棉栓, 冷却定型制成子弹 头状栓剂 ; 所述棉栓为尾部带有棉线的棉栓。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 : 糖衣片剂、 薄膜衣片剂、 肠溶衣片剂、 硬胶囊剂、 软胶囊剂、 口 服液、 口含剂、 颗粒剂、 冲剂、 丸剂、 散剂、 丹剂、 溶液剂或注射剂 ; 所述外用药物剂型为 : 。
13、喷 雾剂、 软膏、 酊剂、 膏剂、 贴剂、 中药洗剂、 栓剂或灌肠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74788 A 3 1/13 页 4 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 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妇女肝火型带 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带下病是指带下绵绵不断, 量多腥臭, 色泽异常, 并伴有全身症状者, 称 带下病 , 带下病症见从阴道流出白色液体, 或经血漏下挟有白色液体, 淋沥不断, 质稀如水者, 称之 为 “白带” 。 0003 带下的量明显增多, 色、 质、 气味发生异常, 或伴全身。
14、、 局部症状者, 称为 “带下病” , 又称 “下白物” 、“流秽物” 。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 子宫颈炎、 盆腔炎、 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 的带下增多。 0004 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 肾气充盛, 脾气健运, 任脉通调, 带脉健固, 阴道内即有少 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 特别是在经期前后、 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增多, 以润泽 阴户, 防御外邪, 此为生理性带下。如 沈氏女科辑要 引王孟英说 :“带下, 女子生而即有, 津津常润, 本非病也。 ” 若带下量明显增多, 或色、 质、 气味异常, 即为带下病。 女科证治约 旨 说 :“若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酝酿成病, 致带脉纵弛, 不能。
15、约束诸脉经, 于是阴中有物, 淋 漓下降, 绵绵不断, 即所谓带下也。 0005 该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 湿从内生 ; 或下阴直接感染湿毒虫邪, 致使湿邪损伤任带, 使任脉不固, 带脉失约, 带浊下注胞中, 流溢于阴窍, 发为带下病。 0006 带下病的辨证有虚实之分。临床以实证较多, 尤其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一般带 下量多、 色白, 质清无臭者, 属虚 ; 带下量多, 色、 质异常有臭者, 属实。该病的治疗以祛湿为 主。脾虚者, 健脾益气, 升阳除湿 ; 肾虚者, 补肾固涩, 佐以健脾除湿 ; 湿热者, 清热利湿 ; 湿 毒者, 清热解毒利湿 ; 感虫阴痒蚀烂者, 必须配合阴。
16、道冲洗和纳药等外治法 0007 清著名妇科中医经典著作 傅青主女科 认为, 带下病主要是带脉受伤害, 原因是 脾气虚弱, 肝气郁积, 湿气侵入及热气急逼所引起, 因而认为带下病大多是湿证, 是湿热侵 入胞宫、 阴器, 累及任脉和带脉, 使任脉失固, 带脉失约而导致妇女发病。 由此得出带下病的 病位在任、 带二脉, 与脾、 肾二脏关系密切。脾为中州后天之本, 喜燥恶湿。如因饮食不节, 劳作失度, 或思虑抑郁致土衰木郁, 水谷精微失于健运, 停聚而成水湿之邪下流肝肾, 浸及 冲任致带脉失其约束遂成本病。再者肾为先天之根, 中寓命门相火, 乃元气之宅。凡因先天 不足, 肾气素虚, 或房劳多产伤及下元。
17、是阴液滑脱走失于下窍也可酿成带下病。 0008 肝火湿热型白带表现在白带量多、 颜色黄、 有臭味、 舌苔黄腻、 月经量增多或延长。 临床常见本症带下, 脾肾虚寒痰湿越重则带下越甚。危重者状如崩冲, 故名 白崩 , 水下如 注站立片刻水湿可沿大腿滑泄而下。病情愈重则浓物愈多, 热化愈炽者色愈黄、 质也愈浓, 痰湿重者质愈黏腻。甚者外阴部有黏胶状排泄物, 但不搔痒。湿热、 严重糜烂等各症, 共同 见证是带下色黄或淡黄, 重则色褐或近紫, 质粘浊, 似血非血, 或红白兼杂, 称 “赤白带” 。淋 漓不止量或多或少不定, 其气秽臭、 阴部瘙痒、 甚者阴痛、 分泌物呈豆渣样, 痰湿重者质愈黏 说 明 书。
18、 CN 104274788 A 4 2/13 页 5 腻。 0009 带下病在妇科并不是占着很重要的疾患, 但却是很普遍很棘手、 很难缠的疾病, 每 位妇女几乎曾经被困扰过。 带下病的根治并不难, 传统中医概以五脏内因辨证论治 ; 而西医 概以菌病, 发炎着手。由于带下病的患者, 常常是菌病发炎、 伴以五脏内因体虚而致病。所 以治疗时应着重消炎杀菌中兼以补虚固本, 以期标本兼治, 否则易导致带下病不孕的发生。 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是采用中医调理治疗的方法。 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的解决了疾病的表面 症状, 又能够彻底的解决致病的根本因素。 患者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选择物理疗法。 但是, 患者要注意。
19、千万不能随便用药, 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物理疗法, 也有限度, 不 能过度, 过度反而不利于病情, 有损患者的健康。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西医对于本症一般大多数使用抗生素治疗, 如 青霉素、 链霉素、 红霉素、 庆大霉素等, 容易反复。带下病的根治并不难, 传统中医概以五脏 内因辨证论治 ; 而西医概以菌病, 发炎着手。 由于带下病的患者, 常常是菌病发炎、 伴以五脏 内因体虚而致病。 所以治疗时应着重消炎杀菌中兼以补虚固本, 以期标本兼治, 否则易导致 带下病不孕的发生。但是,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 个体差异明显, 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对 于物理疗法,。
20、 也有限度, 不能过度, 过度反而不利于病情, 有损患者的健康。 本发明在传统医 学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 采用现代加工方法精心研制而成。本发明对原料药品的各 有效成分科学配伍, 能直达病灶, 且见效快、 副作用小、 抑菌性强的制剂, 能有效解除患者的 痛苦, 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 0011 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 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组成, 所述内服药物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可以为 : 土茯苓 10 20 份, 鸡血藤 10 20 份, 山茱萸 10 20 份, 益母草 10 20 份, 柴胡 10 20 份, 丹参 10 20 份, 莪术 1。
21、0 20 份, 蒲公英 10 20 份, 黄芩 10 20 份, 女贞子 10 20 份, 覆盆子 10 20 份, 龙胆草 10 20 份, 穿心莲 10 20 份, 丹皮 10 20 份, 黄柏 10 20 份, 车前子 10 20 份 ; 0012 所述外用药物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可以为 : 苦参 10 20 份, 蛇床子 10 20 份, 土 茯苓 10 20 份, 白鲜皮 10 20 份, 艾叶 10 20 份, 青黛 10 20 份, 鱼腥草 10 20 份, 冰片 10 20 份。 0013 所述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 其所述内服药物原料药的重量份数 还可以为 : 土茯。
22、苓 10 15 份, 鸡血藤 10 15 份, 山茱萸 10 15 份, 益母草 10 15 份, 柴胡 10 15 份, 丹参 10 15 份, 莪术 10 15 份, 蒲公英 10 15 份, 黄芩 10 20 份, 女贞子 10 20 份, 覆盆子 10 20 份, 龙胆草 10 20 份, 穿心莲 10 20 份, 丹皮 10 20 份, 黄柏 10 20 份, 车前子 10 20 份 ; 0014 所述外用药物原料药的重量份数还可以为 : 苦参 10 15 份, 蛇床子 10 15 份, 土茯苓 10 15 份, 白鲜皮 10 15 份, 艾叶 10 15 份, 青黛 10 15 份。
23、, 鱼腥草 10 15 份, 冰片 10 15 份。 0015 所述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 其所述内服药物原料药的重量份数 也可以为 : 土茯苓 10 20 份, 鸡血藤 10 20 份, 山茱萸 10 20 份, 益母草 10 20 份, 说 明 书 CN 104274788 A 5 3/13 页 6 柴胡 10 20 份, 丹参 10 20 份, 莪术 10 20 份, 蒲公英 10 20 份, 黄芩 10 15 份, 女贞子 10 15 份, 覆盆子 10 15 份, 龙胆草 10 15 份, 穿心莲 10 15 份, 丹皮 10 15 份, 黄柏 10 15 份, 车前子。
24、 10 15 份 ; 0016 所述外用药物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也可以为 : 苦参 15 20 份, 蛇床子 15 20 份, 土茯苓 15 20 份, 白鲜皮 15 20 份, 艾叶 15 20 份, 青黛 15 20 份, 鱼腥草 15 20 份, 冰片 15 20 份。 001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 的制备方法, 其所述内服药物为胶囊剂的制备步骤包括 : 0018 a、 取原料药放入乙醇中浸泡, 热提取 2 次, 为组分 1 ; 0019 b、 药渣加水提取 2 次, 浓缩过滤, 为组分 2 ; 0020 c、 将上述两种组分合并, 浓缩。
25、, 干燥成粉末装入胶囊。 0021 所述步骤 a 中, 可以取原料药加入 5-10 倍量的乙醇中浸泡 1-2 小时, 加热提取 2 次, 每次 1-2 小时, 合并提取液, 静置后去上清液, 然后 100-120 目滤过, 再经截流分子量为 5000-10000 的超滤柱超滤, 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 80时 1.36 的浸膏, 静置备用, 成 为组分 1。 0022 所述步骤 b 中, 可以将上述乙醇提取过的原料药的药渣加 10 倍量水, 加热回流提 取 2 次, 每次 1 2 小时, 将 2 次提取液合并静置, 成为组分 2。 0023 所述步骤 c 中, 可以将组分 1 和组分 2 的。
26、合并, 然后放入减压浓缩罐内, 减压回收 乙醇, 浓缩至药液浓度为 0.6g 生药 /mL, 抽滤至滤液的相对密度为 20时 1.06 ; 上述滤液 经体积为 10L 的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后, 用 10 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 再 用 5 倍树脂柱体积的 95乙醇洗脱, 收集乙醇洗脱液, 去除溶剂, 得到药粉干燥后装入胶 囊。 002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 的制备方法, 所述外用药物为栓剂的制备步骤包括 : 将所述原料药除冰片与青黛外, 其余加 水浸泡 30 分钟至 1 小时, 加热煮沸 30 40 分钟, 过滤, 滤液备用 。
27、; 滤渣加水, 第二次加热, 煮沸3040分钟, 过滤, 滤液备用 ; 滤渣再加水, 第三次加热煮沸3040分钟, 过滤 ; 将三 次滤液合在一起, 加热浓缩至膏状, 再将冰片、 青黛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 得结晶物, 混在上 述得到的药膏里 ; 选取基质 50 60加热融化, 加入上述得到的药膏冷却定型制成类弹 头状栓剂, 紫外线杀毒。 0025 所述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外用栓剂的制备方法, 其所述栓剂所用的基质选 自 : 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泊洛沙姆、 聚乙二醇、 羊毛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 所述基质在温度 50 60条件下加热融化, 加入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药物膏体, 水浴搅拌均匀, 混合。
28、成粘 稠的液体, 灌注在塑料定型管内, 插入棉栓, 冷却定型制成子弹头状栓剂 ; 所述棉栓为尾部 带有棉线的棉栓。 0026 所述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 其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可以为 : 糖 衣片剂、 薄膜衣片剂、 肠溶衣片剂、 硬胶囊剂、 软胶囊剂、 口服液、 口含剂、 颗粒剂、 冲剂、 丸 剂、 散剂、 丹剂、 溶液剂或注射剂 ; 所述外用药物剂型可以为 : 喷雾剂、 软膏、 酊剂、 膏剂、 贴 剂、 中药洗剂、 栓剂或灌肠剂。 0027 本发明采用药栓和棉栓一体工艺, 弥补了普通栓剂的不足, 普通栓剂不能有效送 说 明 书 CN 104274788 A 6 4/13 页 7 。
29、达到阴道的深处。由于阴道的自净作用, 当有异物存在时, 会增加液体分泌, 在短时间内将 药物排除体外, 既降低了疗效, 又延长了疗程, 增加费用又污染内衣裤。而本发明克服这一 技术难题, 制成的栓剂可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具有安全性好, 可行性好的优点, 能直达病灶, 达到祛病目的。 0028 本发明具有清热利湿、 益气消瘀功效, 用于治疗湿热阻滞导致的下腹痛、 白带增多 与色黄质稠、 腰骶酸痛及神疲乏力等症状 ; 本发明中含有穿心莲、 鱼腥草等八味中药, 山茱 萸有固精涩肠作用, 穿心莲有清热凉血、 解毒消肿功效, 蛇床子具有利湿祛风、 消散瘀血功 效 ; 本发明各味用药清补结合、 气血同治,。
30、 最终达到促进气血和调、 子宫内膜修复和提高机 体免疫力的目的。 研究也发现, 本发明还具有抑菌、 抗炎、 镇痛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 这些功 能均能对子宫内膜炎起到很好的作用, 从而与抗生素形成良好的协同作用 ; 临床中将两药 联用能及时控制临床症状, 减轻患者痛苦, 同时也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减少治愈后的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肝火湿热型带下 : 证见带下量多, 色黄质粘稠, 甚至黄绿如脓, 味臭, 或挟血, 阴部 肿痛瘙痒, 口苦, 小便黄赤, 舌红, 苔黄腻, 脉弦数。肝火型白带表现在白带量多、 颜色黄、 有 臭味、 舌苔黄腻、 月经量增多或延长。带下病的根治并不难, 传统中医概。
31、以五脏内因辨证论 治 ; 而西医概以菌病, 发炎着手。 由于带下病的患者, 常常是菌病发炎、 伴以五脏内因体虚而 致病。 所以治疗时应着重消炎杀菌中兼以补虚固本, 以期标本兼治, 否则易导致带下病不孕 的发生。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是采用中医调理治疗的方法。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的解决了疾 病的表面症状, 又能够彻底的解决致病的根本因素。患者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选择 物理疗法。但是, 患者要注意千万不能随便用药, 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0030 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 色、 质、 气味异常的症状。 寒湿或湿热下注, 或 热毒浸淫, 或脾肾阳气亏虚等常可见带下异常。 带下一般见于女阴局部感。
32、染邪毒, 或胞宫等 的病变, 最常见于带下病。但身体虚弱或痰湿内盛者亦可见带下量多。主症是阴道流出的 粘稠液体增多, 如涕如脓。兼见带下色黄, 稠粘, 如脓如涕, 气秽臭, 阴中瘙痒, 小腹作痛, 小 便短赤, 身热, 口苦咽干, 舌红, 苔黄, 脉滑数者, 为湿热下注 ; 带下色白或淡黄, 无臭味, 质粘 稠, 连绵不断, 面色萎黄, 食少便溏, 神疲乏力, 舌淡, 苔白腻, 脉濡弱者, 为脾虚 ; 带下色白, 量多, 质清稀, 绵绵不断, 小腹寒凉, 腰部酸痛, 小便频数清长, 夜间尤甚, 大便溏薄, 舌淡, 苔 薄白, 脉沉者, 为肾虚。 0031 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
33、 湿从内生 ; 或下阴直接感染湿毒虫邪, 致使湿邪损伤任带, 使任脉不固, 带脉失约, 带浊下注胞中, 流溢于阴窍, 发为带下病。带下 色白或淡黄、 质粘稠、 无臭气、 绵绵不断, 面色苍白、 四肢不温、 精神疲倦、 纳少便溏, 舌质淡, 苔白腻, 脉缓。带下病的辨证有虚实之分。临床以实证较多, 尤其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一 般带下量多、 色白, 质清无臭者, 属虚 ; 带下量多, 色、 质异常有臭者, 属实。本病的治疗以祛 湿为主。脾虚者, 健脾益气, 升阳除湿 ; 肾虚者, 补肾固涩, 佐以健脾除湿 ; 湿热者, 清热利 湿 ; 湿毒者, 清热解毒利湿 ; 感虫阴痒蚀烂者, 必须配合阴道冲洗。
34、和纳药等外治法。治疗以 清洗阴部并使用抗生素治疗。 0032 以带下量多, 或色、 质、 气味发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妇科常见病证。 又称带下病。 临 床以白带、 黄带、 赤白带为多见, 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带下多由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或 说 明 书 CN 104274788 A 7 5/13 页 8 忧思气结, 损伤脾气, 或房室不节, 年老久病, 损伤肾气, 脾肾不能运化水湿, 带脉失约, 以及 恣食厚味酿生湿热, 或情志不畅, 肝郁脾虚, 湿热下注, 或感受湿毒、 寒湿等引起。常见证型 有 : 脾虚湿盛型带下。证见带下量多, 色白或淡黄, 质稠, 绵绵不断, 面色不华, 食少神疲, 四。
35、肢不温, 腹胀, 便溏, 舌淡苔白腻, 脉缓弱。治宜健脾益气除湿, 方用完带汤等。肾虚寒 湿型带下。证见带下量多, 色白清冷, 质稀薄, 腰脊酸冷, 尿频清长或夜尿多, 便清溏, 舌苔 薄白, 脉沉迟。治宜温肾固涩, 方用内补丸、 桂附止带汤等。湿热湿毒型带下。证见带下 量多, 色黄质粘稠, 甚至黄绿如脓, 味臭, 或挟血, 阴部肿痛瘙痒, 口苦, 小便黄赤, 舌红, 苔黄 腻, 脉弦数。 0033 本发明的目的, 就是针对妇科疾病中盆腔炎的药物的疗效均不理想, 见效较慢, 对 人体副作用大, 对妇女身体危害较大, 且易反复的缺点, 发明生产一种见效快、 副作用小、 抑 菌性强的药物, 以解除。
36、患者的痛苦。本发明继承祖国的医学遗产, 将中华医药发扬光大, 利 用满山遍野的中草药资源优势, 研制一种特效、 安全、 方便、 价廉、 纯天然的中药制剂, 用以 治疗妇女的各种盆腔炎等常见妇科病, 多发病, 弥补西药毒副作用大, 对妇女身体危害深等 缺陷。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 药物原料价格低廉, 疗效好, 能达到比较好的社会效果及经济 利益。 本发明具有活血化瘀、 清利湿热的功效, 用于气滞蕴结之盆腔炎, 症见带下量多, 下腹 疼痛等症, 同时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慢性附件炎、 卵巢囊肿、 阴道炎等常见病的治疗, 效果显 著。该药具有溶解快、 释药迅速的优点, 达到快速缓解症状和治疗的目的。 0。
37、034 土茯苓甘淡, 平。 归经 : 肝经 ; 胃经 ; 脾经。 功能 : 解毒, 除湿, 利关节。 主治 : 治梅毒, 淋浊, 筋骨挛痛, 脚气, 疗疔疮, 痈肿, 瘰疬,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 筋骨疼痛。 本草 正义 : 土茯苓, 利湿去热, 能入络, 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 d 水银、 轻粉毒者, 彼以升提收毒 上行, 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 故专治杨梅毒疮, 深入百络, 关节疼痛, 甚至腐烂, 又毒火上行, 咽喉痛溃, 一切恶症。 0035 鸡血藤苦、 甘, 温。归肝、 肾经。主治 : 活血舒筋 ; 养血调经。主手足麻木 ; 肢体瘫 痪 ; 风湿痹痛 ; 妇女有经不调 ; 痛经 ;。
38、 闭经。功用 : 补血, 活血, 通络。用于月经不调, 血虚萎 黄, 麻木瘫痪, 风湿痹痛。 饮片新参 : 去瘀血, 生新血, 流利经脉。治暑痧, 风血痹症。 现 代实用中药 : 为强壮性之补血药, 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 如肢体及腰膝酸痛, 麻木不 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 月经闭止等, 有活血镇痛之效。 0036 山茱萸, 主治心下邪气寒热, 温中, 逐寒温痹, 去三虫, 久服轻身有强阴益精、 安五 脏、 通九窍、 止小便淋沥之功 ; 久服明目、 强力长年。山茱萸, 又名山芋肉、 药枣、 实枣儿、 枣 皮、 肉枣等, 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 应用历史悠久。它以其补力平和、 壮阳而不助。
39、火, 滋阴 而不腻膈, 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 张仲景以山茱萸为君创制了 “金匮 肾气丸” 。 据化学分析, 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 酒石酸、 没食子酸、 苹果酸、 树 酯、 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有效成分, 具有增强免疫、 抗炎、 抗菌等药理作用, 是中医临床中常 用的一味药。 0037 柴胡性味归经 : 性微寒、 味苦、 辛、 归肝经、 胆经, 具疏肝利胆、 疏气解郁、 散火之功 效。功能 : 透表泄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主治 : 治感冒发热、 寒热虚劳发热。小儿痘疹余 热, 面黄肌瘦腹部膨大, 3 疟疾, 肝郁气滞, 胸肋胀痛, 脱肛, 子宫脱落, 月经不。
40、调。 本草 正 : 柴胡, 用此者用其凉散, 平肝之热。其性凉, 故解寒热往来, 肌表潮热, 肝胆火炎, 胸 胁痛结, 兼治疮疡, 血室受热 ; 其性散, 故主伤寒邪热未解, 温病热盛, 少阳头痛, 肝经郁证。 说 明 书 CN 104274788 A 8 6/13 页 9 0038 莪术辛、 苦, 温。归肝、 脾经。行气破血, 消积止痛。用于燀瘕痞块, 瘀血经闭, 食积 胀痛 ; 早期宫颈癌。功效主治 : 破血行气止痛 : 本品功效与三棱相似, 但温通力较大, 可治疗 血滞经闭腹痛、 腹部包块、 积聚。积散结 : 本品能行气消积止痛, 用于饮食积滞、 胸腹满闷作 痛。 破血祛瘀, 妇女闭经,。
41、 或痰湿淤血凝结而成的症瘕癖块。 贾所学 :“蓬术味辛性烈, 专攻气 中之血, 主破积消坚, 去积聚癖块, 经闭血瘀, 扑报疼痛。与三棱功用颇同, 亦勿过服。 ” ( 药 品化义 ) 0039 女贞子, 味甘苦、 性凉, 归肝肾经, 具有滋补肝肾、 益阴养血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证 明, 女贞子内含熊果酸、 甘露醇、 葡萄糖、 脂肪油等, 有强心、 利尿和保肝作用, 能使因化疗引 起的白细胞下降数量升高, 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女贞子中含有齐墩 果酸女贞子酸、 女贞苷、 熊果酸、 硬脂酸、 油酸、 甘露醇、 白桦脂醇、 磷脂以及糖类如女贞子多 糖、 阿拉伯糖、 葡萄糖等, 还。
42、含有 15 种氨基酸, 11 种微量元素及挥发油等。研究认为女贞子 有降血糖及降血脂并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还有抗菌、 抗病毒作用, 女贞子煎剂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 福氏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 B 型腺病毒有 中等度抑制作用。升高白细胞 : 女贞子及其成分制剂对血细胞均有一定影响, 它对因化疗 所致白细胞下降有升高作用。含女贞子的复方也有升白细胞作用。抗血栓作用 : 齐墩果酸 可加快血小板细胞的流动性, 减弱了血小板之间的碰撞, 使之不易粘连和聚集, 更不易在血 管内膜沉积, 减缓或防止血栓形成, 又可降低脂质内膜的沉积, 为防治老年人的血栓性疾病 提供了。
43、部分实验依据。 抗衰老提高免疫力 : 女贞子煎剂可使小鼠免疫器官胸腺、 脾脏重量增 加 ; 明显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活性,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 -2 的影响具有双向 调节作用。女贞子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 清除自由基从而抗衰老。应用女贞子防治 : 心 血管疾病、 冠心病、 高脂血症、 糖尿病、 血小板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 慢性肾炎、 慢性支气管 炎、 顽固性失眠、 慢性苯中毒、 肿瘤、 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低下症、 脂溢性皮炎 0040 龙胆草 :本草纲目 记载 :“性味苦, 涩, 大寒, 无毒。主治骨间寒热、 惊病邪气, 继 绝伤, 定五脏, 杀虫毒。 ” 龙胆草性味甘, 寒。
44、, 功专清热燥湿, 其泻肝胆实火作用甚强, 并可息 风止痉止痛。清热燥湿 ; 泻肝定惊。湿热黄疸 ; 小便淋痛 ; 阴肿阴痒 ; 湿热带下 ; 肝胆实火之 头胀头痛 ; 目赤肿痛 ; 耳聋耳肿 ; 胁痛口苦 ; 热病惊风抽搐。 医学启源 : 以柴胡为主, 草龙 胆为使, 治眼疾中必用之药也。治黄目赤肿, 睛胀, 瘀肉高起, 痛不可忍。 主治秘诀 云 : 治 下部风湿及湿热, 脐下至足肿痛, 寒湿脚气。 纲目 : 疗咽喉痛, 风热盗汗。相火寄在肝胆, 有泻无补, 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 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但大苦大寒, 过服恐伤胃中生 发之气, 反助火邪, 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 0041 。
45、丹皮, 中药名。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 产于安徽、 山东等地。 秋季采挖根部, 除去细根, 剥取根皮, 晒干。生用或炒用。 本草纲目 :“滋阴降火, 解斑毒, 利咽喉, 通小便 血滞。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 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 白花者补, 人亦罕悟, 宜分 别之。 ” 现代研究, 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 ; 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 有抑制血小板作用 ; 牡丹酚有镇静、 降温、 解热、 镇痛、 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 化、 利尿、 抗溃疡等作用。 0042 黄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除骨蒸清虚热。用于湿热泻痢, 黄疸, 带下, 热淋, 脚气, 痿辟,。
46、 骨蒸劳热, 盗汗, 遗精, 疮疡肿毒, 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 盗汗骨 蒸。 本草经疏 : 黄檗, 主五脏肠胃中结热。盖阴不足, 则热始结于肠胃 ; 黄瘅虽由湿热, 然 说 明 书 CN 104274788 A 9 7/13 页 10 必发于真阴不足之人 ; 肠痔漏, 亦皆湿热伤血所致 ; 泄痢者, 滞下也, 亦湿热干犯肠胃之病 ; 女子漏下赤白, 阴伤蚀疮, 皆湿热乘阴虚流客下部而成 ; 肤热赤起, 目热赤痛口疮, 皆阴虚血 热所生病也。以至阴之气, 补至阴之不足, 虚则补之, 以类相从, 故阴回热解, 湿燥而诸证自 除矣。乃足少阴肾经之要药, 专治明虚生内热诸证, 功烈。
47、甚伟, 非常药可比也。 0043 车前子甘 ; 淡 ; 性微寒。归经 : 归肺经 ; 肝经 ; 肾经 ; 膀胱经。功能 : 清热利尿 ; 渗湿 止泻 ; 明目 ; 祛痰。主治 : 主小便不利 ; 淋浊带下 ; 水肿胀满 ; 暑湿泻痢 ; 目赤障翳 ; 痰热咳 喘。 本草经集注 : 主虚劳。 药性沦 : 能去风毒, 肝中风热, 毒风冲眼目, 赤痛障翳, 脑痛泪 出, 去心胸烦热。 日华子本草 : 通小便淋涩, 壮阳。治脱精, 心烦。下气。 0044 丹参苦, 微寒。归心、 肝经。祛瘀止痛, 活血通经, 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 经闭 痛经, 症瘕积聚, 胸腹刺痛, 热痹疼痛, 疮疡肿痛, 心烦不。
48、眠。用于胸肋胁痛, 风湿痹痛, 症瘕 结块, 疮疡肿痛, 跌仆伤痛, 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 症瘕结块, 以 及月经不调、 经闭经痛具有良效。 纲目 载 : 丹参, 按 妇人明理论 云, 四物汤治妇人病, 不 问产前产后, 经水多少, 皆可通用, 惟一味丹参散, 主治与之相同。 盖丹参能破宿血, 补新血, 安生胎, 落死胎, 止崩中滞下, 调经脉。 0045 蒲公英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其药用价值早已载入各种医书。 它全草入药, 含蒲公英 甾醇、 蒲公英赛醇、 蒲公英苦素、 咖啡酸、 胆碱、 菊糖等成分。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热解毒, 消 肿散结。 本草纲目 记载 :“解食毒, 散滞气, 清热毒, 化食毒, 消恶肿、 结核、 疔肿。 ” 蒲公英 昧甘平, 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 解热凉血之要药。 0046 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 (Andro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