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8869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1 CN 104288692 A (21)申请号 201410554167.2 (22)申请日 2014.10.20 A61K 36/9066(2006.01) A61P 1/16(2006.01) A61P 31/04(2006.01) A61P 31/10(2006.01) A61P 33/02(2006.01) A61K 33/06(2006.01) A61K 35/32(2006.01) (71)申请人 济南高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颖秀路 2755 号 701 室。
2、 (72)发明人 孙晶伟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脓肿的药物, 属于中 药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 药汤剂 ; 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石膏 28-33 份, 野菊花 18-25 份, 银花子 12-18 份, 羚羊 角 12-18 份, 莪术 10-15 份, 延胡索 10-15 份, 佛 手柑 16-20 份, 赤芍 16-20 份, 鱼腥草 12-18 份, 败酱 16-22 份, 茯苓 12-18 份, 茵陈 18-22 份, 石 斛 10-15 份, 麦冬 12-16 份, 柴胡 12-18 份, 白。
3、芍 12-16 份, 夜交藤 16-20 份, 合欢花 12-16 份, 郁金 12-16份, 丹参16-20份 ; 本发明行疏肝调脾、 理气 行瘀、 清热导湿之法, 再拟养阴清热行瘀、 泻火通 腑, 促诸症消失。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88692 A CN 104288692 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石膏 28-33 份, 野菊花 18-25 份, 银花子 12-18 份。
4、, 羚羊角 12-18 份, 莪术 10-15 份, 延 胡索 10-15 份, 佛手柑 16-20 份, 赤芍 16-20 份, 鱼腥草 12-18 份, 败酱 16-22 份, 茯苓 12-18 份, 茵陈18-22份, 石斛10-15份, 麦冬12-16份, 柴胡12-18份, 白芍12-16份, 夜交藤16-20 份, 合欢花 12-16 份, 郁金 12-16 份, 丹参 16-20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 成 : 石膏 29-32 份, 野菊花 19-24 份, 银花子 13-17 份, 羚羊角 13-17 份, 。
5、莪术 11-14 份, 延 胡索 11-14 份, 佛手柑 17-19 份, 赤芍 17-19 份, 鱼腥草 13-17 份, 败酱 17-21 份, 茯苓 13-17 份, 茵陈19-21份, 石斛11-14份, 麦冬13-15份, 柴胡13-17份, 白芍13-15份, 夜交藤16-20 份, 合欢花 13-16 份, 郁金 13-15 份, 丹参 16-20 份。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 成 : 石膏 31 份, 野菊花 22 份, 银花子 16 份, 羚羊角 14 份, 莪术 14 份, 延胡索 13 份, 佛手柑 19 份。
6、, 赤芍 18 份, 鱼腥草 17 份, 败酱 20 份, 茯苓 15 份, 茵陈 20 份, 石斛 12 份, 麦冬 14 份, 柴胡 14 份, 白芍 14 份, 夜交藤 18 份, 合欢花 14 份, 郁金 14 份, 丹参 18 份。 4. 根据权利要求 1-3 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还包括以下重量配比 的原料药制成 : 薏苡仁 18-23 份, 神曲 12-17 份。 5. 根据权利要求 1-4 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具体步 骤 : 按比例称取相应的药材, 石膏和羚羊角磨碎, 并用纱布包裹封禁, 其他药材浸泡 2-3 小时 ; 磨碎的石膏。
7、和羚羊角纱布包先放入砂锅中, 加水煎煮 10-15 分钟, 其他药材再加入, 煎煮水量控制在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 再次煎煮超过药渣12厘米 ; 未沸腾前用 武火, 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 保持在微沸状态 ; 煎煮三次 ; 煎煮时间 : 头煎 25-30 分钟, 再煎 20-25 分钟 ; 留取药液量为加入水量的 1/5-1/6, 合并三次药液, 每日分两次服用 ; 冰箱的冷藏保存, 或者阴凉通风保存。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88692 A 2 1/6 页 3 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脓肿的药物, 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治。
8、疗肝 脓肿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0002 肝脓肿是细菌、 真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 若不积极治疗, 死亡率可高达 10% 30%。肝脓肿分为三种类型, 其中细菌性肝脓肿常为多 种细菌所致的混合感染, 约为 80%, 阿米巴性肝脓肿约为 10%, 而真菌性肝脓肿低于 10%, 中 医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热毒瘀滞, 肝络壅阻, 酿脓成痈所致。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 通瘀 排脓为主。恢复期则以扶正托毒, 消痈排脓为要。临床上可在大剂量清热解毒的基础上配 合活血化瘀以促进炎症吸收, 并视其邪正气血的盛衰, 热毒瘀滞的轻重, 酌情选方用药。本 发明针对肝脓肿的胀痛不消, 。
9、便溏, 且腑气不通的一面, 提供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配 方, 目的在于行疏肝调脾、 理气行瘀、 清热导湿之法, 拟养阴清热, 平肝潜阳之药, 治疗肝脓 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 通过 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 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 具有标本兼治的目的。 0004 本发明所选用中草药的药性及功能主治分别为 : 石膏 【性味】 甘、 辛, 大寒。 【归经】 归肺、 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用于 外感热病, 高热烦渴, 肺热喘咳, 胃火亢盛, 头痛, 牙痛。 0005 野菊花 【性味】 苦、 辛, 微寒。
10、。 【归经】 归肝、 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疔疮 痈肿, 目赤肿痛, 头痛眩晕。 0006 银花子 【性味】 饮片新参 : “ 味苦涩, 凉。“【功能主治】 饮片新参 : “ 清血, 化湿热。治肠风, 赤痢。“ 苏州本产药材 : “ 清凉解毒。“ 羚羊角 【性味】 味甘 ; 性平。 【归经】 肝 ; 肾经。功能 : 平肝息风 ; 清肝明目 ; 凉血解毒。 清热镇痉, 平肝熄风, 解毒消肿。 (熄风止痉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 : 用于高热惊痫, 神昏 痉厥, 子痫抽搐, 癫痫发狂, 头痛眩晕, 目赤翳障, 温毒发斑, 痈肿疮毒。 0007 莪术 :【性味】 辛、 苦, 温。 【。
11、归经】 归肝、 脾经。 【功能主治】 行气破血, 消积止痛。用 于燀瘕痞块, 瘀血经闭, 食积胀痛 ; 早期宫颈癌。 0008 延胡索 【性味】 辛、 苦, 温。 【归经】 归肝、 脾经。 【功能主治】 活血, 利气, 止痛。用于 胸胁、 脘腹疼痛, 经闭痛经, 产后瘀阻, 跌扑肿痛。 0009 佛手柑 【性味】 辛苦酸, 温。 【归经】 入肝、 胃经。 【功能主治】 理气, 化痰。治胃痛, 胁胀, 呕吐, 噎膈, 痰饮咳喘, 并能解酒。 滇南本草 : “ 补肝暖胃, 止呕吐, 消胃寒痰, 治胃 气疼痛。止面寒疼, 和中行气。“ 纲目 : “ 煮酒饮, 治痰气咳嗽。煎汤, 治心下气痛。“ 本经。
12、逢原 : “ 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 取陈年者用之。“ 本草再新 : “ 治气舒肝, 和胃 说 明 书 CN 104288692 A 3 2/6 页 4 化痰, 破积, 治噎膈反胃, 消症瘕瘰疬。“ 随息居饮食谱 : “ 醒胃豁痰, 辟恶, 解酲, 消食止 痛。“ 鱼腥草 【性味】 辛, 微寒。 【归经】 归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利尿通淋。 用于肺痈吐脓, 痰热喘咳, 热痢, 热淋, 痈肿疮毒。 0010 败酱 【性味】 苦, 平。 【归经】 入肝、 胃、 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排脓破瘀。 治肠痈, 下痢, 赤白带下, 产后瘀滞腹痛, 目赤肿痛, 痈肿疥癣。
13、。 本经 : “ 主暴热火疮、 赤 气, 疥瘙疽痔, 马鞍热气。“ 别录 : “ 除痈肿, 浮肿, 结热, 风痹不足, 产后疾痛。“ 药 性论 : “ 治毒风顽痹, 主破多年瘀血, 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 烦渴。“ 日华子本草 : “ 治赤眼, 障膜, 胬肉, 聤耳, 血气心腹痛, 破症结, 产前后诸疾, 催生、 落胞, 血 运, 排脓、 补瘘, 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疮痍疥癣, 丹毒。“ 现代实用中药 : “ 治肠炎下 痢。“ 茯苓 【性味】 甘、 淡, 平。 【归经】 归心、 肺、 脾、 肾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 健脾宁心。 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 脾虚食少, 便溏。
14、泄泻, 心神不安, 惊悸失眠。 0011 茵陈 :【性味】 苦、 辛, 微寒。 【归经】 归脾、 胃、 肝、 胆经。 【功能主治】 清湿热, 退黄 疸。用于黄疸尿少, 湿疮瘙痒 ; 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0012 薏苡仁 【性味】 甘、 淡, 凉。 【归经】 归脾、 胃、 肺经。 【功能主治】 健脾渗湿, 除痹止 泻, 清热排浓。用于水肿, 脚气, 小便不利, 湿痹拘挛, 脾虚泄泻, 肺痈, 肠痈 ; 扁平疣。 0013 柴胡 【性味】 苦, 微寒。 【归经】 归肝、 胆经。 【功能主治】 和解表里, 疏肝, 升阳。用 于感冒发热, 寒热往来, 胸胁胀痛, 月经不调, 子官脱垂, 脱肛。 001。
15、4 赤芍 : 苦, 微寒。归肝经。主治功能 :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 吐血衄 血, 目赤肿痛, 肝郁胁痛, 经闭痛经, 症瘕腹痛, 跌扑损伤, 痈肿疮疡。 0015 神曲 【性味】 甘辛, 温。 【归经】 入脾、 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 消食调中。治饮 食停滞, 胸痞腹胀, 呕吐泻痢, 产后瘀血腹痛, 小儿腹大坚积。 药性论 : “ 化水谷宿食, 症 结积滞, 健脾暖胃。“ 张元素 : “ 养胃气。治亦白荆。“ 汤液本草 : “ 疗脏腑中风气, 调中下气, 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 痰逆, 除烦, 破症结及补虚, 去冷气, 除肠胃中塞, 不 下食。能治小儿腹坚大如盘。
16、, 胸中满, 胎动不安, 或腰痛抢心, 下血不止。“ 纲目 : “ 消食 下气, 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 闪挫腰痛者, 煅过淬酒温服有效, 妇人产后欲回乳者, 炒研酒服 二钱, 日二。“ 本草述 : “ 治伤暑, 伤饮食, 伤劳倦, 疟气痞证, 水肿胀满积聚, 痰饮咳嗽, 呕吐反胃, 霍乱, 蓄血, 心痛, 胃脘痛, 胁痛, 痹痿眩晕, 身重, 不能食, 黄疸。“ 本草再新 : “ 消瘰疬疽瘤。“ 石斛 【性味】 甘, 微寒。 【归经】 归胃、 肾经。 【功能主治】 益胃生津, 滋阴清热。用于阴伤 津亏, 口干烦渴, 食少干呕, 病后虚热, 目暗不明。 0016 麦冬 【性味】 甘, 微苦, 微。
17、寒。 【归经】 归心、 肺、 胃经。 【功能主治】 养阴生津, 润肺清 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 津伤口渴, 心烦失眠, 内热消渴, 肠燥便秘 ; 咽白喉。 0017 白芍 【性味】 苦、 酸, 微寒。 【归经】 归肝、 脾经。 【功能主治】 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 敛 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 胁痛, 腹痛, 四肢挛痛, 血虚萎黄, 月经不调, 自汗, 盗汗。 0018 夜交藤 【性味】 甘微苦, 平。 【归经】 入心、 肝经。 【功能主治】 养心, 安神, 通络, 祛 风。治失眠, 劳伤, 多汗, 血虚身痛, 痈疽, 瘰疬, 风疮疥癣。 纲目 : “ 风疮疥癣作痒, 煎汤 洗浴。“ 本草。
18、再新 : “ 补中气, 行经络, 通血脉, 治劳伤。“ 本草正义 : “ 治夜少安 说 明 书 CN 104288692 A 4 3/6 页 5 寐。“ 饮片新参 : “ 养肝肾, 止虚汗, 安神催眠。“ 安徽药材 : “ 消痈肿、 瘰疬和痔疮。 “ 陕西中草药 : “ 祛风湿, 通经络。治失眠, 多汗, 贫血, 周身酸痛, 疥癣等皮肤病。“ 合欢花 【性味】 甘, 平。 【归经】 四川中药志 : “ 入心、 脾等经。“【功能主治】 舒郁, 理 气, 安神, 活络。治郁结胸闷, 失眠, 健忘, 风火眼疾, 视物不清, 咽痛, 痈肿, 跌打损伤疼痛。 本草便读 : “ 能养血。“ 分类草药性 :。
19、 “ 能清心明目。“ 四川中药志 : “ 能合心 志, 开胃理气, 消风明目, 解郁。治心虚失眠。“ 江西 中草药学 : “ 解郁安神, 和络止痛。 治肝郁胸闷, 忧而不乐, 健忘失眠。有时还用于跌打损伤, 痈肿疼痛。“ 东北常用中草药 手册 : “ 治咽喉疼痛。“ 郁金 :【性味】 辛、 苦, 寒。 【归经】 归肝、 心、 肺经。 【功能主治】 行气化瘀, 清心解郁, 利胆 退黄。用于经闭痛经 , 胸腹胀痛、 刺痛, 热病神昏, 癫痫发狂, 黄疸尿赤。 0019 丹参 :【性味】 苦, 微寒。 【归经】 归心、 肝经。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 活血通经, 清心 除烦。用于月经不调, 经闭痛。
20、经, 症瘕积聚, 胸腹刺痛, 热痹疼痛, 疮疡肿痛, 心烦不眠 ; 肝脾 肿大, 心绞痛。 0020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石膏 28-33 份, 野菊花 18-25 份, 银花子 12-18 份, 羚羊角 12-18 份, 莪术 10-15 份, 延 胡索 10-15 份, 佛手柑 16-20 份, 赤芍 16-20 份, 鱼腥草 12-18 份, 败酱 16-22 份, 茯苓 12-18 份, 茵陈18-22份, 石斛10-15份, 麦冬12-16份, 柴胡12-18份, 白芍12-16份, 夜交藤16-20 份, 合欢花 12-16 份,。
21、 郁金 12-16 份, 丹参 16-20 份。 0021 所述的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石膏 29-32 份, 野菊花 19-24 份, 银花子 13-17 份, 羚羊角 13-17 份, 莪术 11-14 份, 延 胡索 11-14 份, 佛手柑 17-19 份, 赤芍 17-19 份, 鱼腥草 13-17 份, 败酱 17-21 份, 茯苓 13-17 份, 茵陈19-21份, 石斛11-14份, 麦冬13-15份, 柴胡13-17份, 白芍13-15份, 夜交藤16-20 份, 合欢花 13-16 份, 郁金 13-15 份, 丹参 16-20 份。
22、。 0022 所述的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石膏 31 份, 野菊花 22 份, 银花子 16 份, 羚羊角 14 份, 莪术 14 份, 延胡索 13 份, 佛手柑 19 份, 赤芍 18 份, 鱼腥草 17 份, 败酱 20 份, 茯苓 15 份, 茵陈 20 份, 石斛 12 份, 麦冬 14 份, 柴胡 14 份, 白芍 14 份, 夜交藤 18 份, 合欢花 14 份, 郁金 14 份, 丹参 18 份。 0023 所述的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还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薏苡仁 18-23 份, 神曲 12-17 份。 0024 以。
23、上配方按照以下方法煎煮 : 按比例称取相应的药材, 石膏和羚羊角磨碎, 并用纱布包裹封禁, 其他药材浸泡 2-3 小时 ; 磨碎的石膏和羚羊角纱布包先放入砂锅中, 加水煎煮 10-15 分钟, 其他药材再加入, 煎煮水量控制在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 3 5 厘米, 再次煎煮超过药渣 1 2 厘米 ; 未沸腾前 用武火, 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 保持在微沸状态 ; 煎煮三次 ; 煎煮时间 : 头煎 25 30 分钟, 再煎 20 25 分钟 ; 留取药液量为加入水量的 1/5-1/6, 合并三次药液, 每日分两次服用 ; 冰箱的冷藏保存, 或者阴凉通风保存。 0025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 : 石膏, 。
24、野菊花, 银花子, 羚羊角, 茵陈清热解毒 ; 莪术, 延胡 说 明 书 CN 104288692 A 5 4/6 页 6 索, 佛手柑, 神曲消积止痛 ; 丹参, 赤芍, 白芍散瘀止痛 ; 鱼腥草, 败酱, 茯苓, 薏苡仁消痈排 脓, 利水渗湿 ; 柴胡, 石斛, 麦冬益胃生津, 滋阴清热 ; 夜交藤, 合欢花, 郁金行气化瘀, 清心 解郁 ; 配方药材行疏肝调脾、 理气行瘀、 清热导湿之法, 养阴清热行瘀、 泻火通腑, 促诸症消 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 1 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石膏 29 份, 野菊花 24 份, 银花子 13 份, 。
25、羚羊角 13 份, 莪术 14 份, 延胡索 14 份, 佛手柑 17 份, 赤芍 17 份, 鱼腥草 17 份, 败酱 21 份, 茯苓 13 份, 茵陈 19 份, 石斛 14 份, 麦冬 13 份, 柴胡 17 份, 白芍 15 份, 夜交藤 16 份, 合欢花 16 份, 郁金 13 份, 丹参 20 份。 0027 以上配方按照以下方法煎煮 : 按比例称取相应的药材, 石膏和羚羊角磨碎, 并用纱布包裹封禁, 其他药材浸泡 2-3 小时 ; 磨碎的石膏和羚羊角纱布包先放入砂锅中, 加水煎煮 10-15 分钟, 其他药材再加入, 煎煮水量控制在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 3 5 厘米, 再次煎煮。
26、超过药渣 1 2 厘米 ; 未沸腾前 用武火, 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 保持在微沸状态 ; 煎煮三次 ; 煎煮时间 : 头煎 25 30 分钟, 再煎 20 25 分钟 ; 留取药液量为加入水量的 1/5-1/6, 合并三次药液, 每日分两次服用 ; 冰箱的冷藏保存, 或者阴凉通风保存。 0028 实施例 2 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石膏 31 份, 野菊花 22 份, 银花子 16 份, 羚羊角 14 份, 莪术 14 份, 延胡索 13 份, 佛手柑 19 份, 赤芍 18 份, 鱼腥草 17 份, 败酱 20 份, 茯苓 15 份, 茵陈 20 份, 。
27、石斛 12 份, 麦冬 14 份, 柴胡 14 份, 白芍 14 份, 夜交藤 18 份, 合欢花 14 份, 郁金 14 份, 丹参 18 份。 0029 煎煮方法同实施例 1 实施例 3 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石膏 32 份, 野菊花 19 份, 银花子 7 份, 羚羊角 17 份, 莪术 11 份, 延胡索 11 份, 佛手柑 19 份, 赤芍 19 份, 鱼腥草 13 份, 败酱 21 份, 茯苓 17 份, 茵陈 21 份, 石斛 11 份, 麦冬 15 份, 柴胡 13 份, 白芍 13 份, 夜交藤 20 份, 合欢花 13 份, 郁金 1。
28、5 份, 丹参 16 份。 0030 煎煮方法同实施例 1 实施例 4 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 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 石膏 31 份, 野菊花 22 份, 银花子 16 份, 羚羊角 14 份, 莪术 14 份, 延胡索 13 份, 佛手柑 19 份, 赤芍 18 份, 鱼腥草 17 份, 败酱 20 份, 茯苓 15 份, 茵陈 20 份, 石斛 12 份, 麦冬 14 份, 柴胡 14 份, 白芍 14 份, 夜交藤 18 份, 合欢花 14 份, 郁金 14 份, 丹参 18 份, 薏苡仁 19 份, 神 曲 15 份。 0031 煎煮方法同实施例 1 说 明 书 CN 。
29、104288692 A 6 5/6 页 7 以上各实施例的服用方法 : 每日一剂, 分两次服用。 0032 疗效验证 : 一种治疗肝脓肿的中药汤剂的效果验证。选取自中医院门诊或综合医院门诊 1 个月内 诊断为肝脓肿的病人自愿接受对照试验的 300 人, 记录性别, 年龄等基础信息。按照年龄分 组, 每组人数随机盲选一半服西药甲硝唑, 另一半服本发明配方中药, 服药时间为 3 个月, 治愈结果可参见表 1。 0033 表 1 10-20 岁20-30 岁30-40 岁40-50 岁50-60 岁60 岁以上 人数20 人30 人80 人70 人60 人40 人 西药痊愈1 人1 人4 人3 人2。
30、 人0 人 本发明中药痊愈9 人13 人37 人30 人26 人18 人 西药痊愈率10.0%6.7%10.0%8.6%6.7%0% 本发明中药痊愈率90.0%86.6%92.5%85.7%86.7%90.0% 结果分析 : 随机盲选分组, 每个年龄两组成员不存在偏颇与显著差异。 0034 痊愈率的比较 : 其中服西药痊愈率是由本组服用西药的痊愈人数除以本组服用西药的总人数的百分 比, 服本发明中药痊愈率是由服用中药的痊愈人数除以本组服用中药总人数的百分比。 0035 10-20 岁年龄组, 服西药痊愈率是 10.0%, 服本发明中药痊愈率是 90%, 经 X2 检验, 差异性分析 (P0.0。
31、1) , 可看出, 10-20 岁年龄组的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的患者痊愈率与服 用西药痊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0036 20-30岁年龄组, 服西药痊愈率是6.7%, 服本发明中药痊愈率是86.6%, 经X2检验, 差异性分析 (P0.01) , 可看出, 20-30 岁年龄组的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的患者痊愈率与服 用西药痊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0037 30-40 岁年龄组, 服西药痊愈率是 10.0%, 服本发明中药痊愈率是 92.5%, 经 X2 检 验, 差异性分析 (P0.01) , 可看出, 30-40 岁年龄组的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的患者痊愈率与 服用西药痊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32、0038 40-50岁年龄组, 服西药痊愈率是8.6%, 服本发明中药痊愈率是85.7%, 经X2检验, 差异性分析 (P0.01) , 可看出, 40-50 岁年龄组的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的患者痊愈率与服 用西药痊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0039 50-60岁年龄组, 服西药痊愈率是6.7%, 服本发明中药痊愈率是86.7%, 经X2检验, 差异性分析 (P0.01) , 可看出, 50-60 岁年龄组的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的患者痊愈率与服 用西药痊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0040 60岁以上年龄组, 服西药痊愈率是0%, 服本发明中药痊愈率是90.0%。 经X2检验, 差异性分析 (P0.01。
33、) , 可看出, 10-20 岁年龄组的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的患者痊愈率与服 用西药痊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0041 说明本发明中药治疗肝脓肿的效果比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且在各年龄段的治疗效 果都达到 85.7% 以上, 对各个年龄段的治疗没有差异性区别, 都有很好的疗效。 0042 典型病例 病例 1 : 陈某某, 男, 42 岁 ; 主要症状 : 日腹泻 2-3 次, 伴发热 ( 体温 378-39 摄氏度左 右), 胸闷呕恶, 食欲减退。 自觉右胁肋部疼痛, 叩击时更甚, 转侧不利。 于本市某医院诊治, 初步诊断为 “肝脓肿” 。服用本发明中药口服药实施例 3 配方 2 个月, 症状明显。
34、改善, 第 3 个 说 明 书 CN 104288692 A 7 6/6 页 8 月继续服用, 基本痊愈, 无其他反应。 0043 病例 2 : 王某, 男, 27 岁, 主要症状 : 发热, 右胁肋部胀痛阵作, 叩击时疼痛加重, 转 侧受限, 胸闷, 纳呆, 小便短赤, 大便尚调。服用本发明中药口服药实施例 3 配方 1 个月, 症 状明显改善, 第 3 个月继续服用实施例 2 配方, 治疗效果痊愈, 无其他反应。 0044 病例 3 : 王某某, 女, 35 岁, 主要症状 : 胁部偶有疼痛, 肝区叩击痛不明显, 食欲渐 增, 仰卧、 转侧较前便利, 每天大便 1-2 次、 先溏后稀, 舌。
35、淡红、 苔薄白, 脉细弦。服用本发明 中药口服药实施例 1 配方 2 个月, 症状明显改善, 第 3 个月继续服用实施例 1 配方痊愈, 无 其他反应。 0045 病例 4 : 林某某, 女, 48 岁, 主要症状 : 左胁下隐痛不适, 脘腹胀满、 食后尤甚, 易疲 乏, 纳差, 消瘦, 经胸透等初步诊断为肝脓肿。服用本发明中药口服药实施例 1 配方 2 个月, 症状明显改善, 第 3 个月继续服用实施例 2 配方, 基本恢复正常, 无其他反应。 0046 病例 5 : 赵某, 男, 56 岁, 主要症状 : 肝区持续性疼痛, 随深呼吸及体位移动而剧增 ; 服用本发明中药口服药实施例 3 配方 2 个月, 症状明显改善, 第 3 个月服用实施例 2 配方, 治疗效果 : 基本恢复正常, 无其他反应。 0047 病例 6 : 刘某某, 女, 65 岁, 主要症状 : 经胸透肝脏有肿大, 多数在肋间隙相当于脓 肿处有局限性水肿及明显压痛 ; 服用本发明中药口服药实施例 2 配方 2 个月, 症状明显改 善, 第 3 个月继续服用实施例 2 配方, 基本痊愈, 无其他反应。 说 明 书 CN 104288692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