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制剂.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485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24 CN 104224859 A (21)申请号 201410539436.8 (22)申请日 2014.10.13 A61K 36/16(2006.01) A61K 9/52(2006.01) A61K 9/16(2006.01) A61K 47/18(2006.01) A61K 47/04(2006.01) (71)申请人 北京人福军威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 司 地址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 地天荣街 11 号国药龙立楼人福军威医 药公司 (72)发明人 高永良 闫汝峰 汲守信 陈登建 (。
2、54) 发明名称 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制剂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杏叶提取物的缓释制剂, 其为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其由银杏叶提取物、 填充剂、 崩解剂、 粘合剂、 促溶剂、 缓释包衣材料制 成。该缓释制剂以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附录 XD 第一法, 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 ( 蓝法 ) 装 置, 以磷酸盐缓冲溶液(取磷酸二氢钾6.8g, 加水 900ml 使溶解, 用磷酸调节 pH 值至 40.5, 加水 稀释至 1000ml)900ml 为释放介质, 转速为每分钟 100转测定释放度, 在2小时、 4小时、 12小时和24 小时的银杏总黄酮和银杏萜内酯的释放量均分别 在 。
3、20-35范围内、 30-55范围内、 50-75范围 内和 85以上。并且本发明缓释制剂具有优良的 释放性能。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2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2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24859 A CN 104224859 A 1/3 页 2 1. 一种银杏叶提取物的缓释制剂, 其为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其由银杏叶提取物、 填 充剂、 崩解剂、 粘合剂、 促溶剂、 缓释包衣材料制成。 2. 权利要求 1 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其中包括 : 银杏叶提取物 160 重量份、 。
4、填充剂 120-170 重量份、 崩解剂 20-50 重量份、 粘合剂 20-40 重量份、 促溶剂 1-5 重量份、 缓释包衣 材料 25-48 重量份 ; 或者其中包括 : 银杏叶提取物 160 重量份、 填充剂 155 重量份、 崩解剂 30 重量份、 粘合剂 35 重量份、 促溶剂 3 重量份、 缓释包衣材料 35 重量份。 3. 权利要求 1 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其中 : 所述填充剂为淀粉、 蔗糖、 乳糖和微晶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 或其中数种或全部的任意 比例的混合物 ; 所述崩解剂为淀粉、 羧甲基淀粉、 改良淀粉、 羧曱基淀粉钠、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微晶 纤维素、 海藻酸。
5、钠、 羧甲基淀粉和交联聚维酮中的任意一种, 或其中数种或全部的任意比例 的混合物 ; 所述粘合剂为微晶纤维素、 羟甲基纤维素钠、 甲基纤维素、 聚维酮、 羟丙基纤维素、 乙基 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 或其中数种或全部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 所述促溶剂为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的任意一种或二者任意比的 混合物 ; 所述的缓释包衣材料的组成包括 : 成膜材料、 稳定剂、 抗粘剂、 增塑剂、 致孔剂 ; 所述的缓释包衣材料的组成包括 : 成膜材料 10-30 重量份、 稳定剂 0.5-4 重量份、 抗粘 剂 1-4 重量份、 增塑剂 5-15 重量份、 致孔剂 。
6、3.5-10 重量份 ; 所述的缓释包衣材料的组成包括 : 成膜材料16重量份、 稳定剂l重量份、 抗粘剂3重量 份、 增塑剂 8 重量份、 致孔剂 7 重量份 ; 所述的缓释包衣材料的组成包括 : 成膜材料、 稳定剂、 抗粘剂、 增塑剂 ; 所述的缓释包衣材料的组成包括 : 成膜材料 10-30 重量份、 稳定剂 0.5-2 重量份、 抗粘 剂 1-4 重量份、 增塑剂 6-12 重量份 ; 所述的缓释包衣材料的组成包括 : 成膜材料为 30 重量份、 稳定剂 2 重量份、 抗粘剂 2.5 重量份、 增塑剂 7.2 重量份 ; 所述的成膜材料为聚丙烯酸树脂、 乙基纤维素和硬脂酸中的任意一种或。
7、其任意比混合 物 ; 所述的致孔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 意比混合物 ; 所述的增塑剂为癸二酸二丁酯、 柠檬酸三乙酯、 丙二醇、 聚乙二醇类、 苯二甲酸二甲酯 和甘油三醋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比混合物 ; 所述的稳定剂为油酸、 十六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比混合物 ; 和 / 或 所述的抗粘剂为滑石粉和微粉硅胶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比混合物。 4. 权利要求 1 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其是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 : (1) 制各含药微丸 : 取银杏叶提取物、 填充剂、 崩解剂、 粘合剂和促溶剂混合均匀, 加入 水或浓度为 30。
8、-80的乙醇制备成软材, 然后用挤压造粒机制得 20-30 目的表面光滑的圆 球形含药微丸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24859 A 2 2/3 页 3 (2) 用缓释包衣材料配制缓释包衣液 : 将成膜材料分散到含有增塑剂的水或含水乙醇 溶液中, 然后加入致孔剂、 稳定剂、 抗粘剂, 最后再加水或含水乙醇搅拌成混悬液, 形成固体 含量为 10-25的水分散体, 过 120 目筛, 即得缓释包衣液 ; (3) 将步骤 (1) 制得的含药微丸装入包衣锅或流化床中, 温度控制在 25-40, 然后将 步骤 (2) 制得的缓释包衣液采用包衣锅或流化床底喷对所述含药微丸进行包衣, 制得缓释 。
9、微丸 ; 进一步进, 所述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其中还包括弱碱性物质 ; 例如, 所述弱碱性 物质选自精氨酸、 葡甲胺、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碳酸氢钠、 碳酸钠、 磷酸氢二钠等 ; 例如, 以每 160 份银杏叶提取物计, 所述弱碱性物质的量为 5 50 份, 例如 6 30 份, 例如 7 20 份。 5. 制备权利要求 1-4 任一项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的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 (1) 制各含药微丸 : 取银杏叶提取物、 任选的弱碱性物质、 填充剂、 崩解剂、 粘合剂和促 溶剂混合均匀, 加入水或浓度为 30-80的乙醇制备成软材, 然后用挤压造粒机制得 20-30 目的表面光滑的。
10、圆球形含药微丸 ; (2) 用缓释包衣材料配制缓释包衣液 : 将成膜材料分散到含有增塑剂的水或含水乙醇 溶液中, 然后加入致孔剂、 稳定剂、 抗粘剂, 最后再加水或含水乙醇搅拌成混悬液, 形成固体 含量为 10-25的水分散体, 过 120 目筛, 即得缓释包衣液 ; (3) 将步骤 (1) 制得的含药微丸装入包衣锅或流化床中, 温度控制在 25-40, 然后将 步骤 (2) 制得的缓释包衣液采用包衣锅或流化床底喷对所述含药微丸进行包衣, 制得缓释 微丸。 6. 一种银杏叶提取物缓释胶囊, 其包括硬胶囊壳以及密封在该硬胶囊壳内的微丸 ; 进 一步地, 所述的微丸包括权利要求 1-5 任一项的银。
11、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以及银杏叶提取 物常释微丸。 7. 权利要求 6 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胶囊, 其中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常释微丸包括 : 银杏叶提取物 160 重量份、 填充剂 120-170 重量 份、 崩解剂 20-50 重量份、 粘合剂 20-40 重量份、 促溶剂 1-5 重量份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常释微丸包括 : 银杏叶提取物 160 重量份、 填充剂 155 重量份、 崩 解剂 30 重量份、 粘合剂 35 重量份、 促溶剂 3 重量份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常释微丸的填充剂为淀粉、 蔗糖、 乳糖和微晶纤维素中的任意一 种, 或其中数种或全部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 所述的。
12、银杏叶提取物常释微丸的崩解剂为淀粉、 羧甲基淀粉、 改良淀粉、 羧曱基淀粉 钠、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 海藻酸钠、 羧甲基淀粉和交联聚维酮中的任意一种, 或其中数种或全部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常释微丸的粘合剂为微晶纤维素、 羟甲基纤维素钠、 甲基纤维素、 聚维酮、 羟丙基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 或其中数种或全部 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常释微丸的促溶剂为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 的任意一种或二者任意比的混合物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常释微丸中还包括弱碱性物质 ; 和 / 或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
13、物常释微丸与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中的银杏叶提取物的重量比 为 1 : 2 5, 例如 1 : 2 4, 例如 1 : 3。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24859 A 3 3/3 页 4 8. 一种银杏叶提取物缓释胶囊, 其包括硬胶囊壳以及密封在该硬胶囊壳内的微丸 ; 进 一步地, 所述的微丸包括 : 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银杏叶提取物中释微丸、 和银杏叶提取 物常释微丸三种微丸。 9. 权利要求 8 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胶囊, 其中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如权利要求 1-4 任一项所述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常释微丸, 其由银杏叶提取物、 填充剂、 崩解剂、 粘合剂、 促溶剂制。
14、 成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常释微丸包括 : 银杏叶提取物 160 重量份、 填充剂 120-170 重量 份、 崩解剂 20-50 重量份、 粘合剂 20-40 重量份、 促溶剂 1-5 重量份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常释微丸包括 : 银杏叶提取物 160 重量份、 填充剂 155 重量份、 崩 解剂 30 重量份、 粘合剂 35 重量份、 促溶剂 3 重量份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常释微丸中还包括弱碱性物质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释微丸包括 : 银杏叶提取物 160 重量份、 填充剂 120-170 重量 份、 崩解剂 20-50 重量份、 粘合剂 20-40 重量份、 促溶剂 1-5 。
15、重量份、 缓释包衣材料 10-20 重 量份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释微丸包括 : 银杏叶提取物 160 重量份、 填充剂 155 重量份、 崩 解剂 30 重量份、 粘合剂 35 重量份、 促溶剂 3 重量份、 缓释包衣材料 15 重量份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释微丸中还包括弱碱性物质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释微丸中的缓释包衣材料组成和制法如权利要求 1-4 任一项 所述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释微丸和常释微丸的填充剂为淀粉、 蔗糖、 乳糖和微晶纤维素 中的任意一种, 或其中数种或全部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释微丸和常释微丸的崩解剂为淀粉、 羧甲基淀粉、 改良淀粉。
16、、 羧 曱基淀粉钠、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 海藻酸钠、 羧甲基淀粉和交联聚维酮中的 任意一种, 或其中数种或全部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释微丸和常释微丸的粘合剂为微晶纤维素、 羟甲基纤维素钠、 甲基纤维素、 聚维酮、 羟丙基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 或其 中数种或全部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 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释微丸和常释微丸的促溶剂为聚乙二醇 (PEG) 和聚乙烯吡咯 烷酮 (PVP) 中的任意一种或二者任意比的混合物 ; 其中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的常释微丸、 中释微丸、 缓释微丸三种微丸中的银杏叶提取 物的重量比为 1 : 0.5。
17、 2 : 2 5, 例如 1 : 0.8 1.2 : 2 4, 例如 1 : 1 : 3。 10. 权利要求 1-5 任一项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权利要求 6-7 的银杏叶提取物缓 释胶囊、 权利要求 8-9 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胶囊, 其以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附录 XD 第 一法, 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 ( 蓝法 ) 装置, 以磷酸盐缓冲溶液 ( 取磷酸二氢钾 6.8g, 加 水 900ml 使溶解, 用磷酸调节 pH 值至 40.5, 加水稀释至 1000ml)900ml 为释放介质, 转速 为每分钟 100 转测定释放度, 在 2 小时、 4 小时、 12 小时和 24 小时。
18、的银杏总黄酮和银杏萜内 酯的释放量均分别在 20-35范围内、 30-55范围内、 50-75范围内和 85以上 ( 例如 85 98范围内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24859 A 4 1/23 页 5 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银杏叶提取物制成的制剂, 特别是涉及一种 银杏叶缓释微丸, 更特别地是涉及一种具有稳定释放性能的银杏叶缓释微丸。本发明还涉 及该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银杏为落叶乔木, 可高达40m。 树干直立, 树皮灰白。 枝有长短两种, 叶在短枝上簇 生, 在长枝上互生。叶片扇形, 长 4 8cm。
19、, 宽 5 10cm, 先端中间 2 浅裂, 基部楔形, 叶脉平 行, 叉形分歧 ; 叶柄长 2.5 7cm。花期 4 5 月, 果期 7 10 月。9 10 月间采收, 晒干。 0003 银杏叶目前仍被中国医药用于治疗记忆丢失, 胃部疼痛, 痢疾, 高血压、 精神紧张 和呼吸道问题如哮喘, 支气管炎和循环不良及其引起的焦虑。 银杏的活性成分是萜烯部分, 其中包括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 这些银杏黄酮糖甙成分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 能力。 0004 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用价值与应用极为广泛。 采用先进的技术、 工艺和设备, 通过进 一步提取、 分离和纯化, 其药理作用更加明显, 除具有显著的拮抗。
20、 PAF 受体外, 还可以在抗 炎、 抗过敏、 扩张血管、 保护心脑血管、 改善外周血液循环、 降低血清胆固醇及辅助抗癌等方 面发挥药效, 可以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 神经等系统疾病的防治和保健。 0005 据了解, CFDA 目前批准了数十种银杏叶提取物剂型, 国产厂家生产的包括银杏叶 片、 胶囊、 颗粒、 软胶囊、 分散片、 丸、 酊、 滴剂、 口服液、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 目前康恩贝 银杏叶制剂的销售额主要来自银杏叶片和胶囊。 0006 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P.E.)的药用价值是众所周知的, 主要包括以下各 个方面。 0007 促进循环 : 银杏叶提取物能同时促进。
21、大脑和身体肢体的循环。银杏叶提取物的一 个主要保健功能就是抑制一种称为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的物质, PAF 是一种从细胞中释 放的介质, 其会导致血小板聚集 ( 堆积在一起 )。高含量的 PAF 会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中枢 神经系统血流量降低, 发炎, 和支气管收缩。与自由基非常相似, 高 PAF 水平也会导致衰老。 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可在缺血(体内组织缺少氧气)时期内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 不受损伤。该功能可能能对苦于中风的患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除了抑制血小板粘着外, 银杏提取物调节血管张力和弹力。换句话说, 其可令血管循环更加有效率。该提升循环效 率作用对循环系统中的大血管 (。
22、 动脉 ) 和较小血管 ( 毛细血管 ) 都有同样作用。 0008 抗氧化 : 银杏叶提取物可能在大脑, 眼球视网膜和心血管系统中可发挥抗氧化特 性。其在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有助于防止因年龄导致的大脑功能衰 落。银杏叶提取物在大脑中的抗氧化功能特别使人感兴趣。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易受 自由基攻击。自由基导致大脑损伤被广泛认为是导致伴随衰老而来的多种疾病的影响因 素, 其中甚至包括阿兹海默症。 0009 抗衰老 : 银杏叶提取物提升大脑血流量并对神经系统有极好的滋补作用。包含上 说 明 书 CN 104224859 A 5 2/23 页 6 万患者的数百次科学研究证实了银杏叶提。
23、取物的功效对包括大脑血流不足和老年患者的 智力衰退在内的诸多问题的效力。 银杏对许多衰老的可能症状都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 : 焦虑 和忧郁、 记忆损伤、 难以集中注意力, 机敏度下降、 智力下降、 眩晕, 头痛耳鸣 ( 耳中鸣响 )、 视网膜黄斑部退化 ( 成人失明的最普遍原因 )、 内耳骚动 ( 其会导致部分失聪 )、 末端循环 不良、 阴茎血流不良导致的阳痿 0010 痴呆 : 例如可用于阿兹海默症和记忆力提升。科学家回顾了所有已出版的对银杏 和轻微记忆损伤的高质量研究, 并得出结论 : 银杏在提升记忆力和感知功能方面较安慰剂 明显更加有效。银杏在欧洲被广泛用于治疗痴呆。银杏被认为可有助于。
24、防止或治疗这些脑 部紊乱的原因是其可增加脑部血流量及其抗氧化功能。尽管许多临床试验有科学上的缺 陷, 银杏可能增加阿兹海默症患者思考能力, 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的证据仍被抱以很大期望。 0011 经前不快和性功能 : 一次评价银杏叶提取物对有月经前不快症状妇女益处的双盲 受控安慰剂研究, 该试验包括 143 名年龄在 18-45 岁的妇女, 并跟踪她们两个月经周期。在 第一个周期的第 16 天每个妇女都收到银杏叶提取物 ( 每天两次, 每次 80mg) 或安慰剂, 治 疗持续至下一周期的第 5 天, 并在该周期的第 16 天重新开始。结果令人印象深刻。和安慰 剂比较, 银杏明显地减轻月经前不快症状。
25、的主要征候, 特别是乳房疼痛和情绪不稳。 尽管目 前没有关于此功能的双盲试验根据, 但病例报告和开放研究提出银杏能使因扑洛扎克类药 物及其它抗抑郁药物而来的性功能不良好转。 0012 眼部问题 : 银杏中的类黄酮也许能停止或缓解某些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受损有许 多可能原因, 包括糖尿病和视黄斑病变。视黄斑病变 ( 一般称为老年黄斑病变或 ARMD) 是 渐进的退化性眼部疾病, 并易发生于老年人身上。其是美国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研究提 出银杏也许有助于保持 ARMD 患者的视力。 0013 高血压。 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同时减轻血胆固醇、 三醋酸甘油脂、 极低密度脂蛋白对 人体的不利影响, 减轻血脂,。
26、 改善微循环, 抑制凝血, 这些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显著。 0014 糖尿病。 目前医学上已经有使用银杏叶提取物代替胰岛素供糖尿病人使用的药物 了, 说明银杏叶具备胰岛素的调节血糖的功能, 很多的葡萄糖耐量试验都证明了银杏叶提 取物对调节血糖、 改善胰岛素抵抗, 从而减少胰岛素抗体、 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效果明显。 0015 众所周知的,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 (Ginkgo biloba L.) 的干燥叶, 具有敛 肺、 平喘、 活血化淤、 止痛的功效。银杏叶制剂主要用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所致的冠状动 脉供血不全、 心绞痛、 心肌梗塞、 脑血栓、 脑血管痉挛等症, 目前已成为改善脑及末梢血液 循。
27、环障碍的理想药物。通常认为其有效成分是黄酮类 ( 24 )(WANG M,GUZILINUER T.Clinical efficacy of Yinxingdamo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treating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Chin J Mod Appl Pharm(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1,28(13):1379-1381) 和内酯类化合物 ( 6 ) (Mauri P,Palma A D,Pozzi F,et al.LC-MS char。
28、acterization of terpene lactones in plasma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treated with Ginkgo biloba extracts correlation with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J.J Pharm Biomed Anal,2006,40:763-768 ; 王旋 , 顾 振纶 , 秦振红 , 等 . 银杏内酯 A 和 B 混合物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J. 中草药 ,2007,38(2):241-244)。以槲皮素、 山萘酚和异鼠李素为苷元的黄酮醇苷类成分是 银杏黄酮的最重。
29、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以与葡萄糖、 鼠李糖等结合成糖苷的形式存在 ; 内酯类 说 明 书 CN 104224859 A 6 3/23 页 7 成分主要包括银杏内酯 A(ginkgolideA,GLA), 银杏内酯 B(ginkgolideB,GLB), 银杏内酯 C(ginkgolideC,GLC) 及白果内酯 (bilobalide,BLL)。所以多以这两大类成分作为指标性 成分, 进行银杏叶片及相关制剂的体内药动学研究, 从而反映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情 况。 0016 由于槲皮素是银杏黄酮的主要水解苷元之一, 因此研究中多以该成分的 含量代表总黄酮, 生物样品中槲皮素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 L。
30、C-MS(WANG L,MORRIS M E.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scopy assay for quercetin and conjugated quercetin metabolites in human plasma and urineJ.J Chromatogr B,2005,821(2):194-201 ; HONG Y J,MITCHELL A E.Metabolic profi ling of flavonol metabolites in human urine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31、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J Agric Food Chem,2004,52(22):6794-6801)、 HPLC-UV(SALKA E,NIELSEN,LARS O D.Column-switch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quercetin in human urine with ultraviolet absorbance detectionJ.J Chromatogr B Biomed Sci,1998,707(1/2):81-89)。
32、、 、 HPLC-ECD(ERLUND I,ALFTHAN G,SIREN H,et al.Validated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quercetin from human plasma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J.J Chromatogr B Biomed Sci,1999,727(1/2):179-189) 和 HPLC- 电 化 学 检 测 器 ( 王 大 力 , 狄 斌 , 李 龙 , 程 明川 . 银杏叶片中银杏黄酮在。
33、 Beagle 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J. 中国现代应用药 学 ,2012,29(06):483-486) 等多种。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 以槲皮素为指标性成分, Beagle 犬口服给药银杏叶片后( 给药剂量 : 每只动物给药 2 片, 约合总黄酮醇苷 19.2mg), 大约在1.5小时达到最高血药浓度, 峰浓度约为15.9ng/mL, 并在8小时左右出现双峰现象 ; 在另一项研究中(崔海珍.银杏叶鼻用原位凝胶剂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 研究者设 计了银杏叶提取物原位凝胶, 并对比了其与银杏叶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结果显示, 凝胶剂 峰浓度高于片剂, 但消除较快, 3 小时后即无法检。
34、出, 经计算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 80左 右。 0017 近年的一些研究显示, 银杏内酯是一种天然的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受体拮抗 剂, 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显著的疗效, 其中尤以银杏内酯 B 对 PAF 产生的拮抗作用最强。所 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更新, 在银杏叶片或其它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和药代动力 学研究中, 银杏内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张富赓等(张富赓,刘振国,刘昌孝.国产和 进口银杏叶片中萜类内酯的比较 J. 药物评价研究 ,2011,34(01):35-38) 采用 HPLC-ECD 法测定并对比了国产和进口银杏叶片中各种内酯的含量 ; 王长虹等 ( 王长虹 , 李宏。
35、 , 侴桂 新 , 程雪梅 , 张芳 , 王峥涛 . 银杏叶滴丸剂与片剂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 J. 中国 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5,12:946-950) 制备了银杏叶提取物滴丸剂, 并以家兔为试验动物, 对比了其与银杏叶片的药代动力学差异, 以银杏内酯A、 银杏内酯B、 银杏内酯C和白果内酯 的血药浓度作为指标, 结果显示, 家兔分别口服银杏叶滴丸剂及片剂后 GLA,GLB,GLC 及 BLL 均符合一房室模型。口服滴丸剂后 GLA,GLB,GLC 及 BLL 相对于口服片剂的生物利用度分别 为 104 ,109 ,112和 110。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随着检测手段的进 步。
36、, 同时测定生物样本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成为可能。吴彩胜等 ( 吴彩胜等 .HPLC-MS/MS 法 说 明 书 CN 104224859 A 7 4/23 页 8 测定银杏 7 种有效成分在犬血浆中浓度以及银杏叶酊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J. 中国新药 杂志 ,2013,22(01):93-99) 采用 HPLC-MS-MS 联用法对给药后血浆样品中的银杏内酯 A、 银 杏内酯B、 银杏内酯C、 白果内酯、 槲皮素、 山萘酚和异鼠李素等7种成分进行了同时测定, 并 对比了银杏叶酊剂与银杏叶片、 滴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不同制剂中, 7 个有效成分的吸收 差异较大, 并且各成分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不统一。。
37、 0018 除动物试验以外, 关于健康志愿者口服银杏叶提取物后的药代动力学也有报道。 Fourtillan 等 (Fourtillan JB,Brisson AM,Girault J,Ingrand I,Decourt JP,Drieu K,et al.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Bilobalide and Ginkgolides A and B in healthy subjects after intravenous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EGb 761).Therapie.199。
38、5 ; 50(2):137-44) 研究健康志愿者空腹或餐后口服以及 静脉给药银杏叶提取物后, 主要活性成分 GLA、 GLB 和 BLL 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发现, 空 腹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后, GLA、 GLB 和 BLL 的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80、 88和 79。 大部分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GLA、 GLB 和 BLL 分别为 72.3、 41.4和 31.2, 口服后消 除半衰期分别为 4.50,10.57 和 3.21 小时。食物对 GLA、 GLB 和 BLL 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影响 很小。 0019 当前在临床上可使用的银杏叶制剂主要是片剂、 胶囊剂和滴丸剂, 这些制剂。
39、均是 常规制剂, 每天通常需要服用三次, 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在临床上使用多年, 有多家药 厂生产, 市场需求量大, 市场前景好, 但服用次数频繁, 一般人们仅服用一次, 往往漏服后两 次是非常普遍的, 因而影响预防的效果。 0020 因此, 提供一种具有长效作用的银杏叶制剂, 仍是本领域药学界关注的技术攻关 热点。然而, 由于本提取物有效成分复杂, 含量低, 给药剂量大, 剂型设计的难度大。有效成 分的复杂性给实现单一有效成分纯化带来挑战, 工艺复杂, 成本昂贵。 例如可以每天口服一 次, 以期提高患者用药的顺从性和预防效果, 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研究的工作。 发明内容 0021 针对。
40、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缓释效果不能同步, 缓释效果差, 血 药浓度波动大, 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制剂性质的银 杏叶缓释制剂, 特别是具有如本发明所述优良制剂性质的银杏叶缓释微丸制剂例如该微丸 用硬胶囊壳密封的缓释微丸胶囊剂。已经发现, 本发明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具有同步缓释 的性能。 特别是, 本发明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 具有本发明配方特征的银杏叶缓释微丸制剂 是一种具有稳定释放性能的银杏叶缓释微丸制剂, 尤其在其经长期贮藏后微丸制剂中的黄 酮类成分能够基本上按原始比例地释放。本发明基于此发现而得以完成。 0022 在本发明中, 如未另外说明, 制得的。
41、银杏叶缓释制剂以如下方法测定其在不同时 间点的释放度 : 以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附录 XD 第一法, 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 ( 蓝 法 ) 装置以磷酸盐缓冲溶液 ( 取磷酸二氢钾 6.8g, 加水 900ml 使溶解, 用磷酸调节 pH 值至 40.5, 加水稀释至 1000ml)900ml 为释放介质, 在 2 小时、 4 小时、 12 小时和 24 小时测定的 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的释放百分量 (, 分别以释放量占制剂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 的量的百分数计)。 制剂中的总黄酮醇苷(及槲皮素、 山柰素、 异鼠李素、 及其比例关系)和 萜类内酯 ( 及白果内酯、 银杏内酯 A、 银杏。
42、内酯 B、 银杏内酯 C) 含量以及这些物质在释放液 说 明 书 CN 104224859 A 8 5/23 页 9 中的释放量照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一部 1079 页所载 “银杏叶片” 中的 含量测定 项下的 方法进行。 0023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 24 小时的有效血药浓度且银杏总黄酮醇苷和银杏萜类 内酯的累积释放度均在 85以上的一种新型的含银杏叶提取物的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0024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银杏叶提取物的缓释制剂, 其为银杏叶提取物 缓释微丸, 其由银杏叶提取物、 填充剂、 崩解剂、 粘合剂、 促溶剂、 缓释包衣材料制成。 0025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
43、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其中包括 : 银杏叶提取物 160 重 量份、 填充剂 120-170 重量份、 崩解剂 20-50 重量份、 粘合剂 20-40 重量份、 促溶剂 1-5 重量 份、 缓释包衣材料 25-48 重量份。 0026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其中包括 : 银杏叶提取物 160 重 量份、 填充剂 155 重量份、 崩解剂 30 重量份、 粘合剂 35 重量份、 促溶剂 3 重量份、 缓释包衣 材料 35 重量份。 0027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填充剂为淀粉、 蔗糖、 乳糖和 微晶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 或其中数种或全部的任。
44、意比例的混合物。 0028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崩解剂为淀粉、 羧甲基淀粉、 改良淀粉、 羧曱基淀粉钠、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 海藻酸钠、 羧甲基淀粉和交联 聚维酮中的任意一种, 或其中数种或全部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0029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粘合剂为微晶纤维素、 羟甲 基纤维素钠、 甲基纤维素、 聚维酮、 羟丙基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任 意一种, 或其中数种或全部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0030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促溶剂为聚乙二醇 (PEG) 和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45、) 中的任意一种或二者任意比的混合物。 0031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的缓释包衣材料的组成包 括 : 成膜材料、 稳定剂、 抗粘剂、 增塑剂、 致孔剂。 0032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的缓释包衣材料的组成包 括 : 成膜材料 10-30 重量份、 稳定剂 0.5-4 重量份、 抗粘剂 1-4 重量份、 增塑剂 5-15 重量份、 致孔剂 3.5-10 重量份。 0033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的缓释包衣材料的组成包 括 : 成膜材料 16 重量份、 稳定剂 l 重量份、 抗粘剂 3 重量份、 增塑剂 8 重量份、。
46、 致孔剂 7 重量 份。 0034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的缓释包衣材料的组成包 括 : 成膜材料、 稳定剂、 抗粘剂、 增塑剂。 0035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的缓释包衣材料的组成包 括 : 成膜材料 10-30 重量份、 稳定剂 0.5-2 重量份、 抗粘剂 1-4 重量份、 增塑剂 6-12 重量份。 0036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的缓释包衣材料的组成包 括 : 成膜材料为 30 重量份、 稳定剂 2 重量份、 抗粘剂 2.5 重量份、 增塑剂 7.2 重量份。 0037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
47、释微丸, 所述的成膜材料为聚丙烯酸树 脂、 乙基纤维素和硬脂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比混合物。 0038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的致孔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 说 明 书 CN 104224859 A 9 6/23 页 10 素、 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比混合物。 0039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的增塑剂为癸二酸二丁酯、 柠檬酸三乙酯、 丙二醇、 聚乙二醇类、 苯二甲酸二甲酯和甘油三醋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 意比混合物。 0040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的稳定剂为油酸、 十六醇和 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任意。
48、一种或其任意比混合物。 0041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所述的抗粘剂为滑石粉和微粉硅 胶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比混合物。 0042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其是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得到的 : 0043 (1) 制各含药微丸 : 取银杏叶提取物、 填充剂、 崩解剂、 粘合剂和促溶剂混合均匀, 加入水或浓度为 30-80的乙醇制备成软材, 然后用挤压造粒机制得 20-30 目的表面光滑 的圆球形含药微丸 ; 0044 (2) 用缓释包衣材料配制缓释包衣液 : 将成膜材料分散到含有增塑剂的水或含水 乙醇溶液中, 然后加入致孔剂、 稳定剂、 抗粘剂, 最后。
49、再加水或含水乙醇搅拌成混悬液, 形成 固体含量为 10-25的水分散体, 过 120 目筛, 即得缓释包衣液 ; 0045 (3) 将步骤 (1) 制得的含药微丸装入包衣锅或流化床中, 温度控制在 25-40, 然 后将步骤 (2) 制得的缓释包衣液采用包衣锅或流化床底喷对所述含药微丸进行包衣, 制得 缓释微丸。 0046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 其中还包括弱碱性物质。在一个 实施方案中, 所述弱碱性物质选自精氨酸、 葡甲胺、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碳酸氢钠、 碳酸钠、 磷酸氢二钠等。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 当添加特定量的某种 / 某些弱碱性物质时, 缓释制剂 在长期留样中, 其槲皮素与山柰素溶出比例与初始状态一致, 而当未添加此特写量的特定 弱碱性物质时, 缓释制剂在经长期贮藏后槲皮素与山柰素溶出比例与初始状态相比会发生 显著变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本发明缓释制剂中以每 160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