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规格化晶体管组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组件的制造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形成规格化晶体管组件的方法,以避免离子产生横向扩散。
背景技术
已知在制作半导体晶体管(transistor)时,是先在半导体基底10上形成具有栅氧化层12与多晶硅层14的栅极堆栈结构16,如图1(a)所示;接着,在进行浅掺杂漏极(LDD)的制作之前,在半导体基底10上沉积一硼硅玻璃层18,再利用一高温制程将硼硅玻璃层18中的硼离子驱入半导体基底10中,以形成如图1(b)所示的浅离子掺杂区域20,完成后移除该硼硅玻璃层18;然后请参阅图1(c)所示,于该栅极堆栈结构16两侧形成一侧壁间隙物22;再以此栅极堆栈结构16及侧壁间隙物22为屏蔽,进行一深离子掺杂步骤,如图1(d)所示,使其在半导体基底10中形成一深离子掺杂区域24,以作为源极与漏极,如此即可完成一半导体晶体管的制作。
在上述的晶体管制程中,由于硼离子的迁移特性,在高温的热回火制程等环境下,易使硼离子产生横向扩散的现象,如此一来常会造成离子掺杂区域的尺寸较原先设计的范围为大,并造成信道长度缩小。当该组件进行操作时,便会引发漏电流、击穿现象(punch through)、热载子效应(hot carrier effect)或短信道效应的发生。
所以,当半导体组件尺寸愈作愈小,组件积集度愈来愈高的情况下,已知制作晶体管的制程中,在离子布植后的回火步骤中,容易发生掺杂离子的横向扩散,而影响到组件的稳定性,更会降低组件的合格率及电性品质。因此,本发明即在针对上述地缺失,提出一种形成规格化晶体管组件的方法,以有效克服已知的该等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形成规格化晶体管组件的方法,其是可防止硼离子因高温热制程产生横向扩散的现象,并避免发生短信道效应,以确保组件特性及电性品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形成规格化晶体管组件的方法,其是可稳定控制硼离子的扩散情形,达到组件微小化、规格化与高积集度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在一半导体基底表面形成一栅极堆栈结构后,在该栅极堆栈结构二侧形成屏蔽氧化层,再沉积一硼硅玻璃层,并利用高温驱入方式形成浅离子掺杂区域;接着,在栅极堆栈结构二侧且于硼硅玻璃表面形成侧壁间隙物结构;最后再以栅极堆栈结构、硼硅玻璃层与侧壁间隙壁为屏蔽,于半导体基底内形成一作为源极/漏极结构的深离子掺杂区域。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d)为已知于制作晶体管组件的各步骤构造剖视图。
图2(a)至图2(e)为本发明于制作规格化晶体管组件的各步骤构造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利用一屏蔽氧化层(screen oxide)阻挡硼离子扩散进入信道中,故可有效防止硼离子因高温热制程产生横向扩散(lateral diffusion)的现象,并避免发生短信道效应,以确保组件特性及电性品质。
图2(a)至图2(e)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在制作晶体管组件的各步骤构造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是包括有下列步骤:先提供一半导体基底30,请参阅图2(a)所示,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半导体基底30上形成一氧化层32与一多晶硅层34,然后利用微影蚀刻制程对该氧化层32及多晶硅层34进行蚀刻,以便在半导体基底30上形成一具有栅氧化层32与多晶硅层34的栅极堆栈结构36。
同样参考图2(a)所示,利用高温氧化方式(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HTO),在半导体基底30与栅极堆栈结构36表面沉积形成一屏蔽氧化层38,其厚度是介于20至100埃()之间;并利用蚀刻技术,去除部份的屏蔽氧化层38,仅留下位于该栅极堆栈结构36二侧的屏蔽氧化层38,如图2(b)所示,以作为阻挡离子之用。其中,此屏蔽氧化层38亦可由四乙基氧化硅烷(Si(OC2H5)4,tetra-ethyl-oxy-silane,TEOS)所构成,且其是以化学气相沉积方式所形成。
在形成屏蔽氧化层38的制作后,接着如图2(c)所示,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半导体基底30与栅极堆栈结构36表面先沉积一硼硅玻璃层(borosilicate glass,BSG)40,并利用高温热制程处理,如高温炉(furnace)或快速热制程(rapid thermalprocess,RTP)的方式,将硼硅玻璃层40中的硼离子驱入(drive in)至半导体基底30中,使其在栅极堆栈结构36二侧的半导体基底30中形成一浅离子掺杂区域42;此时,利用该屏蔽氧化层38可有效阻挡硼离子扩散进入栅极堆栈结构36下的信道中,以确保信道长度。
接着,以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半导体基底30上方沉积形成一氧化层,使其覆盖硼硅玻璃层40上,而后对氧化层进行回蚀刻,以便在该硼硅玻璃层40表面且位于栅极堆栈结构36二侧形成一侧壁间隙物(spacer)44的结构,如图2(d)所示,此时,并同时蚀刻去除二侧多余的硼硅玻璃层40,而留下侧壁间隙物44下方与栅极堆栈结构36上方的硼隙玻璃层40。
最后,请参阅图2(e)所示,以栅极堆栈结构36、硼硅玻璃层40与侧壁间隙物44为屏蔽(mask),进行一深离子布植步骤,以便在半导体基底30内形成有深离子掺杂区域46,其是作为晶体管的源极/漏极结构,如此即可完成一半导体晶体管组件的制作。
因此,本发明利用上述的方法制作出规格化晶体管组件,其是可稳定控制硼离子的扩散情形,并防止硼离子因高温热制程产生横向扩散的现象,进而避免短信道效应的发生,以确保组件特性及电性品质,并达到组件微小化、规格化与高积集度的要求,故可有效解决已知技术所存在的该等缺失。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