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5406095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00770.4

申请日:

2014.12.22

公开号:

CN104396839A

公开日:

2015.03.1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公布日:201503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61/00申请日:20141222|||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安徽裕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夏鸽; 王庆; 周瑞龙

地址:

242600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三溪镇加油站边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根据皖南山区的地貌,提供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在皖南山区山谷开辟养殖场地,养殖场地中间为有机水稻田,四周为水沟,水沟内养殖沙塘鳢,沙塘鳢饵料为青虾,在投放青虾幼苗后,部分青虾长大后可作为经济水产,提高经济效益,沙塘鳢养殖后,相比于野生捕捞,提高产量,相对于人工池塘养殖,沙塘鳢和有机水稻的混合养殖,保证沙塘鳢肉质的安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
(1)、养殖场地:有机水稻田四周设置水沟,所述水沟深1.2m~1.5m,宽3m~5m,所述水沟内放置栖息隐蔽物,所述养殖用的水需满足2类水质标准;
(2)、苗种来源:选种自宣城市当地的野生沙塘鳢,驯化10月~15月;
(3)、养殖模式:采用混合养殖,有机水稻和沙塘鳢混合养殖,水稻禾苗未长出时水沟的水位控制在水稻田下方,在水稻的分蘖期,水沟的水位高出水稻田4cm~8cm,在水稻田里放置少量青蛙;  
(4)、饵料投放:在投放鱼苗的同时,投放青虾幼苗;
(5)、疾病防治: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中的一种对水沟进行消毒,消毒周期为15天~20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稻田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沟外围为倾斜面,倾斜角度为4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稻田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沙塘鳢每年混合养殖次数和水稻种植次数相同,均为一次或两次。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us)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沙塘鳢属。沙塘鳢虽属肉食性鱼类,但其食物大多为小杂鱼和经济价值低的虾,池塘套养能明显抑制池中野杂鱼、虾的繁衍,有助于增加池塘综合效益。沙塘鳢历来被归在高档水产品行列,清明前后,菜花金黄,沙塘鳢体肥籽满,成为长三角地区餐桌上独特的佳肴。其含肉多、少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39克、脂肪0.98克、钙0.42克,还含有磷、铁、维生素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一般鱼类,有滋补、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痔疮等功效。妊娠期和产妇多食有保健作用,与螺肉、河虾、竹笋、春韭共称为江南五大春菜名鲜。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由质量型向营养型的演变,以前不为人看重的沙塘鳢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和自然水域的污染加剧,沙塘鳢的生存环境不断受到威胁,资源量剧减,这使得沙塘鳢的市场价格节节攀升,现已涨至150元/公斤左右,并且供不应求。沙塘鳢是安徽宣城的地方本土水产品,市场所售沙塘鳢成鱼主要靠野生捕捞为主,产量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皖南山区的地貌,提供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提高经济效率,推动沙塘鳢养殖产业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养殖场地:有机水稻田四周设置水沟,所述水沟深1.2m~1.5m,宽3m~5m,所述水沟内放置栖息隐蔽物,所述养殖用的水需满足2类水质标准;
(2)、苗种来源:选种自宣城市当地的野生沙塘鳢,驯化10月~15月;
(3)、养殖模式:采用混合养殖,有机水稻和沙塘鳢混合养殖,水稻禾苗未长出时水沟的水位控制在水稻田下方,在水稻的分蘖期,水沟的水位高出水稻田4cm~8cm,在水稻田里放置少量青蛙;  
(4)、饵料投放:在投放鱼苗的同时,投放青虾幼苗;
(5)、疾病防治: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中的一种对水沟进行消毒,消毒周期为15天~20天。
进一步的,所述水沟外围为倾斜面,倾斜角度为45°。
进一步的,所述沙塘鳢每年混合养殖次数和水稻种植次数相同,均为一次或两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在种植有机水稻的同时进行沙塘鳢的养殖,相比野生捕捞,增大了沙塘鳢的产量;相对于人工池塘养殖,沙塘鳢和有机水稻的混合养殖,保证沙塘鳢肉质的安全;在投饵料的同时,青虾除了作为沙塘鳢的饵料,还有部分长大作为经济水产,提高经济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是一种沙塘鳢与有机水稻混合养殖技术。本发明利用皖南地区特色的地理环境,进行沙塘鳢混合养殖。
该水稻田混合养殖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在皖南山区,比如宣城市旌德县,在山谷之间开辟混合养殖场地,养殖场地中间为有机水稻田,四周设置水沟,所述水沟深1.2m~1.5m,宽3m~5m,所述水沟内放置栖息隐蔽物,栖息隐蔽物采用瓦筒、瓦片、大口径竹筒、报废大轮胎或灰色塑料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方便沙塘鳢生长和产仔,所述养殖用的水需满足2类水质标准,在开辟的养殖场地,可取山上的泉水作为养殖用的水源。
苗种来源:选种自宣城市当地的野生沙塘鳢,驯化10月~15月。
养殖模式:采用混合养殖,有机水稻和沙塘鳢混合养殖,水稻禾苗未长出时水沟的水位控制在水稻田下方,在水稻的分蘖期,水沟的水位高出水稻田4cm~8cm,在水稻田里放置少量青蛙。  
饵料投放:在投放鱼苗的同时,投放青虾幼苗,沙塘鳢和青虾伴随着长大,青虾未被沙塘鳢食用的部分长大后可作为经济水产提高经济效益。
疾病防治: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中的一种对水沟进行消毒,消毒周期为15天~20天。
沙塘鳢的养殖次数和有机水稻的种植次数相同,在皖南山区,可以为1次和2次。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800770.4 (22)申请日 2014.12.22 A01K 61/00(2006.01) (71)申请人 安徽裕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242600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三溪镇加 油站边 (72)发明人 夏鸽 王庆 周瑞龙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 根据 皖南山区的地貌, 提供一种绿色、 无污染的沙塘鳢 混合养殖方法, 在皖南山区山谷开辟养殖场地, 养 殖场地中间为有机水稻田, 四周为水沟, 水沟内养 殖沙塘鳢, 沙塘鳢饵料为青虾, 在投放青虾幼苗。

2、 后, 部分青虾长大后可作为经济水产, 提高经济效 益, 沙塘鳢养殖后, 相比于野生捕捞, 提高产量, 相 对于人工池塘养殖, 沙塘鳢和有机水稻的混合养 殖, 保证沙塘鳢肉质的安全。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9683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1 CN 104396839 A 1/1 页 2 1. 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体方法如下 : (1) 、 养殖场地 : 有机水稻田四周设置水沟, 所述水沟深 1.2m 1.5m, 宽 3m 5m,。

3、 所述 水沟内放置栖息隐蔽物, 所述养殖用的水需满足 2 类水质标准 ; (2) 、 苗种来源 : 选种自宣城市当地的野生沙塘鳢, 驯化 10 月 15 月 ; (3) 、 养殖模式 : 采用混合养殖, 有机水稻和沙塘鳢混合养殖, 水稻禾苗未长出时水沟的 水位控制在水稻田下方, 在水稻的分蘖期, 水沟的水位高出水稻田 4cm 8cm, 在水稻田里 放置少量青蛙 ; (4) 、 饵料投放 : 在投放鱼苗的同时, 投放青虾幼苗 ; (5) 、 疾病防治 : 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中的一种对水沟进行消毒, 消毒周期为 15 天 20 天。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水稻田混合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4、, 所述水沟外围为倾斜 面, 倾斜角度为 45。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水稻田混合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沙塘鳢每年混合 养殖次数和水稻种植次数相同, 均为一次或两次。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96839 A 2 1/2 页 3 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态农业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沙塘鳢 (Odontobutis obscurus) 属鲈形目, 虾虎鱼亚目, 塘鳢科, 沙塘鳢属。沙塘 鳢虽属肉食性鱼类, 但其食物大多为小杂鱼和经济价值低的虾, 池塘套养能明显抑制池中 野杂鱼、 虾的繁衍, 有助。

5、于增加池塘综合效益。沙塘鳢历来被归在高档水产品行列, 清明前 后, 菜花金黄, 沙塘鳢体肥籽满, 成为长三角地区餐桌上独特的佳肴。其含肉多、 少刺、 肉味 鲜美、 营养丰富, 每百克肉含蛋白质 18.39 克、 脂肪 0.98 克、 钙 0.42 克, 还含有磷、 铁、 维生 素等。 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一般鱼类, 有滋补、 益筋骨和肠胃、 治水气、 痔疮等功效。 妊娠期和产妇多食有保健作用, 与螺肉、 河虾、 竹笋、 春韭共称为江南五大春菜 名鲜。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由质量型向营养型的演变, 以前不为人看重的沙塘鳢越来越受到 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和自然水域的污染加。

6、剧, 沙塘鳢的生存环境不断 受到威胁, 资源量剧减, 这使得沙塘鳢的市场价格节节攀升, 现已涨至150元/公斤左右, 并 且供不应求。沙塘鳢是安徽宣城的地方本土水产品, 市场所售沙塘鳢成鱼主要靠野生捕捞 为主, 产量较小。 0003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 根据皖南山区的地貌, 提供一种绿色、 无污染的沙塘鳢混合养 殖方法, 提高经济效率, 推动沙塘鳢养殖产业发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解决方案如下 : 一种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 (1) 、 养殖场地 : 有机水稻田四周设置水沟, 所述水沟深 1.2m 1.5m, 宽 3m 5m, 所述 水沟。

7、内放置栖息隐蔽物, 所述养殖用的水需满足 2 类水质标准 ; (2) 、 苗种来源 : 选种自宣城市当地的野生沙塘鳢, 驯化 10 月 15 月 ; (3) 、 养殖模式 : 采用混合养殖, 有机水稻和沙塘鳢混合养殖, 水稻禾苗未长出时水沟的 水位控制在水稻田下方, 在水稻的分蘖期, 水沟的水位高出水稻田 4cm 8cm, 在水稻田里 放置少量青蛙 ; (4) 、 饵料投放 : 在投放鱼苗的同时, 投放青虾幼苗 ; (5) 、 疾病防治 : 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中的一种对水沟进行消毒, 消毒周期为 15 天 20 天。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水沟外围为倾斜面, 倾斜角度为 45。 0007 。

8、进一步的, 所述沙塘鳢每年混合养殖次数和水稻种植次数相同, 均为一次或两次。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沙塘鳢混合养殖方法, 在 种植有机水稻的同时进行沙塘鳢的养殖, 相比野生捕捞, 增大了沙塘鳢的产量 ; 相对于人工 说 明 书 CN 104396839 A 3 2/2 页 4 池塘养殖, 沙塘鳢和有机水稻的混合养殖, 保证沙塘鳢肉质的安全 ; 在投饵料的同时, 青虾 除了作为沙塘鳢的饵料, 还有部分长大作为经济水产, 提高经济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0010 本发明公开一种沙塘鳢混。

9、合养殖方法, 该养殖方法是一种沙塘鳢与有机水稻混合 养殖技术。本发明利用皖南地区特色的地理环境, 进行沙塘鳢混合养殖。 0011 该水稻田混合养殖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 在皖南山区, 比如宣城市旌德县, 在山谷之间开辟混合养殖场地, 养殖场地中间为有机 水稻田, 四周设置水沟, 所述水沟深1.2m1.5m, 宽3m5m,所述水沟内放置栖息隐蔽物, 栖息隐蔽物采用瓦筒、 瓦片、 大口径竹筒、 报废大轮胎或灰色塑料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方便 沙塘鳢生长和产仔, 所述养殖用的水需满足 2 类水质标准, 在开辟的养殖场地, 可取山上的 泉水作为养殖用的水源。 0012 苗种来源 : 选种自宣城市当地的。

10、野生沙塘鳢, 驯化 10 月 15 月。 0013 养殖模式 : 采用混合养殖, 有机水稻和沙塘鳢混合养殖, 水稻禾苗未长出时水沟的 水位控制在水稻田下方, 在水稻的分蘖期, 水沟的水位高出水稻田 4cm 8cm, 在水稻田里 放置少量青蛙。 饵料投放 : 在投放鱼苗的同时, 投放青虾幼苗, 沙塘鳢和青虾伴随着长大, 青虾未被沙 塘鳢食用的部分长大后可作为经济水产提高经济效益。 0014 疾病防治 : 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中的一种对水沟进行消毒, 消毒周期为 15 天 20 天。 0015 沙塘鳢的养殖次数和有机水稻的种植次数相同, 在皖南山区, 可以为 1 次和 2 次。 0016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 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 只要不偏离发明的 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4396839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