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及包含该粘接剂的电极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及包含该粘接剂的电极的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0098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1.20 CN 103400989 A *CN103400989A* (21)申请号 201310326434.6 (22)申请日 2013.07.31 H01M 4/62(2006.01) H01M 4/139(2010.01) C08F 20/06(2006.01) C08F 8/00(2006.01) C08G 81/02(2006.01) (71)申请人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 园区北部工业园工业西路 1 号 (72)发明人 钟开富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
2、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 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曹玉平 (54) 发明名称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及包含该粘接 剂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 接剂及包含该粘接剂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其为粘 接剂为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将聚醚类高分子聚 合物作为粘接剂前体, 将 1.5 5.5wt% 的聚醚 类高分子聚合物、 94 97wt% 的电极活性物质、 0.12.5wt%的反应助剂和0.44wt%的导电剂 混入去离子水中, 搅拌13小时使聚醚类高分子 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以制备电极浆料, 然后将电 极浆料涂覆于金属箔的表面, 最后在120140 下干燥。
3、24 小时得到电极。 在电极制备过程中, 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能通过反应助剂的作用下发 生交联反应, 从而调整它的粘接强度和弹力, 因此 使用此类粘合剂的电池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倍率性 能和循环性能。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00989 A CN 103400989 A *CN103400989A* 1/2 页 2 1.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 其特征在于, 其为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所述聚 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包括 : 195mol% 。
4、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其中, R1 选自具有 112 个碳原子的烷基、 具有 28 个碳原子的碳烯基或具有 614 个 碳原子的芳香基, 并且, n 的值为 112 ; 199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 元 ; () 以及 0.00110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或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或 () 其中, X 为硅基团、 环氧基团、 乙烯类不饱和基团或卤素原子, 并且, 结构式 () 中 m 的 值为 1 或 2。 2. 一种包含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粘接剂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将聚醚类高分 子聚合物作为粘。
5、接剂前体, 将 1.55.5wt% 的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9497wt% 的电极活性物 质、 0.12.5wt% 的反应助剂和 0.44wt% 的导电剂混入去离子水中, 搅拌 13 小时使聚醚类 高分子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以制备电极浆料, 然后将所述电极浆料涂覆于金属箔的表面, 最后在 120140下干燥 24 小时得到电极。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当 X 为硅基团时, 交联反应是 在硅基和水之间进行的, 所述反应助剂为有机金属化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当 X 为环氧基团时, 所述反应 助剂为多胺类或酸酐。
6、类化合物。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当 X 为乙烯类不饱和基团时, 所述反应助剂为自由基引发剂。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有机过 氧化合物或偶氮化合物。 7.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当 X 为乙烯类不饱和基团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00989 A 2 2/2 页 3 所述反应助剂为感光剂和紫外线。 8.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当 X 为卤素原子时, 所述反应 助剂为多胺类、 多硫醇类或硫脲类化合物。 9. 根据。
7、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感光剂为对苯二胺类感 光剂、 氨基联苯类感光剂或杂环胺类感光剂, 所述紫外线在电极上的照射持续时间为 2535 分钟。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 365500n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00989 A 3 1/8 页 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及包含该粘接剂的电极的制 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及 包含该粘接剂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具有很高的理论能量密度, 近来硅和锡。
8、等合金材料做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 极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因为这类材料在锂离子的嵌入 / 脱出过程伴随较大的变化, 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 这类电极活性材料与集流体之间容易导致脱落, 从而导致电池容 量的急剧衰减。 SBR等被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粘接剂由于其较低的粘合强度, 在 此类合金材料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在此基础上, 一些粘合强度更好的交联聚合物粘结剂 被提出以期获得更好的电极稳定性。 如专利CN 200610073645中提到的聚氨酯类和专利 CN 200780030895 中使用的聚丙烯酸酯类交联聚合物, 此类粘接剂由于其良好的粘接效果, 可 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电极活性材料与。
9、集流体的分离。但是由于这些电绝缘粘接剂的使用, 阳 极的电阻增大, 会引起电池充放电效率降低等问题, 而且容易导致电池热存储变差, 同时由 于它们较差的导锂离子性能, 电池在高倍率充放电时会有较大的容量损失。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 :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而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用粘接剂, 本发明解决了石墨、 硅和锡等合金类阳极材料在锂离子嵌入 / 脱出过程中的体 积变化引起的电极活性材料与集流体的分离, 以及普通电绝缘粘接剂的使用引发的锂离子 电池充放电倍率和循环性能, 低温放电性能差等问题。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
10、, 该技术方案 如下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 其为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所述聚醚类高分子聚 合物包括 : 195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其中, R1 选自具有 112 个碳原子的烷基、 具有 28 个碳原子的碳烯基或具有 614 个 碳原子的芳香基, 并且, n 的值为 112 ; 199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说 明 书 CN 103400989 A 4 2/8 页 5 以及 0.00110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或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或 () 其中, X 为硅基团、 环氧。
11、基团、 乙烯类不饱和基团或卤素原子, 并且, 结构式 () 中 m 的 值为 1 或 2。 00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粘接剂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将聚醚类高 分子聚合物作为粘接剂前体, 将 1.55.5wt% 的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9497wt% 的电极活性 物质、 0.12.5wt% 的反应助剂和 0.44wt% 的导电剂混入去离子水中, 搅拌 13 小时使聚 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以制备电极浆料, 然后将所述电极浆料涂覆于金属箔的表 面, 最后在 120140下干燥 24 小时得到电极。 0006 当 X 为硅基团时, 交联反应是在硅基和水之间进行的, 所述反应助。
12、剂为有机金属 化合物。 0007 当 X 为环氧基团时, 所述反应助剂为多胺类或酸酐类化合物。 0008 当 X 为乙烯类不饱和基团时, 所述反应助剂为自由基引发剂。 0009 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合物或偶氮化合物。 0010 当 X 为乙烯类不饱和基团时, 所述反应助剂为感光剂和紫外线。 0011 当 X 为卤素原子时, 所述反应助剂为多胺类、 多硫醇类或硫脲类化合物。 0012 所述感光剂为对苯二胺类感光剂、 氨基联苯类感光剂或杂环胺类感光剂, 所述紫 外线在电极上的照射持续时间为 2535 分钟。 0013 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 365500nm。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13、: 本发明采用一类具有良好导锂离子性能和优良粘合强度 的交联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石墨、 硅和锡等合金材料的粘接剂, 在电极制备过程中, 该 粘接剂在交联反应下以制备电极浆料, 然后将所述电极浆料涂覆于金属箔的表面, 从而调 整它的粘接强度和弹力, 因此使用此类粘接剂的电池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倍率性能和循环性 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但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0016 实施例 1,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 其为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聚醚类 高分子聚合物包括 : 50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说 。
14、明 书 CN 103400989 A 5 3/8 页 6 其中, R1为甲基, n 的值为 2 ; 45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以及 5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其中, X 为硅基团。 0017 实施例 2,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 其为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所述聚 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包括 : 1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其中, R1为乙基, n 的值为 4 ; 89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以及 10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
15、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其中, X 为环氧基团, 其中, m 的值为 1。 0018 实施例 3,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 其为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所述聚 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包括 : 30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说 明 书 CN 103400989 A 6 4/8 页 7 其中, R1为丙基, n 的值为 6 ; 69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以及 1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其中, X 为乙烯类不饱和基团, 其中, m 的值为 2。 0019 实施例 4, 一种锂。
16、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 其为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所述聚 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包括 : 80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其中, R1为辛基, n 的值为 6 ; 15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以及 5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其中, X 为氟, 其中, m 的值为 2。 0020 实施例 5,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 其为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所述聚 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包括 : 95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说 明 书 CN 103400989 A。
17、 7 5/8 页 8 () 其中, R1为乙烯基, n 的值为 8 ; 3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以及 2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其中, X 为氯, 其中, m 的值为 2。 0021 实施例 6,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 其为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所述聚 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包括 : 89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其中, R1为丙烯基, n 的值为 11 ; 10.6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以及 0.4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18、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说 明 书 CN 103400989 A 8 6/8 页 9 其中, X 为溴, 其中, m 的值为 1。 0022 实施例 7,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粘接剂, 其为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所述聚 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包括 : 89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其中, R1为苯甲基, n 的值为 12 ; 1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以及 10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其中, X 为溴, 其中, m 的值为 1。 0023 实施例 8,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
19、材料用粘接剂, 其为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所述聚 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包括 : 70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其中, R1 为苯乙基, n 的值为 12 ; 20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 以及 10mol% 的衍生自结构式 () 表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 说 明 书 CN 103400989 A 9 7/8 页 10 () 其中, X 为溴, 其中, m 的值为 1。 0024 实施例 9, 一种包含实施例 1 的粘接剂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将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作为粘接剂前体将 1.5wt% 的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94wt。
20、% 的电极活性物质、 2wt% 的导电剂 和 2.5wt% 的甲基汞化合物混入去离子水中, 搅拌 1 小时使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在硅基和 水之间发生交联反应以制备电极浆料, 然后将所述电极浆料涂覆于金属箔的表面, 最后在 120下干燥 2 小时得到电极。 0025 实施例 10, 一种包含实施例 2 的粘接剂的电极制备方法, 将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作为粘接剂前体, 将1.5wt%的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97wt%的电极活性物质、 0.4wt%的导电 剂和1.1wt%的多胺类反应助剂混入去离子水中, 搅拌2小时使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发生交 联反应以制备电极浆料, 然后将所述电极浆料涂覆于金属箔的表面。
21、, 最后在 130下干燥 3 小时制备得到电极。 0026 实施例 11, 一种包含实施例 2 的粘接剂的电极制备方法, 将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作为粘接剂前体, 将1.5wt%的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97wt%的电极活性物质、 0.4wt%的导电 剂和1.1wt%的酸酐类化合物混入去离子水中, 搅拌2小时使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发生交联 反应以制备电极浆料, 然后将所述电极浆料涂覆于金属箔的表面, 最后在 130下干燥 3 小 时制备得到电极。 0027 实施例 12, 一种包含实施例 3 的粘接剂的电极制备方法, 将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作为粘接剂前体, 将2wt%的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97wt。
22、%的电极活性物质、 0.9wt%的导电剂 和0.1wt%的有机过氧化合物混入去离子水中, 搅拌3小时使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发生交联 反应以制备电极浆料, 然后将所述电极浆料涂覆于金属箔的表面, 最后再在 140下干燥 4 小时制备得到电极。 0028 实施例 13, 一种包含实施例 3 的粘接剂的电极制备方法, 将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作为粘接剂前体, 将2wt%的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97wt%的电极活性物质、 0.9wt%的导电剂 和0.1wt%的偶氮化合物混入去离子水中, 搅拌3小时使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 以制备电极浆料, 然后将所述电极浆料涂覆于金属箔的表面, 最后再在 140下。
23、干燥 4 小时 制备得到电极。 0029 实施例 14, 与实施例 13 不同的是 : 本实施例使用的反应助剂为感光剂和紫外线, 其中, 所述感光剂为对苯二胺类感光剂、 氨基联苯类感光剂或杂环胺类感光剂, 所述紫外线 在电极上的照射持续时间为 2535 分钟, 一般的, 紫外线的波长为 365500nm。 0030 其它的与实施例 4 相同, 这里不再重复。 0031 实施例 15, 一种包含实施例 4 的粘接剂的电极制备方法, 将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作为粘接剂前体, 将1.5wt%的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94wt%的电极活性物质、 4wt%的导电剂 说 明 书 CN 103400989 A 。
24、10 8/8 页 11 和0.5wt%的多胺类反应助剂混入去离子水中, 搅拌3小时使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发生交联 反应以制备电极浆料, 然后将所述电极浆料涂覆于金属箔的表面, 最后在 140下干燥 4 小 时制备得到电极。 0032 实施例 16, 一种包含实施例 5 的粘接剂的电极制备方法, 将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作为粘接剂前体, 将2wt%的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94wt%的电极活性物质、 3wt%的导电剂和 1wt% 的多硫醇类反应助剂混入去离子水中, 搅拌 3 小时使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发生交联反 应以制备电极浆料, 然后将所述电极浆料涂覆于金属箔的表面, 最后在 140下干燥 4 小时 。
25、制备得到电极。 0033 实施例 17, 一种包含实施例 6 的粘接剂的电极制备方法, 将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作为粘接剂前体, 将2wt%的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94wt%的电极活性物质、 3wt%的导电剂和 1wt% 的硫脲类化合物混入去离子水中, 搅拌 3 小时使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以 制备电极浆料, 然后将所述电极浆料涂覆于金属箔的表面, 最后在 140下干燥 4 小时制备 得到电极。 0034 实施例 18, 一种包含实施例 7 的粘接剂的电极制备方法, 将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作为粘接剂前体, 将4wt%的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 95wt%的电极活性物质、 0.2wt%的导电剂。
26、 和0.8wt%的硫脲类化合物混入去离子水中, 搅拌3小时使聚醚类高分子聚合物发生交联反 应以制备电极浆料, 然后将所述电极浆料涂覆于金属箔的表面, 最后在 140下干燥 4 小时 制备得到电极。 0035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 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 式进行变更和修改。 因此,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 本发明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 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 外, 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 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 并不对本发明 构成任何限制。 说 明 书 CN 103400989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